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57歲90一140

57歲90一140

發布時間:2023-01-21 05:24:05

Ⅰ 人到40,70,80歲分別叫什麼

四十為不惑之年,七十為古稀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回周歲稱襁答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Ⅱ 中國的人從10歲到80歲以上的稱呼是什麼,對應的年齡,比如【弱冠】!!!

【按年齡段分】未滿周歲者,稱之為「襁褓之年」;到了三歲則稱之為「孩提之年」;男女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皆稱黃口;13—15歲,為「舞勺之年」;15—20歲,稱為「舞象之年」;20歲叫「
冠歲」,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花齡」;50歲稱「知命」;60歲稱「花甲」,「耳順
」;70歲稱「古稀」之年,又稱「杖國之年」,「從心所欲」;80歲叫「耋」,又稱「杖朝」;90歲叫「
耄」;稱老人叫「耋耄(die
mao)」;100歲叫「期頤」,「龜年」,又可稱為「人瑞」;140歲叫「古稀
雙慶」。
【按男女孩分】女孩7歲,稱之「髻(ji4)年」;女子12歲時,稱為「金釵之年」;13歲則稱為「豆蔻之年
」;15歲稱為「及笄(ji1)之年」;16歲稱為「碧玉年華」;20歲稱為「桃李年華」;24歲稱為「花信之
年」;出嫁時稱為「摽梅之年」。男孩8歲,稱之「齡年」;古時男子到了15歲開始束發,因此稱為「束
發之年」;20歲,稱為「弱冠」。

Ⅲ 耄耋之年指的是多少歲

80-90歲

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年歲別稱

襁褓:周歲以下。襁褓[qiǎng bǎo]是一個漢語詞語,襁:背負嬰兒用的寬頻子;褓:包裹嬰兒的被子。襁褓意思為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借指指嬰幼兒。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

孩提:2至3歲。「孩提」是什麼意思呢?本詞中的「孩」不是後來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說文解字》:「孩,古文咳從子。」小兒笑貌,就是小孩的咳咳笑聲;「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的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

垂髫:童年。髫:古代指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頭發。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語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齠:兒童換牙。

黃口:十歲以下。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舞勺:男孩十三至十五歲。舞勺[wǔ sháo]:古代13歲的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出處《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舞勺多指13-15歲的男孩。

舞象:男孩十五至二十歲。舞象[wǔ xiàng]:是指男子的15-20歲,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戰場了。

豆蔻:女孩十三歲。豆蔻也比喻少女。出自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及笄:女孩十五歲。古時稱女孩年在十五歲為「及笄」,也稱「笄年」、「結發」。笄是發簪,及笄就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則及笄亦指出嫁的年齡。

弱冠:男子二十歲。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而立:三十歲。而立: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30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四十歲。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知天命:五十歲。「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花甲,耳順:六十歲。六十花甲——60在陰歷來算,已經天乾地支一個輪回了,要認老了。六十耳順——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

古稀:七十歲。古稀,稱人年七十。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八十歲。《禮記·王制》:「八十杖於朝。」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 後用作八十歲的代稱。

耄耋:八十至九十歲。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

鮐背:九十歲。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歲的別稱。《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年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一百歲。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期頤意思是百歲老人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

