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90歲姥姥用石頭給外孫畫大鵝,該怎樣看待老人的行為呢
90歲姥姥用石頭給外孫畫大鵝,那麼這個老人的行為應該怎麼看待呢?
不難看出,老人對於孩子是十分疼愛的,雖然說沒辦法將活著的大鵝給孩子玩,但是也通過繪畫讓孩子明白原來大鵝也可以在地上,從而增添了孩子的樂趣,而這個老人在外孫回來的時候還在地上畫大鵝,說明她想讓孩子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希望外孫能夠像小時候一樣開開心心。
Ⅱ 不給自己受限
我們是不是都有一種年齡的焦慮?
女人過了30歲是不是就嫁不出去了;男人到了中年還沒混出名堂,這輩子是不是就完了;老年想學習,是不是已經來不及了……
當「年齡」成了人生的重要參照物時,我們開始反問自己:是不是錯過了做某件事的最佳年齡?人生是不是真的有標准答案?
在《平生記》一書里記錄了饒平如快樂無憂的童年時光,和妻子美好的生活日常,以及青年從軍、參加抗日戰爭的生死一線,中年後因時代動盪被迫離家的辛酸與苦難,也沒有坐等垂垂老矣,而默默地自學英語和練習小提琴,老年時和妻子相濡以沫,90歲開始學畫畫,學彈鋼琴,95歲開始寫自傳。他的一生,之所以令人回味無窮,是因為饒平如每每遭遇艱難困苦,都在努力突破自我。
對於饒平如來說,他的人生意義,就是可以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擁有一個可以一直愛的人。
而他也通過記述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生本無意義,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限可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自己的路要自己去闖,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人生的意義也要靠自己去尋找。
然而現在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被年齡困鎖,以為在哪個年齡該做什麼,哪個年齡不該做什麼,而人生有許多錯過,都以為錯過了就是一輩子,然爾那才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受限,給自己的懶惰放棄找理由。
總而言之,人生本無意義,有意義的是一個人的經歷和思想,你最終想成為什麼模樣,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去做都不晚。
Ⅲ 為什麼繪畫益養生
繪畫是一門藝術,一門能夠感染人的藝術;繪畫同時也是一種「心神合一」的養生運動。
繪畫前的構思,把對生活的理解、理想和熱愛用「心」去體驗、用「心」去琢磨,這可使人的心志得以良性的鍛煉;繪畫時的心平氣和、絕慮寧神,使自己陶醉在畫面藝術的海洋,可使人忘卻憂愁煩惱,使情緒、精神與美感相通,就會使心情變得達觀、喜悅、灑脫;再加之繪畫時的全身活動,動靜相合,寓動於靜,這對機體的關節、肌肉、血液、都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說,繪畫有陶冶心靈、養心舒肝、活動關節、流通氣血的養生效應。
繪畫的養生效應,已被一些高壽的畫家所證實。《畫論》曾寫道:「黃大痴九十而貌童顏,米友仁80餘神明不衰,無疾而游,蓋畫中雲煙供養也。」畫中的雲煙是指於繪畫藝術境界中所獲得的樂趣。近代繪畫藝術大師劉海粟在90歲時,依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揮毫自如,有人問他長壽健康的秘訣是什麼?劉海粟回答說:「我的長壽秘訣無他,不過是寫寫畫畫而已。」一語道出有興趣的寫寫畫畫的確是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如為保健而學畫,不必強求畫技的水平,只求專心認真地做,等到養成作畫的習慣,有了作畫的興趣時,其健身養生的效應也便在其中了,其作畫水平也可顯現出來。美國摩西婆婆,70歲才開始學畫,在80歲的時候,舉行過一次個人畫展,轟動了世界,到了90歲時,她還老當益壯,對繪畫興致勃勃。她說:「你只要對你所喜愛的活動發生興趣,時常讓心智保持活動,做你能做的事,你就能延緩老化,獲得健康,便生活有意義、生命有價值。」
Ⅳ 繪畫狂人巔峰之作,百年《富岳三十六景》是怎樣煉成的
