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對於巴金來說,長壽是一種折磨
巴金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十分長壽的老人了,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去世,享年101歲。
他想早一點和妻子見面,與其活在這個充滿痛苦的事上,不如早早的去找自己已經離世的妻子,這也足以看出巴金老人愛的執著,即使分別已經30多年,他對妻子的愛一直不減,這種愛甚至超越了生命,對於巴金來講,哪怕早死幾年,也想快點見到自己的妻子。
『貳』 【英語作文】某晚報的小記者采訪了某鎮的一位高壽老人,這位老人的良好習慣使他保持了健康的身體,請
Recently a roporter interviewed an aged man ,the aged man's good habits keeps a health body.THE old man told that he is 96 years old ,he keeps a balanced diet.He has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regularly , eats some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He says that he never eat fast food,as hamberge,ice-cream and so on .He think it's not good for healthy.For many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old man insisted is that he drinks green tea eeryday,he believeres that tea does well in his healthy.The old man says that he climbs moutain three or five times a week, and do some farming work in the field.He almost never suffer a cold and he is healther than those the same aged people.
In my point of view,if you want to keep a health body, you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 and regular exercise, what's more ,you should insist it, then you will have a long-lived and happy life !
希望幫得到你,時態你可以改成一般過去時,祝你學習進步!
『叄』 她125歲照樣上山砍竹子,專家去探索她的生活之地,發現了什麼長壽秘訣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富蘭克林
自古以來,長壽都是人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更是對於長生不老的秘訣,有著非常大的嚮往,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第一位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秦始皇了,他在統治後期,對尋找長生不老葯到了痴迷的境地,但是一直都是失望而歸,不僅是秦始皇,縱觀古代那些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哪一個有真正的獲得過長生不老的秘訣呢?很多帝王不但沒有長生不老,相反還有很多都是短命,這就讓人非常唏噓了。
結語
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禁閉室。——培根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古人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葯是肯定不存在的,長生不老的人在世間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有長壽的人以及長壽的秘訣,而長壽的秘訣無非就是生活中的一些點點滴滴,並不是什麼葯方,所以人們想要和這位老人一樣,也要做到這幾個方面,生活環境、心情心態,生活規律等等缺一不可,這也是想要長壽的唯一途徑,是健康的不二法門,對於健康和長壽的秘訣,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評論,想了解更多中外歷史或者奇聞趣事,記得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肆』 修改病句:1.一個記者采訪一位長壽老人:「老大爺您今年多大了。」