花甲重開:120歲

古稀雙慶:140歲

Ⅳ 女性年齡47,低壓90,高壓140,算血壓高嗎

高血壓是指:不在同一天測量的血壓有三次及以上高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或者低壓(舒張壓)等於或大於90,未服降壓葯物,靜息狀態下的,並且測量血壓過程中的幾點細節要注意,比如:1.、測量血壓之前要安靜休息至少10分鍾,不要飲濃茶、咖啡、看報等;2、檢查血壓計是否在0點,定期校對血壓計,是否水銀泄露等;3、測量時心臟水平、血壓計的0點及袖帶在同一水平線上,卧位或者坐位均可;4、聽診器的膜件不可放在袖帶內,應輕放在袖帶下肱動脈搏動處;5、聽診到高壓消失後繼續打氣10-20mmHg,後逐漸放氣,當聽到第一音為收縮壓,直到聲音消失的數值為舒張壓;6、每次測血壓時要求同一體位,測量同一側;7、必要時,可以進一步行動態血壓監測明確血壓變異率等情況
如果滿足診斷,血壓沒有高於160/90mmHg,可以暫時採取改變生活方式,比如:減少鹽的攝入量、規律的作息習慣、戒煙、減肥、保持心情愉悅平和等;
如果經過以上生活習慣的改善後,血壓仍高於正常值,可以考慮葯物治療,建議到正規醫院的心血管疾病專科就醫,做必要的檢查行靶器官損害、並發症及危險分層,再進一步選取長期有效副作用小的降壓方案。
祝健康!O(∩_∩)O~

Ⅳ 古代年齡(0—140歲)的代稱

0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襁褓本意是嬰兒的被子,後來以此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論語·子路》:「著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1歲

牙牙:嬰兒剛開始學說話。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

周晬:指嬰兒周歲。

2歲

孩提:指2—3歲的兒童。「孩提,二、三歲之間,再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孟子·盡心上》:「孩提子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7、8歲

齔、童齔[chèn]、齒齔、齠齔[tiáo chèn]、始齔、齠年、髫年:指兒童換牙,男孩八歲、女孩七歲。《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借指幼年。古代兒童未成年時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瀆垂手侍立。」(《林黛玉進賈府》)

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10歲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

十三:為十三歲。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笄[jī]、及笄、加笄:女子十五歲,始梳發成髻,以示成年。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志學之年:三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十五歲為「志學之年」。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

16歲

二八:為16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通俗編》中雲:「若品岩贈張洎『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20歲

冠、加冠:男子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弱冠:即年滿二十歲的男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結發:男子二十歲。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二十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註:舉行了冠禮、笄禮後,因為男要戴帽,女要插笄,故頭發須盤起來,叫「結發」。結了發,有了字,別人就將他們當大人看待了,但此時畢竟未強壯,所以這個階段的人又稱「弱冠」,女子將到加笄的年齡稱「及笄」。加冠加算後,可以婚嫁,所以有「結發夫妻」、「待字閨中」等詞語。如:「予弱冠粵行,汝賞悲慟。」(袁牧《祭妹文》)「年方及算,荷粉露垂,杏花煙潤,嫣然含笑,媚麗欲絕。」(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姐》)「結發為枕席」(《孔雀東南飛》)。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三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三歲為「而立之年」。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三十歲,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四十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命、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五十歲為「知命之年」。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六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六十歲為「耳順之年」。

花甲、平頭甲子:六十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六十歲了。《唐事紀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知弄珠。」

還歷之年:指六十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耆[qí]、耆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禮記·曲禮上》:「六十日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61歲

還歷壽:六十一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六十年為一輪,六十一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七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七十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稀之年:七十歲。古代人活到七十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七十歲為「古稀之年」。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77歲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七十七歲。

8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日耄。」

耄耋:耄,《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歲,泛指老年。

中壽:指八十歲以上。

傘壽:八十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八十八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八十八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凍梨:九十。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指九十九歲,百少一為九十九,故借指九十九歲。

100歲

期頤[jī yí] 、期頤之年:指百歲高壽。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108歲

茶壽:指一百零八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歲。

140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對聯所寫年齡為141歲)

Ⅵ 每個年齡段的稱謂是什麼

古代年齡稱呼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楊權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也談古代年歲的別稱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周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後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通俗編·婦女》:「宋謝幼 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通俗編》又雲:「若呂岩贈張泊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於《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於《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廣韻》:「龍鍾,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 ,故雲。」
推薦於 2018-02-14
大帥【1對1免費聊】 資深情感主播已回答5644人問題
每個年齡段的稱謂是什麼?
老師幫我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問題
咨詢後心情好多了~

