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鐲與手鏈的搭配圖
手鐲與手鏈的搭配圖
手鐲與手鏈的搭配圖,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應該都有接觸過不少飾品,一般對於飾品的使用也是有很多方面的講究的,不同的飾品也表達著不一樣的含義,以下是手鐲與手鏈的搭配圖。
一、手鐲疊戴禁忌:
1、硬度,可以說是手鐲疊戴最大的障礙。如果兩件手鐲之間的硬度相差太大,硬度低的一方一定會被「劃傷」。例如,蜜蠟、青金石、綠松石這類低硬度的手鐲,就不宜與銀飾搭配。另外民間還有「玉能銷金」的說法,意思就是玉和金也是互斥的。所以大家疊戴之前,最好先查一下寶玉石的硬度,如果相差太大(比如2度以上),就要注意嘍!
材質&硬度:
9度以上:鑽石、紅寶石、藍寶石
7—8度:祖母綠、海藍寶、摩根石、碧璽
6—7度:和田玉、翡翠、水晶、南紅、瑪瑙
4—6度:綠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紅珊瑚、瑪瑙
4度以下:琥珀蜜蠟
2、屬性,除了硬度之外,一些屬性相剋的寶玉石,也最好不要佩戴在一起。就像是養血養顏的石榴石,很多人都會選擇搭配一件銀鐲,簡約又時尚。不過這兩種飾品可並不適合一起佩戴!石榴石和銀都有排除負能量的功效,疊搭在一起會互相排斥,不僅對佩戴者的影響不好,時間長了你還會發現石榴石越戴越黑,失去原本的光澤。
除了這對「冤家」,翡翠和銀飾也是同樣的道理。翡翠能滋潤養人,銀能排毒殺菌,一正一反,作用於佩戴者身上影響不是太好,而且硬度不同磨損磕碰更是少不了。
不過,可能不少姐妹就會抱怨了:有必要這樣嗎?那很多手鐲都不能配在一起嘍?其實硬度相差太大不要緊,屬性相剋也沒關系,只要在中間加一條「隔鐲」,就可以隨意搭配啦!
二、完美搭配,手鐲如何選?
夾在中間的「隔鐲」,通常都不是很貴重,但起到的作用還真不小,如果你喜歡手鐲疊戴,那最好備上一兩件啦。
1、滕鐲,看著硬,其實是位「軟美人」。它風格古樸,耐磨度高,作為隔鐲,不僅不會傷到翡翠、南紅這些手鐲,還能有效防止手鐲滑落、減輕撞擊呢!
2、木質手串也能起到很好地「隔離」作用。木質手串硬度適中,日常搭配不僅能防止磕碰,且木串大多顏色沉穩大氣,款式百搭不說,有的甚至自帶香氣,聞著也心曠神怡。
3、皮鐲、編織鐲也有同樣的功效。皮鐲,質地柔軟而堅韌,且有一定的寬度,可以有效地在手鐲、手串之間充當「防護欄」,顏色多樣,也容易搭配各種腕飾。如果不喜歡皮質手鐲,編織手鐲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無論是吉祥如意好兆頭的紅色單色手繩,還是工藝繁復的素雅編織手鐲。
三、手鐲疊戴,怎麼搭配?
