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活到100歲和健康快樂活到100歲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國老年學學會公布了2013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齡為119.2歲,來自新疆疏勒縣的維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以127歲高齡穩居榜首。十大壽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120歲田龍玉,日食兩餐,愛爬台階。田龍玉是土家族,現在跟69歲的養女在湘西鳳凰生活。120歲的老人體態微豐,面色紅潤、頭發半黑、皮膚柔軟,沒有一點老年斑,很難想像她經歷過13次喪子之痛。外孫女告訴記者,老人起居很有規律:「一天只吃兩餐飯,每餐非常節制,只吃七分飽。早飯9點,晚飯6點,無論冬夏,晚7點准時就寢。」老人常自己下山買東西,而上下山有90多級台階,她喜歡一個人走個來回。
120歲打蘭彎,穿衣趕時髦,每天一兩酒。雲南怒江邊上的小院里,抽著旱煙的打蘭彎身穿藏青底、花彩紋的傈僳族服裝,頭戴紅豆紗冠,精心的裝扮讓記者眼前一亮。老人還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訣竅:「黃灰土氣咱不要,穿艷倒有老來俏。」老人有個嗜好,從18歲開始,每天要喝點自家釀的玉米酒。不過,她喝酒很節制,每天一兩,遇到節日,最多二兩。
118歲堯力達西·堯勒瓦斯,從不穿短袖,講究熱養生。堯力達西住在天山腳下,他為自己總結的長壽秘訣是「熱養生」。記者見到老人時,他正坐在院里納涼。南疆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老人依舊穿著長風衣、烏靴,別人都滿頭大汗,堯力達西卻顯得無比自在,連扇子都沒用。他解釋道,新疆紫外線太強,直接照射皮膚會加快體內水分流失,相對來說,穿大衣、躲樹陰更舒適。老人說:「平時我也著長衣、系寬腰帶、穿長靴,年紀大了,注重腰部、腳部保暖,能保證長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點左右在門口曬太陽,但正午絕不出門,「熱養生,並不代表越熱越好,適度親『熱』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118歲屯妮薩罕·艾力,不怕病,看得開。由於南疆地區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當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薩罕也沒能倖免。因年齡大無法做摘除手術,小西瓜般大小的腫瘤附在她的頸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然而老人並不恐懼,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鍾。「如果一得病就放棄自己,我也不會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懼,看得開,樂觀平和,才會長壽。」老人還介紹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熱,我很少吃,平時最愛喝水,這樣能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燥熱。」
116歲付姜氏,兒孫孝順,26年卧床照樣快樂生活。山東菏澤的付姜氏,共生育7個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經90歲,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後,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著急,兒女卻對她說:「我們認真照顧著,每過一年,心裡就是一種滿足,你就是全家的驕傲。」遠在寧夏的小兒子,更是申請提前退休,和妻子返鄉全職照顧母親。在兒女們精心照顧下,卧床26年的老人從未起過褥瘡,家裡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潔。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盤頭裝扮,和曾孫們講故事聊天。老人告訴記者:「與其悶悶不樂,不如快快樂樂地活」。
116歲黃乜依,清晨木梳頭,早晚拉耳垂。廣西巴馬是著名的長壽之鄉,黃乜依就生活於此。外孫媳婦告訴大家,老人生活簡單,飲食也很隨意,只是偏愛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動不便後,黃乜依還開發了自己的一套養生法:清晨木梳梳頭,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撐著小凳走一陣。幾年下來,老人越發精神,頭頂冒出新發,原本半聾的耳朵,現在反而聽得清了。在她看來,長壽離不開運動,「越是哪不好,越是鍛煉哪。我不怕病,病還要怕我咧!」
