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持心地善良可抵歲月漫長什麼意思
心存感恩方可長壽。保持心地善良的意思是人無論如何都不要墮落,要保持一顆善良感恩的內心,可抵歲月漫長的意思是可以抵消歲月的侵蝕,也就是長壽。
⑵ 眼善語善心善
我們經常看到的壽星圖像都是慈眉善目笑嘻嘻的,我們在長壽村裡見到的百歲老人也都是安靜祥和超凡脫俗的,總之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舒服,很愉快,很悅目的感覺。同樣都是人類,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健康的生活百年,而有的人早早地步入黃泉?當然這除了自身的身體狀況外,更多的還是與個人的內心修煉有很大的關系。長壽的人一般都心量大,凡事不愛計較,對人和善待人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目光溫和。讓每個和他們接觸的人都有如沐春風般的感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有啥想法,心情咋樣,或者有什麼目的都能從眼睛裡流露出來,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常常是形容一個人長的漂亮,所以你的眼神最能反應你的內心世界。我們形容戀人的眼睛用含情脈脈,兩個相愛的人深情凝望,對敵人怒目而視,兩個人心領神會就會相視一笑,……眼睛最能表達一個人的感情了,所以才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語。
日常生活用中我們對待別人要做到和善,不可拿眼神去剜別人,因為當你去剜別人的時候你自己的心情就不是好的了,你心裡恨了不痛快了才會從眼睛裡流露出來,你看不起比你窮的人,看不起比你丑的人,看不起不如你的人……經常用斜睨的眼神去看人,你的心慢慢地也會斜,心斜了你的人生就會歪斜,自然菩薩也不會光顧你,你想啊神仙怎麼會幫助一個眼斜心斜的人呢?而當你經常用凌厲的目光.像刀子一樣的目光看人的時候,別人的心情是多麼的痛苦,難受一天或者幾天都說不準,所以說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眼善,眼善心安,內心平靜如水,自然長命百歲。
而語言同樣最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心裡想啥就說啥,通常是人們表達自己的方式,一個人要做到語善也很不容易。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能傷人,一句話能暖人,語言的威力不可小覷。在古代語言還可以殺人,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罵死王朗,都是使用的語言,不費一槍一彈(當然那是戰爭的需要,如果諸葛亮要能把小日本罵的沉入汪洋大海,那我們可要舉國歡慶了)。對於語言的殺傷力想必我們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同事之間,夫妻之間,兒女之間,熟人陌生人等等,爭吵辱罵……恨不得把所有的難聽的語言都用上,到頭來心情郁悶兩敗俱傷,一句難聽的話甚至可以讓人萎靡不振很久,有的夫妻之間因為一句難聽的話都可以冷戰上幾個月,甚至離婚的都有。
可見使用文明的語言有多麼的重要,我們出去辦事同樣遇到服務態度好的就會很開心,倘若對方態度蠻橫無理,你心情就會很沮喪窩火,鬧不好還會和對方大吵一架,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雖然有時候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情,管不了別人,但是我們可以管住自己的嘴巴,從自身做起,不說臟話,盡量做到有擔當有襟懷有識見有涵養,眼善語善,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為人處世溫和恭讓,這樣既顯示了一個人的修養,又修善了自己的內心,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學會說話學會溫和的說話學會善良的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而當我們一旦習慣了使用文明善良的語言去表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好。
最後再來說說心善,心善是從內心深處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瑰麗的色彩,它是一個人最最動人的時刻,與長相無關,人美在心底善良,做善事講文明這是對於一個人最起碼的要求,人做為一種高級動物靈長類,就要區別於其他動物,因為人類有語言有智慧就要懂得時時規范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也就是要有德,有德無才不可怕,怕的是有才無德,古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徹底闡述了心善的重要性,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是的,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你就擁有了一種強大的力量,常言道,養志者養心,蓄德者心安,心若平靜,幸福會如花開。
眼善語善心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要求自己盡量做到的,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短短幾十年,不能只是去追逐名利金錢,世界上還有好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比如盡孝比如行善積德比如去共愛其他的動物……所以再煩也別忘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所以不要隨意發脾氣了,誰也不欠你的。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內涵做後盾,人生就會變的底氣十足。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一個善字足以撫慰你寂寞空虛的內心,一旦徹底理解了善的意義,那麼你就不只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是擁有了更高一級的靈魂生活。做到眼善語善心善其實一點都不難,難的是你根本就不去做,那從現在開始就堅持做下去吧,一個月之後你就會有驚人的發現:因為一起都變的美好了!試試看!
