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80歲怎麼相處

80歲怎麼相處

發布時間:2023-04-04 23:39:54

80歲李雙江與妻子合體登台,彰顯恩愛,老夫少妻有何相處之道

李雙江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演唱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但是李雙江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婚姻,李雙江的妻子比李雙江整整小了26歲。對於他們兩個的婚姻,網友們總是不看好,現在李雙江已經80歲了,前段時間兩個人在出席活動的時候,跟自己的妻子非常的甜蜜恩愛,看來老夫少妻的婚姻也未必不會幸福。


最重要的一點是兩個人到底是不是真心相愛,是不是只是一時的迷戀,在兩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能不能齊心協力一起去克服,只有兩個人真心相愛,才有可能克服以後的生活裡面需要面對的那些困難,所以老夫少妻之間能否和睦相處,最重要的是要看夫妻之間的感情。兩個人之間的婚姻,不是因為名利或者是財富,而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真正的互相欣賞有愛情,才能讓兩個人之間一直生活的甜蜜幸福。

Ⅱ 照顧80歲以上老人應該注意什麼

70—80歲的老人每天宜睡10小時左右,8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應睡11小時左右.,而在生活上則需要細心照顧,合理安排飲食,注意個人衛生

Ⅲ 該如何與80多歲的老人相處

你都說了老人都80多歲了,在這個世上還有多少個日子昵?要珍惜與老人相處的日子,老人會教會你很多做人的道理,家裡有老人的是一種幸福。不少後輩感到與老年人不好相處,認為老年人脾氣怪了,名堂多了,愛固執己見,有時甚至不講道理。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改變,人們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某些變化。老人從工作、勞動一線退下來後,這種變化會更大一點。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做兒女後輩的,都得與老人好好相處,盡好孝道。其實只要本著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們兒女的「孝心、關心、耐心」來,是能與老人相處好的。
有些老人年紀越大越難伺候。有時會像個任性的小孩子,他要做什麼就要什麼,誰也勸阻不了。還有些老人越老疑心越重,有時懷疑某人拿了他的東西,有時懷疑媳婦作風不正……這些,都是老人心理變化引起的,有的就是老人痴呆的症狀。我們要理解,要同情,不要當真,因為這是病態。他們年輕的時候,是絕不會這般亂說的,也是不會隨便就懷疑人的。
還要理解老人記舊心態。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裡,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歡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成績、榮譽與見聞,我們不管已聽過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來傾聽,這時我們可以偷點懶,「嗯」、「啊」地答應著,多聽少說。如果老人過多回憶起以往的苦難,為免老人過度傷心,我們又要因勢利導,幫助老人擺脫苦澀的回憶。
沒有一個願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歡迎。與老人相處好的基本經驗就是增加與老人的對話。人老後,社交圈子小了,孤獨寂寞時時伴隨著老人,他們特別需要與人交流,需要傾訴和陪伴,需要被人關注。我們做兒女的,要理解老人這種心理需求,盡可能抽時間多與老人說說話。多些時間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讓老人增強自信,樂觀開朗,對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顯效果。如果我們不在老人身邊,我們也要定時通過電話問候老人,不要吝嗇電話費,多與老人聊幾句。有條件上網的,可定時與老人進行音頻、視頻聊天。
與老人交談態度要和藹,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耳聾,則須大聲點。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們要真誠、慷慨地多贊美他,他就高興;萬一有事談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緒有變時,我們要盡快扯開話題。在老人面前,要多講一些開心、幽默的話語,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傷感。
從思想感情上來說,我們要認定「丈夫的媽媽也是我媽媽」。與婆婆建立起親情。有了這樣的觀念,你就能夠做到從細微之處關心婆婆,也就可以原諒婆婆一些不妥的言行。但同時我們又要注意,由於血緣關系,婆婆與媽媽是還有所區別的,因而,我們要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婆婆,但又不可像在媽媽面前一樣任性、放肆、耍脾氣。做到了這一點,婆媳關系就會慢慢融洽。
禮物是婆婆與我們媳婦之間一種必需的潤滑劑。「禮輕情義重」,婆婆的需要不是用錢多錢少來衡量的。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夠體察到什麼東西能夠送到婆婆的心坎上——選她最想要而又沒有的東西送。比如說,婆婆雖然已是老年,但總還是女人,買件適合她的漂亮衣服和一條和這件衣服顏色相配的褲子,她自然會喜歡得很。她高興了一家人就都高興了。
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與婆婆的事,不要過份去要求明辨是非,婆婆就是錯了,沒有必要當面糾正她,當面讓她下不了台,在媳婦面前丟面子。萬一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發生了矛盾,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爭吵。我們作媳婦的從尊敬長輩出發,要多作點自我批評。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只要雙方讓些步是不難解決的。我們切忌到外面去說婆婆的不是,這是最傷感情的。有了不遂心的地方不要緊,可通過丈夫去向婆婆講,這樣的效果比到外面說咸道淡好得多。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婆媳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原因多是由於家務問題和經濟問題,有的人結婚以後家務活都推給婆婆去干,這樣就容易產生矛盾。做媳婦的要多承擔一些家務工作,凡事搶在前頭去干,乾的時候不要帶著怨氣,要心平氣和地去干。如果媳婦事事都搶在頭里,老人是最容易受感動的,反而會不讓媳婦去干。
處理婆媳關系兒子要多做調節工作,起好中介作用。發生矛盾時要及時勸解,「和稀泥」,當面安慰老人,背後勸導妻子, 兒子作為婆媳關系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通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給母親 送禮多叫妻子出面,每年的贍養費由媳婦交給婆婆,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
只要我們從孝心出發,處處從關心入手,耐心地對待老人,我們定能與老人融洽地相處,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Ⅳ 怎麼和強勢的八十多歲的婆婆相處