《富岳三十六景》葛飾北齋晚年的時候畫的,畫的是以富士山為背景的勞動場景。剛開始只畫了36景,發表出來後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後來又發表了10景,該系列一共有46景。
一提起浮世繪,大家最先想到就是最有名的《神奈川沖浪里》,這是日本版畫中三大傳世名作之一。在這幅畫中,畫出了海浪的洶涌,和海中漁船所處的險峻的環境,再加上背景里一座遠方的富士山,使得這幅畫更加生動。
90歲的“畫狂老人”葛飾北齋去世的時候,他的繪畫作品,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仰慕對象,甚至我們所熟知的畫家梵高、馬奈也臨摹過葛飾北齋的繪畫作品,可以說,葛飾北齋在繪畫上的成就不僅影響到了日本,還影響到了全世界。所以,後來葛飾北齋才會被評選為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
Ⅳ 八十歲忙著畫畫,忙著談戀愛的老頭
孔子曾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那是聖人,對「平凡人」來說,太難。
有的人26歲還沒找到想做的事情,
40歲拼盡全力馬馬虎虎養家,
67歲之前都沒錢買房,
83歲卻依舊在談戀愛生小孩,
90多歲還能開創新的國畫表現手法。
他就是齊白石,他一生的經歷都在告訴我們,人生並沒有所謂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活在自己的節奏里,每分每秒都是黃金時區。
而立之際,
半路出家學畫畫。
湖南湘潭,
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
山林翠秀,水光瀲灧,
1864年,齊白石就出生在這里。
齊白石,原不叫齊白石,
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
從小,阿芝就體弱多病,
難學田裡農活。
木工,
這一無須花大力氣,
也沒有昂貴開銷的手藝,
成為他當時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可惜僅僅三個月後,
齊白石就被師父送回了家,
原因是扛不動大檁條。
後來,齊白石跟隨周之美學習雕花,
說也奇怪,這師徒二人真是有緣,
齊白石學得很有興味,
周師傅也覺得他聰明、用心,
覺得這個徒弟,比任何人都可愛。
有一天,齊白石跟周師傅出去做活,無意間見到一部《芥子園畫譜》殘卷,他仔細看了一遍,好像是撿到了一件寶貝,恨不得臨它個幾十遍。
他趕緊把書借到手,
勻出點錢買了紙筆,
每日收工後,
以松油柴火為燈,
一幅一幅地勾影。
祖母曾教訓他:
三日風,四日雨,
哪見文章鍋里煮?
明天要是沒有了米吃,
阿芝,你看怎麼辦呢?
溫飽都愁的光景,
還去搞有錢人的把戲,
也不見得有什麼前途,
這不是拿一家人的性命開玩笑嗎?
足足畫了半年,
勾畫的習作都訂成了十六本。
阿芝的無用折騰,朋友們看在眼裡,
順手把他介紹給了畫師蕭薌陔。
蕭薌陔也是半路出家,
原是紙扎匠,
自己發憤用功,
成了湘潭畫像第一名手,
他把拿手本領都教給了齊白石,
帶領他走進了國畫的大門。
齊白石27歲那年,
到離家四十多里的賴家壠去做雕花活,
碰到了「壽三爺」胡沁園。
胡沁園對齊白石說:
你人很聰明,又能用功。
我也看到你的畫了,很可以造就的!
你願不願再讀讀書,學學畫?
讀書學畫,
齊白石當然是很願意,
但他家裡窮得很哪,
書也讀不起,
畫也學不起。
壽三爺說:
那怕什麼?你要有志氣,
可以一面讀書學畫,
一面靠賣畫養家,
也能對付得過去。
齊白石又怕自己歲數大了,來不及。
壽三爺又說:『你是讀過《三字經》的!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你今年二十七歲,何不學學蘇老泉呢?』
因為齊家住在白石鋪附近,
壽三爺給他取了個別號,
叫做「白石山人」,
預備題畫所用。
從此,
齊白石告別蕭師傅,
扔掉斧鋸鑽鑿一類工具,
改行做畫匠。
要知道,12歲時,家裡就給他娶了童養媳陳春君。
待到19歲,他和陳春君圓了房,成了真正的男兒郎。
結了婚不好好工作,掙錢養家,到了30歲還改行,一切從零開始,未免太不靠譜了吧!
齊白石30歲以後,畫像畫了幾年,終於馬馬虎虎養得起家了。
母親緊皺了半輩子的眉毛,到這時才慢慢地放開了。
祖母也笑著說:阿芝!你倒沒有虧負了這支筆,從前我說過,哪見文章鍋里煮,現在我看見你的畫,卻在鍋里煮了!
