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長壽科學家:後悔自己活到104歲,你願意長壽嗎
關於壽命,我從不貪心,不期待著自己能活到90歲、100歲,只希望自己能在死前不留遺憾,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但是老年人就完全不一樣了。老年人即使身體健康,沒有疾病,在80、90歲的年齡也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任何事都是力不從心。心態上也沒有年輕時的激情澎湃,顯得動力不足。如果再生點小病,那更是苦不堪言,嚴重時還要勞煩子女照顧。那種感覺只有躺在病床上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我不願在年老時活成我討厭的有氣無力的模樣,更別說躺在病床上喪失行為能力。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我一有機會就去鍛煉身體,跑步、游泳、瑜伽,盡可能地讓自己心態保持年輕活力。即時行樂,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為的就是將來有一天面對死亡時不留遺憾。
B. 決定長壽的因素有哪些
一說起長壽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想起一些書中描寫長壽老者,所用到的「鶴發童顏」,「精神矍鑠」這些詞語,貌似這些就是長壽之人的特徵。其實,長壽體質的人確實有著一些共同的特徵。尤其對於那些50多歲的人,他們即將從中年步入老年,這個時期也是決定餘生是否健康長壽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的人要具備哪些因素或者表現呢。接下來我就介紹下。
3、手握力大
握力大小是由前臂屈肌的發達程度決定的,握力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全身的力量狀況,尤其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握力的大小,可以看出肌體衰老變化的程度。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量會逐漸降低,導致力量減弱,活動能力變差,出現易疲勞、跌倒、骨折、新陳代謝減慢等症狀。
以上就是長壽體質的人所具有的特徵,如果你還不具備,那就要有意識的注意日常的保健和養生了,同時一定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
C. 影響人類長壽的因素有哪些
人類的健康長壽涉及因素很多。聯合國衛生組織(WHO)認為,人類的健康和壽命與五大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佔15%,社會和環境因素佔10%,醫療服務佔8%,氣候因素佔7%,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佔60%。這是一種科學的分析。所以醫學家說:「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一、生活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也是鍛造生活質量和健康生命的指南。假如我們對生命心存敬意,生命將顯示她的厚度和力度。許多百歲高齡老壽星總結了不少感悟和體會。如:四要訣「天天走路,基本吃素,遇事不怒,勞逸適度」。四個要:腦要用,身要動,心要松,腹要空。四個八:八小時睡眠,飲八杯水,走八千步路,吃八分飽。其他還有不少。
二、良好的心態,讓生活充滿陽光。這也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心態好,一切都好。良好的積極心態讓我們充滿活力。
正如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中說的:「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至靈魂」。我們生逢盛世,社會安定,國泰民安,在尊老愛老的好風尚下,百歲人瑞年年增加,黃昏不是孤獨和落寞,而應當是人生的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要善於自尋樂趣,而切勿庸人自擾。真正心中保持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必然笑口常開。
三、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提升生活的品位。
如何培養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至關重要。無論是唱歌吟詠,或寫詩作賦,無論是琴棋書畫,或養花集郵,或釣魚旅遊,都應有出自內心的喜愛。這樣,等到一旦退下來,有了更多的時間,不僅不會感到失落,反覺時間不夠用,從中可以尋找自己的樂趣。這才是真正的修身養性之道。