答案為:一個記者采訪一位老人:「老大爺您今年多大了。」
『伍』 104歲長壽奶奶,每天喝2兩小酒,下酒菜比較簡單,看看她愛吃啥
在采訪了幾十位百歲老人後,我們發現每一位長壽老人的性格、脾氣都各不相同,飲食習慣也千差萬別。這些長壽老人雖然大多數是好脾氣,但是也有不少老人脾氣暴躁、性格率真。在飲食上,他們有喜歡喝酒的,有喜歡抽煙的,也有喜歡喝茶的,還有很多喜歡吃肉,喜歡吃糖,還愛吃鹹味的,反正啥樣的生活習慣都有。我們還發現,百歲老人除了有家族長壽遺傳基因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真誠、善良、朴實、厚道、仁慈、寬容、正直、無私、豁達。這些優秀的品德,是非常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的。
上周末,我們「百歲老人尋訪小組」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陽街道東關東村,拜訪了一位有些特別的百歲老人。特別在哪裡?首先,她的性格和脾氣比較特別。因為很多長壽老人性格都比較溫和,脾氣溫柔。而這位老人的脾氣比較暴躁,性格比較率真、耿直。其次,這位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也有點特別。她喜歡吃肉,還喜歡喝酒,不喜歡吃反季節蔬菜,可以說飲食上比較單調,沒什麼花樣。同時,這位長壽老人還會一種「美容」的技術,曾幫助許多新娘子和愛趕時髦的大姑娘美容潔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她的人生故事吧。
這位長壽老人,名叫周玉翠,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奶奶,她生於1918年,今年104歲。據老人的大兒子張煥啟介紹,老人在九十歲以前,身體一直很好,平時都不感冒,在腿部沒有受傷以前還是自己做飯,生活自理,不需要兒女伺候。十幾年前,有一天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把腿部摔傷骨折了,本來兒女們是商量著給她做手術的,但是老人性格剛強,說一輩子沒吃過葯,沒住過院,就是堅決不做手術,也不吃葯,後來經過一年多的自然恢復了,也慢慢地好了,現在十幾年了,一直扶著凳子在家裡活動。除了不能做飯、洗衣外,其他什麼事自己都能做。
「俺父親77歲就沒有了,現在俺是兄弟幾個輪流伺候俺媽媽,一家子伺候半個月,她年齡大了,做子女的就得伺候,這是孝道。有句話不是說你養我小,我就得養你老嗎。」張煥啟說,作為母親,曾經吃苦受累地把兒女拉拔長大成人,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攢錢給咱蓋房娶媳婦,陪送嫁妝給閨女,讓兒女安家樂業,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想讓咱們過上好日子嗎?現在她年紀大了,咱就得好好伺候著,讓她吃好穿好住好,多享兩天清福,安度晚年。
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有五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按排行算的話,老大是女兒,今年81歲了。老二是兒子,也就是老人的大兒子,名叫張煥啟,今年78歲。老三是女兒,今年75歲。老四和老五都是兒子,也就是老人的二兒子和三兒子,今年一個73歲,一個65歲。現在老人的兒女身體都很好,兒子在家輪流伺候她,女兒也時常來看望她。過著雖然看似平凡,但是卻幸福和快樂的晚年生活。
「俺媽媽現在一天吃兩頓飯,上午飯是八點到八點半之間,下午飯是兩點到兩點半之間。吃了飯休息會,下午四點多她就上床睡覺了,早上一般七點多才起床,一天睡覺時間比較長。」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的大兒子張煥啟介紹,老人吃飯的時候,都得喝上一杯酒,一天兩頓飯,每頓飯要喝一兩左右的白酒,這個喝酒的習慣從年輕時就有。吃飯的時候,為老人燙上一杯白酒,她一邊吃飯,一邊喝酒,飯吃完了,酒也喝完了。幾十年來,一直是這樣的習慣。
「她什麼酒也喝,高度酒,低度酒都行,什麼檔次的酒也不嫌乎(不在乎),只要是酒就行。俺都是給她買好一點的酒喝,現在生活好了,也不差那點錢。」張煥啟說,在飲食這方面,母親是沒有什麼講究的,吃飯就是一碗菜,一杯白酒,一個饅頭,或者是一個煎餅,非常簡單,也不用特別地給炒酒餚,如果菜炒多了,她嫌乎浪費,吵你呢。而且,吃的蔬菜也是當地的時令蔬菜,春、夏、秋季,主要就是茄子、豆角、土豆等,冬天主要就是白菜、蘿卜為主。
平時,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也愛吃肉,每次做菜,都要放上點五花肉,把肉切得碎一點,並不需要放得太多,多少放上一點肉就行。或者是把豬肉做成肉丸子,放在菜里吃。老人吃的菜,一般是連湯帶水,也就是熬菜,有湯有菜,在吃飯的時候,既可以泡煎餅、饅頭,也可以當湯喝,也有菜吃,一舉兩得。這也是她多年的生活習慣。除了喜歡吃湯菜,吃時令蔬菜,也喜歡吃一些時令水果外,老人在飲食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喜歡吃反季節蔬菜和反季節水果,吃了這些反季節的東西,身上不舒服。