手鐲疊戴是門學問,尤其是近兩年已經形成了一種流行趨勢。相對於單調的一件鐲子,手鐲搭配在一起,才更能彰顯自己的風格魅力。
1、同色搭配。手鐲疊搭最簡單的就是搭配同色系。銀色和銀色一起,金色和金色一起,比較適用於貴金屬手鐲、手鏈的疊搭上。在材質的選擇上,大家盡量選擇同樣材質的腕飾進行疊搭,可以將磨損風險降到最小哦。
2、對比色搭配。除了同色系,對比色也非常適用於手鐲疊搭。比如說在銀色系中插入一件金色系首飾。不同顏色的手鐲、手串搭起來更好看。如果是顏色素雅一些的,即使搭配3條也很雅緻。但如果是顏色對比相差非常大的話,還是選擇2條進行疊搭。
3、打造層次感。除了金屬腕飾外,玉石手鐲盡量不要選擇同類的,不同形制的腕飾搭配在一起更有韻味。大家可以選擇手鐲+手串、手鐲+手鏈的搭配方式,打造不同層次感會更時髦。雖說翡翠手鐲和金手鐲最好不要一起佩戴,但如果換成金手鏈的話,不僅會降低雙方的受損程度,而且更雅緻
玉手鐲和手鏈搭配圖片
簡單的款式玉手鐲和手鏈一起戴是沒問題,還有就是玉手鐲和玉手鐲也是可以一起戴的。但是比較復雜的款式不推薦和玉質手鐲一起佩戴。會劃傷玉,會磨掉黃金。
復雜手鏈和手鐲一起佩戴,這兩種首飾的風格是不同的,不管是顏色還是氣質都是不搭的,玉鐲的顏色和金手鏈的顏色也是不是一個色系的,玉鐲的.溫婉和金手鏈的貴氣也是格格不入的。其次,玉鐲和金手鏈的硬度不同,如果將玉鐲和金手鏈一起佩戴會對金手鏈有磨損,也會對玉鐲有碰撞,容易產生裂紋,因此玉鐲和金手鏈一起佩戴都是不合適的。
手鏈和手鐲佩戴講究
許多人認為戴首飾也講「男左女右」,而且戴在右手,漂亮的首飾有更多的展示機會。但是手鐲跟手鏈最好不要都戴在右手。因為這樣很可能會令你的右手腕受傷。空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明智表示,有一種叫做「腕管綜合征」的病,跟手鐲、手鏈有關系。
生活中,我們右手用得最多,特別是在辦公室工作的女性,使用電腦時手腕關節密集、反復和過度活動,手鏈常會硌到手腕,總要時不時晃動手腕,時間久了腕關節會麻痹和疼痛,尤其是活動的時候更疼,如端東西、擰毛巾,甚至和朋友握手等。
陳明智指出,手腕部位有很多肌腱和神經,它們都在一個叫做腕管的地方,手部運動的肌腱都從這個管子里通過,再細的手鐲或手鏈也會讓手腕受累,最受傷的是手腕管里的肌腱和韌帶,嚴重的還會造成肌肉萎縮、肌腱勞損,甚至發展成「腕管綜合征」。
因此,女人的右手腕上,最好不要戴任何東西,漂亮的手鐲、手鏈還是換到左腕上吧。
玉手鐲簡介
玉手鐲加工工藝是一門特殊工藝技術,歷代的玉手鐲工匠將其掌握的手鐲加工工藝當作看家技藝,決不外傳,因此這門技術有著相當大的封閉性。
玉手鐲的功效和作用
提供微量元素,大家應該都知道玉器是大自然的產物,盡管經過加工後,變成了大家喜愛的樣子,但是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還是存在的,而人體當中也是需要微量元素的。
女性朋友們如果長期的佩戴玉手鐲,當中的微量元素就可能會滲透皮膚當中,給身體補充一些微量元素,對健康是非常好的。
所以很多人會說玉養人,就是這樣的道理,對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人體的手腕處是血液循環的末端,血液迴流需要心臟施加壓力來實現。
人們佩戴玉手鐲的時候,玉手鐲會不斷的在手腕上進行摩擦和晃動,晃動的話可以對手腕進行按摩作用,可以讓手腕皮膚的血液更快地流淌,從而軟化皮膚細胞,疏通汗腺,加快人體的代謝速度。
提高睡眠質量,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長期的佩戴玉手鐲,對於提高睡眠質量也有一定的好處。
手腕上有很多部位的反射區,經常佩戴玉手鐲,不停地進行晃動,會刺激相關部位,提高睡眠質量,對健康也有許多的好處。
對心臟有好處,玉器對心臟有著降壓,穩定情緒,讓心跳變得平穩的作用,對於心臟不好和血壓不太穩定的人來說,佩戴玉手鐲是不錯的選擇。
長期的佩戴玉手鐲,可以穩定心跳跳動的速度,緩解壓力,緩解緊張的情緒,對保護心臟也有一定的作用。
因為左手離心臟很近,所以一般佩戴的時候建議戴在左手上。
提升女人魅力,玉器的文化底蘊很深厚,佩戴玉手鐲的人會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正所謂女人如玉,雖然玉器沒有鑽石閃亮,也沒有黃金那麼耀眼,但是正是玉器這種溫婉的感覺,俘獲了很多女人的心。
經常佩戴玉手鐲的人,可以凸顯其內涵,更加的提升女人魅力。
佩戴玉手鐲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要暴曬,一般情況下,很多人佩戴了玉手鐲之後,就不摘下來了,但是在太陽底下的時候,最好不要讓玉手鐲受到暴曬。
玉手鐲受到暴曬,裡面的分子會變大,從而會破壞玉鐲的質地,那麼手鐲就會漸漸變得沒以前好了。
避免接觸化學物品,在佩戴玉手鐲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和化學物品接觸,像是肥皂、洗發水等等,裡面所含有的化學成分會對玉鐲產生傷害,所以佩戴玉手鐲的時候,最好不要接觸這些東西,如果是必須要接觸的話,那麼最好提前將玉手鐲摘下來。
雖然短時間接觸沒什麼,但是長期下去,對玉鐲的品質肯定是有影響的。
總之,長期佩戴玉手鐲可謂是好處多多,但是也要牢記注意事項,這樣才能不損害玉質,還能大大的提升個人魅力,何樂而不為。
戴玉手鐲的好處和禁忌
帶玉有什麼好處?
