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70歲會老死

70歲會老死

發布時間:2023-01-29 22:48:09

A. 大部分老人多在什麼年齡去世

人到了70到75歲這個年齡階段,人的身體機能就會有明顯的下降,而有的老人到了70歲的人健康狀況就會急轉而下,過不了太長時間就會去世。

這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身體方面,一部分是心理方面,而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心理原因,因為到了這個年齡階段,人的心理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和心理落差,事實上,雖然我們認為老年人可以享受悠閑的生活,但是,老人們其實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新舊事物的不斷更替造就了「代溝」的出現,這時,老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自己被這個世界淘汰了,這會造成老年人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的心中很自然的會產生寂寞、孤獨的感覺。這種負面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地影響老人們的身體健康,這會造成老人們衰老的加速。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老年人隨著年齡越大,感知能力也會隨之減弱,所以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就會越弱,這種被社會拋棄和淘汰的感覺也會越來越重,一旦一對老夫妻中的一個突然去世,那麼另一位也會在不久之後隨著老伴兒一起去了。

B. 為什麼有些老人到了70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呢

有的人,不到七十就去世了呢?生死是由不得人來掌控的!

進入七十歲,已是老年人了,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都衰退了,很容易生病,什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等,一些老年病都會找上門,七十歲以上的人,大部分伴隨病痛葯物過日子,所以七十歲以後去世也不足為奇。

我認為七十歲以上去世也可以了,現在的生活這么好,雖覺得有點早,可是人到七十以後,兒女都成家了,孫子孫女也帶大了,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人的使命也完成了,活的久了,能自理還好,不能自理的人凈給孩子添麻煩,。

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聖人都活不過這個歲數,我們草木之人,死了又如何!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從咱們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可能是帶有一定的規律性,甚至有些玄。其實在我們醫生看來,這確實是有規律的,但是並不玄,這是為什麼?張大夫認為可能存在以下幾點:

1. 70歲以後,人體的各種機能明顯下降,再也不是冬天不怕冷、夏天離不開空調了,甚至我們的進食量都會存在明顯的下降,這也說明了我們的身體確實不如從前了,包括我們的心肺功能都存在明顯的下降,我們身體抵禦風險的能力明顯減低了。

2. 70歲以後,我們不可避免的要生病了,甚至是一些大病。常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種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一些惡性腫瘤等,都可能會集中發生,因此由病致死也是有可能的。

3. 70歲以後,我們的心理上可能也產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曾經叱吒風雲的我們,可能不得不接受這樣一種現實:我們退休了,我們沒有了每天一定要完成的工作,也沒有了身邊的那麼多人圍繞我們。甚至,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朋友已經離世離開了我們,所以70歲以後,心理上也是憂愁和孤獨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就是有病治病,而且是科學的治病。第二就是科學的防病,鍛煉身體、注意飲食等。第三就是保持心情舒暢,這要求老人自己調節心情,要求兒女要盡量陪伴。

總之,70歲以後雖然身體機能明顯下降,但是只要我們科學的面對這個現實,我們長壽也是極有可能的。

對於死不要想得太多,想多了,生活質量就下降了。我今年七十四歲了,經歷的事情很多很多,苦也吃得很多很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衣食無憂,可是畢竟老了,機器老化了,這里那裡都會出現毛病,這是正常的,我個人認為:有毛病就去看,千萬不要拖,否則小病會成為大病,苦頭你自己吃。二是擺正心態,世態炎涼看得多了,在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下,吃好穿好玩好,不要節約,不要虧待自己。生死於命,人什麼時候死,不是自己決定的,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當然能活到八十多更好,但活得質量要好, 健康 是每個老人最大的福氣。

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大致有這幾種原因:

老伴先走一步,相思成疾。 對於70多歲的老人,說個「相思」,有點煽情,更顯得不敬。其實還真有這么回事。活到70多歲的夫婦,那可是經歷了飢荒的年代,又同甘共苦將兒女拉扯大,那是飽受了苦和累。能相濡以沫一起走過大半生,著實不容易,也難能可貴。說「不求同日同月生,只求同日同月死」,也僅僅是台詞,表得是真心。除非「極端」,恐怕沒有這么一對。老伴若有一人先「走」了,另一半隻有活在煎熬中。我村就有這么一對老夫婦,老伴「走」了以後,老漢天天以淚洗面,漸漸地也不吃不喝了。後來患了老年痴呆症,動不動就走失。找到他了,總是說,老伴叫他呢!就這樣熬了一天又一天,不到兩年的時間,老漢還是離開了人世。這也許就是「夫妻本是同根生,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病老拖著,小病成大病。 一旦進入老年,各種大大小小小的老年病會接踵而至。諸如「心塞」、「腦梗」,難以治癒,剜不了根,有的還留下後遺症。這些也算普通又普遍的老年性疾病。只是在以前,總覺得也那麼回事,連血壓高了也沒在意。就是吃葯,有點效果便停葯。殊不知,那都是慢性病,要長期服葯,才能控制和緩解病情。到了70歲以後,還有了並發症,這時候身子骨再經不起折騰了。稍不留神,跌倒了,很難再起來。

心態影響了 健康 的資本。 70多歲的人該經歷的已經經歷,本該是要擺正心態繼續晚年的生活,可是事事並非如你所願:都已經幾世同堂,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無奈的是孩子們打工去了,自己成了「留守」或「空巢」的人,老伴若在,相互還有個照應。若是一個人,生火做飯,孤燈黑夜,郁悶不樂,度日如年;如果兒女不孝,那更是造了孽,有家不能回。就是孫子還不讓見,與乞丐無兩樣,活著還有啥意思?老了要托兒女的福,按說70多歲的人,兒女都四五十歲了,孫子也該結婚了。如果兒女們夫妻關系並不好,吵鬧成了家常便飯。孫子不成器或娶不上媳婦,老人操心大的,還惦記著小的,心裡七上八下,沒一刻消停;現在怪事也多,「老年病」也日趨年輕化,如果不幸地出現白發人送黑發人,對老人那是致命的打擊,等等原因影響著70多歲老人的心態。心情不舒暢,身體各種毛病就出現了,容易失去生命。

【# 為生活而提神 】

民間有個說法「 活到七十三,閻王不請自己去」, 意思就是說七十三是一道坎,很多人在七十三歲左右就去世了。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我認為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是很多人過了70歲沒幾年就去世了,我國的平均壽命也就74歲左右,下面小僧就來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人到了七十多歲後,器官迅速衰老。一般這個時候可以看到老年斑,這個年級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慢性病,七十歲之後這些慢性病會越來越重,葯物對疾病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弱。

一般七十歲後已經三代同堂,快一點的甚至孫子都結婚了。這時候老人就會覺得自己在家庭里成多餘的人,沒有利用價值了。人如果渾渾噩噩的活著,看不到生活希望,身體也很快就垮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科學家能夠活的比較久,除了醫療條件比較好之外,是因為他們畢生都在搞科研、有目標,所以壽命比較長,比如袁隆平先生。

雖然有兒女,但是這個時候兒女都是為了生計在奔波,不能天天陪在老人身邊,如果老伴還在的話還可以做個伴。隨著身邊同齡人一個個離去,越發孤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老人老伴走後,自己很快也就去世了。

為什麼老人家過了70歲不久很多都去世?老人家每過10年都是一個坎,上了60歲是一個坎,上了70歲更是一個大坎。60歲以後,人體的各個器官的機能都已經逐漸開始下降,身體的毛病也越來越多,住院的次數和突發的疾病也越多。人吶,真的不能不服老。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從出生到逐漸長大成熟,20多歲,身體的各個機能都是處於最佳最成熟的階段,這時候幾乎很少發病。年輕力壯,什麼都不怕,能抗也能熬。但是過了30歲,身體會稍微出現了一些下滑,皮膚也開始慢慢粗糙。每過一個10年,都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體力跟不上,皮膚也越來越鬆弛。