在飲食方面,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除了喜歡吃肉、喝酒,喜歡吃當地時令蔬菜以外,沒有其他的愛好。老人不抽煙,偶爾喝點綠茶,不吃糖,不太吃咸,也不愛吃零食,也不愛吃點心等甜味食品,牛奶也不大喜歡喝。在飲食上比較簡單,不喜歡太多的花樣。張煥啟介紹說,有時候怕天天吃一樣的飯菜,吃得沒有胃口了,就想給母親換換花樣,改善一下口味,但是買來豆腐腦、八寶粥、油條等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早餐,她還不願意吃。
「俺從小就叫媽媽,不叫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早以來(以前),俺姥爺從莒南那邊來莒縣這邊給大戶人家種地,跟著人家這么叫,所以就從小這么叫過來了。」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的大兒子張煥啟說,母親的老家是莒南縣大店鎮周家坡子村,不過從小是在莒縣這邊長大。當年,從莒南到莒縣,沿著沭河兩岸,綿延一百多里地的地塊都是大戶人家的,所以姥爺一家人就給人家打長工種地,最後就在莒縣這邊安家落戶了。
「俺媽媽姊們五個,兩個哥哥,兩個姥姥,她排行是老三。俺大舅和二舅在六七十年代闖東北去了。後來我聽說,他們也都是活到了八十多歲。俺二姨沒有那年也是九十多歲,俺三姨身體還很好,今年九十四五了。」張煥啟介紹說,他記得小時候去姥爺家,還能想著姥爺留著大鬍子,姥姥的年齡也不小,具體年齡記不清了,不過也得活到了八十多歲。 從百歲老人的兄弟姐妹身上可以看出,老人的家族是有長壽基因的,她的妹妹現在也都九十四五歲了,身體也還不錯。
在了解完了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的生活習慣和家族基本情況後,張煥啟介紹了母親的生活經歷,以及老人的性格特點,這讓我們感覺到有些意外。因為,百歲奶奶的脾氣有點暴躁,年輕的時候,曾經因為說話直爽,個性耿直,常常得罪鄰居,有時候還把兒女也得罪了。如果有什麼事不滿意,不合心意,一句話就會引得她大發雷霆,這時候她會隨手就拿起東西打人,有時候把女兒都氣哭了,兒子有時也好幾天不理她。百歲奶奶這樣的脾氣,確實讓我們感覺到意外。
「俺媽媽性格比較暴躁,這兩年稍微好點,有點小腦萎縮,她腿腳活動不利索,也沒有那麼大脾氣了。前些年剛搬到老年房的時候,動不動地就發脾氣。看著哪裡不順眼,拿起蒼蠅拍子就打,也決(罵)人,也打人。她說話的時候,你要是和她爭競(爭辯、抬杠、犟嘴、 頂嘴 的意思),她抬手就打。」張煥啟說,他了解母親的性格,就是那種 心直口快 ,「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說話不含蓄,但是心裡沒有壞心眼。但是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被她激怒,容易產生矛盾。
「俺姐姐、妹妹,以前來看她的時候,哪句話說得不好,或者哪件事不如她意了,她拿起東西就打。有時候俺姐姐都氣得好些日子不來看她。」張煥啟介紹,別看她脾氣大,氣來得快消得也快。別人氣還沒消完,她這就像沒事的人一樣,一點也不記仇,該叫你吃飯還叫你吃飯,該心疼你還是心疼你,就和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這樣的暴躁脾氣,不僅是對家人,對親戚鄰居也是一樣,了解她的人沒事,不了解的人常常會產生矛盾。
「早以來,俺那些鄰居、嬸子、大娘家的也這樣。她性格太直了,看不慣的事,不憋在心裡,一件事不滿意,一句話不合理,她就和竹筒倒豆子似的,一下子就說出來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她不考慮那麼多,一說出來就惹得人生氣,就會和人打架、吵嘴的。」張煥啟說,別看老人的脾氣暴躁,性格耿直,說話直爽,一點也不含蓄,有時候也得罪人,但是她的人緣卻比較好,這是因為她有一顆正直、善良、熱情、率真、厚道、仁慈的心。
熱情在哪裡呢?張煥啟介紹說,母親熱心當「紅娘」,給別人說媒。以前的老 社會 ,不和現在這么開明,年輕男女自由戀愛地比較少,多數都是由媒人介紹,撮合,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才組成家庭。自己的好幾個表弟,都是母親給介紹的媳婦。還有村裡的很多青年男女,親戚家的孩子等等,促成了幾十對婚姻家庭,都過得很幸福。當一個成功的「紅娘」,其實也不是誰都能當的,也得了解一些風土人情,民俗禁忌,生辰八字等知識,還得有一顆真誠無私的心,不然成功率會很低的。
