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趙世曾長壽

趙世曾長壽

發布時間:2023-05-16 05:09:47

Ⅰ 中國偉人小時候的故事

1、周恩來

12歲那年兆做碼,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

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族哪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胡鄭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哈哈哈!」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Ⅱ 晉朝皇帝哪個最長壽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漢族。晉朝的開國君主,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終年55歲,葬峻陽陵。曾用年號: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咸寧(275年—280年四月);太康(280年四月—289年)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但在重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於265年5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過世之後,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並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於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後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鑒;同時於268年頒布泰始律令,並於279年命賈充、楊濟、杜預、王浚等伐吳,280年3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
司馬炎在統一之後,以為天下無事,便將州郡的守衛兵加以撤除,同時實施占田法與課田法,企圖與民生息;但是司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經於西元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亡孫吳之後又將孫皓後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後宮,於是司馬炎的後宮便有萬人規模。司馬炎為臨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後宮內逡巡,停在哪個宮女門前便前往臨幸;而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而且邊境的少數民族遷入中原,引發少數民族與漢人的沖突,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晉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少數民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晉武帝不用。290年晉武帝死於含章殿,葬於峻陽陵。
晉武帝本人是繼承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的基業而稱帝的,但本身並非英明之君,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允許諸王自選長吏和按等置軍與無法處理少數民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亂的原因。

司馬衷。290—306年在位,漢族。字正度。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 。晉武帝第二子 。泰始三年(267年)立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301年正月)被趙王叔祖司馬倫篡奪帝位,以之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後來司馬倫病死,晉惠帝復位,又由諸王輾轉挾持 ,形同傀儡 ,受盡凌辱。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相傳被越毒死,終年48歲。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兒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昏庸無能的皇帝。他從小就不愛讀書,整天只懂吃喝玩樂,不務正業。司馬炎對此很發愁,擔心司馬衷會丟了祖宗開創的家業。
有一次,司馬炎為了測驗一下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他,並限他三天之內交卷。司馬衷拿到題目以後,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賈南風是個很聰明的人,有見及此,便立刻請來幾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為司馬衷解答難題。
司馬炎看了答卷後,以為兒子的思維還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馬炎一死,司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鬧出了不少笑話。
有一年夏天,惠帝與隨從到華林園去玩。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裡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惠帝覺得很奇怪,於是便問隨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為官或是為私的?隨從感到皇帝的問題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就說:「在官家裡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私人的。」
又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晉惠帝,但惠帝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為甚麼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來肉粥呢?由此可見晉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塗,無怪乎在「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篡奪了帝位。
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十七日夜裡,晉帝國皇帝司馬衷惠帝在長安顯陽殿因為吃了司馬越毒餅而不幸駕崩,終年48歲,被安葬於太陽陵,他的弟弟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即位,改元永嘉。

晉懷帝司馬熾。306—313年在位。字豐度。河內溫縣人(今河南溫縣西)。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弟。武帝太熙元年(290年)封為豫章郡王。歷官散騎常侍、射聲校尉、車騎大將軍、鎮北大將軍等職。惠帝永興元年(304年)立為皇太弟。光熙元年(306你)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惠帝,立司馬熾繼皇帝位,次年改元永嘉。以司馬越為太傅輔政。除三族刑,分荊州、江州八郡設立湘州。永嘉五年(311年)詔令討伐司馬越。六月,匈奴劉曜、王彌率兵攻入京師洛陽,他被解送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劉聰封他為平阿公,次年進封為會稽郡公。七年(313年),劉聰命他青衣行酒,晉舊臣見狀號聲大哭,旋為劉聰所殺,享年30歲。
晉愍帝
愍帝,名司馬鄴(公元270-316年),字彥旗,武帝孫,司馬晏子。在位4年,被劉
漢政權的劉曜軍俘虜,後為劉漢主劉聰所殺,終年48歲,葬處不明。

