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馬車的詩句解釋出關於時間的意思
1. 關於馬車的詩句
關於馬車的詩句 1. 描寫「馬車」的詩詞有哪些
描寫「馬車」的詩詞有:
1. 宋代柳永《長壽樂·繁紅嫩翠》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
2. 元馬致遠《撥不斷·嘆寒儒》題柱雖乘駟馬車。
3. 唐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4.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5. 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
1. 道路上車馬眾多,來往不絕,任憑遊人無限疾馳,競相尋游美景名勝。
2. 在柱子旁邊雖然乘坐馬車。
3. 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4. 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
5.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2. 古代有沒有描寫馬車的詩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金秋。」《馬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香車寶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小雅·車攻》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懍懍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後》詩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宋·柳詠《少年游》詞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五月四日風雨大作》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曲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元·劉因《山家》詩
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風白草新。
明·王越《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飲》詩
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
清·徐《大獵》詩
3. 描寫「馬車」的詩詞有哪些
描寫「馬車」的詩詞有: 宋代柳永《長壽樂·繁紅嫩翠》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
元馬致遠《撥不斷·嘆寒儒》題柱雖乘駟馬車。唐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 道路上車馬眾多,來往不絕,任憑遊人無限疾馳,競相尋游美景名勝。在柱子旁邊雖然乘坐馬車。
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4. 描寫馬車的句子
1. 馬車慢慢駛過街巷,馬蹄急踏,鼻中打出一個響啼,噴出一口白氣,發出老長的嘶鳴。
2. 馬車慢慢駛過長街,積雪在車輪下發出「吱呀」的微聲。
3. 馬車徐徐駛過,聲音寂寥而單調,拉車的馬只有兩匹,形體俊美而健壯,馬蹄嘚嘚敲擊著地面,濺起陣陣沙霧。
4. 城中街道早已沒了人,唯有馬車駛過車輪轆轆的聲音。出了城門,馬車向城郊駛去。
5. 兩匹油光水滑的棗騮馬邁著優雅的小方步,穩穩地拉著馬車,駛過車水馬龍的大街,馬車「格拉」「格拉」響著,慢慢的,只聽到外面的聲音越來越近。
5. 形容「馬車」的句子有哪些
1. 以前馬車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在時光荏苒,流年易逝,餘生只想愛一個人。——原創
2. 明的人為自己購置了馬車,而他卻失去了使用雙足機會。——愛默生
3. 一個在媽媽懷里受寵的孩子終生都會保持一種征服欲,那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帶來真正的成功。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引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弗洛伊德
4. 馬車上了路,在轆轆的車輪行進聲中,他輕聲問道:「綺羅,我真的死了嗎?」
岳綺羅正襟危坐的面對了他:「放心,無論死活,我都會保護你!」
張顯宗望著他,漸漸僵硬的面孔上露出了絕望神情:「我不想死……」
岳綺羅清清楚楚的答道:「不想死,就不死!」——尼羅《無心法師》
5. 當一個人獨自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在日落時讓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孤獨的形象似乎值得同情,然而誰又能體會到他此刻的美妙旅程?他正坐在回憶的馬車里,他的生活重新開始了,而且這一次的生活是他自己精心挑選的。——余華《在細雨中呼喊》
6. 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引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弗洛伊德
7. 個地主要雇一個馬車夫,一個馬車夫高手去應聘,地主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翻過車嗎?」,馬車夫說沒有,從來沒有,結果地主沒有僱傭他,地主說,沒有翻過車的馬車夫不是好的馬車夫。——《五星大飯店》
8. 指數函數去哪兒了?面癱張峰你是趁我在課堂上發呆的時候把它們殺了嗎?!
張峰駕著一輛log和f(x)的馬車飛馳而去,我穿著拖鞋在後面邊哭邊追。——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
9. 「啊!某同學啊! 君子施必適其量,用必思其器 那你坐的車是牛車呢還是馬車啊」 「馬車」 「噢!那可以坐前三排 是一匹馬拉的車還是兩匹馬拉的車」 「是兩輛馬車三匹馬」 「噢!那再坐前三排」——《梁祝》
10. 的能力。人體就如同一駕馬車,馬車由馬來拉動,人體由情緒推動。控制馬的工具叫做韁繩,管理情緒的工具叫做情商。如果拉車的馬受驚失控,馬車就會翻車,車毀人亡。如果人的情緒失控,人就會生病、發瘋、自殺、殺人。由此可知提升管理情緒的能力多麼重要。——丹尼爾·戈爾曼《情商系列》
