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清朝長壽甲

清朝長壽甲

發布時間:2023-03-01 01:22:35

⑴ 清朝官服圖案怎麼解釋及各代表什麼意思

我國清代文武官員穿著補服,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一塊綉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篩,稱「補子」。它又因絲綉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藝術珍品。

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採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綉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別。這種創意一改朝服等級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子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到了順治九年後,對補服的製作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定製,只有個別紋樣有所刪改。各級官員補服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的不同。

清代的補子直接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型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綉在補服上的,清代則為單獨織綉成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綉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明代的補子只飾於前胸後背,清代宗室的圓補有的不僅飾胸,還有的飾於兩肩之上。

綴綉在清代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它只不過是綉工的復雜程度和顏色的差別。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官員所綴綉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採用飛禽飾樣,武官採用走獸圖案,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而官員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

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官員。

文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口若懸河為鷺鷥,七品為(氵+雞)(氵+束+鳥),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綉彪,七品綉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綉犀牛,九品綉海馬。

清代的補服制度嚴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堯的兒子因穿了四團龍補服一項,在給年羹堯定罪時,就有這一項:「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

當時,也有官員因自己的職位低,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綉工製作的。加工廠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製作比自己官職高的補子,但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發生。製作這些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皇家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們用各種綉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綉技術手法,織綉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這些補子如今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了。

閱讀全文

與清朝長壽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級職稱教師退休年齡最新規定2018 瀏覽:401
兒童去學體檢查什麼 瀏覽:610
長壽化工醫院招聘 瀏覽:921
17年養老金吉林 瀏覽:299
面對代溝如何與老人交流作文 瀏覽:709
老年大學講課圖片 瀏覽:55
老年大學走出去 瀏覽:482
老年人擦臉用什麼好 瀏覽:721
少兒體檢大概多久 瀏覽:953
社保退休金5年提檔 瀏覽:294
新泰老年人退休社保怎麼認證 瀏覽:271
養生是怎麼養出來的 瀏覽:527
汕頭敬老院怎麼樣 瀏覽:586
為什麼要稱贊父母 瀏覽:620
香港領取老人金要在香港住多久 瀏覽:306
擁有台灣身份證可以享受退休金嗎 瀏覽:664
長壽好美 瀏覽:967
每年酒店重陽節活動 瀏覽:220
東鳳老人院有多少人 瀏覽:816
重陽節辦活動用語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