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還有兩個「技術」,一個是接生,一個是美容。張煥啟介紹,在五六十年代,醫療條件不像現在這樣先進,農村媳婦生孩子,都是找會接生的婦女接生。母親就會這個接生技術。當年,村裡很多鄰居家生孩子,還有親戚家生孩子,母親都是非常熱心地去接生,隨叫隨到,無一失手,孩子 健康 聰明。接生完孩子,還幫著伺候月子,指導養育嬰兒,從不要一分錢的回報。在村裡的老人眼裡,母親的善良有口皆碑。
「俺媽媽還會給人刮臉,現在說是美容,我小時候見過她用一根棉線,一手一根線,再用嘴咬著一根,貼了人臉上,把線打成褶子,就把臉上的不想要的汗毛擠下來了。」張煥啟說,在五六十年代,那時候還沒有美容這一說,大姑娘結婚前,一般都這樣修臉美容,有愛漂亮的新媳婦也這樣美容。村裡很多新人,還有愛美的大姑娘,小媳婦都來找她美容,她都是來者不拒,熱心助人,也是從不要一分錢的回報。
張煥啟還介紹,母親在年輕的時候,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口,在最困難的年代,還去要過飯。後來為了生活,還做過小買賣,在家裡炸油條到城裡去賣,也賣過豆腐。無論是做什麼事,母親都是童叟無欺。有時候見了吃不上飯的流浪漢,還有要飯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她都是不要一分錢,免費給人吃飯。母親的成人之美,助人之樂,成了「傳家寶」,也讓後代子孫都傳承了這樣的善行善舉,孩子們也個個孝順、善良,正直、厚道。百歲老人周玉翠奶奶之所以長壽,除了遺傳基因以外,我們想她的這種善行善舉,正直、厚道、 無私、 熱心、 豁達 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陸』 湖南最長壽的老人現已127歲,透露了自己長壽的秘訣,它們是什麼
湖南鳳凰不僅培養出了著名文學家沈從文,以及「鬼才」畫家黃永玉,也成就了一位榮登「中國十大壽星榜」的湖南三湘第一壽星——今年已經127歲的田龍玉老人。
1893年6月9日,田龍玉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官莊鄉新民村。她的一生,歷經坎坷。前半生處於亂世之中,其丈夫在1973年就已經離開了她。老人一共生育了13個子女,然而他們都沒有長大成人。存活時間最久的孩子,在他18歲那年也離開了田龍玉老人。
如今已經100多歲的田龍玉老人體態微豐,而且聽力很好,一點也沒有退步;思維敏捷,面色紅潤;皮膚細膩,沒有一點兒老年斑。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代,能活一百多歲的人都非常罕見。這讓世人非常好奇,老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同年秋天,老人在外孫女的陪同下,來到了韶山主席故居。老人激動地說:「主席年輕時跟我們住得差不多,這輩子能來這里看看算是值了,我的心願也完成了。」
『柒』 河南百歲「壽星」老人長壽秘訣:作息規律,三字經仍能倒背如流,羨慕嗎
118歲,張學禮老人逝世,這位長壽老人,這位令我們豎起大拇指的老人,這位「網紅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張學禮,一位見證了中國風風雨雨,見證了世事變遷的長壽老人;縱觀他的一生,他,用自律與自信描繪生活;他,用毛筆與書籍為生活添彩;他,用陽光的心態與樂善好施的品質書寫專屬歷史;他,是「中國最健康的長壽老人」,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是值得所有人點贊的老人!
張學禮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堅持粗茶淡飯,堅持吟誦以及踐行《三字經》,堅持樂善好施;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楷模。
『捌』 世界第二長壽的老人戰勝了新冠,她是怎麼做到的
世界第二長壽的老人戰勝了新冠,她的心態很好,並沒有害怕新冠病毒。
在法國一位歐洲最長壽的老人,擊敗了新冠病毒,迎來了自己118歲的生日。據悉老人在養老院有88名老人,被確診的老人有81位老人。
低落和消極的心態,不僅會帶來糟糕的心態,也會引發身體病變。壓力過大,長期的抑鬱心情,會誘發很多的疾病。人在高興的時候會釋放出有益激素,會幫助我們調節身體機能。
長壽老人能夠打敗新冠病毒,更多是她樂觀的心情,面對確認保持冷靜的態度。樂觀的心情有助人體的健康,笑一笑十年少,不要壓抑自己活著。
『玖』 98歲「掃地僧」火了!每天上班9小時,愛喝小酒愛吃肉,他長壽秘訣是啥
98歲老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眼花耳聾、拄拐駝背?其實都不是,看看南京的這位“掃地僧”,98歲了,每天還要上班9個小時,平時最愛就是喝點小酒,一定要有肉,或許很難形象這是98歲的老人。這位老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
