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三豐只是普通的人,為什麼能夠如此健康長壽
張真人能夠如此長壽,其原因無非有四點,第一他老人家堅持運動,沒事打打太極拳,第二他生活的年代空氣質量比現在好上不止一星半點,第三張三豐做人心態好,第四不讓色慾消耗身體。
01、做運動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從科學的角度講,愛運動的人身體差不了,愛運動的人也很長壽,張三豐創造了太極,該功夫據說是剛柔並濟,而且現代科學也指明太極有養生效果。張三豐自然知道太極拳的奧妙,他每天勤加練習,鍛煉身體,身體自然比常人康健,自然而然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04、控制淫慾
據說張三豐一生都是童子身,也有很多書說童子身有延年益壽的效果。我估計這也是他為什麼長壽的原因,在古代很多君王因為貪戀女色而去世,從這點也可以證明以童子身活著確實可以長壽。
2. 祖籍在重慶長壽的名人
赤膽忠心楊應春
鳳鄉之地歷來出厚愛赤誠之人,明朝時,長壽就出了一個深得百姓敬重的愛戴忠臣,叫楊應春。
楊應春舉人出身,學識膽識兼俱。明英宗時,任太僕寺卿。當時北萬的蒙古瓦刺族經常發動騷亂,與朝庭為敵,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朝內有個宦官名叫王振,是個奸惡之徒,卻因為善於阿諛奉承,深得明英宗寵信。1449年,瓦刺族再次發動騷擾,王振鼓動好大喜功的英宗御駕親征,英宗競用不懂兵法,且從未打過仗的王振統領三軍,結果在蒙古的土木堡—戰中,明朝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滅,英宗成了俘虜,蒙塵塞外。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當時楊應春跟隨英宗被俘後,進入蒙古瓦刺族的軍營中,但他處處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瓦刺人羞辱英宗時,他總是挺身而出,厲聲喝止。瓦刺人曾威脅他:你—個奴才,不怕死嗎?楊應春嚴厲地回答:「我是大明臣子,死有何懼?爾等不過猖狂一時,如果識時務,趁早把我們送回京城,不然後悔的是你們。」瓦刺人竟拿他無可奈何。
明英宗被俘之後,明朝政府多方想法營救,楊應春與明朝官員一道,多次與瓦刺人談判周旋,最終讓英宗還朝。但英宗還朝後,皇位已被其弟所得,楊應春再助英宗,「奪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英宗帝位復得。英宗念其功高,封他為太子少保。
楊應春為官清正,名聲很好,又擅長文學,赤膽忠心,深為後人稱道,是我們長壽人的驕傲。
一代鴻儒譙天授
長壽富饒美麗,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名人輩出。
兩宋時期,長壽出了個大儒,姓譙名定字天授。少年時就鑽研易經,青年時赴河南,師從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和理學家程頤,學業精進。後來程頤被貶謫到涪陵,譙定就與他同往,在北山定居,研討易經,成為一代名家。北宋朝庭聞其名,兩次召他入朝為官,他都不去。後來宋高宗再次召他到揚州做官,在赴任途中遇金兵未能到達目的地。此後就歸隱在成都青城山,當地人知道他學識淵博,都尊稱他為譙夫子。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與譙定交往深厚,並佩服他的才學。在他-百三十歲生日曾寫詩相賀:寄謝譙夫子,今年一出無?萬緣隨夢斷,百念與形枯。雲護巢松谷,神呵煅葯爐。憑高應念我,百首學征祖。
譙定高壽,一生為人謙讓豁達,博學多才。但晚年卻不知所終,人們認為是他成了神仙雲游四方去了。其實他就隱居在長壽的焦家今鄰割鎮境內,曾在但渡一帶為人講學。一生著述頗多,最有名的是《易傳》,可惜未能流傳下來。宋代的史書都有關於他的記載。
史海鉤沉 墾荒縣令李希賢
