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愚公為什麼90歲才移山

愚公為什麼90歲才移山

發布時間:2023-04-09 21:17:55

❶ 愚公為什麼到了快九十才決定移山呢

愚公在此之前皆愚(大夢未醒喚友銀),一朝開悟,得大智慧,生大勇氣,遂發移山之想。
附《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和宴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陵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列子·湯問篇》)

❷ 愚公為什麼要移山

有個姓皮的先生,生性魯莽而且好奇。欽慕愚公的移山行為,說:「愚公九十歲了,我的年齡才是他的一半。太行山、王屋山,這么又高又廣的山,他尚且能夠移走,我怎麼不試試移走小點的山呢?」
野外有個土丘。皮先生帶領兩個兒子扛著土筐拿著簸箕,從早到晚開墾土丘,打算搬走它。有人笑著勸止他隱衡說:「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邊的寓言。那是因為太行山、王屋山阻擋了愚公讓他轉很多的路,所以愚公打算鏟平大山。現在這個小土丘,處於平原上邊,居住在這里的人也不覺得它擋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覺得它堵了路,在這里埋葬死者也不覺得它影響了墓穴,種莊稼也沒有干擾你家的土壤,它處在這里已經很合適(已經沒給你造灶辯做成麻煩)了。你還想怎麼樣?而且這座土丘,高度只不過一人多高。寬度只不過幾畝大小,鏟平它也不足以說明你的力氣大,搬掉它也不足以說明你的能力,從這上邊邁過去就像拔掉一根頭發一樣容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這樣做是為什麼?」皮先生不聽。開墾了一個月,把土運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這年出現了旱情,溪水乾涸了。溪水東邊的農民,天地的不到灌溉,禾苗就要枯死了。都認為是皮灶槐先生斷絕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門前吵鬧。皮先生害怕了,連忙挖出溪溝里的土倒在溪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都笑著對皮先生說:「你真有誇娥氏(古代神話人物,力大無窮)的力氣啊(其實是挖苦他)!」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喲,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__^*)

❸ 愚公移山的原因原文回答求求哥哥姐姐,說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就是說北山的嫌冊絕愚公,年紀將近90歲了,面對著山居住芹姿。他苦於山區北部的姿祥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而行。所以要移山…… 希望你能採納!

❹ 我想問問愚公為什麼要移山辯論

愚公移山的原因有愚公子孫出山不方便,愚公就想開出一條道,讓春渣後代方便進出;愚公想教育他的子子孫孫一個道理:人齊心,泰山移。北山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謹源路阻塞,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鏟平兩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
更多關於愚扒晌悄公為什麼要移山辯論,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4390b161581961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❺ 說:愚公為何從九十歲才開始移山!╯﹏╰

為了形容愚公意志堅定,有堅實的行動

❻ 愚公移山完美版 愚公為什麼要移山

現文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於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鏈緩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損,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率領子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沒有父親的兒子,剛剛換牙,跳著去幫助他們。
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灣上一位聰明的老頭使愚公停止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棚兄模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麼山挖不平?」聰明的老頭沒有話來回答。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挖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原文
太行(háng)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rǔ)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zeng)不能損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hè dàn)者三夫,叩(kòu)石墾壤,箕畚(jī 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塵褲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qū),彎彎曲曲的意思,而qǔ只用於「歌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殘年餘力,曾(zēng)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chè),曾(zēng)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❼ 愚公移山為什麼要交代愚公的年齡以及他的家住哪裡

交代愚公年齡,是為了飢慶並表現他「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愚公快九十歲,行將就木,但他不服老,不服輸,壯志凌雲,干勁沖天。 方圓幾百里的高山擺在家門口.出入不便,這對一般人似乎無能為力,至於懶漢只能苟且度日。
可是愚公不怕困爛跡難,下決心搬掉兩座大山差灶,開辟一條嶄新的路。
真是心雄膽壯,人老志堅。

❽ 愚公移山時多少歲

年且九十,即將近90歲。

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頃雹「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喊配?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譏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毀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手持著條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山崗阻隔了。
點評
這個故事從前也和別的普通寓言一般,鮮為人知。自從毛澤東主席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後,就變得家喻戶曉。通過寫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弱,以及「愚」與「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鄭乎指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❾ 為什麼愚公到九十歲才去移山他年輕時怎麽不移

年輕的時候沒磨純絕那見地...
老了有覺悟了想造福子孫~~
況且年輕的時候因為那兩座山受了很多困難才有這個決心的吧

不過其實因為這故事本來就不是真的,編個90歲褲碼的老人才有那子瞎姿子孫孫的論調么~~~

❿ 選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麼

翻譯: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判畢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首咐」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者沖純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閱讀全文

與愚公為什麼90歲才移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長壽米 瀏覽:440
孝順就好了 瀏覽:815
孝敬師長的播音稿 瀏覽:520
地藏菩薩是孝順 瀏覽:723
靜靜發呆得老年痴呆 瀏覽:927
70歲到80歲的男人 瀏覽:499
養老院有意願者服務 瀏覽:547
老年人總是腰酸吃什麼葯 瀏覽:922
兒子真孝順老太婆 瀏覽:513
正處級60歲 瀏覽:253
六安養老金發放基礎數多少 瀏覽:918
養老金不能按時到帳 瀏覽:136
15年退休金能拿多少錢 瀏覽:670
何鴻燊老年痴呆 瀏覽:851
8月退休按那年平均工資 瀏覽:137
君山哪個小區最適宜養老 瀏覽:621
老年痴呆症衣食住行 瀏覽:184
孩子指責父母憑什麼管她怎麼辦 瀏覽:545
硚口區老年大學官網 瀏覽:105
廣州市越秀區僑頣園養老院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