機器用久了,都會出現老化和生銹,各種毛病也開始呈現出來。50-70歲,是癌症高發的年紀,很多老人家都在這個階段被查出來癌症。能過60歲,身體 健康 的退休,是一種幸運。

而70歲又是一個大坎,70歲身體的毛病也會更多,慢支肺氣腫,阻塞性肺炎,心腦血管疾病,都會逐漸表現出來。即便是之前沒有症狀,也有可能突然發病去世

七十多也算是高齡了,如果能平靜沒有痛苦的離開,也算是幸運了。我想我以後能活到七十多,我也是很滿足了。不拖累孩子,活著的時候有生活質量,其實就算是幸福了。

因為我國目前人均壽命就是在70多歲啊。人就像機器一樣,有保質期和使用壽命的。

這是我國各省的人均壽命

大家可以看到,大多數省份的人均壽命就是70多歲,所以你觀察到老年人過了70歲沒幾年就去世了是正常的,因為我國目前大多數老人就是在70多歲去世。

人的很多零件,使用了70年之後,就已經不行了,比如心臟、肝臟、腎臟和血管,會出現各種各樣的 毛病。

心臟連續跳了70年了,運轉不動了,心臟病心衰就出現了。

還有各種癌症,高發的年齡段也是在50-80歲之間,而癌症正是造成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

(不同年齡段癌症發病率,大家可以看到50-80歲是癌症的高發期)

血管用了70多年了,也老化了,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這些都是致命的。還有的老人,由於血管老化變脆,突然就發作腦出血去世了。

人的壽命有很多影響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命。這個命一個是指基因,有些人出生自帶長壽基因,活的就是比別人久;還有這個命就是指運氣,有些老人平時身體很好,結果過馬路不小心被車撞了,骨折了,在床上一躺幾個月,很容易身體就垮掉了,出現肺炎、褥瘡去世了。

還有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抽煙酗酒的人,壽命肯定會受到影響。

另外就是經濟條件和醫療水平也是決定壽命的重要因素。你看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醫療條件好,人的收入高,壽命都是排在第一第二的。經濟越差的人,平時越不敢去醫院,小病拖成大病,大病也沒錢治,壽命自然短。

老人到了70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其實,你算一算70加上幾年也就75歲左右了吧,這個年紀也不小了,我國平均壽命也就76.34歲!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和 社會 發展,我國的人均壽命相對建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 影響壽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曾經我們還在為溫飽而惆悵,但是現在很多人在為吃太飽而憂傷。生活條件好了,現在滿大街都是吃的。並且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些餐飲店以口為重的倍受歡迎,比如川菜,火鍋,湘菜,燒烤等。其實,高鹽、高脂肪、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帶來太多太多的 健康 問題!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腸癌。

第二,生活習慣。 現在年輕人聚會喜歡幾個人一做就開始"吃雞"。一人捧一個手機,低頭對著屏幕玩,旁邊再放點薯片,可樂什麼的。一玩,一坐就是半天一天的,甚至通宵達旦。這種生活習慣很不好,缺乏 體育 鍛煉!

第三,環境因素。 我們都感覺環境沒以前好了,水沒以前清了,天沒以前藍了。小時候光著腳丫到河裡抓魚的樂趣現在只能跑到偏僻的農村才能體驗一下。環境確實是影響人類 健康 的關鍵因素!想想我們每天呼吸空氣,喝水。如果你吸的是毒氣,喝的是污水,我想身體絕對不可能好!

