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道教長壽水

道教長壽水

發布時間:2023-04-27 01:13:27

⑴ 淺談道教的養生之道

道教養生的理論和實踐,源起於春秋戰國時代,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道教以後,道教的養生術得到了不斷地提高和發展。道教養生術同中華民族傳統的醫葯衛生科學,有著一定的聯系和傳承關系。隨著歷史的前進與進步,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道教養生術,在人類社會中正日益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道教養生目標的實質

道教認為,生活在宇宙大自然中的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抗衡斗爭中,是強者,是可以長壽的,是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老子《道德經》中說:「死而不亡者壽」、「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等論述都是這個意思。道教的先輩們也不乏通過養生而長壽的人。道教的長生久視是怎樣來的呢?道經指出其中的原因是:「善攝生者,常領慎於忌諱,勤於服食,則百年之內,不懼於夭傷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只要注意好養生之道,注意好起居飲食,人們普遍都可以活到一百多歲,而不致於中途夭亡,甚至人的壽命「可得一、二百年」。從這些理論和實踐的演繹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延緩衰老,祛病延年,身體健康,有一個比較高的生存和生活質量,這就是道教養生術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也就是道教養生目標的實質。

州賣族道教以道為根基,熱愛生命,重視生命,追求生命是道教精神的根本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教也就是重生的宗教。道教所作的一切努力和奮斗,都是為了創造生命的無限美好,追求長生。道教追求的長生久視和得道成仙,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就是指的是脫離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永斷生死夢的一種不生不滅的大羅金仙境界的永生,是一種立足於世俗而不被世俗所羈絆困囿的長生理念,是道教徒走向生命永恆的最高理想。

道教養生的指導思想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愛護自己的生命,使之健康長壽。道教養生的指導思想是從人與天地相互對應的角度來考慮養生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備有序的養生理論和實踐方法。

道教養生指導思想之一,是老子《道德經》中關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尊重客觀規律的論述。養生也是如此,要在尊重宇宙、自然、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要順天時,合地利,諧人和,不要去做那些不顧自然法則,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事情。按著客觀規律辦事,就要把握好「度」做好陰陽平衡,使之不致於失調,這樣,養生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要求的那樣,養生必須「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知其陽,守其陰」。二者不可偏離。

道教養生指導思想之二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也」。要求養生的`人們有一個象水一樣的平和心態和美德。水利萬物,無欲不爭,滋潤萬物,從不計較得失。人們有了水的這種「不爭精神」,「不爭之德」、「多奉獻不索取」的精神和心胸,就能夠做到心靜自然無憂煩,胸中也就有了自然大道,養生就能夠取得順天應道、天長地久的最佳效果。

道教養生指導思想之三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要求的「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私心雜念太重,是達不到養生長壽目的的。減少私心,寡慾淡泊,是人生處世的一個基本點。養生的人,必須要「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人妄,去沮疾」。如果被名利、地位、權勢、聲色、外財所迷戀,放縱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那麼養生長壽就是一句空話,甚至在養生煉性的過程中會走火入魔,迷入邪途,進而損傷身心,直至病患纏身而折壽夭亡。サ瀾萄生的指導思想之四是老子《道德經》所指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復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是一段關於大自然生成變化規律的論述。一是指由道派生出的混沌的元氣,它一分為二成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合為三,陰陽交合生成萬物。世上萬物都是背陰而抱陽的,是陰陽二氣的合體。陰陽二氣交合平衡便生成了大千世界的和諧發展狀態。陰陽偏離便有病,陰陽離絕命乃絕,和氣生萬物,平衡致吉祥,冊弊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生命的規律。同樣,煉性養生的人只有「和」,只有與自然人類平衡相處,達到人我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才能夠真正健康長壽。

道教養生指導思想之五是道教倡導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哲學命題。《抱撲子》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悟真篇》中說:「一粒靈配銷丹吞下腹,我命在我不在天」。這些觀點都集中地代表了道教對生命的看法。道教相信,人的壽命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生命長短的主動權就操縱在自己手裡。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為了證明人類是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道教就把生命自主的觀念化成了養生的實踐運動。千百年來,無數的道教先輩們用自己養生修煉的行動,不斷地實踐著抵抗死亡,追求長生、奪天地造化,與命運抗爭的堅強信念。