11. 無論是在寶馬車還是自行車上,我都不想哭出來——李殊詞《一起同過窗》
12. 馬車牛車轆轆而過,村落里炊煙裊裊。——遲子建《起舞》
13. 沒馬的馬車材質再好,也只是一堆木材——范范范七少《傾城王妃萌萌噠》
14. 馬車消失在晨霧中,我啟動了汽車。——米蘭·昆德拉
15. 慾望就像那趕馬車的,念頭就像那落在馬身上的皮鞭,而我們就是那匹可憐的馬。——張方宇《單獨中的洞見2,作家出版社》
6. 描寫「馬車」的句子有哪些
1. 馬車慢慢駛過街巷,馬蹄急踏,鼻中打出一個響啼,噴出一口白氣,發出老長的嘶鳴。--網路來源
2. 馬車慢慢駛過長街,積雪在車輪下發出「吱呀」的微聲。--網路來源
3. 馬車徐徐駛過,聲音寂寥而單調,拉車的馬只有兩匹,形體俊美而健壯,馬蹄嘚嘚敲擊著地面,濺起陣陣沙霧。--網路來源
4. 城中街道早已沒了人,唯有馬車駛過車輪轆轆的聲音。出了城門,馬車向城郊駛去。--網路來源
5. 兩匹油光水滑的棗騮馬邁著優雅的小方步,穩穩地拉著馬車,駛過車水馬龍的大街,馬車「格拉」「格拉」響著,慢慢的,只聽到外面的聲音越來越近。--網路來源
6.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網路來源
7.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網路來源
8.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網路來源
9. 馬車一下子就消失在黑夜中。--網路來源
10. 馬車因過於急速前進,撞到路邊的大樹,馬車翻了,我們都摔到了溝里。--網路來源
11. 幾輛馬車在破落的礦村中急速行進。--網路來源
12. 乘坐在疾馳的馬車中左右顛簸。--網路來源
13.馬車在平坦的道路上急速前進。--網路來源
14. 馬受了驚,拖著馬車狂奔起來。--網路來源
15. 原本三天的路程馬車只用了兩天,可見馬夫之急切。--網路來源
16. 農夫駕著雙輪輕便馬車快馬加鞭繼續趕路。--網路來源
㈡ 傾杯·凍水消痕原文_翻譯及賞析
凍水消痕,曉風生暖,春滿東郊道。遲遲淑景,煙和露潤,偏染長堤芳草。斷鴻隱隱歸飛,江天杳杳。遙山變色,妝眉淡掃。目極千里,閑倚危樓迥眺。動幾許、傷春懷抱。念何處、韶陽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園芳榭,爛漫鶯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繼日恁、把酒聽歌,量金買笑。別後暗負,光陰多少。——宋代·柳永《傾杯·凍水消痕》 傾杯·凍水消痕 凍水消痕,曉風生暖,春滿東郊道。遲遲淑景,煙和露潤,偏染長堤芳草。斷鴻隱隱歸飛,江天杳杳。遙山變色,妝眉淡掃。目極千里,閑倚危樓迥眺。 譯文
冰雪融化得無影無蹤,晨風讓人感覺暖意無比,東郊道路兩旁滿眼春光。陽光溫暖,景色宜人,調和滋潤的雲露,盡染長長堤岸上那無邊的芳草。失群的孤雁憂戚的往回飛去,江水和天邊連成一線,杳杳幽遠。遠山已改變了原有的顏色,用盡目力遠望千里之外的山峰,猶如淡掃娥眉。靜靜的憑靠著高樓的欄桿,我獨自遠眺。
春天的到來引動了我多少憂傷、苦悶的心懷。想一想何處明媚的春光來得最早,那帝都的著名園林、高台香榭,想來已漸漸是草木茂盛、鶯啼花開的春日好景色了。追憶往日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有過多少次的連日飲酒聽歌,千金買笑啊。離別之後才發現,在不知不覺中辜負了多少美好歲月啊!
這是一首羈旅傷春之作。
詞的上片極寫春日的陽和之景。以「凍水消痕」、「曉風生暖「的四字駢偶句開始,寫出早春典型景物:冰雪融消,晨風送暖。駢偶句的運用顯現出鋪排的效果,再接「春滿東郊道」一個單句托住,由水而風而郊野長道,水陸上下遍布濃濃香氣。三句中,一「消」、一「生」、一「滿」,三個動詞顯現了變化中的動態。「遲遲淑景」和「煙和露潤」又是兩個四字短句,卻不用對偶,與開篇同中有異,概寫春陽的和暖,煙嵐的和潤,渲染了早春的氣氛,再以「偏繞長堤芳草」一句實景作為承接, 長堤一線,芳草染綠,「偏繞」二字表現長堤春草正承受著春陽與煙露的恩澤,萬物與造物者融洽為一體。「斷鴻」二句,場景從遠遠的長堤提升至廣袤的天空。鴻雁北歸又是一個典型的早春之景,天邊時隱時現的一點歸飛鴻雁的身影,更襯出江天的悠遠無盡。「遙山」三句,白遠天而至遠山,以擬人筆法寫早春剛剛染上新綠的遠山如美女「淡掃」的「妝眉」,極盡閑雅秀逸之態。結句之「目極」二句說以上所繪早春陽和之景並非詞人春遊所歷,而是他「閑倚危樓」、「目極千里」、「迥眺」之所見。
春景如此秀美誘人,詞人卻無意來游,此中必有緣故。景中所繪「斷鴻」這一意象隱隱透露了一點信息。北歸的大雁總是排成整齊的雁陣,而詞人卻偏偏選擇一隻失群的孤雁,這孤雁為下片所抒情感埋設了一個伏線。
過片換頭「動幾許、傷春懷抱」一語,由「動」字領起,承上啟下,上片春景所引動的卻是遊子的「傷春懷抱」。這一語是全詞情感氣氛陡然大變的關鍵字。這關鍵字與上片的「斷鴻」意象幽隱地暗暗相連,「斷鴻」正是詞人自身形象的喻托。此語中「傷春懷抱」四字亦可作為此詞的「詞眼」,全詞所抒正是詞人的「傷春懷抱」。
於是以下由「念」、「想」、「追思」引領出自己「傷春懷抱」,逐層鋪敘。詞人所「念」者乃「何處、留陽偏早」。所謂「何處」,即詞人現今所在之處,詞人偏說「何處」,化實為虛,正是遊子他鄉情感的流溢。「韶陽」本是美好的艷陽春色,人所共愛,詞人卻怪它偏偏來得這樣早,正是遊子傷春之情使然。詞人所「想」者乃「帝里看看,名園芳樹,爛漫鶯花好」。帝都的春日勝景用墨雖不多,但絢麗多姿,繁華熱烈,對比眼前的素雅春色,自是別有一番誘人的風光,它強烈地吸引著沉迷市井生活的柳永。詞人所「追思」者乃是「往昔年少」的放浪生活。他由帝都的繁華而追思起年少時的歡樂,那時是日以繼日地「把酒」、「聽歌」、「買笑」,揮金如土,對比今日的「斷雁」情狀,自然「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了,「把酒聽歌」、「量金買笑」又是兩個四字駢偶句,與開篇的一組駢偶句遙相照應,依舊顯現著鋪排的效果。這種生活盡管不足取法,但對柳永來說,卻是他對仕途失意的一種抗衡。而直到他作下此詞的時候,仕途仍是蹭蹬,歲月依舊題跎, 卻連這種抗衡帶來的些許心靈慰藉也不可得了。經過「想」、「念」、「追思」這三層鋪敘之後,終於逼出了煞拍之「別後暗負,光陰多少」,嗟嘆歲月的流逝,為辜負了青春年華而暗暗心傷。此時此刻,詞人內心的失落,痛楚早已蓋過了眼前的一片春色。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柳永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宋代·方岳《春思》春思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