晉愍帝司馬鄴,吳王司馬晏子,初為秦王,駐守長安。公元311年,懷帝被劉漢軍虜
走後,群臣擁立他為太子。公元313年1月懷帝被毒死的消息傳來。尚書、左僕射鞠允,
衛將軍索琳、梁芬等人,於4月在長安扶立他為帝。改年號為「建興」。但這時的皇室、
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316年8月,劉曜率軍圍攻長安。11月,城內糧盡,無法拒守。愍帝只得赤露肩
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車,出城往劉漢軍營求降,群臣圍住羊車號哭,有的爬上車拉住
他手臂,不讓他出城。愍帝悲不自勝,又無可奈何,只好推開臣下,驅車出城投降,劉
漢軍將他押到平陽,廢封為光祿大夫。
西晉至此宣告滅亡。
劉聰曾對愍帝百般羞辱,出獵時,命令他全身披掛,手執長戟,作為前導。晉朝的
百姓見了,圍觀痛哭。公元316年12月,劉聰在光極殿會宴群臣,也象對待懷帝那樣,命
令愍帝穿上青衣,替大家斟酒、洗懷,甚至在自己小便時,命令愍帝替他揭開便桶蓋。
陪伴愍帝同來長安的晉朝尚書郎辛賓見皇上如此受辱,失聲大哭。事後,劉聰擔心如留
著愍帝,晉人復國之心不滅,就在同月派人殺死了愍帝。

晉武帝司馬炎最長壽。

Ⅲ 帝王養生:宋朝養生成高端詞彙,是怎樣的長生之術讓宋高宗長壽

人道長生,算來世上何曾有?但是,在古今中外歷朝歷代的王侯將相之中,尋求長生之人並不罕見。

上至秦始皇遣徐福東渡尋長生不老葯,下至雍正食紫陽丹葯暴斃而亡,無數悲劇已明誡世人,長生不死之術並不存在,但是,延年益壽的 養生 之道卻早已有之。

養生 ,作為一種文化,有著十分悠長的 歷史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於馬王堆漢墓及張家山古墓葬群出土的醫書和文物,就已經能夠證明我國中醫 養生 的脈絡和體系。

同時也顯示出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對脈學、氣功有著非常深入的體系性研究。

而到了兩漢,更是已經有了對"房中術"和"導引術"等 養生 方法的實踐經驗和論述性文獻,此類文獻也充分證明了 養生 作為中華文化一部分所存在的 歷史 意義,同時印證了與多朝代對於 養生 方法的記載。

在宋朝以前, 養生 是一個高端詞彙,實踐的主要群體有修道的方士以及各類官員為主的貴族階級。

直到宋代以後,由於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和活字印刷術的逐漸普及, 養生 類的書籍成了宋代發達的商品經濟的一部分,使其有了新的發展和更廣闊的試驗群體,遂成為 社會 各界均能接觸的大眾文化。

這篇文章,我們將客觀看待宋朝皇帝 養生 之法。

說起宋朝,即便是 養生 ,我們也避不開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自當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來,趙匡胤作為大宋的開國之君,同樣從未停止過對長壽的追尋。

不過就其人而言,趙匡胤心胸寬闊,思想豁達,因而並未做出秦始皇一般遣人尋長生不死葯之舉,他不過是以自己的愛好陶冶情操,心情愉悅而求長壽。

那麼宋太祖的愛好是什麼呢?有一樣不得不提,那就是音樂。

據《宋史》記載"(太祖)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覺雅聲樂聲高,謂樂臣曰:'必圭黍尺度之差。'詔(和)峴平之。"

那音樂對於 養生 有什麼作用呢?眾所周知, 養生 ,防大於治,其重於"不治已病,治未病",並且擁有著天人一雀鋒體和陰陽平衡的 健康 態度。

而音樂,恰恰與身體機能、精神、意志有著無法斷開的關聯,能夠對精神進行有效調節,對性情進行平復陶冶。

在 養生 術中宴兆,"琴棋書畫"均在其列,而且"琴"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單單從修身養性這一角度,音樂的確能夠對人產生非常有力的影響。

