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到60歲去世喪事忌諱
對於不滿60歲,也沒有兒子和孫子就去世的人,剛去世是不能有墓碑的。
這樣的人剛去世的時候,第一年親人只會在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培土,忌日的時候,有的地方還會放鞭炮請人吃飯,當然還是會打整一下墳墓。
反正就是個儀式吧,但哪怕再怎麼都是不能立碑的。
等到第三年的時候,才可以為逝者立碑。
四、不立單墳
一些地方還有個規矩就是,如果不滿60歲以上去世的人,哪怕滿三年也不一定能立碑,必須要其伴侶也一同去世,滿三年才能立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立碑不立單墳,公不離婆,有父必有母」,都要雙方都去世三年及以上才能立碑。
當然,這個沒有絕對意思,有的地方也不能立碑的,有的地方可以,每個地方會有些區別。
關於說伴侶這點,一些地方的規定是,必須是原配妻子,離婚後找的新妻子好像是不能合葬在一起,也不能在墓碑上刻上名字的。當然,一些地方的墓碑上,女方是沒有名字的,大多是隨丈夫,比如張氏、李氏等等。
其實說立碑這點,除了滿足上面所說的4個條件外,還和人們的經濟條件掛鉤。就是有見過很多很老的墳,清明節什麼的也沒人掃墓,墳頭上全長了雜草,也沒有墓碑,就像是孤墳一樣,那個去世的人,或許早就被家人遺忘了吧。當然,也有可能是去世的早,沒辦法立碑而已。
⑵ 父親去世後要注意什麼
1、守孝穿戴:
家中有人去世,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2、守靈時間:
守靈基本上以三天為限,有在住宅內的靈棚、靈堂內守靈的,也有在殯儀館內租禮廳守夜的。在郊縣現在還有「擱三朝」之舉。
3、守孝三年: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喪事常識
死者入斂後,孝子拉著掃帚,拿託命紙及死者先前舊衣,端著靈牌,前往五道廟迎接亡魂。吹鼓手奏哀樂,所有吊喪者均繞廟3周,呼死者上車,後將命紙、舊衣放入紙車中焚燒,孝子大哭,親友北面行禮,孝子答禮,謂之「送行」,俗稱「接喪」。
出殯前,親友在靈前行禮祭奠,棺木抬出堂院,停放門口外。吹鼓手奏著哀樂,長子或其他繼承人在棺前摔碎孝盆,扛起幡桿,長媳抱罐,其它子女及親友緊隨其後,走向墓地。
⑶ 父母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1、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2、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戴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戴綠。
3、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不管你是什麼身份,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
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⑷ 老人去世要注意哪些
雖然人們不願意談論死亡,但畢竟生老病死是客觀存在,誰也躲不過。
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喪葬習俗禁忌的,以便避開禁忌,遵從習俗。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准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音chong sang),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六、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過年貼紅對聯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是忌諱貼紅對聯的。
⑸ 家裡父親去世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
⑹ 父母60大壽,該准備些什麼
不知道您是大辦還是小辦,
小辦就是自己家一起團聚下,60是本命年,給父親准備蛋糕、紅衣服紅襪子腰帶等、壽桃、壽面等。小輩挨個送祝福語。讓老人開心開心,享受下兒孫滿堂的歡樂。出去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注意自己家人留些照片。
大辦也不要太大,弄上2到3桌,請親朋和父親自己,除了准備小辦所需用品外,可以放點鞭炮,點歌,要有開場祝福詞。攝像、攝影。
⑺ 老父親過世,作為子女需要注意什麼呢
老人死後女兒要注意
老人死後女兒要注意,生活中,都會經歷生死,家裡的親人去世後有好多需要注意的風水,風水有那些知識可以讓我們學習,我整理了老人死後女兒要注意風水知識與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整理遺物
老人死後,女兒要及時整理遺物。如果是某些特殊的傳染病,那麼貼身的衣物或者是用品都不能要了,而且還要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全部銷毀。如果是遭遇了嚴重的意外流 血 事 件,比如說車禍或者是地震等,這些情況下死者的怨氣會非常重,所以貼身的東西盡量也不要留,否則會帶來很多厄運。如果是正常死亡,而且走得時候特別安詳平和,那麼作為女兒可以將遺物認真整理好,如果想要留下念想的話,可以適當留下一些在身邊。另外,涉及到老人的財產或者是貴重的遺物,後代們要妥善商討,不可因此產生糾紛或是沖突。
家居布局
老人死後,女兒要注重家居風水,否則可能會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作為女兒,母親或是父親去世之後,自身的氣場和運勢肯定也會被拉低。在老人去世的前一星期,家裡必須每天燈火長明,晚上不可關燈睡覺,以免有邪祟之物潛入。與此同時,家裡要每天開著窗戶和窗簾,這樣才能保證氣流順暢。屋裡最好可以每天焚香,這樣可以驅散低迷的氣場和運勢,也能夠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順暢,不至於遇到倒霉的事情。而且作為女兒,千萬不要在之前老人居住的房屋過多停留,以免受到迷惑或是干擾。