金谷無煙宮樹綠,嫩寒生怕春風。博山微透暖薰籠。小樓春色里,幽夢雨聲中。長壽樂·繁紅嫩翠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
㈢ 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原文_翻譯及賞析
深閨春色勞思想,恨共春蕪長。黃鸝嬌囀泥芳妍,杏枝如畫倚輕煙、瑣窗前。憑闌愁立雙娥細,柳影斜搖砌。玉郎還是不還家?教人魂夢逐楊花、繞天涯。——五代·顧夐《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 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 深閨春色勞思想,恨共春蕪長。黃鸝嬌囀泥芳妍,杏枝如畫倚輕煙、瑣窗前。 譯文
滿園春色叩開我的閨房,撥動閨中人的愁思苦想,我心中不盡的怨愁啊,伴隨著芳草一天天滋長。花叢里黃鸝在嬌婉地啼鳴,薄薄的春霧飄浮在紅杏枝上;我在瑣窗前無限惆悵。
在思愁中憑欄遠望,一雙蛾眉又細又長。玉郎還是不回家來,只見柳影斜斜地搖動長廊。柳的飄搖里我的夢魂在幻化,思緒在追逐紛飛的楊花,在天涯里尋覓,在天涯里漂盪。
此首為思婦之詞。開頭兩句,通攝全詞,點明由春色引起春恨。上片主要寫春色,下片主要寫春恨。上下片彷彿兩個相連的畫面,全詞情景交融。
開始兩句十二字,內蘊豐富。「深閨」暗示抒情主人公是 *** ,面對惱人春色,不禁情思綿綿。一個「勞」字透露出她那「為君憔悴盡,百花時」的隱痛。由「勞」瘁而怨「恨」,可見其愛之深切。「恨共春蕪長」,佳在「春蕪」一詞含義雙重面使全句意味雋永。以春草喻離別,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遠如「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又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以上「春草」都是本義,沒有引申之意。而「恨共春蕪長」的「春蕪」,除春草本義外,還隱寓行人之意,也就是說此句不僅有閨中人的怨恨隨著春草不斷增長之意,還含有「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人越遠、恨越長之意。這就深化了詩意,即前人所謂得「句外意」之妙。下面三句寫景,以具體意象補充首句「春色」,選取深閨「瑣窗前」的視角寫思婦所見所聞。「黃鸝嬌囀泥芳妍,杏枝如畫倚輕煙」兩句宛如五代花鳥畫,用筆工細,著色鮮艷。前一句聲色並茂,以聲為主,富有動勢。黃鸝的婉囀嬌鳴,似與滿園春色而共語。後一句寫杏枝倚立於淡淡煙靄中,恬靜如畫。這春色以黃鸝、紅杏為主,綴以群芳的奼紫嫣紅,一片暖色,再加上黃鸝悅耳的嬌啼,真是「紅杏枝頭春意鬧」不足喻其美。 *** 透過瑣窗聽見以上春光,當比「忽見陌頭楊柳色」感觸更為深婉了。上片如從思維順序出發,觸景而生情,則開頭兩句亦可算是逆筆。
從上結至過片,時空轉換為另一個畫面。張炎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詞源·制曲》)「憑闌」句既自成畫面,又未斷意脈。原來閨中人被春色所吸引,不滿足於隔窗觀花,她輕移蓮步,款款佇立於闌干旁,含愁凝眸。「雙娥細」,以秀眉的細長以形容其青春貌美。「『柳影斜搖砌」,是思婦憑闌所見,也是下片唯一景語,寥寥五字,一波三折,確是詞的當行本色語。表層意思是柳條之影因風吹斜而搖曳於台階,但其中還隱含搖落了楊花、楊花飄落於「砌」兩層意思。這三層意思濃縮於五字句中,寫得極密。五字中沒有「楊花」字樣,而於下文顯現,是詩人匠心所在。下文思婦的內心獨白,由上片的蓄勢,直至此句才引發出來。從楊花的搖落,聯想自己紅顏將凋零,所以她痛苦地唱出了全詞的最強音:「玉郎還是不還家,教人魂夢逐楊花,繞天涯。」和開頭暗相呼應。她終日盼不回丈夫,悵恨之情悠然而生,於是嗔問道:「你倒是回來不回來?叫人家成天價象在夢魂中一看,跟著那漫天的柳絮,繞世界去神遊尋覓!」這種奇思遐想,意味深長,傾吐出 *** 的無限離愁和情思。「魂夢逐楊花」為思婦詞開創了新的意境,對後代有所影響,如晏幾道名句佳句:「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似受此詞啟發,又如章楶的《水龍吟·楊花》以及蘇軾的和詞,詠楊花而和思婦情懷相聯,也似乎受到此詞的影響。
顧敻,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及字型大小均不詳。前蜀王建通正(916)時,以小臣給事內廷,見禿鷲翔摩訶池上,作詩刺之,幾遭不測之禍。後擢茂州刺史。入後蜀,累官至太尉。顧夐能詩善詞。 《花間集》收其詞55首,全部寫男女艷情。顧夐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太平世。少年時,忍把韶光輕棄。況有紅妝,楚腰越艷,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飄雪,歌響行雲止。願長繩、且把飛烏系。任好從容痛飲,誰能惜醉。——宋代·柳永《長壽樂·繁紅嫩翠》
長壽樂·繁紅嫩翠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訴衷情·青梅煮酒斗時新
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春別曲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㈣ 文賦原文_翻譯及賞析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雲。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沉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嬰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咸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乾,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可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郁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圓,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疊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故崎錡而難便。苟達變而相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秩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意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綉,凄若繁弦。