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日本戰爭博物館90歲老兵蘇聯監獄

日本戰爭博物館90歲老兵蘇聯監獄

發布時間:2023-02-21 13:04:11

90歲抗戰老兵沒法證明自己身份,指著博物館照片說這就是我,後來怎樣了

在當今社會處處都需要能夠表明身份的證明,這是從出生開始就無法避免的,為了不成為黑戶必須在出生就著手辦出生證明,之後就是身份證。國家發展迅速,為了更好地管理這種政策也已經持續很多年了。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那些為新中國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在槍彈雨林中活下來後,雖然隱姓埋名了,但是國家為了給予他們該有的榮譽,因此他們會有著軍人獨屬一份的軍人證。但是如果丟失了,又該如何去證明自己軍人身份呢?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位遺失掉了軍人證明的老人,他又該如何向眾人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總結

郝志全現在常說自己是替那些戰死的戰友們看新中國的發展,回憶起過往的他仍舊帶著對戰友們的懷念和感傷。有些人年紀輕輕的就戰死沙場,同樣也有和郝志全一樣苦於沒有身份證明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一張照片可以證明,同時也會因為時間久遠而遺失證明,但是卻是實實在在浴血沙場和敵人廝殺過的,在和平之下的我們對這些老兵必須致敬。

並不是想要得到特殊待遇,並沒有麻煩國家的想法,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認可。這個願望如此的微不足道,不為名不為利,這是一種特有的歸屬感作祟。工作人員可以在老人沒有相關證明,等同於大口說白話的情況下將事情重視對待應該也是出於對老兵的敬畏吧?而能夠得到公眾關注,應該也是想要這些老兵們可以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吧?

㈡ 日本向我們中國投降是哪個時候

1945年9月9日——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又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

「這一天,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校禮堂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日本投降代表岡村寧次無可奈何地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了字。」時光已經逝去一個甲子,今年82歲的南京市政協專員王楚英追憶起60年前的那一天,仍然豪情滿懷。「曾經不可一世、狂妄叫囂3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法西斯,終於向我們低下了頭。」

當年22歲的王楚英以新六軍十四師少校作戰科長的身份,擔任投降簽字儀式的警衛負責人。

為了這一天,中國人民付出了傷亡3500萬人、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的代價。

「這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徹底的反侵略戰爭的勝利。」89歲的抗戰老兵、南京軍區原司令員向守志說,「大敵當前,曾經是一盤散沙的四萬萬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引領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赴國難,奪取了這場偉大的勝利。」

在此之前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而7天後的9月9日,專門舉行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自1874年入侵台灣以來,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曾經11次踏入中國領士。這一次,人心凝聚、精神煥發的中華民族終於以赴死的決心、悲壯的抗爭迎來勝利的狂歡!

從「九一八」事變到今天,中華民族經過了整整14年的殊死抗爭。在勝利時刻到來之際,國民政府決定用隆重的儀式來完成洽降、受降手續,讓全體中國人充分享受百年來首次受降的喜悅——在湘西小城芷江舉行洽降儀式後,國民政府確定由陸軍總部、軍委會、行政院顧問團、各大戰區長官以及美軍駐中國作戰司令部高級軍政人員組成龐大的受降代表團前往南京受降,同時組織全國各大報社的記者采訪受降儀式。

90歲的著名報人、時任《中國晨報》記者的馮英子於洽降頭一天從長沙趕到芷江,隨後又到南京,采訪了那歷史一幕:「我們的報紙當即就出了號外,很暢銷。大街小巷,人們爭相傳播著中國勝利的消息。」

1945年9月9日上午,和平的陽光灑遍了曾經慘遭日軍屠城的六朝古都南京。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軍校禮堂舉行。

一大早,成千上萬的南京市民就涌到岡村寧次的車子必經的廣州路、珠江路、黃埔路兩側。還有許多人聚集在收音機旁收聽受降實況廣播。南京市居民馬春仙回憶說:「這一天,我和家人的心才真正放鬆了,穿上最好的衣服,走出家門,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與和平。」

