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口老齡化的比例是多少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標準是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兩個方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范疇來認識老齡問題。
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行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8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兩次召開老齡化問題世界大會,並將老齡化問題列入歷屆聯大的重要議題,先後通過了《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年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2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全球目標》、《世界老齡問題宣言》、《1999國際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文件。提醒各會員國"銘記著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吁請各會員國"加強或設立老齡化問題國家級協調機構","在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制定綜合戰略,把老齡問題納入國家的發展計劃中","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各項准備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口號,以期增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老年人問題的重視。
老齡化為什麼會成為問題?根據美國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是"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社會現象"。人們可以把這一現象當作歷史進步來慶祝。從根本上講,這種人口轉變是醫療進步、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經濟發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衛生事業,例如飲用水衛生、克服營養不良、克服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以及降低母嬰死亡率的結果。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峰。20世紀後期,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於下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第二,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發達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0美元以上,呈現出"先富後老",這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000美元,呈現出"未富先老",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第三,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下個世紀前半葉,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發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巨。由柳洪平創建。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由於扶養老年人與扶養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撫養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兒童的費用大體上為2∶1—3∶1。盡管中國兒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扶養人口總比例增加不多,但社會費用的支出仍將穩定地增長。醫療費用及退休金是社會對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項目。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由於實行高所得稅、高社會福利的政策,社會保障費用已接近國民收入的1/3。美國某些年的養老金開支超過國防費用,成為主要的財政支出項目。我國1978年離退休職工支出為17.3億元,1990年上升到388.9億元,2003年已達到4088.6億元;醫療費用從1990年的76.2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271.3億元。我國上世紀90年代社會保障費用也曾高達GDP的13%,近年穩定在5%左右。
老年人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許多經濟發達國家老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各種類型精神疾病困擾著廣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家庭聯系鬆散,喪偶以後獨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無助。我國則強調尊老愛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家庭和社區組織等部門在關愛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實的物質生活。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老年人的收入明顯增加。據統計部門調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農村老人收入增長1.7倍。我國城鄉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城市75.6%和農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農村,86.1%的老年人認為比起過去在生產隊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認為自己比過去離退休職工「經濟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現代生活設施從1992年的4種增加到2000年的8種,50%的城市老人有獨立的煤氣、電話、電冰箱和室內廁所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70多平方米。農村老人50%有兩種現代化家庭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國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還很小,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他們的家庭財產也明顯少於青壯年。國家統計局2002年對4000戶城市居民調查顯示,60—70歲老年戶家庭財產平均為16.2萬元,70歲以上者15.7萬元,比35—40歲青壯年戶家庭財產少43%。
我國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隨年齡增加而迅速加重。據1993年和199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費用0—4歲為817元,10—19歲增加到2244元,40—49歲為4577元,65歲以上則增加到5096元。可見,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為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我國正在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過程之中,這些數據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視加強社區建設,使老年人在社區中得到方便的醫療、保健咨詢服務,降低了醫療開支,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從管理體制上,還可實行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一些地區試點,對大病治療給予有力的支持。據調查,貧困農民在脫貧後又返貧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災害等方面完善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將為農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為農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結論與意見
對中國和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展望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和意見:
1.21世紀我國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是20世紀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後果,與世界人口發展趨勢一致。
2.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至今,使我國少生3億多人,降低了21世紀中期老齡人口的數量,從而減輕了社會撫養老人的負擔。
3.成功的計劃生育工作使我國的勞動力總量直到老齡化嚴重的21世紀30年代前後,仍可保持在總人口50%以上,在21世紀20年代前勞動力總量最豐富時甚至可達總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億以上的富餘勞動力。因此,今後數十年內都是我國勞動力充沛的黃金發展時期。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不會發生經濟發達國家勞動力缺乏的問題。
4.人口多、土地少、資源相對缺乏仍將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盡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勞均耕地卻有13畝,遠遠高於我國。因此,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扶養老人的各種需求,才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
