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60歲人沒勁是什麼原因

60歲人沒勁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2023-02-23 19:14:49

『壹』 60歲老人沒精神沒勁怎麼辦

有可能是體虛的表現,建議平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可以多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適當運動。

『貳』 60歲老人渾身無力怎麼辦

很多的中老年朋友們,身體逐漸的變得總是感覺到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那麼60歲老人渾身無力怎麼辦?下面我帶你一一了解!

60歲老人渾身無力的治療方法

渾身無力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國內、外醫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現,在“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麼還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

腦供血不足多是由於勞累過度,熬夜、飲食不規律等因素導致的。而恢復腦供血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注意休息。建議您平時可以多吃點羊肉、大棗、阿膠等食物。同時可以使用適量的當歸、丹參、黃芪等一起泡水喝。再就是平時要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嚴重的患者應該去醫院詳細的檢查後做相應的治療。

60歲老人渾身無力的原因

1、急性發作腦血管病變導致老人渾身無力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中醫養生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2、腿疼腰椎管狹窄老人渾身無力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後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3、頸椎脊髓病變老人渾身無力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

60歲老人身體虛怎麼辦

1、正確滋補

60歲後適度進補有益健康。但滋補要根據體質食補。氣虛的人可以喝雞湯;補血可用大棗、豬肝、紅肉;補陰可以多吃鴨肉;養陽要吃牛羊肉、雞肉、驢肉、韭菜等。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固”。其中,固精要保護腎氣,可以吃些牛肉、山葯、枸杞。

2、高質量的睡眠

每晚睡眠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不少老人容易失眠,半夜睡不著就會爬起來看電視、看書。

60歲老人的保健常識

1、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用進廢退,故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2、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3、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4、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5、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叄』 許多老年人認為渾身無力是由於太勞累造成的,老年人渾身無力是什麼原因呢

許多老年人認為渾身無力是由於太勞累造成的,老年人渾身無力是什麼原因呢?

通常老年人四肢無力的發病原因與很多原因有關系:動脈硬化高血壓現象,糖尿病典型症狀就是疲勞乏力倦態,低血壓,血脂過高血粘度過高所致,頸椎病,或頑固性神經衰弱,睡眠不足現象,低鉀,神經脫髓鞘疾病等。需要完善好各方面的檢查,查明乏力原因再針對性治療。

3、更年期綜合征

當女士50歲上下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生更年期綜合征。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病人就會發生全身無力的反映,與此同時還會伴有出虛汗、流汗、愛生氣、易燥、心慌氣短、失眠症、抑鬱、記憶減退、月經混亂等異常病症。這種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發生以後,必須盡早依據專科醫生的引導開展調養,親人還應當充足開展相互配合。

上邊所介紹的便是老年人全身無力的緣故,提議在掌握清晰發病原因以後,盡早到醫院門診,依據醫師具體指導開展有關解決。平常日常生活之中應當留意營養物質的補充,宜多吃有維他命、蛋白及其纖維的食材。此外,還需要多歇息,盡可能不要熬夜,那樣可以減少全身無力的發生概率。

『肆』 60歲雙腿走路無力、發軟怎麼回事

首先來講是一種老年性質的改變,這個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只是有的人可能會在60歲出現,而有的人則有可能會是在80歲左右出現,比如說一些骨性關節炎是非常常見的,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人老了之後,尤其是膝關節處於一個承重的狀態,很容易膝蓋的軟骨半月板出現磨損破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表現出一種雙下肢無力的症狀。而且有的人他本來就有一定的骨質異常結構,這樣呢更容易加速軟骨的破壞,從而造成活動不利的狀態。

這個是最常見的,同樣也是最難治療的,因為軟骨一旦損傷則無法修復,除非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所以有很多人病重的話,需要進行雙側膝關節的置換,或者有的人還要進行髖關節的置換。

