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個男人的散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個男人的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偏遠的深山村,有個終生未娶的光棍老漢,名叫王栓寶。5年前,村裡把他的生活困難情況上報鄉里,鄉里又報到縣里,縣民政局領導研究了半年,終於批准他為村裡的「五保戶」,享受每月60元的生活費待遇。2010年12月4日,享年80歲的王栓寶走完了他艱難的一生。
王栓寶在病重期間,沒有看過醫生,也沒有人照看。他每天躺在炕上叫喊:「好心人們,給我一碗水吧,快要渴死我了;好心人們,給我口吃的吧,快要餓死我了……」前兩個月,善良的村民們還不斷給他送些吃的、喝的,時間一長,送吃喝的人也就少了。當人們聽不到他的喊叫聲,再進屋看他時,發現他已經掉下炕頭,光著干癟的身軀蜷縮在地上,嘴裡還含著小半塊干饅頭,已經死了好長的時間了。
在只有七、八十口人的村子,死了一個人,算村裡的大事。按照民俗,村裡誰家死了人都要去燒告別紙,村裡的人們不知是可憐他還是想起了他在世時對別人的恩惠,都跪在他的遺體前,一邊哭,一邊燒紙,一邊念叨。村裡的長輩老人杜老頭,按親戚輩分是王栓寶的表叔,也拄著棍子來給王栓寶燒告別紙,也許他和王栓寶是同代人,有夥伴和親戚的情意,跪在地上邊哭邊大聲念叨:「表侄你活的苦,死的也苦啊……」,引來大家的一片哭聲。王栓寶同族同輩的遠門兄弟,有的趕快跪在地上還禮,有的趕快攙扶杜老頭,嘴裡還念叨:「他有何德,還讓表叔你跪拜。」帆稿杜老頭老淚橫流,哽咽著講不出話來。
王栓寶被安葬有一個月了,老人們坐在一起都還要念叨他的生前。
解放前,王栓寶一家住在遠離我們村20里外的流水崖,那裡是山溝的盡頭。那時流水崖只住著他們一家人,家裡除了父母外,還有兄弟5人姊妹3人共8個兄弟姐妹,王栓寶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那年代,人們都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王栓寶從10歲起就跟父親和哥哥種地、賣柴、賣炭養活全家人。他們一家人春秋季節很少走下山來,秋冬季節父子們會經常從山上背些乾柴和木炭賣給富人家,掙些錢貼補家用。聽老人們講,那時他家非常窮,孩子們冬天沒有棉衣穿都擠在屋裡不敢出門,就連王栓寶父子們在寒冬臘月到山外賣柴、賣炭也是穿著單薄的衣服,露腳後跟的鞋子。人們在冬天雪地路上行走,經常會看到他們父子凍裂的腳板留下的紅色血跡。
也許是王栓寶一家人與外界溝通少,兄弟們在人前都不愛講話,與人講話都會臉紅。村裡有人稱王栓寶家的男人為「山漢」,稱他們家的女人為「山裡女人」。其實都是山裡人,只不過是王栓寶家相比我們村裡人住的更偏遠更閉塞罷了。
在王栓寶9歲的那年,我們這里也解放了,政府動員王栓寶一家10口人搬到我們村生活。苦啊!起初,一家十幾口人住在兩間破房子里,炕上只有4床被子,每晚兄弟姐妹們都是兩、三個人合蓋一床被子。當時剛成立互助組合作社,土薄產量少,加上人口多,糧食不夠吃。全家每頓飯大都是野菜和玉米糊糊粥充飢,年年靠吃政府救濟糧度日。王栓寶18歲的那年,3個姐妹先後都出嫁了。那時候農村嫁姑娘,娘家是要花錢的,王栓寶的3個姐妹出嫁後也花了男方家數百元錢,在村裡一時成了有錢人家了,弟兄們又蓋了3間平房,住的也寬敞多了。