道教養生的方式方法

首先,道教養生要求人們重視自己思想道德品質的修養,這是養生長壽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道教先賢曾這樣教導養生者:「養性者,不但餌葯、丹霞,其在兼於自行。自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流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道教在修煉養生常講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難成。為了強化養性者的思想道德修養,道教制定了許多清規戒律,強調必須要做到與人為善,積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救人之急,憫人之孤等。通過這些具體的道教行為規范,凈化社會,凈化人們的心靈,最終就可達到不求壽而自延的目的。

⑵ 為什麼說賀百歲是長壽健康水

因為賀百歲天然活泉水是永磁的小分子,活氧,弱鹼性水,富含鈣,鎂,鋅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礦物質,所以說賀百歲是長壽健康水。

⑶ 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如東海長流水是什麼意思 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如東海長流水解釋

1、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意思為福氣和東海的水一樣,天天流不斷,形容福氣多;壽命和南山上老松樹一樣,永遠存在,形容壽命長。

2、壽比南山不老松中,南山指終南山。比喻人福氣像東海一樣浩大,宏明壽命如終南山一般長久。為舊時祝頌用語。兄首

3、其中蔽塵告不老松的狀態正暗合了道教的宗旨,人修為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為,人無為得以長壽,物無才得以不老。

⑷ 長壽村健康長壽的秘密是什麼

長壽村的秘密 世界公認有五大長壽村,這就是:厄瓜多卡班巴,俄羅斯和喬治亞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薩;日本梨的罔原以及中國廣西自治區的巴馬縣。 這些著名長壽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長壽村人的平均壽命都在百歲以上。經調查研究,長壽的秘訣是長壽村人長期飲用的是自然好水—長壽水。 那麼,什麼是長壽水呢?概括起來就是:沒污染的(干凈的)、弱鹼性的(符合人體營養生理需要的)、小分子團水(具有生命活力的水)。這就是自然界的好水。 由此可見,人活到百歲不是夢。只要能長期飲用「長壽水」,也就是李復興教授所倡導的「健康水」,讓占人體體重70%的水,統統置換成健康水。占人體體重70%的水健康了,也就是人體細胞生存的內環境健康了,細胞就生存得好,就健康,細胞健康了,人體的器官、組織就健康,人體的五腑六臟就健康,人體的各大系統就健康。人體的免疫功能就強,人體就有一種自愈康復能力,人就不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人體也有自愈康復能力。 因此,長飲健康水,人怎能不活到百歲以上呢!! 所以,我們常說:水質決定體質,體質決定健康、長壽。 健康水的靈魂是弱鹼性、礦物質及小分子團水。自然界的好水本本就是小分子團水,比如:雪水、冰川水、山泉水、瀑布水、流動的溪水、河水……等等,但是,由於污染的原因,自然界的好水,在結構上遭到了破壞,由小分子團水變成了大分子團水,這都是污染惹的禍。那麼,用現代凈化技術,把水中的污染統統去凈,那怕是凈了又凈,純了又純,大分子團水仍不能變成小分子團水,仍然是退化了的水,所以,水營養學專家稱純凈水為「至清的死水」。 怎樣把大分水以能量:電能、磁能、光能(遠紅外線能)、聲能(超聲波能)、機械能、熱能、宇宙能……等等,都可以。如果給水的能量,足以把大分子團水的水分子之間的締合鍵氫鍵打斷,就可以把大分子團水改造成小分子團水。成了小分子團水,就恢復了水的自然活性,增強了活力,成為具有了生命活力的水。因此就解決了水的退化問題。 所以,從小分子團水角度來看,健康水本身就是能量水

