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壽的簡介(人文地理、風景名勝…)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 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 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⑵ 長壽草的簡介是怎樣的
萬年青是中國傳統的以觀葉賞果為主的花卉,歷來被人們看作吉祥長壽專的象徵,常常在保屬健食品或長壽葯物的包裝上,用作引人注目的商標。
萬年青原產於中國、日本,又名冬不凋草、鐵扁擔、斬蛇劍等,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短肉質,株高約50~60厘米。葉叢生於根莖上,闊帶形,革質肥厚,全緣波狀。花軸自葉叢中抽出,高10~2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於春夏之交開花,初為淡綠白色,後因品種不同而變成黃色或桔紅色。結成球形漿果,紅果綠葉相映成趣。因它常青不凋,所以稱它為萬年青、冬不凋草。
萬年青主要的栽培品種有葉緣黃色的金邊萬年青,葉緣白色的銀邊萬年青,葉面有白斑的花葉萬年青等,常被人們作為居室、客廳、會場講台的裝飾陳列佳品。
萬年青在中葯里叫「白河車」,性寒味甘苦,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強心利尿之功。對砒霜或鴉片中毒有醒解作用。民間常用萬年青根、葉為草葯,內服治療跌打損傷、咽喉腫痛;外敷治療毒蛇咬傷、乳腺炎等症。
⑶ 長壽村的簡介
海南長壽村——南山村
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人口20萬,擁有74位百歲老壽星,即1000人中有百歲老人3.2人,被評為世界五個長壽之鄉之一。而三亞市南山村4500人中有10位百歲壽星,即1000人中有4.5位百歲老人,比例高於巴馬縣。雖然兩地區域大小有別,但這個數據足以說明,南山是一個世界級的長壽之村。
海南省素有「長壽島」之稱,而位於三亞市的南山,則是島中長壽之最。南山地處我國最南端的山脈,古稱「鰲山」,「鰲」是傳說中觀音菩薩的坐騎、也是長壽的象徵;南山頂上生長著數萬株「小花龍血樹」,樹齡最長已達6000多年。「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不老松」,指的就是龍血樹。南山旅遊公司總裁張暉告訴記者,南山腳下的村莊都是有名的「長壽村」,其中南山村4500多人,就有10位百歲以上老人!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地區標准為100萬人口中應有75位百歲老人,南山村的「壽星」比例是聯合國標準的30倍!
而據老年學會最新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國健在百歲老人比列分布前三位的是:第一:海南省為每10萬人口有13.61位百歲壽星,第二:廣西壯族自治區為每十萬人口有7.04位百歲壽星,第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每10萬人口有5.6位百歲壽星,十大壽星分布於新疆、海南、河南、湖南、雲南5個省區。海南全省健在百歲老人1422位,截至2010年12月累計2045位百歲老人享受政府長壽補貼!海南真正可謂華夏長壽地區之首,世界長壽地區之首!
海南人長壽,秘訣何在? 專家認為,在於陽光、空氣、綠色、水質、人居、物產、口福、閑適、天然磁能九大方面。其中,天賜的優良環境為最主要原因。打開任何一本推介海南的宣傳資料,你都會發現這樣一些內容:海南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3℃至25.4℃,四面環海,山清水秀,風光綺麗,四時花香,空氣新鮮,污染絕少。
海南空氣質量的確優良。三亞的空氣質量在2003年世界環保組織監測認定的全球10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中,名列第二,僅次於古巴名城哈瓦那。海南空氣透明度好,降塵少,粉塵濃度低,紫外線強。海南森林覆蓋率高,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海南氣候環境具有明顯的獨特性,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一到廣東,往往就在瓊州海峽發生了變化;南下的冷空氣大部分都被五指山阻擋。在海南,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老人生命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大大低於北方。新鮮的空氣,能促進血液循環,大大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大量純天然海洋食品,能凈化人的血脂。
海南終年綠樹成蔭,綠色植物能充分發揮殺菌素、吸附細菌、病毒、蟲卵及微塵的作用,減少了疾病發生的機會。有關部門2003年調查海南百名百歲老人時發現:所有百歲老人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依樹而建的「綠色村莊」中,其中有91%的老人至今未變。不僅如此,90%以上的老人有長時間地坐在村頭大榕樹下休息、聊天甚至吃飯的習慣。
⑷ 中國長壽之鄉簡介