清朝建立後,百廢待興。面對-個當時有三億多人口的國家,清朝政府把糧食問題放在第一位,增加糧食的辦法之一就是擴大土地面種植面積,一些勤政有為的官員就千方百計帶領百姓墾荒種地,李希賢就是當時有名的「墾荒縣令」。
李希賢是長壽縣人,生逢康、乾兩代,在山東臨淄、汶上、思縣、館陶等多個縣任縣令。為官任職期間,他深知「倉廩實而天下安」的道理,所到之處便發動百姓疏通河道,興修水利,開荒墾地,且親自參與其中有。在他帶動下,大片大片的荒山、灘塗之地被開墾出來,變成了良田沃土,不但有效解決了當地百姓溫飽問題,還為朝庭儲備了大量的官糧。據清政府史料所載,他為官三十多年間,共計開墾荒地24000多公頃,同時興修水渠無數。因其廉潔能幹,多次得到提升,在山東就升任知洲、知府等職,後來又到雲南省任職。
七十歲時,李希賢告老還鄉,清政府對他好評有加。
陳新甲替君代罪
明朝崇禎時,有一名臣,深通兵法韜略,忠於朝庭,力挽明朝於敗亡,卻因奸臣嫉限,屢遭彈劾,最後替君代罪,捨身成仁。
此人名叫陳新甲,長壽沙石新灘村人。陳新甲進士出身,通曉軍事。但生逢明代崇禎年間,大明王朝腐敗沒落,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陳新甲與盧象升、楊嗣昌等一幫明臣竭力挽救大明於危亡,陳新甲在遼、沈一帶多次指揮作戰,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時有奸臣彈劾,但崇禎皇帝對新甲十分信任,並委以兵部尚書重任。
然而,當時的大明王朝已到無力回天的地步,陳新甲與農民起義軍多次作戰,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無法挽救整個敗局,一些奸臣總是抓住機會就大加彈劾,讓陳新甲舉步維艱,曾要求辭官返鄉,但崇禎堅決不同意。
明王朝面對義軍和清軍的雙重夾擊,不堪重壓。清朝趁機派人來議和,欲以不戰而獲利。陳新甲認為朝庭年年征戰,需要緩和,積蓄力量,向皇帝上書准予議和,得到崇禎私下認可。雙方派人進行密談之後,使臣將議和條款和密件送到陳新甲住處,陳當時忙於政事,隨手放在辦公案桌上,下面的人以為是朝庭用的快報,就傳抄後送出去,一時輿論大嘩,崇禎皇帝狼狽不堪,推罪於陳新甲,朝中奸臣趁機再次彈劾,崇禎無奈,只好以〃通敵〃罪揮淚斬忠臣。
陳新甲替君代罪被斬之後,仍有奸臣進讒言大肆詆毀。崇禎心裡再明白不過了,怒斥:如果讓你們處在陳新甲的位置,恐怕更不如。並不準再追究「通敵」之事,將陳新甲送回長壽原藉厚葬。
讓生活充滿詩意——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
本月底,我區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活動將正式啟動。24日,記者就相關問題(以下簡稱「記」)采訪了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以下簡稱「譚」)。
記:請簡要介紹什麼是「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由中華詩詞學會發起和評選的,是一項全國性的文體創建活動。能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標志著一個地區有著較繁榮的文化事業、文化氛圍濃郁,精神文明建設比較優秀。
記: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創建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和諧社會的需要。區委宣傳部、文廣新局啟動創建全國詩詞之鄉緣於三個原因,一是近年我區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建設、文藝創作相對滯後,創建詩詞之鄉將為繁榮文藝創作搭建起一個有形平台;二是目前全區提出建設人文長壽,建設文化強區,創建詩詞之鄉、繁榮長壽文化旨在為此搭建有形平台。
記: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創建「詩詞之鄉」成功者只有近10個城市和地區,長壽開展這項活動時機成熟嗎?
