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50歲女人天命

50歲女人天命

發布時間:2023-03-25 16:50:04

㈠ 轉眼間快五十歲了,五十的女人該怎樣度過後半生

五十知天命,作為五十的女人,從參加工作到現在,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人間冷暖;知道了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的生活。

對人生感悟很深,凡事都學會想開點了,年輕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不是痛哭流涕就是生氣,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既傷心又傷身,現在想來真的是幼稚。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晚年的生活要簡單,多跟快樂的人在一起,讓自己在快樂中度過每一個日出日落,享受每一個富足、其樂融融、兒孫繞膝的日子,把握每一個幸福的瞬間,沒有遺憾、沒有憂傷、沒有痛苦,只有快樂和幸福的生活,才是此生無悔的追求。

㈡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分別是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分別是?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分別是?女子:
12歲稱金釵之年,
13歲稱豆蔻年華,
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出嫁女子稱梅之年;
男子:
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
40歲稱不惑,
50歲稱知天命,
60歲稱耳順。
70歲稱古稀,
80歲稱杖朝。
90歲稱合耄耋。
100歲稱樂期頤。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wenwen.soso./z/q390798090.htm
古代對各年齡段女子的統稱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12歲(女)——金釵之年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
各年齡段婚姻的叫法第1年紙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鐵婚、第7年銅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鋁婚、第11年鋼婚、第12年絲婚、第13年絲帶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銀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紅寶石婚、第45年藍寶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綠寶石婚、第60年鑽石婚、第70年白金婚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號是什麼?以下是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郁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註:「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註:「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發: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別稱有哪些如豆蔻及笄要寫明是哪個年齡段哈女孩7歲-----髫年
12歲(女)---金釵
13歲(女)---豆蔻
15歲(女)---及笄
16歲(女)---破瓜、碧玉
20歲(女)---桃李
24歲(女)---花信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其他統稱和男女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時稱各年齡段的人為什麼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時日。
襁褓--不滿周歲。
總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歲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歲的少年。
束發——指十五歲的男子。
及笄(jí)——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
桃李年華——指二十歲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耳順之年、花甲、平頭甲子、下壽、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中壽——指八十歲
耄耋——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鮐背——指九十歲。
期頤、上壽——指百歲。
雙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
古代稱十一、二歲的女子為什麼(最好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稱謂都有呀)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12歲(女)——金釵之年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
(希望能幫助你!)
各年齡段的名稱。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㈢ 女人五十歲時的人生感悟

女人五十歲時的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顧名思義,就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個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經歷和個人修養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是人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環境對自身經歷事事百態突然的看的清晰通透,因個人素養不同所處地位不同悟性不同而不同。以下是一篇五十歲女人的人生感悟,內容如下,以供參考。

女人五十歲時的人生感悟1

1、我是一個50歲的女人,在人們眼中我已經是一個步入老年女人了,是所謂的阿姨級女人了,可是我不認為50歲的女人就不再有魅力了,請聽聽我的心聲吧!

2、每當看到花兒枯萎的時候,就會有些傷感;每當聽到秋葉飄落的聲音,不免有些惆悵;每當歲月無情的在我們臉上刻上一道道皺紋時,才知道自己已不再年輕;每當時間悄悄劃過自己的手指時,才感覺到昨日不再。

3、歲月如斯,生命如斯,寫不盡的溫柔,寫不盡惆悵。

4、五十歲的女人,不一定很漂亮,但依然美麗,而是那種內外兼具的美,氣質是不能投機取巧地移植,必須有一定的閱歷堆積,才在舉手投足不經意間流溢出萬種風情。

5、五十歲的女人,心態是最重要的,因為經過很多世事,眉目之間有著無人得知的秘密,人淡如菊,處世不驚,隨遇而安,就再棘手的事情也理得清頭緒,學會了一種圓滑成熟的處世哲學。

6、五十歲的女人,應該是更年期了,無疑這是人生曲線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在這個點上,你傷感青春,緬懷稚嫩,品味最初因年齡而起的失落;在這個點上,你張望人生,承受成熟心智上的得失因果;在這個點上,你平衡自己,感受歲月帶走美貌鮮顏的同時,增益給你的寬容與平靜。

7、五十歲的女人,彷彿硯中的墨汁,經歷了細磨的年輪,走過了春的朦朧,夏的暖意,秋的溫馨,冬的寒冷。曾經太多的憂慮,曾經太多的感動,曾經太多的曾經,感嘆時光悠悠,歲月匆匆,五十多歲,是女人成熟的年齡,是女人豐收的年齡。

8、五十歲的女人,懂得付出,懂得寬容,懂得感覺,她的心智日漸成熟,更加理解男人的悲喜哀愁,知道男人強悍時需要的愉悅和脆弱時需要的溫柔,是每個年齡段男人最好時空地把握者和丈量者。

9、五十歲的女人,依舊愛惜自己,用超越自身的年齡、青春與美麗詮釋對生命的執著和熱愛。年齡並不能剝奪一個注重保養的女人的美麗,每周會去美容院做做皮膚護理、做做健身按摩、做做美手美甲,她會捨得買昂貴的適合自己的品牌服裝,讓美麗的身材,盡顯女人的端莊、高貴和優雅。

10、五十歲的女人,依然浪漫可愛,常常會出現在茶室、歌廳的窗前,看風花雪月,看花開花落,常常是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見到那些舊日的影子掠過時,忍不住會去頻頻回眸凝視那似曾相識的歲月。

11、五十歲的女人,在老公的眼裡,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女孩,永遠是老公手心裡的寶貝。也力求做個賢妻良母,烹飪、應酬樣樣精通。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在朋友的眼裡,永遠是個賢惠、漂亮、聰明、伶俐的天使,是個有著神秘的蒙娜麗莎微笑的女神.

