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最長壽的教授

最長壽的教授

發布時間:2023-03-26 08:01:21

㈠ 李慶遠真的活了256歲嗎

李慶遠,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生於1677年,卒於1933年,傳說壽享256年。據報道,他是清末民初的中醫葯學者,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傳說在他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葯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政府的特別獎勵。他自稱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真是比起世界上最長壽的女性付素清還要長壽,是中國第一壽星阿麗米罕壽命的兩倍還多,但是卻沒有歷史上最長壽的人陳俊活的那麼久。那麼,李慶遠256歲是真是假呢。

而李慶遠是否真的存在過,也是大多從民間鄉野聽來的,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資料可循,曾經有記者為了弄個明白,先到到開縣萬州等地的圖書館檔案資料館或者是歷史編纂部門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和大量的民間走訪。

並翻閱了重慶等地的民國人物誌,想通過努力尋找到關於李慶遠任何記錄,但最終失望而歸,也許這個人物的存在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只是一傳是十傳百這樣的流言而來的,至於事情的真假還是沒有確證的資料可以來證明。

㈡ 阿爾伯特·埃利斯:史上最長壽的心理學家

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每閱讀一本書前,喜歡研究研究作者,想先了解作者這人,一輩子的經歷,寫此書的時代背景,為什麼要寫這書。

一來二去,看得多了,萌發了收集自傳的念頭。

猶如其他人,收集郵票、石頭、包裝盒、標簽、打火機等等物件。我想開始收集自傳,不知可否?無論你怎麼想,我自管收集資料,整理編寫便是。無所謂別人是否喜歡、是否認可,只要我心生歡喜便是。

埃利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在美國和加拿大,他被公認為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家第二名(卡爾·羅傑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

埃利斯創立了對咨詢和治療領域影響極大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為現代認知行為療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該療法適用范圍廣、實用性強、見效快,為中國心理咨詢師最常用的方法,是中國心理咨詢師國家資格考試必考的療法之一。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產的人,也是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著作最豐富的作者之一。他一生出版了70多本書籍。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學》雜志上,他被譽為「活著的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是史上最長壽的心理學家,2007年安然辭世,享年93歲,被美國媒體尊稱為「心理學巨匠」。

【簡要生平】

埃利斯,1913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是3個孩子中的長子。4歲時,全家移居紐約。5歲時,埃利斯因腎炎住院,因此不能再從事他所熱愛的體育運動,從而開始熱愛讀書。12歲時,埃利斯父母離婚了。他的父親長年在外經商,對自己少有關愛,母親同樣感情冷漠,喜歡說話,卻從不傾聽,父母關系向來很差。曲折的經歷讓他對人的心理活動充滿興趣,小學時就已經是個很能解決麻煩的人了。

進入中學後,埃利斯的目標是行為美國偉大的小說家。為了這一目標,他打算大學畢業後做一名會計師,30歲之前退休,然後開始沒有經濟壓力地寫作,因此他進入了紐約市立大學商學院。沒想經濟大蕭條來了,擊碎了他的夢想。

大學畢業後,埃利斯開始做生意,生意不好不壞。他仍然把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寫純文學作品。28歲時,他已寫了一大堆作品,可都沒有發表。這時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不能靠寫小說生活,於是開始專門寫一些非文學類的雜文,並加入了當時的「性-家庭革命」。他發現很多朋友都把他當作這方面的專家,並向他尋求幫助。此時,埃利斯發現原來他像喜歡文學一樣喜歡心理咨詢。

1942年,埃利斯開始攻讀哥倫比亞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主要接受精神分析學派的訓練。並獲得臨床心理學碩士、博士學位。到20世紀40年代後期,埃利斯已經在當地的精神分析屆小有名氣,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教授,並身兼幾所機構要職。可是,埃利斯開始對自己鍾愛的精神分析事業產生了懷疑。1953年,埃利斯與精神分析分道揚鑣,開始將自己稱為理性臨床醫生,提倡一種更積極的新的心理療法。

1955年,他將自己的新方法命名為理性療法。1961年,該療法改名為理性情緒療法。

1993年,埃利斯又將該療法改名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因為他認為理性情緒療法會誤導人們認為此療法不重視行為概念,其實埃利斯初創此療法時就強調認知、行為、情緒的關聯性,而且治療的過程和使用的技術都包含認知、行為和情緒三方面。

