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為什麼50歲叫天命之年

為什麼50歲叫天命之年

發布時間:2023-08-06 04:19:19

❶ 五十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知天命」代指五十歲。

一、解釋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二、出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逾 同:逾)——《論語·為政》

三、出處釋義

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志於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歷史,用心學習《詩》、《禮》、《書》等文化。

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於社會。

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

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僕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

六十歲時,一聽別人的話,就能准確的理解,並能辨別判斷他的話正確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別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歲時,天在我裡面,我在天裡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一。因此能隨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1)為什麼50歲叫天命之年擴展閱讀

人在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來是紅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4.齠齔:兒童換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註:「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15歲。

10.束發:男子15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亂緩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嘩游模十而不惑。」後磨簡用作40歲的代稱。

15.知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50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後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

17.古稀:70歲。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70-80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80-90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頤:100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❷ 為什麼說五十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已經很難實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順應天命。數據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為30歲,50歲就相當於現在的80高壽,假如古代人已經活到五十歲了,那肯定是把什麼事都看的雲淡風輕了,畢竟沒幾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夠了。

孔夫子大概到了50歲的年齡,認為盡人事,聽天命。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不盡相同,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命該如此,也不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就是人生的之大得,「知天命」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但是也千萬不要用年齡來說明你的閱歷和人格,那樣永遠都參不透五十知天命的意思。

❸ 天命之年是指多少歲

天命之年是五十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3)為什麼50歲叫天命之年擴展閱讀:

「六十 耳順」鄭康成注:「耳順,聞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聞其言,即解微旨,是所聞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皇《疏》又引李充說:「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順字,《說文》:「理也,損頁川。」段注以為,自人之頭頂至腳踵,如河川流通,至為通順。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由此可知,「耳順」就是耳的功能已經通順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聞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聞無礙之境。

「七十古稀」從心的從字,作順從講。「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說文》作巨,引申為法度之義。孔子至七十歲時,順從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50歲叫天命之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城縣農村養老保險管理所 瀏覽:82
央企女處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347
敬老院慰問老人詩歌朗誦 瀏覽:53
訪談60歲以上老人 瀏覽:613
大平孝敬爹和媽現場版 瀏覽:790
全國人大領導退休年齡 瀏覽:587
呂不韋為什麼能長壽 瀏覽:29
聾啞人多少歲進養老院 瀏覽:384
60歲裸體女人 瀏覽:472
漢代父母官叫什麼名字 瀏覽:837
父母進廠打工怎麼說 瀏覽:495
很討厭老年人喝酒怎麼辦 瀏覽: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麼治療 瀏覽:328
龍游縣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330
燈塔市瀾潮養生會館門票多少錢 瀏覽:306
重陽節爬山高中畫 瀏覽:219
老人補肽多少克 瀏覽:395
預防老年痴呆症ppt 瀏覽:988
養老院加盟好項目 瀏覽:241
為什麼喜歡重陽節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