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突發心梗暈倒在醫院,醫護合力搶救上演「生死時速」
交匯點訊 「不好了,有人暈倒了,趕快救人!」8月8日上午8時35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2號樓2樓 健康 管理中心門口一位老人突然暈倒在地。危急時刻,中大醫院醫護人員迅速反應、及時救治,從患者暈倒到心臟血管開通僅用10多分鍾,上演了中大版的「生死時速」!
8月8日上午8時35分,正是醫院最忙碌的時候。在醫院2號樓2樓 健康 管理中心門口,突然有一位老人暈倒在地。「有人暈倒了!」彩超室周影玉護士透過玻璃門第一時間發現異常,並立即趕到病人身旁。看到老人大汗淋漓、臉色慘白、肢體冰涼,有著多年護理經驗的周影玉護士感覺不妙,估計是心臟病發作,立即撥打導管室電話。由此,一場醫護合力救治患者拉開序幕…… 導管室呂健琴護士接報後,立即帶著護理員推著平車一路小跑趕去現場。當時, 健康 管理中心主任朱欣佚、章美華副主任醫師、 健康 管理中心狄萬娜護士、邵南護士等一行人已經在現場,測脈搏、量血壓、查心率、吸氧……並在患者的耳邊不時地呼叫患者。此時,心血管內科陸文彬主治醫師也趕到現場,經初步診查考慮急性心肌梗死。
接力:時間以秒計算
中大醫院立即為老人開通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接力搶救還在繼續,從老人暈倒到被送至導管室,僅用時10分鍾。8時45分左右,老人被多名醫護人員緊急送到3樓導管室,此時心血管內科鞠成偉副主任醫師、魏芹副主任醫師已在導管室准備手術。 經過初步生命體征判斷之後,發現老人的呼吸很微弱、心跳很慢。床邊心電圖提示,老人患有嚴重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傳導阻滯。8時50分,鞠成偉副主任醫師、魏芹副主任醫師、陸文彬主治醫師三人上台手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隨即打響。穿刺、造影、球囊擴張……手術緊張有序地進行,造影後發現患者心臟右冠狀動脈完全閉塞,隨後放入兩枚支架。9時45分,手術順利結束,在場的醫護們終於鬆了一口氣。隨後,老人被送至該院心血管內科監護病房進一步治療。
感恩:多虧搶救及時!
據悉,老人姓劉,南京人,今年69歲。8月8日正值立秋,可對於劉大爺來說卻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回憶時事發情景,老人仍心有餘悸。平時身體還算硬朗的他,這兩天身體有了點小狀況。這兩日,劉大爺在晚飯後遛彎,走著走著就感覺胸悶不適,且症狀越來越重。 8月8日上午8時左右,劉大爺在家人陪同下來到中大醫院就診。心血管內科盛祖龍副主任醫師問診查體後,建議患者立即住院治療。隨後,劉大爺跟老伴從醫院門診步行前往2號樓辦理入院手續。乘坐扶梯到了2號樓的2樓,劉大爺突然暈倒在地,經醫護接力搶救,及時開通血管,最終轉危為安。 記者在病房見到了劉大爺,此時的他面色紅潤,精氣神也挺足。「太感謝你們啦!多虧你們及時搶救,要不然我的命肯定沒了啊!」老人抓著陸文斌主治醫師的手,非常激動地說。據悉,目前老人生命體征穩定,正在進一步觀察治療中。
提醒:時間就是生命!