其次就是有可能是腰椎管狹窄而造成的,腰椎管狹窄,壓迫了腰部的相關神經,從而造成了雙下肢麻木無力等相關的狀態,或者是有的人可能會出現間歇性破行。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才能最終明確一般要進行腰椎的CT或者是腰椎的核磁,掛號的科室,一般來講都是脊柱外科或者是骨科。

再一個也要警惕是不是出現了腦血管疾病,比如說腦出血腦梗死等等,而出現腦梗死的概率相對比較更好,如果懷疑這方面的基因,也一定要去醫院進行頭部CT,頭部核磁檢測,而且腦梗死很多時候都是半身出現問題,很少會出現同時雙側影響。所以這個也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判,雖然數量較少,但是也千萬不要忽略。

再一個也要警惕是不是出現了一定的低蛋白血症,營養不良而造成的,這個主要是吃飯不好,進食差,或者是身體有一些其他的高消耗形式的疾病而造成的。有的時候身體有腫瘤這種狀態,那麼同樣也會使得全身出現一些麻木無力的症狀。

同樣也有可能是低鉀而造成的,這個也是因為進食差或者是消耗比較大而面臨的。

所以一定要先完善相關的檢查,明確具體的情況變化,這樣才能夠最終有一個明確的診斷,如果確實有些比較危重的情況,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有很多時候病會越來越重。

祝福大家都能夠身體 健康 !

我48歲的時候頭暈走路無力雙腿發軟,搖搖晃晃,有兩個多月不敢出單位的大門,後來有個同事說你天天在家裡躺著,沒有病也要躺出病來,走,和我們散步去,我看他們誠心誠意是想陪伴照顧我,就和他們去了,散了接近三公里的步,雖然感覺頭暈搖晃,雙腿無力,但是也沒有發生心跳快血壓升高的現象,也沒有中間感覺特別勞累,需要休息的現象,散完步以後反而覺得沒有以前暈了晚上睡覺也好了,從那一天起,我就開始步行鍛煉了,剛開始的時候是沿著有公交車的線路走,走到縣城中心約五公里的地方,花一塊錢坐車回來,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我竟然能走來回了,十公里呀,慢慢的頭也不大暈了,雙腿的力量也增加了,吃飯多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後來我又調整了工作,幾乎天天到野外施工現場,全是土路,來回三四百公里,日本的牛頭越野車,還有尼桑車,顛簸的渾身骨頭疼啊!有時候車輛進不去了,還需要步行進施工現場,夏天的酷暑,冬天的冰雪,都挺過來了,現在老朋友老熟人見了我都說我身體這么好哦,後來的十幾年加班熬夜喝酒抽煙吃肥肉,一直到正式退休,生命在於運動,好好走路,好好鍛煉吧,朋友!

乏力發軟和雙腿無力可不是一個概念!

乏力發軟可能是全身性的,而雙腿的無力則是表示的雙下肢的功能障礙,這是兩個概念!

如果你表現的雙腿的無力和發軟,小美醫生想要告訴你首先要考慮可能有一下幾種原因:

綜上,其實我們首先要明確我們的主要症狀是否是表現為「雙下肢的功能障礙」?

此外,我們還需要明確我們是否還合並其他有助於疾病鑒別診斷的其他「伴隨症狀」?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這種情況可能是某一種疾病,下面簡單介紹幾個病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風濕痹證


單從《玉龍歌》來看,膝腿無力身立難,原因風濕致傷殘,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漸安,可能是風濕症。



曾經有一個患者,59歲,主訴膝腿無力一月,加重一周。患者於一月前出現左下肢膝腿酸軟無力,並伴膝關節疼痛,近一周來病情加重,走平路只能緩慢而行,上下樓梯均需要人攙扶,服葯後未見明顯效果,故門診就診。,經過診斷,確定為痹證。


二、心血管疾病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有無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三、庫欣綜合征