2004年,埃利斯罹患嚴重的腸炎。

2007年7月24日,埃利斯自然死亡,享年93歲。

【主要著作】

《控制焦慮》《控制憤怒》

《理性情緒》

《心理治療的理性與情感》

《理性生活新指南》

《理性情緒療法手冊》

《性的民間傳說》《美國的同性戀》

《如何在憤怒控制你之前控制它》

《拆除你的情緒地雷》等等經典著作。

㈢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能活多少歲

我們到底能活多久?
美國科學家認為念閉,即使科學不斷進步,人類的壽命也很難達到100歲,至少在未來的一個世紀內不會成為現實.本世紀出生的人平均壽命85歲.
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研究公共保健的教授奧勒尚斯基說,在現今的世界上還沒有一種神奇的葯物、荷爾蒙、抗氧化劑、基因工程或生物技術的方法,可以像有些人預言的那樣,使人類的壽命增至120歲或150歲.舊金山加州大學研究壽命問題的專家赫福利克完全同意奧勒尚斯基的觀點,認為人類「超長壽」的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
但是奧勒尚斯基並不否認,有一些事實還是令人鼓舞的.他在舊金山召開的美國科學發展協會的年會上說,自從1900年以來,由於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增加了30年.例如,一個在1900年出生的美國女孩的預期壽命僅為48.9歲,而於1995年出生的女孩的預期壽命已升高梁達到79歲.奧勒尚斯基在本周即將出版的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一份報告稱,在法國和日本出生的嬰兒至少要在200年後,才能活到100歲;而在美國出生的嬰兒則要到 600年後才能加入這個百歲俱樂部.造吵運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在這3個國家裡,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不同.從1985年到1995年,法國的死亡率下降了 1.5%,日本下降了1.2%,而美國只下降了0.4%.根據這個數據推測,法國人平均預期壽命到2033年就能達到85歲,日本為2035年,而美國則要到2182年.
根據資料記載,迄今為止壽命最長的人是一個名叫卡爾梅特的法國婦女,她於1997年去世時是122.45歲.英國王太後也是少數長壽的例子之一.赫福利克教授稱,人的壽命與預期壽命是兩個概念.壽命是指某一個人能活多久;而預期壽命是指在某一年出生的人群預計平均能活多少年.人類的最長壽命大約是 125歲.即使人類最常見的死因如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消除了,預期壽命也最多增加15年,然後人會因衰老而死亡.他認為,只有在生物學研究人員發現如何延緩衰老過程,並使這一發現服務於全人類,人類壽命的下一次大飛躍才會出現.
奧勒尚斯基說,目前最現實的做法是研究如何延長人類的健康期.今天,65歲人的健康狀況已與1960年時60歲人的健康狀況相同.對人類來說,生命的質量可能要比活多久更重要.

㈣ 世界歷史上年齡最大的人是誰 多少歲

雅娜·卡爾曼特。

其家人多數長壽,兄弟活到97歲,父親94歲,母親則活了86歲。1896年她嫁給富裕的遠房表親費南德·卡爾芒(Fernand Calment),因而一輩子不需工作而過著愜意的生活,這是她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她丈夫死於1942年,距離兩人結婚50周年還差4年。她也比自己的女兒伊蘊長命:她死於1934年,而其孫子於1963年一場機車車禍中喪命。

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她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授與「世界上最年長者」的封號。

(4)最長壽的教授擴展閱讀;

人類的極限壽命,在120歲左右;目前人類有充分證據活得最長的人,是法國的一位女性雅娜·卡爾曼特,活了122歲零164天(1875年2月21日-1997年8月4日)。

數萬年前,人類祖先還在以狩獵的方式生活,那時候平均壽命只有十幾歲,極少有能活到20歲的;在宋朝,古人的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相對於現代人接近80歲的平均壽命,已經翻了幾番。

一方面是食物營養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也是現代醫學的巨大進步,但是人類畢竟也會衰老,當細胞增殖到一定次數後,就會引起幹細胞衰退、DNA受損等等,使得人類的壽命存在極限。