想要和80歲強勢的婆婆相處的好。那麼你就要改變你自己。因為只有你改變了才能感動婆婆。同時你也要和婆婆好好的溝通。有的時候關系處理不好也是溝通的少。慢慢的就會激化矛盾。我相信你會感動你的婆婆的。

Ⅳ 應該怎麼樣跟70——80歲的老人溝通

首先,你要懂得老人的需求,他們需要什麼。第二,老人一般都比較孤獨,因為年輕人都閑老人煩,你跟老人溝通時需要耐心。我是個九零後,可我喜歡老人。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同樣的我也希望你能採納我的答案!

Ⅵ 與老人相處

我想這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因為從小到大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我天然習得如何與老人相處,其實也不是天然習得,因為在環境中,很多東西都潛移默化了。我從不理解老人到慢慢看到老人的好,此時此刻的我發自內心敬佩我的爺爺奶奶,我真的很愛他們。

為何突然想寫這個主題?之前也有零零散散記錄一些有關和老人相處的文字,但是總沒有一個靈感讓我總結性寫一篇。上次聽到了一個的線上分享的主題「與老人相處」,聽完之後,我就有了些許「線索」,於是我來了。

一些問題一些故事引發的一些思考一些回憶。

第一次看到「與老人相處」的主題應該是在新年後,當時沒有立即點進去看,但是心裡想:我喜歡這個主題,因為離我很近。每次的放寒暑假我都會抽空回一趟老家,陪一下奶奶,這年的春節當然也是不例外。對於結了婚的人兒來說,與老人相處的話題就自然聯想到婆媳關系,我在這里也會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PS我還沒結婚了啦哈哈哈)

觸動點1:「與老人相處比起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更有難度」

分享的老師已婚,站在媳婦這個角度去分享這個觀點。因為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生的,不管怎樣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可是不管再怎麼一家人,婆婆公公這邊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那麼的親密。在沒有一定的親密度上,相處難免沒有那麼的順暢,因為更具有「挑戰性」,更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維護這段關系。

作為一個沒有結婚的人,暫時還無法體驗到與和自己非血緣關系的老人相處,這是怎樣的感覺?我和祖父母是有直接的血緣關系的,而且我們生活在一起,他們養育我,我待他們如父母,而他們待我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親,基礎關系已在,可以說是情比金堅。而說到老人與孩子,我們經常會說老人越老越像一個小孩子,這一點我真的非常認同。在抽象的概念講,人的一生作為一個圓,嬰兒作為起點,老人作為終點,其實起點和終點就是一個點,不同的是兩個階段走的方向不一樣。

嬰兒的成長是不斷在接受,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內在的成長的那段力量,這是讓人喜悅的,滿心歡喜的變化。在老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往往喜歡用變老來形容,而他們的成長是在不斷在放手,其實這也是一股很柔和的力量,可是在傳統觀念中的我們並不那麼認為。在得到後的消失,我們會覺得這就是一種失去,於是我們聯想到衰老,這是讓人傷感的,甚至讓人覺得凄涼。於是我更加認為老人家需要我們給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他更加需要我們的陪伴。或許,老人家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堅強和脆弱?