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憂他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系。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諧和,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故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氾;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脩之所淑。雖發於巧心,或受蚩於拙目。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缾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殆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配沾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魏晉·陸機《文賦》 文賦魏晉陸機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雲。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沉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嬰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咸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乾,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可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郁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圓,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疊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故崎錡而難便。苟達變而相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秩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意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綉,凄若繁弦。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憂他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系。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諧和,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故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氾;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脩之所淑。雖發於巧心,或受蚩於拙目。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缾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我每次閱讀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對他們創作時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體會。誠然,作家行文變化無窮,但文章的美醜,好壞還是可以分辨並加以評論的。每當自己寫作時,尤其能體會到別人寫作的甘苦。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下確反映事物,語言不能完全表達思想。大概這個問題,不是難以認識,而是難以解決。因此作《文賦》借評前人的優秀作品,闡述作樣寫有利,作樣寫有害的道理。或許可以說,前人的優秀之作,已把為文的奧妙委婉曲折也體現了出來。至於前人的寫作決竅,則如同比著斧子做斧柄,雖然樣式就在眼前,但那介心應手的熟練技巧,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大凡能用語言說明的我都在這篇《文賦》里了。
久立天地之間,深入觀察萬物;博覽三墳五典,以此陶冶性靈。隨四季變化感嘆光陰易逝,目睹萬物盛衰引起思緒紛紛。臨肅秋因草木凋零而傷悲,處芳春由楊柳依依而歡欣。心意肅然台胸懷霜雪,情志高遠似上青雲。歌頌前賢的豐功偉業,贊詠古聖的嘉行。漫步書林欣賞文質並茂的佳作,慨然有感有感投書提筆寫成詩文。
開始創作,精心構思。潛心思索,旁搜博尋。神飛八極之外,心游萬刃高空。文思到來,如日初升,開始朦朧,逐漸鮮明。此時物象,清晰互涌。子史精華,奔注如傾。六藝辭采,薈萃筆鋒。馳騁想像,上下翻騰。忽而漂浮天池之上,忽而潛入地泉之中。有是吐辭艱澀,如銜鉤之魚從淵釣出;有時出語輕快,似中箭之鳥墜於高空。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廣采千載不用之辭。前人已用辭意,如早晨綻開的花朵謝而去之;前人未用辭意,象傍晚含苞的蓓蕾啟而開之。整個構思過程,想像貫穿始終。片刻之間通觀古今,眨眼之時天下巡行。
完成構思,布局謀篇。選辭精當,事理井然,有形之物盡繪其形,含聲之物盡現其者。葳者層層闡述,由隱至顯或者步步深入,從易 到難,有時綱舉目張,如猛虎在山百獸馴伏,有時偶遇奇句,似蛟龍出水海鳥驚散。有時信手拈來辭意貼切,有時煞費苦心辭意不合,這時要排除雜念專心思考,整理思訴諸語言,將天地概括為形象,把萬物融會於筆端,開始好象話在干唇難以出口,最後酣暢淋漓瀉於文翰。事理如樹木的主體,要突出使之成為骨幹,文辭象樹木析枝條,干壯才能葉茂校繁。情貌的確非常一致,情緒變化貌有表現。內心喜悅面露笑容,說到感傷不禁長。有時提筆一揮而就,有時握筆心理感到茫然。寫作充滿著樂取,一向為聖賢們推尊。它在虛無中搜求形象,在無聲中尋找聲音。有限篇幅容納無限事理,宏大思想出自小小寸心。言中之意愈擴愈廣,所含內容越挖越深像花朵芳香四溢,象柳條鬱郁成蔭。光燦燦如鏇風拔地而起,沉甸甸如積支筆下生文。
