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老後,怎麼做才不討人嫌
我的觀點是:人老以後,做好以下四點,基本就可以做到不討人嫌。當然具體家庭情況,千差萬別,不能盡述,歡迎大家討論、補充。
一,良好的身體條件。 這是一個硬體條件。人老以後,各種身體機能都會下降,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我們不苛求老人還能幫助子女幹些什麼,但最好生活能夠自理。現在 社會 生活節奏快,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城市尤其如此。一旦家裡有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年輕人的情況就會「雪上加霜」(土豪除外)。如果請護工,護工費就是一筆不菲的花銷,還牽涉到護工和家人相處,護工的服務是否到位、能不能讓人放心等問題。如果不請護工,那麼至少得有一位年輕人全職或者兼職照顧老人。對一個家庭來講,一個年輕人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意味著家庭收入的減少,而且長時間,全身心的看護一個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對看護者的身心都是一個折磨。所以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老年人想要不討人嫌,就要有一個好身體,至少能夠做到生活自理。當然這個硬體條件,也不是完全由個人決定的。但是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每個人都要管理好個人的身體 健康 ,到年老之後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既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不給後輩添加額外的負擔,做到不討人嫌。
二,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很多家庭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問題,在農村和經濟落後區域更明顯。贍養老人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這個不論從法律還是道德層面都不容置疑。但是如果老人完全沒有經濟能力,對於年輕人來講,客觀上是增加了經濟壓力。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一個家庭物質資源有效的情況下,優先保障小的,因為他們是家庭的未來;之後再保障老的,因為他們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能「刻薄」的只有自己。長此以往,年輕人面臨心裡和經濟的雙重壓力。過去,在廣大農村,很多老人「老無所依」,就像是被時光遺忘和拋棄的人。現在,國家把農村60歲以上老人納入保障范圍,賦予了農村老人一定的經濟能力,緩解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緩和了家庭矛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質量。
三,在能力范圍內給予年輕人一定的幫助。 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集體,只有每個家庭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日子才能紅火。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年輕人一定的幫助,既能發揮「余熱」為家庭做貢獻,也能彌合家庭成員的關系,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個「幫助」可以是體力上的,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體力能及,在具體家庭事物上幫一把;財力能及,在物質上幫一把(啃老除外);以上兩者都無能為力,至少以豐富的人生經驗給年輕人提供一些指引、疏導,表達一下關懷。一個能為家庭做貢獻的人,怎麼會遭人嫌呢?
四,不要過度介入年輕人的生活。 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有代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受時代風氣、 社會 環境、教育水平、人生際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老年人和年輕人在生活習慣、價值觀念、消費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差異。面對這些差異,老年人只要記住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不是原則問題,都可以「求同存異」,放手讓年輕人過自己的生活。
總之,我認為老年人只要做到以上四點,基本就不會討人嫌了。當然這只是一些共性的東西。如果年輕人不知感恩,從心底里不講孝道,老人怎麼做他都會嫌棄。這就是老年人為自己對年輕人失敗的教育買單,誰也沒辦法。
我從年輕人和老年人兩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談談人老了,怎麼做才不會討人嫌。
一、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論是做公婆,還是做岳父母,都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即使孩子的生活條件很好,不差錢,也不要往子女身邊湊。如果需要給子女帶孩子,當不需要你的時候就趕緊離開。偶爾聚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就挺好的。
二、不要做多事的老人,更不要做挑事的老人。當老人的不要講究太多,不要多事,更不要老是挑年輕人的毛病,這個不對,那個不是。特別是不要在子女面前數落女婿或兒媳的不好,會激發人家的家庭矛盾。做一個簡單的老人,做一個沒有說道的老人,大家都不累。
三、不要參和子女的家庭事務。人家的生活怎麼過,是人家的事。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好惡要求子女家庭生活,比如早上起來疊不疊被子,吃完飯刷不刷碗,衣服洗不洗、孩子怎麼教育等等,這些都與你無關。 社會 發展變化快,過去的做法和觀念早已改變,老人的認知已經與現代 社會 有距離,所以不要隨意「指點江山」。
四、如果有能力,可以給子女家庭力所能及的幫助。包括經濟上的,生活上的。適當的時候,可以伸手相助,以示對年輕人家庭的關心,有利於拉近與子女的感情,也有利於他們夫妻感情的和諧。可以是經濟上的直接幫助,也可以是物質上的幫助。這一點挺重要的!
