㈠ 20歲小伙,智商才70分,是什麼概念
弱智的概念。。建議多食用富含礦物質和蛋白質的食物,多開發腦力。
㈡ 智商的計算公式
用公式表示即是:IQ=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阿爾弗雷德(Binet.Alfred,1857~1911)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
1916年,特曼教授把這套量表介紹到美國修訂為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並用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作為評定兒童智力水平的指數,這個比被稱為智商,用公式表示即是:IQ=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
(2)他們的智商在70歲以下擴展閱讀:
早期編制的智力測驗多採取個人測驗的形式。這是單獨評估心智功能的最好方法。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個人智力測驗主要有兩種: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和韋克斯勒智力量表。這兩種測驗在中國都有修訂本。
韋克斯勒量表還可用於診斷一定范圍的心智失調。團體智力測驗多屬於匯選式(或識別型)的紙筆測驗,內容包括文字推理、數字運演、普遍常識以及非文字推理等項目,一般適用於教育、工業和軍隊等部門,可較為迅速地獲得有關被試心智功能的客觀指標。
特殊智力測驗是為了適應特殊人口的需要而制定的,例如嬰兒和學前兒童測驗著重探討發展問題,並傾向於強調感知能力的作用。弱智和文盲的智力測驗也屬此類。特殊智力測驗通常包括非文字的項目,諸如畫小人,圖像分類、拼圖、搭積木和解謎等。
㈢ 7歲孩子智商70分
正常兒智力測評需要按標准化的智力測評方法得出.一般用wechsler智力測驗版測評權智商.(下表是此種測驗量表的標准參考值.其他量表僅供參考.)
正常智商值為:87-100.
邊緣智力:70-86.
輕度精神發育遲滯:50-69.
中度:35-49.
重度:20-34.
極重度:20以下.
您可以參考一下,是輕度的.從臨床經驗上講:這樣的孩子成年後能自理生活,沒有言語障礙,工作能力較差,可以學習較單調的工種.
㈣ 六歲小孩智商測試結論百分之七十五,是說明智商是75嗎多少算是及格,75正常嗎
當然不是啦,是比百分之七十五的小孩聰明。要是智商75的話,那他就廢了,75是智力障礙啊。正常的話起碼要90.
㈤ 我嘗試了智商測試:7歲兒童智商,但是只有70分,該咋辦
1兒童抄IQ測試題以下是一例國內較權威的IQ測試題,請在30分鍾內完成(30題)。1、選出不同類的一項:A、蛇B、大樹C、老虎2、在下列分數中,選出不同類的一項:A、3/5B、3/7C、3/93、「男孩」對「男子」,正如女孩對A、青年B、孩子C、夫
㈥ 一個人一直處於學習狀態,到了70歲他的智商會不會衰退
到70歲,如果一個健康人,又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基礎,智商應該是不會衰退,但是回記憶力下降是有可答能的。因為智商是建立在長期學習,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的,學歷越深,能力越強,智商也相對高,沒有以外的話,是不會倒退的。但是,記憶力受身體和大腦機能的影響,記不住,忘事兒是有可能的,但是,這不屬於智商問題。
希望能幫到你。
㈦ 100歲的人智商和70歲的哪個高
每個人的智商都不一樣的,通常來說,一個人越老,腦細胞越少,理論上應該是年輕的比較高
㈧ 55歲的年齡,7歲的智商,70多歲的心態是怎樣的
說明這個人得了老年痴呆症,腦細胞大部分已經死亡了,是個需要照顧的人了。
㈨ 老年人智力在衰退嗎
對智能的發展與衰退的過程進行縱向研究,結果顯示,人的智能一般在20歲左右時 達到最高峰,以後逐漸開始下降。50歲時下降10%,約相當於16歲時左右的智力,60 歲時下降20%,約相當於12歲時的智力,70歲時下降30%,約相當於10歲時的智力。 但智能本身存在著個別差異,功能差異和質量差異。對老人採用WAIS成人智力量 表進行測試,結果表明,老人的動作性(或稱非言語性)智力成績下降較為顯著,若 以60-64歲為基準的衰退率,那麼,到70-74歲時下降25.6%,到80-84歲時下降 40.7%;而相對而言,語言性智力在60歲以後還保持較好,直至80-84歲時才下降較為 明顯。如果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卡泰爾(k.b.cattell)的理論,人的智力可以分為液態性 智力(fluid intelligence,GF)和結晶性智力(grystallizedlintelligence,GC)兩種,具體來 說,前者就是採用不定答案式題目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層次,不定式題目所代表的 是一些新奇變異的情境,受試者必須隨機應變,並運用形象思維來解決問題。液態性 智力的高低主要與個體的神經生理功能發展狀況有關,老年人由於腦神經功能的退行 性變化,故液態性智力受到較大影響。而所謂結晶性智力則是指採用固定答案式題目 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層次,固定答案式題目所代表的是一些事實性資料的記憶,辨 認和理解,而不需要隨機應變解決的問題。結晶性智力的高低與個體知識的多寡,受 教育的程度和學習的機會,與抽象思維有密切的關系。老人一生經驗豐富,閱歷深 廣,因而結晶性智力保持較好。據研究,液態性智力測驗成績隨增齡,每隔10年下降 3.75%,而結晶性智力反而增長3.64%。
有人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文學,美術,音樂等各個領域中的名人進 行過年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0歲以後出成果人數最多的領域從高至低依次為:哲 學,醫學,美術,文學,自然科學等。可見,凡與人生閱歷和經驗豐富關系密切的領 域就越大器晚成。
不少學者認為,過去運用橫斷法(即將各種年齡層次被試的測驗成績進行比較)來 研究人的智力變化,認為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而減退,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結論。因為這 種方法容易混淆年齡的因素和人群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事實上,出生年代不同的人其 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的機會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社會歷史和所受教育的差異對智 力的影響甚至遠遠大於年齡因素的影響。換而言之,測驗中老人的智力不如年輕人, 這不一定只反映了年齡帶來的差異,而是還可能包括了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等因素的影 響。事實上,如果老人自己將現在與過去相比,其智力下降並不明顯。運用橫斷法和 縱向法相結合的序列方法來研究智力的變化,結果顯示,說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變化而 下降是不科學的,老人的智能反而還有很大的可塑性。有人對30名平均為69歲的老人 在一個月內進行八次教育訓練,結果顯示他們的液態智力隨訓練次數逐漸增加。對58 名平均為70歲的老人進行圖形關系訓練也能明顯地提高老人液態智力測驗的成績。可 見,活到老,學到老,是可以增進老人的智力水平的。心理學家鮑爾特斯(Baltes)和 維利斯(Willis)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認為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各個年齡階段上實 際運用和表現出來的作業成就僅僅只是最大潛在智力的一部分而已,經過學習和訓練 後就能夠把潛在保存的智力轉變為運用中的智力。老人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無所事 事,潛在保存的智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所以,經過學習,訓練和激勵,可使老人的 智力水平發揮得更好。 此外,某些老人的智力明顯減退,可能是由於腦血管等其它疾病所造成的,而非智 力本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