老人除了喜歡吃蘇幫菜就是喜歡喝一口小酒了,年輕的時候老人特別喜歡喝酒,現在老了,每次只能喝一點,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只喝一點點,或是一杯黃酒或是一罐啤酒,白酒是一點都不會喝的。老人偶爾也會跟著年輕人出去聚餐,別人請他喝茅台酒,老人也只會和一點點,畢竟年紀大了,為了身體健康也不會多喝的。再就是生活一定要有規律,晚上決定不要熬夜,起居有節制,控制飲食,不能放縱自己,要管好自己,老人身體基本沒什麼毛病,老人的心臟還非常年輕,醫生說想三四十歲的年輕人。
『拾』 老了,靠誰來守候晚年——老年病房采訪記(完結)
生命的最後一站
——老年病房采訪記
俠子
9.老了,靠誰來守候晚年
新來的35床是一位88歲的老太太,大家都叫她秀秀,四川人,也是早年隨丈夫到北京工作留在北京的。老太太一生沒有生育子女,喜愛孩子的她從四川老家他丈夫的弟弟家抱養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大的是男孩兒,抱來的時候7歲;小的是女孩兒,來時不過才幾個月。老太太含辛茹苦把兩個孩子養大,先後供他們讀了大學。現在,聽說兒子在美國,女兒因為當時趕上「上山下鄉」運動去了陝西插隊,後來在那裡結婚成家沒有回來。在後來可以返城的時候,女兒只是費盡周折把自己兒子的戶口遷回了北京。
秀秀的老伴兒去世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多年裡,退休後她把女兒的兒子從一出生帶到12歲,直到孩子上中學後住校,她才稍稍鬆了一口氣。現在,聽護工說,老太太已經把自己的住房賣了,揣著錢住在北京昌平的一家養老院里。她說那裡空氣清新,住得也寬敞,滿院子花草,環境很好。老人在一起還能夠唱唱歌兒、跳跳舞,一起學畫畫、做手工。生活挺充實也挺快樂的。她現在每年都來這所醫院的老年病房裡住上一段時間,目的是調養調養身體。每次來都住一個月。
因此這里的護工和醫生、護士對秀秀都不陌生。當大家問她:「你兒子和你女兒經常回來看您嗎?」她說:「不用他們來,他們離得都遠,一個在外國,一個在外省。他們來了還得我請他們吃飯,招待他們,安排食宿。他們都知道我有退休金花不完,還有賣房子的錢,我那個外甥現在在北京工作,他買房子我還給添了幾十萬,有時候他會打個電話問問我。過年的時候會來看看我。我覺得我現在住在養老院里挺好的,不麻煩他們。我自己住一個單間,自己買的洗衣機和冰箱,生活得很舒適很自在。」
秀秀是個聰慧的老太太,理性而充滿智慧。這大概和她的年齡閱歷有關系,也和她獨立要強的性格有關。她將自己的晚年生活規劃安排得井井有條,讓很多人羨慕和尊敬。
秀秀個子不高,不過一米五。人也不美,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是在我眼裡,秀秀獨立、灑脫,即使老了,依然活得漂亮。
與秀秀僅有一牆之隔的老吳卻是另外一種人生了。
老吳在這所老年病房裡住了將近一年了,他的兩個兒子沒怎麼來過,媳婦更是來得次數不多。一提到自己的兩個兒子,老吳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因此,醫護人員和護工很少看到老吳有開心的時候,每天看到的都是老吳拉得很長的一張臉,因此大家很少跟他聊天。
老吳的老伴兒每次來了也都跟老吳念叨:「孩子們忙,上班單位里事情多,又有孩子,能抽空打個電話問問就行了,別老指望他們來看,再說他們來了看看也就是看看,也代替不了你,他們來看看你,你的病也不能一下子就好了!折騰他們來一趟,太耽誤時間。」
「但是他們經常來著點兒我心裡痛快,讓我覺得沒白養他們。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可倒好,老子在醫院里住著,兒子甭說十天半月來一次,經常一個月露一次面就不錯了,這跟白養有什麼區別啊?」
老吳的老伴兒跟我們說:「老吳以前特別喜歡熱鬧,兩個兒子家的兩個孫子年齡差不多大,每逢寒暑假我們都接他們來在我們家住上兩個星期。有孩子們在這兒,老頭兒可高興了,天天出去買這買那,哄著兩個孩子。還特別盼著過節,一到快過節的時候恨不能就天天翻日歷,但一過完節,他就蔫了,沒精神,特空落,整天活得唉聲嘆氣的。我還老勸他,孩子都大了,都有自己的小家了,不能老像以前那樣回來圍著你轉了。雖然咱們年齡越來越大了,但是也不能完全指望孩子們啊,他們也有他們的生活,有他們的家庭和工作。咱還是盡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盡量少給他們添麻煩。」
10.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18床老楊終於在反復高燒,起起落落中告別了這個世界。
最後的那些日子,他的兒子和老伴兒來看他的時候,也已經不避諱談論一些老楊死後埋在哪裡,喪事如何從簡辦等話題。此刻老楊心裡還明白,但早已不吭一聲。原本肚大腰圓的一個人,經過這三年的病痛折磨,最後瘦成了一副骨架,臉也顯得更加的黑。
有一次,我從他們病房的門口經過,看到躺到最裡面的老楊白單子下面的胸部高鼓著,而腹部已經塌陷下去,我被老楊的樣子嚇了一跳。我跟看護老楊的護工李大姐說出自己的驚訝,李大姐說:「老楊好可憐啊,他老伴每月只給拿五包勻漿膳(作者註:每包重500克,內含10小袋,每小袋50克,可用水沖調,鼻飼病人專用),有時拿點芝麻糊什麼的,可那哪夠啊!後來跟她說了,才給拿十包,可也不夠,實在沒辦法,我就每天給老楊摻半個饅頭,用水泡軟了,弄爛了,摻在勻漿膳里一起打進去。老楊真是太可憐了!讓他吃多了也不行,他還老胃出血,多一點就不停地打嗝,又不能餓著,每次就喂一點點兒。」