12、五十歲的女人,知道什麼是幸福體貼,知道什麼是溫柔婉約,知道什麼是精緻細膩。經歷了工作、生活和家庭的酸甜苦辣,有了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人生閱歷,學會了善待自己,學會了疼愛男人孩子,學會了珍惜好友親朋。

13、五十歲的女人,溫情依舊,憧憬依舊,忙碌依舊,魅力依舊。

女人五十歲時的人生感悟2

五十歲,這個經歷了春的浪漫、夏的熱烈、到了人生的秋天——該收獲了的年紀,這個不惑的年紀,這個時候的女人有太多的感觸,太多的聯想……

五十歲的女人,半個世紀的光陰

不管你在不在意

歲月都以它飄逸的姿態輕松的邁著前進的步伐

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年輪

在時空的隧道里,人生只是一瞬間

在人生長河裡,卻已闖入生命的秋季

五十歲的女人已知天命

經歷了春的浪漫,夏的熱烈

哭過,笑過,愛過,恨過

彷徨過,奮斗過,也憧憬過

無情的現實曾擊碎過多少個夢想

驀然回首,才懂得淡泊才能明志,寧靜才能致遠

過去的苦苦追求,很多不過是一場海市蜃樓般的夢幻

五十歲的女人更懂珍惜

走過了漫漫的歲月,經歷了挫折的磨礪

意外換來的是份寬刷從容,坦然、淡定

時間清洗著心靈的創傷,教會我們忘記仇恨,留住美好

因此也更懂珍惜生命的可貴,享受生活的真締

更懂用心去細細品味秋冬將帶來的豐盛與寧靜

五十歲的女人早已遠離花季

歲月的年輪雖無情的在我們容貌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骨子裡殘留的那份浪漫,仍讓我們擁有許多期盼

期盼著生活仍豐富多彩,期盼著在茫茫萬物間巧遇心靈的碰撞

一朵花一片雲一塊石一江緩緩東去的清水…

自然界的任何一個精靈----

都可能喚起我們對自然最純真情感的嚮往

五十歲的女人是首歌

不用心去聆聽,永遠欣賞不到其中那優雅、醇美的旋律

五十歲的女人是本書

不細細品味,永遠無法讀懂其中的內涵!

女人五十歲時的人生感悟3

當女人到了五十歲,世俗的眼光都會看做豆腐渣的時候,那不是女人的錯,是豆腐渣眼光的錯。象一個青光眼的眼睛,不能看到相對正確的圖象,事物都在青光的過程中扭曲。女人到了五十時,已經是珍藏了恰倒好處的酒,只有五十的女人,汲取歲月的精髓,日月思念的沉澱,如茅台的芬芳,不飲聞之即醉;人生的感悟都精粹成了透明的清冽,醇香無比如五糧液,聽到名字就讓人心有嚮往;從聰明伶俐的日子,走過聰慧的敏銳,到五十的女人,才有圓融的智慧,而能擁著自己的心中那美好的一切,都釀做人間極品般的韻味,隨智慧浮動那久久不絕的暗香。

五十歲的女人才是真正寬容的,懂男人的女人,知道男人身上的重量,和男人脆弱時候需要的胸懷和溫柔的撫摩。身體,經驗,智慧,能隨每一個細節的感觸,而讓女人登上了最輝煌的黃金階段的燦爛光華。

五十的女人是真正的女人,最美的女人。五十歲的女人,才明白分寸和愛之間的得心應手的把握,更懂得男人的空間和女人一樣,需要放飛的時空。五十歲的女人是最好的時空把握和丈量者,每一個微笑和意會,都讓周圍的人,男人,孩子,長輩,都感受到聖潔的`女性,是怎麼樣溫潤著心田。

五十歲的女人,超越了堅韌,而天命般的思想,讓耐心和愛心都更純潔。

五十歲的女人,不象年輕的女人的叫囂表達,她能用默默無語來表達恰當的感受,並讓男人恰當的領會。那更為高雅和格調的力量,透射著女人最美的一切於無行中。

五十歲的女人,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愛,什麼才是情,什麼是人間最珍貴的情懷,什麼才是自然最美的風景。