史學大家、復旦歷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走完了他104歲的人生歷程。作為最後一位辭世的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等學術大師的弟子,蔡尚思讓人記住的不只是他多年勤奮著成的等身著作,還有獨立治學精神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青年時代蔡尚思酷愛文史,遍訪名師,醉心於書海。年逾九旬後,他仍是上海圖書館的常客。這位屈指可數的百歲教授,有人問他的養生之道,他的回答是:「一曰養心;二曰煉身」。蔡先生一生清苦,不沾煙酒。淡泊養心,還堅持「煉身」,每日按時浸泡「冷水浴」,50多年天天如此。「永不畢業,永葆青春」則是他始終如一的信念。
四、要有理想和精神追求。
另一位高壽學者周有光是我國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如今已是103歲了。他一輩子經歷許多坎坷的事,然而他一生淡泊名利,把一切的不幸都看成幸運。「文革」期間周先生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這本是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憶,然而,他卻認為這是他的幸運。因為,本來困擾他的失眠症,結果到五七幹校一勞動,毛病居然好了。一直到現在都不再失眠。這正應了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失望,在「文革」時候,他經常講兩句話,要做到「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
D. 長壽的原因有哪些
身材勻稱者長壽
身材勻稱的人即使有吸煙史或患有高血壓,他們的死亡率也仍低於那些身材不勻稱卻沒有上述毛病的人。專業人士在調查了25341位男子、7080位女子後.作出了以下幾項具體的研究結論:身材不勻稱者占被調查男子的20%,他們的死亡可能性比常人高出52%,其中男性煙民的死亡率比常人高出65%。在調查的女子中,極不勻稱者死亡率比常人超過11%,其中,女性煙民高出99%。
專家說:「只要能保持體形勻稱,你能活得長久,就能克服壞習慣帶來的不良後果——諸如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死亡率較高的惡性因素。」
「老來俏」者長壽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於受世俗觀念的束縛,因此,大多數人步人病人老年之後,就不太講究美了。有些老人甚至不修邊幅,邋遢起來了。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心理學家認為,老年人恰當地講究儀容儀表,可帶來青春活力。許多心理上年輕的老年人,都比較注意講究美。他們活得瀟灑大方,常有一種「我還年輕"的愉悅和滿足感。因此,笑口常開,精力旺盛,越活越年輕。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老年人講究美,心情愉快,可促進體內分泌出更多的酶、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等生化物質。這些物質可使血液循環、-神經細胞活動、內臟器官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老來俏」的人,熱愛生活,自得其樂,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無疑會體健高壽。
多吃魚貝者長壽
老年人特別是肥胖的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壓、高脂血症,所以不宜多吃肉類食品,應多吃點魚、貝、蝦等海鮮。魚、貝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海鮮魚貝中含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成分,能防治高血壓、高脂血症,如魚油中的多烯脂肪酸,其主要成分為廿碳五烯酸(EPA)、廿二碳六烯酸(DHA)。EPA有降低甘油三脂,降低血小板凝血和血粘度的作用,並能增進大腦機敏性。DHA能降低血液總膽固醇水平,能清除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卻不幹擾號稱血管「清道夫」的高密度脂蛋白。
魚、貝中還有含量很高的牛磺酸,它在參與肝臟膽汁酸代謝中能促使黃疸病人退掉黃疸,在調節膽固醇代謝中可使血液中總膽固醇水平下降。所以,老年人應多吃魚、貝、蝦、蟹。
信心十足者長壽
