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縣主,郡主各是什麼品級
郡主比縣主品級高,比如唐代太子女兒封郡主,視從一品,親王女兒封縣主,視正二品,比郡主低一個品級;明清時期親王的女兒封郡主、郡王的女兒封縣主。
宋朝和唐朝制度變化不大,徽宗時期,曾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從新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皇族關系的遠近。
明代親王的女兒封郡主,郡王的女兒封縣主。清朝沿襲明制略有改變,親王嫡福晉所生之女稱郡主,側福晉所生之女稱郡君;世子及郡王嫡福晉所生之女為縣主,側福晉所生之女為縣君;不過,在《清稗類鈔》中則記載:「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
② 她是清朝最長壽的「公主」,歷經五朝,為何卻得到一個可笑的封號
說起清朝最長壽的一位公主,那麼她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女。其實滿清對皇族女性有一種自己的稱謂為格格,在後金時期,也是如此,國君和貝勒的女兒也都可稱為格格,但是在皇太極建清之後,對皇帝的女兒就有了另外一種稱謂,那就是公主。作為皇帝的女兒,她們雖然身在高位,但是他們卻並不幸福,他們享受不到常人的快樂,最後的結局也是很凄慘的。
努爾哈赤第七女活了82歲,算得上是清朝最長壽的格格。但是他的命運卻很凄慘,嫁給了一個騎都尉,但是在36歲那年卻成為了一個寡婦。歷經五朝,卻獨守空房長達46年,真的是一位可憐的女性呀!
③ 幫我找找歷史上有關王爺的女兒(郡主)的記載
內容太多,只能貼部分
http://tieba..com/f?kz=194151075
遼太祖耶律師阿保機女質古公主、東丹王耶律倍女阿不里公主、太宗耶律德光女燕國公主呂不古、朝瑰公主
宗室女義成公主耶律汀、耶律可老公主、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永徽公主耶律仙河
契丹王族人員詳細資料看這里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4.htm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5.htm
太祖一女:質古。下嫁淳欽皇後弟蕭室魯。幼為奧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禮,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奧,謂之「奧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呂不古,第一。應歷間,封汧國長公主。保寧中,進封燕國大長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蕭思溫。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蕭海璃。應歷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懷節皇後生:和古典,〔二〕第一。保寧間,封秦國長公主。下嫁侍中蕭啜里。以疾薨。
觀音,第二。保寧間,封晉國長公主。下嫁蕭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蕭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後生三女〔三〕觀音女,第一。封魏國公主,進封齊國。景福中,封燕國大長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蕭繼先。皇後尤加愛,賜奴婢萬口。重熙中薨。
長壽女,第二。封吳國公主。統和初,進封衛國,改封魏國長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開泰六年薨。
延壽女,第三。封越國公主,追封趙國。下嫁蕭恆德。性沉厚,睿智皇後於諸女尤愛。甚得婦道,不以貴寵自驕。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無封號。乾亨二年,下嫁盧俊。與駙馬都尉盧俊不諧,表請離婚,改適蕭神奴。
聖宗十四女:貴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隨國公主,進封秦國。興宗封宋國長公主。下嫁蕭匹里。
欽哀皇後生二女:岩母堇,第二。開泰七年,封魏國公主。進封秦國長公主,改封秦晉國長公主。清寧初,加大長公主。〔五〕下嫁蕭啜不。〔四〕改適蕭海里,不諧,離之。又適蕭胡睹,不諧,離之,乃適韓國王蕭惠。
槊古,第三。封越國公主,進封晉國。景福初,封晉蜀國長公主。清寧初,加大長公主。下嫁蕭孝忠。姿質秀麗,禮法自將。以疾薨。
蕭氏生二女:蕭氏,國舅夷離畢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陽郡主進封公主。下嫁蕭孝先。太平末,東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長寧郡主,進封公主。下嫁蕭楊六。
蕭氏生一女: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進封荊國公主。下嫁蕭雙古。
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潯陽郡主,進封公主。下嫁蕭璉。
大氏生一女:長壽,第八。封臨海郡主,進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駙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誅,改適蕭慥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縣主,進封公主。下嫁劉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進封公主。下嫁奚王蕭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壽縣主,進封公主。下嫁劉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蕭忽烈。
李氏生一女:賽哥,第十三。封金鄉郡主,進封公主。統和中,下嫁蕭圖玉。以殺奴婢,得罪。薨於貶所。
艾氏生一女:興哥,第十四。下嫁蕭王六。
興宗二女:仁懿皇後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國公主。重熙末,徙封晉國,加長公主。下嫁蕭撒八。與駙馬都尉蕭撒八不諧,離之。清寧初,改適蕭阿速。以婦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蕭窩匿。
