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膝蓋疼怎麼回事
老人膝蓋疼怎麼回事呢
一、老人膝蓋疼的原因:
1、一般都是骨關節病。骨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其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退行性病及繼發性骨質增生。
2、關節腫脹疼痛,中醫認為因損傷勞損或外感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入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郁於筋脈使其經絡閉塞,閉者不通,不通則疼,疼久者必痛,痛久必結,結久者必腫,腫久者必熱,這就是陰陽失調,臟腑相互不能資生而致腫脹疼痛的機理。根源為筋血不活毛細血管及微循環不暢所致。
二、治療原則
1.目前無特殊療法。治療目的在於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和增加關節穩定性,減慢病變發展。
2.輕型患者,適當休息,加強勞動保護,減輕關節負荷,適當體育鍛煉,加強肌力鍛煉如膝部的股四頭肌功能鍛煉,髖部加強外展和伸肌肌力,以防止關節攣縮和加強關節穩定性。加以物理療法,可緩解症狀及延緩病情發展。
3.疼痛重者,給予一般常用止痛、抗風濕葯及局部封閉、關節腔內葯物注射(如醋酸潑尼松25mg,每周1次,3-5次為限,但忽濫用)及沖洗療法有明顯短期療效。
4.手術治療適用於疼痛嚴重,其他 方法 治療無效或出現畸形者。手術方法依病人年齡、職業、病變部位和損害程度而定。關節內有游離體,關節緣骨贅影響活動可行關節清理術。關節畸形明顯可考慮截骨術以改變負重力線。關節面嚴重破壞可行人工關節替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三、用葯原則
1.骨關節病之用葯可選用1-2種非甾體類或抗風濕葯物,加用活血去瘀的中葯治療,止痛效果好。
2.關節腫脹,疼痛重者可考慮局部封閉或關節腔內注射醋酸潑尼松,但要注意不要濫用,以免引起類固醇誘發之骨關節病。
老人膝蓋疼的 臨床表現1.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疼痛於活動時發生,休息後消失或好轉。急性發作時,疼痛加劇,同時可有關節腫脹、關節僵硬、關節內磨擦音等。
2.有的病人關節處於一定位置過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關節疼痛,即所謂休息痛。此類病人逐漸活動關節一定時間後,疼痛消失,關節可感到鬆快。
3.增生之骨贅刺激或壓迫鄰近神經而發生放射性疼痛,如頸椎增生引起上肢疼,腰椎增生造成下肢痛,髖關節增生所致的股前內側痛等。脊椎嚴重增生可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出現感覺、運動、大小便障礙、神經刺激征,甚至截癱。
4.早期關節外形和活動無異常,晚期膝、手指等周圍軟組織較少的關節可看到骨性增粗,關節腫脹、肌肉萎縮及關節變形,關節有壓痛,活動受限,活動時有磨擦感。
膝蓋疼按摩穴位的治療方法1、膝蓋疼按血海穴
位置:血海穴在膝蓋內側,可以將對側的手掌心對准膝蓋正中,拇指和食指成45°,拇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功效:按壓的時候,將拇指端放在血海穴上,用力按壓5秒,以感到酸脹為佳。重復5次。也可以用拍打的方式:坐在椅子上,右腿架在左腿上,手掌拍打右腿的血海穴數次,然後換腿,輪流拍打10~15次。
2、膝蓋疼按委中穴
位置:委中穴位於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功效:刺激此穴可增加關節內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膝蓋疼按內外膝眼穴
位置:膝蓋下面有兩個凹陷,外側的叫外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穴。
功效:可以用吹風機吹,直至兩個穴位的周圍都感覺溫熱。注意吹風機不要靠得太近,以免燙傷。
4、膝蓋疼按鶴頂穴
位置:在膝上部,屈膝,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
功效:膝痛、腿痛、膝關節酸痛、腿足無力、下肢痿軟、癱瘓。
5、膝蓋疼按陰陵泉穴
在小腿內側,靠近膝彎內側橫紋頭下,脛骨內下凹陷處,治療膝內側痛。此穴屬性為水,和腎水有關,可治膝內液的積水引發腫脹。膝內側的痛,還可以按三陰交穴,往膝的方向推去。按完穴,動一動膝關節。
6、膝蓋疼按三陰交穴、足三里穴
按摩位置: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高點上四橫指處。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按摩方法:點揉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每個穴點揉1分鍾,以酸脹為佳。
功效: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緩解膝蓋疼痛。具有補益肝脾腎,健步強身的作用。
膝蓋的保養方法1、不要總是在硬地上奔跑,我們周圍的環境水泥地面多這是事實,但要注意軟硬交替,盡可能間或選擇軟的地面。不應為別的,只是因為膝關節的脆弱。
2、落地時注意緩沖,學會運用股四頭肌,避免膝蓋受到腳下的強烈沖擊。
3、下坡跑的時候要當心,此時膝蓋最容易受到沖擊。
