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在古代活到多少歲算長壽
杜甫詩雲「人生七十古來稀」,三國演義中劉備託孤時說到「人言五十不稱夭壽」(注意三國成書是在明初),古代的見諸名姓的人,一般60多歲就去世了。由此可見一斑
B. 五十歲賀壽的詩句
1. 關於賀壽的詩句 關於賀壽的詩句 1. 祝壽的古詩句 1、《天下樂令/減字木蘭花 其一》宋代:佚名壽星明久。 壽曲高歌沉醉後。壽燭熒煌。 手把金爐,燃一壽香。滿斟壽酒。 我意殷勤來祝壽。問壽如何。 壽比南山福更多。釋義:壽星人明久。 在壽宴高歌喝酒,無樂不歡之後。祝壽的蠟燭還在明亮的燃燒著。 手把金爐,燃燒一長壽香。斟滿壽酒。 我熱情來向他祝壽。如要問壽命還有多少。 壽命比南山幸福更多。2、《題菊壽上虞陳處士·其一》 明代:謝遷古稀華誕屆重陽,采采東籬菊正芳。 想見聚星堂上客,壽觴齊舉溢秋香。釋義:七十古稀的生日正趕上重陽節,在東籬下採摘的菊花正香。 想到眾星捧月的屋中客人,一起舉起酒杯,洋溢著秋天的香氣。3、《漁家傲·和門人祝壽》宋代:蘇轍七十餘年真一夢。 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復痛。 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 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 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 人間天上隨他送。釋義: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場大夢。 而今壽辰兒孫奉酒。從前的是非憂患早已乘風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惻。 心如磐石風雨不動。其中播遷怎生沉重,千鈞形容。 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 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 人間天上隨他送。早年文章為政為世。 中年時筆落生禪,卻像是上天要讓我明白的。石塔當年落成時不生縫隙,完好無損。 如今如何了,又有誰與我同游?人間已換,天上似遠,隨意吧,隨意誰送誰游。4、《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宋代:辛棄疾為范南伯壽。 時南伯為張南軒辟宰瀘溪,南伯遲遲未行。因作此詞以勉之。 擲地劉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燕雀豈知鴻鵠,貂蟬元出兜鍪。 卻笑瀘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釋義:范增因為項羽不殺劉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滅吳之後帶著西施泛舟五湖。 謂英雄之所以能夠美名流傳,就在於立功萬里,為國家和君王效命。燕雀豈知鴻鵠,貂蟬元出兜鍪。 卻笑瀘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公侯將相原本出身於普通士卒。 可笑瀘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裡小試牛刀?贈送給您兩只玉甌作為壽禮。5、《殢人嬌·玉樹微涼》宋代:晏殊玉樹微涼,漸覺銀河影轉。 林葉靜、疏紅欲遍。朱簾細雨,尚遲留歸燕。 嘉慶日、多少世人良願。楚竹驚鸞,秦箏起雁。 縈舞袖、急翻羅薦。雲回一曲,更輕櫳檀板。 香炷遠、同祝壽期無限。釋義:到了夜晚,天氣微涼,漸漸發覺天上的星星在轉動。 樹林靜悄悄,樹葉也靜止不動、看到稀有的紅花,我想走遍這里。珠簾外細雨飄落,還想要挽留歸來的燕子。 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有多少世人許下了心中的願望。燃燒的楚竹爆裂聲,驚嚇到了鸞,秦是古箏驚起大雁。 圍繞著舞動、急忙翻找出邀請函。再撫唱一曲,輕輕地握住檀板。 祝願香火長遠、同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6、《燕歸梁·雙燕歸飛繞畫堂》宋代:晏殊雙燕歸飛繞畫堂。 似留戀虹梁。清風明月好時光。 更何況、綺筵張。雲衫侍女,頻傾壽酒,加意動笙簧。 人人心在玉爐香。慶佳會、祝延長。 釋義:燕子雙雙歸來,圍繞畫堂翻飛,好像在留戀如彩虹艷麗的雕梁。此時有清風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時光,更何況還有盛大的宴會呢?侍女們身穿飄如白雲的衣衫頻頻為賓客們倒酒,而且特意為大家獻上樂曲。 宴會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願祝賀這樣美好的時刻延綿長久。 2. 