觸動點2:被污名化的老年人群體

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標簽,對一件事物的認知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刻板印象,甚至有時候我們不加思考地接受了一些社會價值觀,不管是好是壞,都被潛移默化到內心深處。我們深陷其中,而不知所措或是不以為然。

現代人如何看待老人群體?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些詞彙:老古董、固執、沒文化、保守、要求多、說話大聲、吝嗇、不講衛生、不講文明、啰嗦、體弱多病......那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用過這些詞,用在你身邊的老人身上?曾經的我試過這些標簽,而且我還製造出了比這些更為難聽的標簽。

我想說年少輕狂,青春期的自己不能接納的東西太多了。自己經歷過那個階段,希望我也可以稍微理解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無可避免要經歷這個階段,相信他們可以接納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相信他們會看到更多以前看不到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最後我怎麼轉變了想法?什麼時候有一些轉變的?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我看到更深的東西。現在的我也學會許多標簽,例如勤勞、刻苦、儉約、堅韌、溫暖、寬容、智慧、靈性、善良、大方、細心、耐心、體貼......如果可以,我想把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詞彙都用在老人家的身上,他們值得擁有。寫這些詞彙的時候,我滿腦子想著爺爺奶奶,我不敢說每一個老人都如我想像中那樣的美好,但我能肯定說老人家是最值得我們敬佩的一代人,我們必須永遠仰望著他們。

我想了很久,我在想問自己為什麼變得如此愛惜爺爺奶奶?第一個是因為我愛他們,第二我學會了換位思考,第三我學會了尊敬。

人慢慢成長就長老了,身體各個器官和細胞都在休息了,沒有以前那麼活躍了。可人還是活著,活著就要動,於是老人與這種不舒服不協調在工作。因為我會更加有耐心和老人去做一些事情,他們可能會很慢,但是沒關系。我想起爬完山後的自己,因為肌肉沒有堅持鍛煉,在一次猛烈的運動後,身體有些受不了。酸痛伴隨著我,我在想老人家常常體現出來的身體不方便,跟我的酸痛感是一樣的嗎?這樣想就會特別佩服老人家,因為他們的真的很厲害。

老人家最大的優勢就是經歷的事情比我們多,特別像我爺爺奶奶(80歲),在他們那個年代,他們能活下來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而且他們還養活了5個兒子。當然他們經歷的煩惱和困難也比我們多,生命的重量和厚度都遠超我們。很多事情,我們還是要聽聽老人家的,聽一聽並沒有壞處。即使我們現在時代不斷在進步,或許他們那一代的知識觀念已經不適用,可是他們曾經堅持的信念和知識養活了很多人,為此他們堅信不疑。我想我們學習的不僅是知識,而是吸取分享背後的能量和精神。

每次回老家,離開的時候我總會帶很多食物回廣州。曾經的我也因為這件事和老人家大吵一架,我們會吵起來,那是因為我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問題。我覺得東西太重了,我覺得這樣帶食物外出很寒酸,我生氣,我賭氣。當我換位思考,想想為什麼老人家那麼想要帶一些食物給我們帶回去?老人家覺得村裡面的食物新鮮,他們希望我們吃得好,盡管我們現在已經不愁吃。可是在以前,送食物這是最實在的禮物,這是他們的愛。於是我再也不吵也不鬧了,當我收下他們的心意時,他們也開始體諒我,擔心東西太多我提不動。當雙方都沒有情緒沖突,我們更能看清事實的本質。現在的我會大大方方問奶奶有什麼東西要帶給爸爸的?其實這同時也是一種肯定,肯定老人的勞動價值,這時候只需要說謝謝,辛苦了,而不是質疑他們。