斡里太,第二。封鄭國公主。清寧間,加長公主。壽隆間,加大長公主。下嫁蕭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後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鄭國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國〔六〕。下嫁蕭末。端麗有智。大康初薨。
糾里,第二。封齊國公主,進封趙國。下嫁蕭撻不也。駙馬都尉撻不也坐昭懷太子事被害,其弟訛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訛都斡黨乙辛,惡之。未幾,訛都斡以事伏誅。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為心,竟誅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國公主。乾統初,進封秦晉國大長公主。徙封梁宋國大長公主。下嫁蕭酬斡。公主從天祚出奔。明年,攻應州,留公主守輜重。金人圍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潛遁,為金人所獲。大康八年,以駙馬都尉蕭酬斡得罪,離之。大安初,改適蕭特末。為都統,與金人戰,敗於石輦鐸,被擒。
昭懷太子一女:延壽。封楚國公主,徙封許國。乾統元年,進封趙國,加秦晉國長公主。下嫁蕭韓家奴。幼遭乙辛之難,與兄天祚俱養於蕭懷忠家。後李氏進挾谷歌,文帝感悟,召還宮。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國公主。為金人所獲。
元妃生三女:俱為金人所獲。
宮人生二女:俱為金人所獲〔八〕。
太祖四子:淳欽皇後蕭氏生三子,太宗第二,見帝紀。倍,小字圖欲,唐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改賜姓李,名贊華。第一。神冊元年,立為皇太子。天顯元年,為東丹國人皇王,建元甘露,稱制行事,置左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漢法。太宗立詔居東平郡,升為南京。太宗諡曰文武元皇王。世宗諡讓國皇帝。統和中,更諡文獻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增諡文獻欽義皇帝。唐遣人來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儀衛改瑞州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移鎮滑州。召入,遙領虔州節度使。聰敏好學,通陰陽、醫葯、箴灸之術,知音律,善畫,工文章。太祖征烏古、黨項,倍為先鋒都統。經略燕地,至定州。聞太祖與李存勗相拒於雲碧店,引兵馳赴,存勗退走。陳渤海可取之計。天顯元年,從征渤海,拔扶余城,太祖欲括戶口,諫止,且勸乘勢攻忽汗城,夜圍降之。唐李從珂自立,密報太宗曰「從珂弒君,不可不討。」外寬內忍,刻急,喜殺人。唐主從珂將自焚,遣壯士李彥紳害之,薨年三十八,葬醫巫閭山。子婁國、隆先、道隱。已下並系橫帳。
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隱。第三。天顯五年,立為皇太弟。統和中,追諡欽順皇帝。〔四〕重熙二十一年,更諡章肅皇帝。天顯五年,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勇悍多力。天顯五年,徇代北,攻寰州,多俘而還。太宗凡親征,常留守京師。性酷忍,小怒,輒黥人面,或投水火中。世宗即位於鎮陽,太後怒,遣李胡將兵往擊,至泰德泉,為安端、劉哥所敗。耶律屋質諫太後,李胡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質曰:「民心畏公酷暴,無如之何!」太後曰:「我與太祖愛汝異於諸子。諺曰:『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李胡往世宗軍議和,解而後見。和約定,趨上京。有告李胡與太後謀廢立,徙祖州。穆宗時,喜隱反,辭連李胡,囚之。死於囚所,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二子:宋王喜隱、衛王宛。
宮人蕭氏生一子。牙里果,字敵輦。第四。自晉還,始為惕隱。性沉默,善騎射。天顯三年,救耶律沙於定州,為李嗣源所獲,至石晉立,始得還。以病薨。二子:敵烈、奚底,皆知名。
太宗五子:靖安皇後蕭氏生二子,穆宗第一,見帝紀。罨撤葛。第二。會同元年,封太平王。〔五〕世宗詔許與晉主往復以昆弟禮。景宗封齊王,贈皇太叔,諡欽靖。穆宗委以國政。謀亂,令司天魏璘卜日,覺,貶西北邊戍。景宗即位,撒葛懼,竄於大漠,召還,釋其罪。保寧四年,病疽薨。
宮人蕭氏生三子。天德,字苾扇。第三。猛悍趫捷,人望而畏。太宗討石重貴,至望都,晉將杜重威率兵十萬先據河梁。上欲以計破之,募能斷糧道者,天德請以五千騎行。許之。從間道擊走衛送之軍,火其輜重。重威窮蹙,乃降。會同三年,與邸用和使晉。世宗即位,遣天德護送太宗靈柩於上京。太後遣李胡拒世宗,遇耶律留哥等於泰德泉,戰甚力,敗之。與李胡戰於泰德泉,太後聞之不悅,後不復用。與侍衛蕭翰謀反,系獄。耶律留哥、盆都等辭連天德,並按之。天德斷鎖,不能出。天祿二年,伏誅。
敵烈,字巴速堇。第四。保寧初,封冀王。多力善射。保寧初,宋人侵漢,與南府宰相耶律沙將兵往援,卻敵而還。與宣徽使耶律海思等謀反,事覺,穆宗釋之。乾亨初,宋主攻河東,至白馬嶺,敵烈以先鋒度澗,未半,宋軍逆系,師潰。歿於陣。子哇哥,白馬嶺之敗俱歿。
必攝,字箴堇。第五。景宗封為越王。〔六〕應歷間,族人恆特及蕭啜里有罪,欲亡,必攝密以聞。上以為忠,常以侍從。上好畜鹿,有傷斃及逸去,即殺主者。適欲誅一監養鹿官,必攝諫而免。景宗時,討黨項有功。以疾薨。
世宗三子:景宗第二。吼阿不。第一。
舊史皇族傳書在第三,且雲未詳所出。按景宗本紀雲,景宗皇帝,世宗第二子。又按舊史本傳雲,景宗立,親祭於墓,追冊為皇太子。當是世宗嫡長子也。
景宗立,追冊為皇太子,諡庄聖。早薨。墓號太子院。
妃甄氏生一子。只沒,〔七〕字和魯堇。第三。
舊史皇族傳書在第一。
景宗封為寧王,保寧八年奪爵。統和元年,皇太後稱制,詔復舊爵。敏給好學,通契丹、漢字,能詩。統和元年,應皇太後命,賦移芍葯詩。應歷末,與宮人私通,上聞,怒,榜掠數百,刺一目而宮之,系獄,將棄市。景宗即位,釋之,賜以所私宮人。保寧八年,妻造鴆毒,奪爵,貶烏古部。賦放鶴詩,徵還。
景宗四子:睿智皇後蕭氏生三子,聖宗第一,見帝紀。隆慶,字燕隱,小字普賢奴。第二。八歲封恆王。統和十六年,徙王梁國。開泰初,更王晉國,進王秦晉,追贈皇太弟。初兼侍中。統和中,拜南京留守。開泰初,加守太師,兼政事令,尋拜大元帥,賜金券。統和十七年南征,為先鋒,至瀛州,遇宋將范庭召列陣以待。隆慶遣蕭柳擊敗之,逃入空墅,圍而盡殪。十九年,復敗宋人於行唐。入覲,還至北安州,浴溫泉,疾薨,葬醫巫閭山。子五人:查葛、遂哥、謝家奴、驢糞、蘇撒。
隆佑,小字高七,一字胡都堇。第三。乾享初,封鄭王。統和中,徙王吳,更王楚。開泰初,改王齊。〔八〕諡仁孝。重熙間,改諡孝靖。統和中伐宋,留守京師,拜西南面招討使。及征高麗,復留守京師,權知北院樞密使。出守東京。贈守太師。開泰元年薨。子三人:胡都古、合祿、貼不。