文章體式千差萬別,客觀事物多種多樣,事物繁多變化無窮,圓滿此很難描摹形象。辭采如同爭獻技藝的能互,文意好比掌握藍圖的巧匠,文辭當不當用他要仔細斟酌文章或深或淺他都分豪不讓。即或違反寫作常規,也要極力描繪形象。因此喜歡渲染的人,崇沿華麗詞藻;樂於達理的人,重視語言精當。言辭過於簡約,文章格局不大論述充分暢達,文章氣勢曠放。詩用以抒發感情,要辭采華美感情細膩,賦用以鋪陳事物。要條理清晰,語言清朗碑用以刻記功德,務必文質相當,誄用以哀悼死者,情調應該纏綿凄愴。銘用以記載功勞,要言簡意深,溫和順暢。箴用以諷諫得失,抑楊頓挫,文理清壯。頌用以歌功傾德,從容舒緩,繁采華彰,論用以評述是非功過,精闢縝密,語言流暢。奏對上陳敘事,平和透徹,得體適當。說明以論辨說理,奇詭誘人,辭彩有光,文體區分大致如此,共同要求禁止邪放。辭義暢達說理全面,但要切記不能冗長。
客觀事物千姿百態,文章體式也常變遷。為文立意崇尚冷氣巧,運用文辭貴在華妍、音調高低錯落有致,好象五色配合鮮艷。雖說取捨本無定律,文辭安排很難合適;但要通曉變化的規律、次序,就象開泉納流吻自然。假如錯過變化時機再去湊合,猶如以尾續首,顛倒混亂。如果顏色配搭不當,就會混濁不清色澤有艷。
有時下文對上文有損害,有時上文對下文影響。有時語言不順而事理連貫,有時語言連貫而事有妨。把它分開兩全齊美,合在一起互相損傷。所用辭意嚴格考較,去留取捨他細衡量。如用法度加以權衡,絲毫不差合乎詞章。
有時辭藻繁多義理豐富,欲達之意卻不清楚。文章主題只有一個,意思說盡不再贅述。關鍵地方簡要幾句,突出中心這是警語。盡管講得條條有理,藉助警句才更有力。文章果能利多弊少,就該滿足不再改易。
有時組織詞義如編彩繪,嚴密漂亮光澤鮮艷。辭采富麗象斑爛錦秀,情調凄婉如樂器 *** 。果真自己沒有獨創,恐怕就要雷同前賢。雖出自個人錦心綉口,也怕別人用於我先。假如確能有傷品譽,雖然心愛一定削刪。
有時個別句子出類撥萃,象蘆葦開花禾苗秀穩。如聲不可拴,影不可追,佳句孤零零超然獨立,絕非庸言能夠相配。心茫然很難再尋佳句,猶豫徘徊又不忍將客觀存它舍棄。文有奇就象石中藏玉使山嶺坐輝,又象水中含珠令河川秀媚。未經整枝的灌木踢然不美,招來翠鳥也會為它增加。
《文賦》是中國最早系統地探討文學創作問題的論著。全文以賦的形式寫成。作者是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
陸機在《文賦》中用他的文學實踐的親身體會,生動地描述和分析了創作的心理特徵和過程,表達了他的美學美育思想。主要包括:
(1)「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文賦》認為,情感是文學創作沖動的來由和起點。在藝術想像過程中,許多心理活動交織在一起,情、理、物象,文辭紛至沓來,所要創造的藝術形象也愈加清晰鮮明。在這過程中,作者的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正所謂「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
(2)「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文賦》充分肯定了藝術想像的作用,認為在構思階段,則「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情騖八極,公游成仞」,「觀古今於須臾,扶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表明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完全沉入藝術想像過程中。
(3)「應感之會,通塞之紀」。《文賦》強調靈感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指出藝術創作成就的取得同「應感之會,通塞之紀。即靈感問題有密切關系。認為靈感具有「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的特徵。
(4)「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文賦》在藝術風格上,崇尚華麗之美,強調「麗辭」。這反映了六朝時期講求形式美的新時尚。
(5)《文賦》將文體區分為十種,簡明概述了各體的特徵。可以說,《文賦》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個藝術創作思維的規律。
陸機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後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陸機傳》),與弟陸雲俱為中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陸機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126篇詩文
參差竹。吹斷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目。憶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飛速。菰草綠。應下溪頭沙上宿。——宋代·張先《憶秦娥(般涉調)》憶秦娥(般涉調)
宋代 : 張先
參差竹。吹斷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目。酒泉子·長憶觀潮
宋代 :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長壽樂·繁紅嫩翠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
㈤ 長壽樂·繁紅嫩翠原文_翻譯及賞析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太平世。少年時,忍把韶光輕棄。況有紅妝,楚腰越艷,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飄雪,歌響行雲止。願長繩、且把飛烏系。任好從容痛飲,誰能惜醉。——宋代·柳永《長壽樂·繁紅嫩翠》 長壽樂·繁紅嫩翠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 譯文
花盛開葉嫩綠,一派春天景色,將京城妝點得無限明媚。到處處危樓台榭、朱門院落,樂器吹奏著新穎美妙的音樂,非常熱鬧。道路上車馬眾多,來往不絕,任憑遊人無限疾馳,競相尋游美景名勝。歸來的時候臨近晚上,四通八達的道路上,如雲的美女步履而帶起輕微的芳香之塵。
太平盛世,正當少年青春,不忍把美好的春光輕易拋棄,何況還有楚腰越艷一樣美女相伴,她們一笑何止只值千金啊!面對酒宴上那如同雪花飄飛的舞袖,響遏行雲的歌聲,我願用長繩系住太陽,好能從容痛飲,誰能怕醉啊!