第四,醫療因素。 隨著醫學進步,原來很多不治之症現在能治了!比如原來肺癌晚期只能活幾個月,現在你可能可以活個一兩年的。這就對平均壽命做了大貢獻!比如原來高血壓糖尿病治療的葯物很少,現在這些慢性病的葯物非常多,並且效果還不錯。這就是醫學進步帶來的壽命延長。

第五,遺傳因素。 遺傳對壽命的影響是很大的!畢竟如果基因不好,你會得很多遺傳病,比如胃癌,乳腺癌,腸癌等和遺傳都有關。

當然,人的壽命是多個方面的綜合影響,活個七十多歲是起步,是平均水平,希望我們人人能夠活過"平均壽命",長命百歲!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七十古來稀。說明就人的平均壽命而言,能夠活過了七十歲,都已經算是一個難得的年齡了,甚至是可以稱之為「高壽」了!

但是高壽的人們,身體也是在逐漸老化的,到了這個年齡了,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還是身體器官的功能,都會大大不如以前。老化的後果,就是更容易出毛病。

就好像機器用的太久了會容易生銹,身體也是一樣,我們的身體畢竟是有壽命的,到了這個年齡了,血管硬化了,骨質疏鬆了,腦動脈供血不足了,都會影響到身體的情況。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人過了七十歲,可能沒有多少年就去世了,說到底,還是老了,或者因為病,也確實是因為老了,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更加下降了。

人老了更容易得病,可能同樣的病,年輕人能夠抗過來,老人們卻不行,老去的生命更加脆弱,也是更容易離開這個世界的原因之一。

人的生老病死本來就是自然心理現象。所以說現在人活過70歲不稀奇,但是按現在的物資豐盛水平和先進的醫療條件,70歲左右的老年人,完全可以 健康 的活到80歲,90歲,就是活到100歲也是大有希望,而70歲左右的人就過早的去世了,實在有些太早太挽惜了。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導致過早去世。

一、疾病導致。有些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平時不怎麼關注自己的身體 健康 狀況,有了病的症狀,既不去檢查也不去治療。主要是捨不得在身體 健康 上投資,捨不得在治病上花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病拖延成大病,大病拖延成不治之症。我有個親屬就是在最近去世的,僅是65歲的年齡,去醫院時全身的主要血管都狹窄堵塞滿了,無法手術也無法做支架,眼睜睜的看著英年早逝,其實他平常只要檢查哪怕一次,安個支架就可以避免悲劇,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心酸落淚。

二、情緒導致。無論患了什麼病,只要能及時治療,都要樂觀的想得開,精神好病就少,終日開心有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葯。要相信自己的病一定能早日治好,但有些老年人卻不是這種情緒,一旦得病就整天擔心害怕,焦慮憂愁,苦悶,盡往最壞的結果去想,盡往不開心的地方去想。弄得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最後不是死於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是死於對疾病的恐懼擔憂和畏懼,是自己把自己給嚇死了。

三、死於安樂。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大魚大肉已是司空見慣,有些70歲左右的老年人也趕 時尚 ,清淡飲食不沾邊兒,吃的肥胖,終日無所事事,既不鍛煉也不運動,結果多病叢生,醫生也無回天之力,他們倒是忘了,生命在於運動,忙起來,動起來是治癒一切疾病的良葯。

四、突發性疾病。這類病是防不勝防,老年人是發病的重點,如心血管類疾病,腦梗心梗,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三高,如果控制的不好,隨時可以發生這類病。還由於平時缺乏醫療保健知識的學習,不知如何預防及這類病的特徵,一旦出現病情,往往因搶救不及時而失去救治的最佳時間。

五、生活方式。現在有些70歲左右看似 健康 的老年人,也喜歡和年輕人一樣,通宵達旦的喝酒,抽煙,玩麻將,不注意合理飲食和 健康 的生活方式,早早患上動脈硬化等老年性疾病,結果樂極生悲,導致病情在一瞬間發作,重則危機生命,輕則也會導致身體部分功能喪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C. 為什麼有些老人到了70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呢