科學家研究了人類細胞的分裂情況,推測出人類的極限壽命在120歲左右,這與實際情況非常符合;排除民間的各種傳說,說某些活了幾百年的高人,這些沒有確鑿證據,不足以為信。

㈤ 楊亮的大家眼中的楊亮

楊亮的英語學習和人生經歷是一部傳奇,他是瘋狂英語精神的最佳倡導者,更是新一代青年成功的典範。 ——瘋狂英語創始人 李陽
我和楊亮都出生於清寒的農家,靠自己改變了命運。祝願更多的青年和他一樣擁有五星級的人生:將孝心獻給父母,將真心獻給師友,將愛心獻給社會,將忠心獻給國家,將信心留給自己。
——世界最長壽教授、中國營養學之父、21世紀世界最有成就獎得主 鄭集
語言以人為本,除了不斷使用,實在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讓你獲得它。開口還是不開口,差別真的很大!楊亮的成功值得給語言教學者反思和借鑒。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後 楊榮華
玩轉英語世界 揚帆亮采人 勵志青年榜樣 成就非凡前程
——殘奧會冠軍六塊金牌得主、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自強模範 孫海濤
從飯店的傳菜員到最年輕的奧運會英語首席培訓師,楊亮真的讓英語成為小菜一碟。
——南京湖濱金陵飯店總經理 柏宇
楊亮是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他傳奇的人生闡釋了他一直實踐的青年成長真諦:成功=目 標+ 專注+習慣;——國際瑜伽教育學院院長 林琳
積極的人生觀、高度的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在最年輕的奧運志願者口語講師楊亮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他的成功與魅力一定會深深影響每一個學子。
——《時代英語報》

㈥ 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因病逝世,享年59歲。對此,您怎麼看

首先,在這里對著名的 養生 專家梅墨生老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思,希望他一路走好。



身為著名的 養生 專家,梅墨生先生從小就很注重 養生 方面,並且還是著名的美術大師。可以說,不論從身體上的保養,還是藝術精神的陶冶,都不是我們平常人能夠做到的。身為 養生 大師,年僅59歲就逝世了,可以稱為英年早逝吧。他的英年早逝,令公眾為之嘩然。把 養生 到底有沒有用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很多人嘲諷梅先生的『』打臉『』。開始對 養生 嗤之以鼻。身為一個營養師,我始終認為, 養生 本身是並沒有錯的。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先天條件都不相同,每個人的 體質,遺傳基因、疾病、外界壓力大小等等,都會影響我們的壽命。

我們眾所周知的抗日英雄張學良將軍,既抽煙又喝酒,年輕的時候還吸過毒,帶兵打仗風餐露宿,又被軟禁數十年。但是他依然活到了100歲。難道就能說所有人都去抽煙去喝酒,偶爾再去吸個毒,那樣我們大部分人就能 健康 長壽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們中國居民的膳食指南,就應該鼓勵抽煙喝酒了。

不可否認的是,在整個人群對比,注重 養生 ,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人群整體壽命是比那些天天大魚大肉,作息時間不規律,心理壓力過大,不會調節的人群壽命是長很多的。

一個天天應酬繁多,煙酒不離口的人在59歲得癌症死亡了,我們會認為非常正常。而 養生 大師梅墨生老先生得癌症在59歲死亡,就引起了 社會 上的熱議。這就說明 養生 大師英年早逝比較罕見。再仔細深思一下,這不是更加證明了 養生 的對絕大多數人是利大於弊?

就像評價一個人一樣,說這個人『』正經『』那個人『』假正經『』。同樣注重 養生 的人群,有的人真的是科學正確 養生 ,陶冶了情操,收獲了 健康 和快樂。而有的人只是追求表面現象,有盲目追從保健品的,也有喝著可樂泡枸杞的,還有一邊熬著夜一邊喝著菊花決明茶的,這都是狹義的 養生 。

