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戒淫
佛經中的戒淫法門:
一、持戒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雲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纖蘆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二、念佛:
《大智度論》
問曰:雲何為念佛三昧?
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種:一者、聲聞法中,於一佛身,大李心眼見滿十方。二者、菩薩道,於無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諸佛。以是故言,念無量佛土,諸佛三昧,常現在前。
問曰:如菩薩三昧種種無量,何以故贊是菩薩念佛三昧常現在前?
答曰:是菩薩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現在前。
復次,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余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滾豎遲。
《葯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於十方界若有女人,貪淫煩惱常覆其心,相續有娠深可厭惡,臨當產時受大苦惱,若我名字暫經其耳或復稱念,由是力故,眾苦皆除,舍此身已常為男子,乃至菩提。
《妙法蓮華經》
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三、持咒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咒)
惡生濁亂法滅時淫慾火盛心迷倒
棄背妻婿外貪染晝夜邪思無暫停
若能稱誦大悲咒淫慾火滅邪心除
我若廣贊咒功力一劫稱揚無盡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楞嚴咒)
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凈,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凈者速得清凈,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四、修不凈觀
《禪秘要法經》
若淫慾多者。應教觀不凈。
……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貪淫多者。先教觀佛。令離諸罪。然後方當更教繫念。令心不散。心不散者。所謂數息。此數息法。是貪淫葯。無上法王之所行處。汝好受持。慎勿忘失。此想成者。名第二十數息觀竟。
《賢劫經》
若多淫慾人不凈法門治
淫慾多人習不凈觀。從足至發不凈充滿。發毛爪齒薄皮厚皮血肉筋脈骨髓肝肺心脾腎胃大腸小腸屎尿洟唾汗淚垢坋膿腦胞膽水微膚脂肪腦膜。身中如是種種不凈。復次不凈漸者。觀青瘀膖脹破爛血流塗漫臭膿啖食不盡骨散燒焦。是謂不凈觀。復次多淫人有七種愛。或著好色。或著端正。或著儀容。或著音聲。或著細滑。或著眾生。或都愛著。若著好色當習青瘀觀法。黃赤不凈色等亦復如是。若著端正。當習膖脹身散觀法。若著儀容。當觀新死血流塗骨觀法。若著音聲。當習咽塞命斷觀法。若著細滑。當習骨見及乾枯病觀法若愛眾生。當習六種觀。若都愛著。一切遍觀。或時作種種更作異觀是名不凈觀。問曰。若身不凈如臭腐屍者。何從生著。若著凈身。臭腐爛身亦當應著。若不著臭身凈身亦應不著。二身等故。若求二實凈俱不。可得。人心狂惑為顛倒所覆。非凈計凈。若倒心破便得實相法觀。便知不凈虛誑不真。復次死屍。無火無命無識無有諸根。人諦知之心不生著。以身有暖有命有識諸根完具心倒惑著。復次心著色時謂以為凈。愛著心息即知不凈。若是實凈應當常凈。而今不然。如狗食糞謂之為凈。以人觀之甚為不凈。是身內外無一凈處。若著身外。身外薄皮舉身取之才得如奈是亦不凈。何況身內三十六物。復次推身因緣種種不凈。父母精血不凈合成。既得為身常出不凈。衣服床褥亦臭不凈。何況死處。以是當知。生死內外都是不凈。
五、修般若、空觀和火頭圓通等法門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學品第十》
是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具足檀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具足屍、羼、惟逮、禪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知色、痛、想、行、識,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六情內外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十八性,欲消滅淫怒痴,欲消滅吾我想,當學般若波羅蜜;欲除狐疑,欲除犯戒妄見,欲除三界淫諍,欲舍六衰習,欲除四食,欲舍四淵流、四結、四顛倒,欲舍十惡知十善之行,