從表面上來看,當人們到了70歲的年齡,他們的心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他們以前對生活的熱愛,從充滿憤怒到缺乏力量時候,這可以說是他們精神世界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感知能力迅速下降的情況下,身體會影響心理,「年齡越大越沒用」的心理暗示會自發產生。與此同時,你周圍的人正在改變他們的稱謂,不管他們是家人還是朋友。再加上家庭地位的急劇變化,朋友和老人相繼去世,以及生活節奏的逐漸放緩,各種因素給老年人帶來了沉重的衰老感。

從心理上講,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僅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還要通過給予獲得幸福。這時,老人只能麻煩別人。除了得到相應的幫助,他可能只有在打擾別人後才會有罪惡感和悔恨。

D. 我爺爺奶奶去算過命,算命的說我爺爺奶奶70歲就會死是真的還是假的我爺爺奶奶已經61歲了,我好害怕

說明你對爺爺奶奶感情深厚,很擔心他們,也生怕他們發生什麼事了,再說,休爺奶身體這么好,你就不要這樣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對身體也不好,該來的總會來,對他們好就是了。

E. 為什麼很多老人只活到70多歲就去世了

現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能活到65歲的人只佔總人口的百分之8!能活到70歲只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人活70古來稀,別以為你看到80歲90歲的老人多,實際大多數人早早就死了所以你看不到!鍾南山院士領導的團隊前些年去公墓統計墓碑生卒年齡中國人的平均死亡年齡也就是66歲至67歲

有些專家說,70歲才剛剛進入中年時期,估計是專指,ZF官員,高級管理階層來說的。

我認識的許多下崗工人,家裡要是有病人,再有個上學的(或准備結婚的)兒子,實在是叫人活的清苦,能活到65歲就非常不易了!真特么的累,說多了都是淚,活的生不如死。死了真是一種解脫。

我兩個最好的老哥,都是1948年生人,2020-2021年先後去世。享年73歲。人的壽命與遺傳有關,與心理 健康 有關。許多老年人心理負擔過重,擔心的事情太多,造成睡眠不好,吃飯也不好。過早的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如果發現,一個老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經常忙個不停,那就有了問題。一定要事先自我控制,去醫院檢查一下。

這個有很多因素造成,像疾病,遺傳,飲食,環境等等,平均壽命是73左右,現實 社會 長壽老人還是很多,保持樂觀愉快心情很重要,隨年齡增長身邊人會逐漸離去,對有些人震動很大,有種恐懼心理,凡是長壽老人都很樂觀向上,個別人小病過渡治療都不可取,很多人60歲進入倒計時面對生死,民間傳說73,84 如果能闖過,就是個長壽人。

老人活多大歲數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要是年輕時候沒受過大累,一生勞逸結合做息有時,沒受大的傷害,。

這個真說不好。我弟周身病,剛50就去了,母親84才走。但80歲還在生的人還大有人在,君不見,多少中外高官,都是70以上的。很早之前就有個發現:美國華僑都普遍長命,究其原因,同空氣質量有關!美國空氣環保做的不錯,加之地大人稀。因此,本人亦傾盡所有,在廣州遠北郊買了一套房,這里空氣質量和廣州比,差8個數量級!

我奔七 釋疑七十三

【錚亮賦】李躍平 作

我乃奔七一分子,這個問題有嚼頭。

老話說73,84是個坎;73是孔子的壽數,84是孟子的壽數。

是老人(60歲以上)大多數都有老慢病。

73這個坎吧,我理解是一個極易發生「熵極大」危險的「時間窗口」。

按熵增定律,人「熵極大」了,人就熱寂掉了,就是死了。

奔七的這批老年人,到了73附近,就會像承受交變載荷運轉的軸(機件)一樣,產生「應力集中」,從裂紋產生開始,直至「斷裂」崩掉。

我退休前是個機械工程師、二級建造師、金屬結構製作與安裝高級技師。對機件裂紋、結構(系統)穩定性問題較為敏感;

疲勞效應之於人,何嘗不是這樣?