由於音樂會促進人體大腦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心情愉悅,因而能夠舒經活血,其輔助治療作用並不亞於許多葯物,而且,音樂能夠非常有效地推動人類的智力水平。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音樂甚至在癌症的治療過程中都能夠顯著延長患者壽命。

美國音樂治療學家布魯西亞在《音樂治療定義》一書中對音樂治療進行了如下闡釋:"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 健康 的目的。"因此,音樂是 養生 重要組成部分。

樂能養心,修身,正性。不僅是宋太祖趙匡胤,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對音樂 養生 的痴迷程度更為深入,他不僅如兄長趙匡胤一般能夠辨音律,還能自己製造樂器如"九弦琴""五弦阮"等等。

而且,宋太宗的作曲能力在歷代皇帝中也是首屈一指,有一次,安德裕作了一首《九弦琴、五弦阮頌》用來拍趙光義的馬屁。

《續湘山野錄》中如此記載,"蓋以宮弦加二十絲,號為大宮,武。宮弦減二十絲,號為小武,其大弦,下宮徽之一徽,定其聲,小弦,上宮徽之一徽,定其聲"。

不僅如此,此書中還有對趙光義"宮調"研究的記載,其曰"太宗嘗酷愛宮詞中十小調子,是隋賀若弼撰寫,其聲與意及用指取聲之法,古今無能加者。命近臣十人各探一調,撰一辭。"

大意是,趙光義酷愛宮調中的十小調子,而且還將其中的兩調更名,使其名更為優雅。

同時,出於喜愛,他命人為每一首調子皆撰溢美之詞,其對音樂的痴迷程度,堪稱歷代皇帝之首,實乃以樂養心,平心正性之楷模。

生命在於運動,作為現代的至理名言被無數專家學者所推崇,而適度運動有益身體 健康 的觀點早在古代就已有定論。

在先秦時期,人們在日常勞作過後都會進行"舞蹈",以舒活筋骨,抖擻精神,進而達到驅病之功效。

《呂氏春秋》如此記載"昔陶唐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頃祥晌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運動 養生 的方式多種多樣,《抱朴子》記載"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可見,運動 養生 還是導引之術的一部分。

在宋代,宋太祖趙匡胤非常喜歡鍛煉身體,《宋史》記載"(太祖)學騎射,輒出人上。"而宋太宗也一如長兄,"少喜馬射,控弦發矢,一如十五年前在晉邸時,然筋力誠未覺衰"

此段記載的 歷史 背景是984年,此時的趙光義年逾五十,卻能在馬上控弦自如,臂力一如從前,因而我們也能得出結論,堅持運動對 養生 長壽大有裨益。

不僅如此,騎馬射箭這種運動 養生 方式似乎被趙氏皇族一直流傳了下去,即便是生活糜爛、朝政猶如一團亂麻的宋徽宗也"樂騎射,喜控弦",宋高宗趙構"雙臂有力,能挽至一石五斗"。

古時一石為一百二十斤,雖然比不上趙光義年輕時開三石弓的壯舉,但能拉開一百八十斤的弓也絕非常人可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堅持運動。

當然,皇帝們鍛煉身體的方式也不僅有騎馬射箭,還有當時最為流行的運動"蹴鞠",對比千禧年以來男足之水準。

在北宋和南宋兩朝,幾乎每一位愛好者都是梅西、卡卡級別的人物,更遑論日常鍛煉離不開蹴鞠的皇帝們了。

關於這一點,相關記載文獻甚多,如《宋史》記載,"三月戊子,會親王宰相淮海國王及從臣蹴鞠大明殿",甚至有因蹴鞠技術上佳而官運亨通的,"張明起賤微中,以蹴鞠事朕,潔己小心,見於輩流。"