② 心肌梗塞如何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加強入院前處理。治療原則為挽救瀕死的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臟功能,及時處理各種並發症。
1.監護和一般治療
無並發症者急性期絕對卧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低鹽、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無並發症患者3天後逐步過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飯、大小便及室內活動。一般可在2周內出院。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低血壓等患者卧床時間及出院時間需酌情延長。
2.鎮靜止痛
小量嗎啡靜脈注射為最有效的鎮痛劑,也可用杜冷丁。煩躁不安、精神緊張者可給於地西泮(安定)口服。
3.調整血容量
入院後盡快建立靜脈通道,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療,縮小梗死面積
再灌注治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發病12小時內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可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少死亡。越早使冠狀動脈再通,患者獲益越大。「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對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診後必須盡快做出診斷,並盡快做出再灌注治療的策略。
(1)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在有急診PCI條件的醫院,在患者到達醫院90分鍾內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擴張的情況下,對所有發病12小時以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應進行直接PCI治療,球囊擴張使冠狀動脈再通,必要時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對梗死相關動脈進行處理。對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論發病時間都應行直接PCI治療。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盡可能到有PCI條件的醫院就診。
(2)溶栓治療
如無急診PCT治療條件,或不能在90分鍾內完成第一次球囊擴張時,若患者無溶栓治療禁忌證,對發病12小時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進行溶栓治療。常用溶栓劑包括尿激酶、鏈激酶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等,靜脈注射給葯。溶栓治療的主要並發症是出血,最嚴重的是腦出血。溶栓治療後仍宜轉至有PCI條件的醫院進一步治療。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應進行溶栓治療。
5.葯物治療
持續胸痛患者若無低血壓可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所有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葯物支架患者應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應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療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靜脈注射3~5天。對無禁忌證的患者應給與ß阻滯劑。對無低血壓的患者應給與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氨酶抑制劑(ACEI),對ACEI不能耐受者可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對β受體阻滯劑有禁忌證(如支氣管痙攣)而患者持續有缺血或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伴快速心室率,而無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調及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下,可給予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卓。所有患者均應給與他汀類葯物。
6.抗心律失常
偶發室性早搏可嚴密觀察,不需用葯;頻發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時,立即用利多卡因靜脈注射繼之持續靜脈點滴;效果不好時可用胺碘酮靜脈注射。室速引起血壓降低或發生室顫時,盡快採用直流電除顫。對緩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可安置臨時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處理,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可給予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美托洛爾、洋地黃制劑或胺碘酮靜脈注射。對心室率快、葯物治療無效而影響血液動力學者,應直流電同步電轉復。
7.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療
肺水腫時應吸氧,靜脈注射嗎啡、速尿,靜脈點滴硝普鈉。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靜脈滴注,如能維持血壓,可在嚴密觀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鈉。葯物反應不佳時應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支持下行直接PCI,若冠狀動脈造影病變不適於PCI,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8.出院前評估及出院後生活與工作安排
出院前可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發現有症狀或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和嚴重心律失常,了解心功能,從而估計預後,決定是否需血管重建治療,並指導出院後活動量。
出院後2~3個月,可酌情恢復部分工作或輕工作,以後,部分患者可恢復全天工作,但要避免過勞或過度緊張。
9.家庭康復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醫院度過了急性期後,對病情平穩、無並發症的患者,醫生會允許其回家進行康復治療。
(1)按時服葯,定期復診;保持大便通暢;堅持適度體育鍛煉。
(2)不要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戒煙限酒和避免吃得過飽。
在上述原則中,堅持合理適當的體育鍛煉是康復治療的主要措施。因為心肌梗死後,1~2個月心肌壞死已癒合。此時促進體力恢復,增加心臟側支循環,改善心肌功能,減少復發及危險因素,是康復治療的目的。應做到:①選擇適宜運動方式和方法 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輕重、體質強弱、年齡大小、個人愛好等,選擇能夠堅持的項目,如步行、打太極拳等。②掌握好運動量,是一個關鍵問題 運動量必須與醫生協商決定,運動量過小,盡管比不運動好,但起不到應有作用;過大則可能有害。運動中若有心前區不適發作,應立即終止運動。③運動量增加要循序漸進 尤其出院早期運動量一定要適當,根據體力恢復情況及心功能情況逐步增加運動量。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心肌梗死後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相同,運動康復必須個體化,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應有家屬陪伴進行。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