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膝蓋不同部位疼,可能是什麼病
膝關節雖然部位不大,但是可能出現疼痛的位置卻不少,有的人前邊疼,有的人後邊疼,有的人兩側疼……圍繞膝蓋一周都可能出現疼痛,那麼不同位置的疼痛,分別可能是什麼疾病呢?
股四頭肌肌腱炎
表現為膝蓋上方疼痛,跳躍、跑步、跪姿或下樓梯時疼痛加劇。
治療:冰敷、熱敷、休息、消炎鎮痛葯、股四頭肌的柔韌性和力量練習。
(1)髕腱炎
髕腱炎也被稱作跳躍者膝,痛點在膝蓋的前下方,按壓疼痛比較敏感;經常發生在愛好運動的人群中,尤其是籃球、排球等需要經常跑跳的項目中。
治療: 休息、理療、應用非甾體消炎葯、增強髕腱及周圍肌肉量等。
(2)髕下脂肪墊炎
早期表現有膝部酸脹不適,發涼及隱痛,關節不穩,活動時易跌倒,時輕時重;最後可發展為持續性膝前痛,以上下樓梯時為重,嚴重時下蹲困難、膝關節不能屈伸。
治療: 休息、按摩、局部熱敷、針灸、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等,均可有效控制和緩解病情。病情嚴重者,可行髕下脂肪墊松解術。
(3)脛骨結節骨骺炎
主要的表現是膝關節下方腫脹、酸痛、關節活動受限等,尤其是劇烈運動之後,疼痛就會更加明顯,甚至出現跛行。常見於骨骺發育期的年輕人。
治療: 大部分休息2-3周即可恢復。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用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恢復後避免劇烈活動。
(1)髕骨軟化
表現為髕骨前方疼痛;膝關節上下樓、下蹲、跪地時疼痛明顯,走平路疼痛不明顯;按壓髕骨彎曲膝蓋,可聽到「沙沙」響聲,手可以感覺到粗糙的摩擦感。後期繼發滑膜炎時可出現關節積液。
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減少過度活動,避免深蹲、爬樓、爬山等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動作;進行股四頭肌的力量練習;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等。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畸形者,可選擇進行手術治療。 (2)髕骨外側擠壓綜合征
疼痛為主要症狀,常在上下樓梯、下蹲、長時間屈膝等活動後加重,伴有活動障礙,包括關節僵硬、不穩、屈伸活動范圍減小、步行能力下降。
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休息、理療、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股四頭肌鍛煉、關節腔內玻璃酸鈉注射。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症狀不緩解且影響正常生活時可行外側支持帶松解術。
4
蓋後方疼
(1)腘繩肌肌腱炎
疼痛可集中在膝關節的後面。在蹲屈、跑步、上下樓時膝關節後方出現疼痛並可能有絞索現象。
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休息、理療、增強周圍肌肉量、應用非甾體抗炎葯等。若保守治療無效,並產生粘連,可考慮手術治療。
(2)腘窩囊腫
膝關節後方感覺疼痛和緊綳發脹,嚴重者也會導致膝關節的屈伸受限。早期可以無壓痛,但一般有波動感,B超、X光片可以看到在腘窩有一個類似球形的軟組織陰影。
治療: 沒有不適症狀可以不用處理。如果囊腫較大,已經引起不適症狀往往需要進行治療。一般分為關節穿刺抽吸和手術切除治療。
(1)內側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之間的一塊纖維軟骨。內側半月板呈C型,外側半月板呈O型。半月板具有增加關節穩定性和匹配性,緩沖震盪的作用。當出現損傷時,可在相應部位產生疼痛。
治療: 半月板一旦損傷,需積極治療和康復,較輕的可保守治療,損傷程度重的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2)鵝足滑囊炎
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尤其是上樓梯、抬腿伸膝等活動時疼痛明顯,活動後疼痛加重,休息後可緩解。往往見於運動愛好者。
治療: 休息、應用消腫止疼葯物、局部理療、局部封閉治療,嚴重的需要手術切除鵝足滑囊。