5.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未來扶養老人的社會能力的提高,應從培養高素質人口著力,採取各種措施使我國從人口數量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為此,我國應採取穩定低生育水平,培養高素質人口,完善經濟、社會制度,提高服務、保障能力,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策,統籌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發展。
6.我國各個地區人口差別巨大。上海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於死亡率,從1993年起即進入人口自然負增長階段,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世界最長壽國家的水平,個別區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時,也有少數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輕,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人口零增長。鑒於這種情況,我國在人口及其相關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應當採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原則。
7.我國的家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轉變。這種轉變的影響將反映在社會結構及功能、人際關系及代際關系、家庭內經濟流動、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等許多方面,這些變化也會對老齡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政府應當相應地在社區建設、養老保障、醫療體制、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適當的安排。
8.老年人不僅需要社會的扶養,同時也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我國許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個領域繼續作貢獻。老人的知識、經驗、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提倡「老有所為」是我國特有的老齡工作方針之一,充分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重視、尊重,仍應繼續作為我國老齡工作的重要方針。
9.近年來,健康老齡化的觀念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提出,將健康老齡化作為全球解決老齡問題的奮斗目標。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在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經濟五個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的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為實現健康老齡化需要社會各方面協調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積極參與。我國在這方面應當大有作為,努力為世界提供範例。
B. 全世界老年人有多少人口2022年
7億。其中,女性人口數量為39854.8萬,男性為32493.6萬,女性比男性多了7361.2萬。65歲及以上老年人總數量在2020年達到了72348.4萬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國家的女性人口壽命要比男性更高,女性吸煙、飲酒頻率也更低,飯量也相對要小,胃腸負擔較輕,攝入的熱量較少。在健康、養老領域具備更加優良的習慣,獲得了更高的平均壽命。
外媒曾報道,導致女性平均壽命更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女人更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善於釋放心理壓力。這種「語言優勢」,可將心理負面情緒釋放出來,更易調整心態,有利於身心健康。分國別來看,我國65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人數量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在2020年達到了16886.4萬,約為全球老年人口總數量的23.34%,並且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老年人口數量超過1億的國家。
南生注意到,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人口數據顯示:我國人口總量約為141260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高達20056萬人」——已經超過了2億,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更是高達26736萬。
換言之,年齡在60歲到65歲之間的老年人數量接近6700萬。老年人口數量增長趨勢越來越快,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愈加嚴重。需要居民家庭與社會提供更為寬泛的養老意識,提供更加完善的養老保障、社會救助等公共產品。
C. 全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地區分布特徵
從世界各國和地區人口老化進程看,世界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已經達到7%,較發達地區老年人口佔14%,不發達地區佔5%.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6%以上的國家有保加利亞、德國、挪威、英國、比利時、法國、希臘、西班牙、日本;佔17%以上的國家有瑞典、義大利;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超過22%的國家是摩洛哥。2002年,義大利超過25%.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國民的平均年齡為41歲,而且老化速度還在繼續加快;德國、義大利、瑞士的國民平均年齡為40歲。
2.發展中國家老齡人口增長速度快:
目前世界上65歲老年人每月以80萬速度增長,其中66%發生在發展中國家,2000年,發展中國家的老年人口數佔全球老年人總數的60%.
D. 世界60歲以上的女性有多少
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近10億
聯合國經濟社會部人口司專家顧大男表示,世界人口雖然還在增加,但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即使是在生育率最高的非洲地區,每名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從2000年至2005年的5.1個孩子減少到2010年至2015年的4.7個孩子。總體上看,世界范圍內婦女生育率增幅不大,較低的生育率導致人口老齡化趨勢比較明顯。
從全球范圍來看,人口預期壽命從2000年至2005年間的男性65歲、女性69歲上升到2010年至2015年間的男性69歲和女性73歲。如果拿2017年作為基礎,目前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為9.62億人,到2050年這一年齡層的人口數量將是現在的兩倍多,達到21億人,2100年則是現在3倍多,將達到31億人。
一些國家人口老齡化現象已持續了較長時間,其中日本60歲及以上人口已佔其總人口的33%,義大利29%,葡萄牙、保加利亞和芬蘭分別佔到28%,均列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前列。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也進一步加快,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6%,該報告預計到2050年,歐洲老齡人口將占該地區總人口數量的35%。
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少數幾個國家,其中在非洲地區增長最快。從2017年至2050年,預計世界人口增長的一半將集中在印度、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巴基斯坦、衣索比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等9個主要國家。顧大男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關項目涵蓋了上述地區,與這些地區的人口特點和發展趨勢十分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大部分項目涉及工農業生產、交通、能源、環保,還包括醫院學校和商業網點等公共服務,這將使有關國家年輕人口有機會接受教育,到大城市或其他國家找到就業機會,對幫助改善家庭生活、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穩定都會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此外,全球47個最不發達國家仍是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人口數量過快增加對有關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國際減貧事業構成巨大挑戰。隨著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最不發達國家的老齡人口也會逐漸增加,龐大的人口基數需要更加龐大的自然資源和政府公共服務進行支撐,對這些國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因此,人口增長必須遵循科學規律有序發展,既要適當增長緩解人口老化,也要抑制過快增長,盡量減少人口增幅與自然資源配置的矛盾
E.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數和各自占的比例是多少2020年中國人口有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結構
(1)0-15歲(含不滿16周歲): 17.8%(24719萬人)
(2)16-59歲(含不滿60周歲):64.9% (90199萬人)
(3)60周歲及以上:17.3(24090萬人)
其中65歲或以上:11.4% (15831萬人)
(5)世界各國60歲以上人口數統計擴展閱讀:
人口老年化問題突出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教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總務省今年9月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報告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3514萬,占總人數的27.7%,人數和比例均創新高;其中,65歲以上在職人口數量達到770萬人,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全體在職人員中,65歲以上者佔11.9%,約39%的在職老人為臨時工,達301萬人。
而中國人口結果卻和日本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我國一直關注日本人口變動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國老人數量已達1.5億,占人口比重10.8%。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1.73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參考資料:
人民網-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規定最小勞動年齡為16周歲,16周歲以下視為童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法定勞動年齡指年滿16周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退休年齡一般指男60周歲,女幹部身份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人口,但是中國的男子法定勞動為16歲~60周歲,女子為16歲~50周歲。
(5)世界各國60歲以上人口數統計擴展閱讀:
法定勞動年齡評估依據:地理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健康水平、勞動年齡人口與經濟活動人口。
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在下降,中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2月29日發布2015年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總數減少487萬,至9.1096億,在全國總人口中佔比由2014年末的67%進一步降至66.3%。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年齡人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定勞動年齡
國家統計局周五表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4.05億,比上年末增加467萬。 統計數字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在役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員。不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和華僑。到2019年底,中國大陸的總人口超過14億。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男性人口為7.527億,女性人口為6.678億,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
2019年有1465萬例嬰兒出生,出生率為每百人10.48人。死去年有989萬人死亡。 人口雖然還在正增長,但是人口出生率降至1949年以來最低水平,自然增長率降至1961年以來最低水平。同時作為目前生育主力22歲到36歲的女性。在2019年,這個育齡高峰年齡段對應的是1983到1997年出生的女性,其出生年份中值為1990年。在未來10年,處於22歲到36歲育齡高峰年齡段的女性將銳減30%多,中國的出生人口未來將以極快的速度下降。
16至59歲之間的工作年齡人口為896.4百萬,占總人口的64%【2018年為64.3%】,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5,388萬,占總人口的18.1%【17.9%】,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7,603萬,占總人口的12.6%【11.9%】。中國的老齡化也在進行著,與出生人口相比,老年人口更好統計,也更好預測。中國老齡化全國委員會(CNCA)預測,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預計將在2050年左右達到4.87億的峰值,即近中國人口35%。可以想像未來中國養老壓力將會異常巨大。中國未來的人口結構可以說是相當不健康的,如果不做好准備未來會造成整個社會會變成,沒有人願意生孩子,老人沒有辦法得到贍養。中國的經濟將進入衰退。
中國目前各年齡段人口數比例是多少 - : 3-1 全國分年齡、性別的人口 單位:人、% 年 齡 人 口 數 占總人口比重 總 計 100.00 0-4歲7a686964616f31333363363533 5.67 0 1.03 1 1.17 2 1.17 3 1.14 4 1.14 5-9歲 5.32 5 1.11 6 1.11 7 1.01 8 1.03 9 1.07 10-14歲 5.62 10 1.08 11 1.05 12 1....
請問中國現在年齡段的人數 - : 2005年各年齡段人口數(人)起止年份 人口數2001-2005 684605281996-2000 800501131991-1995 1021330571986-1990 1089421891981-1985 782432451976-1980 837954721971-1975 1091251321966-1970 1246405281961-...
● - ● 請問中國現年的各年齡階段人群人口是多少? ● - ● - : 1——16歲大約2億 18——28歲12000萬人 (僅供參考)
中國各年齡段的人數: 60歲以上的1.32億;40~60六億;20~40六億;0~19歲一億.
中國各個年齡人口數量 - : 我只知道全中國的80後的人口數比90後人口數多不少.且由於70年代開始的強制計劃生育政策,中國2015年左右人口紅利結束.
人口普查2021公布各年齡段的數量? - : 請自行查閱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
中國人口年齡分布,要詳細的 - :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人口問題是中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問題,是關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統籌解決人口問...
中國現在的人口是多少?40後、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的人口分別佔多少? - :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50後20561萬人,60後23511萬人,70後21900萬人,80後22800萬人,90後17500萬,00後14600萬人,假設10後1.5億人,合計13億五千八百七十二萬人,加上1949年的1950萬人總計13.7822億人!1949年之前出生人口只有2183萬人!...
中國各個年齡段的人口數量及其比例是?急… - : 男比女多,光棍比結婚多,老人比小孩多.
F. 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
截至2021年,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數據顯示,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
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加大的注意事項:
1、人民是國家經濟的創造者,人口老齡化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如今我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人均壽命在提升,這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就的一個重要標志。
但老齡化的趨勢也越發明顯。假設按照目前這個趨勢不變,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可能會達到總人口的30%。
2、21世紀初中國就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此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和人口結構並未出乎預料。我國人口老齡化比例還沒有達到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但是老年人口規模很大,這將給全社會的養老、醫療、保障帶來更多挑戰。
G. 60 70 80 90 人口數量是多少
60後23511萬人,70後21900萬人,80後22800萬人,90後17500萬。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國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國已進行過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國也都定期開展人口普查。
養老問題日益嚴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已超2.5億,佔全國14億人口的17.8%。按照國家統計局的預測,再過10年即203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或達3.7億,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將全面邁入「老齡社會」,「養老危機」或進一步加劇。
為了應對養老危機,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少專家與學者提出「延遲退休」的舉措。
H. 60歲以上人口有多少人
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9.70%,比2010年提高7.80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2010年到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
60歲以上人口的相關知識
老年人口質量不斷提高。60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萬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為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個百分點。十年來,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也在持續提高,2020年,80歲及以上人口有358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萬人,比重提高了0.9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