譚:在今年提出啟動全國詩詞之鄉創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是長壽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豐富多彩,這為詩詞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區委區府關心和重視此事,為我們創建詩詞之鄉提供了堅持的組織保障;三是長壽區已有來自工廠、農村、機關和學校等各行各業的詩詞會員250多名,詩詞創作有了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記: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有哪些具體要求?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與創建文明城區一樣,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包括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會員規模1000人以上、詩詞教育活動廣泛深入等六項要求。
著名國畫家施乃揚:胸有萬千情意 畫有萬千神韻
長壽的女婿、著名國畫家施乃揚將攜平生數百件力作,來長舉辦個人畫展。記者日前走近施乃揚,對這位當代中國畫壇奇傑進行了專訪。
施乃揚,祖籍天津,字仲魯,號紫雲軒主。畢業於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師從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作品筆力蒼勁,墨彩酣暢,注重神情表現,工小品、善巨幅,1997年被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壇百傑」稱號。
「溪山為寫真,水墨見精神」。在多元格局的當代畫壇,施乃揚繼承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工寫結合並能出新。他的山水畫歸於在傳統基礎上寫意的一路,蒼勁、渾厚,骨法用筆,以「寫」抒中國畫之「最」, 在中國畫壇享有很高聲譽。
據稱施乃揚早年頗是喜愛京劇。那時,他的一個鄰居是當地有名的京劇演員,且畫得一手好畫。受其影響,施乃揚結實了不少當地書畫界朋友,隨後一起到天津文化館學畫,王學仲、孫奇峰等先後成為他的導師,他也因之打下非常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後因崇尚海派繪畫風格,施乃揚考入浙江美院,成為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先生的高足,學畫七年,得到嚴格的教誨,博眾家之長,釀造出了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底。
清人笪重光曾說「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施乃揚十分崇尚「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之道,故在施乃揚的山水畫里,既能感到吳弗之等繪畫大家的風韻,又不失施乃揚自己的構思和運筆特點。
藝術創作原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筆墨當隨時代」,這既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藝術家觀察力、思想性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施先生多次游歷灕江、新疆、西藏等名川大山寫生,年輕時又有過在綿陽地區當知青的經歷,與山川朝夕相伴。這使他對大自然的原生之美、天籟之美、地貌之美;對山水畫的皴法之美、筆墨之美、意境之美更有一層特殊的情思和感悟,在創作中十分講究天人合一,很注重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對應統一。他的畫中,畫理與哲理、藝術與科學是相融相通的,給觀眾以可行、可游、可局之感。在其作品《湘西歸來看人間仙境》中,注重氣韻、神情的表現,但見湘江東去、波濤翻滾,巨浪在山崖下猛烈沖刷,捲起千堆雪,而流峰波谷間,一葉飛舟正借風而下,整個作品充盈著積極、大無畏的氣概,令人自然而然聯想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類的句子。
筆墨和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施乃揚強調筆墨的發揮和心象的展示,他說,山水畫藝術不是對大自然簡單的復制和發揮照相機的功能,而是通過畫家的"心領神會"、構思、取捨、筆墨等技法,創作出物我相融、天然宛成、超越自然詩一般的藝術境界。其墨寶最大氣的是山水畫卷,壯觀恢宏,墨彩酣暢,大氣磅礴。他一幅346×92公分的巨幅山水《浮雲游之意》和《青山無古今》等寫意山水畫作,山峰疊嶂,層次分明,巧妙地將彌漫的山嵐、雲海、近峰遠山演繹成虛實變幻、雲蒸霞蔚、層林盡染的人間仙境,令人嘆為觀止。《陽氣動林梢》一畫中,他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 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是耐人玩味。
近些年,施乃揚開始更加註重控微索微,博古創新,在「匠心獨具」與「灑脫大氣」間找到了統一之道,運筆更具匠心,作品筆力更加蒼勁大方和形神飛揚。他的《陽氣動林梢》一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耐人尋味。
生宣紙上的工筆是國畫中的至難,可施乃揚卻能舉重若輕,觀他的花鳥魚蟲之畫作,便可知其大家功力。如《九龍戲月》、工筆寫意合一的《荷花圖》和《相親》、《相伴》等佳作,寥寥幾筆,就將魚蟲或花鳥各種最優美的瞬間動態,用最經濟的筆墨和亮麗的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讀之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不過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還數他一幅長18米的《大吉圖》,群雞薈萃,雄姿英發,情態各異,生趣盎然,充滿了形態和動態之美感,濃墨重彩間,用宣紙特有的渲染效果,濃淡干濕的幾筆就將雄雞之神氣躍然於紙上,筆墨之間又互為浸染,讓"墨生五色"既自成肌理又渾然一體,恰到好處,令人不得不為其高超的藝術靈氣拍手叫好。