五、身體 健康 問題。當生活能自理,但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就要考慮去養老院或者找個保姆。即使子女孝順,願意接到自己家裡照顧,也最好不要去。因為子女的工作生活壓力已經很大了,再照顧老人,時間長了肯定會出矛盾。雖然養老院條件肯定不如自己家裡舒服,雖然保姆肯定不如家人照顧的細心,但是也要接受。這是老人面臨的最大的,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如果我老了,我會按照以上幾點去做。大家呢,有什麼想法?
1.自己要存一定的錢
2.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
3.不要太合群
4.要保持干凈整潔
5.對任何事情不要要求太高
6.在能夠活動時不要請全職保姆
7.不要在兒女面前指手畫腳
8.不要和鄰居關系太好
親家公70多歲了,去年春節時,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四個老人隔在姑娘家一起相處了兩個多月,和兩個孫子日日夜夜呆了幾十天,我發現一個問題,大外孫上五年級,每次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只要是爺爺筷子夾過的菜碗,這小東西就再也不在那個盤子里夾菜,也不怎麼喜歡和老人親近。
我自己的老人近90歲,人老了,各種機能在逐漸退化,在他六七十歲時並不怎麼覺得,可年齡越來越老,吃飯的時候毛病就多了起來,咳嗽、擤鼻涕,同時感覺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老人味,想想我現在才六十歲,對自己的長輩就有點點嫌棄,是不是有可能我的子女或孫字輩也會這么嫌棄我?所以今天題主的問題讓我有所感慨,對於「人老後,怎麼做才不討人嫌?」給同年人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和看法。
為什麼人老了後年輕人會嫌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誰也逃脫不了,年輕人多多少少嫌老齡人很正常,我們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問題是人老了,必須知道自己在那些方面可能會讓人嫌,了解了這些自身毛病,然後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上再來審視自己,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退休後的老年人要在感觀上注重自己形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很多退休後的老同志上班時,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禮儀,退休不久穿著就很隨便了,甚至連頭發鬍子都很少整理,和沒退休前判若兩人,給人一副糟老頭子的形象,似乎一下子就老了十多歲,不說自己的子女看了後心裡產生落差,就算以前的同事和屬下都看不順眼。
所以退休後的老人千萬別認為自己老了沒用了,穿著和外表不再刻意去包裝自己,要知道作為家庭中的長輩,不光為自己而活,還得顧及子女們的感受,誰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走出去整潔得體啊。
老年人在餐桌上盡量注重衛生習慣養成人老了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點老人味,這種氣息當事人察覺不到,但年輕人很敏感,也許他們表面上不會嫌棄自己的老人,但常常會在不經意中會顯現出來,這一點我自己在年輕時就有體會,特別是對自己的爺爺奶奶或70歲以上的老年人。
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達到某個年齡階段時,在還具備自理能力的前提下,盡量就別和子女們在一起生活了,保持一個相對合適的距離對雙方都好,實在要共處一室生活,那就必須注重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用品和子女要嚴格分清,一起吃飯時用公筷公勺,最好把自己要吃的菜提前分裝在另一個盤子里。以免那個不懂事的孫子直接了當地說出來,那時候就太尷尬了。
人老後就別再過問子女的家事了,管得越多越討人嫌年輕人把代溝常常掛在嘴上說,所謂代溝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人老後在身體條件尚好的前提下,可以盡量幫子女承擔一些家務或幫他們帶帶孩子,但千萬別一根筋按自己的教育方法,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一點也沒毛病,老年人的教育方法和年輕人存在很大差異,我們這個年代人和子女的價值觀認知也不同,按他們的思維模式帶孩子,好歹都是他們的事,別逞能。還有小倆口為家庭事務、吵架拌嘴時少插嘴,管得越多越討人嫌。