而智慧總讓五十的女人,真正戴上女人的桂冠,登上真正女人的寶座,有了母儀天下的威儀。

五十歲的女人就象綠色的山。端莊大方。五十歲的女人就象山中溪水。柔情綿綿。五十歲的女人就是一部好書。滿腔智慧。五十歲的女人是溫馨的港灣。安全可靠。五十歲的女人不必太美。只要有人深愛。五十歲的女人不必太富。只要過的幸福。五十歲的女人不必太強。只要活的尊貴。五十歲的女人是陳釀的酒琥珀般的顏色濃香醇厚慢慢飲來品出的是人生百味五十歲的女人是厚厚的書沉甸甸盛滿悲歡與欣慰靜心讀來把幸福與艱辛深切會五十歲女人是年代久遠的畫雖斑駁卻更顯品位凝神看:那份雅緻與從容透著歲月的風塵與夕陽的光芒。

五十歲的女人要說從時間這個標尺上來衡量的話,是有足夠的長度了,要從生活積淀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有一定的厚度了,真是「陳年的酒、厚厚的書、久遠的畫」啊。里既有時間磨損過的忍耐,又有日月鍛造過的美麗;既有苦難煎熬過的堅韌,又有風雨摧打過的燦爛。

女人20歲活青春,30歲活韻味,40歲活智慧,50歲活坦然。這種坦然,在我看來就是「知天命」了,她可以面對和應付任何已經發生的事情了。五十歲的女人就是一種人生「成熟」了。在這個階段,女人更有責任去展示生命中的美麗,去維護應有的生命尊嚴,於是,從來沒有過的能這樣的看清自己,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到人生是這樣的豐富和深刻,從來沒有過的人生就應該這樣的坦然面對,都將會在這個時候發生了。的和即要發生的事情了。人生百年,五十歲可是一個里程碑似的「轉換」,但願處於五十歲女人在這人生「轉換」中讓青草更青、綠葉更綠、蘋果更紅、藍天更藍!

倏忽之間,我已五十有餘,攬鏡自照,皺紋條條,銀絲根根,或許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人過五十,不會再像三十歲的年輕人那樣血氣方剛了,也不會像四十歲的中年人那樣剛柔相濟了。職場上,不再劍拔弩張,酒桌上,也不再咄咄逼人。人過了這個時候,多了一份恬淡,多了一份寬容,也多了一份忍讓。

五十無語,看是一種無奈,其實是一種心境;人過五十,是一種隨遇而安,一種大智若愚。或者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寒齋自樂;或者花開花謝,雲聚雲舒,野外獨行。人過中年,一切盡在不言中。

人過五十,是一種灑脫,也是一種徹悟。想當初血氣方剛,不甘現狀,為功利所困。到頭來,三十功名塵與土,身心都累。此刻,我卻無爭無欲,心平氣和。曾經滄海難為水,原來無欲也是福。

人過五十,就是淡泊名利,捨去功利,追求一種人生極致。人過五十,離退休還差十年,與提拔沾不上邊。卻忽然發現,可以與王維、陶潛為伍,見賢思齊;可以與阮籍、嵇康同行,無為而治。既不為稻粱謀,也不為名利謀;既不求千祿,也不求退守。人過五十,還有什麼塵緣不能放下?

;

㈣ 五十多歲的獨身女人如何規劃後半生

50歲的獨身女人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這個年齡已經看透了人間冷暖和生死。50歲以前可以說是為家人為子女活著,50歲後的獨身女人更應該好好為自己活著,應該好好規劃一下人生後半生,讓自己的人生不虛此行。

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健康 的身體是1,其他的都是0。沒有 健康 的身體一切都是浮雲。50歲的年齡可以說是身體比較敏感的關鍵事情,稍不留神也許就會疾病纏身。所以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身體,適當參加 體育 鍛煉, 健康 的活著,保持年輕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其次: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50歲的獨身女人最怕寂寞,寂寞找上了門,對身體就是有百害無一益。50歲的人很多都退休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把自己以前的愛好發揚光大,多學習新的東西,多接觸新鮮事物。這樣生活才會過得充實一點。也可以參加一些業余活動,像老年大學或是一些專門針對老年人 娛櫻指樂 的社團組織,避免退休後無所事事的日子。我認識很多50多歲獨身大姐,參加了很多業余愛好組織,加了很多群。今天這個群參加徒步活動,明天那個群聚會,忙的不亦樂乎,開心快樂的不得了。有的人會認為自己年齡很大,不適合學習新的東西。其實,年齡根本不是什麼問題,關鍵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學,願不願意學。我的中學歐陽老師,75歲開始學習鋼琴,現在已經85歲了,經常還上台表演鋼琴獨奏。

最好,管理好自己的財富 。有實力才更有魅力,50歲獨身女人,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錢財,以備不時之需。爹有媽有,不如自己有;哥有嫂有,不好伸手。如果有退休工資,有房產也一定要留一些在自己的名下,一旦自己有需要可以隨時取用,比較方便。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

1.喪偶的五十多歲的獨身女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五十多歲的男人,有很多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好,因為多種原因導致,身體不很 健康 ,而又顧不上自己,有可能突然生病去世。或者其它的原因,男人離開了人間,留下了女人獨身在世。這種情況的女人,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再找到合適的伴侶了,只能獨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擔,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困苦,都要咬牙挺過去,還要照顧老人,為他們養老送終;還要讓孩子們結婚生子,幫助照看下一代,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健 健康 康,快快樂樂地生活,就這樣來規劃後半生吧!