(3)內側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是膝關節的主要穩定結構之一,損傷主要是由於屈曲狀態下的膝關節受到直接或間接的暴力導致。
治療: 保守治療石膏固定3-4周、口服消炎鎮痛葯物、抬高患肢。對於有手術指征的,應積極手術治療。
(1)外側半月板損傷
內側半月板一般會導致內側疼痛,外側半月板損傷一般會導致外側疼痛。
(2)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外側疼痛,痛感時輕時重,大腿完全彎曲或者完全伸直時痛感最強。常見於長跑運動員和長時間運動的人。除此以外,運動前沒有充分熱身、突然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雙腿不等長、O型腿、足內翻等原因也會引起髂脛束綜合征。
治療: 急性期休息、冰敷、患處加壓減輕腫脹、抬高患肢,並可以應用非甾體消炎葯和理療。急性期過後可進行髂脛束牽伸等康復鍛煉。
本文審稿醫生 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張有磊
❷ 每天跑步5公里一段時間後,發現上下樓梯時膝蓋疼,平時沒事,怎麼辦
我是 山水之墨白, 一位跑者,你的 【關注】 是對我最好的鼓勵哦!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現如今,通過跑步來鍛煉身體的人越來越多。然而, 跑步畢竟是一項 體育 運動,是要講究運動規律的。 如果採用了不科學的跑步方式,必然會給我們帶來傷病的困擾。
而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8種。
跑姿不對使上下骨關節的受力點發生改變,時間一長就會引起膝蓋疼。
正確的跑姿應該是抬頭挺胸,目視前方,雙肩打開,雙臂前後自然擺動。身體微微前傾,利用重力帶動身體向前。核心發力,向前送髖。大腿上提, 膝蓋始終保持彎曲狀態, 落地重心在身體的正下方。全腳掌著地,著地後快速滾動,小腿蹬地離開地面。
跑步時步幅過大,我們的膝蓋會傾向於伸直的狀態。而伸直了的膝蓋少了腿部肌肉的緩沖,落地後地面的沖擊力直接就施加在了膝蓋上。可想而知,膝蓋此時的壓力有多大。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高步頻,小步幅。
有的跑者穿著競速鞋,板鞋或者服役期已滿等並不適合平時訓練的鞋子長期跑步,也會造成膝蓋疼痛。
跑步前我們應該去實體店親自選購適合自己腳型的,帶有緩震功能的訓練鞋跑步。
我們在跑步時,膝蓋要承受來自於地面6~7倍的沖擊力。如果體重過大,勢必大大增加了膝蓋的負擔。
如果我們的體重實在大,那最好先通過快走,游泳等方式結合控制飲食把體重降下來一些再跑步。
長期配速過快超過了膝蓋能承受的范圍,也會使膝蓋的負擔日益加重。
平時訓練我們應該以慢跑為主,不要慢跑提速。等我們的有氧能力的提高了,肌力提高了,膝蓋強化了以後再提速也不遲。
慢跑時以一邊跑步一邊能與人交流的標准來跑。
力量包括核心肌肉力量以及腿部肌肉力量。 核心肌肉力量弱會造成跑姿變形,跑起來動搖西晃,膝蓋首先會承受不了;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不僅無法有效吸收地面沖擊力,還會使股四頭肌無法固定住膝蓋。
我們平時應該多做做諸如平板支撐,卷腹,俯卧撐,深蹲,仰卧起坐,提踵,蛙跳,弓步跳,單腳跳等動作來加強我們的核心以及腿部肌肉力量。
有的新手跑者從不安排跑休時間,每天都在努力地跑步。殊不知我們的身體是需要通過休息來修復因跑步而形成的部分損傷的。這樣一直跑下去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膝蓋,肌肉等發生勞損。
新手跑者正確的跑休時間應該是跑二休一,跑三休一。
跑前熱身跑後拉伸看似可有可無,實際比跑步本身還要重要。
跑前熱身可以刺激膝關節分泌大量潤滑液,潤滑液可以避免上下骨關節之間發生硬摩擦。而熱身使血液循環加快,從而給半月板送來源源不斷的養分,得到充分滋潤的半月板會始終保持年輕的狀態。
跑後拉伸可以幫助膝蓋周圍的肌肉以及筋膜放鬆,拉長,恢復彈性。使它們變得更強,更有張力,從而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膝蓋。
以上8種原因是造成我們跑步後膝蓋疼痛的最大罪魁禍首。 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到底是在哪個方面出的問題。
那麼,如果像題主所述,已經發生了暫時性的膝蓋疼痛該怎麼辦呢?
