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是哪位現今還活著的長壽者又是哪位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李清雲,256歲李清雲(1677-1933年),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葯方面的傑出成就,而獲ZF的特別獎勵。在他200的時候,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清雲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180位後人。當時的紐約報與時代雜志都做了報道。按照這個年代推算,他應該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後歷經了清帝九代至民國,在世256歲,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是長期素食,二是內心保持平靜、開朗,三是常年將拘杞煮水當茶飲。英國、法國的醫學科研工作者們聽到這一消息後,便對拘杞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枸杞中含有一種沒見過的維生素,便取名為「維生素X」。也稱之為「駐顏維生素」。經動物實驗證實,拘杞具有抑制脂肪在纖維內蓄積、促進肝細胞的新生、降低血糖、降低膽固醇等作用。拘杞的「返老還童」作用表現為:可刺激性腺及內分泌腺,增強荷爾蒙的分泌,強化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生理功能,可避免人隨年齡增長而出現血中積存毒素的現象,從而維持體內各組織的正常功能。
李青雲究竟有多大歲數?
至今仍是個難解的謎。據現已經掌握的資料證明,李青雲至少有170 歲無疑。李青雲來開縣後僱傭的挑葯擔子的少年向此陽,是現在住在長沙鎮李家灣人黎廣松的外公,生於1806年,活了九十三歲,死於1912年。那時,李青雲還健在。向此陽十四歲為李挑葯擔子,李當時象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以此推算,至少活了 170 年
彭祖,一作彭鏗,或雲姓卅名鏗(jian),傳以長壽見稱。原系先秦傳說中的仙人,後道教奉為仙真。 彭祖姓卅名鏗,於六月六日出生,其父親陸終,母親女饋,彭祖是上古帝王顓頊的孫子(黃帝的第八代孫)。 帝堯的時候,他因為進獻雉羹,堯便把彭城封給他,所以後世稱他為彭祖,舜的時候,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遂隱居武夷山。 到商代末年,已有767歲(或說有800餘歲)。盡管這么大年紀,可他仍不顯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靜,不追求名譽,不汲汲於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終日以養生修身為事。商王請他作大夫,他推託不了,只好應諾,卻常常以有病為由,不上朝聽政。他精通補導之術;常常服用水桂、雲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從不誇耀自己有道,也從不作一些詭惑變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譽。 他也常常四處周遊,從不乘車馬,即使要出外周遊百日、數十日,也不帶干糧,回來之後,衣食與平常也沒什麼兩樣。他也善於導引行氣,經常從早到晚閉氣內息,之後,揉擦眼睛,按摩身體,舐唇咽唾,才站起身來。有時身體疲乏不適,他就導引閉氣,攻治患處,便其九竅、五臟、四肢以至毛發都氣流通暢,身體又舒服如初。商王聽說後,便親自來向他問道,他閉口不語;給他數萬金,他如數收下,全分給貧窮的百姓。 彭祖,彭姓,名翦,又稱為篯鏗,顓頊的玄孫,父親是吳回的長子陸終,母親是鬼方首領之妹女嬇,因擅長烹飪野雞湯,受帝堯的賞識,後受封於大彭,是為大彭氏國(今江蘇徐州),又稱彭鏗,傳說中是彭姓的祖先。自堯帝起,歷夏、商朝,商代時為守藏史,官拜賢大夫,周代時擔任柱下史;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相傳他活了八百八十歲(據說這個年齡是根據六十天為一個甲子算的,實際上按照現在三百六十五天為一年的話,彭祖的實際壽命為一百四十多歲)。《神仙傳》(晉葛洪撰寫)形容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少好恬靜,不恤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活身為事。」他的養生之道被後人整理成為《彭祖養性經》、《彭祖攝生養性論》傳世。 據《史記·楚世家》載:「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稱號。可見,彭祖實際上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史記》還記載了個彭姓氏族被封國於大彭等地。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之句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諸國:大彭、豕韋、諸稽。大彭歷事虞夏,於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篯不死也。」就明確說明了這種情況。所謂彭祖年長八百,實際上是大彭氏國存在的年限。但對於彭祖善於養生的種種傳說歷代並無異議,可以推想,由於彭祖這個氏族精於養生,族中長壽之人輩出,並以此而名聞於世,於是逐漸產出彭祖享壽八百這類的傳說並流布於後世。故彭祖這個氏族可以說是上古時代一個有代表性的著名長壽家族。 