116歲付素清,倔脾氣,閑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孫輩們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長的威嚴,最不喜歡別人說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親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搶,她非得急上幾句『我不老,還能幹活呢!』」被女兒取消「下田幹活」的權利後,掃地、削紅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過,還「警告」家人:「不準做我的活。」重孫女說,每天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聽見門外唰唰的掃帚聲,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凈整潔,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齊齊地堆在那裡。
B. 人長壽的5大秘訣是什麼
人長壽的5大秘訣是飲食,睡覺,心態,運動,體檢。
1、飲食。吃的要科學均衡,也許你不知道何為均衡飲食,那麼不妨按照中國居民飲食指南上面的建議來進行飲食,每餐的蛋白質糖類以及脂肪都應該攝取得當,鹽應該控制好在5克以內。新鮮的水果蔬菜應該多種多樣。
2、睡覺。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那麼到八十歲也不會顯老,這是俗話,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充足的睡眠時長壽的基本條件。正常人每天都要保持八個小時的正常睡眠時間,中午可以睡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其他時間就不要躺卧了,以免影響到晚上正常的睡眠時間。
3、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良好,沒有什麼精神上的負擔,那麼其也是可以長壽的,俗話都有說,笑一笑,十年少,平時就要心胸廣闊,不要因為小事而抑鬱寡歡,也不會因為一點喜事而過於高興。適當的排泄不利的情緒。
4、運動。有針對一些長壽國家的調查發現其十分強調運動,每周應該至少保持5次以上,每次至少要有30分鍾以上,你可以採取散步,慢跑,游泳,老年人可以廣場舞,太極拳還有做家務等都是可以鍛煉的。
5、體檢。一個社會的人群長壽與否,與其這個社會的醫療條件密切相關,醫療調節越好,那麼人群就越長壽,當然,與每個人的對健康重視程度有關,顯然定期體檢以及體檢的深度都是決定一個人長壽的關鍵。體檢是可以及時發現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等指標的異常,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罹患癌症或者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從而加以規避的最好方法。
C. 你聽說過哪些養生長壽秘籍
豐富膳食、鍛煉筋骨、保持津液充足及情志穩定、順應晝夜節律等對健康、長壽有益,但需要長久堅持,才可見效,若體質較弱,通過上述手段無法改善,則需要看醫生了,可有利於恢復健康,促進長壽。
1、豐富膳食:均衡的膳食可充分滋養人體,有助於身體健康、長壽,平時可適量食用滋陰補血、健脾養胃的葯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棗、烏雞、山葯、薏米、黑豆等,適量攝入牛肉、羊肉等肉類食物。日常保證營養均衡,配合新鮮的蔬菜、水果,但不要吃重口味、油膩食物,以及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等,否則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
2、鍛煉筋骨:適當鍛煉筋骨有利於加快血運、強健體質,可以適當進行健身運動,如快走、游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飯後不能馬上運動,建議2小時後進行,運動的時候需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過量運動,以免造成肌肉損傷;
3、保持津液充足:多喝水能生津解渴,有利於體內谷水的運作。人體口渴的情況下,已經缺乏津液,對機體不利,故建議按時按量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以保證體內津液始終充足;
4、保持情志穩定:情志內傷、長久積郁、憤而不泄可能對體內陰陽平衡也有影響,故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多與朋友傾訴不悅,抒解內心郁氣,適當做喜歡的活動轉移注意力等,可能會緩解不良情緒,對養生有益;