2.離婚的五十多歲的獨身女人。

人到了五十多歲還離婚,意味著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實在是生活不下去了。這時候,孩子們跟父親或者跟母親,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能力。即使有孩子跟著女人,這個女人也不用為孩子們付出很多很多了,因為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理了。如果自己還有父母,就專心孝順老人吧!條件允許的耐頌基話,我覺得可以試試找一個合適的伴侶,和和睦睦相處下去,讓自己的後半生不留遺憾,追求一下屬於自己的幸福,讓此生不虛度吧!

3.沒有結婚的五十多歲的獨身女人。

我身邊有兩個這樣的人,一個就一直不想結婚,在家待著,照顧老人,等老人都頤養天年後,跟著弟弟生活。弟弟特別能幹,有一兒一女,因為姐姐的確為家裡付出了那麼多,所以弟弟一家人待她還好,衣食無憂,後半生應該能平平淡淡地生活下去吧!

另一個,年輕時比較能幹,性格稍微固執己見,挑肥揀瘦,不知不覺錯過了最佳結婚時機,耽擱之今。現在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有比較不錯的工作,還有部分存款,身體健 健康 康,特別注重 養生 。計劃就這樣生活下去,等到老年時想在養老院,安享晚年。

個人覺得,50多數了還是獨身的女人,就不要再婚了,年輕漂亮的時候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這個年紀也是很難找到優質的伴侶的,有錢的老頭還想老牛吃嫩草。沒有錢的老頭還找個免費的保姆。男人都是很現實的生物。

半路夫妻都是賊,沒有多少真心真意的,又沒有共同的孩子作感情紐帶。財產,雙方老人,孩子各種關系錯綜復雜,相處起來真是累。

現在五十多歲,可以料理家務,有利用價值,一旦你生病,或者再婚老伴過世,別人就會把你掃地出門。昌謹

五十多歲了,人生已經過了大半,是窮是富基本定型,不必強求了。心平氣和的接受自己的命運。沒有錢的還可以繼續工作,就算沒有文化,也可以去做保潔,家政。養活自己沒有問題,還可以攢點錢備將來不時之需。

如果有退休金,有存款,不問生活費發愁,就可以放飛自我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琴棋書畫,養花遛狗都可以。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去想去的地方 旅遊 ,想想都美。

女人獨身不可憐,沒錢才可憐。

為了我以後50多歲時能好好享受人生,我要賺錢去了。

㈤ 五十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已經很難實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順應天命。數據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為30歲,50歲就相當於現在的80高壽,假如古代人已經活到五十歲了,那肯定是把什麼事都看的雲淡風輕了,畢竟沒幾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夠了。

孔夫子大概到了50歲的年齡,認為盡人事,聽天命。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不盡相同,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命該如此,也不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就是人生的之大得,「知天命」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但是也千萬不要用年齡來說明你的閱歷和人格,那樣永遠都參不透五十知天命的意思。

㈥ 50歲主天命是什麼意思

因該是50知天命吧。下面是解釋:
知天命,亦稱作知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是懂得天命,多指學有所成。今用知天命或知天命之年指人到了五十歲的年齡。
語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矩。」

意思說: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學有所成);四十歲時遇到事就不會迷惑;五十歲時懂得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到了七十歲能達到順著心願做事,而不會超越社會所認同的規矩

㈦ 過了五十歲,女人最好的活法,其實就哪四個字

老話說:「人到五十知天命。」人生已經過半,對於生活應該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還懵懵懂懂的活著,未變也太可悲了。

所謂「知天命」,不是因為自己年齡逐漸增大,就開始聽天由命,無所作為。

它的意思是說,在五十歲之後,人們憑借自己以往人生的經驗,明白很多事要做成功是很艱難的,所以做事要全力以赴但不強求結果。

尤其是女人,到了這個年紀,可以說是進入了人生的後半場,如果還執著於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還在為家庭毫無保留的付出,那麼這一生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不少女人在四十歲的時候,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很自信的過好每一天,但是一旦到了五十歲,很多女人因為生理原因,心態上就有了變化,就開始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沒有追求「美麗」的權利了。

在這個年齡段,女人像是約定好的一樣,收起自己漂亮的衣服,換成灰撲撲的打扮;

在工作中也不再去努力拚搏,生活中也放棄了和時間抵抗,變得「老態盡出」。

但是這樣的人生就是你想要的嗎?到了五十歲,你就要步入他人前塵,去過別人曾經的活法嗎?