按說,土改後村裡又很快成立了集體生產隊,王栓寶家父子5人都掙工分,日子在村裡應該是上層的,弟兄們娶媳婦應該不成問題。但是他弟兄們心眼都不太「亮堂」,說話辦事都不太端正,兄弟五人沒有一個娶上老婆。大約十幾年過去了,兄弟5人中除「小五子」到外村倒插們做了人家養老女婿外,其他兄弟們仍然都是「孤家寡人」。天有不測風雲,在後來的年月里,王栓寶的父親不到70歲就去世,大哥和三弟因疾病不到三、四十歲就撒手人寰,四弟名叫小根子,到山上背柴跌下山崖摔死了,死時還不到三十歲。七十年代末,家裡只剩下王栓寶和鎮液他娘倆人相依為命了。母親在家裡做飯,王栓寶在地里幹活,日子過的還算湊合。
人們都說王栓寶在弟兄們中身體是最結實的一個,也是心眼最不「亮堂」的一個。他不會算數,超過態旅孝一百的加減乘除就算不來了,但也不是實心傻的那種人。七十年代,村裡生產隊都是用鉤子大秤分東西,一次生產隊分玉米,王栓寶當場就說給他家分的玉米不夠斤稱,非要把倒在簍子里的玉米重新過秤,結果是生產隊長說是看錯了秤少給了王栓保家50斤玉米。生產隊長被王栓寶大罵了一頓,但自感理虧不敢還聲。
村裡把上地幹活的男人稱作「受苦人」。老一輩的「受苦人」都是剃光頭,為的是洗涮方便。王栓寶和別人不一樣,從二十幾歲到六十幾歲始終留背頭,直到白頭發很顯眼了才剃成光頭。有人說他留著頭發是因為他怕冷,頭發可以禦寒;有人說他是個「燒包」,留背頭只是為了討老婆;也有人說他是跟吃商品糧的公社幹部學的,有人看見過他兜里還裝著一把小梳子和一面小鏡子,在地里一個人幹活時還要拿出梳子和鏡子打理一番。但是村裡的老一輩人都看不慣王栓寶留「背頭」。由於常年在地里勞作,洗涮又不勤快,王栓寶的背頭里經常變得亂蓬蓬的,裡面還摻雜不少灰土和樹葉,背後管他叫「鼓鼓子頭雞」。和他差不多歲數的人有時也和他開玩笑「王鄉長下鄉了」?王栓寶知道是諷刺他留著的背頭,故意學著鄉幹部甩頭發的模樣,把頭發向後邊一甩,還要反擊幾句「留長頭發犯法嗎?你管事太寬了!」引來大家一陣大笑。
那個年月,在那山溝里,娶不上媳婦的光棍不少,我們村30歲以上的光棍就有六、七人。光棍們坐到一起大都愛談論女人,上歲數的老光棍對一輩子沒有與女人睡過覺感到遺憾。每談到這些,王栓寶就會興奮,他會談論他二十幾歲時在山西修鐵路的經歷。據他講,他住的房東是一個小寡婦,人長的非常漂亮。他在工閑時,常為房東小寡婦推碾圍磨,擔水掃地,一來二去小寡婦看上他了,不但和小寡婦經常睡覺,還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只因為怕想家,後來工期完了還是與夥伴們一起回來了。王栓寶認為與小寡婦睡過覺,嘗過女人的滋味,也算是「結過婚」,有別於其他光棍。當然,村裡的光棍們都知道王栓寶愛吹牛,多數人不相信,一笑了之。
說起愛吹牛,王栓寶在十里八鄉也算小有名氣。外邊來村裡的人很少,但無論是從山外來的城裡人還是十里八鄉來這里做小買賣的人,王栓寶總會熱情地與來人搭訕。他一生只到過山西修過半年鐵路,從沒離開大山,但他好像對山外面的事請都很了解,說起山外的事頭頭是道。幾年前,有幾個石家莊市裡的年輕人走進山裡遊玩,他在這些年輕人面前大吹四、五十年前在石家莊修西客站的經歷,還講火車站姓郭的站長是他的`朋友。但村裡人們都知道王栓寶從來沒有去過石家莊。城裡來的幾個年輕人大都是八十年代後出生,對他們沒有出生前的事不了解,非常相信這位曾經為他們居住城市做出過貢獻的深山農民伯伯的話,都感到這是一位很有見識的山裡人。王栓寶愛抬高自己不假,但對這些城裡來的年輕人熱忱是真實的,他跑前跑後為這幾個年輕人安排吃住,還專門做向導帶著這幾個城裡來的年輕人到深山轉了兩天。王栓寶與這幾個城裡來的年輕人分別時又給每人旅行袋裡裝了五、六斤山核桃,城裡來的年輕人為山裡人的質朴、善良所感動,掏出五百元錢非要塞給王栓寶,感謝為他們這次旅行提供的幫助和照顧。王栓寶生氣了,「你們這些娃娃,來這里就是我們全村的客人,收錢就見外了」,硬是拒絕了遞過來的錢。幾個年輕人被感動得直流眼淚,走出村子老遠還回頭向站在村口送行的王栓寶招手。
