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老睡覺
老人睡覺須知
哪些老人不宜睡覺
按生理特點看,老人白天想睡覺的較多,坐著都能打個盹,看電視也能小憩一會兒,但真正能在午間或夜晚熟睡的時間並非很長。
午睡切忌在午餐後立刻躺下,應休息15分鍾至30分鍾後再睡。睡覺時間不要太長,以30分鍾至1小時為宜,否則可能導致夜晚難以入眠。無論春夏秋冬老人午睡都應在胸口蓋上毛巾被單,因為老人毛竅空虛,年老體弱,極易受寒著涼。每當醒後應先在床上伸伸懶腰,用手搓搓臉,神志清醒後緩緩下床,這樣既有利血脈通暢,也能防止跌倒。
並不是每個老人都適宜睡午覺,比如有的老人醒來常出現頭暈、頭痛、心累及疲乏等不舒服現象。德國精神病專家研究認為,有幾種人不宜睡午覺:年齡在64歲以上,且體重超過標准體重20%以上的人,血壓過低的人,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障礙的人,特別是因腦血管變窄而常出現頭昏、頭暈的人。這是因為睡眠時,心率相對緩慢,腦血流量減少,容易使他們出現大腦暫時性供血不足,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引發其他疾病。這些人只要白天(特別是上午)注意不要過勞,適量做一些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晚上按時就寢即能保證睡眠質量。
夜間睡眠睡姿在開始入睡時以右側卧最好,仰卧也可以,但不要把手放在胸脯上,以免壓迫心臟搏動和妨礙呼吸。也不要蒙頭睡,這不衛生,而且腦中還會聚集過多的二氧化碳,可使人感到憋悶,頭昏腦脹,重者還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冬季不要加蓋太厚重的被子,因為這可使全身血液運行受阻,導致腦部血流障礙和缺氧,使血壓增高,易突發「半夜卒中」,後果常會危及生命。老人可選用質輕、保暖性能良好的材料作蓋被,或適當使用電熱毯或增加暖氣設備來解決禦寒問題。選擇的枕頭不要過於松軟,高矮要與肩平。
睡前最好用40℃熱水洗個腳,溫水漱口刷牙。最新研究發現,口腔病菌是導致老年人心臟病、肺炎不可忽視的誘因,睡前刷牙無疑利於防病延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一覺剛醒,無論是半夜還是在早晨,如需起床,都應平躺床上「養神三分鍾」,然後慢慢坐起,在床沿坐半分鍾,再離床走動。這樣可防止突然的體位改變造成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的跌倒。
老人睡覺前應做的事
假如老人在睡覺之前,做好以下幾件事情,就能睡一個好覺.
一.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不僅可以清除口腔積物並且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
二.飲少量開水或牛奶.能幫助老人度過一個安靜的夜晚.
三.梳頭.睡覺前梳頭,最好梳到使頭發紅,發熱,這樣可以疏通頭部血液,能起到保護頭發的作用,早入夢鄉.
四.洗腳.洗腳對大腦是一個良好的刺激,用溫水洗腳使血液下流,能起到促進入睡和消除疲勞的作用.