我深知,人有比機件更不堪的脆弱性和疲勞性。

人定然是比機件復雜的,靈與肉都要遭受負載、沖擊的折磨;

人尤其不堪承受「帶沖擊的交變負荷」。

在「靈與肉」機體上,「應力集中」的地方多了去了:

譬如老慢病、不堪的動脈血管、癌變風險、精神性神經性疾患、遺傳缺陷、人「窮」(不得志)所產生的情緒等等。

更有炎症這一動不動就造病,並加重病勢的隱秘殺手。

這些都是機體存在的隱患、應力集中、短板效應的表現。

一俟這些「表現」共同促成了「熵極大」,人就沒了。

化作威脅來說的話,人面臨著「灰犀牛」「黑天鵝」的威脅。有必然、隨機的,有顯在、隱藏的。

機件損傷失效,可以換零件;人卻不然,得調整、修復。

要挺過73這個坎,人就得要有個「好的預期」。以信心+行動去克服「熵極大」的窗口期;

正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

奔七的人,得從「術數」生活邏輯上撿點、改變自己;

奔七的人,得往鐵里加點合金元素,叫自己變成一塊特殊的合金鋼;

奔七的人,老來進學,多讀點經典,盡力地去知性知天,順隨鬼神,安然自處;蛻卻生命之皮,回歸感知;

奔七的人,當懂得以有序對無序、帝國對宵小,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

結構化是對付熵增的有效手段,而「對立統一」「系統性思維」更是結構化的有力武器,猶如金梭銀梭一般。

奔七的人,當有萬有為我所用的氣慨:

萬事萬物為體為用,我尊重那為體的,更要能動地利用那為用的。

奔七的人,心為大,以誠敬存之。

鬼神皆為分內耳;動靜莫不是主宰。

奔七的人,須知人是高度自組織系統,不是那麼容易被摧毀掉的;

人就是一團機能的存在與綿延。只要調整得當、耗散負熵,給足原料。

那麼,這團機能的延壽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爭鳴而已,昌明為要。

謝謝你的問題,也謝謝你。







人生70古來稀,這是人類壽命科學總結,是有一定道理的,盡管我們身邊左鄰右舍還有80,90老人健在,那必定還是個案,試想統計同期10個新生兒從他們幼年,童年,青年,壯年,再到老年(70歲)還剩幾人,或者是100人的百分比,就會發現能活到70歲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很少,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意外傷亡,還有大多數0至50多歲病死。身邊有兩位老人印象最深,A老三年前65 歲,到醫院建康年檢,心血指標不亞於年輕人, 體育 館400米跑道以中快速度能跑33圈,合算10幾公里,每次藍球兩個多小時,專門和年青人對戰,一句話身體 健康 指標一級棒,哪知前年突然病倒,南京夲地耒回跑,一種病接著另一種病,今年一月走了,享年68歲,B老中學教師,情況同A老相似,今年4月走了,享年65歲,所以人的壽命與遺傳有關,雖然現代科學,生命條件的改善,一定程度的延長了人的壽命,但終究改變不了千百萬年人類的壽命的自然規律,我們當下中人要做和能做的,就是熱愛家人,友誼友朋,善待他人,以 健康 平和的心態渡過餘生,順致讀者;好人一生多平安!




昨天陪母親上醫院看病,跟母親同一病房的一個老頭,因為主治醫生要見一下他的老婆,他就語出驚人:我快要死了,醫生見她也沒用!

同一病房的病人都以為他在開玩笑,看起來這老頭70多歲的年紀,說話的語氣中氣很足,看起來手腳非常靈活,不咳不喘,在這個內科病房裡,我都納了悶兒,他是得了什麼病住了進來?

