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楊絳長壽的原因
作家周嶺說:「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時常運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則更像是一汪清泉。」
「飲食起居有節大敗乎制,同時身體每日有一定的活動。心氣很壯,便把身體帶著健康起來。」
㈡ 誰知道楊絳得什麼病去世的聽到新聞非常震驚,到底怎麼回事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
據稱楊絳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楊絳先生逝世時已經105歲了,畢竟已經很長壽了,現在並沒有報道說楊絳先生的死因,個人認為是老死的吧。
㈢ 楊絳壽齡105歲,她的長壽秘訣僅「兩個字」
2016年5月25日,著名的文學家、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去世,享年105歲。歷史上能有如此高壽的文學家非常少見,而楊絳先生的一生歷經風雨坎坷,遭受了重重磨難,仍然能長壽,眾人難以理解,靜讀楊絳先生的人生感言,不難發現她的長壽秘訣或許可理解為「心靜」二字。
內心的從容與淡定,是每個人必修的人生課程,有的人解悟了,他的人生便淡定從容;有的人終其一生對任何事情都耿耿於懷,這樣的人生不快樂了,於是,這樣人真的能被「氣」死。
一個簡單的「靜」字藏著難得的人生智慧,正如楊絳先生所言「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如果這個世界終將是自己的,何不讓自己靜靜地享受並不長的人生呢。
㈣ 楊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初識楊絳先生,是值2016年楊絳先生逝世「爆紅」之際,無論是朋友圈還是頭條,亦或是微博無處不充斥著這個醒目的名字,雖驚詫於當時的轟動,但我對她僅僅停留在「錢鍾書的妻子」這一印象上。《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讓我得以全貌的了解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的一生是順遂而幸福的,最大的苦難莫過於愛女和丈夫先於自己離開世界,獨留下她一人,讀這一段的時候,覺得整個基調都是悲悲切切的。雖然正是因為楊絳先生的長壽,才讓我們得以讀到更多的好作品,但於楊絳先生而言,沒有愛女與丈夫的世界未免太過凄涼,有時候長壽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也許這么說太過於悲觀了。
以前不喜歡讀民國才女的傳記,因為讀到的大多是一些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令人心厭不已,這本書很好,能真正了解楊絳先生的一生。推薦想了解楊絳先生的人可以讀一讀這本書,雖細節不多,但對楊絳先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足夠了。
㈤ 楊絳,她是女的,為什麼被稱為先生
楊絳先生,是為數不多的一位女性文學翻譯大師,更難得的是,雖已駕鶴西去,卻譜寫了超過百年的長壽神話。 楊絳,一位年歲過百的大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女性翻譯家。她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且歲月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博學、才情、恬淡、低調的個人魅力,被稱為是凡俗人間的一絲光亮。 楊絳,原名楊季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 2003年獲當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的評選「文學女士」稱號。 2004年5月,楊絳先生從事創作7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八卷本《楊絳文集》。《文集》共約250萬字,收有她的小說、散文、戲劇、文論和翻譯作品,讓人們看到楊絳作為一位小說家、評論家和翻譯家的多方面才能。 簡單說,「先生」是稱謂,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 也就是說,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來源:西江文藝
㈥ 楊絳女士長壽的秘密是什麼呢
心靜,看淡得失,還有保養。
㈦ 楊絳的生活准則有哪些
楊絳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學家,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高的。然而和她成就不同,她的為人非常低調,這和楊絳的生活准則有關系。那麼楊絳的生活准則有哪些呢?
楊絳的生活准則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生活簡朴」,在她看來,人生真正的意義並不在於擁有了多少財富,而在於是否真正充實了靈魂,因而她常年都堅持著質朴簡單的生活准則,這一準則在她和錢鍾書的愛情中也有所體現。在學校的時候,楊絳的追求者很多,可是她卻獨獨選了錢鍾書,因為她只想要簡單的過完一生。
楊絳晚年時期,並不注重享樂,家裡也不過是普通的水泥地。但是她卻有很多藏書。她曾勸世人多讀書,因為讀書能使人明理。而她自己也將讀書這一習慣保持的很好。她每天晚上都會看書,即使有些書已經看了很多遍,她也依舊堅持,因為在她看來,每讀一遍,所得到的感悟是有所不同的。
而楊絳的生活准則中還有一條比較重要,那就是她保持著「智慧」這一準則。在楊絳看來,生活中不能沒有章法的做事,面對任何事情都要採取一定的規范和技巧去解決,這樣才能打理好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楊絳的這一生活准則和她長時間的照顧家庭分不開,她和錢鍾書結婚之後,幾乎包攬了所有的事務,讓錢鍾書可以專心寫作。正是她秉承著這一準則,才將二人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