清明踏青,是北宋時期一個非常熱鬧的民俗。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愁,都城之歌兒 *** ,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也獵取這一盛況,創作出不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柳永通過對這一民俗的描繪,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享樂意識。
詞的上片寫太平盛世繁華都市中的春遊。詞一開篇即寫景,「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這時候寫的是自然景觀,並且指明了這些景物是在「神州」,也就是汴京。接下來,「是處樓台」三句寫都市人文景觀,以「是以」二字開始,寫出了都市繁華的廣泛程度;後又以「騰沸」二字結束,寫出了都市繁華的熱鬧程度。接下來是游春盛況的敘寫。「遊人」之「恣」,「馳驟」之「無限」,從行動上寫出了游春人的心情舒朗,無拘無束;「嬌馬車如水」的比喻,借用了李煜的「車如流水馬如龍」(《望江南·多少恨》),概寫游春盛況,「尋芳選勝」則具體寫遊人的行蹤,冠以「競」字寫出了游春人爭先恐後的恣游心態。「歸來向晚」對照開頭「艷陽景」,表明游春活動從清晨的艷陽初升延續到黃昏日暮。結句「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可以說是游春活動的尾聲了,以一「起」字領起,不僅極具畫面感,且情韻無盡。
這首詞的上片在一定程度上記述了北宋前期太平盛世都市繁榮,有一定的認識意義。而且「繁紅」、「嫩綠」、「艷陽」、「朱門」、「新聲」、「通衢」、「香塵」等一連串帶有修飾性的詞的運用,以及「明媚」、「騰沸」、「如水」、「近遠」、「細細」等一連串工筆描寫,都極為生動地顯示了汴京春日的繁盛。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上片都可以說是整首詞的精華所在。
詞的上片已寫盡汴京太平景象,下片則進一步寫歌舞之樂。「太平世」,直言自己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太平盛世。「少年時」二句說自己還處於少年時期,不忍心把美好的時光輕易拋棄。「況有紅妝」二句說自己有美女相伴,連用「紅妝」、「楚腰」、「越艷」三個詞來形容相伴歌女的美貌,之後,詞人又引用了一個典故,出自王仁裕《開寶天元遺事》,書中說宮廷樂工許合子「善歌,最受明皇寵愛。每對御奏歌,則絲竹之聲莫能遏。帝嘗謂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詞人還用了「何啻」二字,說她們「一笑」何值「千金」,不僅突出了相伴美女的美貌,也從側面反映了詞人當時的奢侈生活。接下來,「向尊前」二句寫歌舞之盛,此處多用典故。先寫舞,「舞袖飄雪」,典故出自曹植《洛神賦》:「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後寫歌,「歌響行雲止」,引用《列子·湯問》秦青歌聲「響遏行雲」的典故。有美女相伴,又有歌舞欣賞,故而詞人說「願長繩、且把飛烏系。任好從容痛飲,誰能惜醉」。希望用繩子把太陽系住,以便「從容痛飲」。這種挽留時光的方式獨特、浪漫,表現了詞人對少年韶光易逝的惶恐和無奈。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唐代·杜甫《即事》即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樹頭花艷雜嬌雲,樹底人家朱戶。北樓閑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
㈥ 古詩詞翻譯
我們卿卿我我。你今日溫柔的對待把我放浪的心都拴住了。
㈦ 《全宋詞》柳永(4)
郭郎兒近拍(仙呂調)
帝里。閑居小曲深坊,庭院沈沈朱戶閉。新霽。畏景天氣。薰風簾幕無人,永晝厭厭如度歲。
愁悴。枕簟微涼,睡久輾轉慵起。硯席塵生,新詩小闋,等閑都盡廢。這些兒、寂莫情懷,何事新來常恁地。
透碧霄(南呂調)
月華邊。萬年芳村起祥煙。帝居壯麗,皇家熙盛,寶運當千。端門清晝,觚稜照日,雙闕中天。太平時、朝野多歡。遍錦街香陌,鈞天歌吹,閬苑神仙。
昔觀光得意,狂游風景,再睹更精妍。傍柳陰,尋花徑,空恁嚲轡垂鞭。樂游雅戲,平康艷質,應也依然。仗何人、多謝嬋娟。道宦途蹤跡,歌酒情懷,不似當年。
木蘭花慢(三之一·南呂調 )
倚危樓佇立,乍蕭索、晚晴初。漸素景衰殘,風砧韻響,霜樹紅疏。雲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空遣悲秋念遠,寸腸萬恨縈紆。
皇都。暗想歡游,成往事、動欷歔。念對酒當歌,低幃並枕,翻恁輕孤。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贏得無言悄悄,憑闌盡日踟躕。
木蘭花慢(三之二·南呂調)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澆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出郊b75e。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木蘭花慢(三之三·南呂調)
古繁華茂苑,是當日、帝王州。詠人物鮮明,土風細膩,曾美詩流。尋幽。近香徑處,聚蓮娃釣叟簇汀洲。晴景吳波練靜。萬家綠水朱樓。
凝旒。乃眷東南,思共理、命賢侯。繼夢得文章,樂天惠愛,布政優優。鰲頭。況虛位久,遇名都勝景阻淹留。贏得蘭堂醞酒,畫船攜妓歡游。
臨江仙引(三之一·南呂調)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雲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臨江仙引(三之二·南呂調)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凄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綉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臨江仙引(三之三·南呂調)