⑶ 為什麼人們總說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吧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種正能量,永遠不過時。人之心善,心寬體胖,與人為善,自身輕松怡然,不求回報,不憂外患,心的輕松、自然,修身養性也。不驕不躁,健康長伴,自然長壽自延。反之,惡之人,好鬥狠,好動氣,好動心思,憂別人也惡對己,整日心事重重,患得患失,憂思成疾嘛,自然煩事也多。固而心的善良可以長壽也。
⑷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非常長壽,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非常長壽,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所以我們每天的心情都要放好一點,保持自己有一個善良的一顆心去迎接生活上的每一些事情。這樣也是對我們的壽命有很大的關系的,因為當我們每天的心情好起來,不用去理會和記恨很多東西。也能讓我們每天的睡眠質量和心情都放得非常好。有時候有一個好的睡眠,還有一個好的心態,讓我們有一個善良的心,也是會對我們的壽命有一定的幫助的。
⑸ 善良的人長壽嗎
這個不一定哦,善良跟壽命沒有必然的聯系。
⑹ 關於心善的
常「養心」者善養生:
古人養生秘訣頗多,對老年人來說:「養心」是養生的重要一環。盡管老人的生理機能逐漸退化,但身體的老化和心理的老化並不一定平行發生,事實上,常「養心」者才能善養生。
心正 :即要有道德心,仁義心。《論語· 雍也》說:「仁者壽」,就是說仁德者高壽。
心靜 :靜能養神,靜能生慧。心靜就是要有「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雅境界。明代《養生四要》曰:「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也不殆。」
心安 :《內經》雲:「心安而不懼,志閉而少欲,氣從以順」。保持內心安詳,可克服浮躁,細品人生。
心寬 :《禮記 · 大學》有言:「富潤屋,德潤心,心廣體胖。」此處說的「胖」是安詳舒泰之意。心廣即心寬。胸懷寬廣大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對他人的寬容,也是自我解脫。
心忍 :祖國醫學認為「怒傷肝」。養心須要忍心,即忍受和排解一切敗壞心境的因素。高壽詩人陸游常說:「忍字常須作座銘」、「掃盡世間閑貧欲」。一忍過後,脈沖疏導,心胸暢然,妙味無窮。
心善 :善心待人,可令自己常處於助人為樂的生活氛圍之中。施善可養生,好人能長壽,養生之道,貴在養德,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1]
心誠 :為人誠懇,開誠相見,胸懷坦盪,就具有良好的心境。以仁愛之心視物,以仁愛之心待人,這是智者的選擇。
⑺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
不是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而是心善中的大部分人就是命運多舛。
因為這大部分都是那些樂於助人但是卻不懂得適時拒絕別人的人。現在不像是以前,還有那種你不小心幫助了一位富翁,然後對方給了一個好的職位或者給了你一大筆錢的故事。
現在更多的是,因為心善,別人請求自己幫忙,即使自己不願意,即使需要花費自己的很多時間和精力,最後也會同意。時間久了,對方並不會感謝你,而是覺得理所當然,當你想拒絕的時候,對方反而覺得你很奇怪。
這也印證了那句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對方如果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看見你好欺負反而更來勁了,但是遇到那種很強勢的人反而會偃旗息鼓。
所以啊,我想對於那些心地善良的人說, 先照顧好自己,先滿足自己的情緒 之後再照顧其他人吧。要記住「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知道這種習慣很難改掉,但是 你想想那些請求你幫忙卻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人,他們怎麼好意思的,你有啥不好意思拒絕的。
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每次出門都會為「朋友們」帶當地的特產,逢年過節都會給每個人編輯獨特的祝福語並發一個紅包,「朋友們」有事情請求幫忙,他都是義無反顧的。但是當他需要幫忙的時候,大家卻紛紛找借口。
心涼了之後,就知道維系大人世界的友情,除了善良之外,還需要實力。你有多少價值,關系就會有多緊密,即使你不送任何東西。
綜上所述,你可以對他人善良,但是不能委屈自己,讓自己受傷。如果想通過對他人好來維系關系,這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心善之人必然心軟,心軟必然多災。古人說,面軟之人一世窮,真是一點不假。人善就容易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亘古不變的真理。反過來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總有一天福報會來。所以,做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多做好事,不做壞事,為自己培植福根,經受一點苦不要緊,要襟懷坦盪,相信這個世上沒有白吃苦!