「唉!真是受罪,真不如早點解脫了!」我同情地嘆息道。
李大姐說:「有一次,老楊的老伴兒偷偷跟我說,『他再犯病嚴重了,你把門關上,別跟醫生護士說,也別搶救了,讓他快點走了算了,別讓他受罪了。』可是你說那哪行啊,他有點情況變化我不告訴醫生護士,真出了什麼事兒,那不是咱的責任嗎?人家醫院也不幹啊!也挺理解老楊的老伴兒的,真夠難的。」
好在老楊終於油盡燈枯了。他解脫了,他的老伴兒和兒子也解脫了。
三天之後,老楊就變成了一縷青煙。一個生命就這樣徹底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17床的老湯是在老楊之前的一個月去世的。老湯和老楊都歸李大姐照顧。老湯臨終前的那幾天,護士長特意叮囑李大姐:「給看好點兒,盡量別讓他在夜裡和周末去世,要不找不到人。」但是老湯停止呼吸的時候還是趕在了夜裡。李大姐給老湯單位的人打電話,左打一個關機,右打一個關機,最後把所有來過的人留的電話號碼都打了一遍,終於有一個小夥子的電話打通了,最後這個20出頭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來了,卻什麼都不知道。一直等到天亮才聯繫上他單位的領導。
但是老湯死了,病房裡不能留,得趕緊拉到醫院的太平間去,而老湯連能穿到身上的一件衣服也沒有,更不用說壽衣了。他家屬沒有準備,單位也沒給他准備。後來護工李大姐不得不給他找了一套病號服穿上才拉走。聽說老湯在太平間里放了一個多月了,他的那個把他房子早已過戶到自己名下的外孫子也沒來,國外的女兒也沒來。老湯成了無人認領的被遺棄者,直到死了,依然如此。最後老湯怎麼處理的,我不得而知。
11.盲目的長壽是不人道的
母親病後,我陷入了一個誤區。讓母親長期住在醫院里,真不是我的本意。我所有的醫生朋友都無數次跟我說起過,除了無謂的浪費金錢,人為的干預延長毫無質量的生命,給病人和家屬造成雙重的折磨和痛苦之外,沒有其他好處。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讓母親繼續留在醫院里呢?這是我陷入痛苦和糾結的一個根源。這事說起來話長,因家中長期無人居住,母親的老宅被別人強行改造並佔用,這事兒一直在解決中。幾年下來,至今未果。
無家可歸是問題之一,其次,我是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工作、家庭、孩子,幾乎騰不出更多精力來照顧母親,即使是在家或租房子請保姆,鑒於一些現實原因,也不太現實。所以,母親一直躺在醫院里,我除了拿錢,別無辦法。
每當我將這份煩惱在家裡說出來時,婆婆大人總是說要給她治,治不好就沒辦法了。其實她哪裡知道,人到了這個地步,治還有什麼意義呢?說一千道一萬,病不在治應在防,如果身體基礎已經潰敗決堤,僅僅到了維持生命的地步,這樣的治真的是太不明智了。
我內心無數次想過放棄,但我怎麼放棄?人在醫院里,一不能拔掉管兒,二不能停止治療。拔管兒屬於犯罪,君不見常有媒體報道子女拔管兒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受道德輿論譴責,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停止治療,醫院不會同意。占著床位,醫院也是要創收的。有時候,我有被母親拖垮了的感覺,身心俱疲,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聽天由命,母親活一天,我們母女就受折磨一天。這似乎也是老天對我的懲罰,誰讓我當初只顧了忙工作,忽略了母親,對她關心得太少?我在自責、負罪的情緒中,備受煎熬。
盲目的追求長壽其實是不人道的。這是我在極度痛苦後總結出的一句話。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搶救後,終於保住生命。但鼻子里從此插上了胃管。進食通過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裡。跟目前老年病房裡的病人一樣。胃管一個月、最長不超過兩個月就得換一次。長長的管子從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換管子時巴金都被嗆得滿臉通紅。這一點,也跟老年病房裡的那些病人一樣。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在老年病房裡,這樣的現象依然到處可見。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都不同意。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著,哪怕是靠呼吸機,但只要機器上顯示還有心跳就好。就這樣,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包括後來的詞作家閻肅,只是他的時間相對短一些。其實人到了這個地步,越短一些,越是一種幸運。既然不可避免一死,為什麼要在延長痛苦中繼續生命?