人老後一定要提前做好家裡的權力移交老了後就別再認為自己還是家裡的一家之主了,除了保障自己的日常生活開支和看病的費用,其它如房產,存款,應收債務等等,都統統交給孩子們打理,把權力移交給他們,給子女足夠的信認,避免身後給孩子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
這個觀點可能很多老年朋友不太認同,其實正是這點會給孩子們造成誤會,讓他們心中存有疑惑,導致怨恨或嫌棄,試想一下,當你真正如行屍走肉躺在病床上時,你能指望誰?留再多的私房錢又有何用?不如早一點交錢交權,讓子女們心裡踏實一點,關於這點,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討論分享各自的看法。
很高興回復你的問題。 第一,得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 身邊有位老人總是對兒女的生活指手畫腳,兒女不願意,他就這樣教訓兒女: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長,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老人已經七十多歲了,從個人生活經歷來說,可謂相當豐富、見多識廣,但兒女也是四五十歲的人,他們早已不是孩子,早已形成獨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主張,出於孝順的原因,兒女跟老人的意志相悖時,兒女會聽從老人的建議,但難免有不聽他的主張的時候,這時候,這位老人就想不開,大發脾氣,甚至坐在那裡生悶氣。 兒女的生活是他們自己的,很多事情旁觀者也未必清楚,只有身處局中,方能體會當事人的感受。人老了,可以對兒女的生活和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建議,但只要不涉及到本質問題,不要事事指手畫腳,這樣不但起不了指導作用,反倒會處處掣肘,會干擾兒女正常的生活,也會讓自己生了一肚子閑氣。其實,老人的建議未必全對,兒女的看法也未必都錯,人老了,別事事干涉,那樣會討兒女嫌,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好嗎? 第二,得鍛煉好身體 到了六十歲,我們個人吃穿用度越來越少,人老了,身體不再是年輕時的狀態。這時的我們,要學會重視身體、鍛煉身體。身體 健康 了,我們才能好好地享受生活,才有機會體會子孫繞膝的樂趣,才能有體力和精力去享受「夕陽無限好」美景。給自己制定一個健身計劃,每天早晚到公園里走一走,轉一轉,打一打太極拳,玩一玩門球,同時,我們的身體 健康 ,我們的兒女也不會因此而操心,他們的生活才更有質量,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的身體好了,也為兒女減輕了負擔,讓他們少操心。 第三,得有個人愛好 到了六十歲,我們已經不再是公司或單位的中堅力量,慢慢退休或退居二線了,這時的我們,難免有些失落,此時,我們要學會興趣的轉移,給自己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有空的時候,可以拿著相機去山裡拍拍紅楓葉,或者跟幾個老友到公園里下下象棋,或者約球友打打乒乓球…… 愛好是很好的興趣轉移,它能宣洩不良的情緒,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讓我們生活得更好。 做到以上三個,我們晚年的生活才能更幸福,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
我母親今年72歲了,在我看來她就是討人嫌的老人。不給孩子操心也就算了,愛抬杠,急的時候就說我死了算了,多少次我都在想:怎麼會有一位這樣的媽媽?
我真的太羨慕那些姐妹似的母女。說實話我討厭我的母親,我做不到對她和顏悅色,我經常對她吼,而不是輕聲細語的講話,說完她我就後悔,我盡量控制自己,但我發現自己又好壓抑,有時候感覺我真的好累。
上周幫忙接侄子和侄女放學,在小區門口看見有個賣炸糕的,5塊錢買了7個,我囑咐侄子給奶奶留兩個。
回到家都12點20分了,兩個孩子一點多就要送到學校,我趕緊進廚房炒菜,粥已經提前熬好了。
其實我自己也好久沒吃炸糕了,我尋思熊孩子肯定不會想著給我留一個,害怕耽誤他們上學,我也沒顧上吃。
等我炒完菜,把飯端到飯桌上,坐在旁邊的母親給我一個袋子,我還以為里邊有一個炸糕,心裡一熱,還有人想著我。
不過我一拿這個袋子很輕,里邊一個都沒有了,母親遞給我就是讓我扔到垃圾桶里。
這時候心裡說不出的失望,我問母親:你沒給我留一個呀!