Ⅶ 60歲以上的血壓是多少算正常

60歲以上的血壓是130~139mmHg/85~89mmHg算正常。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是將血壓控制在140/90以下最為理想,如果可以,能夠更低一些,如135/85也是很好的,即使對於65或7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不要過分強調收縮壓這個150mmhg的數值,個人體質不同,身體情況不同,在身體能夠耐受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為適合。

Ⅷ 48歲的人血壓在什麼范圍內是正常的呢

48歲的男性血壓在82--128為正常值。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壓波動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圍內,在無降壓葯的影響下睡眠能導致血壓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顯),血壓最高點一般在上午9—10時及下午4時至晚上8時,血壓最低點在午夜1—3時,此時睡眠時相常落在第B和第1v時相。老年高血壓患者在血壓最高點和最低點持續的時間較長,形成平台。

1984年醫學家們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壓」概念,後又在1993年進一步將血壓低於17.3—11.3Kpa(130—85mmHg)定為正常血壓,因此當收縮壓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張壓為1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項達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壓」,也就是目前的血壓「正常高值」。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治療指南,高血壓診斷標準是收縮壓≥18.7Kpa(140mmHg),舒張壓≥12.0Kpa(90mmHg),這就是血壓「正常高值」尚未達到高血壓診斷標准,就不是高血壓,這樣如果無靶器官損害,也無危險因素存在的條件下,就無需醫治。

/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997874df6563f6246a60affa"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997874df6563f6246a60aff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qzlndx.org/old_0df3d7ca7bcb0a46997874df6563f6246a60affa"/>

(8)57歲90一140擴展閱讀

血壓的高低不僅與心臟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關,而且還受到神經、體液等因素的影響,年齡、季節、氣候和職業的不同,血壓值也會有所不同,運動、吃飯、情緒變化、大便等均會導致血壓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則會使血壓下降。

精神刺激、情緒變化如興奮、恐懼等常可導致收縮壓的明顯上升,運動也可使收縮壓明顯增加,特別是劇烈運動常使收縮壓上升達24.0-6.7千帕(180-200毫米汞柱),運動停止後血壓可下降。

環境溫度升高如洗溫水浴等可使舒張壓降低,而溫度降低如冬天洗冷水浴等可使收縮壓升高,血壓高的人注意飲食,血壓是隨著人們的年紀增長升高。

高血壓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比如說,不運動、吃得過咸、抽煙、喝酒等。其中,吃鹽多是我國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因素。不過,更大的隱憂是人們對高血壓的疏忽和缺乏認識。

大約七成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只有14%的高血壓患者得到治療,不到一成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盡早發現和控制對於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非常重要,早期預防、穩定治療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75%的高血壓及其並發症得到控制。

閱讀全文

與57歲90一14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老人走丟怎麼辦 瀏覽:691
大雁長壽嗎 瀏覽:984
哪些老人易得老年痴呆 瀏覽:774
試葯新冠要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790
社保局成立企業退休領導小組 瀏覽:284
重慶永川農村戶口買養老保險 瀏覽:379
長壽區招聘貨車駕駛員 瀏覽:456
老人家血壓180以上危險嗎 瀏覽:841
礦工養老保險怎麼樣 瀏覽:391
外科肢體檢查有哪些項目 瀏覽:693
私立體檢中心和醫院哪個便宜 瀏覽:385
50歲血壓高到150怎麼辦 瀏覽:568
代表少先隊員向敬老院發言稿 瀏覽:436
50歲以後怎心去做愛 瀏覽:906
父母親像什麼 瀏覽:404
長壽老人去哪裡最好 瀏覽:474
企業重陽節慰問老人活動總結 瀏覽:199
幼兒園入園體檢要帶什麼 瀏覽:155
農村父母看病要花多少錢 瀏覽:19
奉節養老保險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