我們很多人都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即當一個人失去意識後被送進急診室,通常情況下家屬會變得無所適從。我們的第一意念就是害怕他(她)死亡,當醫生詢問「是否採取搶救措施」時,家屬們出於本能立馬會說:「是。」
我當初也是這樣回答的,先保命,保住了命再聽天由命吧,我自認為這是盡力了,其實不知道,因為這一搶救,命是保住了,但噩夢開始了。
很多家屬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沒有別的選擇,理智的相對少,往往是感情和恐懼佔了上風。如果是回答不搶救,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當初和母親同病房的一個老太太,身體狀況比母親還好,能自己吃飯,能說話,但因為兒子不想為其治療,每天都跟母親說接她回家的話,被其妹妹批評,被整個病房的人指責,認為母親養了他整個就是養了一隻白眼狼。現在看來,其實他是對的。可當初,我們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對的,大家都認為他是不孝順,怕老婆,怕花錢。
這種認識的扭轉,在不經過痛苦的煎熬和思考之後,似乎不會改變。遺憾的是,人生中的很多事,當我們明白了,卻已經晚了。
剛去世不久的陳毅元帥的兒子陳小魯,生前也一直後悔沒有幫父親有尊嚴地離開。陳老帥病重到最後,已基本沒有知覺。氣管切開沒法說話,全身插滿了管子,就是靠呼吸機、打強心針來維持生命。當陳小魯回憶父親心跳停止時,電擊讓他從床上彈起來,見父親非常痛苦,他問能不能不搶救了時,醫生說:「你說了算嗎?你們敢嗎?」當時,陳小魯沉默了,他不敢作這個決定。正是因為不敢作決定,這也成了他一輩子最後悔的事情。
為了避免這種噩夢的發生,很多美國醫生重病後會在脖子上掛一個「不要搶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時不要被搶救,有的醫生甚至把這句話文在了身上。「這樣『被活著』,除了痛苦,毫無意義。」其實我們,在明白了這一切之後,何嘗不可以效仿呢?讓生更多些美麗和絢爛,讓死亡來臨時更迅速、更簡潔,其實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12.最後的心願就是再看親人一眼
母親自入冬後病情加重以來情況一直不太好,病情反反復復,但比起那些完全失去意識的患者要好很多。自從母親一點也不能從口中進食後,我因為工作去的次數相對少了一些。而且因為不能喂母親吃東西,我待在母親病床前的時間也相對減少了。在母親狀況最不好的那些日子裡,我作了最壞的准備工作,把最擔憂的後面的一些環節都了解清楚了,該買的東西也都買回來搬到了病房,交代給護工,即便真有意外,就是我趕不到也不至於太慌張。可是這之後,連續三個多月,母親雖然精神狀態不如以前,但完全沒有要不行了的徵兆。有時候我去,看到母親是清醒的,也是明白的,我心裡就稍感安慰一些,這讓我堅信母親還能再堅持一段時間。我甚至樂觀地覺得,母親肯定會比鄰床那個有氣無力的老頭活得長,但怎麼也沒想到,母親會在我毫無防備的時候走了。
那天我是抽了中午的時間去醫院給某個醫生的孩子送書,順便去病房裡看了看母親。很匆忙的一面,就是這一面,成了我和母親最後的一面。
母親那時已經虛弱無力,眼皮睜開支撐不了一兩秒,馬上就又合上了。母親是聽到了我的聲音,知道我來了,所以努力地睜開眼睛看了看我,但她的眼皮上像壓了塊千斤巨石一樣,讓她的眼皮費力地抖動著,她看了我不到一秒還是支撐不住又閉上了。這是母親看我的最後一眼。我看著母親的樣子萬分心疼,甚至還跟護工說,我媽這個樣子不知道還能熬多久啊,活著真是受罪啊。
就是那天夜裡,母親開始搶救。因為我的孩子小,身邊沒人幫忙,護工並沒有立即告訴我。一直到凌晨五點,看到母親實在搶救不過來了,護工才給我打電話,而且電話還打錯了,打到正在單位值班的我愛人的手機上。
這個時分,電話一響,我立即就猜出了八九分,愛人告訴我護工打電話讓我立即去。我手忙腳亂地收拾東西,把孩子叫醒,幫他穿好衣服,還未出發,這時候護工打過來電話說,不要著急了,人已經走了。
……
母親沒有把自己最痛苦的時刻留給我,是不想讓我看著難受。
我趕到醫院的時候,母親已經永遠地閉上眼睛。
護工在一旁說,幸好昨天還來看了一次,你看看多巧啊!現在想來,母親就是使盡了渾身的力氣,就是在等我,等我有時間去了見我最後一面。然後母親心無遺憾地走了。
放棄了對這個世界的留戀,對我的牽掛。
醫生說,老人走得很快,沒有痛苦。至於他們怎麼搶救了一夜,我沒有問,他們也沒跟我講。母親遭受了什麼樣的罪,我不得而知。
沒有陪伴老人最後的時刻,是我心底一個永遠的遺憾。沒有送老人最後一程,讓她孤孤單單地走,我無比難過。但是對於母親,她大概不想把自己最痛苦的時候留給自己最愛的子女,讓他們難受,她選擇了獨自承受。只是匆忙的那一眼,母親已經欣慰。或許每一個老人,離去之前,都想看一看他們最牽掛最疼愛的親人,然後永無遺憾地離開。
後記:只有身心 健康 地活著,
才是最大的成功與幸福
因為母病的原因,我熟悉了老年病房,記錄下了發生在這里的一些故事。