相信答案早就瞭然於心。

時光情感課堂:

的確,到了五十歲,從身體上來講,女人已經不再年輕,皺紋不知在什麼時候,悄悄的爬上了臉頰。

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年齡階段的女人,就應該圍著兒孫轉,這才是她們的正確活法。

其實不然,女人這一輩子,最好的活法應該是隨性灑脫的,不去自我定義餘生,也不在別人標簽下活著。

做自己,愛自己,在看重家庭的同時,更在乎自己活得是否開心,這真的是再出門不過的活法。

五十歲之後,或許身體不再年輕了,但你一定要讓自己的心年輕起來。

讓自己的餘生活得熱烈,在即將到來的晚年生活中,燃燒你最後的激情,才不枉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㈧ 五十來歲的女人對不如意的婚姻是繼續忍讓還是結束呢

其實五十來歲的女人已經青春不再,既然婚姻能維持這么多年,說明還是有一定的感碧拆情的,否則這二三十年的風雨人生根本不可能走過來,對於不如意就得考慮考慮,是否是自己追求太高的緣故。對於婚姻該繼續忍讓還是結束可以多考慮:忍讓與結束那個對自己有利。

其實男人與女人的結合,最大的是:為了傳宗接代,當你青春不在,兒女也不是別人的,那你嫁給別人,除非你有其它的好處,或者掙的錢多,或者養老金多,如果你一無所有別人更不會珍惜你,去愛你,除非對方身體不好,而你身體好,給別人當一個免費的保姆行。所以不要把自己眼前的謹卜幸福拋棄,去追尋心中的那份浪漫,至少現在兒女是自己的,丈夫只不過掙錢少或者不能滿足自己的某些虛榮的慾望罷了。

對於你說的婚姻不如意,是不是該問問自己心底如意婚姻的樣子?是不是心中一直存在童話中的浪漫愛情故事,覺得現實離譜才這樣。

其實婚姻最真實的樣子就是平淡而無味,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滿是瑣碎的繁雜,有時真的搞得人頭昏腦脹,這是所有人會遇到的事,甚至有時亂的像滿地雞毛,得去慢慢打理才能步入正規,可有的人卻只能適應過生活的安穩與平靜卻過不了生活的糟糕,所以對於婚姻的不如意,必須得知道:是不是自己要求的太高,希望生活永遠是想像中的童話故事。如果真是如此,請放棄自己的幻想,既使你再找多人結婚也改變不了生活的實際樣子,勸你還是維持現在的婚姻最好。

婚姻是現實,戀愛是一種幻覺,當步入婚姻時就應該明白它的真實性,沒有一輩子的浪漫,只有在平淡生活中彼此相互扶持相互照顧的情份。

當婚姻中愛情已變成親情時,彼此已經成為左手與右手,不再有激情,也不再有當初的心動,這時候也許外面的某些異性會對自己有個吸引,但你要明白,如果你與他一起過日子同樣也是今天的結果,有時也許還不如現在,婚姻祥慧穗中的幻覺就是:得不到的是好的,永遠在心中追求,而得到的東西卻不知道珍惜,當真正失去後才知道它的珍貴。

人步入50歲,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該收起的 情感 就收起,該珍惜的人就珍惜,再好的人是別人的也不要去幻想,再次的人是自己的也要包容與珍惜。

50歲不要再去折騰婚姻,因為你已沒有什麼資本,大不了有錢,而別人愛你錢,而其它的你已沒有,不如維持現狀過好現在的生活,至少這樣損失比較小,如再去折騰婚姻,恐怕會得不償失,到時候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總之我勸五十歲的女人對不如意的婚姻選擇去與從,應該多多思考,不要妄自做決定,利與弊要權衡,如果真的有真愛可以跨越世俗,不為你青春,不為你金錢,也不為你其它利益,那可以考慮,但我認為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根本不可能,所以對待婚姻請三思而行。

五十來歲的女人對不如意的婚姻到底是忍讓還是結束,這要根據你不如意的程度來決定,婚姻就象一雙鞋子,舒不舒服滿意不滿意只有腳知道,旁人無須多言。

我只是就是論事談一下五十來歲女人在這個時期的婚姻狀況及怎樣過渡:

首先,五十歲的女人正當中年,婚前幸福無比,婚後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善養老人照顧丈夫,在忙碌的生活中幾乎都在為它人活著而忘卻了自我,五十歲以後孩子離家上學,歇下腳來才感覺到自己活的好累,如果遇上丈夫的不關心、不體貼或者更嚴重的冷暴力,女人才知道自己好冤枉、委屈、不值,更覺得這樁婚姻很不如意。

其次,五十歲的女人也到了更年期,50歲以前盡管多麼累,多麼苦身體也能夠及時恢復過來,但50歲以後,身體的各個機能逐漸衰退體質減弱進入了更年期,出現失眠、焦慮、易怒、健忘等症狀,這個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的時間較短有的延續十年左右,在這個時期如果丈夫不了解不在意,缺乏體貼疼愛,婚姻就會出現危機。女性就會把自己之前受的苦和累,和現在的狀況聯系起來,無限放大自己的不滿和委屈,那麼越想就越覺得自己的婚姻很不如意。

作為50歲女人的丈夫,應該盡量體貼關心妻子,幫助她及時渡過更年期。

作為五十歲的女人要適應從忙亂中脫離出來的自我,調試好自己的心情,改變一下生活方式,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去醫院就醫,或吃些中葯調理保養一下,這是很關鍵的。

我們都知道50歲的男人,生理機能有所下降,降低了依賴女性的機能,所以在這個時期突顯了自己的個性,甚至有些任性性情大變,也失去了關心體貼妻子的耐心。女性也要適應,也要站在男性的立場考慮問題,多體諒體諒男性他們也很難,也不能因為男性的性格有所變化一時不適應,就判定婚姻不如意。

離婚也不能輕意選擇,離婚後孩子不管歲數大小,都很受傷害,況且離了婚以後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再婚能如意嗎?