五.開窗.即使是冷天,臨睡前也要開一會兒窗戶,放進新鮮空氣,有助於睡得香甜。
睡眠的姿勢,不外乎仰卧位、右側卧位、左側卧位和俯卧位4種體位。
仰卧位時,肢體與床鋪的接觸面積最大,因而不容易疲勞,且有利於肢體和大腦的血液循環。但有些老年人,特別是比較肥胖的老年人,在仰卧位時易出現打鼾,重度打鼾時出現大聲的鼾聲和鼻息聲,不僅會影響別人休息,而且可影響肺內氣體的交換而出現低氧血症。
右側卧位時,由於胃的出口在下方,故有助於胃的內容物的排出,但右側卧位可使右側肢體受到壓迫,影響血液迴流而出現酸痛麻木等不適。
左側卧位,不僅會使睡眠時左側肢體受到壓迫、胃排空減慢,而且使心臟在胸腔內所受的壓力最大,不利於心臟的輸血。而俯卧位可影響呼吸,並影響臉部皮膚血液循環,使面部皮膚容易老化。
因此,老年人不宜睡左側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側卧位。而易打鼾的老年人和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老年人最好選擇右側卧位。
睡眠的質量關繫到老年人健康,睡眠的好壞會在第二天的精神狀況中表現出來。對於老年人來說,睡眠的時間要掌握得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掌握良好的睡眠方法,是走向健康之路的第一步,不但可以使老人在平日內神晴氣爽,而且對健康長壽也會大有裨益。
午睡
不少老人有午睡的習慣,但如果睡不好,反而覺得難受;用過午餐後要休息15至30分鍾再睡,飯後不要立即躺下。午睡時間也不宜過長,以30至60分鍾為宜。避免睡在有風的地方,胸腹部要蓋些東西,以免受風寒。
現在有種新的看法,認為飯前午睡好,只睡半小時甚至比飯後睡兩小時消除疲勞的作用還大。
瞌睡
打瞌睡是正常生理現象,人完全蘇醒狀態只能維持4個小時,打瞌睡可以為生命充電。老年人如果呵欠連連,就不得不考慮是否為腦血管病的前奏,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夜睡
夜間萬籟俱寂,是睡眠的好時機。躺下不久即入睡,對健康最有益。如果患神經症而一時難以入睡,要通過自我調節或藉助安眠葯催眠。
睡眠姿勢
睡眠姿勢左右側卧位區別不大。但仰卧時不要把手壓在胸部,要避免俯卧位(趴在床上睡覺)。切不可用被子蒙頭睡,以免吸入過多二氧化碳損害健康。老年人頸椎病發病率高,枕頭高低軟硬要適中,以免加重病情。
中國人歷來提倡早睡早起,老人要根據實際情況定奪,雖然春季轉暖,但早起鍛煉時仍易受涼,所以老人不宜起床過早。
睡醒
老年人醒來之後,發生中風較多,其原因是老年人機體逐漸衰退,血管壁硬化,彈性減弱,當從睡眠的卧位迅速變為起床後的直立位時,由靜態到動態,血液動力學發生突變,而生理功能不能很好調節,引致血壓急劇起伏,容易導致老化的腦血管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這是最主要的因素,還有血小板因素。
老年人睡覺醒後不宜立即起床,動作要慢,要做到「三個半分鍾」,即清晨或夜間醒來後,平躺半分鍾,在床上坐半分鍾,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鍾,最後再下地活動,以免血壓驟變發生不測。
Ⅱ 老人快70歲每天不愛活動,動不動就睡著
說明老人精神不好,不愛活動所以他就愛睡覺。
實際70歲年齡並不大,主要是他不愛活動,把身體搞壞了。
Ⅲ 70多歲的老年人為什麼總愛睡覺
陽氣虛弱 脈道枯竭 氣血衰而運行不利 所謂陽不入陰 陰不入陽。 是不是有心衰?或者腦萎縮?平時吃點大棗稀飯,喝點黃芪水或洋參水比較好。
Ⅳ 70歲的老人沒事的時候為什麼總愛打嗑睡但打起麻將的時候精神還是可以。是什麼原因
70歲的老人或輕或重都有動脈硬化的症狀,血管被堵塞,供血供氧不足,愛打瞌睡就是供氧不足的表現之一,到了這個年齡一定要注意了,至於後面這個問題嘛,呵呵!當自己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還是很精神的,或許是心理需求吧。
Ⅳ 70多歲老人坐下就愛睡覺是什麼問題
70多歲老人一般都有腦動脈硬化,
坐下後血液流動緩饅,
大腦供血不足缺氧所以就愛睡覺.