母親說:我以為你吃了呢?
我再問她:你吃了幾個?
母親說:我也不知道了,反正吃了好幾個呢!
吃飯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母親真的是老了,年輕時惦記孩子就少,現在更別說年齡大了。
送孩子上學的路上,我問侄子吃了幾個炸糕,侄子說他吃了3個,侄女一個沒吃,也就是說母親自己吃了4個。
她平常喜歡吃這個東西,我經常給她買,就買兩個,因為不想讓她吃那麼多甜食。
說實話,我心裡酸酸的,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大家眼裡受寵的我,其實並不是這樣。
送他們到學校後,回來的路上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小學參加學校的競賽,要去到鎮上的中學考試,中午老師給買了小籠包吃,我覺得那是我長到那麼大以來吃過的最好吃的包子,毫不誇張。
我忘記發了幾個包子了,但是我特意留了2個帶回家讓爸媽嘗嘗。父親曾對母親說過我是最有心的孩子。
我一直希望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應該會得到更多的愛,可是這跟我的期望恰恰相反。
上初中後,每到天冷就會看到很多家長給學生送褥子被子,而我我都是自己帶,我上學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父母從來沒有接送過我,一次都沒有。
去年11月母親突發腦梗,出院後留下了一些後遺症,生病前她還在幫助別人幹活掙零花錢,但是這場病後,她一下蒼老了很多。
我帶她去小區的健身設施那活動, 別人說這是你的奶奶嗎? 這樣的話我早已習慣了,母親大我40歲,從小就很多次被人說母親這么大,怎麼還會有我這么小的孩子。還有幾次坐電梯,被人問母親是不是有80多。母親在地里幹活,確實顯得蒼老些。
但是比起外表的蒼老,這次生病讓我感覺她真的老了。我出門的時候想著她會下樓溜達,就會留一把鑰匙給她,擔心她會弄丟,我就把鑰匙放在門外電動車擋風的口袋裡,並且我囑咐她怎麼找,結果她告訴我找不到。
還有一件事,母親吃飯比較慢,每次把飯做好,我都會端到桌上,打開小風扇吹涼。
開始的時候吹涼後都是我幫她關,後來我就讓她自己關,沒想到很簡單的一個開關,她試了半天都關不上。我告訴她怎麼關,結果很多次她都學不會, 當時我腦袋裡的想法就是她怎麼那麼笨。
母親是個不太會操心的人,從小我就很獨立,10歲左右自己洗衣服,學做飯,能自己做的事情我不會讓她幫忙。
前幾天我煮了花生,我想著把火開的大一點,開了後轉小火慢慢煮。我就回到了卧室寫東西,忘記了時間。
等我寫完,走到客廳,聞見了糊的味道,才想起來我煮的花生,我趕緊跑到廚房打開一看我加的半鍋水,都熬幹了。主卧離廚房有點遠,我一點也沒聞見味道,這時候母親看見我慌忙的樣子,問我怎麼了?
我說煮的花生糊鍋了,母親說了一句:我說咋有糊鍋的味呢?我質問她:你聞見了你怎麼沒喊我呢?是不是著火了你才能看得見。
說實話我特別生氣,一點點小事都指望不上她。我穿上衣服出去跑步,卻沒有一點心情,沿著小區走了一圈, 我哭了一路,越想越委屈 ,這種事情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
就在今天早晨,我提醒她不要只顧著看電視,沖完葯一定要及時喝,不要等放涼了才想起來。說著話我就幫她打開電視。
母親說:我也沒看電視呀?我啥時候看電視忘了?