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四禪、三十七品、四等心及佛十八法,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覺意三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四禪及四空定,欲得師子游步師子奮迅三昧者,欲得諸陀鄰尼三昧、首楞嚴三昧、海寶三昧、月幢三昧、諸法普至三昧、觀印三昧、真法性三昧、作無垢幢三昧、金剛三昧、諸法所入門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力凈三昧、月幢三昧、諸法所入真辯才三昧、諸法言所入照十方三昧、諸法陀鄰尼門印三昧、不妄諸法三昧、諸法都聚印三昧、虛空所止三昧、凈三昧、處三昧、不起神通三昧、作上幢三昧,菩薩欲得是諸三昧門及餘三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佛說凈業障經》
以不知故入淫女家。時無垢光入其家已。是時淫女於無垢光起染污心。作是思惟。我今必當與此比丘共行欲法。若不從我我將殞命。作是念已即便閉門。語比丘言。願與尊者共行欲事。若不從我我當必死。時無垢光語淫女言。且止大姊。我今不應犯如此事。所以者何。佛所制戒我應奉行。寧捨身命不毀此戒。爾時淫女復更思惟。我今當以咒術葯草令此比丘共為欲事。語比丘言。我今不能令汝退轉毀犯禁戒。但當受我所施之食而入舍內。便咒其食投比丘缽。咒術力故令此比丘便失正念。起於欲心展轉增盛。爾時淫女見此比丘顏色變異。即前牽手共為欲事。是時比丘與彼淫女共相愛樂行淫慾已。持所乞食還詣精舍。到精舍已。生大憂悔舉體煩熱。咄哉何為破大戒身。我今不應受他信施。我今則是破戒之人當墮地獄。時無垢光向諸比丘同梵行者。說如是言。我今破戒非是沙門必趣地獄。時諸比丘問無垢光。有何因緣而破此戒。時無垢光具說上事。時諸同學語無垢光。仁者當知。此有菩薩摩訶薩。名文殊師利。得無生法忍。善能除滅破戒之罪。亦令眾生離諸蓋纏。我今與汝共詣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所。除汝憂悔。時無垢光猶故未食。與諸比丘詣文殊師利法王子所。到已問訊供養恭敬。即以上事具白文殊師利。文殊師利語無垢光。汝今且食。食已當共詣如來所問如此事如佛所說當共受持比丘食已。與文殊師利共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卻坐一面。爾時無垢光比丘心懷恐懼不敢問佛。於是文殊師利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以上事具白世尊。爾時世尊告無垢光。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告比丘。汝本有心欲犯淫不。答言不也。佛告比丘。汝本無心雲何而犯。比丘答言。我於後時乃生欲心。如是比丘。心犯欲耶。答言如是。佛告比丘。我常不言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耶。答言。如是。佛告比丘。於意雲何。汝曾夢中受欲之時。心覺知不。答言。覺知。佛告比丘。汝向犯欲豈非由心而覺知耶。答言。如是。若如是者。比丘。寤夢犯欲有何差別。比丘答言。寤夢犯欲無差別也。佛言。於意雲何。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答言。如是。佛言。於意雲何。如夢諸法是真實耶。答言。不也。佛告比丘。於意雲何。寤夢二心俱真實耶。不也世尊。佛告比丘。若非真實是有法不。不也世尊。佛告比丘。於意雲何。無所有法為有生不。不也世尊。佛告比丘。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不也世尊。佛告比丘。於意雲何。無生之法當墮阿鼻地獄餓鬼畜生中耶。答言。世尊無生之法尚無所有。而當有墮三惡道耶。佛告比丘。一切諸法本性清凈。然諸凡夫愚小無智。於無有法不知如故妄生分別以分別故墮三惡道。復告比丘。諸法無實而現種種所應作事。為著貪欲嗔恚愚痴。凡夫等故分別諸法。不如如故非是真實。復告比丘。諸法虛誑如野馬故。諸法如夢本性自然逮清凈故。諸法究竟如水中月泡沫等故。諸法寂靜無生老病死諸過患故。諸法無取非是色法不可見故。諸法無聚如虛空故。諸法無性過諸性故。諸法甚深過虛空故。諸法廣大無處所故。法無所作究竟寂故。法無所依境界空故。法無根本畢竟空故。法離蓋纏煩惱結使不可得故。法離熾然性不生故。法無障礙本性凈故。諸法無報猶如影故。諸法如幻不如如故。法無所依妄分別故。諸法流轉而諸眾生著諸邊故。諸法不起諸緣各各性相違故。法無染愛無所屬故。法無穢污一切結使不可得故。諸法無垢凈過空故。法無微相相寂靜故。諸法調柔性不生故。諸法如如初中後際無差別故。諸法解脫不相屬故。諸法無聞如瓦礫故。諸法非色同虛空故。諸法平等無積聚故。法不可持猶如虛空不可執故。諸法無得智者推求不可得故。法無擾動三世凈故。法無扼縛破闇冥故。法無荊棘離諸纏故。諸法安隱如涅槃故。法無怖畏過諸畏故。法無彼岸無此岸故。諸法無量過算數故。諸法無相其相空故。諸法無作斷諸願故。諸法無行行虛誑故。法無戲論滅覺觀故。法無窟宅離住處故。法無有濁常清凈故。法同涅槃生不可得空無有故。比丘當知。諸法如是不可宣說。是故我昔坐於道場得無所得。無有一法有出有沒有縛有解。亦無有法有障有纏有憂有悔。所以者何。諸法清凈無雜穢故。