風水物品
老人死後,女兒要充分利用風水物品,這樣能夠有效化解厄運。可以考慮佩戴桃木手串或者是貔貅吊墜,這樣能夠起到驅邪化煞的作用。因為老人去世後,家裡氣場會變得很低迷,還會招惹來很多不幹凈的東西,所以佩戴開運飾品是十分有必要的。與此同時,家裡還要放置一些開運的擺件,或者是懸掛風水物品。可以考慮五帝古錢或是六帝古錢掛件,這些都是由古代帝王發行製造的,具有很強的威嚴,能夠保佑全家人順順利利。
心情平和
老人死後,女兒肯定會悲傷痛苦,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判槐老是需要注意的是,務必要學會調整個人的情緒,不要長時間沉溺於傷心之中,這樣會嚴重干擾到自己的工作和身體健康。與此同時,老人死後,大晚上千萬不要在外面瞎轉,要保持簡單有規律的生活模式,不可遠途旅遊散心。而且還要注重個人睡眠質量,在老人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晚上都會噩夢連連,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要過於擔心害怕,最好睡前可以泡杯熱牛奶,枕頭下也可以放置一把桃木劍。
1、去世當天到外面住
關於老人去世的習俗,我國各地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比如有些地方的風俗是這樣的,家裡有老人或者父母去世,作為女兒的要到外面去住一個晚上,第二天才回來。如果沒有這么做,那麼在之後的百天之內都不可以出門。
2、要守孝
父母去世,作為子女的自然要守孝。在守孝期間人們有很多忌諱的事情,比如穿戴顏色過明賀於鮮艷的衣服或者首飾品,就會被認為是最去世親人的'不敬。至於守孝的時間,古時候是三年,現在則是三天或者七天、49天、100天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來決定。
3、注意結婚時間
如果父母之一去世時,女兒還沒有嫁人,那麼就要注意一下結婚的時間了。在有些地方,父母若是去世,未婚的女兒要在三個月之內出嫁,否則之後的三年時間都不能嫁人。不過這種習俗被認為太過於迂腐,很多人也都更改為守孝期間三年不舉辦婚禮,但還是可以領證,只要低調一些就可以了。
老人去世之後過年要注意什麼
1、過年不貼春聯
過年期間貼春聯是傳統的習俗,為年節增添了很多熱鬧的氣氛。不過,若是家裡有老人去世,那麼這一年的春節是不可以貼春聯的。若是想要圖個吉利,那麼可以貼黃色的春聯。不過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主張不貼,但燃放鞭炮還是可以的。
2、祭拜去世親人
大年三十是團圓的日子,不過有些地方的習俗是會在除夕這個日子裡祭拜去世的親人。一般情況下是用老人生前喜歡吃的水果、菜品作為貢品拿掘升到墓地去祭拜,同時還要點燃香燭,燃放鞭炮,以此來祈求過世親人保佑後代子孫。
3、不拜會親友
過年是團圓的日子,很多家庭都會在這個時候拜會親友,一起聚會等等。不過,在老人去世的這一年,作為子女要規避很多事情,比如過年走親戚,拜會親友等等都要避免。因為這個階段的人們被認為是有孝在身,去他人家中聚會不太適合。而且這樣的年份,老人過世的家中一般也不會有人上門來拜會。
孝道之情淵源流傳,父母養育子女長大,子女應該負責老人的晚年。在老人去世之後,作為子女也要打理好一切。民間在這方面,兒子和女兒的習俗是不同的,各自需要負責的好事情也不同。
1、家裡要死人的前半年預兆
民間相傳,當一個老人即將離世的時候會很反常,例如平常不喜歡走動,但當一個老人突然很喜歡走動說明他即將離開人世,想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再去走走曾經走過的路,回想一下曾經發生的事,跟生前的生活做最後的告別。要離世的老人也有可能身體會突然很精神,這種老人一般比較疼愛自己的子女,在即將離世的時候想要做一些事情,放不下對子女的牽掛,想要多給子女留下一些東西。
如果家中即將有人離世,家中的陰氣和晦氣會比較重,飼養在家中的一些動物情緒會很反常,由於家中將要有災難降臨,動物會焦躁不安,像貓狗這類靈性的動物會見到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情緒會很反常。而且家中的陰氣還會吸引來很多周邊的邪物,導致一些體弱的人生病。陰氣和晦氣還會影響家中的環境,使家中存放的食物容易腐爛,例如新鮮的水果或者蔬菜明顯比以前的腐爛速度快,而米飯或者熟食類食物容易餿掉。
2、蛇來了家裡有人要去世
很多老人都說蛇是攔路蛇,蛇天生喜歡生活在比較陰暗的地方,而且蛇屬於冷血動物,會給人帶來陰氣,影響家中的風水。因此當家中有蛇出現,寓意著蛇會佔領人的住所,家中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這時要將蛇趕出去,提前採取一些措施,防止家中有人生病。
3、人死後親人哭他知道嗎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死後親人哭是可以聽到的,人死亡代表一些器官衰竭,無法給人體提供供血而引起的腦死亡,一般人體的器官會慢慢的衰竭,無法給大腦提供供血,一些末梢神經也會慢慢的死亡,而人死後聽覺是最後喪失的能力,當人死後還能聽到身邊的人的呼喚,直到腦神經全部死亡後,意識才會完全模糊,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⑻ 母親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親人去世後忌諱身邊沒有親人,以前的人很注重傳宗接代這個說法,如果有老人去世,身邊必須有自己的親人或者後輩在身邊陪著,以便逝者去世時,還有人陪著她,不孤單。逝者在陰間的時候也不會太牽掛這邊,他們才會安息。如果逝者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死去,那就是最大的福氣,如果老人死在兒女的懷里,是兒女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子女在穿孝服時切忌不走親訪友,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守孝期間,子女也要避免穿一些鮮艷的衣服,也不要濃妝艷抹,飲酒作樂。如果你的親人去世了,不要過於的傷心難過,在天堂里,他們如果看見你這個樣子,他們也會很難過,他們不喜歡你那麼消沉,打起精神努力吧,為了你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