我:你前兩天我提醒你多少次你都忘了,抬杠有什麼用?
我就是這么的態度跟她說話,說完想想就後悔,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住。母親一直就是這樣的人,愛跟人抬杠,鄰里也都知道她有這個毛病。不會說話,有時候懟人,說我說話難聽,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她影響。
想想這段時間和母親的相處,應該是從我小學4年級到目前以來待的最長的時間了。四年級我就去了隔壁村上學,初中住校,高中住校,假期再去打工,大學離開了家,畢業後開始工作,我習慣了有了事靠自己,甚至現在我有點不習慣和她住一起。
為了省水,多次小便後才沖廁所,刷牙漱口水池裡都是食物是碎屑,吃飯的時候吃著掉著,進門也不換鞋,不換就不換,她穿自己的鞋舒服就行。
有些事情我說過她幾次,她不以為然。我有鼻炎,打個噴嚏,她就問我是不是感冒了,我根本接受不了她的這種關心,因為小時候只要是我生病不舒服,她只會說你去葯鋪看看,卻從來沒有親自帶我去過。
可是現在看見她一人坐在沙發上發呆,又覺得何必放不下以前的事呢?
這就是我的母親,雖然我一直對她有怨言,但是生了我養了我,我還是會好好地照顧她。
要說人老了,怎麼做才能不討人嫌?我的幾點看法:總之,我認為人老了,能做到以上幾點,也就不討人嫌了,養兒防老,與兒女相處也要注意一定的分寸。
如果我老了,還有自理能力的話,我不會和孩子在一起,也不會摻和他們的小家庭生活。
人老後,怎麼做才不討人嫌,我的感受如下。
第一,人老了首先不要多管閑事。在家,子女生活,做事,交往,不論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你可以和子女交流,千萬不要主觀,否則就是多管閑事。在外,有很多看不慣的事情,你也千萬不要參與,一旦參與,人就嫌你。
第二,不要支派子女,子女有子女的想法,不論家庭富裕,還是家庭窮。老人不要成天為子女考慮,兒孫自有兒生福,你的擔心是付諸東流,叫瞎操心。
第三,不要參與是非,這是大忌,在家在外同樣人如此,別人般亂是非,你當作耳邊風,千萬不能搭茬,你要知道,哪個人前沒人說,哪個人後不說人。好是非者,人必嫌。
第四,老人身體健壯,可以幫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事和善的事,不能做吃山空,好逸惡勞,不做一些不益於人與人之間,及 社會 的事情。否則,人同樣嫌你。
第五,人老了,在家練練書法,看看書籍,寫寫回憶錄,種種花草。如果是不識字的老人,在農村,養養雞,興興菜,鋤鋤草,不也是樂在其中嗎?。
第六。老人千方不能以老買老,動不動就發火。這是人們最厭惡的。人老了,對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人們就會尊重你,敬仰你。
總之,老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作風,給子女,外人做一個值得羨慕的,永遠難忘的老人。萬萬不能做一個人們討厭的老人。
此文寫完,沒作修改,就發表,今天沒事,偶爾看到這篇文章,大吃一驚,上面有很多錯別字,如搬弄是非,寫成般弄是非,好事寫成好是等等,實感慚愧,希望廣大讀者給予原諒,以後在習作中,要慎重,不能馬馬虎虎。
生老病死人生常態,時光荏苒,歲月不居。人終會老去,天總要黑下來,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自然規律。建國前十年後十年出生的人都已達到60-80歲了,都不爭的成為老年人。既然是老年人,你就不能不具備一些老年人的普遍特徵:如躬腰屈背,步履蹣跚,耳聾眼花,鬢發斑白,腿腳不便,記憶減退,經常嘮叨,說三道四,挑肥撿廋,好發脾氣,不講衛生,行事怪異,好佔便宜,好拾廢品,胡亂投資。這些基本特點都是子孫後代所不能容忍的,即使是兒女也會很煩。那麼怎樣做才能不致於讓人討嫌呢,請注意以下幾點。