信心是一種積極的精神因素,它可以轉化成獲得健康長壽的物質力量。信心是意志頑強和精神愉快的反映,對健康長壽充滿信心,能使人避免「積優(憂)成疾」。信心會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有益於人體各種激素的正常分泌,以利調節腦細胞的興奮和血液循環。信心有助於鼓起人們與疾病作斗爭的勇氣,並頑強地想方設法強身祛病,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醫學文獻上有很多病例證明,「寬心葯」非常有效地消滅了病人的疾病,甚至可以治癒被認為無法治好的病。這種療法用的「葯」,唯一可以引起作用的成分,顯然是病人自己的信心所產生的力量。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具有濟世利民的善良意念的人能使自身分泌出有益健康的物質,從而促使其健康長壽。
人之所以衰老,原因之一是機體適應能力下降。大量調查研究證實,大多數從事創造性勞動事業的人都屬於神經活動機能健壯者.他們的神經系統較之常人更能鼎盛不衰。這表明,事業成功的快樂和潛心事業的良好心理狀態,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居室宜坐北朝南,房間面積不宜過大,一般為12至16平方米左右。室內光線要柔和、明亮、通風、安靜。牆壁的顏色以米黃或淺桔黃為好。窗簾可按季節變換顏色。床鋪以鋪板加棉墊為宜。坐椅最好有扶手和靠背,室內放上沙發。有條件者,可在居室內掛一幅山水蟲鳥字畫,書櫥上放吊蘭,窗檯上放幾盆花草。這樣,可使老人感到舒適、安靜、輕松,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預防精神老化,有益壽年。
生活方式健康者長壽
(1)培養樂現進取的態度:走路要有精神,臉上要帶笑容。樂觀進取的態度能舒緩生活壓力,減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
(2)對親愛的人表示親熱:肌膚之親很重要,有人認為那是長壽的關鍵所在。
(3)時常笑、大聲笑:笑不但能減少緊張,研究顯示還可益壽延年。去看場喜劇,讀本笑話書,或是去找愛說笑的朋友聊聊,要成為生活的經常。
(4)睡個好覺:充足的睡眠能使你的神經系統和大腦冷靜下來,減少壓力造成的疾病。
(5)去除緊張:例如說,工作時忙中偷閑,休息片刻,或玩一項新的運動,都有助於去除這些緊張症狀,使自己益壽延年。
(6)不要老提自己的小毛病:有了小毛病就要設法去治療,不要拿來當做博取他人同情的工具。
(7)要相信自己能夠長命百歲:「人活七十古來稀」的念頭已經落伍,不要再有。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夠長命百年,那你定會勉力以求,雖不至亦庶幾近矣。
(8)鬆弛身心,使自己再生活力:身心固然要鍛煉,也要鬆弛。做深呼吸,閉上眼睛滌除你心中的憂煩。想想令你愉悅的事兒。
(9)不要過孤單的生活:孤單的生活是不健康的,因為沒人分享你的快樂,也沒人分擔你的痛苦。還是有人疼有人愛好。
習慣健康者長壽
國際公共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人的長壽與下列七項衛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七項衛生習慣是:
(1)不吸煙;
(2)飲酒有節制或根本不飲酒;
(3)每日吃早飯;
(4)兩餐之間不吃零食;
(5)每天按時睡足7~8小時;
(6)定時進行體育活動;
(7)保持適當的體重。
國際公共衛生組織對6928名普通居民進行調查後發現。對上述七項衛生習慣遵守得越多的人身體越健康。不遵守其中1-3項衛生習慣的45歲的人,預期只能再活20年.而遵守其中6-7項衛生習慣的45歲的人,預期能再活33年以上。足見,養成和堅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使人長壽。
一般肥胖者不長壽
俗話說,人到中年易發福。所謂發福,是指肥胖而言。這種發福,是福還是禍?如果說是福,為何又有「有錢難買老來瘦」的諺語?
健康的身體,應是肥而不臃,如果體重超過標準的20%時,或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大於24(國外男性以27、女性以25為指數)時,稱為肥胖症。如無明顯原因可尋者稱單純性肥胖症。具有明確病因者稱繼發性肥胖症。肥胖是機體內脂肪代謝紊亂,進食熱量多於人體消耗熱量並且以脂肪形式儲存了多餘熱量所致。中醫認為:「肥人多痰」,痰即是體內水液代謝的病理產物,痰濁不化,瘀血炮生,痰瘀互結體內,阻礙人體氣機的運行,痰瘀阻滯心脈,心脈痹阻,不通則痛,從而產生胸痹心痛。
肥胖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其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最大,輕度肥胖者無症狀,中重度肥胖主要是使循環血容量、心搏出量、輸出量及心肌負擔均增高,有時伴有高血壓,引起左心室肥大,且同時心肌內外大量脂肪沉著,易致動脈硬化、心力衰竭,臨床表現主要是胸悶、心慌、氣短等。肥胖導致心血管癥候群是一個漸變過程,當肥胖減除後,早期心血管癥候群可隨之減輕或消失,但當並發動脈硬化、冠心病時,即使減肥,也難以恢復正常。