手足皮疹、四肢無力、雙手遇冷變色反復發作,初步診斷為庫欣綜合征。病程中有脫發、光過敏反應,查體可見滿月臉,作性意識喪失伴肢體抽抽搐8年,反應遲鈍、全身無力面部、雙手足部浮腫,可見散在紅色皮疹,四肢遠端皮3年膚菲薄、發緊、發硬,皮紋消失,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少許爆裂音,四肢關節無腫脹或壓痛,四肢肌肉萎縮。

五、帕金森


患者60歲,查出帕金森。如果走路遲緩無力,邁不開步,也可能是帕金森。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是開始活動時覺得邁不開步子,這需要去醫院檢查就診。


六、漸進性四肢無力

患者30歲,患漸進性四肢無力20年。運動能力較同齡人差,跳躍不佳,易於跌倒,伴雙下肢肌肉消瘦,四肢無力伴飲水嗆咳狀進展緩慢。家族史父親有雙下肢無力、萎縮病史。

七、下肢血管病


患者56歲,下肢冰涼,行走後下肢無力甚至疼痛,需要休息後才能繼續行走,甚至需要隨身帶著板凳,這是下肢缺血的典型症狀。下肢血管病一直是個沉默殺手。一旦有以上症狀,先去查查是不是下肢血管缺血或栓塞的問題。

我是骨科胡醫生,訪美學者。我主要從骨科的角度回答問題。

走路無力,發軟。首先要考慮膝蓋的問題,膝關節早期關節炎的重要變現:走路無力,打軟腿,絞索感。這是因為在60歲左右,有的女性甚至提前到50歲,隨著激素水平的改變,供應膝關節的營養發生改變,你不給我營養了,我處於一個缺營養狀態。膝關節炎早期關節退變增生。半月板磨損,部分關節積液產生,韌帶受損。整體力線發生改變,從而出現關節不穩,行走無力,打軟腿的現象。

到醫院掛號:骨科,關節科,運動醫學科。醫生會做幾個實驗:髕骨摩擦實驗,側方應力實驗,研磨實驗等體格檢查。輔助的檢查:拍攝X光片,主要看膝關節退變增生等情況,膝關節核磁共振主要查看膝關節內韌帶,以及半月板的問題。明確診斷。

第二個要考慮的疾病是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有,雙下肢無力,麻木,胸前有束帶感。走路不穩,吃飯掉筷子,寫字困難等,通過頸椎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排除。

60歲並不算高齡,當今 社會 里,有很多依然處於工作崗位的60歲人群,因此我們不能將這種腿軟、活動能力下降視為正常現象。

除了無力,還有沒有其他症狀或異常?

有無疼痛是很重要的一點,下肢異常很容易與腰椎疾病聯系起來,但實際上腰椎疾病只是可能之一,像是腰椎病變壓迫刺激神經導致的下肢無力,多是麻木的副產物,往往還會出現疼痛症狀,而且麻木和乏力在表現上也會有所區別,因此我不認為患者是腰椎疾病。

如果患者的下肢無力是單側切沒有疼痛感,那麼需要懷疑顱內疾病,60歲正處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顱內血管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狹窄堵塞,一旦腦區域組織長期缺乏血氧灌注就會發生壞死,根據壞死區域的不同,患者會發生各類異常,而偏癱就是其中一種。

如果患者的是雙下肢無力,那麼需要考慮頸椎病的可能,像這類患者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頸部症狀,其臨床表現除了腿軟沒勁以外,還有點長短腳的感覺(腳踩棉花),頸椎病不僅多發類型也非常復雜,這種下肢受到影響是脊髓型的幾率較高,必須盡早治療,否則有癱瘓的危險。

注意患者的體態,如果患者走路時有僵硬、笨拙感,重心難以保持,需要警惕帕金森的可能,帕金森多發在60歲及以上人群,患者大腦黑質紋狀體中的多巴胺水平降低,除了下肢症狀以外,還會有陣發性手抖。