有些東西,錢是買不到的。希望我可以多關注老人行為背後的真實想法。

我很敬佩爺爺奶奶的體力和毅力,現在奶奶已經85歲了,每天在家裡忙東忙西的,養雞下田劈柴,總之在我眼中,她樣樣精通。回家我都會幫忙幹活,我也很喜歡跟著奶奶下田幹活。就我的觀察,我體力雖然比奶奶好,但是奶奶的毅力實在是無法估量。她做事很慢,但是可以堅持很久。她說她現在腳沒有力了,所以抬東西大不如前。我會幫忙杠一些東西,利用扁擔去挑重物。那個滋味真是酸爽,難受。我總是會欽佩別人做到我不能做到的東西,在我這個年齡,奶奶肯定吃了很多苦,她也熬過來了。和奶奶在一起幹活,我總會忍不住稱贊她,真的是相當優秀。其實老人家很容易滿足,她很喜歡我的看見和肯定。看著她,我覺得無論未來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也是承受得起。

現在我也在學習,看待奶奶的一些行為時,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奶奶是一個很會「使喚」人做事的人,因為她老了,很多東西都需要人幫忙。現在的我很享受她的「安排」,因為她讓我覺得自己是值得被需要的,她肯定了我,她看見了我。而且我奶奶特別會找事做,她疼惜身邊的生物,我能感受到她與周圍一切的連接,因為她看見很多「事情」。就如上次回家,村裡的人給了她擺酒用完的紅地毯,她利用紅毯鋪在了小屋上,這樣小屋就不會漏水了。那家小屋是小雞們的家。先不說效果怎樣,就論完成這件事就花費了3個人的精力,當然奶奶是負責出謀劃策的。一開始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在奶奶的指導下就完成了,我覺得不可思議。在奶奶眼中,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她就會想盡辦法,我敬佩,我甘拜下風。

說起「使喚」人工作這件事,我覺得奶奶也有了一些改變。以前她叫你去做一件事,如果你沒有及時行動,她就開始「罵」,說一些難聽的話(埋怨自責,反正真的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架勢),這些能量會讓你非常難受,我常常因此受挫加憤怒。回顧近段日子,她在這方面放鬆了許多。她外出下田干農活,她就提了一提,外出的時候她就自己去了。現在都是我看到她不在家裡了,我再去尋找她。她把主動權放在了我的手上,我想去就去,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整個風格的轉換讓我更願意去做事情。她足夠信任我,她相信有沒有我,事情都可以完成,最關鍵的是她相信我會出現。她更加有耐心了,她放下了一些東西。我也想成為像奶奶一樣的人,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信任他們,因為這樣的對待方式真的讓人很舒服。放心放手信任。

觸動點3:在老人面前永遠保持謙卑的心

就單憑他們活得比你久,經歷的事情比你多,這件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永遠記得老人是我們的長輩,尊敬老人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慢慢長大的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我們比長輩懂得很多,甚至我們可以「凌駕」於老人之上。到底是什麼在作怪?或許是一顆想要證明自己很了不起的心?青春期反抗父母的事情,我們也是做了不少,我們想要證明自己,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如此。漸漸地,我們發現證明自己不一定就是否定別人,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想法觀念都不一樣。接納自己,接納他人,你們不一樣。要知道不一定要一模一樣,這樣的世界才有趣,讓你們時刻覺得神奇。

什麼都不說了,發自內心尊敬老人,希望我永遠保持謙卑的心,對待任何的一切。

觸動點4:多關注老人語言背後的情緒與想法

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一樣,甚至在某些時候人表達出來的東西和心裡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冷靜思考。和孩子在一起久了,你就會明白孩子有時候做了A事情,並不是出A結論,有可能是B結論,老人也是一樣。孩子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而老人呢,我暫時還沒明白,或許是不好意思嗎?

