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日本到70歲就背山上去

日本到70歲就背山上去

發布時間:2023-01-22 15:59:18

⑴ 日本古代的殘酷民俗:父母60歲後,由兒子背到深山遺棄

第一次看《楢山節考》這部日本著名電影時,被震撼到了:電影講述日本古代信州的一個貧苦山村,由於糧食短缺,老人一到60歲,就要被兒女背到深山「供奉山神」,其實就是被遺棄等死。

圖:1984年《楢山節考》,囊括當年日本所有電影獎項

更加觸目驚心的是,這個殘酷的「棄老」民俗並不是虛構,而是日本真實的古代歷史。

一、

日本長野縣有座著名的「姨舍山」,日文意思就是「棄母山」。

古代日本的長野地區很貧窮,老人上了年紀後,為減輕家庭負擔,就被子女遺棄到深山等死。事實上,關於「棄母山」、「棄老山」的民間傳說、和歌、謠曲,遍布除了北海道之外的日本各地。

日本從古到今,童話、謠曲、俳諧、小說、劇本里,「棄老」為題材的文學產品經久不衰。

日本平安時代(10世紀)的《古今和歌集》里,有一個「棄老山」的故事,說一個母親年過60歲,兒子把她騙到了山上想丟棄,但看到皎潔的月光,良心不安,吟了一首和歌:「我的心難平靜,眼看這棄老山籠罩在月色下。」終於把老人背下山繼續贍養。

對於古代日本的棄老風俗,日本現代學者分析原因有兩點。其一,日本自然資源貧乏,災荒多,由於飢荒、糧食匱乏、戰爭和遷徙,老人成為家庭的負擔和累贅,為了生存,才出現了遺棄老人的問題;其二,日本人自古就有樸素的神道觀,認為萬物有生有滅,「棄老「並不違反日本人的道德,而是為了集團利益的順應自然之事。

二、

除了日本,古代朝鮮、印度也有棄老風俗。

在高麗王朝時代(高麗王朝對應的是中國的五代十國、宋、元朝代),國家有法令:老人年過60後,由兒子用藤椅把老人背上高山遺棄,等老人死後再埋葬,叫做「高麗葬」。60年代有部韓國同名電影,說的就是這個殘酷風俗。

朝鮮的民間故事中,高麗王最終廢除了這個違背人倫的法令,原因是因為一個中國皇帝。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孝子不願意遺棄老母,偷偷把母親藏在山洞,每天送吃的。這時,中國的皇帝給高麗王出了一道難題:怎麼用灰擰成草繩?如果答不出來,就可能被輕視而攻打。高麗王和大臣絞盡腦汁都沒法子,於是發動全國百姓共同解答。

這個孝子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笑了:兒子啊,用稻穀擰成草繩後,放在地上燒掉,灰不就是草繩形狀嗎?兒子遂向高麗王獻計,高麗王大喜,詢問他為何這么智慧?兒子坦然說出是自己藏匿的老母想出的,高麗王深受感動,認識到老人是寶,於是下令廢除了「高麗葬」。

三、

類似朝鮮的「老人解難題感動國王」故事,在佛經故事裡也有一篇《棄老國緣》,只不過,國家是古代印度,不是遺棄而是活埋,而難題也變成很多條,都被老人一一答出。

與亞洲諸國相比,中國古代物產豐富,養老矛盾並不突出,特別是文明程度遠超,儒家思想中」孝道「深入中國人心,絕大多數朝代「不孝」是犯罪,要坐牢的。「棄老」現象只存在極少數貧困地區,如湖北鄖縣等地發現過大量的「棄老洞」。

今天,古代的棄老惡俗早已根絕。日本的養老服務業世界領先,國民平均壽命高達83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適宜養老的國家之一。而韓國和朝鮮,則非常敬老,老人到了60大壽要過「花甲節」祝賀。

從「棄母山」到養老大國,從「高麗葬」到「花甲節」,這中間的漫漫過程,是人類物質和文明的巨大進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願「棄老」永成歷史,願天下的每個父母健康長壽

⑵ 有部電影里老人50歲就要背到山裡喂烏鴉叫什麼名字

《楢 山 節 考》是1958年6月1日上映的 日本 劇情電影,由木下惠介執導,高橋貞二、田中絹代等主演。
講述了在一個小山村中,69歲的阿 鈴與丈夫死別後,和新喪妻的兒子辰平以及孫兒們住在一起,她一直在為兒子尋找續 弦。村中有個習俗,凡是到了70歲的老人必須去參拜楢山,所謂的參拜,其實就是把老人舍棄在山裡。

⑶ 日本民間習俗,父母到60歲就要被扔到深山等死

那是以前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所以會將老人扔到山裡等死,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這種習俗了。日本這個國家我們都知道,由於佔地面積非常小,整個國家的資源都非常的匱乏,而且國家的土地有絕大部分都是山地,適合種植莊稼的土地非常少,百姓們辛苦勞作一年之後,還常常填不飽肚子。

當父母年滿60歲之後,會由孩子將他背進深山之中,然後轉身離開,將父母留在那裡等死,雖然孩子也非常的痛苦,可是沒有辦法只能這樣做。但是這種習俗在現代文明社會早就已經禁止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各方面生產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國家也開放政策,對老人實行生活補助,所以在也不用擔心被扔進山裡了。