一子不詳所出。葯師奴。第四。早卒,葬王子院。
聖宗六子:欽哀皇後蕭氏生二子,興宗第一,見帝紀。重元,小字孛吉只。第二。太平三年,封秦國王。興宗立為皇太弟,賜金券。道宗冊為皇太叔,免拜,不名,復賜金券。歷南、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帥府事。道宗拜天下兵馬大元帥。聖宗崩,欽哀皇後稱制,密謀立重元,重元以所謀白於上,上益重之。後雖處戎職,未嘗離輦下,尊寵古未之有。清寧九年,車駕秋獵灤水,重元子涅魯古與陳六、蕭胡睹等四百餘人謀反,誘脅弩手軍攻行宮。將戰,其黨多悔過效順,各奔潰。重元奔走大漠,嘆曰:「涅魯古使我至此。」謀反,軍潰,自殺。子涅魯古謀反,戰歿。
一子未詳所出。別古特,字撒懶。第三。重熙中,封柳城郡王。太平七年,遙領彰信軍節度使,為王子郎君班詳穩。重熙中,累遷契丹行宮都部署。明敏,善射。討夏國,督戰有功。討夏軍還,薨。
仆隗氏生二子。吳哥,字洪隱。第四。燕王。開泰二年,為惕隱,出為南京留守。薨於南京。四世孫敵烈、術烈。術烈繼梁王雅里稱帝。
狗兒,字屠魯昆。第五。太平元年,拜南府宰相。暴疾薨。
姜氏生一子。侯古,字訛里本。第六。重熙十七年,封饒樂郡王。〔九〕咸雍中,徙混同郡王。重熙初,王子郎君班詳穩,後為上京留守。薨於上京。
興宗三子:仁懿皇後蕭氏生三子,道宗第一,見帝紀。和魯斡,字阿輦。第二。重熙十七年,封越王。清寧初,徙王魯,進王宋魏。乾統三年,冊為皇太叔。清寧中,拜上京留守,改南京留守。乾統初,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加守太師,免拜,不名。三年,為惕隱,加義和仁壽之號,復守南京。〔一零〕重元亂,和魯斡夜赴戰。天祚即位,弛圍場之禁。和魯斡請曰「天子以巡幸為大事,雖居諒陰,不可廢也。」上以為然,復命有司促備春水之行。從獵於慶州,薨。子三人:石篤、遠、淳。淳封秦晉王,稱帝。
阿璉,字訛里本。第三。重熙十七年,封許王。清寧初,徙陳王、秦王,進封秦越國。追封秦魏國王,諡欽正。清寧中,出為遼興軍節度使。咸雍間,歷西京、上京留守。從車駕秋獵,以疾薨。
道宗一子:宣懿皇後蕭氏生。浚,小字耶魯斡。第一。六歲封梁王,八歲立為皇太子,諡昭懷,以天子禮葬。乾統初,追尊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大康元年,兼領北、南院樞密使。〔一一〕幼能言,好學,知書。文帝屢曰:「此子聰慧,殆天授。」七歲從獵,連中,二鹿,上謂左右曰:「祖先騎射絕人,威振天下,是兒雖幼,當不墜祖風。」後復遇十鹿,射之,得九,帝喜,為設宴。年二十,為乙辛誣害,囚上京,見殺,葬玉峰山。子天祚皇帝,諱延禧。
天祚六子:文妃生一子。敖魯斡。第一。
出繼大丞相耶律隆運後。
初封晉王。喜揚人善,勸其不能,中外稱其長者。保大元年,南軍都統耶律余睹以敖盧斡有人望,與文妃密謀立之,不果,余睹降金,文妃伏誅,敖盧斡不與謀,得免。耶律撒八等復謀立敖盧斡,事覺,或勸之亡,曰「安忍為蕞爾之軀,失臣子之節!」聞者傷之。保大二年,以得人心縊死。
元妃生一子。雅里,字撒鸞。第二。七歲,欲立為太子,別置禁衛,封梁王。天祚奔夏,眾推稱帝,改元神歷。
四子未詳所出。〔一二〕撻魯。第三。燕國王。早薨。
習泥烈。第四趙王。從天祚至白水濼,為金師所獲。
定。第五。秦王。至青冢濼,為金師所獲。
寧。第六。許王。至青冢濼,為金師所獲。
契丹歷史
人們根據著一點一滴的線索去尋找歷史的答案。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圖)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著兩條河流,一條叫西拉木倫河,意思是"黃水"。人們把它看作是黃河在遠方的女兒,所以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兩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傳說中,一位駕著青牛車從潢河而來的仙女,與一位從土河騎著白馬來的勇士,在兩河的交匯處相遇,兩人相戀,並結為夫妻,他們便是契丹族的始祖。歷史學家根據這個傳說和一些相關史料的考證,對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釋:(圖)他們認為仙女和勇士所代表的分別是居住在兩河流域的兩個原始氏族,一個以「白馬」為圖騰,居住在「馬盂山」;一個以「青牛」為圖騰,住在「平地松林」。後來兩個氏族都遷徙到兩河匯聚處的木葉山,他們聯姻繁衍,形成了契丹族。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一個叫耶律阿寶機的部落首領統一了契丹各部,並於公元916年建立了遼,遼與北宋朝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常年征戰之餘,中原地區林立的城鎮和喧嘩的都市,給了「逐草而居」的契丹人不小的影響。(圖)他們仿效北宋的都城--東京,建立了東、西、南、上、中五個京城。遼代的南京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遼代是草原絲綢之路最繁榮的時期(圖),生活在交通要道上的契丹人得到了來自中原和西方的商品,同時也被兩種文明所浸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圖)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了219年後,公元12世紀,遼被金所滅。又經過大約五百年的時間,契丹的名字就從史跡中銷聲匿跡了。契丹人究竟去了哪裡?他們的後裔還在嗎?如果存在,他們今天的情況又是如何呢?這又是另一個亟待解答的歷史之謎了。 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這一件件記載著契丹文明的大量文物的出土,人們對於那個創造了輝煌歷史,卻又神秘消失了的北方古代民族的想像,也漸漸豐富和清晰了起來。
(圖1)打開中國歷史地圖冊我們可以看到,契丹所創立的遼,在它最強盛的時期,它的疆域曾經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葉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一帶。在此期間,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通路曾一度被暫時阻斷。以至於那時亞歐大陸中西部的許多國家都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遼的統治下,於是,契丹成了全中國的代稱。在斯拉夫語國家中,這種稱呼還一直沿用至今,這也足以說明遼王朝在當時的影響了。
遼在中國北部存在了兩百多年後,公元1125年被完顏阿骨打率領的金軍所滅。朝代的更迭本無疑義可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歷史上無論誰掌握政權,原有的文化傳統總還能代代相傳。然而遼王朝覆滅後,卻為什麼連整個契丹文化甚至契丹民族都突然在史書上銷聲匿跡了呢?