5、順應晝夜節律:人體各臟腑需要在夜間休整,要順應臟腑的運行規律,每天按時睡覺,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機能的修復和精力恢復也有幫助。每天的睡眠時間需要保證在7-8個小時,且晚上11點之前進入睡眠,並避免熬夜或長期疲勞等;
D. 長壽秘訣
前幾天,我去給一位99歲的老人拜壽。之前我並不認識他,但是有所耳聞,知道他是來自一個中醫世家。在去老人家的路上,我腦海中反復浮現的畫面是,一個老態龍鍾的老人。他可能行動不太方便或者是很遲緩,眼睛可能也看不大清楚,耳朵還有點背(甚至需要大聲向他喊話)。還可能還會絮絮叨叨反反復復卻沒有多少邏輯地講述過去的故事。總之吧,99歲的老人。怎麼說也是一個遲暮之年的樣子——無意冒犯老人家,我當然祝福老人家長壽更長壽,不過生命有其內在的規律,這是誰也逃脫不了的,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誰不是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呢?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走得更久一點,走得更遠一點。
然而,我徹底錯了!見到老人後,老人良好的狀態顛覆了我的固有認識: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耳聰目慧,侃侃而談,完全沒有一個遲暮老人的感覺。我在老人家中呆了半個多小時。這半個多小時,老人條理清晰地講述他過去的故事,和聲細語、娓娓道來中,每一個細節都那麼生動鮮活。而我們幾乎插不上話,只是偶爾附和一下。他的小女兒也是60多歲了,卻在旁邊像個可愛的小女孩一樣,幸福又溫暖的望著老父親,安靜地傾聽老人講述故事——這是一幅多麼溫馨和睦、其樂融融的畫面。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老人輕描淡寫地回憶到,他60多歲頭發花白,滿70之後,居然頭發逐漸轉青,然後滿了80歲之後頭發又變白,90歲之後頭發又開始轉青——難道你不覺得太神奇了嗎?我仔細看了一看老人的頭發,99歲高齡只是略為稀疏卻並無禿發現象,發質也好,無枯燥之感,轉青的黑發差不多有1/3吧。
而且,老人每隔一天就要在居家附近的大街上散步,每一次活動的時間接近一個小時。雖然不是特別快,但和很多步履蹣跚、行動不便的90多歲的老人,形成非常非常鮮明的對比。
老人年輕時喜歡下圍棋,而且水平還不低。直到滿90歲後才沒有再去參加有關的圍棋比賽。他回憶到,不管什麼比賽,在他能夠參加的時候,只要他參加,一般不會出前三名。他還曾經和日本圍棋大師吳清源對奕過。
他出生中醫世家,本人也是中醫名家。我們就很疑惑,是不是有家傳的養生秘方?帶著晚輩的敬仰之情,我們試探著請教老人。老人很爽朗地笑了,沒有什麼秘方,但卻有秘訣。
他總結了長壽的三個秘訣:
第一個秘訣是,心態平和、心情舒暢 。這個最關鍵。按照中醫的理論,很多病都是因為血氣郁結而導致。開心治百病!對身外之事、身外之物,不要看那麼重,懂得捨去,懂得放下,懂得容納。少糾結,少焦慮,你的心情自然會開了。氣血暢通,自然毛病就少——有它也找不上你。心情舒暢很關鍵的一點,要「情有所屬」。
第二個秘訣是,生活有序、作息規律 。生活安排得井井條條,不慌不亂,有張有弛,活出自己的節奏。作息時間一定要相對規律。既不長期熬夜,也不長期超負荷運轉,透支生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堅持規律、適度的運動。不提倡過度過量的大強度運動,但是必須得保證適當的運動量和規律性的運動。運動貴在堅持。不管什麼運動方式,只要長期堅持規律運動,就一定對身體健康有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毫無意義。
第三個秘訣是,飲食清淡、搭配合理。 飲食清淡當然是相對的,也不是越清淡越好。人的腸胃適應性很強,也需要各種味道對腸胃進行適當的刺激,以增強蠕動,加速營養吸收和廢物排泄。當然總體上看,老年人的飲食應當偏清淡一點,畢竟腸胃功能在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退化。飲食結構上也盡可能的葷素搭配。不管是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它是生命動能的本源。老人家並不排斥飲酒。在中醫看來,酒是好東西,集五穀雜糧之精華,聚天地乾坤之精氣,三倆朋友,佳釀小酌,也有助於身心健康。
其實,這三個所謂的秘訣,哪裡是什麼秘訣。個中道理,人人皆知。關鍵是能同時做到的,的確不多;能長期堅持下來的,更少之又少。不管是誰,你如果能同時、長期做到這三條,想不長壽可能都難——除非,你有先天性的遺傳基因缺陷。
E. 日本人不愛運動,卻仍長壽,他們的長壽秘籍到底是什麼