古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埋藏地下幾千年或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如果人的身體不好長期佩玉,玉中的礦物元素會慢慢讓人體吸收達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鐲通常帶左手,因為對心臟有好處。玉為枕而腦聰,古代皇帝就喜歡用玉做枕頭,向中國古代長壽的皇帝都久用玉枕。
而且像《本草綱目》也有對玉保健作用的介紹。
戴玉的好處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藉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
玉的養生機理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所說「有的病吃葯不能醫好,經常佩帶玉器卻治好病」,道理就在於此。倘佩帶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被動除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精神
1、不是你的玉,你就不要帶在身上。自己的玉才能保護自己
2、有人說古玉會擋災,有的人遇到了一些意外,但人沒事,只是玉碎了,這就是玉在幫你擋災
3、最好不要戴古玉,特別是玉上有血沁的。玉是有記憶的,他上面可能記載著許多恩怨情仇,有的人就是戴上古玉後開始長病不起,甚至會有夢魘。所以說古玉一般不要佩帶這是規矩。帶古玉出現各種情況的事情太多了
4、古玉是不需要開光的,所以不要被騙
5、玉和人在一起是要看緣分的有緣玉就能養人
6、玉可以送 可以買 但不能白要人送的。你白拿了別人送的玉,那玉並不是你的保護神。反而說難聽點,是你在幫人擋災
7、新玉對主人很挑的,不會輕易成為誰的玉,所以剛開始佩戴新玉的時候都會有些磕磕絆絆,總會不順。但是如果你在不順的時候還是沒有離開它,過段時間他就會承認你,然後開始庇護你
8、玉與人接觸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的受人的影響,而人也會受玉的影響。如果佩帶者是個善人那麼他身上的玉就正面的力量充足保人平安;若是惡人的話則玉的戾氣就會很重反而會招禍
9、古人雲: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自己帶玉的朋友,尤其是從小開始帶的,沒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輕易拿下來
10、老人家說古玉是有記性有靈氣的,所以戴玉要戴新坑的玉,老坑的玉誰知道以前是什麼人戴的啊。玉通常只會忠於一個人,所以說別人佩戴過的玉不能帶,尤其是古玉,多為陪葬的玉
11、玉石如果碎了,一定是它幫你擋過了災難,你卻不知要用紅紙(布)包起來埋,這就是「葬玉」的來由。之後最好再給自己請一塊
12、帶玉不要帶那種有血沁的。天然帶血沁的玉極少極少好多都是不法商人偽造放在活貓活狗腹腔內活埋在地下一段時間後形成的。
13、玉是有靈性的,戴在身上超過三個月就不要隨便摘下來,送人那就更不行
14、還有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男戴【觀音】女戴佛
㈡ 楊天鵬的生平事略
楊老自幼習醫,1922年和1926年先後拜名師周雲武和劉元福,兼攻中醫骨科及少林武術,同時隨師上山采葯,為民眾醫治傷叛亂。經過多年的艱苦學習與實踐,為他後來的骨科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0年,他正式出師開始行醫,曾先後到過內江、自貢、江津、遵義、合江、瀘州、重慶、宜賓、江安、打鼓、新場、赤水等地,足跡遍布四川,救死扶傷無數。楊老為人忠厚,而且非常注重醫德修養。他常說:作為一名好醫生,應該做到「精」與「誠」。精,就是對醫術的精益示精;誠,就是以誠心待人,以誠心待病人,不能以其地位高低、衣著華朴、關系親疏來區分貴賤,而要一視同仁,要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在他醫治的病員中,大多為船夫、車夫、挑腳夫贊美上層人物。楊老不僅能精心施治,而且對一些無錢付醫葯費的窮苦人給予免費,甚至有的還饋送路費。因而他的聲譽日增,贏得了廣大病員的欽佩和崇敬。
1940年,他在自貢開設了「天元堂」診所,1943年在成才開設了「天元堂」診所(現下東大街73號),1948年他將「天元堂」診所無私重新擴大,修建成面積約100m3的三層樓房。1956年楊老參加了「成都衛生工作協會」,並將自己的「天元堂」診所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政府,更名為「成都市東城區下骨科聯合診所」,並擔任所長。1964年該診所發展成為「成都市東城區骨科醫院」。1982年更名為「成都骨科醫院」。