那天早上,我還沒起床,依舊在睡夢中。突然奶奶在一樓問我要不要去「趁墟」(可以理解為逛街,鄉下有「墟日」,這個時候商販都會集中在一起,場面很熱鬧)。大概早上7點左右,聽到奶奶的呼喚聲,我迷迷糊糊回答:不去。想了想,昨天奶奶已經問過這個問題了,我已經拒絕了。這個時候身體就起來了,洗漱整理了一下,准備出發。見到奶奶後問,你是不是想去逛街?奶奶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她說,我肯定想去,新年到現在我都沒要去過(因為疫情)。看到她這么渴望外出的樣子,我肯定要和她一起去一次。以前都是爺爺開著電動單車載著奶奶下去鎮上的,現在爺爺不在了,我也可以做到,雖然我車技沒有爺爺好。奶奶很開心,她又去逛街又去見了她的姐妹。她開心我就開心,就如小時候,我開心她就開心。

奶奶提出請求的方式也非常特別,她三番四次的問我想不想去?其實自己內心是:我想去。可是她並沒有直接提出來,或許是擔心被拒絕?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經常拒絕老人的請求?

說起剛上大學那段時間。我很小小的時候,大概8個月左右就在奶奶身邊長大,一直成長到19歲,准備離開家鄉到廣州上大學了。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件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事情。這件事,好像是在我們畢業後才知道的,而且是從別人口中。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爺爺奶奶對我的愛。

那一次,我回到家鄉,在村巴上遇見了姨婆。姨婆就和我聊天,她就開始聊起奶奶非常捨不得我離開。她說,你知道你奶奶有多捨不得你嗎?她在我們面前哭著說能不能不要上大學?你奶奶真的很傻,她真的很捨不得你。你離開後,她哭了很久。聽完這些後,我突然愣住了。我完全沒有想到奶奶會如此傷心?我記得奶奶和我一起來廣州,看了我的大學。因為被成長的喜悅沖昏了頭腦,我完全沒有想到養育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的心情?我敬佩他們,他們知道人長大就會離開,即使有多麼不捨得,他們在我面前也絕不「動情」。他們強忍著淚水,微笑地看著我的背影離去。他們放手放心讓我走。

在爺爺離開後,我聽堂妹說起,在我離開家裡後,爺爺曾與我爸爸打電話,他哭著說:我把女兒還給你們了。簡單的一句話,在我眼中就是不可估量的愛。時間流逝,可是我再次回憶起這件事,我依舊感動不已。那時候的我笑得多天真無邪,而站在我後面的他們已經泣不成聲。感謝他們的愛,我現在成長得非常好。我也要感謝自己有定時回家,即使是一個電話,他們也在家裡盼著。在可能的情況下,多關心老人家,我們可以做到的。

家裡開通高鐵後,我就帶著奶奶去。這時候她就在一邊說,聽說高鐵站招人,你要不要回來做?我一聽就知道是奶奶想到了。我說,你是不是想我回來陪著你?她就點頭說是的。我說,我以後定期回來,常回來陪你,常給你打電話哈。奶奶說好。

爺爺去世後,我在家裡陪著奶奶一段時間。記得有次對話,她嘴唇很乾裂開了。於是我就拿潤唇膏給她塗,突然她就說嘴唇裂開了,弄好會死人的。常理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驚訝之餘,我深知她真的很想跟著爺爺一起離開,她難受她不想活下去了。我能做的是陪著她,後面她也慢慢走了出來。有些時候有些東西沒有對錯,不要為了不必要的事情而爭吵。

今年春節,我選擇了初三再回來。回到家裡是早上11點,踏入屋裡的那一刻,我就感覺不太對勁。四姆和奶奶都在忙,她們並不是很熱情,奶奶簡直是忽視我的存在。吃完飯後,有了一些觀察,我大概可以確定奶奶不開心了,至於什麼原因就不太明白了。下午,我跟隨奶奶去田裡摘豆,我問:奶奶,你是不是不開心了?奶奶就開始分享,原來她和四姆有了一些爭吵。我就一直聽著她說,她說著說著,我也感覺她情緒好了一些。老人家需要被傾聽呀。說到需要傾聽,那次奶奶喝完酒,然後開始發酒瘋,哈哈哈,然後就一直嗶哩吧啦在講,一些故事一些人生道理,說個不停,哈哈哈哈。

觸動點5:長輩能做的體力活,你做不到比不代表你不好。

我常常會覺得慚愧,因為自己的體力不如一位老人。其實我換個角度想,這是因為現在的生存條件比以前更好的,時代在進步,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心存感恩。我們可以佩服上一代的人,因為他們確實很了不起,同時你也要肯定自己。我們能生活在這個年代,這是好幾代人的努力,這也是我們嚮往的。