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子對他推崇備至;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有關於彭祖的言論。《莊子·刻意》曾把他作為導引養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辭·天問》還說他善於食療。《史記》等史書也有關於他的記載;道家更把彭祖奉為先驅和奠基人之一,許多道家典籍保存著彭祖養生遺論。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中還特別為彭祖立傳,當時的君王派人向他求道,他只說:「吾遺腹而生,三歲而失母,遭犬戎之亂,流離西域,百有餘年。加以少枯,失四十九妻,喪五十四子,數遭憂患,和氣折傷,榮衛焦枯,恐不度世。所聞淺薄,不足宣傳。」晚年定居犍為郡武謀(今四川彭山縣東),病故後葬於此,碑撰「商大賢墓」,今四川彭山縣東不遠處有彭祖祠。一說錢鏐曾修建過彭祖墓、彭祖廟等。葛洪在《抱朴子》一書認為八百歲是彭祖出走時的年齡,得道成仙。又《釋滯篇》里說彭祖為大夫八百年,然後西適流沙。
B. 請問彭祖是哪位神仙呢
彭祖,彭姓,名翦,又稱篯鏗,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傳說中是南極仙翁的轉世化身,並以享壽八百多歲著稱於世。據古代典籍記載,彭祖是顓頊的玄孫,相傳他歷經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歲。
C. 民間常提到的「壽星」,這個神仙到底什麼來歷
民間提到的壽星是福祿壽喜財中的一位神仙,壽星也叫南極仙翁,是長壽之神的象徵。壽星也是福祿壽喜財這五路神仙中的領頭者。福祿壽喜財是民間最喜愛的五路神仙,這五路神仙分別代表了人的五種美好願望,分別為:長壽、福氣、喜事、財源,穩定積蓄。
民間認為老子和彭祖都是長壽之神的化身,所以壽星的形象有可能是後人把老子和彭斯的形象綜合在一起而得。南極仙翁在周朝時已經有300多歲了,距今差不多要6000歲,是實實在在的千歲老壽星。
壽星這顆星確實存在於天上,但在西方被稱為船底座阿爾法星。據《史記·天官書》記載 ,古代天官經常觀察壽星,如果壽星暗淡就代表將有戰爭,可見古人很重視壽星。
D. 道家各神仙的名字
道教有著非常龐大的神仙系統。有著很多的神仙。如三清五老、六御天帝、金母木公、三官大帝、十方天尊等等。
1、三清
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天寶君全稱玉清聖境虛無自然原始天尊)
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靈寶君等)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2、五方五老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3、六御天帝
六御,位居三清五老之下,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上: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統御諸神萬天;
北: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統御日月萬星;
西: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統御兵戈萬雷;
南: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靈;(俗稱壽星)
下: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玉帝之妻,統御山川萬地;
東:東極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玉帝伺者,統御萬類;(俗稱太乙真人)
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合稱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位在四御之後;
4、金母木公
統領管理男女諸仙。
西王母,又稱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別強調, 在正統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與西王母並非夫妻關系,西王母比玉帝出現得早)。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俗稱王母娘娘)
東王公,先天陽氣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萊仙島。
5、三官大帝
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隸屬六御之西方天皇勾陳大帝管轄,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三官大帝比三清尊神出現時間還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民間俗稱福星)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4)長壽的仙人擴展閱讀: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道教概況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
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葯,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