他曾多次被評為四川省、成都市及東城區的先進工作者,還被選為成都市東場面第四、五屆人大代表,成都市東城區政協常委、委員等職。1985年5月成都市衛生局授予他「成都市名老中醫」稱號。1989年晉升為中醫主任醫師。
楊老廣學博採,勇於探索。他每到一處,必拜方當地名醫,請示指點教誨。他先後參拜師傅20餘人,從中精取各家之長,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以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黨說:「井淘三遍出好水,人投九師技藝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精研博究,不謀得失」。
楊老常以「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的格言來要示弟子們。他說:臨診看病,既要敢想敢做,當機立斷;又要小心謹慎,周密思考;既要靈活多變,又不墨守成規;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能主觀武斷。這些具有創見性的辨證思想,使後學獲益良多。他親手培養的30多名弟子,分布在四川各地,有的從事臨床,有的從事教學,有的從事醫院領導工作,都已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他對他的學生弟子們既愛護,又嚴格要求,他要求學生做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既要有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又要對病人有嶼心,還要有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醫療作風。他的一呼一吸都與病員息息相關,竭盡全力挽救病人 是他一生的全部樂趣,就連他在60年代身陷逆境遭到迫害時,仍然不輟地為病人療傷祛疾。
楊老雖已逾古稀之年,但他仍在為中醫骨科事業的發展而操勞。1982年6月成都市成立中醫骨科學會,他被推選為學會常委。他先後參加了在長沙、武漢、石家莊、洛陽、西安、無錫、渡口、樂山、宜賓、成都等地舉行的全國和省、市級學術會議,在大會上作了言傳與示範相結合的交流。在四川省第三次骨科學術研討會上,他無私地將自己的秘方「虎穴散」獻了出來,受到與會者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另外,他還先後在全國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代表作有「理盤手法應用心理」,「肩周炎的治療經驗」,「胸部傷盤的治療經驗」等。
由於他有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探索,使他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楊老對疑難生症頗有研究,尤其對老年性關節病委有研究,他常說:「人老先從關節老,無事蹬腳三百腿」,「男子以精為貴,女子以血為主」。實為他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經驗總結之精髓。
在用葯方面,他不拘泥於骨折的初、口、後三其的治療常規,更強調「治損重的固腎」,「溫養方能通痹」,「通竅當從風治」,「活血尤重行氣」。認為內外兼治是加速患者生理機能得到迅速改善和調節生長的必要手段,是促進骨折癒合的重要條件,所以極其重視補肝腎與培補脾土。採用醫患協作,借力發揮之法來七治筋傷與骨折。在手法的應用上,則要求手法熟練、剛柔相濟。他創有獨特的理筋手法,如「八安分折法」、「近節牽抖法」、「四指撥絡漢」等。在骨折的整復方面,主張一次性整復成功,這樣既可減少病人的痛苦,又可防止反復性整復造成癒合後的功能障礙或畸形等。
楊老一生勇於探索,堅持實踐第一,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幾十年來,不知挽救了多少病了的傷殘乃至生命,他崇高的醫德、卓越的學識、精湛的醫術,深深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臨床醫務工作者,也受到他的同事、學生患者的崇敬與愛戴。而今楊老已年屆百歲,但他仍雄心不泯,壯心不已。1998年在他的倡導下,成都成立了全國獨有「楊天鵬長壽研究所」,志在長壽問題上,再創奇跡。我們衷心地祝福他度過百歲大者,更期待著他度過「天年」(120歲)的壽誕!