王栓寶非常樂於幫助別人。七十年代,他學會了殺豬,專門花錢置辦了殺豬的所有用具。從1972年開始到2008年的36年中,每年村裡20多頭豬都是由他宰殺,但他都是義務幫忙,從沒有收過他人半分錢。人們都說他傻,別人家男人冬天背柴火賣到供銷社,每天能掙三、四元錢,而他義務為別人家殺豬沒有任何收入;公社宣傳隊也宣傳過他的事跡,說他是學習雷鋒的先進典型人物。他說,雷鋒咱不知道是誰,受些勞累為別人家殺豬只是為了心裡痛快。不知他心裡的「痛快」是什麼感受,大概在他心裡的「痛快」,就是比別人多了殺豬本事,為村裡人辦點事是應該的;也有人說,王栓寶受到了「高僧」點化,為他人做好事、做善事,只是為了行善積德,來世有個好的造化。王栓寶到底是如何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王栓寶認情,他是村裡有名的孝子。他老母親因幾個兒子英年去世傷心過度,眼睛幾乎失明,耳朵也基本失去了聽力。家裡做飯和地里的莊稼活,里里外外都靠他自己。人老了都愛管閑事,王栓寶的老母親特別愛操心家裡家外的事。只要王栓寶在家裡,他都要問地里的莊稼長得如何,種了些什麼,豬該餵了,雞該圈了……。王栓寶都會趴到老母親的耳朵前說話,聲音小了老母親聽不見,聲音大了老母親又說嗆她了,家裡家外的事情不如她意了也要發火。為此,王栓寶挨了不少耳光,在王栓寶五十多歲時也還是這樣。每當王栓寶老母親打王栓寶時會引來不少小孩子的圍觀,王栓寶會把頭伸到老母親的面前任由她打幾個耳光消氣,然後還要趴到老母親耳邊道歉賠不是。看熱鬧的小孩子們都會喊:「王栓寶又挨媽媽打了,王栓寶又挨媽媽親打了……」王栓寶也不生氣,對著孩子們大聲講「快回家吧,你們沒有挨過媽媽打嗎?……」孩子們又會推搡著散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王栓寶的老母親病逝了,王栓寶按照當地民俗最高禮儀,大辦了三天喪事。幾個姐妹來了,親戚們都來了,村院的鄉親都來了……。王栓寶在老母親的遺體前哭了三天三夜,邊哭邊念叨:「媽媽啊,相依為命的媽媽,你不管兒子了,你不為你兒子操心了……」哭聲是那樣的凄涼催人淚下。到他媽媽出殯的那天早晨,王栓寶的嗓子啞的連半點聲音也發不出來了,只是不住的用頭在地上磕,額頭上流出了斑斑血跡。
2010年9月,王栓寶鬧病了。村裡人和遠門王家人向大隊幹部提出請求,請醫生為王栓寶看病,僱人照看王栓寶。大隊幹部也犯難了,因為這需要錢,說是要向公社匯報,公社幹部也很重視,說是要向縣里匯報。這樣,王栓寶在病重期間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加上吃喝涼一頓熱一頓和有一頓沒一頓,死亡都在情理之中。3個月後,王栓寶真的死了,後來聽村幹部講,縣里給王栓寶的特殊醫療費和護理費批下來了。人們都知道,王栓寶不是病死的,而是因為沒人照看凍、餓而死的。王栓寶的親戚和王姓遠家提出要上告村幹部和鄉幹部。
