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0歲能不能過壽,蛋糕要有壽嗎
能,有沒有壽都可以。
祝壽是各族群眾普遍的習俗,過去和現在沒有多大變化。民間素以進入60歲為壽年,50歲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稱壽,只以過生日相稱。未足60歲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過生日。過生日這天煮雞蛋、吃面條。雞蛋叫「喜蛋」,面條叫「長壽面」,表示祝願「長壽百歲」。如今除了吃喜蛋、長壽面之外,還買生日蛋糕,有的還按年齡點燃蠟燭,以示慶賀。
民間老人過生日叫壽誕,60歲為花甲壽,70歲為古稀壽,80、90為耄耋壽,百歲為期頤壽,並稱60歲為初壽,80歲為中壽,百歲為高壽。只有到五十歲才能稱壽,小於五十歲只能稱過生日。
②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壽有什麼別稱嗎
以下別稱對象均為男子。
1、五十:知命之年
2、六十:花甲之年
3、七十:古稀之年
4、八十:杖朝。耄耋之年:80~90歲。
5、弱冠之年:男子20歲
6、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7、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8、米壽:男子88歲
9、鮐背之年:90 歲
10、白壽:男子99歲
11、期頤之年:男子100
12、茶壽:男子108歲
(2)60歲什麼壽擴展閱讀:
一、古代年齡稱謂:
1、襁褓:不滿周歲。
2、孩提:兩至三歲。
3、始齔、髫年:女孩七歲,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
4、總角:幼年泛稱。
5、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黃口:十歲以下。
7、幼學:十歲。
8、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9、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10、及笄:女子十五歲。
11、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二八年華:16歲
12、弱冠:男子二十歲。
13、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4、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二、古代亡稱:
1、0——20歲為夭折或殤
2、21——30歲為短壽/福
3、31——40歲為強壽/福
4、41——50歲為艾壽/福
5、51——60歲為周壽/福
6、61——70歲為稀壽/福
7、71——80歲為耄壽/福
8、81——90歲為耋壽/福
9、91——100歲為期頤壽/福
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X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③ 6O歲生日的人叫什麼壽
60歲的生日稱壽辰,俗稱「六十大壽」,後輩及親友多以酒肉、糕點奉送老人,此後年年如此。
70歲生日稱「高壽」,晚輩多以壽桃、長壽面、祝壽酒奉送老人,親友多以「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條幅敬賀,老人設酒席款待親友,主食吃面條,取「長壽」之意。近年來,做壽拜壽之風,有所增加,並越來越盛。
(3)60歲什麼壽擴展閱讀:
意義:
舊文化里,習慣按年齡將人生分為10大坎兒。坎兒」是指每個人在壽命上的關口,生命本無常,傳統民間過生日還有「渡坎」的說法。老人60歲的生日必須做大壽,60歲剛好是人生地五個本命年,也有60一甲子之說,代表一輪回,一個新的開始。而在中國,「六」本身就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六六大順什麼的。
④ 90以上的老人稱之為什麼壽
民間老人過生日叫壽誕,60歲為花甲壽,70歲為古稀壽,80、90為耄耋壽,百歲為回期頤壽,並稱答60歲為下壽,80歲為中壽,百歲為上壽。只有到五十歲才能稱壽,小於五十歲只能稱過生日。
還有一種說法,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又如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八十八稱為米壽、九十九則稱為白壽,一百零八則稱茶壽。
⑤ 60歲70歲80歲90歲都叫什麼壽
60歲,別稱為「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70歲,別稱「古稀之年」。80歲別稱「杖朝之年」,90歲別稱」耄耋之年」。
人初生的時候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男子7歲稱「韶年」,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60歲稱「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70歲,別稱「古稀之年」。80歲別稱「杖朝之年」,90歲別稱」耄耋之年」。
⑥ 古人對「六十歲」年齡的人的稱呼是什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均指60歲。
1、耳順是六十歲的代稱。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2、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3、耆是一個漢字,讀音qí,意思是六十歲曰耆,亦泛指壽考。出自《釋名·釋長幼》、《莊子·齊物論》、《周禮·秋官·大行人》、《禮記·曲禮》、《詩·魯頌·閟宮》。
(6)60歲什麼壽擴展閱讀
1、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2、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3、還歷壽:61歲的壽辰。
4、從心之年:70歲。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6、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7、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8、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9、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10、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11、中壽:指80歲以上。
12、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3、上壽:90歲為上壽。
14、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5、期頤:指百歲高壽。
16、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7、雙稀、雙慶:140歲。
⑦ 60歲70歲80歲90歲都叫什麼壽
60歲: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八九十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資料: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