㈢ 有誰去過廣州市長壽西路85號 荔灣區中醫西關國醫館的醫
cuiczg不要太偏頗了。西來關源國醫館是私營性質的,當然不像那些公立大醫院一樣啦。不過西關國醫館在西關人心目中地位還是挺高的,因為它聘請了附近醫院的名中醫和退休中醫坐診。
不過葯方的話不一定了啦,因為我曾經看過骨科(區骨傷科醫院的李醫生坐診)開的葯膏就寫著荔灣區骨傷科醫院字樣。
我不是男性,不知道那些葯方怎樣了。國醫館開的葯還是有點貴的。效果就見仁見智啦,有時去看感冒,其他病人說看那個醫生好了,但是我又看不好。這都很難說啦。
㈣ 為什麼胖的人比瘦的人怕熱
1、胖人的脂肪要比瘦人多,而脂肪容易保持體溫,不宜散熱,過多的脂肪就如同一件皮襖,當胖人通過運動等方式身體產生熱量後,一般都是大汗淋漓。
2、胖人和瘦人的體積關系,胖子的體積過大,在熱量保持方面有質量上的優勢,散熱效率相對就低,而胖人的身體表面積與身體體積的比例比瘦人小,也不利於散熱,就導致胖子更怕熱。
3、在同等運動量下,胖人要多產生熱量,而脂肪又不利於散熱,所以胖子需要通過排汗和加深呼吸等辦法協助散熱,給人的直觀印象就是胖人在夏天特別怕熱。
4、身體負重問題,胖人質量大,所以身體負擔就重,如果再遭遇悶熱天,就導致胖子更怕熱,而瘦人質量小,負擔小,遇到熱天,行動更靈活,並能減少在烈日直曬下的時間。
5、目前肥胖是常見現象,而胖人怕熱也比較正常,為了身體健康,注意控制飲食,並增加活動量,減少脂肪堆積。
㈤ 重慶市長壽區張勇中醫骨科醫院怎麼樣
重慶市長壽區張勇中醫骨科醫院是2013-03-04在重慶市長壽區注冊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三峽路33號。
重慶市長壽區張勇中醫骨科醫院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115060543488P,企業法人張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重慶市長壽區張勇中醫骨科醫院的經營范圍是:一般項目:中醫(骨傷科、針灸科、推拿科專業,康復醫學專業)、內科、外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麻醉科(按有關許可證核定事項在合法有效期內從事經營)(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在重慶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2250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4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重慶市長壽區張勇中醫骨科醫院更多信息和資訊。
㈥ 老年人腳腫有什麼方法可以治
1、要多休息,凡事不要太累; 2、鹽一定要少放,吃的一定要清單;腫得厲害的話, 就要禁止吃鹽了! 3、睡覺的時候腳下放一個靠墊; 4、天天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情,所有不開心的事全部放到一邊。 水腫病的常見症狀之一。見《證治要訣·腫》。一作足腫。因濕熱太甚,脾虛不足,脾虛氣滯,久病正虛所致。《醫林繩墨》卷五:「足腫者,謂腿足作腫也。有濕熱太甚而作腫者,其色紅腫,當清濕熱,如當歸拈痛湯亦可。有脾虛不足而作腫者,其色白腫,當養脾氣,如參苓白術散加牛膝、苡仁。有脾虛氣滯而不行者,腫久必有水出,破之難痊,治宜實脾為要,如參苓白術散加升麻、澤瀉。有病久而作腫者,其腫下連足趺,如皮腫可治,肉腫難除,當養正健脾,如補中益氣湯加牛膝、續斷。」參見水腫條。 吃東西要吃淡點,一有空的話就把腳放高一點,豆漿里不要放任何東西,把淡豆漿當水喝吧
㈦ 過85歲以後去世的老人,多半是由於什麼原因都是因為得病嗎
過85歲以後去世的老人,當然多半是因為年事太高,身體機能下降,而誘發出的各種疾病最終導致身亡。這是非常正常的事了,能活到85歲,早已超出我們國人壽命的平均值了,他們都是長壽之人。
不知道怎麼題主會有此一問?難不成你認為85歲正是好時候,生命力旺盛的時候,這個年齡段死了白瞎了?我認為你還真的不如關注一下那些英年早逝的年輕人中年人,看看他們為什麼身體正值壯年竟然為什麼會死了?說到這里我突然認為,你就是一位即將到85歲以上的老年人了,出於對這個美好世界的留戀,特有此一問,想要自己長命百歲?