關於祝壽的詩句 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長壽百歲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松齡長歲月 皤桃捧日三千歲 鶴語寄春秋 古柏參天四十圍 願獻南山壽 年齊大衍經綸富 先開北海樽 學到知非德器純 綠琪千歲樹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蓮 釣渭絲綸日月長 壽考徵宏福 閑雅鹿裘人生三樂 文明享大年 逍遙鳩杖天保九如 燕桂謝蘭年經半甲 上壽期頤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範斯陳 瑤池春不老 設悅遇芳辰百歲期頤剛一半 壽域日開祥 稱觴有菜子九疇福壽已雙全 王樹盈階秀 玉樹階前榮衣兢舞金萱映日榮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陳九五福 桃熟三千年賢淑七旬人經幾度七二風光現出麻姑仙草 導引三摩地應獨有三千歲月結成王母皤桃 璇閣數華年恰合蟾圓一度瑤池看桃實預期鶴 聳千春 相夫教子壺范久欽際此欣逢設悅日 積福延齡期頤預卜而今初倍及笄年 萱壽八千八旬伊始 范福九五九疇乃全 設悅溯當年喜花甲一周又半 稱觴逢此日祝萱 齡百歲有奇。 3. 關於「祝壽」的詩句有哪些 1、漁家傲·和門人祝壽宋代:蘇轍七十餘年真一夢。 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復痛。 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 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 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 人間天上隨他送。譯文: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場大夢。 而今壽辰兒孫奉酒。從前的是非憂患早已乘風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惻。 心如磐石風雨不動。其中播遷怎生沉重,千鈞形容。 早年文章為政為世。中年時筆落生禪,卻像是上天要讓我明白的。 石塔當年落成時不生縫隙,完好無損。如今如何了,又有誰與我同游?人間已換,天上似遠,隨意吧,隨意誰送誰游。 2、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宋代:蘇軾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 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 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譯文:自從高宗皇帝南渡之後,有幾個人能真正稱得上是治國的行家裡手?中原淪陷區的父老鄉親期盼北伐,翹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們也慨嘆山河破碎,國土淪陷,半壁河山至今依舊。 而那些清談家們面對大片國土喪失,何曾把收復失地、挽救危局、統一國家放在心上?算起來,我為平定金兵,戎馬倥惚,已征戰了萬里之遙。橫槍立馬把金人趕走,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留名青史,這才是真正讀書人的事業。 韓元吉啊,你是否明白這一點呢?你的文章可以與韓愈齊名,被人視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貴顯赫,門庭前的梧桐成蔭,濃密清幽,一定會找來金鳳凰。你生來就志在四方。 今請看:若生逢其時,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風雲,顯露頭腳,大展身手。現在你雖然辭官在家,寄情於綠野堂的景色與平泉莊的草木,縱情於東山上的歌舞詩酒。 但古代名相的志趣並未丟,為國捐軀的壯志也並未減。等到將來,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復中原,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之後,我再來為你舉杯祝壽。 3、燕歸梁·雙燕歸飛繞畫堂宋代:晏殊雙燕歸飛繞畫堂。似留戀虹梁。 清風明月好時光。更何況、綺筵張。 雲衫侍女,頻傾壽酒,加意動笙簧。人人心在玉爐香。 慶佳會、祝延長。譯文:燕子雙雙歸來,圍繞畫堂翻飛,好像在留戀如彩虹艷麗的雕梁。 此時有清風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時光,更何況還有盛大的宴會呢?侍女們身穿飄如白雲的衣衫頻頻為賓客們倒酒,而且特意為大家獻上樂曲。宴會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 我願祝賀這樣美好的時刻延綿長久。4、人月圓·為細君壽元代:魏初冷雲凍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 年來又到,吳頭楚尾,風雨江船。但教康健,心頭過得,莫論無錢。 從今只望,兒婚女嫁,雞犬山田。