「中央軍校大門上掛著一塊上貼『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會場』14個金字的橫幅,正門上懸掛著中、美、英、蘇國旗,對面牆上掛著孫中山先生遺像,受降席、投降席後方各站立8名武裝戰士,會場氣氛嚴肅寂靜。」回憶起60年前的那一天,另一位受降儀式的親歷者、時任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作戰部少將參謀長,今年93歲的嚴開運老人說。

「九時整,受降儀式正式開始。我當時站在何應欽左後方3米處。岡村寧次低頭看完日本投降書,取筆蘸墨,寫下『岡村寧次』四字後,從其上衣右上方口袋內取出小型方章,輕蘸紅色印泥後,蓋於名下。由於手顫抖,他把章蓋歪了。他好像很抱歉,向何應欽點點頭。」說起當天,王楚英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現場不僅室內站滿了人,連外頭走廊也滿是探頭張望者,人人都想親身見證這個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日本代表都剃著光頭,臉色十分難看,以前那種囂張跋扈的氣焰不見了。岡村寧次十分不情願地交出了隨身攜帶的那把沾滿中國人鮮血的軍刀。」嚴開運說。

受降儀式9時15分結束。隨即,中國陸軍總司令、中國受降代表何應欽發表廣播講話稱:「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日子,這是八年抗戰艱苦奮斗的結果,這對東亞及全世界人類和平與繁榮從此開一新的紀元。」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與帝國主義強國簽訂了700多個條約,唯獨這一次是勝利的、平等的。

這是一個偉大的轉折。屢遭帝國主義鐵蹄蹂躪的中華民族,從此步入復興之路!

㈢ 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抗日時期感人的偉人故事有很多,在中國快要沒落的時候,他們站起來抗爭,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銘記,以下是我整理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歡迎大家借鑒和參考。

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1

吉鴻昌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准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 政府發難。

經黨組織同意,准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

為置吉鴻昌於死地,宋美齡不遺餘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

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2

馬本齋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的回民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庄。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斗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斗。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斗中,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葯,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抗日戰爭時期的偉人故事3

台兒庄戰役

汽車沿著陝西省銅川市一片繁華的商業街慢慢行駛,街道並不寬闊,樹木倒很茂盛,道路兩邊密密麻麻排列著商場、餐廳,突然轉進臨河的一個普通小區,獲得了片刻的寧靜。

抵達93歲老兵鮑鴻海的家時已是中午時分。他靜靜坐在沙發上等候,面前的茶幾上放著一個小鐵盒,裡面裝有他此生最珍貴的東西——幾張泛黃的證書和一枚閃閃發光的勛章。

「這枚勛章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時國家給頒發的,我爸爸可寶貝它了。」鮑鴻海的小女兒鮑易君說。

打開盒子的瞬間,老兵也打開了一段塵封的記憶。

鮑鴻海曾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二十七師的一名文書,參加過著名的台兒庄戰役等。戰爭使他的耳朵受到損傷,聽力一直不好。80歲的老伴兒李偉珍坐在丈夫身邊,時不時伏到他耳邊說話,充當「翻譯」。兩個人攜手走過了六十多個年頭,甘苦與共。

鮑鴻海還能清楚地回憶起台兒庄戰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陣地丟了,晚上我們就再去奪回來。夜裡敵人的大炮、飛機使不上,我們肉搏,連長死了排長補上,排長死了班長補上。送飯的、炊事班的、通訊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說一段都會停下來沉默好久,雙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徵榮譽的勛章靜靜地躺在茶幾上,歷史的.時鍾滴答滴答回響,彷彿濃縮進了數十年時光。