畫舸、盪槳,隨浪前,隔岸虹。□荷點斷秋容。疑水仙游泳,向別浦相逢。鮫絲霧吐漸收,細腰無力轉嬌慵。
羅襪凌波成舊恨,有誰更賦驚鴻。想媚魂杳信,算密鎖瑤宮。遊人漫勞倦□,奈何不逐東風。
瑞鷓鴣(二之一·南呂調)
寶髻瑤簪。嚴妝巧,天然綠媚紅深。綺羅叢里,獨逞謳吟。一曲陽春定價,何啻值千金。傾聽處,王孫帝子,鶴蓋成陰。
凝態掩霞襟。動象板聲聲,怨思難任。嘹亮處,回厭弦管低沈。時恁回眸斂黛,空役五陵心。須信道,緣情寄意。別有知音。
瑞鷓鴣(二之二·南呂調)
吳會風流。人煙好,高下水際山頭。瑤台絳闕,依約蓬丘。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蛾畫舸,紅粉朱樓。
方面委元侯。致訟簡時豐,繼日歡游。襦溫袴暖,已扇民謳。旦暮鋒車命駕,重整濟川舟。當恁時,沙堤路穩,歸去難留。
憶帝京(南呂調)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塞孤(般涉調)
一聲雞,又報殘更歇。秣馬巾車催發。草草主人燈下別。山路險,新霜滑。瑤珂響、起棲烏,金鉦冷、敲殘月。漸西風系,襟袖凄冽。
遙指白玉京,望斷黃金闕。還道何時行徹。算得佳人凝恨切。應念念,歸時節。相見了、執柔夷,幽會處、偎香雪。免鴛衾、兩恁虛設。
瑞鷓鴣(二之一)
天將奇艷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暗想花神、巧作江南信,鮮染燕脂細翦裁。
壽陽妝罷無端飲,凌晨酒入香腮。恨聽煙隖深中,誰恁吹羌管、逐風來。絳雪紛紛落翠苔。
瑞鷓鴣(二之二)
全吳嘉會古風流。渭南往歲憶來游。西子方來、越相功成去,千里滄江一葉舟。
至今無限盈盈者,盡來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遙認南朝路、晚煙收。三兩人家古渡頭。
洞仙歌
嘉景,向少年彼此,爭不雨沾雲惹。奈傅粉英俊,夢蘭品雅。金絲帳暖銀屏亞。並粲枕、輕偎輕倚,綠嬌紅奼。算一笑,百琲明珠非價。
閑暇。每隻向、洞房深處,痛憐極寵,似覺些子輕孤,早恁背人沾灑。從來嬌多猜訝。更對翦香雲,須要深心同寫。愛搵了雙眉,索人重畫。忍孤艷冶。斷不等閑輕舍。鴛衾下。願常恁、好天良夜。
安公子(二之一·般涉調)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停畫橈、兩兩舟人語。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
遊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自別後、風亭月榭孤歡聚。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聽杜字聲聲,勸人不如歸去。
安公子(二之二·般涉調)
夢覺清宵半。悄然屈指聽銀箭。惟有床前殘淚燭,啼紅相伴。暗惹起、雲愁雨恨情何限。從卧來、展轉千餘遍。恁數重鴛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還堪歡。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雖後約、的有於飛願。奈片時難過,怎得如今便見。
長壽樂(般涉調)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竟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
太平世。少年時,忍把韶光輕棄。況有紅妝,楚腰越艷,一笑千金可啻。向尊前、舞袖飄雪,歌響行雲止。願長繩、且把飛鳥系。任好從容痛飲,誰能惜醉。
傾杯(黃鍾羽)
水鄉天氣,灑蒹葭、露結寒生早。客館更堪秋杪。空階下、木葉飄零,颯颯聲乾,狂風亂掃。當無緒、人靜酒初醒,天外征鴻,知送誰家歸信,穿雲悲叫。
蛩響幽窗,鼠窺寒硯,一點銀釭閑照。夢枕頻驚,愁衾半擁,萬里歸心悄悄。往事追思多少。贏得空使方寸撓。斷不成眠,此夜厭厭,就中難曉。
傾杯(大石調)
金風淡盪,漸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氣,輕煙乍斂,皓月當軒練凈。對千里寒光,念幽期阻、當殘景。早是多情多病。那堪細把,舊約前歡重省。
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鴻難倩。每高歌、強遣離懷,慘咽、翻成心耿耿。漏殘露冷。空贏得、悄悄無言,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
傾杯(散水調)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聞岸草、切切蛩吟如織。
為憶。芳容別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綉閣深沈,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雲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鶴沖天(黃鍾宮)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木蘭花(杏花·三之一·林鍾商)
翦裁用盡春工意,淺蘸朝霞千萬蕊。天然淡濘好精神,洗盡嚴妝方見媚。
風亭月榭閑相倚。紫玉枝梢紅蠟蒂。假饒花落未消愁,煮酒懷盤催結子。
木蘭花(海棠·三之二·林鍾商)
東風催露千嬌面。欲綻紅深開處淺。日高梳洗甚時忄欠,點滴燕脂勻未遍。
霏微雨罷殘陽院。洗出都城新錦段。美人纖手摘芳枝,插在釵頭和風顫。
木蘭花(柳枝·三之三·林鍾商)
黃金萬縷風牽細。寒食初頭春有味。殢煙尤雨索春饒,一日三眠誇得意。
章街隋岸歡游地。高拂樓台低映水。楚王空待學風流,餓損宮腰終不似。
傾杯樂(散水調)
樓鎖輕煙,水橫斜照,遙山半隱愁碧。片帆岸遠,行客路杳,簇一天寒色。楚梅映雪數枝艷,報青春消息。年華夢促,音信斷、聲遠飛鴻南北。
算伊別來無緒,翠消紅減,雙帶長拋擲。但淚眼沈迷,看朱成碧。惹閑愁堆積。雨意雲情,酒心花態,孤負高陽客。夢難極。和夢也、多時間隔。