譯文:你在褒斜古道上冒著冰冷的大雪行走,地上泥濘濕滑走起來如同登天一樣艱難。 過了一年才到了吳頭楚尾的江西豫章,一路上乘坐江船歷經風雨。只希望你身體健康,對不平之事心裡能過得去,不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錢。 從今往後,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上溫飽的山村林園生活就可以了。5、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宋代:辛棄疾千里渥窪種,名動帝王家。 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 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 一觴為飲千歲,江海吸流霞。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邊去,雲里認飛車。譯文:趙介庵人才非凡,聲名驚動了朝廷。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當年給皇帝掌理過制誥詔書,頗有文采,落筆萬言,如走龍蛇。 能賜福於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溫暖帶來人間。江山都等老了,他青春長駐,鬢發還象烏鴉羽毛一樣烏黑。 像劉晏那樣會理財,使江南富庶,如錢流遍地,席間且不管這些,還是痛飲賞菊吧!欣賞著歌舞,敬趙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傾江倒海一樣痛飲,祝你長壽。聽聞皇帝要出兵北伐,驅逐金人,洗凈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 趙介庵他日能到皇帝的身邊,人們會欽羨地望著他乘坐飛車消逝於天地雲間。 4. 關於祝壽的古詩詞 浣溪沙(之三)(張綱)象服華年兩鬢青。 喜逢生日是嘉平。何妨開宴雪初晴。 酒勸十分金鑿落,舞催三疊玉娉婷。滿堂歡笑祝椿齡。 贈李征君大壽(王績)孔淳辭散騎,陸昶謝中郎。 幅巾朝帝罷,杖策去官忙。 附車還趙郡,乘船向武昌。 九徵書未已,十辟譽彌彰。 副君迎綺季,天子送嚴光。 灞陵幽徑近,磻溪隱路長。 編蓬還作室,績草更為裳。 會稽置樵處,蘭陵賣葯行。 看書惟道德,開教止農桑。 別有幽懷侶,由來高讓王。 前年辭厚幣,今歲返寒鄉。 有書橫石架,無氈坐土床。 蘭英猶足釀,竹實本無糧。 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管寧存祭禮,王霸重朝章。 去去相隨去,披裘驕盛唐。 洞仙歌.滬守王補之生日(黃庭堅)月中丹桂,自風霜難老。閱盡人間盛衰草。 望中秋、才有幾日十分圓,霾風雨,雲表常如永晝。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誰念雲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靜掃河西,應難縱、五湖歸棹。 問持節馮唐幾時來?看再策勛名,印窠如斗。 5. 關於祝壽的詩詞 南春祝壽千千歲 宋.晏殊 《蝶戀花·紫菊初生朱槿墜》瑞芝堂祝壽筵開 宋.韓淲 《浣溪沙》祝壽酒杯同 .宋韓淲 《水調歌頭·玉水靈山地》祝壽遐昌 宋.晁補之 《失調名》同祝壽千百 宋.管鑒 《好事近·鴛瓦曉霜濃》簇簇親姻相祝壽 宋.沈瀛 《減字木蘭花·玉人來止》祝壽當頭取 宋.陳亮 《卜運算元·悄靜菊花天》祝壽筵開 宋.姜夔 《點絳唇·祝壽筵開》來祝壽 宋.郭應祥 《鷓鴣天·垂領紛紛已二毛》彩袖殷勤來祝壽 宋.郭應祥 《減字木蘭花·仲春是七》笑擁眉開祝壽聲 宋.陳著 《卜運算元·月下百年緣》年年祝壽 宋.姚勉 《水龍吟·芰荷香雨初收》一杯祝壽比庄椿 宋.無名氏 《玉樓春·戲彩堂高無溽暑》祝壽無涯 宋.無名氏 《減字木蘭花·祥呈香褓》菲禮豈能祝壽 宋.無名氏 《水調歌頭·簫鼓闐街巷》。 6. 有關祝壽詩句 由於逢壽必祝,祝詩祝聯難免多且濫,所以有詞家道出其中難處:「難莫難於壽詞,倘盡言富貴,則塵俗;盡言功名,則諛佞;盡言神仙,則迂闊虛誕。」縱觀許多祝壽的詩詞聯話,都離不開什麼「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舊話,所以即使多得車載斗量也難以流傳。宋代祝壽詩詞最多,辛稼軒有一詞諧戲歡愉被人稱道,這是祝他本家一親戚八十壽,其詞道: 「更休說,便是個,住世觀音菩薩。甚今年,容貌八十,見底道,才十八。莫道壽星香燭,莫祝靈椿龜鶴。只消得,把筆輕輕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歲,這種祝壽詞確實比乾巴巴地祝壽要強許多。 在祝壽上難免有借機諂諛獻媚者,據《東望閣隨筆》中記,南宋奸臣賈似道,曾祝壽謝太後和宋度宗,因為二人的生日僅差一天,其箋上寫道: 聖母神子,萬壽無疆,復萬壽無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評論說,「文人慧業,此登峰極矣。」壽詩有一些本不是經心之作,卻流傳下來。