此外,還有馬球等鍛煉身體的運動方式被宋朝的皇帝們所喜愛,因此宋朝皇帝們運動項目涵蓋范圍之廣泛無可爭議。

禁慾 養生 古已有之,古人認為,縱欲過度會導致腎氣虧虛,中氣不足,腎乃人後天之本,腎氣不足,則夭。

而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之中,三宮六院後妃成群乃是基本操作,更有甚者因"蒸母"而遺臭萬年。因而"禁慾"二字,與皇帝們似乎毫無關聯,然縱觀宋朝 歷史 ,有一人可稱"禁慾",此乃何人?宋高宗,趙構是也。

明朝學者龍遵敘在其 養生 學專著《食色紳言》中認為,宋高宗的長壽的方法是"稟厚而寡慾",何意?稟厚,乃天賦異稟之意,就是說,宋高宗天生體質甚好,"天資朗悟,博聞強識,讀書能夠一目十行,一日可誦千言,身強力壯,舉斛米雙,行數十步。"由此可見其天生稟厚。

那麼寡慾呢?其實在年輕時,宋高宗沉湎情慾,"康王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那麼又是什麼讓宋高宗禁慾了呢?

在《朝野遺記》中這樣寫道"建炎三年,金兵寇揚州,去十里,時行宮中事,聞之大驚。"

大驚傷身,趙構也因此留下了無法生育的後遺症,可見,宋高宗是不得不禁慾的,原因雖難以啟齒,但卻對他後來長壽大有裨益,也直接將其推上了中國 歷史 上第三長壽,宋朝最長壽皇帝的寶座。

宋朝皇帝的 養生 不僅要做到陶冶情操,還要堅持運動,克己節欲,唯有上述三點達到平衡,方能做到延年益壽。

參考文獻:

《宋史》

《音樂治療定義》

《續湘山野錄》

《朝野遺記》

Ⅳ 歷史上究竟有多少皇帝長壽的

超過八十歲的皇帝只有六位,即最長壽的南越武帝趙佗(約103歲)、乾隆皇帝(89)、梁武帝蕭衍(86)、女皇帝武瞾(82)、宋高宗趙構(81)和元世祖忽必烈(80)。 70歲到79歲的皇帝有12位,包括十國楚武穆王馬殷(79),唐玄宗李隆基(78)、十國前蜀高祖王建(72)、明太祖朱元璋(71),三國吳大帝孫權(71),五代南平高季興(71),十六國後燕高祖慕容垂(71)、漢武帝劉徹(70)、唐高祖李淵(70)、遼道宗耶律洪基(70)、西夏仁宗嵬名仁孝(70)、十六國南燕高祖慕容德(70)。 60歲到69歲的皇帝有38位,包括清康熙皇帝(69),清道光皇帝(69),十六國西涼武昭王李暠(68),宋孝宗趙昚(68)納如,清太祖努爾哈赤(68),周帝吳三桂(67),十六國北涼高祖沮渠蒙遜(67),五代後唐明宗李嗣源(67),金世宗完顏雍(67),新帝王莽(67)、元太祖成吉思汗(66)、蜀漢後主劉禪(65),明成祖朱棣(65),隋文帝楊堅(64)、蜀漢昭烈帝劉備(63)、唐德宗李適(64),西夏神宗嵬名遵頊(64),漢光武帝劉秀(63)、十六國後涼高祖呂光(63),漢高祖劉邦(62)、宋武帝劉裕(62),清末代皇帝溥儀(62)、金太宗完顏吳乞買(61)、十國後蜀高祖孟知祥(61),遼聖宗耶律隆緒(61),十六國後秦高祖姚興(61),清嘉慶皇帝(61),五代梁太祖朱溫(61),明世蔽中宗(60),宋理宗(60)等。 50歲到59歲的皇帝有60位,包括宋太宗(59)、明神宗(58),雍正皇帝(58)、宋寧宗(58)、陳高祖陳霸先(57),宋欽宗趙桓(57),唐高宗李治(56),齊高帝蕭道成(56),晉武帝司馬炎(55),唐中宗(55),唐睿宗(55),漢獻帝(54),齊武帝(54),陳宣帝(54),唐代宗(54),宋仁宗(54),宋徽宗(54),晉簡文帝(53),陳後主(52),清太宗(52)、唐太宗(52),後周太祖(51),秦始皇(50)、宋太祖(50)、隋洞並啟煬帝(50)等。

