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慶長壽區長壽湖面積有多大
重慶長壽區長壽湖水域面積約65.5平方公里,景區規劃面積266平方公里。
長壽湖位於重慶市長壽區東部,是國家「一五」期間獅子灘水電站攔河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人工淡水湖,因地處長壽區境內而得名。長壽湖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區、省級風景名勝區。
長壽湖1992年獲批市級風景名勝區,景區規劃面積26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65.5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203個,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流域縱橫10億立方米。
(1)重慶長壽地形擴展閱讀
長壽湖風景區的主要景區:
1、東岸背靠湖區山脈,環境宜人,半島由縱深呈梯度排列,擁有寬廣的視野和曲折的湖岸。
2、南岸岸線平整連貫,地勢平緩,包括整個長壽湖鎮范圍和長壽湖景區主壩,縱深為生態河谷濕地。
3、西岸岸線擁有長壽湖湖面最寬闊的區域,湖岸坡度平緩,岸線宜人,土地利用率高,為長壽湖觀景的最佳區域。
4、北岸:湖汊、內灣豐富,多島嶼、半島,親水性好,向北多緩坡地帶,是長壽湖原生態之精華。
B. 長壽屬於哪兒
長壽地處重慶腹心地帶,襟長江而臨重慶主城,居渝東而挾三峽庫區,史稱「膏腴之地,魚米之鄉」,因其「東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而得名。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長壽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明,譜寫了燦爛的長壽文化。改革開放激活了這方熱土,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已成為重慶市的一座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國西部最大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三峽工程興建和西部大開發的全面推進,長壽得天獨厚的天然氣化工優勢,區位口岸優勢,承接都市經濟和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的中心城市的優勢更加明顯。面對新的歷史機遇,長壽區委、區政府站在重慶改革發展的前沿,主動把長壽經濟社會發展融入重慶都市發達經濟圈,制定了「三年打基礎、五年上台階、十年成強區」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把長壽建設成為重慶市的工業高地、城郊商品農業基地、旅遊休閑勝地和區域物流中心的奮斗目標。今日的長壽英姿勃發,魅力十足,新建成的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和重慶市晏家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以柑橘、畜牧、水產三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長壽農業,正全力打造重慶都市城郊型農業基地。以鳳城、桃花、渡舟、晏家、江南為核心的五大城市組團,將把長壽城建設成為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擁有65平方公里水域、200多個島嶼,魚鮮果美的長壽湖,正成為重慶市民的中心花園,未來將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三峽國際黃金旅遊熱線的重要節點。人生精彩,長壽無價。開放的長壽,活力四射,發展的長壽,魅力彰顯。熱情好客的88萬長壽人民真誠歡迎四方賓客來長共同發展,共享繁榮。
C. 重慶長壽是屬於華東還是華中地區
重慶長壽是屬於華中地區,具體是屬於西南地區。
D. 長壽屬於重慶哪個區域
長壽屬於重慶長壽區。
長壽區隸屬重慶市,地處重慶腹心,位於重慶市主城區東北隅,屬於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地跨長江南北,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區、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距重慶中心城區50餘千米。
長壽區古屬巴國枳邑,是全國唯一以「長壽」命名的區(市、縣),蜀漢首置常安縣,唐代設樂溫縣,因其「東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而得名,於公元1363年改置長壽縣,2001年撤縣設區。有秦代女實業家巴寡婦清、宋代理學大家譙定、現代武俠小說開山鼻祖還珠樓主李壽民等歷史名人。境內長壽湖、長壽菩提古鎮、長壽菩提山均獲評國家4A級景區,同時入選重慶十大旅遊度假區。
E. 重慶市長壽區的文化歷史有嗎
長壽谷位於南山東麓,其地貌呈谷狀縱伸,依攀山勢,直沖雲霄,谷線全長2300米。其間鳥鳴不斷、溪水常流、林木鬱郁蔥蔥、岩石突兀奇特。設計者們巧用天然形勝,從不同角度,以「流動」和「靜止」的狀態揭示著傳統「壽」文化的內核。其主要景觀包括:根據佛經中提到的有關觀世音就是「無量壽佛」之法身的記載而建造的18米高的銅制「無量壽佛」;一個代表谷中所流之水實乃救度眾生之水的銅制皮袋「流水尊者」;刻有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書之「壽比南山」的巨大石刻等。為了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的「壽」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其歷史價值和久遠生命力,進一步豐富當地的民俗文化氛圍,一個設計新穎,獨具創意,以壽文化為主題的富有熱帶雨林特色的大型自然山水園「長壽谷」將在南山文化旅遊區內建成,並於「首屆中國南山長壽文化節」正式向遊人開放。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 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 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F. 長壽屬於渝東北還是渝東南
長壽屬於渝東北,重慶長壽區位於重慶的東北方向,長壽區隸屬重慶市,地處重慶腹心,襟長江而臨主城。
G. 長壽地形特點
長壽區的地形、地貌 據大量資料研究表明, 五大世界級「長壽之鄉」都分布在海拔1000 m左右的山區, 如: 被譽為「世界長壽中心」的厄瓜多的比卡爾班巴村坐落在安第斯山山谷, 海拔1370m; 高加索位於黑海、亞速海和裏海之間, 是延綿不斷的山區, 平均海拔1500~2500 m; 巴基斯坦的罕薩位於海拔1000 m 以上的山區; 中國新疆阿克蘇長壽村位於平均海拔高度為1114. 8 m 的山區; 中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海拔435~698 m 的山區。另外我國其他長壽區大多分布在海拔為500~1500 m 的山區, 如: 安徽省六安縣的華山村海拔高度為500 m 左右;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塔坪村海拔1200 m。也有部分長壽區分布於海拔較高的高原,如: 西藏有不少百歲老人分布在平均海拔4000 m以上的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地區; 川西北高原阿壩、甘孜兩州長壽區平均海拔2500 m 以上。另外還有些長壽區分布於海拔較低的平原地帶, 如: 成都平原長壽區海拔300 m 以上。
H. 麻煩簡單而准確地描述一下重慶長壽區
在重慶的長江下游第一個縣城,通高速70KM到重慶,重化工基地,大化工企業多,地形是三座山之間的兩條谷底,縣城在長江北岸邊上,現在城市主要往西和北。現在房價5000-7000,打工主要進化工廠工人工資在1500-3000,大多在1800
I. 重慶長壽地理位置--經緯度
長壽區位於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回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答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雲山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織,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
氣候
區境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副熱帶東亞季風環流控制范圍,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具有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熱多伏旱、秋多陰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等特點。全年氣壓、溫度、濕度、降水、日照等氣象要素和天氣特點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全年性天氣多有伏旱、寒潮、冰雹、暴雨襲擊等自然災害。
J. 重慶市長壽區龍河鎮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特徵
地形以低緩丘陵為主,有河流貫穿,於咸豐鎮注入長壽湖庫區。土壤類型特徵專不詳屬,作物以玉米稻穀為主,少小麥;一般性蔬菜均有種植。現大部分農田已被征地集中開發,主打蔬果基地兼魚塘養殖,建有尚蔬坊的蔬果生產基地,果樹以柑橘為主。希望對您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