1922年6月一個炎熱的夏日,在內蒙古巴林右旗,一位名叫克爾文的比利時傳教士,在一座古墓的石碑上發現了一些類似文字的符號。它不同於當時已知的任何文字,這些形如天書的符號就是契丹文字。(圖2)契丹文字被發現以後,關於那個遠逝了的王朝和銷聲匿跡的民族才重新顯現出更加豐富的內容來。
到目前為止,人們所能識別的契丹文字仍屈指可數,但正是這些文字幫助人們發現了契丹後裔的去向。研究學者們通過對文字進行比較,發現今天的達斡爾族人和雲南境內部分的居民,有著與契丹族極為密切的聯系。後來又通過DNA的科學實驗,更證明了他們與契丹族的遺傳關系。至此我們終於可以大略地知道契丹族在史跡之外的蹤跡了:(圖)公元1125年,遼被金所滅。契丹貴族耶律大石收集契丹各部的殘餘力量,向西越過沙漠,到達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政權,史稱西遼。西遼存在了80多年後被蒙古元軍所滅。元代連年征戰,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徵召入伍,他們隨元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了較大的族群,達斡爾人就是這樣作為民族存續了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就像當年落籍在雲南的契丹人後裔。
契丹給人們留下了一份歷史的記憶,有關它的一切還有待著人們去發現。就像追尋傳說,破譯文字那樣,不斷地去發現,一個消失的民族,和一段沉睡的歷史。 海上詩作者:【耶律倍】 年代:【遼】 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耶律倍(899-936),遼太祖長子,契丹名圖欲。天顯元年(926年),遼太祖滅渤海國,建東丹國,他被封為東丹王。遼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後唐。此詩作於其流亡途中,是見於記載的遼代最早的五言詩。其詩以物擬人,大山喻己,小山擬弟太宗,僅寥寥幾筆,即勾勒出皇室內部斗爭的殘酷場面。 題李儼《黃菊賦》作者:【耶律洪基】 年代:【遼】 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耶律洪基(1032-1101),即遼道宗,契丹名查剌。在位四十五年,好漢文化,習儒學,所作詩賦很多,編為《清寧集》。此詩通過巧妙的聯想,寫出秋菊獨傲風寒的異質,並以此抒發詩人的敬慕之情,極富韻致。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④ 求詳細歷代公主封號!
秦朝現存公主名:
秦始皇女 公主 嬴陰曼
秦始皇女 公主 嬴陽滋↗從胡亥被殺的那些兄弟姐妹墳墓里挖出來的私印
(並沒說是公主,只說,是嬴政的女兒)
秦朝皇室以嬴為姓,以趙為氏
史料有記載到名字的秦始皇有4個有名字的兒子,子女不止4個,史記「十公主戮死於杜」
西漢現存公主名:
西漢高帝女 魯元公主 劉樂 (嫁張敖)
西漢文帝女 館陶公主 劉嫖 (嫁陳午)
西漢景帝女 平陽公主 劉瑩 (嫁曹時、夏侯頗、衛青)
西漢景帝女 南宮公主 劉婧 (嫁張坐、耏申)
西漢景帝女 隆慮公主 劉姈 (嫁陳蟜)
西漢宣帝女 館陶公主 劉施 (嫁於永)
西漢江都王女 江都公主 劉細君(和親公主,嫁烏孫王獵驕靡、烏孫王岑陬)
西漢江都王女 楚公主 劉解憂(和親公主,嫁烏孫王翁歸靡、烏孫王泥靡)
西漢江都王女 楚少主 劉相夫(和親公主,嫁烏孫王元貴靡)
新朝現存公主名:
新帝女 睦修任室主 王曄
新帝女 睦逮任室主 王捷
東漢現存公主名:
東漢南頓君女 湖陽公主 劉黃 (嫁胡珍)
東漢南頓君女 新野公主 劉元 (嫁鄧晨)
東漢南頓君女 寧平公主 劉伯姬 (嫁李通)
東漢光武帝女 舞陽公主劉義王 (嫁梁松)
東漢光武帝女 涅陽公主劉中禮 (嫁竇固)
東漢光武帝女 館陶公主劉紅夫 (嫁韓光)
東漢光武帝女 淯陽公主劉禮劉 (嫁郭璜)
東漢光武帝女 酈邑公主劉綬 (嫁陰豐)
東漢明帝女 獲嘉公主 劉姬 (嫁馮柱)
東漢明帝女 平陽公主 劉奴 (嫁馮順)
東漢明帝女 隆慮公主 劉迎 (嫁耿襲)
東漢明帝女 平氏公主 劉次
東漢明帝女 沁水公主 劉致 (嫁鄧乾)
東漢明帝女 平皐公主 劉小姬 (嫁鄧藩)
東漢明帝女 浚儀公主 劉仲 (嫁王度)
東漢明帝女 武安公主 劉惠 (嫁來稜)
東漢明帝女 魯陽公主 劉臣
東漢明帝女 樂平公主 劉小迎
東漢明帝女 成安公主 劉小民
東漢章帝女 武德公主 劉男
東漢章帝女 平邑公主 劉王 (嫁馮由)
東漢章帝女 陰安公主 劉吉
東漢和帝女 修武公主 劉保
東漢和帝女 共邑公主 劉成
東漢和帝女 臨潁公主 劉利 (嫁賈建)
東漢和帝女 聞喜公主 劉興
東漢清河王女 平氏公主 劉直得 (嫁來定)
東漢清河王女 陰城公主 劉堅得 (嫁班始)
東漢清河王女 舞陰公主 劉別得 (嫁鄧裦)
東漢清河王女 濮陽公主 劉久長 (嫁耿良)
東漢清河王女 涅陽公主 劉侍男 (嫁岑熙)
東漢順帝女 舞陽公主 劉生
東漢順帝女 冠軍公主 劉成男
東漢順帝女 汝陽公主 劉廣