在鄉下幹活,當然少不了體力活。每當做一些體力活,奶媽總會一臉寵溺看著我說,是不是很重呀?我就氣喘吁吁的點了點頭。奶奶就感慨說不經常干是有點難受的,然後又說起以前年輕時的故事。奶奶年輕時可以杠50斤左右的東西,我不太記得具體的數量,我只記得我那時候的狀態是仰望奶奶,腳踏實地(因為東西太重壓著我)。奶奶是強者,我甘拜下風。

時常在想以前到底是怎麼的一個年代?人們的體力被激發得如此......不知如何形容。這也是說明人的體能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潛能的,所以我也因此常常鍛煉自己,二來可以減肥,完美。

我們大家都很好。

觸動點6:老人需要安全感。

老人和小孩都很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需要照顧。記得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她突然說起來自己以後生病沒有看的了,然後交代了一些「身後事」。當時的自己還很年輕,於是在不太肯定的語氣里說我一定會照顧你的。我猶豫是因為我害怕自己說了沒有做,害怕奶奶會更傷心。我想我當時做對了,因為奶奶她需要的是你的表態。後來的劇情我就不太記得了,奶奶也沒再擔憂自己生病的該怎麼辦?前段時間奶奶即使生病,她也不願意告訴我們,她覺得那樣會干擾到我們工作,而且她覺得告訴我們了也沒用。生病那段期間,在老家的二姆照顧了她,她跟我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她是很開心的。在這里我要想大哥學習,因為大哥知道奶奶生病後就立馬叫她媽媽回來照顧奶奶,因為有二姆的細心照顧,奶奶也算康復得很快。

下次如果奶奶需要我表態,我會很肯定和奶奶說,只要你需要我,我就立馬回來,我可以照顧你。

觸動點7:老人需要多肯定。

世界多一些肯定,這又會變得怎麼樣?老人家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就如我們需要別人的肯定。贊美人人喜歡,這樣也是人人歡喜。老人家活到一定歲數了,因為身體的原因可能在做事情方面會相對少了,但是他們仍在做。做事情的過程中,他們也得到了樂趣。他們很喜歡「照顧」我們,因為他們想幫忙,他們想證明自己還是「有用」之人,他們依舊有價值。奶奶特別會做粽子,做出來的粽子特別好吃,於是一年裡頭會做好幾次粽子,通常都是我們回老家的時候。做粽子當然會有些辛苦,但是呢,我們覺得還是要讓奶奶做下去,因為她可以,而且我們很喜歡。現在的我也在學習如何做粽子,在奶奶身邊學習著。每次都會和奶奶說粽子很好吃,謝謝她。最喜歡奶奶做的粽子了,她開心得不得了。

奶奶下田幹活,我不會去阻止她,說她一把年紀還幹活。我會和她一起去,我會肯定她很精神,她身體健康,體力很好。她提出想法,我會肯定她很會想辦法。她做事慢,但是可以堅持很久,我會說她毅力真好。她讓我們帶食物回去,我們會帶,謝謝她如此關心我們。

他們養育我們,因為有了她,我們活得如此精彩(心裡知道個人努力也很重要就可以了),感謝他們。

人人都喜歡被肯定被看見。

日常觀察1:老人家很喜歡被「觸摸」。

想起小時候我睡覺,爺爺奶奶說我一定要摸著耳朵才能睡著,不然就鬧別扭,不肯睡覺。祖父母拿我沒辦法,即使耳朵被摸到紅紅的,他們也忍著。在高中時期,冬天裡我和舍友一起,這樣會暖一些,後來發現我喜歡睡著的時候摸她們。現在我也發現自己很喜歡跟人有身體的接觸。說起喜歡身體接觸,初生的嬰兒就很喜歡。有一些研究說小的時候身體接觸少的(母親或親人抱得少之類),長大後可能特別渴望或者比較抗拒(不太適應)。我就是想說,人呢,還是渴望有身體接觸的,即使簡單的握手撫摸擁抱,這些都很好。