很快他自己揭開了謎底:得了肝癌,命不久矣。他又解釋了一下,自己半點不適都沒有,是看其他的病檢查了出來。

這真的是「意外之喜」。

如果是肝癌,像這個年紀,病情復發的情況下,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或者錯過了醫治的黃金期,病人應該會走得很快。看著他,我下意識的把口罩往上拉了拉。

我的母親,是這個月的第三次問診了,老毛病很多,最大的毛病是血壓極不穩定,就算吃了降壓葯,也不能把血壓降下來,吃葯猛了,又會變成低血壓,人會發暈,結果更糟糕。

雖然血管壁是有張力的,但也架不住像吹氣球一樣,一會鼓起一會癟下去,時間長了會出毛病。

我總結了一下,我母親的病情大概率是這樣導致的:重油重鹽,飲食過飽,粗細糧搭配不合理,喜歡吃鹹菜,喜歡吃剩菜。

我母親幹活很利索,做一大桌飯速度很快,又很好吃。但在日常生活中,她為了給自己打麻將騰出時間,喜歡中午多煮點飯,一家人吃一兩天,每次做四五個菜,夜晚熱著吃,鹹菜常年不斷,還喜歡吃豬油,口味又重,長此以往,身體無法承受。

我相信,這樣的老人不是個例,我母親如此,我婆婆也這樣,農村的很多老人都愛惜糧食,剩菜剩飯捨不得丟,尤其愛好那一口鹹菜,沒有鹹菜搭著嘴兒,好像吃飯都不香。

在我家親戚的老人堆里,很多老人都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果不控制好血壓,任其發展,結果是很可怕。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吃起大魚大肉來不加控制,有不少人有高血糖高血脂,長期的作息不規律,腦梗的病患也不少。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都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們國家有一段時間,曾經是肝病的高發期,後來通過全國普及疫苗,在80年代的孩子身上基本都絕跡了。但是,肝病是可以通過母親遺傳的,就是說,在我國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群中,有很大一個比例是肝病患者,而且呈現發病狀態,有的甚至到了中晚期,這些病人,很少能活過老人的壽命平均年紀。

這所有的病人,在老了之後有一個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能摔跤。老人的骨頭都很脆,要是不慎摔了一跤,骨頭斷裂了非常的麻煩,親戚家就有這樣的一位老人,摔成了骨裂,半個月之後神志不清,很快就走了。

生命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可很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真的堪憂。作為子女的,就算生活和工作忙碌,也要經常回家看看,陪伴一下雙親,享受難得的溫馨時光。很有可能,就此別過,就是永遠!

感謝支持。

以往看過一篇報道,說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特別是發明了抗生素後,人的壽命已經增加了近二十年,遠的不說,就幾十年前,得個肺結核就要人的命,現在估計一個小診所就能把它搞定,生活在現代的人已經夠幸運的了。

老話講:「人活七十古來稀。」也就是人說活過七十歲,從古以來已經很少見了,可這是從前的說法,現在活過八九十歲的人多了去了,但總的來說,能活過九十高齡的總歸是少數人,七十來歲的人說走就走了的確佔了多數。

人們長壽的原因除了遺傳、環境等因素外,現在看來最重要的是醫療條件,前不久公示我國目前的人均壽命是69.98歲,還不到70歲。9年後預期人均壽命是79歲。眼下上海和北京都已經超過了這一預期,據統計,2020年上海的人均壽命為80.26歲,北京的人均壽命也超過了80歲。說明要想長壽,醫療條件才是第一重要的因素。

F. 為什麼有些老人到了70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呢

民間曾經流傳著一種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其實這是迷信說法,七十歲之後本來就屬於高齡,身體素質急劇下降,死亡率也就更高。

這種衰老感會在很多方面得以體現:

1、老年人的視覺聽覺開始下降,味覺變得緩慢遲鈍。

以前鍾愛的食物開始覺得無味,與此同時,他們視線模糊。眾多因素造成他們對生活的興趣直線下降。他們也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知覺和感覺的退化,會為自己感到悲哀。