有一村校書年70,買一妾才30歲,正巧蘇東坡杖藜經過,老校書乞為壽詩,蘇東坡戲為詩, 「侍者方當而立歲,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對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他60歲生日時題寫一副自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觀此聯不愧是大手筆,舒適閑逸之態躍然紙上。上聯言只要夠吃夠花、身體靈便就心滿意足了;下聯說不想成仙長壽,只有自在不虛度,眼下一日頂兩日,已是活了一百多歲了。 在壽聯上,人們絞盡腦汁使得詞章工巧,構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壽,在位五十五年的壽聯可以稱「最」了,其上下聯以「五」和「八」為對,可謂對得天衣無縫: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斑斕輝彩服; 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壽,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元進,八愷登,八音從律,八方縹緲奏丹墀。」 乾隆逢八秩大壽,聯以「八」為詞,那麼百歲老人也常以「世上難逢百歲人」為題祝壽。清代一些老人百歲壽誕,嶽麓書院主講王文清送一壽聯: 「人生不滿公今滿; 世上難逢我獨逢。」 在祝壽的詞詩聯語中,也有不少是帶有諷刺意味的。民國初年,有一位縣太爺搜刮地皮,百姓怨聲載道。這一年逢縣太爺生日,要全縣紳商送壽禮,一秀才代紳商寫壽聯道: 「大老爺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麥、黃豆、白花,刮盡地皮收賀禮; 小百姓該死,已吃盡苦蕨、葛藤、樹皮、青草,求天開眼救微軀。」 據傳聞,某奸臣為其母做壽,請人當場書寫壽聯,只見那人開始寫道:「這個婆娘不是人」,滿座見之嘩然,壽星見之欲發作,只見那人從容寫道:「王母娘娘下凡塵」;其下聯是:「養個兒子是盜賊,偷來蟠桃奉至親。」此聯可謂「罵人不吐核」,讓人有苦說不出。 壽詩壽詞壽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時下老年人是很重視自己的生日的,逢壽誕之日以吃為主的多,但祝壽的詩詞曲聯已是很罕見的了 這個是長了點,麻煩兄台整理下,我還沒吃飯呢,趕時間。本人文筆有限,下面的可參考: 龍耀七旬新紀跨,壽山詩海任飛騰。 龍年賀祖龍,壽比泰山松。 李桃枝葉茂,詩壇不老翁。 七十陽春豈等閑,幾多辛苦化甘甜。 曾經滄海橫流渡,亦賴家庭內助賢。 連日凝神新墨勁,五更著意舊詩鮮。 如今但祝朝朝舞,當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勁枝遒塑祖龍。 桃李盛時甘寂寞,雪霜多後競青蔥。 根深更愛陽春雨,葉茂猶憐翠谷風。 師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煥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遙,杖國而今又杖朝 詩苑豐收誇老將,政壇競秀領風騷 陽春白雪抒懷抱,明月清泉尚節操 汝向期頤跨勁足,我來祝福奉蟠桃。 只有根據具體情況下寫啦 參考資料:.cn/gb/content/2001-02/20/content_10364.htmC. 古代人的一般壽命有多久
原始社會時祖先的平均壽命只有22歲。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前,歷經4000多年,約有67個王朝,446位皇帝(不包括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42歲。解放前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35歲。解放後,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保健條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壽命延長達1倍。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達71.40歲,其中,男性平均壽命為69.63歲,女性為73.33歲。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歲,比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高7歲。
D. 歷史上在古代活了60算長壽嗎
在宋朝以前,普通民眾平均壽命在40-50歲,70以後犯法都不能抓,當然,少數人能活很久,100多都有,但是因為物質匱乏,大部分人在和平年代都不會太長壽,所以,在古代60算長壽。
E. 古人一般能活到多少歲才算高壽
①長壽。古人把高壽大體分為五個年齡段:老,指50-70歲;耆,指70歲以上;耋;指70-80歲;耄,指80-90歲;期頤,指百歲高齡。②敬辭。用於問候老人的年紀。