莊子說,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一念不起此為大善,亦是真功德,物我兩忘,隨機而應,不執於善惡,所以圓融無礙!而善良之人普遍心軟,憂思過度,不能固守中庸之道,久之傷先天元氣,氣機不暢,所以情深不壽!有善根之人不要被外相所縛,只需隨機應物,因病與葯而已!行善卻無行善之心,不期回報,不執事理,此真善也!命自我立,福自我求!摻不得任何雜念,也非關語言文字!時時快樂,就是功夫,就是行善!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好人有好報。可是,殘酷的現實卻把這句話抽的腮幫子都鼓起二尺高。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的根本原因吧。
心善反遭禍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了。農夫心眼善良,看到蛇凍僵了,好心好意把它揣在懷里救助它,蛇醒了以後卻恩將仇報咬了農夫一口。農夫中毒身亡,這可以說是命運不好吧。
心善的人為什麼命運不好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這三個原因可以說是心善之人的致命缺陷。
一,輕信於人。心善,就容易輕信於人,所以就難免上當。人之一生,有的當上一上可能無關痛癢,可是有的當就會搭上自己的一生。
二,不懂拒絕。心善之人,很難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關鍵時刻,這種不忍拒絕,往往會以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代價。
三,下不了手。心存善良和道德之人,沒有心機和手腕,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比如當別人為了幹掉你而不擇手段時,他們不會反戈一擊,只能任人宰割。
我們總說一句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這句話不見得正確。對心狠的人來說,命運可以自己把握,但是對心善的人來說,自己的命運往往掌握在別人手裡。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與人為善都是沒有錯的。但是,善良也要分對象。對好人善良,你收獲的也是善良;對壞人善良,你得到的則是危險。所以,不要到處散播你的愛心和善良,不分對象的與人為善就是愚蠢。
「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這種想法和說法本身就失之偏頗,經不起推敲。
「心善」和「命運」本身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心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與生俱來的修養;而命運則是人的生活環境、自身努力的程度、以及冥冥中的意念來決定。說客觀一點,某些時候,一個人的命運是否順暢,上蒼早就安排好了的。
如果認為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有這種感覺的人,難道會去說命運好的人就不心善了嗎?他們成了陰險、狠毒的人了嗎?
照此說來:心善的人命運不好,而狠毒的人才有好的命運,由此推論,那麼,人們為了有好命運,個個變得冷血、心狠毒辣,這樣發展下去,行嗎?
為了推翻這句話的說辭,我舉例子來加以論證:
王大媽是位心善的人,她從小就被老人誇她心善。比如、她去田邊地角討豬草,若發現別人家的玉米苗被大風吹歪倒,她會彎下腰去把一株株玉米苗扶起來。
還有,沒人去教她,小時候的王大媽也會為寨子里的孤寡老人挑水。這一行為,一直持續到她出嫁的那一天。
婚後嫁到另外一個地方的王大媽,每逢村子裡的大物小事,場中隨時有她的身影。何況一個人的心善不心善,從細節上也可以判斷出來。
有一年,一位從老遠的地方挑壇子來兌換糧食的人,正路過王大媽家的門口。當時,王大媽家也不缺壇子、水缸之類的物件,看到挑壇子的人滿頭大汗、步履蹣跚的樣子;於是,王大媽便讓挑壇子的人放下擔子。
雙方還沒討價還價,王大媽就先安排挑壇子的人坐下,並為其端來了一碗茶水。此時,王大媽示意丈夫拿旱煙給挑壇子的人抽,其丈夫與挑壇人嘮嗑之際,王大媽又把飯煮好了。挑壇子的人在王大媽家吃飽喝足,王大媽才提及壇子的事。
可出乎意料的是,挑壇子的人走的時候,王大媽沒有卸下壇子,而白送了挑壇子的人10斤玉米和5斤大米。
在附近的人眼裡,王大媽就是一個心善的人。可她的命運直到如今,也沒有誰說王大媽的命運不好呀!
一是她的家庭和睦;二是她的兒女孝順、成器;三是她的心態好,身體 健康 ,受當地人尊重。特別是有一年大暴雨,王大媽家住的房屋在被泥石流沖走之前,是她曾經救過的蛇,把王大媽一家人帶出了絕境。
由此看來,心善的人命運不好是偽說,沒有科學依據不說,反而還會誤導人們「棄善從惡」。為了自己的命運好而去對人對事冷眼相待、和心狠毒辣。
因此,人間離不開真、善、美;假、丑、惡的人的命運更是無比的霉爛,在此,我就不一一舉例了。所以,人人擁有了心善,才能撐起一片慰藍的天空!