除了停跑以外,我們可以採用靠牆靜蹲的動作來幫助膝蓋恢復。
靠牆靜蹲的動作是背靠牆壁站立,雙腿與肩同寬,然後背貼住牆壁下蹲,蹲到大腿和小腿呈90°彎曲狀態(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保持這一動作直到堅持不住了為止。
每天一有空就做,可以緩解膝蓋疼痛以及加強股四頭肌力量,促進膝蓋恢復。
如果膝蓋實在疼痛難忍,我們可以跪在枕頭上幫助緩解疼痛。
我在新手期的時候也是因為股四頭肌力量不足,跑量過大造成了膝蓋疼痛,就是用跪枕頭的方式跪了幾天膝蓋疼痛才慢慢消失。
所以,就題主提出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也感謝諸位朋友看到了這里, 我是山水之墨白,幫我點個【關注】再走唄, 讓我們一起交流跑步經驗,共同進步吧!
沒事,多一段時間就好了
跑步要勞逸結合每天跑步5公里個人認為不科學,中途最好休息一天,試試看,最關鍵的是跑後要做拉伸運動
跑步膝 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傷。
典型症狀 是膝蓋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蓋彎曲坐姿、下樓梯或者走小坡路時,膝蓋疼痛更明顯。是因為跑步過程中重復動作和關節肌肉承受壓力所致。
所有的活動,例如步行和跑步,需要肌肉以和諧的方式進行收縮和伸展。當肌肉反復收縮時,肌肉纖維縮短,長期如此,肌肉保持著收縮狀態。
這種現象不僅限於跑步;更確切地說,這是人體運作的方式——反復性運用相同肌群,不斷地收縮肌肉,會導致肌肉整體縮短。
任何 體育 活動或靜態動作都會產生這種影響。隨著肌肉不斷收縮,肌肉骨骼系統產生失衡,且相關關節活動范圍縮小。
許多跑者的損傷是因反復性運動出現的肌肉骨骼系統失衡導致的。
例如,緊綳的股四頭肌外側和虛弱的股四頭肌內側導致膝關節失衡, 因此出現膝關節疼痛和所謂的「跑步膝」問題。
因為反復性的動作和肌肉骨骼的失衡,跑步易導致受傷。
跑者練習瑜伽通常是為了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比如提高柔韌性或幫助損傷修復。然而,許多人對瑜伽向他們打開的新世界感到震驚,例如增強了肌肉力量,用到了他們從來不知道的肌肉。
推薦您看一下這本《跑者瑜伽》,裡面更詳細的介紹了如何通過瑜伽來改善因跑步對身體帶來的傷害,瑜伽與跑步結合,讓我們得身體達到更好的一個狀態。
建議你買本書看看
改掉不好的習慣,運動前身體一定要舒展開
把跑步停一段時間,練一下腿部力量,再慢慢跑起來
❸ 患者女,50歲,近一周發現上下樓梯膝蓋疼,沒有外傷跌打損傷情況。診斷半月板損傷,一定得手術嗎
半月板內沒有血液供應,很難自愈。通常情況保守治療最終都沒有效果。可以觀察一段時間,看患者的疼痛症狀是否有所緩解,如果是一級損傷,有可能自主恢復。
二級、三級半月板損傷都通過膝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國內治療有兩種治療方式,半月板切除術和半月板縫合術,採用哪種方式治療要在關節鏡下看半月板的損傷情況而定。可以保留做縫合時不建議做切除術。
如果損傷時間長而不治,會造成膝關節內其他軟組織病變,繼而引發其他疾病。建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望患者早日康復!