東漢桓帝女 陽安公主 劉華 (嫁伏完)
東漢桓帝女 潁陰公主 劉堅
東漢桓帝女 陽翟公主 劉修
東漢獻帝女 長樂公主 劉曼
三國現存公主名:
曹魏武帝女 公主 曹節 【漢獻帝後】
曹魏武帝女 公主 曹憲 【漢獻帝妃】
曹魏武帝女 公主 曹華 【漢獻帝妃】
曹魏明帝女 平原公主 曹淑 (嫁甄黃)
孫吳大帝女 全公主 孫魯班,小字大虎 (嫁周循、全琮)
孫吳大帝女 朱公主 孫魯育,小字小虎 (嫁朱據、劉纂)
(蜀漢公主,居然沒一個留下名字的)
西晉現存公主名:
西晉武帝女 靈壽公主 司馬修麗
西晉武帝女 襄城公主 司馬修禕 (嫁王敦)
西晉惠帝女 弘農公主 司馬宣華
西晉惠帝女 哀獻皇女 司馬女彥
東晉現存公主名:
東晉明帝女 南康公主 司馬興男 (嫁桓溫)
東晉明帝女 廬陵公主 司馬南弟 (嫁劉惔)
東晉簡文帝女 新安公主 司馬道福 (嫁王獻之)
東晉恭帝女 海鹽公主 司馬茂英 【劉宋少帝後】
十六國現存公主名:
前燕景昭帝女 清河公主 慕容瑤玲 【前秦壯烈天王妃】
前秦壯烈天王女 公主 苻寶
前秦壯烈天王女 公主 苻錦
西涼太祖女 公主 李敬受 【北涼哀王後】
西涼的後人,唐朝公主,唐太宗的女兒,清河公主,就叫 李敬。
南朝·宋現存公主名:
劉宋武帝女 會稽公主 劉興弟 (嫁徐達之)
劉宋武帝女 吳興公主 劉榮男 (嫁王偃)
劉宋武帝女 義興公主 劉惠媛
劉宋武帝女 豫章公主 劉欣男 (嫁徐喬、何瑀)
劉宋文帝女 東陽公主 劉英娥 (嫁王僧綽)
劉宋文帝女 臨川公主 劉英媛 (嫁王藻)
劉宋文帝女 新蔡公主 劉英媚 (嫁何邁)、【劉宋前廢帝妃】
劉宋孝武帝女 山陰公主 劉楚玉 (嫁何戢)
劉宋孝武帝女 臨淮公主 劉楚佩 (嫁王瑩)
劉宋孝武帝女 皇女 劉楚琇
劉宋孝武帝女 康樂公主 劉修明 (嫁徐孝嗣)
劉宋明帝女 晉陵公主 劉伯姒
劉宋明帝女 建安公主 劉伯媛
南朝·梁現存公主名:
梁太祖女 義興公主 蕭令嫕 (嫁王琳)
梁武帝女 永興公主 蕭玉姚 (嫁殷鈞)
梁武帝女 永世公主 蕭玉婉 (嫁謝謨)
梁武帝女 永康公主 蕭玉嬛
梁武帝女 臨安公主 蕭玉媜
梁武帝女 長城公主 蕭玉姈 (嫁柳偃)
梁武帝女 安吉公主 蕭玉志 (嫁王實)
梁簡文帝女 長山公主 蕭妙挈
梁武陵王女 淮南公主 蕭妙瑜 (嫁楊敷)
梁元帝女 益昌公主 蕭含貞
梁元帝女 安固公主 蕭含芷 (嫁鄭譯)
梁元帝女 公主 蕭含介
南朝·陳現存公主名:
陳宣帝女 樂昌公主 陳貞 (嫁徐德言;被占於楊素;後破鏡重圓)
陳宣帝女 寧遠公主 陳宣華 【隋文帝妃、隋煬帝妃】
陳後主女 公主 陳婤 【隋煬帝妃】
北朝·魏現存公主名:
北魏孝文帝女 長樂公主 元瑛 (嫁高猛)
北魏咸陽王女 樂安公主 元仲英 (嫁閭伯升)
北魏文穆帝女 壽陽公主 元莒犁 (嫁蕭綜)
北魏文穆帝女 光城公主 元楚華 (嫁馮灝)
北魏文穆帝女 豐亭公主 元季望 (嫁李彧)
北魏文景帝女 平原公主 元明月 【北魏孝武帝妃】
北魏武穆帝女 華陽公主 元季艷 (嫁高琛)
北魏高陽王女 東海公主 元靜儀 (嫁崔括)
北魏高陽王女 琅琊公主 元玉儀 【北齊文襄帝妃】
北魏清河王女 長安公主 元孟蕤 (嫁胡祥)
北魏清河王女 博陵公主 元仲蒨 (嫁司馬慶雲)
北魏清河王女 高密公主 元季蔥,小字舍利 (嫁盧某、李挺)
北魏清河王女 馮翊公主 元仲華 【北齊文襄帝後】
北魏清河王女 公主 元蒺藜 【北魏孝武帝妃】
西魏文帝女 安樂公主 元安,小字大洛 (嫁王弼)
西魏文帝女 晉安公主 元胡摩 【北周孝閔帝後】
北朝·齊、周現存公主名:
北齊文穆帝女 扶風公主 高妙儀
北齊文宣帝女 新泰公主 高季靈 (嫁斛律恆伽、崔酈)
北周文帝女 公主 宇文雲英 【西魏廢帝後】
北周文帝養女 普安公主 韋長英
北周宣帝女 公主 宇文娥英 (嫁李敏)
隋朝現存公主名:
隋文帝女 樂平公主 楊麗華 【北周宣帝後】
隋文帝女 蘭陵公主 楊阿五 (嫁王奉孝、柳述)
隋文帝女 德陽公主 楊梁君
隋煬帝女 豐寧公主 楊靜徽 (嫁韋圓照)
隋宗師女 華容公主 宇文玉波 (和親公主,嫁高昌王麴伯雅、高昌王麴文泰)
唐朝現存公主名:
唐高祖女 平陽公主 李秀寧 (嫁柴紹)
唐高祖女 淮南公主 李澄霞 (嫁封道言)
唐太宗女 長樂公主 李麗質 (嫁長孫沖)
唐太宗女 臨川公主 李孟姜 (嫁周道務)
唐太宗女 清河公主 李敬,小字德賢 (嫁程懷亮)
唐太宗女 蘭陵公主 李淑,小字麗貞 (嫁竇懷悊)
唐太宗女 高陽公主 李玲 (嫁房遺愛)
唐太宗女 晉陽公主 李明達,小字兕子
唐江夏王女 文成公主 李雪雁 (和親公主,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唐高宗女 義陽公主 李下玉 (嫁權毅)
唐高宗女 太平公主 李令月 (嫁薛紹、武攸暨)
唐中宗女 永泰公主 李仙蕙 (嫁武延基)
唐中宗女 安樂公主 李裹兒 (嫁武崇訓、武延秀)
唐中宗女 成安公主 李季姜 (嫁韋捷)
唐睿宗女 代國公主 李華,小字華婉 (嫁鄭萬鈞)
唐睿宗女 涼國公主 李菟,小字華庄 (嫁薛伯陽)
唐睿宗女 金仙公主 李無上道 (道士)
唐睿宗女 玉真公主 李持盈,小字玄玄 (道士)
唐邠王女 金城公主 李奴奴 (和親公主,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唐玄宗女 壽安公主 李蟲娘 (嫁蘇發)