真正的 養生 ,我個人總結為是基於正確的理論基礎上,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能夠真正做到的,一套專屬自己的 健康 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為了死卡 養生 的概念,生搬硬套某一個大師或者書本上的案例到自己身上,照葫蘆畫瓢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太過於依賴。很多人特別是中年的媽媽們,為了 養生 ,天天看朋友圈的小文章,然後照著做各種各樣的 養生 餐,一下子就改變了家人的口味,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養生 是為了預防。如果你覺得 養生 非常重要,利大於弊可以選擇 養生 ,又或是你覺得 養生 太麻煩,失去了生活中的很多樂趣,也可以選擇不 養生 ,再就是可能一段時間身體狀態不好,想調節一下,也可以選擇間斷性的 養生 。

但是,一旦選擇了,就要多加學習,不斷嘗試,從理論到實踐,找到一套合適自己的 養生 方法,並且隨著年齡或者其他原因的變化而進行修改,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快樂也只有自己知道。

什麼叫 養生 ?其實 養生 就是隨意,你想吃肉,就吃吧,證明身體需要;想喝酒,喝吧,適量就好。有人說每天跑兩萬步,對身體好,其實就是胡鬧,你吃得消嗎?在老漢看來,想動就動,不想動就躺著,舒適就行,別一動就是專家說的。你看有幾個專家有相同的「專」論?幾乎是各「專」各「論」,讓人無法適從。什麼叫隨心所欲?只要不違法,想怎樣都行,什麼叫無所顧忌?人活多大歲數有紅頭文件規定嗎?隨意吧!別這不能吃,那不能喝的,饞了就來點,千萬不要沒病死,最後饞死了,那就太悲摧了!

健康 養生 是一種生活方式,好的生活方式是 健康 的基石。有很多人以為我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就不用注意 養生 ,那是不正確的,應該養成習慣,堅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如果真等到身體 健康 出問題再去看醫生,可能有時候已經遲了。現在國家提倡預防為主, 健康 中國,就要遵循中醫治未病的文化理念,從治療為主到預防為主。所以必須堅持 健康 養生 的生活方式,做好膳食、運動等各方面的事情。

至於說 養生 專家59歲就去世的事情,我覺得是個案,因為每個人的身體 健康 狀況都不一樣,應分情況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只要堅持正確的 健康 養生 方式,我們的身體 健康 就能有保證,全民 健康 指日可待!

「 養生 專家」梅先生卻養不了自己的生,59歲就把自己給「養沒了」,他重重地打了自個的臉。

看看農村的老太太,沒啥文化,也不懂什麼 養生 之道,卻長壽得很,我奶奶90歲辭世,姨奶奶101歲辭世,八房族親林叔母親97歲辭世,屠夫文波叔的岳母潘愛花115歲辭世(本市最長壽女性,生前住在南井山,海拔768米),她們都是壽星,生前生活樸素,待人溫和,與世無爭,整天樂呵呵的。她們沒拿過手機,也沒摸過電腦,不喝可樂、雪碧,只喝山泉泡的草茶,有的老奶炒菜不放味精或其他調料,鹽也放得很少(我奶奶吃得很清淡),生前都是早起早睡,生活十分規律。

總之,她們沒有刻意去 養生 ,不懂 養生 知識,然而,她們卻是最長壽的。

把生活理順了,放慢腳步,清心寡慾,戒掉貪念,知足平和,不胡吃亂喝,不熬夜胡來,則長壽矣!

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其一,何謂大師?難道現在 社會 浮躁膚淺到頭銜稱號都廉價的地步了嗎,動輒這大師、那大師的,讓少數真正的飽學鴻儒、泰斗情何以堪,會被逼得羞於與之為伍、輕視此類稱號的。其二,不知從何時起,所謂 養生 保健大行其道,輿論彌天,廣告鋪地,大有全民運動之勢,似乎你不 養生 、沒保健就落伍了。但是這些 養生 方式有多少科學嚴謹的,這些保健品有多少貨真價實的? 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 健康 、保健的追求是完全正常的反映,不但無可厚非,而且應予支持。但是一哄而上的趨勢下,就難免魚龍混雜,不乏混跡其中,偽劣牟利之徒。不過,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廢食, 養生 還要講,保健還要做,只是需要政府和民眾明辨優劣,科學地進行,不能一哄而上之後又一鬨而散。

特意去搜索了一下資料:

梅墨生(1960年—2019年6月14日),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教授、研究員。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武術七段,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一個 養生 專家,既書又畫,還善於練武,怎麼說走就走了,這與先生從事的 養生 似乎有點背道而馳?