4、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內側和外側肌肉的力量訓練,同時注意拉伸腿部肌肉,膝蓋的穩定性離不開肌肉的保護。
5、准備活動要充分,不要一上來就是大強度,膝蓋也需要適應期。
2. 老年人關節疼痛應該怎麼應對
你這個情況很可能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了,該病主要以關節軟骨的變性脫落和關節周圍骨質增生為主要表現,症狀就是疼痛、關節積液、膝內外翻表現,骨性關節炎沒有最好的辦法,只有最適合的辦法,一般是按照階梯治療方案進行,總體來說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主要是康復鍛煉、理療、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等;中期以葯物治療為主,包括消炎止疼葯、關節腔潤滑、營養軟骨葯物(玻璃酸鈉)、PRP等;晚期可採用手術治療,如截骨(HTO、腓骨高位截骨)、關節置換等(全膝關節置換、單間髁置換)。感謝咨詢,祝早日康復。僅供參考,來自網頁!
3. 老人關節疼痛要怎麼樣才能緩解
老人關節疼痛要怎麼樣緩解?
老人出現關節疼痛,可以服用消炎止痛的葯物進行調理,具體用葯謹遵醫囑,平常不要勞累過度,要注意休息,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可以多用雞肉煲湯,同時在煲湯的過程中加幾滴醋促進鈣的吸收,平常可以多吃高鈣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海參乳酪等食物。
4. 老人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
老人關節疼有很多原因,應做系統檢查才能確定。
5. 老人關節疼痛怎麼辦怎麼緩解
老年人關節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是因為受涼導致的,有的是因為骨關節炎導致的。如果是受涼的原因,緩解方法還是比較簡單的,可以採取熱敷的方法,用熱水袋或熱毛巾熱敷關節疼痛部位,可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需要注意熱敷的時間一定要掌握好,千萬不要太長,每次20分鍾左右即可。如果是骨關節炎的原因,治療難度就比較大了,因為目前還尚未有根治骨關節炎的方法,需對因治療,控制病情的發展。骨關節炎出現的原因在於關節軟骨的磨損,用方面可以選擇安必丁雙醋瑞因膠囊,源頭抗炎鎮痛,可修護軟骨,改善骨關節炎症狀,延緩病程。關節疼得特別厲害時,還可同時服用些非甾體類的抗炎鎮痛的葯物,能夠幫助疼痛更快減輕或消失。另外,平時應該盡可能多卧床休息,避免關節過度的摩擦,避免受風、受涼,注意保暖。
6. 老年人膝關節痛怎麼回事
隨著年齡在增長,老年人體內的各項身體機能都在逐步的退化,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度也都減慢了,尤其是在體內的營養物質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鈣質骨質會不斷地流失,膝蓋老化的速度會更快。
總結下來,中老年人膝蓋疼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肥胖惹的禍:體重增加後會加重膝蓋的負擔,降低耐壓性導致周圍血管、神經、肌肉的過度受壓。
2、經常受涼、受寒:常居潮濕、陰冷的環境。
3、慢性勞累:長期姿勢不良、長時間負重、過度牽拉、久站久坐、運動過度等。
4、缺鈣:中老年人缺鈣容易導致骨質疏鬆、骨質變薄變僵、耐受性降低,此時若過度勞累或過重局部壓力時就會引起疼痛。
5、膝關節病:患有骨關節炎、滑膜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原因。
6、外傷後遺症:年輕時不懂得好好保護自己的膝蓋,經常進行一些比較很容易傷到膝蓋的運動,這些逐漸積累起來的外傷史,到年老時就會留下「病根」,引起膝蓋疼痛。
膝關節的壽命是有限的,負重越多,就越會加重對它的磨損,並且不可修復。
比如下蹲、蛙跳、跑步、跳繩還有跳舞,這些運動都會加重對膝蓋骨的磨損。平時間就算必須要做這些運動,最好也不要在堅硬的地板上。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對關節最有好處的運動就是游泳,因為在水裡,人體是與地面平行的,各個關節基本不負重。
而且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多游泳,對全身都好。
除了游泳以外,為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中老年人還可以選擇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
7. 老年人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在生活中該如何緩解
隨著年紀的增長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腿疼膝蓋疼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嚴重的影響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也會導致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大大的下降。老年人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在生活中該如何緩解?