唐肅宗女 紀國公主 李淑,小字上玄 (嫁鄭沛)
唐德宗女 文安公主 李代宗兒 (道士)
唐順宗女 漢陽公主 李暢 (嫁郭日)
唐順宗女 梁國公主 李自虛 (嫁鄭何)
五代十國現存公主名:
後唐末帝女 趙國公主 李惠明
後唐末帝女 越國公主 李幼澄
南唐元宗女 永寧公主 李芳儀 (嫁孫某)、【宋太宗妃】、【遼聖宗妃】
後蜀先祖女 崇華公主 孟久柱
後蜀先祖女 公主 孟延意
後蜀先祖女 公主 孟代
北宋現存公主名:
北宋真宗女 衛國公主 趙妙元 (道士)
北宋仁宗女 商國公主 趙懿安
北宋仁宗女 魯國公主 趙幼悟
北宋英宗女 蜀國公主 趙淺予 (嫁王詵)
北宋徽宗女 嘉德帝姬 趙玉盤 (嫁曹夤;被占於完顏宗磐)、【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榮德帝姬 趙金奴 (嫁曹晟;被占於完顏昌)、【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安德帝姬 趙金羅 (嫁宋邦光;被占於完顏闍母)
北宋徽宗女 茂德帝姬 趙福金 (嫁蔡鞗;被占於完顏宗望、完顏希尹)
北宋徽宗女 成德帝姬 趙瑚兒 (嫁向子房)
北宋徽宗女 洵德帝姬 趙富金 (嫁田丕;被占於完顏設也馬)
北宋徽宗女 悼穆帝姬 趙金仙
北宋徽宗女 顯德帝姬 趙巧雲 (嫁劉文彥)
北宋徽宗女 敦淑帝姬 趙三金
北宋徽宗女 順德帝姬 趙纓絡 (嫁向子扆;被占於完顏宗翰、按打曷)
北宋徽宗女 儀福帝姬 趙圓珠 (被占於完顏宗弼)
北宋徽宗女 柔福帝姬 趙多富,小字嬛嬛 (被占於完顏宗望、完顏宗賢、國祿)、【金太宗妃】、(後嫁徐還)
北宋徽宗女 保福帝姬 趙仙郎
北宋徽宗女 仁福帝姬 趙香雲
北宋徽宗女 永福帝姬 趙佛保
北宋徽宗女 惠福帝姬 趙珠珠 (被占於完顏斜保)
北宋徽宗女 賢福帝姬 趙金兒
北宋徽宗女 寧福帝姬 趙串珠 (被占於完顏宗雋)、【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和福帝姬 趙金珠
北宋徽宗女 令福帝姬 趙金印 【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華福帝姬 趙賽月 【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慶福帝姬 趙金姑 【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純福帝姬 趙金鈴 (被占於完顏斜保;後嫁王成棣)
北宋徽宗女 恭福帝姬 趙小金
遼朝現存公主名:
遼太祖女 公主 耶律質古 (嫁蕭室魯)
遼太宗女 沂國公主 耶律呂不古 (嫁蕭思溫)
遼太宗女 公主 耶律嘲瑰 (嫁蕭海璃)
遼義宗女 公主 耶律阿不里 (嫁蕭翰)
遼義宗女 公主 耶律涅琴姑 (嫁蕭演烏虛)
遼世宗女 秦國公主 耶律和古興 (嫁蕭啜里)
遼世宗女 晉國公主 耶律觀音 (嫁蕭夏剌)
遼世宗女 公主 耶律散剌 (嫁蕭斡里)
遼世宗女 永徽公主 耶律仙河 (嫁蕭割烈)
遼穆宗女 公主 耶律朴謹 (嫁蕭討古)
遼景宗女 魏國公主 耶律觀音女 (嫁蕭繼先)
遼景宗女 吳國公主 耶律長壽女,小字長壽奴 (嫁蕭排押)
遼景宗女 越國公主 耶律延壽女,小字延壽奴 (嫁蕭恆德)
遼景宗女 公主 耶律淑哥 (嫁盧俊、蕭神奴)
遼聖宗女 趙國公主 耶律燕哥 (嫁蕭匹里)
遼聖宗女 越國公主 耶律槊古 (嫁蕭孝忠)
遼聖宗女 南陽公主 耶律崔八 (嫁蕭海璃、蕭孝先)
遼聖宗女 長寧公主 耶律陶哥 (嫁蕭楊六)
遼聖宗女 荊國公主 耶律鈿匿 (嫁蕭雙古、蕭詳穩)
遼聖宗女 潯陽公主 耶律九哥
遼聖宗女 臨海公主 耶律長壽 (嫁夯秋、蕭慥古)
遼聖宗女 同昌公主 耶律八哥 (嫁劉三蝦)
遼聖宗女 三河公主 耶律十哥 (嫁蕭高九)
遼聖宗女 仁壽公主 耶律孽失 (嫁劉四端)
遼聖宗女 公主 耶律泰哥 (嫁蕭忽烈)
遼聖宗女 魏國公主 耶律岩母堇,小字粘米袞 (嫁蕭啜不、蕭海里、蕭胡睹、蕭惠)
遼聖宗女 金鄉公主 耶律賽哥 (嫁蕭圖玉)
遼聖宗女 公主 耶律興哥 (嫁蕭王六)
遼耶律襄女 義成公主 耶律汀 【西夏太祖後】
遼興宗女 魏國公主 耶律跋芹 (嫁蕭撒八、蕭阿速、蕭窩匿)
遼興宗女 鄭國公主 耶律斡里太 (嫁蕭余里也)
遼道宗女 鄭國公主 耶律撒葛只 (嫁蕭末)
遼道宗女 齊國公主 耶律撻里 (嫁蕭撻不也)
遼道宗女 越國公主 耶律特里 (嫁蕭酬斡、蕭特末)
遼道宗女 公主 耶律胡獨 (嫁蕭陶蘇斡)
遼順宗女 楚國公主 耶律延壽 (嫁蕭韓家奴)
遼順宗女 成安公主 耶律南仙 【西夏崇宗後】
遼天祚帝女 蜀國公主 耶律余里衍 (被占於完顏宗望)
遼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斡里衍
遼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骨欲
遼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大奧野
