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的才子

長壽的才子

發布時間:2023-04-19 16:11:29

⑴ 江南四大才子他最笨 成就卻最高!甚至超越唐伯虎

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是明代文人。他們四人都生活在江蘇蘇州地區,也因此在《明史》中,被稱為吳中四才子。雖然四大才子中,名氣最盛的當數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美譽,不過,這四人中最有才華的其實並不是唐伯虎,而是大家相對比較陌生的文徵明。

唐伯虎16歲中蘇州府秀才考試第一,28歲中南直隸鄉試第一。祝枝山5歲能寫字,9歲能作詩,天資聰明,被稱為神童。徐禎卿從小天性聰慧,家裡連一本藏書都沒有,卻自幼無所不通,26歲考中進士。

而文徵明2歲還不會說話,6歲還站立不穩,9歲仍口齒塵如不清。文徵明一生9次參加鄉試,一直考到白發蒼蒼50多歲了都沒有中榜。直到54歲時,文徵明被故友向朝廷舉薦,任職於翰林院,做了一個從九品的待詔。但由於同僚的嫉妒和排擠,三年後文徵明辭官南下,回到蘇州定居,潛心學習書畫。

但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江南四大才子是生活在同一時期的人,文徵碼蠢明和唐伯虎還是同一年出生,祝枝山比他們年長9歲,而徐禎卿則比他們小9歲。

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都早早聲名遠播,而一直等到這三人都已經離開人世,文徵明一生所派模啟能達到的名聲和成就,才姍姍到來。從京城還鄉的文徵明,從此全身心投入詩文書畫之中達三十餘年。晚年時的文徵明名滿天下,聲望極高,是蘇州乃至整個江南文壇的領袖。

文徵明是吳中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享年90歲。和其他三位才子相比,文徵明沒有任何天賦特性,他的成功,全憑自己的勤奮、專注,以及上天眷顧的長壽。

⑵ 中國古代的文人,都很長壽是什麼原因

人的性格形成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也是最為復雜的。特別是經過5000年歷史文化積淀所傳承下來的中國人,更非寥寥數語便可描繪。路衛兵認可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而且認為性格也會影響人的壽命。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古代諸多長壽的文人和英年早逝的才子身上,略窺一二。

我們的祖先平均壽命很短,據專家根據史料推算,古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在30歲左右,就是到了建國前也不過35歲而已。

可見古代文人的性格和處事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古代文人中也有不少的才子,正值勃發之時卻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這與他們的性格缺陷和處事態度也有很大的關系。