我一直強調:症狀無法確診疾病,想要通過簡單的症狀來確定自身疾病不太現實,因為除了我上述補充的這些伴隨症狀以外,很多疾病都有著時期劃分,同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表現的症狀會有所區別,很容易對患者進行誤導。


正常!人過三十天過午,六十歲人已步入老年,走路腿發軟無力是正常現象。過去的老年人,特別是農村六十歲的老年人,一到冬季,都蹲牆跟了。特別是山東河北一帶的老頭,在五十年代初,身穿粗布大棉襖,扣在右面,腰間扎一大布腰代,懷中放一蟈蟈葫蘆,牆跟下面曬太陽,蟈蟈在懷中發出陣陣叫聲。百姓常說:人老先老腿,人老了走路必然腿發軟,無力。解放前,中國人均壽命不足四十歲,那時六十歲就高壽了,所以才有六十大壽一說。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壽命提高到了七十六歲(平均壽命),活八九十歲不稀奇。要遵重自然規律,人老要服老!

謝謝醫生們的解答。三年前我也出現過這樣的現象,突然間覺得走路困難,雙腿無力發軟,得息一會兒才能繼續往前走。走到家自己摸一摸雙腿,發現腿腫得厲害,用手指壓一下一個窩窩。

我立馬停止一切運動,(在此前,每天到小區健身區練健身器材)在家休息。約一月余,單位通知體檢,時間沒過多久,大概十來天,單位領導要求我立急到醫院檢查腎功能,原因是檢查單上顯示肌酐高了。

我等到了體檢報告,立馬找了中西醫結合專家,要求吃中葯治療。

專家為我把脈開葯,七副中葯花了二百多元錢。

慢慢地腿不腫了,走路也慢慢有勁了。

吃葯不到一個月,再次化驗腎功能,化驗單上的數字讓我高興,又正常了。

醫生說腿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下肢靜脈血栓,腎功能障礙,心功能不全等。要求患者應盡早盡快到醫院就診。

希望我的回答給病友有一點點幫助,並祝早日康復!

60歲雙腿走路無力、發軟有很多種原因,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長期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服用保鉀利尿劑來降血壓,導致血鉀偏低,引起下肢無力,這是很多都沒有注意的。

2、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會引起雙腿乏力,伴有麻痹不適。

3、單純性血壓增高,會造成頭重腳輕,雙腿無力。

4、腦血管意外,如腦梗死、腦出血、短暫性腦出血發作等,會引起頭暈、下肢無力等。


5、風濕性疾病,如多發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會累及下肢關節及肌肉,造成下肢肌無力。

6、下肢動靜脈曲張、下肢血栓等,引起下肢血運障礙,循環不良,進而引起下肢無力。

7、 心力衰竭、腎衰等引起的下肢水腫,壓迫局部組織,造成循環障礙,會引起下肢乏力。

8、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容易破壞末梢神經及血管,通常伴有四肢神經麻痹及雙腿無力。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情況會引起雙腿無力,臨床上要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才能加以判斷,所以還是需要去醫院做系統的檢查並加以治療。

我是中西醫結合王醫師,歡迎文末評論交流。

雙腿走路無力發軟是一種症狀表現,有可能是以下幾種疾病:

第一是血管類疾病,比如說靜脈曲張或者靜脈炎,由於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供給不足,導致無力發軟。

第二是腰椎管狹窄病,這種情況是整條腿無力發軟,往往還伴隨麻木,越來越嚴重,彎腰或者下蹲休息可緩解症狀。

第三是脊髓型頸椎病,這是頸椎病里最為嚴重的一種,是頸椎脊髓受壓迫引起。引起的症狀除了無力和發軟外,還會有站立或者走路時有踩棉花感,邁不開步,或者突然摔倒的症狀。

第四是膝關節病,比如說膝骨關節炎,關節周圍的肌肉和力量萎縮粘連,力量下降,也會出現走路無力發軟,這種情況往往膝關節功能受限,比如說下蹲困難,上下樓時症狀加重。

第五是腓腸肌炎,當小腿的腓腸肌有無菌性炎症時,力量減弱,也會出現雙腿無力發軟。

第六是腦血管病變,輕微的腦梗也會引起雙腿無力發軟。

『伍』 老年人腿軟無力的原因是什麼注意事項有哪些

老年人本身就是由於精神氣下降,會越來越感到身體無力,有時候會在站立時發抖,兩腿間也軟弱無力。下面我為大家介紹老年人腿軟無力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老年人腿軟無力的原因