2、他們的言語開始變得細碎,並且喜歡嘮叨。

不再對新鮮事物有好奇,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衰退,在記事方面感到很吃力。因為學習能力的下降。他們拒絕學習新的事物。年輕時對生活的積極狀態不復存在。

G. 為什麼很多老人70多歲就去世了除了疾病,主要有這3個原因

七十幾歲是我國的人均壽命,所以你會觀察到身邊人到70歲離世的就很多。那是不是只是因為身體走到下坡路或者是疾病呢?答案當然不完全是,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

你發現70歲以後,很多感官的能力都開始退化,眼睛開始看不清楚了,吃東西味覺不是很敏感,耳朵也開始聽不見很小的聲音了,這就是感官的衰弱。

然後反應開始變得很慢,變得有點遲緩,記憶力也開始下降,而且思考力也開始慢慢的喪失。現在有一些騙子公司,專門針對老年人推銷產品。因為老年人的思考能力和他接受的信息本來就很狹窄,加上他又不會獨立、用心、努力地去思考,所以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心理衰老對老人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

一般年紀大了,他們會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心理壓力。比方說我們的父母,你教他用一個手機軟體,他很長時間學也學不會,有時候孩子又沒有足夠的耐心教,慢慢的這個軟體他就不用了。

我前段時間就給了我父母一張滴滴打車的專車卡,後來他們就覺得每次用都好吃力,不知道該點哪,不知道該怎樣去付款,付成功了沒有等等,後來反而變成了一種很大的壓力。

再比方說家裡有網路電視的,好多老人就不會操作,所以他們還是喜歡傳統的,7點鍾准時看看新聞聯播,慢慢地他就會覺得自己對新的時代應有的這些事物都享受不到,學不會就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所以很多老年人到老了就離不開故土,離不開原來的這種生活方式,就是因為對新生事物產生了一點點的恐懼。

老人到70多歲以後,人際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兒女肯定是長大成人結婚生子離家了,然後有些老人開始還幫著兒女帶孫子孫女,可是到70多歲,一般孫子孫女也差不多上小學了,所以他們慢慢的在這個家庭里就感覺自己好像沒什麼用,沒什麼價值。加上他身邊比方說同事朋友同齡人一個一個慢慢的就都走了,即使不走大家也不見得能經常見面。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萬一自己的老伴兒去世了,他們就會感到極度的孤獨。

所以這種人際關系逐漸的喪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感覺,讓老年人身心 健康 都會受到損害。綜合以上三點,除了身體狀態之外,這種心理上的衰老,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和人際關系的改變就會讓老人有一種,我真的老了不中用了,這樣的一種心態,這種心態也反過來會影響到他的身體狀況。

所以老人真的挺不容易的,即使衣食無憂,即使他們看上去沒有什麼重的疾病,但是他的心理壓力也會給他身心造成一些影響。我們做兒女的,包括 社會 應該多給老年人一些關注關愛和支持。

閱讀全文

與70歲會老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金發多了怎麼退 瀏覽:354
該怎麼看待父母區別對待孩子 瀏覽:532
葯物祛老人斑需要多少錢 瀏覽:84
管父母是什麼意思 瀏覽:686
企業辦退休向社保交哪些資料 瀏覽:366
跟父母一起玩怎麼寫標題 瀏覽:376
2018年上海退休人員工資組成 瀏覽:628
蘇卅老年大學器樂系 瀏覽:801
同安老年大學電話 瀏覽:583
如何原諒老年人 瀏覽:345
長壽花養在什麼盆里好 瀏覽:59
養生堂ve純度達到多少 瀏覽:410
天津養老中心有哪些項目 瀏覽:130
2018年5月前退休後張工資 瀏覽:553
辣媽正傳婆婆去養老院 瀏覽:606
如何委婉的告訴父母不想上課 瀏覽:327
父母愛情中歐陽夫婦為什麼落寞 瀏覽:131
徐州市退休養老金 瀏覽:432
男性50歲經常出汗 瀏覽:433
院士退休工資怎麼算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