⑶ 「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是誰

就是江南四大才子吧,最長壽的是文徵明(1470~1559年),活了89歲

祝允明(1460-1526年)即祝枝山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

⑷ 歷史上最有德有才又長壽的人

二)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這是經過考證的
報道的最長壽者: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曾於1925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采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志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老人去世後,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後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
據2000年統計,中國現有百歲壽星一萬人,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全球老齡人口為6.29億,佔10%,2002年全世界百歲壽星共約21萬人,平均百萬分之33.39。
中國貴州的龔來發,1996年去世時147歲;四川青城山采葯道人李青蓮去世時154歲;伊朗老婦穆赫辛,1997年161歲;日本有個叫滿平的,長壽242歲,妻221歲,兒196歲,兒媳193歲,孫子151歲,孫媳138歲。前述中國中醫學者李慶遠,1933年去世時256歲。
以上證明活到百歲以上、甚至二百歲已大有人在,無可非議。
中國人口普查出的最長壽者:人口普查出的最長壽者是155歲。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是1953年7月1日零時起的人口普查。這次普查在全中國范圍內逐戶進行了調查登記,其主要數字為:人口59434萬餘人,男人29755萬人,佔51.82%;女人27665萬人,佔48.18%;100歲以上的人有3384人,最高年齡為155歲。報道中未提到這位老人的具體情況。
中國最長壽的長老:已知的最長壽長老是吳雲青,他是延安市政協委員、原佛教青化寺長老,1980年已142歲。他身高1.59米,體重53公斤,脈搏一分鍾72次,血壓140與88毫米汞柱,視力1.2,100多年來他沒有生過大病,140歲時開始學習英語,一年後能簡單對話,142歲時仍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能騎自行車,可肩挑40多公斤的水上坡,他總結的養生之道為:禁止放縱貪欲,禁忌懶惰。
當代中國最長壽的男壽星:當代最長壽的男壽星是132歲的龔來發(1994年3月資料)。龔來發是中國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茅天鎮人,生於1862年3月18日,1993年被中國老齡委授於「中國長壽王」的美稱。他身高1.45米,體重30多公斤,目前他耳不聾眼不花,反應靈敏。龔來發半歲時父親去世,因家貧他母親把他送到姓向的人家,現在贍養他的人已是向家的第七代人了,向家七代人他都能述說得清清楚楚。他一直務農,終生未婚。不喝酒不吃葯,每日兩餐大米、玉米混合飯。村裡人都稱他為「老祖祖」。
當代中國最長壽的女壽星:當代最長壽的女壽星是1993年122歲的孔英。孔英是中國廣東省懷集縣懷城鎮蒼龍管理區紅旗村人,她生於1871年11月18日,1993年被中國老齡委授於 「中國長壽王後」的稱號。122歲時的孔英雖然頭發銀白,卻依然精神矍爍。老人從小愛勞動,雖然現在年事已高,卻經常上山採摘松枝,還經常幫助家人操持家務。
中國長壽世家:中國四川省秀山縣塘坳鄉的肖桂英,1990年12月歡度了她105歲的生日,老人不僅生活起居自理,而且能穿針引線,上山砍柴,還能步行數公里去趕集。她是鄉里聞名的老醫生。肖桂英是連續第四代的長壽者,她的父母分別是101歲和100歲,她的祖父母、曾祖父母均超過了100歲。
中國最長壽的夫妻:最長壽的夫妻是上海1994年已雙雙104歲的袁敦梓、庄惠琴夫婦。這對百歲伉儷每天清晨起床後,一個疊被子,一個拖地板,他(她)們家生活條件一直很好,吃穿不愁,雇有保姆,膝下60多個子孫有一半定居美國、香港。這對長壽夫妻同歲,他 (她)們20歲結婚,已共同渡過了84年的伴侶生活。
中國最高壽的三妯娌:最高壽的三妯娌是江蘇省徐州市東郊徐庄鄉的張氏、杜氏和王氏,三人均過100歲,其中最大的張氏已107歲(資料截止於1995年9月)。
中國最高壽的地方: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 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是五大長壽鄉中惟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

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最長壽的是誰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最長壽的人應該就是清朝的李慶遠了。李慶元是一個傳奇。他生於清朝康熙十八年,卒於民國二十四年。他當時257歲。因為他在中醫和傳統醫學的研究和實踐,特別是養生技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他200多歲時的言行仍然像他的鼎盛時期,所以他被譽為「長生不老」。

他還講到生活細節的注意事項。提出,凡細小之事,人們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傷身。他告誡人們: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身,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李慶遠最後告誡說,飢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愛自全之道,才是養生的准則和關鍵。

⑹ 古代四大才子是哪四位

古代四大才子是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禎卿。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禎卿又稱江南四大才子」。

徐、祝、唐、文活躍在前七缺伍子摹擬、復古之風大盛之時,能夠不依傍門戶,卓然自立,為詩以抒寫性情為第一義,在當時來說,確屬難能可貴。

徐禎卿雖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詩多佳作,詩論也有許多獨到之處,論者以為非李夢陽、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不獨能詩,且擅於書法、繪畫,以多才多藝見稱。


(6)長壽的才子擴展閱讀:

唐伯虎少與落魄不羈的才子張靈為摯友,後從師學畫於周臣,並結識沈周諸畫家,切磋畫藝與詩文,29歲中了鄉試第一,一時名聲大震。

唐伯虎赴京應試,因受朋友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其實是明代官場傾軋,程敏政遭人彈劾所致)。後唐伯虎娶了風塵女子沈九娘,因九娘之名,後人杜撰出一個《九美圖》。

小說中,唐伯虎有九個妻子,其實唐伯虎妻妾成世陪群是假的,但他確實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其為人灑脫,落拓不拘,文字秀潤流暢,繪畫生動清雋,詩多華麗之句,舉止有放浪之行,生活得並不輕松伏返或,並非《三笑》中的喜劇角色。