急性發作——腦血管病變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

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伴腰腿疼——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

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後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踩棉花感——頸椎脊髓病變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

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老年人腿軟無力的飲食注意

1.飯萊要香,老年人味覺、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缺滋少味。回此,為老年人做飯菜要注意色、香、味。

2.質量要好老年人體內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雞肉、魚肉、兔肉、羊肉、牛肉、瘦豬肉以及豆類製品,這些食品所合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3.數量要少研究表明,過分飽食對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應以八九分飽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新鮮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攝入量應不少於250克。

5.食物要雜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所必需的六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為平衡吸收營養,保持身體健康,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應保持10種左右。

6.萊餚要淡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鹽吃多了會給心臟、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增高。為了健康,老

年人一般每天吃鹽應以6一8克為宜。

7.飯菜要爛老年人牙齒常有松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胃腸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飯菜要做得軟一些,爛一些。

8.水果要吃各種水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和金屬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對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為保持健康,每餐飯後應吃些水果。

老年人腿軟無力的建議

1、鉀是身體一種很重要的元素,雖然血清中鉀濃度只有3.5-5.5mmol/L,但它卻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假如飲食正常,營養結構均衡,就足以滿足身體對鉀元素的吸收需要,不需要額外特別補充。當體內缺鉀時,輕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胃腸蠕動減慢,疲乏、軟弱、乏力;嚴重者會出現全身性肌無力、麻木、疼痛、肢體軟癱,心跳減弱、頭昏眼花,腸麻痹,厭食,呼吸肌麻痹等,甚至危及生命。

2、專家強調,有基礎病且長期用葯的老年人最好定期到醫院做檢查,了解體內鉀元素電解質是否平衡,如果出現偏低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補充,防治缺鉀的症狀出現。此外,老年人缺鉀的原因還可能是牙齒咀嚼功能減退,飲食類型比較單一,吃的含鉀食物較少,逐漸導致缺鉀。

3、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飲食多元化,均衡營養結構。廣醫三院營養科醫生曾青山說,缺鉀的中老年人可以多吃含鉀量較高的食物。一般來說,海藻類食品,如海帶等含鉀量豐富;含鉀量較高的蔬菜有菠菜、莧菜、香菜、芹菜、青蒜、萵筍、土豆、淮山、毛豆以及大豆及其製品等;糧食以蕎麥面、紅薯含鉀量較高;水果則以香蕉含鉀最豐富。

4、但這些也不是一概而論,應該多吃哪方面的食物也要視病情和體質而定,有腎病的病人最好少吃豆製品,而腸道不好的患者則盡量少吃粗纖維食品,體質較弱的女性應少吃紫菜。最好能看營養科醫生,根據醫生的建議來補充鉀元素。

年人腿部鍛煉的 方法

1、膝俯仰:早起時坐在床上,雙腿屈跪,雙手分別按在同側大腿上,臀部坐在雙足後跟上,上身緩緩地向前伏、向後仰。如此屈膝前俯後仰連續進行50次。

2、腿按膝:坐在床上,右小腿壓在左大腿上,雙手按在右膝上用力向下按壓,按壓膝部的幅度由小到大,以能忍受為度。經過一段時間習練以後,雙手按壓右膝力爭能碰到床墊上,連續按壓50次,然後換腿,左小腿壓在右大腿上,用同樣的方法,連續按壓50次。