結婚生活到五十多歲,這個階段夫妻雙方的關系由於孩子的原因,自然而然已經由愛情變為親情,而再婚要走到親情這步關系是很難的,所以結婚需謹慎,離婚要慎重。

婚姻中的夫妻性格,一個時期一個性格,等到70歲左右幾乎就沒有什麼性格了,將會誰也離不開誰相伴到老的。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題主已是"知天命"的年齡。何謂"天命"?《漢書-董仲舒傳-對策》說:"命者,立之於己,而受之於天,聖人所不敢辭也。",古代六十歲就是花甲之年了,70歲就人生古來稀了。也就是人到50歲對自己的人生,命運大體就有個基本認識了,應該認命,即"知天命"了。凡事應該看開或淡然處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那麼,50歲的女人對於不如意的婚姻是"繼續忍讓,還是結束呢?"。這就要根據婚姻不如意的程度,你的承受力,對另一半的作為是否能看開或淡然處之,以及,離婚對於你是利大於弊,還是得不償失等,做出綜合分析和判斷。然後,選擇是"認命"湊付下去,還是離婚。

我的意見是,首先界定婚姻不如意的程度。1,男人有外遇,屢教不改;女方無法忍受,整日生活在爭吵痛苦中。我這樣說,有人會問:還有女人對丈夫出軌視而不見?真有:

徐帆談馮小剛出軌:人家硬要送上來,反正我們家這是男的,不吃虧。

2,男人酗酒,耍酒瘋,伴隨家暴;

3,性格脾氣不和,說不到一起,經常爭吵,直至家暴;

4,無性婚姻,性冷淡,或性變態;

5,賭博,不務正業。

6,…………

以上,這5種婚姻現象,對於正常的女人都是不如意的,而且不如意的程度都是比較嚴重的。如果,女人不認命,不承受,包括對於男人出軌,性冷淡無法淡然處之。那,應該選擇離婚!否則,大半生為了家庭,孩子,老人,而委屈自己,受盡了痛苦磨難,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暗自流淚。難道,孩子都大了,自己也熬過來了,自己的餘生還要繼續忍受這種痛苦的婚姻嗎?!還要為這不幸的婚姻贖罪嗎?!永遠不得解脫嗎?!

要知道,現在世衛組織對於老年人的年齡界定為:70歲。50歲到70歲老年還有近20年。我們沒有必要像古代人50歲"知天命"認命,我們應該珍惜餘生的好時光,真正為自己活一會!找回失去的自我!打碎死亡婚姻的桎梏,爭取自己的自由和解放。不要怕失去什麼,籠中鳥,瓶中花失去自由還有意義嗎?大膽的邁出這一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夕陽無限好,幸福價更真。

婚姻不如意,解脫又一春!

試問你是個五十來歲的女人,當年結婚是別人強迫你的,還是自願的。

這年齡婚齡起碼20年以上,什麼原因導致你不如意了,說不定孩子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一定當奶奶,或者姥姥了吧!

再說你生理將進入斷經期了,生理需要無所求,但男人就不一樣,只要他身體 健康 ,七老八十也需求你能適應嗎?

你此提問讓人非解,感到莫名其妙你不能將就,要不離婚後還是單身生活為好。

對於不如意的婚姻是繼續忍讓還是結束,我的看法是這樣:

如果是涉及原則問題,如:家暴、婚外養家、賭博成性、嗜酒如命、吸毒等情況,可以結束婚姻。這些行為,都是讓人絕望的,沒有未來的。為什麼一定要守著一個無可救葯的人耗盡自己的一生?

畢竟,已忍了半輩子!也許是為了孩子,為了父母,又或是經濟上的瓜葛糾纏,讓自己受盡煎熬。不可忍,便無需再忍!

任何事,都有一個底線。當突破了底線,人便失去了安全感。人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精神是惶恐的,不安的。不知哪一天,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深淵。

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如:感情平淡淡無趣,交流溝通不暢,婆媳關系不佳,沒有關心體貼等問題,是可以通過雙方的努力而改變的。如果為這些事結束婚姻,讓人甚為惋惜!

五十歲的年紀,結束婚姻,要面臨諸多的問題。如生病誰照顧你?怎樣排解孤單?若再找一個,怎樣去處理與對方的孩子,老人、兄弟姐妹間的關系。並且又要去重新適應另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生活習慣等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此,不如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找出現在的症結所在,不要總去盯著對方的不好之處。換一種想法,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對方。也許會有之前不一樣的心境和收獲。

婚姻生活中,有時確實需要忍讓,但不是用忍讓來息事寧人、委屈自己。這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夫妻關系,有時真象是一團亂麻,總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它需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才能去解開。

夫妻要學會在日常的瑣事中,提煉美好,善花心思。在細節中去發現對方的閃光點並去贊美他。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學會睜隻眼、閉隻眼,難得糊塗。這樣,婚姻生活會越來越有質量,在無數的細枝末節中,感受到更多的暖意與美好!

所以,如果是突破婚姻底線的情況,不必忍讓,可以結束!如果不是,還是不離婚為好!