⑺ 江南「四大才子」簡介。

分類: 社會民生
解析: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跡野征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升戚詔。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周文賓。另一說唐伯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們才思敏捷,才華橫溢,詩詞曲賦,樣樣精通。

江南四大才子其實就是「吳中四才子」的演變,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四人。電視劇《金裝四大才子》講四大才子是蘇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而周文賓乃至「王老虎搶親」的故事,是文人後來虛構的。歷史上的「吳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禎卿,徐是明代文學家,與李夢陽等人並列「前七子」,其詩風格清朗,但不通書畫,性格也與另外三位不同。大概這個緣故,後來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賓來湊數。之所以將周文賓代替徐禎卿,還因為徐禎卿相貌比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緣故。徐禎卿就被貌佳的周文賓所代替。可見民間傳說之為傳說,並不可靠,可嘆的是今天的我們大多時候就要靠這些傳說甚至是流言來認識和發現古人,欣賞藝術。

歷史上的唐伯虎

在舊時的讀書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數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聞至今還流傳民間,被人們津津樂道。提到唐伯虎,人們都道他是個風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點秋香」的風流韻事,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舊時的一部《四傑傳》風靡於民間,評彈「三笑姻緣」更是遍傳於大江南北的茶樓酒肆,唐伯虎的風流荒唐形象正是通過這些曲藝的流傳而形成的。

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嚴肅的,並沒有那麼多的妻妾,而是奉行著一夫一妻過日子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潦倒,並非如稗官野史中所說的那樣過著豪華闊綽的生活。他出生於明朝成化年間的蘇州閶門,是個商業繁華之地。父親唐廣德是在閶門皋橋開小酒食店的商人。那正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最後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唐伯虎生長在這樣一個「紅塵富貴」之地,對其後來的詩歌與繪畫藝術不無影響,賦予了他一個得天獨厚的創作詩畫的環境。

早年的唐伯虎也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曾經熱衷於功名。他熟讀四書五經,又才華橫溢,少年時曾初露頭角,高中了第一名案首,譽為「童髫中科第一」,唐伯虎成了全城讀書人議論贊嘆的中心人物。繼而赴南京鄉試,高中第一名解元,這是他一生中獲得功名的最高峰。但後來就迭遭不幸,一件是會試冤案,被誣為科場舞弊而遭囚禁。第二件遭遇是應南昌寧王朱宸濠之職去了寧王府。他原望此去在仕途上能東山再起,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料不但沒有得到重用,卻差一點遭到謀反的株連,幸而以裝瘋騙過了寧王才得以脫身,躲過了這場大禍。

經此兩次打擊,唐伯虎姿笑喊心灰意懶,已不對仕途再抱什麼希望了。但是他畢竟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不甘庸碌地了此一生,因此心情是沉重而痛苦的。

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有一些狂放不羈的行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棄實際上反映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正如徐文長的狷介被人們曲解視為「狂生」一樣,那都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扼殺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種變態反應。

其實在讀書人中這樣的例子又何止唐伯虎、徐文長兩個,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較集中典型地具備了這些品格素材。這些素材恰好為通俗小說所用,並加以渲染附會,從而在民間廣泛流傳。這里不免有許多低級庸俗,迎合民間趣味的東西。

數百年來唐伯虎就是以這樣一個優游於山水、閑情於風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現的,把唐伯虎的真實形象極大地歪曲了。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5歲。

唐伯虎的悲劇,實際上是封建社會有抱負不甘心淪落的讀書人共同的悲劇。

真 實 歷 史 的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風 趣 灑 脫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由於生性佚盪,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借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泄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 *** ,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由於祝允明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是極現成的創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歲。祝枝山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書 畫 雙 絕 的 文 征 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但文徵明幼時並不聰慧。稍長,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終於「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傳世佳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游圖》、《靈岩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

文徵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等。

文徵明卒於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

--------徐禎卿簡介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及第後與明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交遊甚密,悔棄少作,齊倡復古。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並稱「前七子」。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⑻ 中國活的年齡最長壽的人