其實,這不是「 養生 」的錯,而是大多數人並不理解什麼是真正的「 養生 」。

提起 養生 ,人們總是容易聯想起傳統中醫理論,這很容易讓沾一點中醫皮毛的各種「專家」的言論很有市場。其實這位梅先生並沒有受過什麼正式的醫學教育,其對 健康 的認知水平並不一定比普通人強到哪裡去。而現代醫學的發展不止是治療疾病,在預防疾病和保健上同樣也有很大的進展。比如營養學、疫苗學、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流行病學、康復醫學等等,這本質上都是與「 養生 」相關的內容。 多學一點與現代醫學理論相關的科普知識,顯然更為靠譜。

「 養生 」是個大市場,這裡面魚龍混雜,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如何正確地分辨?我給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無論中西醫理論,都認為適當運動對身體 健康 有利。你願意慢跑、游泳、打球也好,願意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練氣功也好,對身體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都不反對。唯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一些危險活動,比如吊脖子、翻單杠、倒走等等,並無額外好處,只能增加受傷的風險。

營養學的核心觀點是食物 種類要豐富,比例搭配要均衡 。特別加強補充某些食物不可能給你帶來額外的好處。強調某些食物對 健康 不利,絕對不能吃,也是不對的。

「是葯三分毒」,這可是中醫老祖宗說的。正常 健康 人既不需要任何保健品,也不需要用葯物來進行所謂的「調理」。保健品最多的作用,也只是營養補充劑。告訴你它能預防或治療疾病的,絕對都是騙子。

汽車 尚且需要定期檢查保養,人定期進行 健康 檢查同樣也是很重要的。早期發現疾病,早採取手段進行治療干預,就能避免小毛病發展成大毛病。

以梅先生為例,去年便感覺腸胃不適,卻堅持不問醫,自以為 養生 有方,必遠離重疾,直到年初便血,才被家人逼往醫院,結果診斷為腸癌。如果早發現,可能不至於如此。

1.利用所學造福萬千同胞,自己卻鞠躬盡瘁、勞累一生,英年早逝、可歌可泣。

2.退休前闔然長逝,社保醫保的統籌部分全部充入國庫。以身作則、踐行真正的愛國愛民、利國利民,值得歌頌。

3.我國到2035年將進入嚴重老齡化 社會 ,梅老深知事態的嚴峻和嚴重,日理萬機、夜不能寐。梅老終於找到一條克敵制勝的法寶,將人口老齡化扼殺在搖籃里:人不老,就沒有老齡化 社會 啊!!

感謝梅老!

梅老走好!

威武梅老!

梅老英豪!

(PS:梅老語錄:多看美女,延年益壽……)

養生 專家早年去逝,這是什麼邏輯。

怎麼能稱著名 養生 專家?根本對 養生 一竅不通。現在的專家,考試一百分,實踐是零分,沒有實踐積累,怎麼感悟 養生 。當然也有一定知識的 養生 專家早逝,與 養生 並無關系,是因突發疾病或者不治之症。當然本人沒有聽到過梅先生的講座,不能隨便去評論與議論,但是 社會 上有一部分所謂 養生 專家,只是為了騙取財物,做出與道德不符行為,這樣的專家只能是圖有虛名。要找名家,建議網友朋友學點中醫常識,看看白話《黃帝內徑》,學點傳統的太極拳與八段錦,保證你會收到良好效果,通過自己感悟比聽假專家要強百倍,自己就是一個受益者,有親身的體會,堅持了27年了,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知梅大師如何真正 養生 的? 養生 是什麼?我個人理解為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這二項缺一不可,就靠一些食品等類的 養生 ,在家靜坐進行所謂的修真養性,效果不會太好,只有每周三到五次,每次40分鍾以上的持續運動,心率達到120以上,這才有效果,散步溜達只是自欺欺人罷了。至於抽煙乾脆戒掉,屬於損人還不利已,酒沒事別喝了,但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聚少喝一些還是可以的,飲食正常合理搭配,每頓飯6.7分飽就可以了,不要聽所謂的專家這不能吃,那不能喝的那一套。順便提醒的是,鍛煉身體越早越好,別等病體形成了鍛煉,那效果差多了,而且還有風險,經常有報道鍛煉的老人猝死的,就是這么回事。另外長壽有基因的,咱們做到後,壽命歸天吧,總比什麼不做要強。