因為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再加上我這個人就是很喜歡有身體接觸的。我經常會撫摸老人家的臉、手,因為熟悉吧,感覺很舒服。我也很喜歡擁抱他們,他們有時候會說讓我走開點,但是我臉皮厚著呢。記得有一次,奶奶去她妹妹家,然後長輩們在聊天。我就在一旁聽著,然後我的手就不由自主摸奶奶的臉了。姨婆突然對我說:怪不得你奶奶那麼喜歡你!這里摸,那裡摸,開心得不得了。(大概意思是老人家老了,人們都不願意去摸,可是你還是很願意和他們有身體接觸)奶奶在一旁笑得很開心。那一瞬間我才知道,原來老人家很喜歡被這樣的撫摸著,即使他們肉體已經開始衰老,可是他們就是渴望著。

這個春節回家,有一天晚上,我提出和奶娘洗後背洗腳。她很開心,她說自己洗不了後背。我有點埋怨自己怎麼不早點做這件事情,幸好我有想起來了,我去做了。幫奶奶擦背洗腳,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就是被照顧的。小小的身體泡在盆里,爺爺奶奶幫忙洗澡。慢慢我們就長大了,他們也老了。現在輪到我們幫他們洗身體了,他們做不了的事情,我們可以幫忙了。

日常觀察2:婆媳關系

這次回家,我發現奶奶和四姆都變得像一個小孩子,很容易陷入情緒裡面。現在的她們相互看不順眼,然後常常用含沙射影的方式「攻擊」對方,我和堂妹就成為了「中間人」。幸好我現在可以區分他人的情緒與自己無關,作為旁觀者,我大概知道她們為什麼而生氣。至於我怎麼做,我也是盡量看到對方的不舒服,謙卑。

事件一:吃飯問題

四姆負責一日兩餐,那天她煮完飯,大家都在忙碌自己的。她叫了我、她叫了堂妹、她發現奶奶和大伯不在。那天她的情緒特別激動,於是她在吼,她在罵:我都把飯做好了,還要叫你們來吃飯,叫你們吃飯還不下來......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我就趕緊下去,立馬認錯,然後趕緊去找奶奶和大伯。最後四姆把怒氣撒在了堂妹身上,兩人就有了一些沖突,堂妹沒有吃飯。奶奶回來後知道她罵了堂妹就說:你想罵我就罵我,幹嘛罵你女兒。這些小爭吵,我相信是日常的。

四姆確實辛苦,作為媳婦可能需要做一些事情,例如做飯給我們吃。我明白她這樣很忙碌,我也是選擇洗碗來幫忙,有時候我耍性子就不洗了。我實在是感謝。那天她可能突然遇到一些事情,然後就有了情緒了。奶奶這人也是心疼孫女,同時她也想「教訓」一下四姆。反正就是這樣相互刺刺刺。

一回想做人媳婦,哎呦呦,要做一些事情嗎?這些家務?額。

事件二:雞蛋

那天四姆做飯,她想拿一些雞蛋炒一道菜,於是就想去雞窩里找雞蛋。這個時候奶奶出現了,她制止了她這個行為。不知道說了什麼話,讓四姆很生氣,於是就說:不吃你的雞蛋。奶奶聽了肯定也是生氣說:不吃就不吃。奶奶原意是覺得桌上的菜已經很多了,沒有必要再弄一個新的菜式。她怕浪費。四姆只是從炒菜這個角度,覺得有雞蛋會更加好吃。雙方的想法不一樣,不能認同對方的,於是就道不同不相為謀。

可愛的是,四姆最後自己在鎮上買了雞蛋回來。奶奶還悄咪咪問我:她買了雞蛋做西紅柿炒雞蛋?四姆也在賭氣。更可愛的是,我回來那天,奶奶把家裡的所有的雞蛋給我帶回來廣州了。我跟她說,你要不要留一點在家裡,自己吃?她說不用。我說,要不要留點給四姆?奶奶:不給她,她罵我,我就不給她,讓她自己買雞蛋。說話的樣子就像一個小孩子。

因為奶奶對四姆有偏見,四姆對奶奶也有偏見,誰也不願意將就,所以......其實四姆和奶奶都是很淳樸的一個人,想東西比較簡單。四姆還是挺尊敬老人的,奶奶也很疼惜家人。小吵也好吧,有利於健康。