『陸』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老年人都會經常出現雙腿無力的情況,隨著年齡大了,腿腳不靈活的老年人並沒有當作一回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雙腿無力有可能是疾病的預示,因此不能忽視此種症狀。那麼老年人雙腿無力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供大家參閱。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還可能表現為行動遲緩,患者也會感覺走路沒勁,其實是邁不開步。這其實是由於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病情初發時,患者會感覺邁不開步子而且腿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邁開。

2、腦血管病變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3、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後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4、頸椎脊髓病變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

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治療方法

1、暖腳

俗話說“暖腳涼腦”,老年人一般是上熱下寒。暖腳就是每晚都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

2、扳腳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雙腳的腳趾20~30次。此法能練腰腿、增腳力,防止推部乏力。

3、揉腿肚

以雙手緊挾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兩腿交換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部力量,防止腿腳乏力和酸痛。

4、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心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降虛火、舒肝明目等作用,還可防止腳部酸痛、麻木、水腫等症。

5、扭膝

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樹十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乏力、膝關節疼痛。

6、蹬腳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住後腦勺,一條腿彎曲成90度,另一條腿由緩到急向空中進行蹬腳運動,每次3分種,然後再換另一條腿,反復8次即可。這樣,可使腿部血液流暢,有助於盡快入睡。

7、甩腿

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綳直,腿亦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動以80~100下為宜。此法可防下肢肌肉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下腿抽筋等症。

8、乾洗腿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復10~20遍,可使關節靈活,步行能力增強。每天堅持做此項運動,還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書腫及肌肉萎縮等。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

『柒』 渾身沒勁是怎麼回事

醫學論證渾身乏力沒勁,多半是身體肌肉流失所導致的,俗稱「肌少症」。它不僅會使身體乏力沒勁,還會降低老人的抵抗力,對疾病易感性會逐漸升高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所以,若遇到這樣的症狀,萬萬不能放鬆警惕,科學的鍛煉和保健補劑的調養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要怎麼預防這種現象呢?

方法一:補充蛋白質。眾所周知,補充蛋白質能夠有效保護肌肉。但是,老年人體內蛋白質分解流失大過合成,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時還要略高才能維持平衡。並且,他們的消化吸收功能日益減退,每日對蛋白質的吸收率降級,所以,補充蛋白質並不能完全滿足肌肉所需的營養成分。

方法二:補充營養補充劑CaHMB。CaHMB(β-羥基-β-甲基丁酸鈣)目前被國家衛生部批准為新食品原料。經過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顯示,能夠降低蛋白質分解的同時,提高蛋白質合成,有效防治肌肉流失。

另外,合理科學的運動也是能夠幫助中老年人避免肌肉過度流失的物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老人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患有骨關節疾病的老人也不能放棄運動,下肢有問題可增強上肢鍛煉,反之亦然。如全身骨關節都有問題,就要學會利用一些器械做被動運動,以保持肌肉功能。

閱讀全文

與60歲人沒勁是什麼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長壽美食團購 瀏覽:706
山東養老金並規辦法 瀏覽:802
2014重陽節京劇演唱會下載 瀏覽:69
70歲糖尿病9點多怎麼辦 瀏覽:349
軍隊的養老保險怎麼與地方的對接 瀏覽:586
老年人半夜老是餓吃什麼東西好 瀏覽:57
如何告訴父母要化個妝 瀏覽:432
養老金並軌天涯論壇 瀏覽:927
老年大學招聘簡章 瀏覽:790
重慶社保交20年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358
如何開展老年大學的工作 瀏覽:408
嶗山養老金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183
重慶長壽理想口腔醫院怎麼樣 瀏覽:657
80歲的老人可以做腰椎手術嗎 瀏覽:171
重陽節賀卡英語 瀏覽:757
孩子體檢缺肉是什麼意思 瀏覽:112
90歲性感 瀏覽:835
老年人腰痛怎麼 瀏覽:896
養老機構的演講稿 瀏覽:113
沈陽南風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