平時在行走的過程中,也可以選擇藉助拐杖等工具,這樣可以減少膝關節的承重力。室內的溫度不要太低,會影響到血液循環,也會讓關節蛻變更加嚴重,從而導致關節疼痛。老年人在生活當中不要過度的進行體力勞動,一定要勞逸結合,平時也要適量的進行運動,這樣才可以強身健體,保持充足的睡眠,適量的活動,這樣才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也能夠緩解膝關節疼痛的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里的補鈣也會加速的流失,平時一定要預防這種現象的出現。
8. 老年人關節疼痛怎麼辦啊
老年性膝關節疼痛發病率較高,臨床常見,約占門診量的1/3。膝關節疼痛病因較多,如風專濕屬、骨質疏鬆、骨性關節炎、外傷等。中老年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由於膝關節骨質增生、脛骨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腔變窄,壓迫半月板軟骨,引發半月板軟骨變性,造成繼發性滑膜炎、滑膜積液,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脹腫,病程時間長,長期服用止疼葯,對病情並無幫助,甚至可導致疾病延誤。建議及早到醫院檢查,了解病情,及早治療,方法如下:
1、三氧治療:消除關節腔炎症,改善繼發性滑膜炎、滑膜積液,減輕腫脹、疼痛;
2、靶點消融:有效緩解增生、炎症,避免關節疼痛發作。
9. 老年人關節痛怎麼辦
大部分情況下老人關節出現疼痛,主要就是由於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以及滑膜炎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下首先一定要積極的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尤其要注意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行走,避免登高爬山。加強保暖,避免受涼。
10. 中老年膝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為什麼中老年人膝關節經常疼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最常見原因。
膝關節表面覆有一層軟骨,這層軟骨可以起到保護其下骨質和神經的作用。隨著關節使用年限的增加,軟骨逐漸磨損,軟骨下的神經暴露,此時一旦遇到刺激(如上下樓等活動致破損區關節面相互摩擦)便會引起疼痛。如早年有過較嚴重的膝關節外傷,則可能會加速這一過程。此外,遺傳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可見到「80歲的人40歲的關節,而40歲的人卻80歲的關節」的原因。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症狀可表現為單膝疼痛、雙膝疼痛或二者交替出現。疼痛於長時間活動時加重,上、下樓時明顯,休息後可緩解。查體可見膝關節腫脹,關節局部壓痛,屈伸活動受限,有時可感覺到彈響或骨摩擦音。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膝內翻畸形,也就是俗稱的「O形腿」。還有可能出現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無力。站立位X線檢查,多見關節間隙變窄,有「骨刺」甚至「關節鼠」等。
對已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我們建議「省著」使用關節,這包括少做劇烈運動,少爬山、少打太極(盡管這會遭到內科醫生的反對);推薦膝關節無負重狀態下的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同時應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帶護膝、鍛煉大腿肌肉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可以服用緩解疼痛、保護軟骨的葯物,行關節腔穿刺抽液、葯物注射,以及行中醫治療等。手術治療主要分為兩種:膝關節鏡手術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鏡手術可修整破損的關節表面軟骨,取出關節中的游離體——「關節鼠」,適合早、中期骨性關節炎患者。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晚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手段,它在破損的關節面外鑲上人工金屬面,將原先引起疼痛的部位隔開,平衡關節周圍攣縮、鬆弛的軟組織,去除增生骨質,從而達到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恢復關節活動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