倘若真的是這樣,也挺好的。你看看大傢伙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抗擊人老體衰?只要你身體尚可,我認為活100多歲也沒有問題,如果你能活過吉尼斯世界紀錄,我們都替你高興。
但是人年紀大了,各種各樣的老年病遺傳病都會找上門來。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等這些病都高發在高齡老年人的身上。還是平時飲食起居都應該多加小心,加強營養攝入適度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在追求長壽的路上,你才不至於掉隊。也希望你能對生死有個正確的認識,畢竟自然規律就是這樣,人生代代無窮已,一代新人換舊人,人始終都是在新老更替的。到時候了該走就坦然地走吧,我想人只有到了真正撒手人寰的那天,才算真正地壽終正寢功德圓滿,完成了你的使命。
俗話說得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85歲也是老年人的暮年之秋了。
根據人的生理特性,45歲後便進行了衰老期。兩鬢斑白、眼袋加深、顏面起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接踵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相繼出現,以及各器官的逐年的衰退,這是人們不可抗拒的自然現律。
聯合國按照區域劃分,亞太地區45~59歲為老年前期,60~89為老年期,90歲以上為長壽期,其中80歲以上為高齡老人。
在我國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平均77歲。而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比較優越的上海,人均壽命預期83.63歲。但是對一般百姓而而言要想活到85歲,也就是20%的概率。這些高齡老人己是風燭殘年,基礎病多,心、腦、肺、腎、肝、消化系統等機能都減弱,猝死的機率很大。往往在激動、興奮、悲傷的情況下而發生心跳驟停。有人晚上睡下,早晨起床時死於被窩,多因為心源性猝死或呼吸暫停。另外,一些基礎性疾病老年人,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腦萎縮、慢阻肺、癌症等均可造成心、腦、肺、腎、肝的衰竭死亡。所以古時有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之說,在古時85歲以後死亡就如影伴隨了。
人的衰老死亡是自然規律,是任何人不能抗拒的。凡事都有因果關系,對於長壽老人的去逝,人們常說不疾而盡,事實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古人對病理、生理無知的誤區。
能活到85歲的老人,就是高齡長壽老人啦。多半是身體各部位功能老化,衰竭生病而去世,很正常,為什麼有的人五六十歲就生病去世,還有比這個年齡更小的人,為什麼有的老人活到九十歲,一百歲。有兩種因素,一種是遺傳因素,一種是外界因素,遺傳就是祖輩遺傳的基因,在我們廠有一個人,他父親38歲死的,他38歲那一年,廠里醫院給他開綠燈,只要來醫院看病,不管吃多貴的葯,都由他隨邊拿,因為38歲這一年,他必死無疑。論到下一代他兒子也必定只能活到38歲。這就是遺傳基因,這種病在醫學上無法治療。我要講的外界因素,就是喜,怒,哀,樂,悲。人生活在這個空間,人與人打交道,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無論是家庭內部的事情,還是鄰居之間的糾紛,人與人之間的仇恨,都會照成心理上的傷害。心理應響,身理,身理應響病理。
這問題太廣泛,老年人至高齡而去,大都是由於功能性衰減,及多種因素的致病因素而致,壽終正寢的確不多。
人的壽命是和基因遺傳飲食,起居,心理因素無不關連。
情志致病,六淫致患,過勞而衰這些都是導致病亡的因素。
我的娘家媽88歲,夜裡上衛生間摔了一跤,把胯骨摔斷了,送到骨科醫院,醫院不收,說年齡太大了,做手術有風險,讓回家養。
我媽在家卧床幾天,發現她尿血還發燒,後來送到醫院搶救,脫險之後,不能吃東西,又給她下的胃管,又下的導尿管,就這樣折騰了9個月去世了。[流淚]
我的老公公89歲也是起夜下床摔了,也是把胯骨摔斷了,醫院不收,在家養了半年腿不疼了,快要下地了,結果突然腦梗去世了。