事件三:我與奶奶的爭吵

那天吃完飯後,我因為沒有立即洗碗,奶奶就叫我快點洗。天氣太冷了,我就想著燒點熱水洗,因為需要點時間,就沒有立馬洗。奶奶看到碗沒洗,她就很難受。於是聊著聊著就變吵著吵了。吵到了男女平等的問題上,我在這個方面特別敏感,我情緒也上來了,我們兩個就討論著一個男女分工問題,奶奶就開始教育我。後來吵到最後才知道兩個人聊的場景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論肯定也不一樣。我也覺察到自己在男女平等問題上特別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是因為生氣奶奶的想法,而是我很討厭男尊女卑這個詞。

過一天早上,我和奶奶在幹活。奶奶突然笑著說:昨天我罵你罵得開心嗎?其實她實在試探我還有沒有在生氣?我說,沒有沒有,你都沒有在罵我,你是在罵別人(四姆)。我也不知道怎麼我就想到了,再回想確實她真的在含沙射影。於是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我不能說我奶奶什麼或者說我四姆什麼,我只是盡量在奶奶面前說四姆的一些好話,盡可能理解她的心情。我能幫到什麼就是什麼吧,她們這樣也挺好的。

我和爺爺奶奶還有和家裡的長輩關系都相處得挺好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血緣關系?在外面,與老人相處,我也算是得心應手吧。我真的是發自內心尊敬老人家。至於未來,我和婆媳關系會怎樣?敬請期待,我也很好奇。

保持謙卑。老人是寶藏,看你是否能看到?

再次感謝我的爺爺奶奶,還有我的大伯二伯二姆四姆,當然還有我的爸爸媽媽,我的長輩們,感謝你們。

爺爺奶奶,我愛你們,永遠愛你們。

20200407的記錄:那天奶奶突然在餐桌上說胸口有些不舒服想找個時間去醫院看看,她說她和二姆說過,二姆說少吃一些東西,在飲食方面注意一些。奶奶不認同她的,她想去醫院照看一些。當時我在想,要不讓熊先生開車帶著我們去?還有一個點就是現在疫情期間,能不去就晚點去,我擔心感染了。事後,奶奶和說起這件事,她說當時我說出這些話,四姆她居然什麼話都沒說?說一句去看看也好,找些葯來吃也好呀,可是她就不說話了。她肯定是擔心花錢,和你的二姆一樣,她們覺得我老了,花錢在醫院上很浪費,想等我死了之後好分多一點。我聽完這些後,我才明白,其實奶奶也知道自己的事,但是她就是想別人關心一下。我們的及時關心讓她知道她值得花這些錢。

我想以後當老人家提出要去看醫生,我們一定要帶他們去,即使沒什麼事情,去看看會讓老人家心裡好過一些。他們老了,身體沒有以前能幹,但是他們想活著,醫院雖然不能幫他們消除病痛,但是可以減緩病痛。這一切都值得,關心要說出口,讓他們知道,我們希望他們身體健康,我們願意照顧他們。

閱讀全文

與80歲怎麼相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今孝順之人排比句 瀏覽:672
東勝區兒童體檢在哪裡電話多少 瀏覽:531
黃金富硒養生鍋燒熱後怎麼有氣味 瀏覽:639
夕陽結伴農村養老 瀏覽:28
老年人的社保卡認證怎麼弄 瀏覽:723
養老院門衛個人檢討怎麼寫 瀏覽:354
老年人健康講座視頻 瀏覽:571
慶雲今年農村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907
已到退休年領續交6年社保多少錢 瀏覽:930
體檢檢查出梅毒怎麼辦 瀏覽:662
過了70歲拘留 瀏覽:87
自由人養老保險42年工齡 瀏覽:121
以孝順父母的書信 瀏覽:54
重陽節板報評比活動總結 瀏覽:396
腦腸軸老年痴呆軸老年痴呆 瀏覽:471
在廣州和深圳怎麼領退休金 瀏覽:513
連雲港企業平均退休金 瀏覽:948
什麼是長壽米 瀏覽:440
孝順就好了 瀏覽:815
孝敬師長的播音稿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