1、年齡不太大,身體比較好,盡量自己生活,減少交集,這樣不致於將缺點更多暴露在他們面前。
2、如果年紀大了,身體又不行了,或剩一個人,不得不去兒女家,那就要老老實實呆著,要聽話,別整事。因為你們叱吒風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在人屋檐下,行事要謹慎,不要擺老資格,誰都不欠你的。
3、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他們就幫一把。比如資金錢財,比如帶帶孫輩,比如做點家務等等。
4、一個屋檐下,盡量少說話,少管閑事,盡量裝聾做啞,少開尊口,選擇多閉嘴,少參政議政,諸事盡量少參和,少介入為好,有些事要揣著明白裝糊塗。
5、講究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常洗澡勤換衣,盡量不要讓人家聞到老年味。
6、常出去走走,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少宅在家裡,多和朋友聊天。
7、搞好下兩代人之間的關系,錢不要把的過緊,留少許,盡量交給他們多些,不要太小氣,太扣門,關系不要搞僵了。
8、要低調,但也不要過於卑微猥瑣,不要顯得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不要過於小心翼翼。
農諺人常說,老耒,老劣,,,,,哎人老難。老了真是力不從心,人老多病怎樣才會不討人嫌,還真不好說。個人認為!一,要麼自已有錢,有存款,你老了兒女可是爭著養活你,因為你有錢。二,你有財產。三,難說了,你就一條老命,無勞動能力,沒有經濟耒源,多病纏身,兒女看著你就煩,只能看兒女臉色吃飯,那真是一個可憐。為了不讓兒女嫌只能是!
家中之事別多言,
客到家中別上前,
人前人後學閉嘴,
一日三餐人安然。
一,自我避藏,少往年輕人那兒湊。
二,三不違。不違俗,不違己心,不違自然。
三,穿戴講究,不邋遢。講話據理,做事鄭重。禮節上的事兒,講儀式感。
四,不貪愛財物,出手大方。
五,多涵養心性,不老來俏。不跳廣場舞,不瞎鍛煉,不煞風景。
六,沒事少給子女打電話,自己能乾的自己干。
七,樹立正確的天命觀。小病從醫,大病從命。
八,少跟人講道理,不好為人師。不插手子女家事,禮待子女,愛護孫輩。
九,講究衛生,愛整潔,不示人不堪。節制飲食。有條件,穿戴、用物盡量買品牌產品,尤其用物,買年輕人捨不得買的。
十,吃穿用度處處示現品位,讓年輕人,不小覷。
❷ 為什麼會有老人味
老人的皮膚新陳代謝比較緩慢,所以沉積了大量的死皮。要知道死皮就是有一股臭味的,如手和腳的老繭比較厚的聞一下就是那股味兒。因此老人洗澡時應該用磨砂沐浴露,這樣可有效去除死皮,同時使臭味消除。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這種味道是由於消化系統退化或病化造成營養轉化不完全造成的。經常吃肉類、油炸食物和加工食品,以及睡眠、運動不足等,也會造成皮脂腺和脂肪分泌增加,血管中堆積膽固醇,從而身體出現異味。還有一些老年女性患有尿失禁、老年性陰道炎,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小便淋漓不盡,褲上沾有尿漬,也會產生異味。
(2)老人味60歲擴展閱讀:
研究表明,老人味多由自身體質決定,但體表微生物群,如細菌、真菌等也會分解產生氣味。患某些疾病時,皮膚、呼吸道、胃腸道等同樣產生特殊氣味。有些老人疏於打掃房間、清洗衣物,也會讓身上帶有不雅氣味。實用的去味方法有:
1、吃些堅果。多攝取核桃、榛子、花生等堅果類食物,不僅能抗氧化,修復皮膚組織,還能避免老人味的產生。