Ⅳ 在開國上將中,那位將軍最長壽

呂正操上將壽命最長。

附:57位開國上將壽命一覽
姓名 壽命(一年以365天計算)
1 呂正操 104.84
2 蕭克 101.35
3 陶峙岳 96.34
4 宋任窮 95.56
5 洪學智 93.86
6 張愛萍 93.55
7 張宗遜 90.66
8 李聚奎 90.54
9 王平 90.39
10 楊成武 89.41
11 董其武 89.33
12 傅鍾 89.14
13 朱良才 88.47
14 李達 88.29
15 陳士榘 86.33
16 葉飛 85.01
17 王震 84.98
18 周桓 84.73
19 王宏坤 84.63
20 陳錫聯 84.49
21 陳再道 84.25
22 宋時輪 83.89
23 陳奇涵 83.88
24 楊得志 83.87
25 鍾期光 82.44
26 烏蘭夫 82.02
27 李志民 81.41
28 許世友 80.70
29 周純全 79.86
30 周士第 78.86
31 劉震 77.52
32 唐亮 76.49
33 王新亭 76.02
34 韋國清 75.83
35 傅秋濤 74.11
36 韓先楚 73.72
37 王建安 72.76
38 黃永勝 72.49
39 彭紹輝 71.68
40 陳明仁 71.17
41 鄧華 70.23
42 肖華 69.61
43 楊勇 69.24
44 蘇振華 66.73
45 李濤 65.34
46 郭天民 65.10
47 陳伯鈞 63.24
48 楊至成 63.22
49 謝富治 62.54
50 李克農 62.45
51 趙爾陸 61.71
52 甘泗淇 59.16
53 閻紅彥 57.36
54 李天佑 56.76
55 賴傳珠 55.76
56 劉亞樓 55.19
57 賀炳炎 47.43
平均壽命 77.65

Ⅵ 誰比武則天還厲害,22歲守寡,一生輔佐6個君王,三次垂簾聽政

比武則天還要厲害,22歲守寡,她的一生當中輔佐六位侍粗早君王,三次垂簾聽政,這位傳奇女子是東晉時期的皇後,名為褚蒜子。她不僅當過皇後,皇太後,還輔佐了六位君主,她使得東晉王朝往後延續達二三十年,她過後沒多久,東晉也隨之滅亡。

褚蒜子身為女子尚且如此,如若生為男兒,那就更厲害老雀了!

Ⅶ 趙雲活了多少歲(五虎將中為啥趙雲最長壽)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清代朱芝軒繪趙雲、馬超和黃忠綉像

學者索紹武說:「羅貫中將趙雲加工成了我國長篇文學作品中第一個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趙雲是書中唯一能將仁、信、智、勇、嚴這五種品質集於一身的完美武將。更讓人稱奇的是,趙雲70歲尚率軍出征,且連斬敵方5將。

研究表明,男性在40歲後,每年肌肉會以0.5%至2.0%的速度減少,最好情況下,只能保持壯年時力量的85%左右(最壞情況僅保持53%),趙雲的表現異乎尋常。

一般認為,趙雲壽至76歲,在蜀漢「五虎將」中最長壽。三國時,國人平均壽命僅34歲左右(如忽略嬰兒死亡率,男子平均壽命為39歲,女子平均壽命為46歲。因材料來源不同,不同研究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最少的說法是平均壽命僅26歲),為什麼趙雲卻能如此長壽?他真有所謂的長壽基因?