年過半百竟成「北漂」,
一張畫不值一顆白菜。
這一畫就畫到了50歲,
齊白石周遊了半個中國,沿途作畫、寫詩,
結交了夏午詒、樊樊山等不少名家。
遠游歸來,希望終老家鄉,
繼續畫畫、刻印。
誰想到連年兵亂,
每天提心吊膽的苟全性命。
一籌莫展之際,樊樊山來信,
勸他到京賣畫自給。
齊白石無奈辭別家人,
年過半百的他,
開始了凄慘的「北漂」生活。
木匠出身又沒有強大背景,
還不會看市場,
一心學著八大冷逸一路的畫風,
他的作品自然不受待見。
看起來也是蠻慘的……
別人一張畫4個銀元,
他賣2個銀幣,
依舊很少人來問津,
生涯落寞得很。
幸好,
陳師曾特別欣賞他,登門拜訪,
鼓勵他自出新意,不必求媚世俗。
齊白石聽了他話,
自創紅花墨葉的一派。
還一個影響過齊白石的人是梅蘭芳。
有一次,齊白石到一個大官家去做客,滿座都是闊人。齊白石不受待見,冷落在一旁,尷尬極了,自悔不該貿然而來。
想不到蘭芳來了,對齊白石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陣,座客大為驚訝,才有人來和他敷衍。
事後,他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送給蘭芳,題了一詩,有句說: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齊白石名聲可以說是從那時才開始傳開的,
那一年,他已經58歲了,
別人抱孫兒的年紀,
他的事業才開始走上巔峰。
陳師曾把他的畫帶到日本去展覽出售,
賣價特別豐厚,一幅畫上100-250銀元,
在國內是想也不敢想的。
經過日本展覽以後,
外國人、收藏家、附庸風雅的人,
都紛紛求他的畫,
齊白石的賣畫生涯,
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
即便如此,
齊白石生活得並不寬裕,
因為他常常挨蒙受騙。
有一次他賣了畫,得了一摞鈔票,很高興,心想把這一年飯費都賺回來了。
他的學生去了一看,才發現那些鈔票當時是無法使用的,因為出鈔票的銀行已經倒閉了,鈔票成了廢紙。
齊白石作為藝術大師,好像把腦筋全用在藝術上了,對於外界的俗事,消息極不靈通。
抗戰結束後,
齊白石在南京、上海辦畫展,
200多張畫全部賣出,
帶回一捆捆「法幣」,
卻如同廢紙,
連10袋麵粉都買不到。
不怕被人笑話,
80歲當爹又怎樣。
守得住寂寞,才看得到繁華。齊白石的成功,除了良師益友的幫助,還多虧了一個賢內助。
他少年時娶了童養媳陳春君,婚後她給他生了五個孩子。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在他「不務正業」自學畫畫時相伴左右,游學會友時義無反顧支持,更是在他遠離妻兒北漂時,為他選擇了一個年輕的女伴。
齊白石與胡寶珠
糟糠之妻只能換一種方式陪伴你,就這樣陳春君把18歲的胡寶珠的送到了57歲的齊白石身邊,他的生命迎來了第二春。
齊白石與胡寶珠
在別人當爺爺的年紀他接連當爹,
之後幾年裡,胡寶珠為他生下6個孩子。
有了胡寶珠照顧生活起居後,
他更能一心一意放在創作上。
待到買了房,
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齊白石已經67歲了。
78歲時他第十二次當爹,
孩子取名良末,意為最後的孩子,
然而在83歲時,胡寶珠又懷孕了,
只是這一次作為高齡產婦的她難產而死。
齊白石與夏文珠
傷心在所難免,可生活還要繼續。之後幾年,一個叫夏文珠的女護士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即使到了93歲,他也沒有一點老年人的滄桑。
著名小提琴作曲家馬思聰的女兒瑞雪去看望齊白石,看他孤獨,就給他介紹了一個44的女子,不料齊老黑著臉拒絕:「實在是太老了。」
馬小姐後來又給介紹了一個22歲的,齊老一看就心花怒放,興致勃勃要結婚辦喜事。可惜好事籌備時,齊老就去世了。
如今齊白石留下畫作20000多幅,可謂是一生勤奮。除母親去世過於悲傷停止幾天外,他從27歲開始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
他
有句名言叫:「不叫一日閑過。」
既便90歲高齡時他也堅持每天作畫,
且一畫就是五幅,
還開創了新的國畫表現手法,
不活在名聲里的人,才能永遠進步。
齊白石這一輩子,
不按套路出牌,
不為時間所困,
一直活在自己的節奏里。
二十幾歲的已婚男人做藝術夢,
五十幾歲像小年輕一樣北漂,
八十多歲還可以愛小姑娘。
扇面所寫:搖扇可以消炎,著裘可以御涼,二者日日須防,任人竊笑顛狂。
人生路上,
我們都在奔跑,
總在趕超一些人,
也總被一些人超越。
但是,每個人的時間表是不一樣的。
即使看起來比別人慢,別急,
走在自己的節奏里,
才會越走越從容。
Ⅵ 黃賓虹90歲山水畫最佳作品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男,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於浙江省金華市。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山水畫一代宗師。也是書法家,與白蕉、高二適、李志敏合稱「20世紀文人書法四大家」。曾任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解放後任全國第二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被稱為「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 ;1955年3月25日病逝於浙江杭州。