遼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次奧野
遼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牙不里
遼耶律含骨女 公主 耶律骨浴 (嫁蕭訛朝斡)
遼耶律胡里思女 公主 耶律可老 (嫁大食國王子)
西遼德宗女 承天皇帝 耶律普速完 (嫁蕭朵魯不)此人是西遼的第四代皇帝。女皇!
金夏現存公主名:
金太祖女 花園公主 完顏兀魯 (嫁徒單定哥)
金宋王女 昭寧公主 完顏什古 (嫁瓦剌哈迷)、【金海陵王妃】
金宋王女 壽康公主 完顏蒲剌 【金海陵王妃】
金遼王女 遼國公主 完顏迪缽 (嫁蒲察阿虎迭)
金遼王女 鄧國公主 完顏崔哥 (嫁蒲察阿虎迭)
金海陵王女 榮國公主 完顏合女
金世宗女 澤國公主 完顏長樂 (嫁蒲剌睹)
西夏襄宗女 察合公主 嵬名察合 【元太祖妃】
元朝現存公主名:
元烈祖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帖木倫 (嫁孛禿)
元太祖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火臣別吉 (嫁孛禿)
元太祖女 延安公主 孛兒只斤扯扯亦堅 (嫁忽都合·亦納勒赤)
元太祖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 (嫁孛要合)
元太祖女 鄆國公主 孛兒只斤禿滿倫 (嫁赤窟)
元太祖女 高昌公主 孛兒只斤也立安敦 (嫁巴而術·阿而忒·的斤)
元太祖女 扯扯蠻公主 孛兒只斤火魯 (嫁土拉而吉)
元太祖女 布亦塞克公主 孛兒只斤阿爾塔隆 (嫁斡剌兒)
元太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唆兒哈罕 (嫁納合)
元術赤女 公主 孛兒只斤大魯罕 (嫁忽都合·脫列勒赤)
元睿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也速不花 (嫁斡陳)
元睿宗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薛不罕 (嫁聶古得、察忽)
元睿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薛只干 (嫁納陳)
元阿勒赤歹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也孫真 (嫁札忽爾臣)
元定宗女 公主 孛兒只斤巴巴哈爾 (嫁火赤哈爾的斤)
元定宗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葉里迷失 (嫁君不花)
元憲宗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伯雅倫 (嫁忽鄰)
元憲宗女 公主 孛兒只斤失林 (嫁術臣)
元憲宗女 公主 孛兒只斤必赤合
元世祖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月烈 (嫁愛不花)
元世祖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吾魯真 (嫁孛花)
元世祖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茶倫 (嫁帖監干)
元世祖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完澤 (嫁斡羅真)
元世祖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囊家真 (嫁鐵木兒蠻子)
元世祖女 齊國公主 孛兒只斤忽都魯堅迷失 【高麗忠烈王後】
元闊出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安禿 (嫁鎖兒哈)
元闊出女 高昌公主 孛兒只斤卜魯罕 (嫁紐林的斤)
元闊出女 公主 孛兒只斤八不叉 (嫁紐林的斤)
元闊出女 高昌公主 孛兒只斤朵兒只思蠻 (嫁鐵木兒補化)
元闊出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卜蘭溪 (嫁忽憐昌王)
元闊出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買的 (嫁阿失昌王)
元闊出女 榮壽公主 孛兒只斤脫脫灰 (嫁禿滿答兒)
元裕宗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忽答迭迷失 (嫁闊里吉思)
元裕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南阿不剌 (嫁蠻子台)
元成宗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益裏海雅 (嫁阿失昌王)
元成宗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愛牙迷失 (嫁闊里吉思)