「500個敢死隊隊員背著大刀,每人配備了兩個手榴彈,連槍都沒帶就沖進敵營,最終奪回了東門。我聽說最後只剩幾十人。」鮑鴻海說,他的聲音有些顫抖。

客廳里掛著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樑」幾個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寫照。鮑鴻海的大兒子鮑玉龍說,父親的三個哥哥都參加過抗戰,全部犧牲在戰場上,除了自己,他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

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寶劍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小院里,掛滿了耙子、鐵鍬等各種農具。一位鬍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眼睛卻很有神。

90歲的抗戰老兵文生明還能記起許多戰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三十八軍獨立46旅的一名戰士,參加過中條山的望原會戰等。

「當時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說,眼眶裡閃著淚花,「一起抗戰的,有回來的人,有沒回來的,孫塬鎮就活著我一個。」

文生明也有一枚勛章,上面寫著「敬獻給為我中華獨立自由抵禦外敵的民族英雄」。這是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頒發給他的。因為經常拿出來看,每次拍照都會戴上,勛章的漆已掉了大半,別針也壞了,只能用一根鐵絲別在衣服上。對老兵來說,現在已是風燭殘年,別無他求,清貧一生過得並沒有怨言。

今年7月,民政部重申有關政策,並表示將不斷提升包括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在內的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優撫群體的保障水平。參與「尋找老兵」的志願者說,在大陸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有2萬餘人,目前尋找到的不到1/10,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大多數生活在偏遠農村。

志願者劉寬利2009年開始自發組織找尋抗日老兵線下活動系列報道。他說:「抗戰老兵成仁取義的民族精神足以震撼我們。在他們面前,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勛章代表的不僅僅是榮譽,而是他們希望被時代記住的心聲」。

㈣ 2007年7月7日焦點訪談,大概講了什麼.急用

《焦點訪談》7月7日播出節目《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永遠的懺悔》主持人 敬一丹:
剛才大家看到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歷史場景。68年前的那一天,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爆發的起點,而中國的全國性抗戰也由此開始。戰爭讓中華民族承受了巨大的災害,也讓戰爭的加害方侵華日軍的一些士兵經受了長久的良心煎熬。現在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幅版畫作品,它描繪了侵華日軍的惡行。它的作者就是當年參加侵華戰爭的一位日本的老兵。在他的作品中里,所有被殘害的中國百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手持刺刀的日軍卻是沒有靈活的骷髏。

解說:

這是一次特殊的畫展,地點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作者是曾被關押在這里的日本老兵島亞壇,內容是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在抗戰勝利60周年到來之際,在「七七事變」前夕來撫順辦這樣的畫展,是畫家島亞壇多年的宿願。雖然此行前曾不斷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脅、恐嚇,但他的目的單純而堅定,那就是向中國人民贖罪、懺悔。

島亞壇 原侵華日軍士兵:

我年輕時代曾經歷過地獄般的生活(殺了很多人),所以現在不管什麼時候,即使我被殺,我也不感到意外,我並在乎什麼榮譽,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我覺得這就是我在向中國人民認罪。

解說:

今年85歲的島亞壇原名窪田芳治,曾任日本陸軍第59師團54旅團109大隊第一中隊分隊長,1941年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被捕,1950年被送到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美術學院中出身的他把戰爭中的很多細節,深深地印在了記憶中。他自己雖然也盲目地和其他日軍一起揮動屠刀,但內心的矛盾從未停止,尤其日軍瘋狂地實施「三光政策」,成了他心靈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在他的作品中,日軍一律是骷髏的形象,沒有感情沒有思想。

島亞壇:

過了一年,過了兩年,去了一個又一個村落的時候,強奸婦女,強奸少女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我逐漸產生了疑問,這到底是為什麼?有一些日本底層的士兵因為沒受過什麼良好的教育,所以這種想法很淡薄,但是受到教育的人卻會從仁義道德方面去想這些問題,如果被害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的父母,會怎麼想呢?頭腦中產生了這種矛盾的思想,就這樣帶著矛盾的思想,在殺人的過程中走向戰爭。