身材矮小者長壽
美國一個科研小組曾對650名男性,其中包括美國總統36人,有成就的(科學、商業、藝術界名人)265人,還有足球、籃球、壘球運動員和拳擊選手等,進行了身高與壽命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美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米75,所謂矮個子是指身高1米72以下的人,高個子是指】米83以上的人。各組矮個子比高個子的壽命長11%~19%。在有成就的人中,矮個子壽命比高個子長9年。至於美國總統,5個矮個子平均為80.:歲,5個高個子平均只有66歲。這些數字表明,身材高大者未必長壽,身材矮小者相對壽命長些。
吃糖與長壽的關系
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很豐富,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要適時、適量,否則,就會造成營養過剩、對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利。所謂營養物質的適時、適量,就是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這六種營養素在體內的代謝作用恰好能滿足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即達到營養上的平衡。
糖類食物屬於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之一。美國學者認為,老年人的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我們指的糖,並不單單指甜味食品。糖有三種形式:葡萄糖、果糖為單糖,蔗糖、麥芽糖為雙糖,而澱粉、纖維素為多糖。麥芽糖和蔗糖有甜味,葡萄糖、果糖次之,澱粉和纖維則感覺不出甜味。糖在人體內最容易被吸收利用,它的代謝作用和消化作用也比其他營養素迅速。我國人民歷來習慣於以多糖類的澱粉做主食.如大米、小麥,玉米、高粱等。以大米為例,O.5公斤大米能提供的熱量,足夠一人一天能量的消耗,但對老人來說,果糖更適宜,因為果糖在機體內更容易被吸收,又能經過氨基化和轉氨基作用合成氨基酸。通常過量的糖類食物進入人體後,除了供血糖正常消耗外,還會在細胞內轉化為脂肪積存起來,使人發胖,而果糖轉化成脂肪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有些人平時雖很少吃脂肪食物,但由於過多食用糖類食物,結果也長胖了.原因就在於糖向脂肪的轉化。過多的蛋白質除了氧化釋放能量,構成人體組織蛋白外,也會轉變成糖類或脂肪。多食糖類食物會誘發胰腺分泌大量的胰腺素,胰腺素能促進糖類轉變為脂肪,並在皮下,腹腔內的大網膜和腸系膜上沉積起來,會使腹部肥胖,其結果,造成腹壓增高,腹壁肌肉鬆弛。這些都不是健康的象徵,還會使人的壽命縮短。
總之.老年人切不可認為營養素多多益善,須知物極必反,老年人更應該控製糖和脂肪的攝取量。
吃鹽與長壽的關系
食鹽的化學名稱叫氯化鈉或鈉鹽,其中氯的含量佔60.66%,鈉佔39.34%。人們常用食鹽作調味品,鹽能刺激味覺,促進食慾和增加唾液的分泌。用它,主要是吸收其中的鈉離子,以及鉀、鎂、鈣離子,以維持人體內的鹽代謝平衡、水平衡、滲透壓和酸鹼度的平衡,即人體的「內環境」平衡。多餘的鈉離子,通過尿液、汗液,糞便排出體外。據測定,一人一天有3~18克食鹽,就足以滿足其生理功能的需要。在炎熱的天氣或大量活動後,因排汗較多,體內的氯化鈉含量大大減少,這時需要有適當的補充,否則.如肌肉中的鈉離子減少過多而未及時補充,會引起肌肉的高度興奮,出現肌肉痙攣。
人的味覺主要由舌組織的味蕾產生。味蕾在出生後11個月完成,70歲以後味蕾數量急速減少。高齡老人的甜、咸、酸、苦四種味覺發生了改變,其中以甜味和鹹味下降最明顯,這使老人不自覺地增加糖和鹽的攝入量。如果食鹽超出人體的正常需要,就會造成「內平衡」失調,細胞外滲透壓增高,細胞內的水分被吸到細胞外,或細胞外的水分排不出去,導致水腫。另外因食鹽中的鈉離子主要分布在血漿和組織液中,而血液中的鈉離子增多就會把組織液中的水分吸收過來,形成血管內血容量增加。同時,由於小動脈血管壁內鈉離子及水分瀦留,引起小動脈收縮而增加血管壓力,造成血壓升高。長期地過多進食鹹食或鹹味重的食品,血壓上升後不下降,就變成高血壓病。如果再不注意調整飲食,則腎臟排泄鈉離子和水的功能就會明顯減退,血壓繼續升高還會引起心力衰竭。