⑸ 道教凈水是指什麼水

道教凈水是指以古老的道家宴洞文化為基礎,採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水源來提煉出的最高質量的凈水,又叫「道教精華水」。凈水的基本形式鬧激是一種利用生物、外力或其它方法,經過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有機化學工作原理,去除水體中物質和生物污染晌彎枯物的過程。得到的結果就是能夠給人們提供健康、有活力、天然飲用水。

⑹ 道家養生長壽經典語錄

導語: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 下面是我收集的道家養生長壽經典語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盪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葯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足夠的氣血)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點)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大病初癒,切忌理發洗足沐浴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葯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醫葯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早:。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天沒精神。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減少體內的垃圾)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增加體內的氣血。

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里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⑺ 道家的五水養生法養出健康體魄

道家的五水養生法養出健康體魄

1、早晨喝一杯溫開水。

早晨起來先喝一杯溫開水,水會迅速進入血液,使黏稠的血液得以稀釋,促進血液正常循環,這樣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利於改善血液循環和供血,還有利於腎代謝,可消毒和清洗腸胃,不得腸胃病,軟化大便,不得便秘症,促進新陳代謝有序進行。

2、熱水洗臉泡腳。

將毛巾浸泡在熱水中,撈出擰干迅速捂在臉上,用鼻子吸熱氣,涼了再放入熱水中燙洗,這樣反復燙洗幾次,能起到熨眼、熨臉、熨鼻的作用。鼻孔吸熱氣可防感冒,治鼻炎、鼻出血,熨眼可治眼疾,熨臉可治老年黑斑,使皮膚更富有彈性。每天晚上倒一盆熱水,水溫一般在50℃左右,桐閉有時在熱水裡放點食醋或食鹽,消毒殺菌。

3、溫水漱口刷牙。

牙齒是保塌銀障營養供給的重要器官,用溫水刷牙,就是使牙齒不受過冷過熱的'刺激而受損害。

4、冷水洗頭洗臉。

用冷水洗頭洗臉並邊洗邊搓,用手捧起冷水用鼻孔吸幾次,可防感冒,用冷水洗好後,用毛巾局衫裂搓頭擦臉,以皮膚有微熱感為止。中醫學稱頭上有百會、風池等14個穴位,洗頭、搓臉起按摩作用,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減少感冒等疾病,真正做到養顏美容,頭腦清醒,眼睛明亮。

5、每天喝幾杯水。

為了保持體內有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6-8杯水,不能怕夜尿多而不敢喝。喝水要定時定量地喝,如早晨起床空腹喝1杯,兩餐之間喝,晚上睡覺前喝,夜間1-2點鍾喝,每杯水大約200克,冬天則可多喝稀粥。多喝水還可補充人體丟失的體液,以免口腔乾燥造成細菌大量繁衍,從而形成口臭。水能使口腔處於細菌密度最低環境。

可此可見,水對人體是多麼重要。不喜歡喝水的人群,請從現在開始,養成天天喝水的好習慣,以利於身體健康。

⑻ 道教為什麼要給祖師神靈供水

<兆核察道德經>有雲:"上善若水",說明水是有德行的。它因為不斷的利益萬物,而被視之為生命的源泉。我們供奉一杯清水給祖師,除了向祖師表示我們的敬意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水那樣,寬容、大度。同時,清水可以視之為聖潔之族茄物,告誡我們要清白做人。水是跟天地最為接近的液體,它跟天地一樣,利益萬物,而且是無私的。所以,供奉水也表現了道教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氏薯界。