《三國志》只記400多字

趙雲是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詳。蜀「國不著史,注記無官」,諸葛亮、法正、馬超等人外,關羽、張飛、黃忠、費禕等均不記生年。

常山即恆山郡,避漢文帝劉恆諱,改稱常山郡。附近有古恆山(今稱大茂山),傳說被舜帝封為北嶽。明代改封山西省渾源玄武峰為北嶽,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正式「移祀」。真定即今河北省正定縣,上世紀初,河做敗北省臨城縣稱,臨城縣才是趙雲故里。

《三國志》記趙雲僅400多字,收在《關張馬黃趙傳》中,此編法開「五虎將」說,其實蜀國無「五虎將」,趙雲生前官位低於魏延、吳懿等。陳壽只稱趙雲似漢代開國名將夏侯嬰。

夏侯嬰本是車夫,劉邦兵敗被追時,將子女(子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女即後來的魯元公主,其女張嫣是劉盈的皇後)踹下車,夏侯嬰撿回,劉邦再踹,「如是者三」,還十多次想殺夏侯嬰。

趙雲兩次救劉禪,所以陳壽有此說。

趙雲在蜀亦非高官,不能多記。130多年後,裴松之奉旨注《三國族歷志》,從《雲別傳》補入大量內容。

魏晉是中國「雜傳」創作水平最高的時代。「雜傳」始於西漢阮倉的《列仙圖》(已佚),後劉向作《列女傳》等,影響漸大,皆「率爾而作,不在正史」,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如《曹瞞別傳》《獻帝傳》《諸葛恪別傳》等,為後來演義提供了素材。

《雲別傳》亦「雜傳」,原書無存,裴松之所引,涵蓋了趙雲故事的主幹。

「戰功」多靠羅貫中幫忙

在《雲別傳》中,趙雲堪稱全才。

論言辭。趙雲投公孫瓚時,公孫瓚諷刺道:你們冀州人(常山郡屬冀州)都投袁紹,你是不是跑錯了?趙雲說:天下大亂,百姓痛苦,我只投有仁政的地方,不考慮是誰。辯才不輸文士。

論勇敢。爭漢中時,曹軍包圍了趙雲營盤,趙雲卻大開營門,曹操怕中埋伏,選擇撤退。趙雲令軍士一起擊鼓,用勁弩射向曹軍。曹軍驚駭,轉身狂奔,自相踐踏而死者無數。劉備驚嘆說:「子龍(趙雲字子龍)一身都是膽。」

論忠誠。趙雲兩次救劉禪,一次在長坂坡,一次是劉備的孫夫人回東吳,差點將劉禪帶走,被趙雲攔截。

論品德。趙雲不為美色所動,不蓄私產。劉備入成都後,受將士慫恿,准備分民田、民房賞功臣,趙雲批評道:「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論遠見。劉備伐東吳時,趙雲認為「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明確表示反對。

長坂坡後,劉備任趙雲為牙門將軍,雖屬雜號將軍,但能在主公身邊參贊軍機,並代領主公的親兵。趙雲卸任後,繼任者是魏延。足見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可劉備始終不讓趙雲獨當一面,「無重大戰功」成了趙雲的短板。今人所知趙雲的「戰功」,多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創造的。

趙雲封侯比關羽晚23年,甚至比黃忠還晚4年。從建安十九年(214年)到建興元年(223年),趙雲任翊軍將軍達10年之久,職位落在李嚴、劉琰等人後面。

河北武強戲曲年畫《長坂坡》

首批追謚名單無趙雲

有學者認為,蜀漢未慢待趙雲。

首先,翊軍將軍雖是雜號將軍,但蜀國僅兩人曾任此職,一是趙雲,一是霍弋。霍弋屬荊州幫,他的父親霍峻本在劉表手下,後率部曲(即私兵)投劉備,征益州時立大功。去世時,劉備親往弔祭並守夜。在蜀國諸將中,僅霍峻享此殊榮。霍弋早年侍奉劉禪,是劉禪的四友之一,劉禪登基後兆胡搜,霍弋長期在他身邊當保鏢。可見,翊軍將軍是心腹的代名詞。