一般九十歲以上算高壽,嚴格說,不達九十而逝是不算高壽的,有人以為八十以上就是高壽了,因為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傳統上說壽是有標準的。人不足一個甲子六十歲而逝,是不可以稱壽的,上六十方稱壽,滿六十為初壽、有壽,不滿不可稱壽。如五十八過生日,嚴格說不能說做壽,只能說過生日,滿六十後做生日,就可以說做壽,祝壽了。
六十為初壽,八十為中壽,一百為上壽。八十中壽是達不到高壽標準的,九十後就可稱高壽,長壽了。如是自稱,九十也不說高壽,因為人多自謙,要是別人捧贊,那麼七十也會言高壽。七八九十是耄耋之年,百歲是期頤。八十八是米壽,九十九是白壽,一百零八是茶壽。人都希望有壽,更想高壽,健康長壽。過去是人生七十古來稀,有壽,高壽,長壽的不多,現在不同了,我國平均壽命就已七十多,我市是長壽之鄉,八九十歲的人,閃身就遇著,百歲長壽的也不少了。
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古時,從心所欲之年(70歲)就是高壽。如今,盛世和諧,安居樂業,七老八十的人隨處可見,故耄耋之年(80一90歲)才是高壽。今後,只要切實環境保護,注重個人養生,遵循世衛組織的倡議:合理膳食,心態平衡,戒煙限酒,適當運動,吃飯七分飽,睡覺十分足,要不了多少年,期頤之年(100歲)作為高壽標准,絕不是危言聳聽。
F. 古人都想長命百歲,一般情況下古人能活到多少歲呢
古人都想長命百歲,一般情況下古人能活到多少歲呢?
雖然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只能活到20歲,但是在周朝和秦朝時期,由於各種戰爭連綿不斷,以及多種苛捐雜稅的影響,即使想長壽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G. 古代稱呼五十歲左右為什麼
古代稱呼五十歲為:天命之年。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春秋]《論語》。
原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7)古人50歲長壽擴展閱讀:
知天命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H.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一百歲古人叫什麼名稱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8)古人50歲長壽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I. 古人的平均壽命是幾歲乾隆為什麼又風流又長命
乾隆可謂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了,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程度與乾隆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有這一定的關系。
乾隆終年八十九歲,也成為了歷史上執政最久的皇帝。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長,而且都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高齡算是很厲害的一件事情了。
與此同時,乾隆這位皇帝與其他皇帝有一點不同的是,歷朝歷代皇帝對於仙丹的研究都是非常上心的,以尋求長生不老的神單妙葯。但是在這些神丹妙葯的煉制過程中,都會增加很多的重金屬元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也知道這些重金屬元素,對於身體的傷害還是非常大的。不僅不會達到長壽的一個目的,反而會影響到自身的身體現狀。所以這些重金屬元素對於身體並不能起到一個長壽的作用。相反乾隆將自己的重點放在日常的飲食當中,注重日常的飲食。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延年益壽也有一定的幫助。
J. 明朝16帝,超過50歲的只有4人,相對而言清朝皇帝卻普遍長壽,為什麼
這個咱實話實說,清朝皇帝的個人保養確實比明朝做得好。
頭一個,清朝以騎射為立國之本,這個其實是一種落後的軍事思想,但在皇帝的個人保養上,確實有不錯的功效。譬如開國皇帝皇太極,就是一位戰場上走出來的君王,《 大清太祖實錄 》說,皇太極當年使用的弓,一般的壯士根本拉不開——這當然可能有誇張,但至少說明他的體力是不錯的。之後,他的接班人順治皇帝,便曾發出:「雖天下一統,勿以太平而忘武備」的告誡,從記載看,順治也是自幼精於騎射,弓法嫻熟。
所以可以這么講,明朝皇帝命短,而清朝皇帝命長,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清朝對皇帝實施一套有效的生活管理制度,哪怕皇帝不樂意,也得遵從(遵守度最差的就是後三個皇帝,結果統統出問題,同治患天花而死,光緒長期幽禁,宣統基本無那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