⑼ 道士在撒凈水時念什麼咒,怎麼念

念得是【凈絕寬天地解穢咒】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
洞中玄虛,晃朗太明早玄。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洞罡太玄。
斬妖縛魔,赦鬼萬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持誦一遍,卻鬼延年。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
魔王束手,侍衛我軒。
凶穢消散,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
..........
後左手三山訣托水盂,右手柳枝向正壇書個「心」字咒:
一灑天朗清,二灑地起寧,
三灑人長壽,四灑鬼超升。
天圓地方,律令九章,法水到壇,萬邪滅藏。
步五常罡繞壇灑凈畢,仗劍步九鳳罡敕四隅畢,轉身歸中位,激宏雀向上柳枝書一圈「s」
默念:「謹敕壇存八卦」,
圈內加兩點:「內藏玄機」。清事書「紫微諱」
二十八宿分布四維。
又書:「鬼」字,一句一筆:「
上開天門,下閉地戶,
先留人行,次塞鬼路,
妖氣絕滅,道氣分布,
一切厭穢,速令消除,急急如九鳳破穢先師律令。
靈寶金光,洞照長夜。敕赦亡魂,臨壇受度。急急奉青玄九陽開度律令。
清凈之水,日月華蓋。中藏北斗,內隱三台。神水灑處,厭穢速開。神水一灑,禍去福來!
神水解穢天尊

這一套下來 基本就是這些了......

⑽ 道教「長生不死」的修行秘訣!

天地萬物皆由水生

水崇拜的基本觀念之一便是以水為天地萬物的本源,人及天地萬物皆由水生。水可化為水氣,由水生人、生天地萬物的觀念又引申出了氣生人、生天地萬物的觀念。

在我國漢族盤古創世神話及西南少早升歷數民族創世神話中,水生人、天地萬物與氣生人、天地萬物就往往混為一談。同為盤古誕生神話,民間敘事詩《根古傳》說盤古生於水:「那時有座昆侖山,天心地膽在中心。一山長成五龍形,五個嘴唇往下伸,五個嘴唇流血水,一齊流到海洋內,聚會天精與地靈,結個胞胎水上存,長成盤古一個人。」意為盤古為昆侖山血水(雪水)與海水孕育而成。

《藝文類聚》卷一引《三五歷紀》則說:「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渾沌,即氣之狀貌。在彝族、景頗族、侗族、布依族、土族、傣族等民族的創世神話中,氣往往表現為水氣或霧氣。

「元氣」是一種「水氣」、「雲氣」

道教的宇宙觀,本源於水崇拜「氣生人、生天地萬物」的觀念。道教的重要經典《太平經》就闡述了這種宇宙觀。其中的《夷狄自伏法》說:「一氣為天,一氣為地,一氣為人,余氣散備萬物。」《太平經》又把最初造成天、地、人及萬物的「氣」稱為「元氣」。

「元氣」即笑毀氣的初始狀態,也是最根本的氣。「元氣」能產生一切,就在於「元氣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氣而生。」可以說,「元氣」就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材料,亦即原始信仰中的「水氣」、「雲氣」。兩漢時期,「氣」的思想無限膨脹,「氣」的概念延伸到眾多的思想領域。

道教理論的形成必然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道教理論對「氣」也作了多種引申,劃分了多種類別,因而涉及到了天、地、人、萬物的各個方面乃至抽象思維的領域。

混氣凝結,化生道教諸神

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就被說成是由三氣化生。南朝宋時的《三天內解經》說:「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無,太無變化玄氣、元氣、始氣,三氣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後,混氣凝結,化生老子。……老子者,老君也。」已包含三氣化生神靈之說。《雲笈七簽》卷3《道教三洞宗元》又進一步說明三氣化生三清尊神:三元變生三氣,又代表三位尊神,三位尊神即為三氣所化生。

陶弘景《真誥·甄命授》又在三氣化三清尊神說中融入《易經》的太極說:「道者混然,是元氣生。元氣成,然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陰陽等——筆者注),「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等。這就使得三清尊神的內涵更加豐富,從而成為道教全部宇宙觀的象徵或符號。三清尊神供奉於道教宮觀的主殿,稱「三清宮」或「三清殿」、「三清閣」。

三清尊神之下的各級神仙,也是由氣所化生。如前引文所述及的老子的出生,就有「混氣凝結」化生之說。又如玉皇大帝為三清祖氣所化,「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事實上,由三清尊神所展示的宇宙生成圖式,已可知道教諸神無不源於三清祖氣,無不為氣所化生。用「氣」來塑造神靈,解釋神靈的形成,便使得道教氣宇宙觀理論能夠以物質化、形象化的形態而承傳於世,便於民眾理解接受。