⑷ 古代的日本人為何將年老的父母背到山上,讓他們自生自滅

在過去,日本人的生活也不富足。之所以要遺棄老人,把他們丟在山上自身自滅,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老人已經不具備生產能力了。在糧食不夠吃的情況下, 遺棄了他們這樣才能夠將有限的糧食喂養更多的年輕人。

只有年輕人活下來了,那麼家庭、國家才有希望。倘若年輕人餓死了,那麼老人家也只有等死了。所以,在古代的日本,當他們糧食不夠的時候,就會選擇遺棄老人。

所以,對於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會反復地強調要孝順長輩、尊敬長輩。因為現在怎麼教導孩子,將來孩子有一天就會怎麼回饋給我們。倘若現在不教,那將來孩子就不知道會怎麼對待我們了。

⑸ 日本電影人上了年紀沒有死就背到山上餓死

只能說樓主理解的太爛了,什麼家庭富裕,榮譽,太爛了,也小瞧日本電影,電影中,生存狀態非常惡劣,連最基本的食物是最稀缺的,殘酷的自然形成的慘烈的習俗,是人性和自然生存的問題。

⑹ 日本有一部電影、大概的劇情是家裡的老人快要死了就把他們送到山上去、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該影片是《楢山節考》。

《楢山節考》是今村昌平執導,緒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83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

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6)日本到70歲就背山上去擴展閱讀

《楢山節考》劇情介紹:日本信州深山的一個小村子裡,由於貧困沿襲下來的傳統是,活到70歲的老人要被長子背到楢山上丟棄(曰「參拜楢山神」)。 69歲的阿玲婆(坂本澄子 飾)離上楢山的日子已不遠,她常為自己異常結實的身體而苦惱。

丈夫在前一年因害怕被丟到楢山上逃跑一事,阿玲婆並沒放在心上,她所操心的是 長子辰平(緒形拳 飾)的繼弦和村裡人都討厭的次子利助的性飢渴,所擔心的是辰平像他父親一樣懦弱,不敢將她背上楢山惹下笑柄。

而看著辰平、長孫袈裟吉都娶到了稱心如意的妻子,辰平的新妻子學會了如何捉魚,利助也在她的努力下飽嘗了性愛滋味,阿玲婆心裡便只剩下了上楢山。

⑺ 日本的「姨舍山」有何用處,那裡最殘忍的習俗,讓老人只能活到60歲

在日本,有一座名為「姨舍山」的著名山峰,然而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自然風光有多麼美好。日語中,這座山叫「棄母山」,是古代日本遺棄老人的地方。為什麼要遺棄老人呢?

但是這種風俗在日本韓國都早早地就消失了,他們的民族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所以也都是很尊敬老人,恪守孝道的民族。現在時代已不同往日,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孝道」的地區了。

⑻ 日本人為何要將年邁老人背至深山任其生死

當然,反觀日本人的這種做法,筆者以為不該該全盤接受,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由於這樣的三觀刻畫下的日本人,變得極度地功利性,變得極點化。

⑼ 求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

楢山考節

劇情介紹

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個小村子裡,由於赤貧而沿襲下來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所有活到70歲的老人,都要被家人丟棄到楢山上。今年69歲的阿玲婆離上楢山的日子已不遠,可她身體還挺結實,她為此很苦惱,她有意在石磨上磕掉了兩顆門牙。她還一直為長子辰平擔心,怕他像他父親和平一樣,因不敢將母親背上楢山而惹人嘲笑。一天,阿玉作為續弦來到辰平家。阿玲婆和辰平都很喜歡她,長孫袈裟吉娶了雨屋家的女兒。雨屋家因偷眾人的土豆而全家被活埋。阿玲婆教會阿玉捉魚的辦法,說通阿金與次子利助過一夜性生活,然後來參加送她上楢山的儀式。拂曉,辰平背著媽媽攀上了楢山的山路。山上白骨成堆,到了山頂,辰平依依不捨地告別媽媽,返回村裡。天上飄下大片大片的雪花兒,阿玲婆在楢山大雪中平靜地等待著死亡。

閱讀全文

與日本到70歲就背山上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城縣農村養老保險管理所 瀏覽:82
央企女處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347
敬老院慰問老人詩歌朗誦 瀏覽:53
訪談60歲以上老人 瀏覽:613
大平孝敬爹和媽現場版 瀏覽:790
全國人大領導退休年齡 瀏覽:587
呂不韋為什麼能長壽 瀏覽:29
聾啞人多少歲進養老院 瀏覽:384
60歲裸體女人 瀏覽:472
漢代父母官叫什麼名字 瀏覽:837
父母進廠打工怎麼說 瀏覽:495
很討厭老年人喝酒怎麼辦 瀏覽: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麼治療 瀏覽:328
龍游縣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330
燈塔市瀾潮養生會館門票多少錢 瀏覽:306
重陽節爬山高中畫 瀏覽:219
老人補肽多少克 瀏覽:395
預防老年痴呆症ppt 瀏覽:988
養老院加盟好項目 瀏覽:241
為什麼喜歡重陽節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