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青春和活力早己耗盡,自己的人生早以過了半世人,可以說,這個年齡段的女人己經步入老年人了,這個時候,自己的孩子己經成年或者結婚了,年老的父母也需要你的照顧,假如自己的婚姻不如意,大部分女性都會選擇忍讓,很無奈地為這個家庭,默默無聲地付出,很少女性會選擇離婚的,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女人過了五十,離婚需謹慎,能夠不離就盡量選擇不離婚。

(1),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一個五十多歲人的苦衷呢,當一個女人為了這個家,付出了自己大半世人的辛勤勞動,而自己又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認可,在這樣環境生活的女人,就算她是個很溫柔的女人,也會埋怨,也有可能會變成一個潑婦。

(2),即使一個女人到了五十歲,她長時間得不到婚姻幸福,也有勇氣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假如在這個年齡提出離婚,可能會受到自己親人反對,或者受到旁人的非議,如果夫妻確實沒有半點感情,整天吵鬧,這樣的生活確實另人沒法忍受,勉強在一起生活,只能說是一種互相折磨。

(3),我個人認為,一個五十歲的女人就快到退休年齡了,如果自己能夠經濟獨立,就沒有必要再繼續糾纏下去,夫妻之間互相指責,每天都冷言冷語,形同陌路人,為顧及自己面子而一起生活,確實沒有這個必要堅持下去,人生苦短,轉眼之間自己又過了五十了,一個人是為自己而活,並不是為他人而活,盡量去尋找自己的婚姻幸福生活,自己也沒有遺憾。

這個五十歲的婚姻,象多棱鏡子考著我了很難回答!

合好也不是,忍讓不劃算,兒女都長大,別人更愛我,攤上這樣的事煩死了!

這,這,是誰出的考題呀!!!只能零分。

女人五十已過知天命的年齡,早已經把世間萬物看淡看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世間更沒有完美的婚姻和完美的愛情,為了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就去和一個與你相處半生的人分道揚鑣,是不是有點認性、太過隨意了點?

男人是有他的劣根性,貪玩、眼色偏黃、抽煙喝酒、固執,甚至有時還有些小暴力。試問人生真正的好男人又有幾人?言情小說看的多了,陷進其中不能自拔,只會害了自己,對生活沒有一點益處。只要男人的心沒走遠、知道顧家、把錢交給你,還能把你當成他的唯一,有這些也就夠了。

倆人在一起生活幾十年,跌跌撞撞地勺子碰鍋沿是難免的,可能會出現過感情危機?也可能鬧的心力憔悴過?為了一句話一點點事,也可能大動干戈傷心欲碎過?但是,一切都會過去,人逐漸的老了心態也變得平和了,孩子們大都成家立業,家庭沒有太多的瑣事糾結了,相對更好相處,幾十年的相伴更產生了依賴,也會多了些依戀。曾經打鐵練銅一輩子的夫妻,真正到了老年,能夠相依相伴的還真是多了去了,我相信絕對能夠相處好,人心真的不能太隨意,對待婚姻真不能輕言就放棄。

真要到了分離那一刻,心裡是不是還疼?是不是還有些不舍?如果這樣,大家就開城布公坦誠相待,把真心話都講出來,看看是不是都還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珍惜這個家?但是,前提是絕不能學剃頭挑子一頭熱,委屈求全,更不能對他冷暴力或者過錯繼續忍讓。受了半生的委屈,決不能在人人都希望安享晚年的時候,自己的心還在那裡流血!

五十來歲對不如意的婚姻是繼續忍讓還是結束,那得分情況來決定。

如果對方沒有大的原則性問題,小毛病不斷,那就繼續忍吧。這么多年都忍過去了,「五十而知天命」,老夫老妻了,相依為命這么多年了,兒女該成家立業了。多年磨合,學會了自我調節,練就一副好心態。例如我老公,總覺得他不會疼人,愛發脾氣。但他也有優點,愛操心,心細,捨不得花錢會過日子。學會看待一個人的優缺點,他發脾氣我也學會了一招制敵,哈哈 ,不外傳。多年以後,我也練就一身銅牆鐵壁。不要看別人比別人,平凡的日子,那家沒有一地雞毛蒜皮的時候。光鮮亮麗都是給別人看的。

如果對方觸及了出軌、賭博、吸毒等底線,屢教不改,還是盡早結束吧。我一同事就是這樣,老公辦廠子,出軌廠子女工,還生了兒子,由其婆婆養大到十幾歲,真不知道我同事怎麼忍下來的。你一忍他變本加厲,最後人家還非得跟自己離婚,沒辦法了才離婚。離完婚,那不知廉恥的前老公還到我們單位跟他同學炫耀,我跟你們同事##離婚了,我不要她了。這種人還是及早分手為好。

我同事經人介紹,嫁給了一個死了妻子的公務員,年齡比自己大幾歲,但知冷知熱,噓寒問暖,兩人在一起形影不離,互敬互愛。我同事說,從來不知道兩口子過日子還能這樣幸福,聽到心酸又替她高興。平凡的生活原來對她來說就是奢侈品!這是結束一樁不幸婚姻帶來的幸福!