鴛鴦戲水,恩愛和諧;寫意山水,氣象萬千。在施乃揚筆下,一切都可以成畫,萬物都可以出意境:駿馬威武、牡丹華麗、蘭花清幽。不過最喜愛的還是觀賞施乃揚畫竹:鋪紙、提筆、蘸墨,運筆時或輕或重、或快或慢,紙上的墨跡或濃或淡、或粗或細……騰落跌宕、筆起筆落之間,但見墨竹幾桿、竹葉幾片立即躍然紙上,錯落有致,布局精巧,虛實之間意境無限……
施乃揚與長壽是有緣分的。今年四月他首次來長,美麗的長壽水山和熱愛文化的長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此後不久,他便決定來長舉辦個人畫展,為促進長壽與區外文化的文化交流注入自己的一個因子。施乃揚對長壽也是深情的,他接受采訪時說:「我祝願長壽明天更美好,祝願長壽人民人人長壽!」
中國老一輩報業巨子——陳銘德
提起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上海《新民晚報》,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它的前身為《新民報》,其創始人之一便是我們長壽人——陳銘德。
陳銘德1897年出生在長壽,青年時代深受"五四"思想影響,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1923年應約到北平《國民日報》當編輯,5年後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任編輯,在此期間,陳銘德對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言論專制深感憤怒,萌發創辦民間報紙、讓民眾自由抒發心聲的想法。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剛過而立之年的陳銘德與另外兩名中央通訊社編輯吳竹似、劉正華在南京創立《新民報》,其宗旨為"作育新民"。
辦一切事業,領導人的思想可以決定這個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歷史命運。陳銘德之所以被譽為"中國報業巨子",其偉大就在於他對於中國民主和自由、對振興中華鍥而不舍的追求,在於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1937年抗戰爆發後,《新民報》的經濟壓力更大,對於如何處理好爭取上流社會支持和充分表達民意之間,陳銘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經深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給股東的事業以及當時的社會關系以鼓吹,但同時,也要懂得報紙要在社會上站住腳,不替人民群眾說話是不行的!"
正是因為這著深刻的親民愛民思想,不論是抗戰時期,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新民報》總能以切中時弊,以能說真話、言真事而深受各個層次人群的歡迎,成為老百姓的一味"心葯",故當時社會上曾流傳一句話叫"要紓解苦悶,看新民報"。 周總理曾為《新民報》題詞:"全民團結,持久斗爭。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新民報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勾勒了在舊中國驚濤駭浪中新民報篳路藍縷,從一家地方報紙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紙之創業過程,國民黨統治後期,《新民報》停辦,衍生出《新民晚報》等報系,如今,《新民晚報》已成為中國三大晚報之一,陳銘德開啟的辦報事業隨著社會進步邁進了新時代。
除了親民情結,陳銘德身上還有最難能可貴的一個品質: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輕"的事從未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年輕的時候他就被人們稱作"劉備",贊譽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為中國報業發展奠基的同時,陳銘德還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進步作家、報人和青年革命知識分子。夏衍曾親自主編過《新民報》晚刊《西鄉夜潭》,後來,吳祖光、孫伏園、施白蕪、陳白塵等都曾擔任過《新民報》副刊主編,在抗戰八年中,《新民報》所擁有的作者群,幾乎把先後來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羅致無遺。
可以說,《新民報》既開啟了中國民間報業、文化人士辦大報的先河,也記錄了中國一個時代的變遷,更反映了包括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趙超構等一代優秀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爭取民主進步,言論自由的滄桑經歷,從而呈現出一幅既鮮明又熟悉的歷史文化圖像。而陳銘德,就是這幅"歷史文化圖像"的主筆。
3. 據傳太極宗師張三豐活了219歲,在古代他是怎麼養生的
張三豐是修道習武之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勤練武功,所以身體健康長壽,但若說他活了200多歲,我覺得並不可信。不過張三豐比常人長壽肯定是真的!
張三豐是明朝道士,隱居於武當山,據說因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活了兩百百多歲,由於他健身有方,終年不著棉衣,人稱「張半仙」。張三豐的太極拳運動一直延續到現在,可見真的很厲害。
現在社會為什麼這么多人練張三豐的太極拳,因為練習太極拳,除了可以身體健康長壽之外,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緩解壓力,減少焦慮抑鬱的情緒,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經常練太極拳還可以讓自己有個好的睡眠質量,更可以增加免疫力。
4. 10位中醫專家的長壽方
導讀: 每個人都想活到100歲,可是有些人明明生活中已經特別注重保養了,卻還總是會生,這可真坑爹呀!但是,不要著急,下面我們一起來學一下10位超厲害的老師,看他們是的吧!