Ⅵ 老年人為什麼愛睡覺
老年人愛打瞌睡,說明睡眠是老年人的一種主要休息方式。有人認為,年老了,覺少了,睡眠時間比年輕人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老年人睡眠輕,易醒,每次睡眠的時間可能比年輕人要少,但每天總的睡眠時間決不可能比年輕人少。一般老年人晚間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每天保證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午飯後亦應安排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同養生的關系也很密切,許多長壽老人睡眠時間都很充足。除了睡眠時間外還應注意睡眠的方法。睡眠姿勢與睡眠效果有很大關系。一般以右側卧睡姿比較科學。因為:俯卧壓迫胸部,使呼吸不暢;仰卧易使手臂置於胸前壓住心窩,造成夢囈;左側卧也容易壓迫心臟和胃,並可聽到心音,影響入睡。而人體右側卧時,全身肌肉放鬆,呼吸舒暢,心臟不受壓迫,胃也易於蠕動、排空,使睡眠安穩、舒適、自然。睡眠時室內空氣要新鮮、流通,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室內空氣污濁,就會影響睡眠效果。
老年人失眠也是神經衰弱的一種表現,對身心健康有損。長期失眠會加速神經細胞的衰老、死亡,並可導致各器官系統的失調和代謝紊亂。因此,積極防治老年人失眠症,也是保證身體健康長壽所必須的。老年人在睡眠之前不要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晚飯宜清淡,不可過飽,過咸,這樣一是減少胃腸的負擔;二是可以控制飲水量。因為老年人膀胱壁伸展能力差,儲尿容量少,如果夜間排尿次數增多,勢必影響睡眠。老年人睡前喝杯牛奶,再以溫熱水泡泡腳,可以有助於入睡。有人習慣睡前做幾節保健按摩操或氣功的放鬆功,也可以很快誘導入睡。失眠者可以一試。此外,睡時應當寬衣、卧具宜要柔軟、舒適,冷天要有一條「壓腳被」,以保持下肢溫暖,以免影響睡眠。夏天老年人不能露宿,也不能在睡眠時吹電風扇,以免「受風」,引起其他疾病。
老年人也不能一味貪睡,因為人體久卧,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氣血周流不暢。因此老年人在保證充足睡眠的同時,應當盡量使身體多活動,勤鍛煉,須知運動不足也往往是造成老年人失眠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有慢性病而久卧床的老年人,也不可整天昏睡,盡量多活動肢體,變換卧位,勤翻身,多按摩,預防褥瘡。睡眠宜有規律,掌握好一定的時間和次數。
對老年人進行良好睡眠的具體指導。
①注意睡姿以「卧如弓」為佳,尤以右側卧為好,可有利於肌肉組織鬆弛,消除疲勞,幫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腸方向蠕動,還能避免心臟受壓。右側卧過久,可調換為仰卧。舒展上下肢,將軀干伸直,勿將手壓在胸部,不宜抱頭枕肘,雙下肢避免交叉或彎曲,全身肌肉盡量放鬆,保持氣血通暢,呼吸自然平和。
②避免睡前興奮。睡前興奮,會招致失眠和多夢。因此睡前不要做過強的活動,不宜看緊張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不看深奧的書籍,勿牽掛家事,勿飲濃茶或咖啡。務求「精神內守」。
③睡前勿進食。睡前進食,特別是油膩食品,會增加胃腸的負擔,使橫膈肌向上抬,胸部受壓,腹部脹滿,易引起多夢、說夢話、發夢魘,應極力避免。
④睡前進行放鬆活動。睡前適當散步、熱水泡腳、按摩足下、練練太極拳、氣功,自我按摩一下腰背部肌肉,聽聽輕快的樂曲……讓心境寧靜,對睡眠甚有裨益。
⑤睡前少飲水,先小便。老年人腎氣虧虛,如果沒有心腦血管疾患,則應睡前少飲水,解小便後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數。
⑥調整卧室環境。老年人入睡較困難,極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應有一個安靜、清潔舒適的環境。睡前要關燈或燈光柔和暗淡,停止噪音干擾,睡眠期間避免探訪,室內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睡前開窗通氣,讓室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但應預防感冒。
⑦調節睡眠時間。睡眠時間一般以醒來全身舒服、精力恢復、身心輕松為好。可視自己的體質、生活習慣自行調節。60~70歲一般睡7~8小時為宜,70~80歲睡6~7小時為宜,80歲以上睡6小時即可(包括午間休息1小時左右)。
http://..com/question/6762632.html?fr=qrl3
Ⅶ 70多歲老人總愛睡覺怎麼回事
睡覺是最補身體的方法!你有點腦子,想想,平常人累了休息不就OK了嗎?