我還有一個朋友的父親72歲,也是走路摔斷了胯骨,住院12天肺內感染去世了。
我認為年齡大了,千萬不能摔跤,因為摔跤去世的不在少數。
那是由於得不到家庭親人的精神生活的照顧和 社會 應給的老年特殊條件生活的環境和條件雙重作用下提前結束生命的必然因素~「絕望」……。
85歲老人去世,都是得病的多,有的是不治之症,甚至衰竭,這些都是屬於老死,到了這年紀也許一場感冒也就去世,這是必然規律,生老病死不可怕。
這個歲數去世的老人大多是因為疾病原因,但是精神原因很重要一生心態平和不懼孤獨的老人活的更長時間,感覺大多數老人特別希望每天有兒女的陪伴害怕孤獨沒有安全感,老輩說73歲84歲是個坎兒是很有道理的,人歲數大了特別特別不能生氣,心情郁悶生氣是誘發各種致命疾病的誘因。
應該是有很多原因,不是都因為得病。有的是得不到家人很好的照顧,有的是身體機能自然衰退。還有是常年的身體有病,都有可能。
根據醫學研究專家言,正常人的壽命能活到130歲,(這是在無任何大疾病的影響下),而85歲就去世多數是由疾病所致,加上生活環境,精神狀態,機能衰老快等因素……隨著 科技 進步, 社會 保障福利提高,人的壽命從70古來稀轉為80 90甚至百歲不稀奇,越往後壽命會更長,只要你開心的活著……。
㈧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院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想長壽只能靠自己!
院士們所擅長的醫療領域各異,但以自己的治病救人經驗為基礎,對人生的感悟卻驚人的相似,那就是, 最好的醫生其實是自己!
1.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曾益新,中國科學院院士
機器舊了、壞了,需要經常除銹、上油、疏通、修理;人同此理,人生病了,需要吃葯、打針、動手術──這就是治療。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做到平時積極預防,有病坦然面對、正確治療,就可以做到健康、快樂、長壽。
很多人都對健康的四大基石了如指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然而,現實生活中呢?
有不少人依舊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埋頭苦幹」,吸煙、喝酒、大魚大肉、通宵熬夜、吃宵夜、不吃早餐、吃飯不定點、飽一頓餓一頓、不鍛煉、長期悶悶不樂……直到生病了,身體累垮了,才被迫停下來!
怎麼治怎麼防?答案是預防得走在前面。
首先就要對吸煙、酗酒、暴飲暴食、長期熬夜、不重視鍛煉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聲說「不」;
其次,生病了,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病急亂投醫,應該以坦然的心態和醫生溝通,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科普常識,請務必記住:「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處方是知識。」
2. 別和自己過不去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別和自己較真兒,別和自己過不去。健康生活就是順應自然,隨遇而安,想吃什麼了、想去哪兒玩兒了,都要滿足一下自己。
凡事都有規律,人離不開自然。天冷了加幾件衣服,天熱了脫幾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葯都沒有用。不僅人是這樣,植物也是這樣:向日葵圍繞著太陽轉,含羞草白天合,晚上開,這就是規律。
人的24小時,12個時辰都是變化的,中午12點是午時,生命力最強。晚上12點生命力最差,所以該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睡覺。
與人相處不猜忌、不設防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畢竟我們每天最主要的是和人打交道,只有相處和諧自己才能快樂。
3. 壽命長短60%取決於自己!