其次,諸葛亮首次北伐時,因馬謖失街亭,蜀軍全線崩潰。趙雲、鄧芝「斂眾固守,不至大敗」,戰後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看似處理不公,但鎮軍將軍也是要職。劉禪時,任陳祗為鎮軍將軍,陳祗是劉禪的寵臣,權力超過姜維。陳祗支持北伐,是平衡姜維、黃皓關系的重要棋子。陳祗是文官兼武職,文官至尚書令,武職即鎮軍將軍。

不過,趙雲從沒當過蜀漢最高級武將。《三國演義》中,劉禪得知趙雲去世,放聲大哭,事實上,劉禪表現得很冷淡,32年後才予追謚。

清代學者杭世駿曾提出疑問:「(趙)雲之功,已亞於壯繆、桓侯(關羽、張飛),而過於馬孟起(馬超)、黃漢升(黃忠)矣。景耀三年(260年)追謚關張黃馬,而不及雲,遲一年而補謚,不知何說?」

蜀本無謚典,後諸葛亮、蔣琬、費禕陸續得謚,魏國降將夏侯霸亦得謚,則開國武將無謚,不成體統。可首批追謚名單中無趙雲,第二年才追謚為順平侯。

趙雲一直是另類

終趙雲一生,只是「爪牙」。

有學者推測,這可能因趙雲和諸葛亮走得太近,劉備後期獨任法正,有防諸葛專權之意。諸葛亮也韜光養晦,劉備征東吳時,諸葛亮未諫,只在事敗後哀嘆:「法孝直(法正字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趙雲出身寒族,也讓劉備不放心。

東漢末期,門第作用非常重要。曹操、孫權能成事,因堂弟夏侯惇、夏侯淵,從弟(同祖不同父)曹洪、曹仁,都是名將。孫堅起事時,他的弟弟孫靜帶私兵來投,後來孫策走投無路,他的舅舅吳景又幫他招募兵馬。陳壽曾說:「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

劉備就狼狽多了。自稱「漢室宗親」,但家族乏援,前半生靠反復轉換門庭積累政治資本。劉備重視人才,又沒留人才的實力,只能稱兄道弟、情感付出。一旦規范管理,便左右支絀。

趙雲與劉備相識於公孫瓚處,趙雲因兄死,奔喪而去,臨別時二人執手,趙雲承諾:「終不背德也。」劉備投靠袁紹後,趙雲來投,與劉備同床而眠,私招幾百士兵,對外稱是劉備的部曲,後與劉備一起逃到劉表處。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加入劉備集團,都是出於私誼,趙雲則是另類,他的志向在解民倒懸,一開始便與關羽等人不同。

劉禪為何不重用趙雲?

劉備打劉璋前,和將士約定:「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用明搶鼓勵鬥志。取益州後,繼續兜售私恩,「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

劉備只會用私心重的人,不會用趙雲這樣有公心的人。

關羽出兵中原時,劉備正忙著「起館舍,著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如增兵荊州,東吳偷襲很難成功。

劉備不重用趙雲,為何劉禪也不重用趙雲?

劉禪生於207年,此時劉備已46歲。魏晉時史學家魚豢曾著《魏略》,稱劉備在小沛時,被曹操擊敗,劉禪被拐賣去漢中,還生了一個孩子。劉備平益州後,派姓簡的將軍認親。

魚豢顯然記錯了,劉備被打敗在建安五年(200年),劉禪還沒出生。那麼,劉備很可能還有一個兒子,只是魚豢錯記成劉禪。劉備帳下恰有親信簡雍。在《三國志》中,簡雍入益州不久便失蹤了。

如劉備另有一子,必然與荊州幫支持的劉禪有沖突。

劉備生前只立過一個皇後,即劉璋的嫂子吳氏,劉瑁(劉璋的哥哥)因瘋病早逝,在法正勸說下,劉備娶吳氏,並重用吳氏的哥哥吳懿。吳懿是名將,可《三國志》竟「失其行事,故不立傳」。