水崇拜、氣信仰產生「長生不死」觀

水崇拜氣生命觀對道教的影響還表現在道教的基本信仰方面。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長生不死」、「肉體成仙」。道教關於「長生不死」信仰理論的闡發,是以水崇拜氣生人、生天地萬物觀念為理論根據的。正是根據氣生人的觀念,道教把人的生命看作是由氣構成的,因而提出了「長生不死」的秘訣及其途徑。

道教認為人的生存與氣密切相關。《抱朴子》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以至萬物,無不須以氣生者。」道教還把精神看成是一種氣。《太平經》說:「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老子想爾注》則把人的精神說成「精氣」,「人之精氣滿藏中。」基於人的生命由氣或精氣構成的觀念,道教提出了「長生不死」的秘訣:保存精氣。《老子河上公注》說:「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之而柔順。」「人能抱一,使不離身則長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精氣能使身體內部得到調理,所以,人必須守住精氣,使不離身。人的身體精氣長存,則可以長生不死。陸搜

所謂長生不死,既要求肉體不壞,又要求精神長存,並與肉體相結合。然而,從一般常識的角度來理解,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總是要死的,人死形體便要腐爛。但是,道教對此有解決的辦法——修煉成仙。所謂修煉,就是要使人的肉體變得和「氣」一樣輕,同時,使人的精神能夠長居其中。

這樣,就可以「肉體飛升」,成為長生不死的神仙。修煉方法之一便是所謂「服氣」。「服氣」就是「食氣」,而不食五穀,以便把身體煉得輕如「氣」。可見,所謂長生不死就是把肉體修煉得輕如氣以升天,真是玄而又玄。

人死後復歸「氣」的狀態

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是:人成仙升天以後的存活狀態如何呢?道教的說法是「與天地共其元」。(《太平經丙部》)這就是說,成仙的人與天地合為一體,成為「氣」的狀態。可見,道教「長生不死」、「成仙」理論,完全是建立在氣生命觀基礎上的。

至此,我們認為,「氣」生命觀是道教理論大廈的最主要的基石。道教的宇宙觀理論、「長生不死」理論都是建立在「氣」生命觀基礎之上的。「氣」的原始意義本來很單純,即原始水崇拜中構成天地萬物的「水氣」。

經過歷代思想家,尤其是道教的廣泛引申和反向推論,「氣」竟無所不包,變得非常復雜、含混模糊了。但道教的「氣」仍具水氣的形態特徵。如道教論及「氣」的形態時說它「清微不見」(《老子想爾注校箋》),「元氣無形,洶洶隆隆,卧者為地,伏者為天。」(註:《太平經·河圖緯》。)只有水氣才具有這樣一種看不清摸不著、四處彌漫、上天入地的特徵。可見,以「氣」為核心的道教理論實源於水崇拜的氣生命觀。

閱讀全文

與道教長壽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考體檢暈血是什麼後果 瀏覽:770
超市買什麼泡著喝可以養生 瀏覽:472
古人怎樣孝順父母 瀏覽:286
70歲老人健身與不健身之別 瀏覽:178
企業重陽節活動新聞稿 瀏覽:690
陝西農村養老保險網上繳費下載 瀏覽:788
為什麼女的基本上比男的長壽 瀏覽:932
70歲女性老人臉上和腿上浮腫 瀏覽:138
醫生退休工資有多少 瀏覽:464
重陽節主題敬老孝老愛老 瀏覽:553
養生館的充值卡是在哪裡做的 瀏覽:123
怎麼才能限制父母離婚 瀏覽:60
武安長壽村農家住宿 瀏覽:209
老年人經常說的發物是哪些 瀏覽:573
退休後繼續工作還有社保嗎 瀏覽:873
長壽酒黃酒 瀏覽:733
長壽金鳳山大酒店 瀏覽:216
老年痴呆自愈 瀏覽:692
重陽節適合老人爬的山有哪些 瀏覽:713
鮁魚圈養老保險補繳截止日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