《佛說普門品經》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游入貪淫?欲從想起,所想無有無實無像無貌無住,處不可得。貪淫如空,愚痴顛倒思想塵勞。法無塵垢,欲虛如空,至於十方求不可見。貪淫無形,愚冥貪懼不得安隱無難懷懼,譬如丈夫無獲懷懼怖舍馳走,得無見空一切皆空,彼無解脫,愚痴顛倒反造逆想,闇冥不解法如虛空。去來今佛解諸貪欲,貪欲無脫,愛想悉空,其譏貪淫則求脫欲,斯皆無本本自然凈,見佛道場平等無想,睹眾如者彼慕離欲,所想虛危乃離諸想,如所發念僥脫貪淫謂當度欲,想無所求不壞本際,貪欲無思本凈如斯,則不想脫。假令度欲則謂為凈,貪欲空無,計此無二,愚冥相二。行者深觀如幻,是則失句發諸想念,貪欲無起假號愛欲,無染著名,諸名無礙知欲無得,睹真究空不懷貪欲,不知見脫。貪欲、佛法等如泥洹,解貪欲陰等離吾我,知貪欲寂等御憺怕,平等欲陰見如幻化,是為菩薩等游貪淫。」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爾時,佛語摩訶迦葉菩薩:「學用十方人故菩薩作功德,用十方人故菩薩作功德,不自貢高。菩薩常當教十方人愈其病,何等為愈病?淫者以觀為葯,嗔恚者以等心為葯,痴者以十二因緣為葯,疑不信者以空為葯。
佛語迦葉:「……何等心入淫,何等心入嗔怒,何等心入痴,持過去、當來、今現在心入耶?……」
佛語迦葉言:「心無色無視無見。」
佛語迦葉言:「諸佛亦不見心者,本無所有無所因也,自作是因緣,自得是死生……
《阿惟越致遮經》
所謂邪淫者愛欲無可得
以故分別說彼則不可動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佛言六凈為般若波羅蜜。知人萬物皆當消滅。意不凈向生死愛欲斷。心凈潔智慧成就。是為內摩訶般若波羅蜜從黠慧得度。問曰。何等為檀何等為屍何等為羼何等為惟逮何等為禪何等為般若何等為波羅蜜。佛言檀為布施屍為持戒羼為忍辱惟逮為精進禪為棄惡般若為黠慧。波羅為從生死得度。蜜為無極。是為六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羅蜜。
佛言用人有淫怒嗔恚愚痴故。行布施為除惡貪。持戒為除淫怒。忍辱為除嗔恚。精進為除懈怠。一心為除亂意。智慧為除愚痴。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羅蜜……
佛言眼不隨色意不亂念。是為持戒故屬屍波羅蜜。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不過,我們應該注意,修空觀應該依止龍樹菩薩的中道觀,不要陷入「偏空」,認為邪淫無罪。
B. 50歲手淫能戒掉嗎
可以的,手淫對身體危害很大。建議及時戒除,我一朋友,就是因為手淫過度,導致時間短不夠硬,後來是用中醫中葯才調理好的,現在每次勃起充分,性生活質量高。
C. 如何戒淫
不知道你有沒有嚴格持戒念佛,有的話就這樣做。
戒除手淫的關鍵——難熬周期:
一般戒手淫會有個周期的,比如有的人,正在戒淫邪,這個人的難熬周期是8天,戒到第8天時,他就會特別難熬,就算第8天熬過去了,第9、10天也會很難熬,但到了第12天,就會好些了,但到第16天(第2個難熬周期),又會難熬,到第激穗衫24天(第三個難熬周期),又會很難熬的。
你要找到自己的難熬周期族嫌,一般難熬周期沖過3次,就會好戒多了。到難熬周期那天以及那天的前後幾天,建議關電腦,遠離能引起邪念的東西,全天念誦「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其他佛經咒、佛菩薩名號。這樣,熬過3個周期,就會好戒多了。
-----------------------------------------------------------------------------------------------------------------------
五、戒除手淫,必須從明腔戒除意淫開始
戒手淫,一定要從根上,從意淫上戒除,意淫戒除了,手淫,嫖娼,都能戒了。
意淫同樣傷身,當起個色念時,身體內的火就開始燒,燒什麼呢,燒腎精,這個腎精就一點一點燒沒了,
這個觀念,樓主一定要有:戒手淫,就是戒意淫。
不要一邊說要戒手淫,一邊還在意淫,這樣根本沒用。
以後,不要再對自己說戒手淫,而要對自己說戒意淫,意淫戒了,什麼淫都戒了。
不要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自認為腦子里想點色念沒事。
、如何讓心清凈。心清凈了,就不會做春夢了。
平時要念誦佛菩薩名號或者佛經咒,平時的發心(善心)、行為(善行)、與佛菩薩名號(經、咒)要合一。也就是多發善心,多做善事,念誦時效果更好。
你可以念誦「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或者其他佛菩薩名號: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葯師琉璃光如來,念其中的一個就可以了)
每天至少念誦一次,每次半小時,誦讀時,微微出聲,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誦讀,同時,耳朵聽自己讀出來的聲音,也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聽清楚,字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