元成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普納 (嫁桑哥不剌)
元顯宗女 薊國公主 孛兒只斤卜答失里 【高麗忠宣王後】
元顯宗女 趙國公主 孛兒只斤阿剌的納八剌 (嫁注安)
元順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祥哥吉剌 (嫁碉阿不拉)
元營王女 濮國公主 孛兒只斤亦憐只班 【高麗忠肅王後】
元仁宗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闊闊倫 (嫁脫羅本)
元魏王女 曹國公主 孛兒只斤金童 【高麗忠肅王後】
元魏王女 魯國公主 孛兒只斤寶塔失憐 【高麗恭愍王後】
元明宗女 明慧公主 孛兒只斤不答音你
元明宗女 昌國公主 孛兒只斤月魯 (嫁沙藍朵兒只)
明朝現存公主名:
明太祖姐 曹國公主 朱佛女 (嫁李貞)
明成祖女 咸寧公主 朱智明 (嫁宋瑛)
明仁宗女 慶都公主 朱圓通 (嫁焦敬)
明英宗女 淳安公主 朱延禎 (嫁蔡震)
明英宗女 廣德公主 朱延祥 (嫁樊凱)
明孝宗女 太康公主 朱秀榮
明世宗女 常安公主 朱壽媖
明世宗女 思柔公主 朱福媛
明世宗女 寧安公主 朱祿媜 (嫁李和)
明世宗女 歸善公主 朱瑞嬫
明世宗女 嘉善公主 朱素嫃 (嫁許從誠)
明穆宗女 壽陽公主 朱堯娥 (嫁侯拱辰)
明穆宗女 永寧公主 朱堯媖 (嫁梁邦瑞)
明穆宗女 瑞安公主 朱堯媛 (嫁萬煒)
明穆宗女 延慶公主 朱堯姬 (嫁王昺)
明穆宗女 棲霞公主 朱堯姜
明神宗女 榮昌公主 朱軒媖 (嫁楊春元)
明神宗女 壽寧公主 朱軒媁 (嫁冉興讓)
明神宗女 靜樂公主 朱軒媯
明神宗女 雲和公主 朱軒姝
明神宗女 雲夢公主 朱軒嫄
明神宗女 靈邱公主 朱軒姚
明神宗女 仙居公主 朱軒姞
明神宗女 泰順公主 朱軒姬
明神宗女 香山公主 朱軒嬁
明神宗女 天台公主 朱軒媺
明光宗女 懷淑公主 朱徽娟
明光宗女 二公主 朱徽姮
明光宗女 三公主 朱徽璇
明光宗女 四公主 朱徽嬴
明光宗女 寧德公主 朱徽妍 (嫁劉有福)
明光宗女 遂平公主 朱徽婧 (嫁齊贊元)
明光宗女 七公主 朱徽婉
明光宗女 樂安公主 朱徽媞 (嫁鞏永固)
明光宗女 九公主 朱徽妱
明光宗女 十公主 朱徽姃
明熹宗女 永寧公主 朱淑娥
明熹宗女 懷寧公主 朱淑嫫
明熹宗女 三公主 朱淑媖
明思宗女 長平公主 朱媺娖 (嫁周顯)
清朝現存公主名:
清太祖女 固倫公主 愛新覺羅東果 (嫁棟鄂何和禮)
清太祖女 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嫩哲 (嫁郭爾羅達爾漢)
清太祖女 哈達公主 愛新覺羅莽古濟 (嫁納喇吳爾古代、博爾濟吉特瑣諾木杜凌)
清太祖女 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穆庫什 (嫁貝勒納喇布占泰、鈕祜祿圖爾格)
清太祖女 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聰古圖 (嫁博爾濟吉特固爾布希)
清庄親王女 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巴約特 (嫁博爾濟吉特恩格德爾)
清太宗女 固倫永寧公主 愛新覺羅馬喀塔 (嫁博爾濟吉特額哲、博爾濟吉特阿布鼐)
清太宗女 固倫興平公主 愛新覺羅雅圖 (嫁博爾濟吉特弼爾塔哈爾)
清太宗女 固倫淑慧公主 愛新覺羅阿圖 (嫁博爾濟吉特索爾哈、博爾濟吉特色布騰)
清太宗女 固倫端獻公主 愛新覺羅淑哲 (嫁博爾濟吉特鏗吉爾格)
清太宗女 和碩建寧公主 愛新覺羅金福 (嫁吳應熊)
清恪僖貝勒女 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肫哲 (嫁博爾濟吉特奧巴、土謝圖親王巴達禮)
(4)長壽郡主擴展閱讀: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謂。
起源,《公羊傳》曰『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西周春秋爵稱,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
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讓同為姬姓公爵級別的諸侯主婚,這便是「公主」的由來。
並且因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兒也稱「王姬」,《詩經·召南·何彼襛矣》就寫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此後「王姬」也成為帝王的女兒的代稱。
諸侯之女也稱為公主,《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公叔為相,尚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