有人說,心善步步遭難。又說,好人有好報。還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林林總總,散惡分明,結局不同。但給人感覺還是善人並沒有好的報應。
善人往往被惡人利用,一時間,遭遇風雨。文革時期,有多少人事黑白顛倒,違背良知,誣陷中傷,最後含冤離世。等不到昭雪,等不到善報。誠願相信,善有善報的天理。
對於好人不長壽的追問,也有苦苦尋找答案。後來在一個居士那裡有個說法:大意是,說人甲,在前世就有命案殺過人,老天懲罰其在人世間補過,恰好人甲救了一個落水兒童,人甲完成了贖罪,半途結束懲罰。那麼在人世間的常人眼裡就是,人甲這個好人,年紀輕輕就死了。這只是一家之言。
換句話說,人們眼裡就是集中在個案當中,認為好人沒好報的時常發生。其實,很多高壽的好人,大德高人,還是比比皆是,只是我們忽視了他們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實在是太低調。例如:著名專家,鍾南山。
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是有這種說法,而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這可能是思想認識,思想觀念,做人的品德等等,觀點,思想,做人的風格等等不一樣,所以評價,評論及公正,公平的說法就不一樣了。人還是要以善為本,為人以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和作風,但善人反而命運不好,咱們國家多年來己證明了,我本人也證明了,我六十多了,從來都是以善為善,以人作人,可以說是這些年掏心掏肺的為人民服務,只要我能做到的,全心全意,而且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真心為人,可以說黨員的標准,和領導的服務我都做到了,可我老天爺不公平,我真的傷心了,我的命運不知該怎麼說,我哭天無淚,叫地不應,我該如何是好。不過我有信心,我會好的。大家都是這樣會好的。努力吧,希望好運在明天。
心善人的心比較軟弱,對別人的批評與指責都有完全接受。善使某些人有時騷擾的戲法,善良的人只能忍辱吞聲。這種善良使自己有著很大心裡悲傷,他會選擇忍辱負重。不悲不喜不怒,把痛苦埋在了心裡。
命運是跟著事情的發展而改變。善人只有以善為德,忍辱負重 ,這種精神值得學習。所謂命運不好,是根據環境和事情的發展而改變。由於過多的行善而導致。也有著錯誤的行善而發生,改變了自己和別人的認知,行善之人總覺得命運不好,也有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是每一個人的規律。他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錯誤,才產生了命運的不好。
這很是正常的。盲目的行善使人認識到他的錯誤,道路是很曲折的 ,所謂「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這個錯誤觀點是不對的。但他能夠經受到自己的考驗。自我尋找自己的缺點和認知。命運是一步步走的。常常把自己的命運轉為道用。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他人吃虧。所以產生了善的人命運不好的結果。
有種人,心善但愚笨,被人不斷索取,偏偏身邊就有貪婪的人,最後被吸干。所以說心善還需要智慧,要幫應該幫的人,遠離依賴的吸血鬼。在農村,女生往往被家裡的男丁無限索取。
⑻ 心地善良的人會長壽嗎
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生活中應該多幫助別人,與人為善,或許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能給別人給帶來無盡的溫暖和力量。
我始終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想,「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如果做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或許能得意一時,但絕對不會得意一世,報應總是會來的。
而只有那些心地善良的人,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才能胸懷坦盪,活的自在。
正所謂,「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君子為何「坦盪盪」,因為無愧我心,無愧天地。小人為何「長戚戚」,因為心中有鬼,內心有愧。
所以古人說,「仁者壽」,仁慈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因為胸懷坦盪,精神愉快,所以會更長壽。
今生今世,要堅持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⑼ 心善,心正,心寬 一切從心開始
心善
善良是 養生 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幫助弱者,使他人擺脫困境,心中必會湧起欣慰之感。一個人堅信自己活著,於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這就會成為自己的一種精神鼓舞,會使人輕松愉快。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神經和內分泌調節功能會處於最佳狀態,遠離抑鬱症、神經衰弱等疾病的困擾,人就會 健康 長壽。
心寬
人心寬,不僅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承納和相容,而且意味著內在世界開放,表明自己與周邊世界相處和諧。寬厚多恕地對人對事,是 健康 品質和高尚素質的表現,也是防治心理性疾病的最佳良方。
心正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穩。相反,貪心太大,私慾無邊,整天讓它牽著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喪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煩惱、憂慮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心靜
內心的平靜,是心靈深處的恬然、安謐、舒適和自在。心靜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的一種精神境界。大千世界,色彩繽紛,光怪陸離,充滿了金錢、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動神馳的誘惑。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防治疾病,使人 健康 長壽。
心怡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坎坷、曲折是避免不了的。只有保持快樂的心境,才能夠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坦然地面對困難的挑戰。笑對人生,就會化憂為樂,自得其樂,追尋快樂,從而 健康 長壽。
心安
心安則祥。當一個人內心安祥的時候,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沒有恐懼沒有牽掛,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此外,人們還發現,淡泊名利的人會 健康 。一顆平常心,永遠讓自己處於平和狀態,自然也就不會使自己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從而免受疾病的侵襲。
心誠
心誠待人,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如果疑心太重或缺乏誠意,大家彼此戒備,疑神疑鬼,人與人之間沒有了真心的歡笑。充滿敵意的日子,會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寧,總處於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你有誠心也就擁有了朋友,就可以訴說心中的不快,排遣不良情緒,緩解生活壓力。這對維護 健康 ,防治疾病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