㈦ 不老的技術百歲教授的養生經在哪裡買

不老的技術百歲教授的養生經在某寶某拼可隱並畢以買到蔽納。根據查閱相關資料顯示世界上最長壽的教授、南京最長壽的男性老人灶芹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鄭集。鄭老出生於1900年陰歷四月初八,號禮賓,四川南溪劉家鎮人,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是我國衰老生化研究學科的莫基人,還是我國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研究的先導者之一。在110歲高齡時,他出了一本書名叫不老的技術:百歲教授養生經的養生書。

㈧ 百度知道積分等級問題

2009年9月,鄭老在家中向年輕人傳授鍛煉秘訣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今年5月,大家幫鄭集慶祝他111歲(虛歲)生日。

昨天晚上6點20分,110周歲的南京最長壽老人、世界上最長壽的教授——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鄭集因肺部重症感染,醫治無效,永遠地走了。醫生說,由於最後一個星期基本都是插管、依靠呼吸機,老人沒有留下一句話……老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一生精彩的傳奇,他自己總結的養生之道將繼續為更多的人服務。

□ 快報記者 劉峻 黃艷

老人走得很安詳

昨天晚上8點,記者在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重症監護室看到,老人已經仙去,安詳地躺在6號病床上,表情很淡然,整個房間很安靜,各項監護儀器「滴滴」運轉,卻再也無法留住這個傳奇的老人。病房門口聚集了不少別的患者家屬,說起來這個老人,大家都說真是不容易。一名李先生告訴記者,在他們老家,90歲的老人已經算是壽星了,鄭集已經到110歲了,讓人感覺生命真是謎。

重症監護室主任周蘇明告訴記者,老人很不容易,本身有基礎疾病,腸道里甚至還有個腫瘤,但是一直頑強地和病魔搏鬥,由於身體欠佳,因此一直住在省人民醫院醫學科。上個星期六,老教授的肺部突然出現了重症感染,從拍攝的片子來看,整個肺部已經是「白色」了,正常人拍攝的片子應該是呈黑色,這說明肺部炎症很嚴重,情況已經相當危急,進入到重症監護室前,老人已是昏迷狀態,不省人事,整個重症監護室集中了優勢力量全力搶救,並實行氣管插管,利用呼吸機幫老人正常呼吸。但是由於病情太過嚴重,現代的醫療手段已經回天無力了,在搶救了近一個星期後,老人最終還是永遠地走了。

老人在來到重症監護室之前,精神狀態還是很不錯的,偶爾說幾句話,也能聽懂別人說的話,聽陪護的醫護人員介紹,說的話很有邏輯。不過,入住重症監護室後,已經沒有辦法說一句話,因此也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周蘇明告訴記者,110歲的老人,已經算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最後心願是世界和諧

就在今年6月底,鄭集教授還和南師附中畢業生朱皓康發起了一個名為「130計劃」的倡議,這也表達了老人最後的心願:希望世界和諧。當時已過了110周歲生日的鄭集教授虛歲111歲高齡,他和19歲的朱皓康年齡相加正好是130歲。他們寫了倡議信,信中寫道:堅信2008年北京奧運會口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的我們希望人類共享同一個和諧的世界,共慶同一個美好的未來。因此,我們向您,世界各個領域的130位領袖中的一位,發出倡議:希望您堅持和諧與健康的理想並不斷地持之以恆地努力!

兩人計劃向世界上的130位領袖寫信,呼籲:同一個世界,杭州軟體公司,同一個夢想!和諧世界,和諧夢想!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夢想!