老年病房,其實就是很多重病和失能老人生命的最後一站。在這一站,我們發現,原來有很多人活得並不明白,雖然他們年歲已長,他們很多人活得匆忙、粗糙、盲目,沒有質量。有的人活得過於自私、自我,以至於最後結局凄涼。人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究竟為了什麼活著呢?或者說人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活著,只是活著,只是還有口氣而已。不 健康 的長壽談不上任何生命質量,這個世界是屬於 健康 人的世界,只有身體和心理都 健康 的人才能主宰這個世界,才是這個世界的主人,才能享受這個世界的一切美好與光明。而那些徘徊在生老病死邊緣的人,他們只是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像被遺棄的人,彷彿被固定到某一張床上,實際就是已經被固定到了床上,他們有的已經面無表情,有的已經沒有了思維,他們就這樣活著,不會吃、不會喝,靠生命管兒維系,一天一天,等待著那個神的來臨,等待著那個我們都懼怕的神,等待著它來接他們去,那是他們生命的終點。
我無數次在半夜裡醒來,想到躺在醫院里的母親雙手被綁在床欄桿上(因為怕她拔胃管),動也不能動,身也翻不了,內心就無比疼痛。
我曾經不止一次跟母親商量或者是許諾接她出來,讓她少受些罪,但我因為這樣那樣的困難而無法做到。有時我都想罵自己是渾蛋,將母親棄之醫院不管,但我又確實面臨著太多太多的難題,左右為難。作為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在上有老需要照顧卻無人分擔,下有小也需要人照顧沒人幫忙的時候,分身無術和力不從心的無奈,讓我的內心無比痛苦與糾結。這大概也是很多病人家屬,尤其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所面臨的真實情況。
其實想想人生真的很短暫,不過短短幾十年。當我們掐頭去尾算一算,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明白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問問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為什麼不想想生命的長度和質量哪個更重要?
在我們身體尚好的情況下,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活好每一天?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規律,我們沒有辦法阻止死亡,即使醫療 科技 發展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辦法解決一些問題。所以,在我們有限的時間里,好好活著,盡可能地活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活得充實有意義。在即將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後悔、不遺憾、不留戀,微笑著幸福地離開。因為我們活過,活出過屬於自己的精彩。
人生,除了生死其實都是小事,看開些、看淡些,我們又何必為一些不值得的小事傷心費神,自尋煩惱?自古以來,凡長壽者都是豁達開明之人,都是擁有人生智慧的人。活到最後,我們總會明白:其實人生最大的成功並不是高官厚祿,並不是豪車別墅,而是身心 健康 地活著,只有 健康 地活著,我們才有可能擁有自由與快樂,擁有一切如金錢、地位、財富等等附屬,否則一切等於零。
細數那些住在老年病房裡的人,他們有的身體病了,有的婚姻病了,有的心理病了,也有的是家庭關系病了……他們的病有的千奇百怪,有的錯綜復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沒有想開,沒有看明白。很多人陷入人生的死角越走越窄,因此他們的病,不管是任何一種情況沒有及時醫治,日積月累都會發展為很重的病情。我像一個化了裝的特務,以家屬的身份潛伏在老年病房裡,觀察他們、分析他們、了解他們,由此記錄下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雖然這只是一些個別案例,但這樣的故事還在發生著。正是因為這些人和事,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短暫與無常,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盡量讓自己和親人餘生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精彩、快樂、無憾!希望這些生命即將結束或已經結束者的故事,能對所有的人有幫助、有啟示和警醒。
閱讀鏈接:生命的最後一站——老年病房采訪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