劉備去世前,劉禪未去白帝城,他的弟弟劉永、劉理趕了過去,他們中可能有一人是吳氏所生,得到益州幫支持。可見,劉禪繼位背後曾有激烈爭奪,吳懿、簡雍因此被抹去。

趙雲雖然屬荊州幫,但平生磊落,應未與謀,自然受劉禪排斥。諸葛亮上位後,對趙雲也不太信任。

大家一起犯了錯

趙雲被貶官第二年便病死了,他的高壽引人注目。

研究顯示,遺傳對長壽的影響為25%至30%,60歲後,遺傳作用更顯著。雖然對是否存在長壽基因仍有爭議,但研究顯示,有的人衰老速度是常人的3倍,有的人則是負值。

趙雲相貌堂堂。一般來說,「帥哥」都是左右高度對稱,說明細胞分裂完整,不至於出現「一隻眼大,一隻眼小」等狀況。沿人體中線的對稱性越好,越表明基因有優勢,長壽的可能性越高,其相貌也越招人喜歡,「顏控」是進化賜予人類挑選健康伴侶的本能。

長壽基因可維持造血幹細胞功能,避免骨髓衰竭性疾病,此外,細胞分裂不完整易生癌細胞,有長壽基因者患癌幾率較低。

不過,趙雲「長壽」可能與基因無關,而與羅貫中犯糊塗有關:如果趙雲真是76歲去世,則長坂坡時,他已55歲。對曹操玩「空營計」時,已66歲,則58歲的劉備拍著趙雲後背,贊他「一身是膽」的場面,未免滑稽。

據《雲別傳》,趙雲在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時「為本郡所舉」,被舉多在弱冠之年,則趙雲應生於171年前後,去世於229年,壽在58歲上下。

(原標題:趙雲有長壽基因?)

Ⅷ 中國長壽皇帝排名

1、清高宗乾隆(89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

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統一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間,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

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

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2、梁武帝蕭衍(86歲)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

南齊時,蕭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間兩次參與抵禦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並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

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502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在統治初期,蕭衍尚能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

為使各州郡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他採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但對門閥世族,蕭衍一改前例,盡可能地恢復他們尊崇的地位;又寬待宗室,授諸王以實權。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於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修陵。

3、則天大聖皇帝武曌(82歲)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4、宋高宗趙構(81歲)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大觀元年五月(1107年6月),趙構生於宮中,歷任檢校太尉、定武軍節度使等職,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長兄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

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

趙構在位時,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後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趙構禪位於皇太子趙昚,被尊為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謚號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

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5、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80歲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今洛陽)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台遠征雲南,滅大理國。1258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出兵擊敗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余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中央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

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

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皇帝

Ⅸ 中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是誰

中國有句歇後語叫:彭祖活了八百八,有話莫對妻兒言。講的是彭祖流落人間,專作了商朝士大夫,屬先後娶了49個妻子,生了54個兒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輕力壯,行動灑脫。

李慶遠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坐如龜,行如雀,睡如狗」是李慶遠留給後人長壽的秘訣指引。

閱讀全文

與趙世曾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照市哪裡有體檢中心 瀏覽:156
春節期間怎麼照顧父母 瀏覽:477
怎麼樣說服父母自己從家裡搬出去住 瀏覽:310
老人家骨折手術後內臟衰竭 瀏覽:617
與父母脫離戶口要哪些條件 瀏覽:395
日本長壽西式飲食 瀏覽:266
重陽節的月亮長啥樣 瀏覽:710
四川免費佛教養老院 瀏覽:932
已領養老保險金的社保卡還需激活嗎 瀏覽:395
重陽節2017年幾月幾號 瀏覽:507
個人社保繳納至50歲 瀏覽:886
勞務派遣工有退休金 瀏覽:569
養生館主要是什麼服務 瀏覽:186
農村養老保險補交影嗎 瀏覽:229
自然人退休金如何計算 瀏覽:767
老年人哪些時間段容易發生猝死 瀏覽:217
敬老院景觀 瀏覽:744
長壽區經開 瀏覽:781
給小孩登記是寫父母關系還是什麼 瀏覽:768
國企退休金更改銀行賬號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