2、飲食清淡。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蘋果、橘子、青菜、西紅柿等蔬果,攝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C和E,去除體內異味。
3、規律洗澡。寒冬季節,有些老人覺得洗完澡皮膚太干,就長期不洗澡,這樣「老人味」會更重。建議每周至少洗1次澡,然後塗抹潤膚露,緩解皮膚乾燥,增加溫馨香味。
4、清潔口腔。老人牙周病較多,牙齒間縫隙偏大,食物碎屑易殘留其中,形成口臭。因此,每餐後最好用鹽水漱口或刷牙,戴假牙的老人餐後最好摘下刷洗。
5、熱水泡腳。每天睡前堅持用熱水泡腳,水溫40度左右,時長10~15分鍾為宜,可減少皮膚上的細菌。泡腳後要把腳徹底擦乾再上床,因為微生物「喜愛」腳趾間的潮濕環境。
6、記得開窗。老人新陳代謝緩慢,排泄物氣味也重,如果沖廁所不徹底,氣味會停留在居室。記得開窗換氣很重要,尤其是早上起床後。但是,重霧霾天不要開窗。
7、勤洗衣被。經常清洗晾曬床單、被褥、枕巾、衣物等,能清除沾染上的身體異味。貼身內衣褲最好每天換洗,秋衣秋褲和保暖內衣3天就要洗一洗。用溫和的洗衣液,不要用洗衣粉。
❸ 怎麼杜絕樓下鄰居的老人味
所以你說的這種情況,我覺得你有點兒太矯情了,首先人不管是誰,到老了都是有老人味的,你到60歲左右也會有那種味的,那誰也是無法杜絕的,但你可以免費讓他去洗澡,這都是可以減少味道的。
❹ 為什麼有些老人身上會有股很難聞的味道
老人氣又稱老人味,老人味又被稱為加齡臭,是身體產生一種叫做不飽和醛的味道。因為人體氣味中有一種被稱為2-壬烯醛的物質,它的分泌量會隨著衰老而增加。研究人員對26~75歲之間具有體臭的人進行了分析,發現2-壬烯醛這種物質只出現在4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身上。通常情況下,是汗水被細菌分解後產生了這種氣味。但老人由於代謝變慢,皮膚表層容易產生死皮。如果不及時清理,便會產生異味,最常出現在5、60歲以上的老人身上。
老人味的味道與發油有點像,簡單說就是一種油脂的味道,隨著年紀增長,人類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被氧化之後,會產生一種叫做棕櫚烯酸的脂肪酸。人到了30歲,脂質過氧化物的分泌也會開始增加,在被分解氧化之後,棕櫚烯酸和脂質過氧化物會結合,而產生不飽和醛的味道。不飽和醛出現的時間和每個人發生老化的時間有關,有人會因為生活作息而提早老化,也有人是因為遺傳性老化疾病,身體的氧化狀態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如何去除這種臭味呢?
1、注意衛生非常重要,如天天洗澡,尤其是夏天,即使一整天都待在冷氣房裡沒有出汗,皮脂腺仍然分泌旺盛,洗澡後把腳徹底擦乾,因為微生物喜愛腳趾間的濕潤環境,能光著腳的時候就光腳,或者偶爾脫下鞋子。
2、貼身衣服穿了就洗,反覆穿著貼身衣物更容易產生異味,千萬不要為了省一點洗衣服的麻煩,讓自己產生異味,有的人認為才穿一次不臟,貼身衣服都要穿兩次以上才捨得洗,殊不知這就是產生異味的原因。
3、多攝入以綠茶中的兒茶素、大豆中的異黃酮、芝麻中的芝麻素等為代表的多酚、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等在綠黃色蔬菜中含量較多的抗氧化食品。
4、多攝入含有食物纖維量較多的蔬菜類也是應對老人味的有效方法。
5、使用去除老人味專用的空氣清新劑,目前國際上技術前沿的就是中國生產的6e,這樣可以長期保持房間氣味不臭。
6、盡量減少高蛋白質和高動物性脂肪的食品、香味和辣味調料的攝入量,因為過度食用高蛋白和高動物性脂肪的食物、香味和辣味調料等很容易引起活性氧的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