在王栓寶死後的第五天,鄉幹部和村幹部來到村裡找到出頭准備上告的王家人,村幹部、鄉幹部大聲呵斥:「王栓寶是你們同族、同姓的家人,他在病重期間你們不念同族同宗情意,不請醫生,不照看,他死了你們要鬧事告我們,你們最好在族宗牌位前問問自己的良心!」說的幾個准備告狀的王姓人頭上直冒汗。村幹部、鄉幹部臨走時留下一句話:「你們想上告可以,我們等著你們!」幾個原本想要告狀的王家人自知理虧,以後就不再提告狀的事了。
人總是要死的。王栓寶死了,人們都在談論他生前對村民所做的好事。有幾個和王栓寶年歲相仿的老人都說他是好人,就連他年輕時修鐵路睡過女人和到過石家莊修建鐵路西客站也相信是真事。大家都說像他這樣的好人會有因果報應,死後一定能到天堂。
有無報應,王栓寶的靈魂能否登上天堂?大概只有王栓寶的亡靈明白,人們只是這樣想想和說說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栓寶的一切將會淡出人們話題。
我們死去的老祖宗們中有多少王栓寶這樣的人和事,我們的後代是否還要出王栓寶這樣的人和事,誰知道呢……
2. 吳景中的詳細信息
因為一部電視劇《潛伏》,70多歲的長沙老人吳景峰與父親「吳站長」(真名吳景中),61年後重逢。雖然,已隔著一道死亡的簾。
吳景中湖北黃陂人,早年曾加入共產黨,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蔣經國是同班同學。抗戰初期在軍統局臨澧特訓班等當過教官,1940到1942年在中蘇情報所當科長,1947年4月任天津站站長,1949年去台灣。為電視劇《潛伏》中吳站長「吳敬中」原型。
1948年秋天,天津解放前夕,11歲的吳景歲讓峰和母親及三個姐妹,一起坐秋瑾號輪船離開天津回到湖南邵陽。時任天津站站長的父親吳景中送他們上了船後就走了。誰也沒想到,這是最後一面。
2009年,電視劇《潛伏》熱播,一開始吳景峰並沒有看。有天晚上他接到80多歲表哥的電話,激動得很:「快看電視《潛伏》,吳站長吳敬中,不就櫻雀脊是姑父嗎?」吳景峰這才每晚定時守在電視機旁。女兒等不及,買了碟一天看好幾集。女兒拿著祖父的照片看了又看,覺得還真是很像。
吳景峰認為「吳站長」太老了。父親留給他的記憶,永遠定格在40歲出頭的樣子,總是一身筆挺的西裝,濃眉大眼,頭發一絲不亂。
1947年,母親從邵陽帶著四個小孩子趕到天津,一家人都穿得精精神神的去照相館照了一張相,這是他們一家最後一張全家福。
吳景峰的母親叫粟韻蘭。粟家是邵陽有名的造紙大王,灘頭年畫用的香粉紙、蠟光紙,就是他們改進生產的。她不同意家裡訂的親,跑到上海,與吳景中相識相愛。
1948年回到邵陽後,粟韻蘭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國民黨的消息,說天津有一名國民黨內高級官員搶了一架飛機去了南京,飛機本來是一家紡織公司去天津接職工的。她回來後又高興又緊張:你爸爸一定在那架飛機上,但那是臨陣逃脫,要殺頭的。此後一家人失去聯系,不知生死。
直到1952年,粟韻蘭收到吳景中來自香港的信,才知道他逃到南京後被毛人鳳囚禁,後被押去台灣。經過蔣經國特批,吳景中去了香港,想接他們一家人去。粟韻蘭不敢寫回信,全部上交。吳景中則在香港苦等6年,最後悵然回台灣。直到1980年,吳景中通過一個在美國的朋友和家人重新聯繫上,才得知,1961年,粟韻蘭已經去世了。
1983年,80歲的吳景中因心臟病去世。
在吳景峰的記憶里,父親很忙,不太多說話,有時會在家裡脊滲彈一架舊風琴,最愛彈唱《滿江紅》。一家人有時也去看電影,聽京劇。父親從來不在家辦公,也不帶任何東西回家。