眾所周知,日本人非常不愛運動,但是他們卻很長壽,那麼日本人長壽的秘籍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人類長壽的秘籍最重要的就是吃,很多人都認為人類長壽的秘籍在於運動,只有大量的運動才能夠長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日本人長壽的最重要秘籍是因為他們的飲食方法和我們中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相信很多人應該多多少少了解一點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吧,他們平時吃飯的時候用的油非常少,而且很清淡,日本居民基本上每天至少要吃30種以上的食材,也就是說他們的飯菜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每一種菜的量很少,所以他們的營養很均衡。
F. 長壽的秘籍
長生不老是每個人都渴望和追求的,據網路記載,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我們國家的李慶遠,從清朝活到了民國時期,生存了256年。2018年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公報顯示,我國的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我們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還會不斷的增長。
現在人們更加註重生活質量和品質,從衣食住行方面就可以看出綠色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特別是在 健康 生活方面尤為突出。有的家庭從喝水到煮飯都用上了純凈水,減少對肉食的攝入量,選擇食用有機綠色蔬菜等等。一些中老年人還經常被一些 養生 機構和所謂的專家作為營銷的對象,忽悠他(她)們購買大量的保健食品和器材,以達到賺錢的目的,就是抓住了中老年人的求生心裡,凡此種種,從上述情況來看,我們在 健康 養生 方面還存在一些盲目和誤區,對於長壽的認識還處在一個 探索 階段,很多相關專家和學者對於長壽也沒有定論,有些 健康 養生 專家也未必能夠長壽。
過去是人活七十古來惜,現在是人到九十不稀奇。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九十多歲以上的老者,他(她)們還依然 健康 地生活著。我的父親今年已經九十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記憶力超強,生活能夠自理,2020年10月1日,我們一家7口和老父親一起,從北京出發,驅車1400多公里,行程19個小時,來到了湖南張家界,登上了天門山,真可謂奇跡。我大哥的丈母娘今年已經九十四歲高齡了,除了眼花耳背以外沒有大毛病,沒事就在手機上看小說,逢年過節兒女陪老人家打麻將,一打就是一宿,可謂精力旺盛。我大姐夫的父母,都活到九十多歲,去年,老父親由於感冒去世,留下老母親一個人生活。都說石家莊的空氣不好,但,兩位老人在此生活了一輩子,老母親身體依然 健康 。我二姐的婆婆,今年也已經九十二歲了,每天還能夠到樓下附近的自由市場進行采購,還能夠給孩子們做飯,照顧孩子們的生活。還有我們的鄰居,也有很多高齡的老人,他們還都能夠 健康 的生活,有的跟兒女住在一起,有的住進了社區養老院。這些高齡老人,都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們一生節儉,也不經常吃什麼山珍海味,更沒有吃什麼保健品和滋補品,喝的就是普通的白開水,每日粗茶淡飯並不講究。所以,通過上面這些長者的生活狀態,我們似乎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僅供參考,以避免給大家誤導。當然每個人的生活理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其實也沒有什麼長壽秘籍,大家只要高高興興的活著就好。
G. 四川10位百歲老人歡聚「千歲宴」最年長者121歲,她們有哪些長壽秘籍
戒煙戒酒,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飲食有度,觀滄海波瀾,如微風揚粟。對世界永遠充滿探索的慾望。對做某件事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做好心平氣和的計算。面臨很可能承受不了的事物果斷退讓。
在能走路、能騎自行車的時候,就不要坐車。我們能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平時我們出去買菜,自己做飯炒菜,飯後洗碗、散步,這些都是活動。甚至有時候有些衣服,你可以用手搓,不用洗衣機,這也能夠增加活動量。我們看電視的時候能不能站起來做做操,而不是一直坐著。
尤其是對於提高生活質量來說, 提高您的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提高平衡能力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