祭天神(歇指調)
憶綉衾相向輕輕語。屏山掩、紅蠟長明,金獸盛熏蘭炷。何期到此,酒態花情頓孤負。柔腸斷、還是黃昏,那更滿庭風雨。
聽空階和漏,碎聲斗滴愁眉聚。算伊還共誰人,爭知此冤苦。念千里煙波,迢迢前約,舊歡慵省,一向無心緒。
鷓鴣天(平調)
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雲歸去認無蹤。只應會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歸去來(中呂調)
一夜狂風雨。花英墜、碎紅無數。垂楊漫結黃金樓。盡春殘、縈不住。
蝶稀蜂散知何處。殢尊酒、轉添愁緒。多情不慣相思苦。休惆悵、好歸去。
梁州令(中呂宮)
夢覺紗窗曉。殘燈掩然空照。因思人事苦縈牽,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憐深定是心腸小。往往成煩惱。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長圓,春色易為老。
燕歸梁(中呂調 )
輕躡羅鞋掩絳綃。傳音耗、苦相招。語聲猶顫不成嬌。查德見、兩魂消。
匆匆草草難留戀、還歸去、又無聊。若諧雨夕與雲朝。得似個、有囂囂。
夜半樂(中呂調)
艷陽天氣,煙細風暖,芳郊澄朗閑凝佇。漸妝點亭台,參差佳樹。舞腰困力,垂楊綠映,淺桃穠李夭夭,嫩紅無數。度綺燕、流鶯斗雙語。
翠娥南陌簇簇,躡影紅陰,緩移嬌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絳綃袖舉。雲鬟風顫,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顧。競鬥草、金釵笑爭賭。
對此嘉景,頓覺消凝,惹成愁緒。念解佩、輕盈在何處。忍良時、孤負少年等閑度。空望極、回道斜陽暮。歡浪萍風梗知何去。
清平樂(越調)
繁花錦爛。已恨歸期晚。翠減紅稀鶯似懶。特地柔腸欲斷。
調不堪尊酒頻傾。惱人轉轉愁生。□□□□□□,多情爭似無情。
迷神引(中呂詞)
紅板橋頭秋光暮。淡月映煙方煦。寒溪蘸碧,繞垂楊路。重分飛,攜纖手、淚如雨。波急隋堤遠,片帆舉。倏忽年華改,向期阻。
時覺春殘,漸漸飄花絮。好夕良天長孤負。洞房閑掩,小屏空、無心覷。指歸雲,仙鄉杳、在何處。遙夜香衾暖,算誰與。知他深深約,記得否。
㈧ 烏夜啼·金鴨余香尚暖原文_翻譯及賞析
金鴨余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蘭膏香染雲鬟膩,釵墜滑無聲。冷落鞦韆伴侶,闌珊打馬心情。綉屏驚斷瀟湘夢,花外一聲鶯。——宋代·陸游《烏夜啼·金鴨余香尚暖》 烏夜啼·金鴨余香尚暖 金鴨余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蘭膏香染雲鬟膩,釵墜滑無聲。 譯文
金色的鴨形香爐中暖香未盡,綠窗外的夕陽依然光明。清香的發油把頭發抹得亮膩,午後躺於床上,懶把身起,玉釵墜落也悄無聲息。
打鞦韆的夥伴被我疏冷,連平日喜愛的打馬游戲此時也沒了心情。綉屏旁愛情的美夢突然驚醒,都怪花叢外那隻黃鶯冒失地啼叫一聲。
《烏夜啼·金鴨余香尚暖》中摹寫一位上層婦女午後無聊,躺在床上打發時光反而引起了女主人公的諸多心事更加惆悵。
上片起二句 :「金鴨余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 後句用晚唐方棫詩「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長傍小窗明」的句意,以窗外斜日點明時間,一「綠」字渲染環境 ,「偏」字即方詩的「 如有意」;前句寫金鴨形的香爐中余香裊裊,點明主人公身份,近於李清照《醉花陰》詞「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所寫的情景。這情景,看似高貴幽雅 ,仔細品味卻透露孤獨無聊。
「蘭膏香染雲鬟膩,釵墜滑無聲 。」由閨房寫到房中人,即女主人公,裝束華貴,但孤獨無聊的情緒反而透露得更分明。正因為無聊才將自己從上到下的梳妝打扮了一番,美麗的頭發「蘭膏香染」,卻無人來欣賞。「釵墜滑無聲」,正如歐陽修《臨江仙》 :「涼波不動簟紋平。水晶雙枕,旁有墮釵橫。」中的團圓的「雙枕」,反襯出女主人公 冷清的「單枕」。美好時光卻如此令人傷感,由此,對女主人公此時此刻的心緒,可以切實地感受。
下片開頭兩句 :「冷落鞦韆伴侶,闌珊打馬心情」。 正面寫主人公的寂寞 。她不但離別了心上人,深閨獨處,而且連同耍鞦韆的女伴也很少過從。女伴「冷落」,自然自己的心情也更為「冷落」,前者正好反襯了後者 。「打馬」之戲,是宋代婦女閨房中的一種游戲 ,詞中主人公的心上人不在 ,女伴「冷落」,「 打馬」心情的「 闌珊」,自可想見。正因為如此,以前愛玩的「打馬」游戲,由於女主人公的孤獨無聊,也變得索然無味了。進一步點明了她產生這種心態的原因。
「綉屏驚斷瀟湘夢,花外一聲鶯。」瀟湘夢」,更加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寂寞無聊,反映出女主人公的牽掛。獨個人守空房的處境,好令人心煩。唯有做白日夢來減輕內心的痛楚。好夢不長,偏被春鶯的啼聲「驚斷」。
陸游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太平世。少年時,忍把韶光輕棄。況有紅妝,楚腰越艷,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飄雪,歌響行雲止。願長繩、且把飛烏系。任好從容痛飲,誰能惜醉。——宋代·柳永《長壽樂·繁紅嫩翠》長壽樂·繁紅嫩翠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是處樓台,朱門院落,弦管新聲騰沸。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競尋芳選勝,歸來向晚,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山居示靈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題農父廬舍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