在7月1日,其中的一封信就交給了前來看望鄭集教授的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校長戈登?吉。

學生回憶

敬業:

儉朴:無私:

100歲後還堅持工作

72歲的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長生教授是鄭集教授的學生。「他是我國營養學的創始人,生物化學界的前輩,衰老與抗衰老研究的奠基人。」朱教授記得,鄭集從來就沒有什麼休息天。「100歲之前天天上班,暑假裡太熱,就拿張行軍床放在學校里住,老伴送飯過來。」100歲以後,由於身體不允許,他每天在家也要工作4-5個小時。「最近幾年確實身體不太能動了,才停止工作」。

儉朴:

連燈都捨不得多開

鄭老去世前的退休金是5000多元,加上院里的補貼1000元,一共6000多元。他一直不捨得買衣服,不捨得吃新上市的菜,家裡的傢具都是舊的。

在鄭集教授的家裡,只有一台21英寸電視是最高級的電器。即使天色很暗,小樓的一層都不開燈。樓下的客廳只有一張很小的方桌,還有舊得看不出顏色的櫃子。鄭集老人的房間里也只有簡單的單人床、舊櫥和書桌。多年來,老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10元錢,從不吃任何的補品。

無私:

「賣」別墅資助貧困生

92歲時,老人「賣」掉了他居住的南秀村的小樓,並將房款捐了出來。房子是「賣」給女兒的,這裡面還有個故事:鄭老想把房子贈給在美國工作的大女兒,同時要求她回贈3萬美金,實現他的捐獻心願,並允許他和老伴在這套房內度過晚年。女兒相當為難,她本來積蓄就不多,也用不上這套房。但她了解父親的心願後,還是想辦法籌了這筆錢。

鄭老將這3萬美金分成了三份:為讓窮困而有為的青年科學工作者能參加學術會議及刊稿的版面費,分別給《生物化學雜志》《營養學報》各1萬美元作為基金;另1萬美元為南京大學生科院設立鄭集清寒學生助學基金,現已資助了數百位貧寒學子。「每年選擇約10人資助。」朱長生教授說,鄭老過100歲生日時,學生們資助了一部分資金充實到基金中,現有40多萬元。「鄭老雖然離開了,但資助還會繼續!」鄭集教授還向四川老家的教育部門捐款,希望幫助到更多人。「鄭老不僅僅幫助學校里的年輕人,他的保姆也在他的培養下成了大學生。」

最後日子

4月13日

5月21日

催出版社快出書

2010年4月13日,記者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的病房裡見到了鄭集教授。當時他穿著西裝,精神地坐在病床上,兩手拿一根棕色的長布帶在身上四處按摩。因為便血3月份就住進醫院的老人經過治療後病情好轉。看到有年輕人來看他,他表示喜歡跟年輕人聊天,但年輕人不能太?嗦。

當天,鄭集老人收到一份驚喜的禮物。他發明的「茶授帶」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有廠家購買將投入生產。「這個很好,可以強健身體,還可以賺錢!」他告訴記者,「我存了一些錢,想把錢捐出去幫助窮學生和窮苦的老人。」

當時他還向出版社的編輯催書,因為出版社答應在他生日前把「最好的醫生是養生」系列出齊。

老人當時告訴記者,他的生日願望就是就是健康地活著,希望抗衰老科學為更多人做貢獻。

5月21日

生日與子女團圓

因為三個子女分別在美國、澳大利亞、北京,鄭老也是位「空巢」老人。鄭老曾經說過,很羨慕胡家芝老人,因為她可以和兒子住在一起。

今年5月21日,鄭老過110周歲(111虛歲)生日,終於如願與子女團圓了。當時,老人還特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學術報告廳內與來看他的南大師生們見面,對大家表示感謝。

當天,除了大女兒因身體不適未能前來,女裝加盟,鄭集教授的兒子和小女兒分別從北京和澳大利亞趕來祝壽。

7月1日

母校校長來看望

7月1日上午,全美十大名校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校長戈登?吉特別到省人民醫院看望鄭集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正是鄭集教授讀碩士研究生的母校。1931年,他就是在這所大學取得了碩士學位。校長專門寫了一封信給鄭集,代表母校對這位在世的最年長校友的肯定,他還特別頒發「校長勛章」給鄭集,這是州立大學的最高榮譽之一。

但此時鄭集老人已經十分虛弱,幾乎不能言語,他只能一邊輸液,一邊抬手向大家打招呼。

昨天,鄭集教授在各地的家人已經接到消息,將趕到南京來處理老人的後事。

鄭集生平

1928年 中央大學理學士

1931年 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

1934年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Sigma Xi Society 的會員,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5年 中央大學聘鄭集為醫學院生化科教授兼主任