黃賓虹1865年生於浙江金華,卒於1955年。名質,字朴存,擅長山水、花卉並注重寫生,但成名相對較晚。50歲以後,他的畫風逐漸趨於寫實,80歲以後,才真正形成了人們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畫風。黃賓虹晚年的山水畫,所畫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驚世駭俗,這一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稱號。
Ⅶ 90歲老人畫畫 打一成語
老眼昏花
Ⅷ 急需,畫畫比賽,要畫建黨90周年
敬愛的黨組織:
七月,世博盛會正在中國大地上熱火朝天地進行著,看著世博遊客不斷刷新的新聞報道,我的心情既興奮又激動。而正是在此時此際,我們的黨迎來了她90歲的生日。關於七七事件,關於邱少雲,關於董存瑞,關於那些永存的黨的精神....以歷史為鑒,鞭策自己。
90年的風雨洗禮,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鬥志和堅韌的毅力,帶領著中國人民沖破艱難險阻,自強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一個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政黨,而作為一名積極分子,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庄嚴承諾,讓「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持續下去,讓黨旗永遠飄揚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在如今中國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關鍵時代,我們依然不能放鬆自己,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越是在關鍵時代,我們面監的問題就會越多,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利於我們看清事實,解決中國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所遇到的難題。雖然現在是和平盛世,可在和平年代裡,我們更應該銘記我們黨的珍貴精神,並不斷地將新時代的精神融入其中,使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融入新的有利於我們解決現在所面臨的思想精神。
作為工學院的一名積極分子,我深感榮幸的同時,也感到那沉澱淀責任,我想著如何才能在工學院中眾多的優秀積極分子中作出自己的特色,想著如何將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運用到我們學校的建設中來。想著如何徹實地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積極分子,使自己早些通過黨的考驗!<蓮山 課件 >
記得在剛進入工學院的時候,就有人向在每一個宿舍發放名片,當時我以為這是一張商業名片,但是在我拿起名片時候,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上面寫著「有事請找黨員」,還有幾個黨員的聯系方式。我心裡感到暖暖的,這對一個剛來到陌生校園的學生來說,確是有莫大的幫助。有些人天天喊著為黨作出貢獻,為人民服務,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我就覺得光喊口號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必須以身作則,確確實實地為自己周邊的人做好事,做善事,做好了這些其實就是對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就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極好實踐。「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可以分為很多類,同學,農民工,教師,老年人等等。而對於還在校園中的我,支持班級的學風建設,在同學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吝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學校的各項方針政策,比如說搞年級活動,籃球賽,女生文化節等與同學們有著緊密聯系的活動,我就應該表示支持,並動員身邊的人參與其中,感受其中的樂趣,體味其中的思想。
在工學院裡面,不時有柳州市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來號召學生獻血。有一次我們宿舍就有五個人去獻了血,當獻完血後,我感到自己做了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想著自己的鮮血能夠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拯救他人,心中真的是很愉悅!
請黨組織考察我。
此致
Ⅸ 9歲兒童可似畫什麼樣的漫畫人物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達芬奇美術,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