《潛伏》里吳站長在家裡召集開會,他覺得不對頭。吳站長家裡擺設太豪華了,他記得小樓房確實原來是日本人住的地方,但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抽屜里有一本世界地圖冊,有各國的國旗圖案。還有一本動物教科書,紙很好,插圖很清晰。客廳牆上掛了一幅字,寫的是一句詩:「二十四橋明月夜」,是父親一位西安的朋友送的。這句他印象很深,以為真的有一座叫「二十四」的橋。
當年那棟樓房還在天津的鞍山路上。他曾去看過,早已收歸國有了。他圍著小樓轉了一圈,也沒進去。他記得在天津時,姐姐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年終考試有兩門功課不及格,按規定要退學。父親去找過學校,但學校要按規定辦。父親就讓女兒退了學,考上了別的中學。按現在的級別,父親也算是個比廳長還大一點兒的官,卻沒有為女兒走後門。
父親的去世讓吳景峰想起來就心痛不已,本以為可以見上父親一面。稍感安慰的是他們四姐妹的照片,全都寄給了父親,包括自己一家人在天心公園拍的照片。
1989年繼母回上海,將這些照片,包括吳景中保留了數十年的老照片都交給了吳景峰。繼母說,他父親經常一個人在書房裡,默默地看這些照片。一坐,就是大半天。
吳景峰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要去台灣為父親掃一次墓。每到清明,他都會念叨。吳景峰也記著那些默默關心過他的人。吳景峰從小會讀書,初中時還跳了一級。長沙一中畢業時,愛才的老師沒有在他的檔案上提及其身世,他才有機會被清華大學水利系錄取。後來,吳景峰成為湖南省林業勘察設計院一名工程師,現居長沙。
因為出身不好,當年吳景峰三十好幾還是單身。大特務的兒子,哪個敢嫁他?但有位姓楊的姑娘敢。她是長沙黃花鎮上的人,她父母覺得吳景峰不是壞人。吳景峰的妻子楊女士個子很高,很健談。看得出,她年輕時是個漂亮的姑娘。(據《三湘都市報》)
3. 80歲祝壽詞 簡短 經典
祝壽賀詞有福壽康寧,福壽綿綿,福壽年高,壽比南山,福壽齊天,福壽雙全。
1、福壽康寧
讀音:fú shòu kāng níng。
釋義:祝頌語。謂幸福、長壽、健康、安寧諸福齊備。
出處:現代·郭沫若《高漸離》第二幕:是的,皇上會永遠福壽康寧了。
2、福壽綿綿
讀音:fú shòu mián mián。
釋義:指福多壽高。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則願的哥哥福壽綿綿,松柏齊肩者。」
出處釋義:希望哥哥壽命與松柏齊肩。
3、福壽年高
讀音:fú shòu nián gāo。
釋義:作謂語;用作祝頌之辭。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他道我福壽年高,著我似松柏齊肩老。」
出處釋義:他說我福壽年高,讓我像松柏齊肩老。
4、壽比南山
讀音:shòu bǐ nán shān。
釋義:意思是祝人長壽時的習慣用語,意為壽命像終南山一樣長久,用於對老年人的祝頌。
出處::周朝·佚名《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
出處釋義:像月亮一樣的永恆,像太陽一樣升起,像終南山壽命一樣長。
5、福壽齊天
讀音:fú shòu qí tiān。
釋義:解釋為福壽與天一樣高。
出處: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俺從神聖降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