解說:

與島亞壇同屬第59師團,但不在同一個旅的綿貫好男這一次也來到了撫順。在曾經關押過自己的房間里,他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給同行的日本年輕人聽。日軍第59師團一直活動在山東地區,個別部隊還執行過臭名昭著的「魯西細菌戰」。在綿貫好男的記憶中,日軍每過一村一寨都會留下令人發指的惡行。

綿貫好男 原侵華日軍士兵:

在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前後,在一次討伐中殺害了很多中國農民。其中我們中隊一個分隊里的六七個人拿一個青年當活靶子練刺刀,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當時一個分隊有十六七個人,其中我們六七個人輪流用刺刀傷害了這個農民。我記得我是第三個或第四個開始動手的,在動手的時候我心情十分矛盾,雖然不願意做,但必須做,那是一種命令,只能服從命令。

解說:

1936年日軍修建的撫順監獄本來用於關押、殘害中國民眾和愛國志士。1950年被我國政府改名為撫順戰犯管理所。同年7月,969名日本戰犯被前蘇聯紅軍移交過來,加上原太原戰犯管理所轉來的日本戰犯,共982人。除了偽滿洲國總務長官武部六藏,731細菌部隊神原秀夫等著名戰犯,島亞壇、綿貫好男等人也在其中。

與日軍對待中國戰俘的做法完全相反,管理所沒有對日本戰犯實施任何虐待,而是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場所讓他們反省。看守所通過組織戰犯看材料、看電影等方式教育日本戰犯,有時直接把他們帶到侵略暴行的現場,很多頑固的軍國主義者就是這時發生的轉化。用他們自己的說法是從野獸變成了人。曾經殺害趙一曼烈士的大野泰治就是在管理所院內認識到了戰爭的罪惡。

劉家常 撫順戰犯管理所管教人員:

那年我來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我們在院內挖菜窖,挖來挖去,挖了許多屍骨,還有一些日本戰爭時期的炮彈。其中發現有一個少女的頭骨,讓他們自己去簽定、鑒別這是少女的頭骨。所以我們當年就用當地的實際情況,用活生生的(事實)來教育這些戰犯。當時大野泰治痛哭流涕,就進行交代,坦白了這些方面的罪行。

解說:

各種教育手段的結合使日本戰犯深深認識到他們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除了島亞壇還有其他人也拿起畫筆,畫出了自己深切的懺悔。在1956年6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軍事法庭對他們進行審判時,很多日本戰犯跪在地上要求對自己處以極刑,這也是世界審判史上罕見的現象。

高橋哲郎 原侵華日軍士兵:

當時去戰犯管理所之前,我在思想上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軍國主義者。對於日本侵略中國,來到中國戰爭,從來沒想到過是一種侵略的行為。後來認識到,實際參加戰爭的人應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這是非正義的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日本人了解這場戰爭的真相。我們充分地認識到,這件事是非常有意義。

解說:

在教育年輕人時,日本老兵告訴他們那場戰爭留下的深刻印象,還有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表現出來的頑強的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的部隊在戰斗時表現出來的高超戰術。在戰犯管理所改造期間,《論持久戰》是他們最愛讀的書籍,而毛澤東是他們最崇敬的軍事家。

綿貫好男: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解說:

出於對中國人民的歉意和對中國共產黨的尊重,曾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過的日本老兵組成了一個叫「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的組織,一直在日本國內舉行各種揭露侵華日軍暴行的活動。隨著老兵們相繼去世,他們的子女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又成立了叫「繼承會」的組織來繼承他們的遺志。幫助繼承會進行聯絡翻譯工作的日本華僑告訴我們,日本老兵的願望是把這樣的活動持續下去,因為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對這段歷史知道的太少了。

李樓 日本華僑:

不了解這場(侵華)戰爭,也就不了解曾經侵略過別人,他們以為(侵華)戰爭是為了保護自己。

日本青年:

首先是受到了震撼,原來竟做了這么殘忍的事。

日本青年:

我認為日本青年人有必要知道這些事,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好多日本人都不知道。我覺得如果更多的日本人知道的話,許多問題就更容易解決。

日本青年:

我覺得這是日本人應該永遠承擔的。責任也好,罪過也好,因為日本人做了壞事。

解說: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院內,有一座「向抗日殉難烈士謝罪碑」,這是對自己行為感到懺悔的日本老兵們後來集資修建的。雖然沒有恢弘的氣勢,但這座碑卻代表了對中國人民的歉意,對日軍罪行的懺悔,對侵略戰爭的反思。它安靜地立在那裡,提醒人們,發生過的歷史無法被抹去。

主持人:

今天我們聽到的這些日本老兵的懺悔,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七七事變」68周年的紀念日,我們難忘這樣一組數字: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我們中華民族以巨大的代價抗擊侵略,贏得和平。今天,讓我們為死難的同胞哀悼,為珍貴的和平祈禱。

相關專題:央視《焦點訪談》

日本老兵捐贈版畫為侵華懺悔 歷數日軍罪行

昨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67周年忌日。昨天上午,日本侵華戰爭老兵島亞壇專門將自己創作的再現侵華日軍罪行的30幅《三光》版畫,捐贈給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並當面向正在館內的200多名中國孩子懺悔。
島亞壇,今年84歲,曾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擔任日軍情報員,戰後在西伯利亞戰俘營和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11年的戰犯生活。
捐贈版畫給紀念館
昨天上午9時許,滿頭銀發的島亞壇出現在位於盧溝橋的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此時,前來緬懷遇難同胞的盧溝橋第一小學的200多名小學生也趕到了館內。
捐贈儀式於9時40分開始。輪到島亞壇發言時,他步履蹣跚地走上台,深鞠了一躬。他說:「慘無人道的侵華日軍,對中國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尤其是史無前例的『三光』政策。我作為其中的一員,度過11年的戰犯生活後,通過版畫再現這段罪惡史,除了表達懺悔,就是希望年輕一代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據日中友好協會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島亞壇先生與夫人是專門從日本趕赴中國,並特意選擇「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67周年祭日這個日子,將其作品捐贈給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既表達自己對中國人民的誠摯歉意,也再現當年侵華日軍的罪行。
版畫歷數日軍罪行
1975年,島亞壇開始致力於《三光》系列版畫創作,全部題材都是日本侵華罪行,其中有他自己目睹和親歷的罪行,也有他聽說的罪行。
這批名為《三光》的小幅版畫作品共30張,包括《殺光》、《燒光》、《剖腹孕婦》、《惡魔的圖形》和《強奸》等,反映了侵華日軍「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描繪了他們對中國人斬首、強奸、剖腹、辱殺的情景。
在版畫中,日本兵頭部皆為骷髏形象。島亞壇解釋說:「畫成骷髏是為了表達,這是一場非人的、魔鬼的戰爭。」
在版畫《惡魔的圖形》中,描繪的是一個侵華日軍左手抓著一桿槍,右手則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而在其頭頂上方則依次懸掛著近10個人頭,腳下還踩著數不清的人頭。島亞壇說,這幅畫再現了一名侵華日本士兵對中國人所犯下的罪行,一個日本士兵手上殺戮過難以計數的中國人。
曾遭日本右翼分子恫嚇
島亞壇創作日軍侵華罪行題材的版畫後,曾在日本國內舉行過四五次專題畫展。在一家日本電視台播出其作品後,島亞壇曾接到過日本右翼勢力的恫嚇。
「我並不害怕,這只是我謝罪的第一步。我已經做好死的心理准備。」島亞壇說,「60年來,我內心承受著極大的痛苦,因為我還沒有向中國人說一聲對不起」。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對於日軍犯下的罪行,非常微不足道。我的餘生將致力於呼籲和平的版畫創作。」島亞壇說,隨後,又對著在場的200多名小學生三鞠躬。
島亞壇
我將用餘生來懺悔
1943年,時年23歲的島亞壇從日本來到中國山東,作為中島旅團的一名情報員,專門收集作戰中的各方情報。1944年,島亞壇隨日本軍隊轉至東北。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後,島亞壇作為戰犯被關押在蘇聯戰俘收容所5年時間,之後又被送到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6年。1956年,被中國政府免予起訴。
1975年,島亞壇開始致力於再現日本侵華罪行的版畫創作。
「作為情報員,我並沒有直接到過任何一場戰爭的第一線,因此,當時我對日軍侵華罪行並沒有認識。直到進入蘇聯戰俘收容所的第4個月,我逐漸從宣傳報道中了解到日軍侵華的事實,也認識到這就是事實。從那時起,我開始反思日軍侵華對中國人所犯下的罪行。」島亞壇說。
島亞壇說,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6年的學習改造生活之後,宣布釋放的當天,一位金姓教官曾經對他說:「我們恨的是戰爭的罪行,而不是某個人。你出去之後,要為和平做出貢獻。」
「我本來應該被判死刑的,但中國人不僅放我出去,還對我有莫大的期待。我的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島亞壇說,「我將用我的餘生來懺悔對中國人的罪行」。

