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

發布時間:2023-02-28 15:16:07

A. 求古代對10、20、30、40、50、60、70、80、90歲的別稱

3-9歲—抄—垂髫(tiao)10歲——總角襲20歲(女)――桃李年華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頣

B. 15歲,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分別稱為什麼

15歲(女)——及笄之年;20歲(女)——桃李年華;15歲(男)——束發;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擴展閱讀

古代其他年齡稱謂: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舞勺:13歲。

C.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90歲,100歲古人怎麼說

古代年齡襲的說法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年齡趣談
不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齡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
-------
志學之年
15—20歲——舞家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D.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90歲,100歲古人怎麼說

襁冇褓:未滿周歲的嬰冇兒
孩冇提:指2——3歲的兒冇童
垂髫:指幼冇年冇兒冇童(又叫「總角」)
豆冇蔻:指冇女冇子十三歲
及笄:指冇女冇子十五歲
加冠:指冇男冇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冇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編輯於 22 小時前
查看全部5個回答
壽司的_想吃壽司不用買,自己在家就能做,簡單又美味,比買的還好吃
值得一看的壽司相關信息推薦
為您精選15款海苔壽司加盟項目,支持在線溝通,提交意向找海苔壽司加盟項目,來海苔壽司加盟專題頁
jiameng..com廣告
壽司料理 天力外帶打包芥末包500包 外賣迷你芥末辣包 包郵
¥42 元
購買
淘寶熱賣廣告
更多專家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90歲,100歲古人怎麼說?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梅婷女兒登封面,遺傳媽媽美貌,哪些星二代遺傳父母美貌襁冇褓:未滿周歲的嬰冇兒
孩冇提:指2——3歲的兒冇童
垂髫:指幼冇年冇兒冇童(又叫「總角」)
豆冇蔻:指冇女冇子十三歲
及笄:指冇女冇子十五歲
加冠:指冇男冇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冇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E. 古人稱男子20歲為 之年、30歲為 之年、40歲為 之年、50歲為 之年、60歲為 之年、70歲為 之年

古人稱男子二十年為( 弱冠 )之年,三十歲為(而立 )之年,五十歲為(知命),六十歲為( 花甲 ),七十歲為(古稀)之年,一百歲為( 期頤)之年。

F. 古代年齡稱謂 20歲: 30歲: 40歲: 50歲: 60歲: 70歲: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白堋本褪薔勐J岬囊饉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門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納倌?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中壽:七十為中壽.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 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另外稱兒童的有: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另外稱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稱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G.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7)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閱讀全文

與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講課圖片 瀏覽:55
老年大學走出去 瀏覽:482
老年人擦臉用什麼好 瀏覽:721
少兒體檢大概多久 瀏覽:953
社保退休金5年提檔 瀏覽:294
新泰老年人退休社保怎麼認證 瀏覽:271
養生是怎麼養出來的 瀏覽:527
汕頭敬老院怎麼樣 瀏覽:586
為什麼要稱贊父母 瀏覽:620
香港領取老人金要在香港住多久 瀏覽:306
擁有台灣身份證可以享受退休金嗎 瀏覽:664
長壽好美 瀏覽:967
每年酒店重陽節活動 瀏覽:220
東鳳老人院有多少人 瀏覽:816
重陽節辦活動用語 瀏覽:471
威海鄉村養老院 瀏覽:503
重陽節的重陽 瀏覽:539
吉林省正處級退休金大概多少 瀏覽:223
農行退休金何時到賬 瀏覽:668
養你的父母你該怎麼對待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