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學會評選認定的稱號。中國目前有21個長壽之鄉,例如:海回南澄邁、山東萊答州、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四川彭山、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廣西東興市、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廣東佛山三水區、廣西昭平縣、廣東蕉嶺縣、江蘇溧陽縣、江蘇如東縣、[1]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2011年7月最新認定)。廣西巴馬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長壽第一縣候選世界紀錄,創下新的世界之最,入住吉尼斯紀錄。
⑸ 重慶長壽西山風景區簡介
重慶長壽西山風景區簡介
長壽區西山地區是塊神奇的旅遊寶地,森林覆蓋面甚廣。有蘆池鎮、騎龍寨松林白夾林區、西山楠竹林雜木林區、洪湖鎮沙堡寨四周松林區、峰頂寺到天官寨一帶的松林-楠竹林區;有蘆池鎮鄒家大溶洞、付河鎮的旦丘溶洞、青龍洞、黑岩洞、懶板凳洞;再有萬頃碧波的洪湖,湖中千餘座的大小島嶼;更有湖湍清溪的串珠可建橋連接成島連橋,是極佳的旅遊景點。
西山竹海旅遊風景區
「西嶺苑生態旅遊度假區」(簡稱西山)正蓬勃興起。西嶺苑庄東鄰五華水庫生態基地,南接水井慶豐茫茫蒼蒼的松柏林、竹海至渝北正在開發的白雲寺,西北接重慶林業榮達花木基地和延綿的西山竹海。西嶺苑莊周圍3平方公里,是集生態觀光、餐飲、住宿、會議、娛樂、垂釣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休閑度假區。
這里風景宜人,空氣清新,可謂「天然氧吧」。因山區海拔高,常年氣溫比平壩地區約低5度。域內峰巒疊翠,可供觀賞的有:西山電視轉播台,西嶺百果園林休閑長廊,重慶榮達花木綠化觀賞區,西山竹海等。
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三面環山,原生態風貌保持完好,四季美景紛呈,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長壽西山風景區景點門票:免費
長壽西山風景區交通指南: 重慶北站和朝天門汽車總站都有直達長壽區的班車。
長壽西山風景區景區特點: 森林茂盛、湖中島嶼眾多、清涼氣爽。
長壽西山風景區周邊景區: 長壽湖、天台寺、三洞溝峽谷、白塔風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於優友重慶旅遊網介紹。
⑹ 長壽佛的介紹
「長壽佛」是藏傳佛教中對「聖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如來」的略稱,亦簡稱為「無版量壽智如來」。從民國時期權諾那呼圖克圖傳授的《長壽佛咒》可以看出,其咒語是漢傳佛教《朝暮課誦》中的《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其中多出一部分,但卻與尼泊爾現存該經的梵本內容一致,說明該咒的傳承過程中有過增補,這種情況在同本異譯的多部經典中都有發現。因阿彌陀佛名號具「無量壽」和「無量光」之意,有人便認為長壽佛即阿彌陀佛,但從其名號和佛土來看,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的佛土名「無量功德藏」世界(《大乘無量壽宗要經》中譯作「無量功德聚」世界),可知其與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不是同一尊佛。「阿彌陀佛」雖有「無量壽」之意,經中描述佛子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壽命無量,但其《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及《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即《往生咒》)的現世功德利益主要在滅罪除障、清凈戒品、堅固菩提和命終蒙佛接方面,而「無量壽智如來」及其經咒的特德是能消除短命夭折,增延壽命,這也是二者的又一個重要區別。
⑺ 長壽路的介紹
長壽路原名勞勃生路(Robison Road),修築於1900年。19世紀末以前,該地原是上海西郊的農專田。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規屬模拓展,該地被劃入界內。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其中膠州路以西段已經伸出界外,屬於越界築路。當時沿路建起大片舊式里弄住宅,居民中的工人比重很高,曾是上海工人運動的發源地。現今的長壽路東起蘇州河長壽路橋,經昌化路、江寧路、陝西北路、西康路、常德路、膠州路、葉家宅路、安遠路、武寧路、武寧南路,西南迄萬航渡路、萬航渡後路口(接長寧路)。全長3.14公里,是上海市西區的一條主要幹道。
⑻ 長壽村的介紹
巴馬瑤族自復治縣是廣西制壯族自治區的一個山區縣,是世界五個長壽村之一,位於南寧以西250公里。這里的長壽老人之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該縣有1958位80至99歲老人,69位百歲以上的壽星,其中年齡最大的135歲,每10萬人中有百歲以上長壽者30.8人,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