㈤ 90歲抗戰老兵,因證件丟失不能自證身份有多讓人心酸

「我不願意給祖國添麻煩,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證明自己曾經是個兵」,這句話出自一位90多歲的抗戰老兵,他飽含著熱淚說道。沒有其他的要求,就是想證明過去是個兵,90歲的老人為什麼這么說,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山西抗戰老兵郝志全的故事。

他叫郝志全,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楊桃村人。

1931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此之後,戰火逐漸蔓延到大半個中國,有血性的中華兒女發揚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自發參軍到前線,為維護祖國的山河拋頭顱灑熱血。1944年,郝志全16歲,這一年他他懷著滿腔熱血入伍,被編入當時的129師的385旅。



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戰事結束選擇解甲歸田,這正是中國英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神的體現,不求別的,只求一個證明,讓我們向郝志全老人致敬。

㈥ 90歲老兵,丟失證件後無法證明身份,指著博物館一照片說了什麼

抗日戰爭時期,無數中國軍人將熱血揮灑在了戰場上,他們一些人成為了烈士,一些人成為了將領,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戰爭結束後,便功成身退,繼續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對於這些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軍人們,國家都是給予了優厚待遇的,如今還在世的,大多幸福地過著晚年生活。然而經過時間沖刷,很多老兵的資料都已經遺失,本期介紹的就是一位90歲的老兵,他當兵時的證據就被弄丟了,他又該怎樣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閱讀全文

與日本戰爭博物館90歲老兵蘇聯監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每月扣500什麼水平 瀏覽:741
孝敬之類的詞語 瀏覽:335
兒子如何孝順媽媽作文題目 瀏覽:116
重陽節很爹娘有什麼關系 瀏覽:909
柳州市2021年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25
青島哈福老年公寓 瀏覽:65
普洱康復養老中心哪個好 瀏覽:417
靈活就業人員辦理退休工資卡 瀏覽:277
老年人長期吃營養葯片 瀏覽:834
日照一善緣老年公寓 瀏覽:840
重陽節的八字分析 瀏覽:12
重陽節為什麼要飲酒 瀏覽:354
老年人的血糖是多少才叫正常 瀏覽:521
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講話 瀏覽:147
養老金支出包括哪些方面 瀏覽:65
孝順的孩子的經典台詞 瀏覽:725
80歲老年人甲溝炎怎麼治 瀏覽:809
湘潭縣企業養老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518
歌手李娜的父母是干什麼的 瀏覽:41
訪老年公寓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