10位師方
1、鄧鐵濤(95歲,廣州葯大學終身教授)
:一是不爭名不爭利,心態上凡事順其自然。二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三是要,每天早上打八段錦。他推薦,「我沖涼有個秘方,冷熱水交替,是相對的冷熱交替。這樣血管的收縮擴張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 *** 一樣。」
2、朱良春(94歲,江蘇名中醫,擅用蟲葯治腫瘤) :60年長期堅持吃一種「養生粥」,所用材料:綠豆50克、薏仁50克、蓮子50克、扁豆50克、大棗30克、枸杞10克、黃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做法:將前五類洗凈入砂鍋,加入黃芪水,急火煮沸後慢火燉40分鍾,加入枸杞一起再煮。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3、顏德馨(91歲,上海中醫領袖,氣血「衡法」大家)
秘方:人體的長壽與衰老均與氣血。氣血流暢、循環周身,則臟腑和調、健康長壽。「我吃的膏方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補氣、活血的葯物,不外乎紅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開水沖服,不主張一天服兩次。」顏老說。
4、陸廣莘(84歲,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大家)
長壽秘方:吃東西要,有時候一個雞蛋能吃上半天。陸老常說:「要帶著一種享受的態度去吃東西」。他每天都會吃2個雞蛋,他認為雞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夠抗衰老。每天早起,陸老都會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讓經脈血液流動暢順。習慣晚上睡前泡腳,能讓自己休息更好。
5、路志正(91歲,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首都國醫名師」)
長壽秘方:路老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吃生薑,認為生薑配合紅棗、紅糖養生效果很好,但生薑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陸 *** 慣早上搓臉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於把血引下來,讓大腦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6、周仲瑛(84歲,南京中醫葯大學前任院長)
長壽秘方:周老每周5個半天給人看,對他來說,一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給患者看病。他生活規律,不熬夜。「有求皆苦、無欲則剛」,淡泊名利,,很有氣度。
7、唐由之(85歲,北京中醫眼科名家,曾為 *** 主席做金針撥障術)
長壽秘方:養生要養心,心胸要開闊,知足常樂,保持一個豁達、平和的心態。現在每周開診2次,樂於接受新事物,不斷思考,讓腦子經常。另外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午也要保證有一定時間的午休。
8、李振華(87歲,河南中醫學院原院長)
長壽秘方:李老從醫60餘年,注重脾胃,吃東西很清淡,飲食有節,不會暴飲暴食。注意,,冬天在客廳里環繞走15分鍾。書法養生,調養性情。
9、張琪(90歲,哈爾濱,全國中醫腎病首席)
長壽秘方:精神愉悅、心情舒暢是。對不如意事或閑言碎語要從客觀上分析、一笑了之。飲食營養順其自然,既不要暴飲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膽固醇的東西就不敢吃,他主張膳食均衡,葷素搭配,一味吃素或者飢餓減輕體重都不可取。
10、張學文(76歲,陝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首屆國醫大師中最年輕者)
長壽秘方:張老對病人很好,許多病人到張老的家裡求他看病,他來者不拒。張老倡導豁達做人,「心寬,腿勤,」。
科學生活 健康延壽
人的壽命60%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了較好的遺傳因素和醫療條件,又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延緩衰老以至健康長壽就有可能。良好的生活方式要講究科學,科學的生活方式有四項:就是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健康生活。限於篇幅,這里只說說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
合理膳食,推薦「二少三多」食物
老年人由於其生理上的弱點很容易發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而且這三者有著密切的。以最常見亦是最重要的老年高血壓而言,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過高血壓「三高四低」飲食原則(即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鈉、低脂肪、低能量、低膽固醇)。
少吃鹽
高血壓病人有60%對鹽敏感,鹽里所含的鈉使體內積聚過多的水分,從而升壓並加重心臟負擔,限鹽可改善高血壓。
少吃肉
關於少油膩,具體地說就是老年人最好不吃肥肉和葷油,因為動物脂肪富含飽和脂肪酸以及膽固醇,會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稱為有害的血脂),使它在動脈壁上沉積如粥樣的斑塊,形成動脈管腔狹窄,甚至堵塞,造成動脈供血區發生缺血性變,在心臟是心肌梗死,在腦就是腦梗死。所以不論是否有高血脂,老年人最好少吃豬肉,而宜於從乳、魚、蝦、蛋、豆類中攝取必需的蛋白質。