盼採納~~~~~
❹ 我母親50歲,膝蓋(尤其靠近小腿)疼了有2、3年,走樓梯疼,平地路走多了也疼。
排除外部性疾病,初步骨質酥鬆和缺乏運動引起的肌肉無力的影響可以得出結論。適量的體力活動逐漸增加,減少或卧或坐的時間,也可以增加一些負重的運動,以構建肌肉的力量和促進鈣的沉積。另外請注意,營養補充劑和規范的工作日程。我相信,身體會很快提高。
祝你好運
❺ 膝蓋一上樓就疼的原因
上樓梯膝蓋疼怎麼辦
小區王女士最近身體出了點毛病,上樓梯膝蓋疼。平時走路還好,只是一上樓梯或者膝關節屈伸的時候,膝蓋就會疼痛不舒服。王女士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趕緊來到濟南中德骨科醫院進行咨詢。 濟南中德骨科醫院專家主任劉玉翔教授告訴王女士,造成上樓梯膝蓋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見的有骨性關節炎,膝關節內的損傷等,具體是因為什麼疾病導致的,需要拍片做檢查。上樓梯膝蓋疼是怎麼回事?點擊咨詢專家 》》》》 劉主任說膝關節在反復屈伸、扭轉時,關節面會不斷地撞擊、摩擦,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磨損性損傷。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有研究說,膝關節在半屈時,髕骨面上承受的力可以達到體重的7倍。頻繁地步行上下樓梯和下蹲時,膝關節的過度負荷會引起臏骨軟化症。導致骨性關節炎。調查顯示,膝關節疼痛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是由臏骨軟化症引起的,其中發病率最高的是30歲至40歲的女性。 劉主任說,王女士需要去拍攝膝關節的正側位片和髕骨的軸位片,用來判斷是否有膝關節的問題,如果發現髕骨的軌跡是不好的,也就是說在片子上,髕骨不在股骨凹槽的正中間,而是偏向了一邊,這就是膝關節發生了病變。由於膝關節每天都在負重的狀態下不停的活動,所以就會使得骨頭之間的磨損不均衡,導致了一側磨得快磨得多,而另一側磨得慢磨得少,這樣磨得多的那側就出現了問題,就像汽車的輪胎一樣,屬於骨性關節炎。 ?濟南中德骨科醫院治療骨關節炎的辦法: 濟南中德骨科醫院採用的德國關節鏡——診治同步,輕松去除關節病!關節鏡是現代科技的結晶,它由鏡頭、光源、監視器、鏡下手術器械、刨削系統等組成,手術時將像筷子粗細的攝像鏡頭放置在關節間隙內,通過電視屏幕觀察關節內的病變情況,如發現有病損,則在孔內放置手術器械,去除病損或進行關節清理。 關節鏡由於可看到關節內幾乎所有的部位,因此比切開關節看的更全面。由於圖像經過放大,比切開關節看的更准確,關節鏡的所有手術器械直徑都在4.5毫米以下,所以皮膚切口只需4-5毫米即可,術後無須縫合,3-5天即可癒合,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關節鏡治療骨性關節炎有哪些優勢?費用大概為多少?點擊咨詢專家》》》》》 另外劉主任告訴大家,肥胖者特別容易得骨性關節炎,這是因為肥胖者膝蓋承受的壓力比較大所致。所以對於這種患者來說,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預防骨性關節炎的方法: 首先減輕體重,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另外要避免過度的爬山、爬樓、蹲起等活動,因為在這些活動中,尤其是膝關節半蹲位時,髕股關節的應力是很大的,很容易出問題。 其次可以在不骸重的情況下積極鍛煉股四頭肌的力量,來維持髕骨良好的軌跡,同時利用活動來使關節液均勻塗布在軟骨表面,增加其修復的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口服葯物來促進軟骨修復,從而延緩疾病的發展,防止向骨關節炎的進一步發展。 專家提示,對於,最重要的是及時去正規骨科醫院就診,獲得良好的指導和診治。
上樓時膝蓋疼痛是怎麼回事
患膝關節骨刺概率很高,還有半月板損傷等等 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對症治療比較好!
一上樓就疼膝蓋,是怎麼了
缺鈣,運動過量,風溼
人為什麼上樓膝蓋會痛跑步上樓不痛這是什麼原因
慢摩擦,和跑的沖力不同,說明膝蓋有損傷。
運動後膝蓋疼上樓時是什麼原因
親,運動不當輕微拉傷韌帶,上樓時膝關節彎曲角度較大自然疼了
❻ 我上樓梯腿膝蓋疼,走路騎自行車都不疼,請問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你好,膝蓋疼,這是一種膝關節的退行性變,隨著年齡增長,所有人都會出現。但如果是愛運動,經常爬山、爬樓,或經常反復深蹲練習的人會發病更早。初期走平路時是不痛的, 意見建議:只在上下樓、下蹲時痛,但如逐漸加重或某一次運動量過大,引發膝內滑膜炎,則症狀驟然加重。
❼ 我母親在上樓梯的時候膝蓋會疼,平時怎麼走都沒事,打兵乓球怎麼跳都沒事!
你好。您母親這樣的情況是在冬天嗎?那十有八九是關節炎了。可以到醫院拍片檢查一下,最好是同時拍兩張,膝關節和髖關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