至於四點就睡不著的話,那應該是肺有問題!從中醫的角度講,3—5點是肺經氣血流注的時刻,此時若睡不著,說明有氣,聚為痰,找一個中醫高手,清痰順氣即可,小毛病!若是一晚上都睡不著,那肝膽肺大腸可能都有問題!
Ⅷ 老人總是想睡覺是怎麼回事
很多老年人群體中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容易犯困,但是大多數人都覺得上了年紀的人這樣是正常的現象,其實即使上了年紀的人雖然自身的體質都是向下坡路走的,但是經常性的出現疲倦、睏乏等就是比較不正常的,尤其是在春天這個季節里,更容易犯困,導致出現經常性的卧床休息,很多人都會忽視,經常性的出現此現象應該要考慮有可能是會有心血管疾病,對於老年人容易犯困的原因,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對於這種情況能夠使作為兒女的重視起來。
有些老年人一到春天就會很容易犯困,晚上睡不著,白天老師打瞌睡,有的人認為是正常的,但是其實不是的,因為老年人經常犯困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老年人要敏感的對待這樣的症狀。
春季溫度的過度波動讓人體全身器官反應不及,血管、體表、內臟突然要由冷天環境下的收縮狀態進入到擴張狀態,有限的血液都往體表去,影響了腦部供血能力;當腦部缺血、繼而缺氧時,感覺頭昏腦漲、手腳無力,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人體容易出現頭昏腦漲、手腳無力、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想睡覺。最容易在春天犯困的群體其身體狀況都比較差,尤其是有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由於血管情況不佳,血液循環不良,大腦缺血、缺氧比較嚴重,犯困的反應也就大而且持續時間長。
出現頭痛、頭暈、安靜時白天犯困等。但只要有外界因素刺激,如親友來訪,睡意會煙消雲散等大都是因為老年人的年齡比較大,出現一定程度的慢性腦供血不足所引起的。這與嗜睡症表現為在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意是有區別的。慢性腦供血不足(CCCI)的概念,它的病理基礎就是腦動脈硬化,80%的老年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這種現象。臨床表現為以頭暈頭痛為主,有時還伴有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耳鳴、逆行性遺忘、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上面就是對於為什麼老年人比較容易犯困的原因以及其主要的症狀,不管是作為兒女還是另一半,一定要對此類的症狀加以重視,切不可因為覺得是小事情而忽略,很多嚴重的疾病暴發之前都是比較平靜或者是沒有什麼先兆的,所以通過對老年人易犯困現象的敘述,可以使得廣大朋友能夠留心身邊老人的日常表現,對於比較異常的現象一定要盡早的了解其原因,不要拖延進而可能會延誤疾病的診斷,希望能夠幫到廣大的朋友們。
Ⅸ 70歲以後老覺得沒精神愛睡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身體得原因吧,畢竟年紀大了,身體不如以前了,不管是行動力還是思想。建議好好保養自己。
Ⅹ 70歲的老人最近不怎麼愛吃東西,還老愛睡覺需要做些什麼檢查
可能是脾氣虛引起來的表現,脾為氣血化生之源,後天之本,在脾氣虛的情況下,氣血不足,頭目清竅失養,就會造成身睏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犯困的表現,脾虛胃弱,也會有不愛吃東西的表現,這種情況可以採取健脾益氣助消化的措施進行調理,建議到中醫科根據舌脈的表現做一個確診,確定後可以服用一段時間人參健脾丸。由於不能面見患者給予檢查,建議先到正規的醫院診斷,再根據臨床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嚴禁自行用葯,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