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90十歲

90十歲

發布時間:2020-12-10 17:20:34

Ⅰ 八九十歲高齡稱為什麼之年

耄耋 [ mào dié ]
指老年;高齡(耋:七八十歲的年紀):耄耋之年。壽登耄耋。
耄耋是版一個漢語詞彙權,讀作mào dié。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Ⅱ 九十歲和一百歲的老人叫什麼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從0歲到100歲
0歲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初度
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後也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齠齔【tiáo chèn】
指七八歲的兒童。《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13歲的少年兒童。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9歲
黃口
十歲以下。本指雛鳥的嘴。
10歲
幼學
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外傅之年
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
女孩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歲開始帶釵梳妝。
13歲
豆蔻
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歲之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15歲
及笄之年
即將年滿15歲的女子。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遣興二首·其一》
結發
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
15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
男子十五歲。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指男子的15-20歲,也是童子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
為16歲。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孫綽《碧玉歌》
20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30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歲。《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歲。
40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歲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60歲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乾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61歲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還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
指70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77歲
喜壽
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耋【dié】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88歲
米壽
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成八十八,故名。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
九十為上壽。
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鮐背泛指長壽老人。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
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年上邊的「一」是「白」,「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100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
養生學術語。謂最高的年壽。《左傳·昭公三年》孔穎達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跖》則有「人上壽百歲」的說法。

Ⅲ 文言文中十歲至九十歲的說法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二三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
豆蔻:指女子回十三答四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知天命,半百)五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Ⅳ 古代9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4)90十歲擴展閱讀: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Ⅳ 八九十歲被成為什麼之年

九十歲稱為耄耋之年。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
花甲是六十歲。
古稀是七十歲。
耄(mào)耋(dié)指八十歲。
鮐背之年指九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

Ⅵ 九十歲別稱

杖朝之年、中復壽——指制八十歲
耄耋——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參考:年歲的別稱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時日。
襁褓--不滿周歲。
總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歲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歲的少年。
束發——指十五歲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
桃李年華——指二十歲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耳順之年、花甲、平頭甲子、下壽、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中壽——指八十歲
耄耋——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鮐背——指九十歲。
期頤、上壽——指百歲。
雙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

Ⅶ 形容人10歲,80歲,90歲,100歲的成語有哪些

豆蔻年華、年逾花甲、半老徐娘、杖朝之年、耄耋之年、鮐背之年
1、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玲瓏可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華、黃花少年、二八年華、不惑之年、及笄年華、錦瑟年華、含羞待放、黃金時代、有生之年
【反義詞】桑榆暮景、人老珠黃、風燭殘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2、年逾花甲
【拼音】[ nián yú huā jiǎ ]
【解釋】花甲,指人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意為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
3、半老徐娘
【拼音】[ bàn lǎo xú niáng ]
【解釋】《南史·元帝徐妃傳》:「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用「半老徐娘」指中年色衰的婦女。
【近義詞】殘花敗柳、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反義詞】二八女郎、人老珠黃、風燭殘年、老態龍鍾、二八佳人
4、杖朝之年
【拼音】[ zhàng cháo zhī nián ]
【解釋】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5、耄耋之年
【拼音】[ mào dié zhī nián ]
【解釋】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

Ⅷ 九十歲在古代怎麼稱呼

鮐背之年。

1、鮐背之年,讀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釋義: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回老人高壽。

2、鮐,原指答鮐魚。由於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3、該用法出自《詩經·大雅·行葦》,另見於《愈膏肓疾賦》《東門行寄陳氏》等文。此外,辭書《爾雅·釋詁》《揚子·方言》《說文解字》均對這一用法有所解釋,尤其《釋名·釋長幼》一篇,明確指出,九十曰鮐背。

Ⅸ 小孩十歲了,現在才90厘米。

孩子身體略矮小,可以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看看是哪方便的問題。。然後才能入手解決。

閱讀全文

與90十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提檔補差怎麼交費 瀏覽:706
南京換駕駛證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673
沒到退休年齡社保交滿15年 瀏覽:124
男性朋友70歲過生日送什麼好呢 瀏覽:224
杭州市退休職工老年大學 瀏覽:968
重陽節戴什麼花 瀏覽:496
長壽小康怎麼坐車 瀏覽:861
養生專家一共有多少人 瀏覽:95
退休後還發工資怎麼算 瀏覽:526
有什麼產品用來護理癱瘓老人小便失禁 瀏覽:141
安徽阜陽社保退休金 瀏覽:163
微信養生館怎麼開通 瀏覽:878
思南縣養老院 瀏覽:191
成績和孝順 瀏覽:631
為什麼老人在錢上不相信子女 瀏覽:809
五十二三歲的老人睡要多少小時 瀏覽:567
深圳退休最低工資2017 瀏覽:34
為什麼體檢超聲波這么慢 瀏覽:24
體檢去自貢哪個醫院好 瀏覽:596
孝敬父母的100字引入語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