不少營養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在食鹽攝人量每日不超過3克的地區,其居民平均血壓較低,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升高的趨勢也不明顯。然而,這些地區的居民一旦遷到攝鹽量較高的地區,其血壓也會相應升高。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多配以低鈉膳食,效果很好。這說明,食鹽攝人量對血壓有明顯的影響。為此,老年人的膳食要以清淡少鹽為宜。
生活安排合理者長壽
老年人離、退休後,生活方式改變,打亂了過去的節奏,為了保持健康,很需要重新安排好生活,建立新的作息規律。
生活規律主要是指有秩序的作息時間安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並結合個人的特點妥善安排。
1.首先訂出總體計劃,在一年中要完成那些設想,如學習或要做的工作,這樣可使精神有所寄託,並對自己有所要求,使生活的目的性明確、避免離、退休後出現空虛、寂寞、孤獨等心理活動。
2.鍛煉身體對保持老年人身體健康、精神振奮非常重要,因為鍛煉可使身體的各種生理功能保持正常的活動,並能推遲各個器官及各種組織的老化。要獲得這些效應,必須堅持鍛煉,即每天定時鍛煉,時間至少半小時。鍛煉方式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極拳、氣功、做操等,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
3.進餐要早、中、晚定時,最好定量,在質的方面要安排合理,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4.睡眠要充足,睡眠對腦有保護作用,每天至少安排7至8小時,中午要午睡。環境安靜、空氣新鮮、溫濕度合適、光線暗、被褥舒適均是保證良好睡眠的條件。失眠時,盡量避免用安眠葯,因這類葯物對肝臟、腦及造血器官均不利,可採用物理方法,如睡前熱水泡腳、按摩軀體或散步等。另外,睡前盡量使情緒安定,避免看書報、飲濃茶或咖啡等興奮劑。
5.防止便秘。由於老年人胃腸蠕動減慢,喜食含纖維素少的精細食品,對腸的刺激性過小,容易導致便秘。便秘給老年人帶來一定的不利,當老年人過度用力排便時,有時可出現心律失常或腦血管意外等。防止便秘的方法: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食物,早晨空腹飲一杯蜂蜜水。另外鍛煉身體可促進胃腸蠕動,對防止便秘也有一定作用。總之,應盡可能避免使用葯物,否則易形成習慣性便秘。
6.應注意勞逸安排適當,休息可採取各種方式,如閉目靜坐、聊天、下棋、聽音樂、繪畫、書法、短時間散步等。
E. 老人長壽克子孫有一定道理
老人過於長壽會「克」子孫?
民間的確有「家裡老人過於長壽,會對子孫不好」的說法,但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做支撐。
意外和疾病都是偶發現象,與老人長不長壽毫無關系,如果非要將那些「不吉利」的因素和老人扯上關系,只會造成老人的痛心和寒心。
不僅如此,從遺傳學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家中的老人比較長壽,那麼後代子孫也可能會繼承這種基因優勢,也會比較長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荒謬的說法呢?
既然老人高壽是很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老人高壽是『克』子孫呢?答案心酸又很現實,子女要心中有數:
一、久病床前無孝子
久病床前無孝子,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子女對生病的父母並沒有盡到看護和照顧的責任。
他們想躲清閑,卻又怕遭人議論,於是就將父母的壽命與子女的命運聯系在了一起,把這種說法越放越大,試圖為自己的不孝開脫。
二、與老人矛盾頗深
這種說法之所以會大肆流傳,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子女與老人平日里矛盾頗深。
加上人到老年,老人在脾氣性格上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子女就認為老人活得越久越作妖,將自己的生活攪得一團亂。
由於生活中積怨已久,他們並不盼望老人長壽,所以才十分認可這種說法。
三、子女過於迷信
家有高壽老人的子女一般都處於中老年狀態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多都非常相信一些民間迷信的說法。
當他們聽到一種貌似很有道理的說法後會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這種說法就弄得人盡皆知了。
雖然一部分人對老人的長壽抱有迷信的看法,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想長壽的。
F. 祈禱媽媽平安健康長壽的句子
1、母親永遠是我心靈的港灣,祝親愛的媽媽健康快樂!