所以,是繼續忍還是結束,要分情況來決定。

五十多歲的女人對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滿意,是選擇繼續忍耐還是勇敢地拋開現在的生活,開始新的生活。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這要看這個女人的現狀如何,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俗話說,酒還是原裝的好喝,夫妻還是原配的好。這是指大部分人來說的,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夫妻在一起生活幾十年,磕磕碰碰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正常現象。也有一部分夫妻,他們的婚姻生活幾乎是名存實亡,但為了家庭的完整,為了兒女們不受委屈,很多人選擇了忍讓與妥協。

要說也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誰家的灶火不冒煙?誰家的勺子不碰鍋?牙齒咬舌頭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假如動不動就離婚,假如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而活,這個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不建議五十多歲的女人開始新的生活,說白了,你不是青春年少,你不是花容月貌,你沒有跟人家風雨同舟,你要想真正幸福,除非嫁給老頭子。不然的話,你有什麼資本可言,沒有共同生活的合資入股,你在新的家庭一樣是沒有地位。所以,有兒有女有孫子孫女,不要那種愛又不是就要死人的,無非就是轉移自己的愛而已。畢竟夫妻一場,不說百日夫妻深似海吧,最起碼看在兒女的情分上,誰也不會太絕情。能湊合就湊乎吧,重新開始也不一定就是你的心裡所想,你也不一定就能心滿意足,搞不好很有可能是逃出火坑又入泥潭呢。

㈨ 五十歲女人可稱知天命年嗎

意思是說孔子在十五歲那年立志從學, 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 這里的"立"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 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四十不惑,確切的說也不是四十歲沒有疑惑, 「立」與「惑」是一組對立,界定在於是否懂得差悄行權, 三十而「立」時通常遇事無權可行,無權則無發言權,對事態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時,已掌握一定權利,此時處坦慶談事相對通達,對待事情是無可,無不可。這里想像成一群四十來歲官運亨通的小老爺們,整天若無其事接待著一個個來自弱勢群體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內心精明了得,游戲規則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這個比喻來的有點噱頭,但好理解「行權」重要性,行權者不惑也。現在該知道當官的多在哪個年齡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嗎?這么說不是很唯心?
其實這里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歲坐牢時想不通自己為什麼這么衰,
皇帝做了半輩子,如今還要坐牢,不甘心啊,於是潛心研究,
終於悟透一個道理——萬物在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這就是《周易》的本質。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開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股票有漲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壞
業績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
秒針滴答滴答,時間一圈圈跑遠,
皇朝在循環交替,領導在不斷更換,
流行在循環交替,明星在不斷更換,
晶元在循環交替,手機在不斷更換,
到最後我們的生死也是循環交替的....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
站在這個層面照理沒什麼會想不通了,
可有人會說:「道理都懂,可做起來難。」
所以還不是真懂,那什麼是真懂?
呵呵,沒有五十年的造化,換不來啊!
不然怎麼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來後世成為階下囚的拿破輪,米絡舍維其,乃至今天的撒達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點功力,
也該落得安心了吧。

說完五十,再說六十
六十而耳順,並非常言說的年紀大了,耳朵順了,聽什麼都能接受。
《說文》中提到:「理也,損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順暢了以後,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謂,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
詩畫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

而人讓碰心亦是一幅美景,卻不能眼觀,
於是要用耳朵來傾聽,所謂弦外之音,

說的正是用耳朵聽出潛藏的聲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實所想
簡單講就是把察言觀色的工夫發揮到家了。
朋友之間常說:「你只要說一句話,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講什麼。」
要知道說這話的人完全出自對朋友的了解與性格的掌握。
而面對一個陌生人,很少有人敢這么說,
如果今天有個人站在你面前,對你說:「你要陞官了」
那這個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順的,
你若問他貴庚,興許人家會告訴你:「老朽六十有三。」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就是想怎麼著就怎麼著.自古只有皇帝敢這么說,難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為皇?

當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這么做的前提.
這里的「矩」即法規,倫理。

整句說的是七十歲做事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則,
這一條放在最後,足見境界之高了。

閱讀全文

與50歲女人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應對父母患病 瀏覽:853
老年痴呆如何鑒定 瀏覽:300
老年人能刮痧嗎 瀏覽:130
應退休沒退休社保公積金怎麼辦 瀏覽:141
四川老年公寓包吃住 瀏覽:822
兩個月嬰兒體檢有哪些 瀏覽:629
80歲胃癌晚期 瀏覽:803
胃寒吃什麼晚餐老年人喝鯽魚湯 瀏覽:215
領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金 瀏覽:356
老年人坐車怎麼安排位置最合理 瀏覽:760
醫院送去單位的體檢報告需要多久 瀏覽:665
前夫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841
幼兒重陽節三句半台詞 瀏覽:687
河北省養老保險怎麼申報 瀏覽:189
社區志願者重陽節慰問高齡老人 瀏覽:535
退休養老金要報稅嗎 瀏覽:311
深圳哪裡可以做體檢表 瀏覽:41
鎮養老院收費是多少 瀏覽:320
社保未到退休身亡 瀏覽:326
鄉村重陽節文化活動方案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