1949年 中央大學教授委員會主席

1950年 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生化科兼任教授;南京大學醫學院生化科教授、生化科主任

1956年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評鄭集為一級教授

1963年 中央教育部聘鄭集為高校生物學教材編審委員兼生化教材組組長

2004年 21世紀世界最有成就獎得主

2008年 出版《鑒證長壽:百歲教授的養生經》

2009年 獲建國60年江蘇十大科普人物獎

2009年 在台灣出版《不老的技術》

2010年 出版《最好的醫生是養生》三本書和掛圖系列;茶授帶獲專利

相關新聞

一年走了三位

百歲老壽星

今年,除了鄭集老人外,還有兩位百歲以上的傳奇老壽星,在這之前也十分遺憾地離開了我們。今年2月22日,享有很高知名度,參加過張藝謀北京申奧片拍攝的郭彩如老人去世,享年110歲。3月23日2點50分左右,江蘇年齡最大的「老壽星」,有剪紙界「金母泰斗」稱號的胡家芝老人,因器官衰竭搶救無效去世,享年114歲。醫生說,一年內走了三位超級壽星,確實是非常大的遺憾,每一個老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和傳奇。從三位老人的經歷來看,具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心態都很年輕,極少生氣,心態平和,飲食簡單。人人都說越老越寂寞,但是這些老人都交了很多的好朋友,活出了精彩,活出了質量。這三位老人更多的精彩是在百歲之後,生命不止,運動不息,活到老,學到老,比如郭彩如老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床上練習著太極拳的架勢。專家說,他們雖然走了,但是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十分寶貴,每個人都會老,而通過這些老人,你可以汲取到很多很多。

快報記者 劉峻 黃艷

南京百歲老人

有220多位

快報訊(記者 項鳳華)南京的人瑞有多少呢?記者昨天從南京市老齡辦獲悉,2010年的最新數據尚未統計出來,目前的數據還是2009年底統計的,有224名百歲老人,其中鼓樓區就有28名百歲老人。今年鼓樓區的兩名老人,即南京的女壽星胡家芝和男壽星鄭集相繼去世後,目前該區最長壽的是梅建新、黃翠蛾等3名老人,都是1904年出生的。

從總體趨勢看,南京的老人近年來越來越長壽。1985年,南京市百歲老人只有4名,而最近幾年,全市百歲老人基本在200名左右。百歲老人的男女比例也基本呈現「一邊倒」,男性的人數占不到兩成。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分析認為,被列為長壽人群的女性,絕大多數沒念過什麼書,成家後在家裡一直擔當著家庭婦女的角色,適度的壓力及體力勞動、豁達的胸懷、常在鄰里間交流想法等被認為是長壽的主要原因,而同時期的男性則主要承擔著全家人的支出,要麼從事重體力勞作,要麼從事過度的腦力勞動。不少男性年紀大了,人也變得很倔強、很孤僻,甚至很少活動,一旦生病,也總是挺著,實在挺不過去了,才會去看病。而女性則不一樣,朝花夕拾,不少女性年紀越大,和家人的關系越融洽,有點小毛小病的,也願意說出來,這樣就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閱讀全文

與最長壽的教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應對父母患病 瀏覽:853
老年痴呆如何鑒定 瀏覽:300
老年人能刮痧嗎 瀏覽:130
應退休沒退休社保公積金怎麼辦 瀏覽:141
四川老年公寓包吃住 瀏覽:822
兩個月嬰兒體檢有哪些 瀏覽:629
80歲胃癌晚期 瀏覽:803
胃寒吃什麼晚餐老年人喝鯽魚湯 瀏覽:215
領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金 瀏覽:356
老年人坐車怎麼安排位置最合理 瀏覽:760
醫院送去單位的體檢報告需要多久 瀏覽:665
前夫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841
幼兒重陽節三句半台詞 瀏覽:687
河北省養老保險怎麼申報 瀏覽:189
社區志願者重陽節慰問高齡老人 瀏覽:535
退休養老金要報稅嗎 瀏覽:311
深圳哪裡可以做體檢表 瀏覽:41
鎮養老院收費是多少 瀏覽:320
社保未到退休身亡 瀏覽:326
鄉村重陽節文化活動方案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