2、最心疼的,是您牽掛的心腸;最喜歡的,是您微笑的臉龐;最敬畏的,是您胸懷的寬廣;最期待的,是您歲歲的安康,祝福親愛的媽媽,健康長壽,事事順心。
3、母愛,是一棵長青的樹,屹立不倒;母愛,是一輩子的情,一直到老;母愛,是一片包容的海,給你懷抱;母愛,是一世的牽掛,永遠可靠。最美的祝福送給媽媽,健康常笑。
4、洗衣做飯忙不完,每日忙碌不著閑,歷經風霜添白發,勤勞持家不知煩,嘗盡苦辣皆為甜,養大子女無怨言。祝福媽媽健康長壽頤養天年!
5、兒女的成長,增加了媽媽的白發;兒女的任性,將媽媽眉頭的皺眉刻畫;兒行千里時,帶走的是媽媽的牽掛。願媽媽健康長壽!
G.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多活一天都嫌遭罪,為何146歲生日後將自己餓死
中國歷代皇帝畢生所求的,都是長生不老,如果沒辦法老生不老,那活得比別人都久也行。所以這數千年來,為了追求長壽的各種笑話層出不窮。但是偏偏有的人就不喜歡長生,他明明擁有著令所有人都羨慕的健康身體,卻總想著怎麼才可以早點死去,於他而言,多活在世上一天,都是遭罪。
所以馬巴高索老人在度過了自己的146歲生日後不久,靠著不吃不喝,滴水不進的絕食方式,活活將自己餓死了。
不知道這件事情如果被那些終日都盼著長命百歲的人知道後,又會作何感想?
H. 有人說,長壽是一場災難,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長壽這個問題都不會去認真的思考,覺得長壽是非常好的。但其實想在小編看來,如果失去了健康,那麼長壽也是一場災難。比如說小編有位同學的爺爺,今年已經86歲了,在10多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忘記事情,會自言自語,而且出門了會找不到家。但是在今年情況又有所加重,甚至連自己的子女都不認識。
會讓子女身心疲憊,而且有的長壽老人也是患了很多疾病的,甚至有的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常年是需要家人或者是保姆陪伴在身邊進行照顧的,所以說只是長壽,但是如果疾病纏身。導致生活沒有品質,這樣的長壽就是一場災難。而且有的老人長壽,但是自己的子女卻在相繼的離開自己。這樣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過於痛苦的,而且也會經受很大的打擊。
I. 為什麼說長壽老人克子孫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老人越長壽對兒女的拖累就越多。
相信大家肯定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老小孩,小小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年齡越大的時候,性格就越像小孩。而小孩很多時候都是不容易管理的,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煩惱。
老人在老了的時候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細心的照料,而且還有很多老年人非常愛耍脾氣,非常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苦惱,所以才會有了上面的那句話,但這也只是說一部分老人並不是所有老人都這樣的,因為有一些老年人即使年齡很大了,也還是在自己生活並且生活能夠完全自理。
3、擔心家裡人
很多老年人在年齡比較大的時候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這也可能是基因傳承所導致的一種狀況,有些老年人甚至想要自己的後代寸步不離,這一點雖然讓我們苦惱,但我建議大家還是盡量理解。
有三個字形容老年人的狀態是比較貼切的,那就是老來難。人到老年的時候真的有很多無奈,如果不理解的話,我們看一看敬老院裡面的老人就知道了,與其說長壽的老人克子孫,我倒更願意相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