陳俊,中國福建省永泰縣人,活了443年,是歷史記載中壽命最長的中國人。
第二名:慧昭大師,290歲
南北朝隋唐名僧,生於公元526年,死於815年。他是中國最老的和尚,活了290歲。《歷代高僧生卒年表》記載了這個事實,宋代贊寧寫的《宋高僧傳》也記載了慧昭大師活了290多歲的事實。
第三名:李慶遠,256歲
清末清初的中醫學者被評為近代史上壽命最長的人。根據《李氏族譜》,他生於1677年,死於1933年,活了256年。他有24個妻子和180個後代,他的存在跨越了整個清朝的歷史。
第四名:張三豐,217歲
南宋(公元1248年)春佑八年四月九日生於名君寶(又名全一)。懿州,遼東,是中國著名的道士,是一位集道教、武術和文學於一身的傳奇人物。他死於公元1464年,活了217年。
第五名:吳普,200歲
他曾經和擅長五禽戲的華佗,學醫,寫了《吳普本草》,活了200年。

⑼ 漢朝時期著名的長壽之人張蒼的長壽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據《史記·張丞相列傳》記載,漢相張蒼「百有餘歲而卒」,即便是被醫療、科技已足夠發達的現代,人們在享受優質醫療服務而益壽延年的形勢下,活過一百歲的老人仍舊是鳳毛菱角。

張蒼為何能在醫療、科技都較為落後的秦末漢初活過一百歲?或許因為長壽並不在《史記》作者司馬遷的研究范疇當中,所以司馬遷並未在《史記》中給出張蒼長壽的准確原因,一些讀者依據《史記》中的記載想當然的認為,張蒼之所以長壽,乃是因為張蒼喝女子的乳汁。

我以為,這種說法是荒謬的。縱覽《史記》中有關張蒼的記載,張蒼之所以能夠長壽,最主要的原因當是養尊處優。次要原因是王陵的搭救。

綜上,張蒼之所以能夠長壽,主要原因就是養尊處優,不愁吃不愁喝,營養充足,又身居高位,生活舒適,心情就好,自然就長壽了,君不見,歐美人均壽命不足80,佩洛西等政客在80歲上下時仍舊生龍活虎?這不跟張蒼長壽的原因一樣嗎?就是養尊處優嘛。

⑽ 唐伯虎等四大才子的歷史真實介紹

江南四大才子 真實歷史的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

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

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

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

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

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

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空橘塌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

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

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

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

「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

傳世作品有《騎騾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

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

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

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

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

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風趣灑脫的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

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

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

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

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

由於生性佚盪,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借斗圓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泄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 *** ,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092;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伍睜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

由於祝允明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是極現成的創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歲。

祝枝山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書畫雙絕的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

長洲(今蘇州)人。

「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

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

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

但文徵明幼時並不聰慧。

稍長,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終於「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

傳世佳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游圖》、《靈岩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

文徵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

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

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

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等。

文徵明卒於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

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徐禎卿簡介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

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

明代文學家。

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

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

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

同年中進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

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

及第後與明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交遊甚密,悔棄少作,齊倡復古。

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並稱「前七子」。

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

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

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郁家浜北端。

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閱讀全文

與長壽的才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龍潭區醫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874
孝敬友善的優秀童謠 瀏覽:988
養生會所哪裡招人 瀏覽:982
文殊院附近哪裡可以體檢 瀏覽:118
讀書花錢太多對不起父母怎麼辦 瀏覽:336
70歲老人的詩 瀏覽:992
程凱養生說如何養肝 瀏覽:427
84年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68
外地人在北京交社保可以退休嗎 瀏覽:455
老年人說胡話怎麼治 瀏覽:135
買斷後沒買社保能辦退休嗎 瀏覽:464
建行代發養老金 瀏覽:756
李先生60歲個體經營 瀏覽:290
80歲老年人心率不齊 瀏覽:222
軍人父母住院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瀏覽:887
老年人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化療 瀏覽:62
軍嫂的養老保險 瀏覽:136
長壽區徵收中心在哪裡 瀏覽:882
退伍老兵60歲養老補貼 瀏覽:306
鑒別老年痴呆的圖片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