陳可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
壽命的長短15%決定於遺傳,但60%決定於自己,所以從年輕時就要養生保健。
二十養生正當年,
四十指標都正常,
六十以前沒有病,
八十游泳人未老,
九十猶能半小跑,
輕輕鬆鬆一百歲。
官再大,錢再多,閻王照樣土裡拖。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養心莫善於寡慾,好好活,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
人老了,心態比碰到的事要緊要得多;年紀大了,要珍惜並熱愛生活,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心境不可以亂,不可以偷懶和厭倦生活。
遇事不鑽牛角尖,
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天領取謀生錢,
多也喜歡,少也喜歡;
少葷多素日三餐,
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挑揀,
好也禦寒,賴也禦寒。
好好活,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
遇事不鑽牛角尖;
不管每天賺多少錢都要開開心心;
不管每天吃葷或吃素都覺得香;
穿衣打扮只要能禦寒保暖。
4. 不要人為地給自己「誘發」腫瘤
孫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我是個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麼時候會發生癌變。舉個例子: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每個臟器24小時都在辛苦工作,當然需要保養和檢修。
不少腫瘤,可以說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出來的。比如過多食用高脂飲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吸煙人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煙」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狀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病上升——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以前,醫學界還質疑精神因素怎麼會跟癌症有關呢?後來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該睡覺時睡覺、該吃飯時進食,每天有一定時間鍛煉,不要抽煙喝酒。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 「總之,不要人為給自己製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於防癌控癌。
5. 肉多了、動少了,病就來了
葛均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幾十年前我們一年都吃不了幾口肉,而現在大部分家庭幾乎頓頓都要有肉。我所在的上海中山醫院心內科的病床數,十年前有88張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進,而現在增加到192張病床,卻排半年絕對排不進來。
這很能說明問題。肉類吃得過多造成了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運動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
6. 腿痛再補鈣,晚了
邱貴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教授
很多人以為,人到老年腿腳疼痛是「缺鈣」造成的,甚至認為這種疼痛不用治療,挺一挺就能熬過去。其實,骨質疏鬆症一旦出現明顯疼痛症狀,骨骼中的骨量已經丟失30%-50%以上了,這時再單純補鈣,已經晚了。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防患於未然」。年輕時努力提高身體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鈣量和骨密度,就能緩解骨質過早流失。這需要不斷的運動刺激。缺乏運動會使骨丟失加快,容易出現骨質疏鬆。
走路時講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預防骨關節病。一挺胸、一提臀,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後走了。再比如坐著的時候,我們要盡量讓下腰椎部位貼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墊個小枕頭。因為這樣能幫助保持腰椎曲線向前,避免勞腰。所以說,坐立行你都得順著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
別嫌這么走這么坐費勁,習慣就好了。而且千萬記住,越不舒服越要堅持,因為這說明脊椎已經不習慣正常的彎曲了,就應該趕緊調整。
7. 像量血壓一樣常給你的肺做體檢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專家
在中國,排名前十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一般都是先有一些小的指標異常,往往要經過5年、10年、15年後才慢慢發展成為致命問題。
健康如堤壩保養,當最初發現有滲漏時,只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如待要崩堤時才作補救,則縱使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亦未必能挽回。人的肺功能損害尚未超過50%時,身體一般都不會有感覺。等到超過50%再找醫生診治,就已經失去最佳時機了。
常常會遇到一些尚未出現症狀的患者,苦口婆心勸對方早點吃葯控制,不要等氣促得很厲害時再來看,但總有一些患者不太願意。我們要像量血壓一樣做肺功能的檢查,就像對血壓實時檢測,發現血壓高時,按照醫囑服用一些降壓葯就維持得很好。
8. 我從來不貪吃
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君石院士始終保持著健康的標准體重,說起來,他有自己的一套「飲食經」。在陳君石院士看來,沒有不健康的飲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
「什麼都吃,飲食多樣化,這樣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與健康。」
「拿韭菜來說,確實存在一些農葯殘留的現象,但一星期吃一次,能吃進去多少農葯?什麼都吃一些,什麼都不多吃,即使攝入的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只要總量不超標,對人體仍然是安全的。」
除了飲食多樣化,陳君石院士的「飲食經」還有吃得少、會搭配兩個特點。他飯量一直都比較小,從來不「貪吃」,所以幾十年來體重波動一直沒有超過5公斤。此外,他很會搭配食物,比如紅燒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他卻照吃不誤,只是注意當天別的高脂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攝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