多吃魚
魚類蛋白質容易消化,不論深海魚、淡水魚都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對高血脂、高血黏度有良好治療作用,有利於病的防治,因此老年人最好是多吃魚。
多吃豆
大豆的蛋白質組成有人體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8種必需氨基酸,所含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故而對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特別適合。大豆還被發現有一種新的功能,它所含的成分如櫟精、黃豆甘、反式白藜蘆醇等的化學結構與人體分泌的雌激素極為相似,故稱為植物雌激素。缺少雌激素而產生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鬆等症的婦女,多吃大豆或豆製品對健康有利。
多果菜
要多吃蔗菜水果以增加維生素和纖維素。
健康生活,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的反面就是不良生活方式。在中總有一些人吞雲吐霧、酒醉飯飽、熬夜無度,可謂是「不良生活方式」於一身,久而久之難以倖免於病。
忌煙酒無度
吸煙的危害最大,是肺癌、喉癌、冠心病、慢性氣管炎的高危因素,不但危及本人健康,而且吸煙者呼出的冷煙霧中煙焦油、煙鹼、苯並芘氨等有害物質的含量,與吸煙者吸入的熱煙霧相比要高得多,使家人被動吸煙,亦由此而受害。
適量飲酒雖可增進食慾、擴張血管、加強循環,但大量飲酒會大大增加體內能量,易使人發胖。長期過量飲酒還會出現程度不等的慢性酒精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出現步履蹣跚、語無倫次。損及肝臟更為常見,最初為脂肪肝,及後轉為肝硬化。
忌「酒醉飯飽」
飲食上除了少油膩、低能量,還要「吃飯七八分飽」。目前倡議的是「早飯飽、中飯好、晚飯少」,這「晚飯少」就是為了睡覺後使消化系統得到休息而不是繼續工作,同時避免餐後血糖繼續升高。酒醉飯飽一般都是在晚餐時,與「晚飯少」相悖,所以這是一種最不良的生活方式。
忌熬夜泡吧
有些中、老年人經常熬夜打牌或泡吧,生活不規律,打亂了人固有的生物鍾,影響了人對環境的和對的抵抗力。有實驗證明,長期生活在無規律而多變環境中的動物會很快衰老,其壽命大大縮短。
長壽,並非要活上100歲,實質上是健康延壽。如何達到此目的,需要找到切實可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具備堅持的決心。以上列舉的科學生活方式,讀者可按自身的特點量身裁衣,採取適度的措施,形成對個人的最佳方案。
長壽必做的「十一點」
人到老年,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弱,牙齒開始脫落,消化及吸收力也慢慢減退,胃口自然大不如前。在食量縮小的情況下保證飲食品質,可以遵循以下11個原則。
數量少一點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會肚脹、不消化。所以,老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左右,同時要保證。
質量好一點
一般老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應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主。
多一點
多吃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人每天都應吃不少於250克的蔬菜。
菜要淡一點
鹽吃多了會加重腎負擔,並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幾率。因此,老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它鹹食。
品種雜一點
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調味料)不應少於10種。
飯菜香一點
這里說的「香」,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而是適當往菜里多加些蔥、姜等調料。聞著香噴噴的飯菜,老人一定能胃口大開。
食物熱一點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會影響脾胃,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
飯要稀一點
把飯做成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而且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但老人不能因此頓頓都喝粥。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和饅頭、米飯相差很多,長此以往,可能會營養不良。
吃得慢一點
易產生飽脹感,防止吃得過多,並可使食物消化更好。
早餐好一點
早餐應佔全天總熱量的~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但不宜吃油膩、煎炸、干硬以及 *** 性大的食物。
晚餐早一點
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的4~5小時,如果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宵夜,那排鈣高峰到來時,老人可能已經上床睡覺了。老人的晚餐最佳時間應在晚上六七點,而且不吃或少吃宵夜。
溫馨提示: 長壽方法並不像人們想像的千奇百怪,它們都源於最基礎的生活,如果你也有長壽的願望,那就試試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