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明朝最長壽的太後

明朝最長壽的太後

發布時間:2022-12-31 19:50:52

⑴ 明朝最長壽皇妃,活了近九十歲,歷經五朝,但她的晚年是怎樣的呢

歷史上最長壽的妃子是誰,我們查閱各種有關於明朝的史料幾乎都找不到明確的記載,有一種說法說活了86歲的明神宗昭妃劉氏(宣懿太妃)是明朝最長壽的妃子,但實際上這位劉昭妃並非明朝最長壽的妃子,而真正奪得明朝長壽妃子冠軍的則是一位鮮為人知的明朝後妃,她就是明穆宗隆慶皇帝的惠妃馬氏。這位馬惠妃歷經明末五朝皇帝,最終憑借九十歲高齡辭世,成為有明一代名副其實的最長壽妃子。

明穆宗貴妃李氏畫像

嘉靖皇帝晚年,經常將李氏所生之子帶在身邊親自撫養,這在明朝皇帝之中是非常罕見的。李氏也因為這個兒子的降生,地位更加穩固。馬惠妃等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僅得不到穆宗對的寵愛,甚至一年到頭,也沒有幾次面聖的機會,這樣的概率,讓馬惠妃生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就在馬惠妃封妃後的兩年,明宮之內突然發生的變故,讓馬惠妃的人生遭遇了更大的改變。

大明隆慶六年,年僅三十六歲的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坖因為長期沉迷媚葯,以至於耗垮身體,病逝於乾清宮。隆慶皇帝駕崩後,李貴妃之子朱翊鈞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萬曆元年,李貴妃母憑子貴與穆宗皇後陳氏兩宮並尊為皇太後。此時明朝的嬪妃殉葬制度已經廢除,所以無兒無女的馬惠妃逃過了被殉葬的命運,然而還不到二十歲的馬氏卻不得不與明穆宗的其他遺妃一同退入專供太妃養老的偏僻宮殿中與青燈古佛相伴,了此餘生。

此後,馬惠妃經歷了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直到崇禎年間,馬氏依舊健在。馬惠妃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料上則是崇禎十三年的一段記載,根據崇禎帝《思陵典禮記》一書記載,「光廟在御未久,宮中間缺御容坐酒,十三年庚辰九月十二日,恭祖御容,穆廟惠妃具起頂冠鞠衣,不跪不叩頭,行八拜禮」。

記載中提到的「光廟"即光宗,"穆廟"惠妃即明穆宗遺孀馬惠妃。明光宗是明神宗之子,明穆宗之孫,論輩分,祖母輩分的馬惠妃比他高兩輩,所以不跪不叩頭。崇禎十三年時,馬惠妃已經是一位八十六七歲的老婦了 ,卻還能夠參加祭奠明光宗的儀式上,說明這位老太妃的身體狀況應該還不錯,起碼算得上行動自如。

從隆慶四年入宮到崇禎十三年,馬惠妃已經在明宮之中居住了七十二年之久了,更為恐怖的是,這七十二年時間中,有七十年時間是在守寡。七十年的孀居守寡,讓一個十八九歲的花樣少女變成了一個發蒼齒搖的垂垂老嫗。

參加完明光宗的這次祭奠儀式後,年邁的馬惠妃又活了四年時間,直到崇禎十七年時,以九十歲高齡辭世。此時不要說是明穆宗的嬪妃,就連穆宗的兒子明神宗的嬪妃也早已全都去世。

而就在馬氏病逝的半年後,闖王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覆滅,明宮之中的後妃們死的死,逃的逃,失蹤的失蹤,還有一些則被大順軍擄走,受盡了侮辱。死在明朝亡國前半年的馬惠妃幸運地躲過了明末的亡國動亂。就這一點而言,似乎一生不幸的馬惠妃得到了善終。

⑵ 活了91歲的明朝太後"瑪利亞" 她為什麼自盡

四川出過一個昭聖太後 ,就在明朝末期,這位太後和歷史上其他的太後都不一樣,她太有特色了,我一說你絕對會記住她,那就是她給自己取了一個外國名字叫「瑪利亞」。
之所以會取這么個特立獨行的名字,並不是昭聖太後她崇洋媚外,而是因為她信奉天主教,這是她給自己取的洗禮名。
昭聖太後這個稱號是她兒子永曆帝給封的,好歹有個皇帝兒子,就算她只是桂端王朱常瀛的妃子,是個小妾,她也比宮里的其他女人活得有底氣。
永曆帝和昭聖太後這對母子的相處之道也是大有特色,永曆帝應該是非常喜歡自己的母親昭聖太後的,因為他一繼位,就尊馬氏為慈寧皇太後,可能後來他覺得這個封號不霸氣,就改封為昭聖恭懿皇太後。你以為稱號的事到這里就結束了,沒有!
永曆帝只不過是巡幸新寧,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大人,就加馬氏尊號為昭聖仁壽皇太後。又過了幾年,永曆帝又覺得自己母親大人的稱號過氣了,想要再厲害一點,於是他就再加尊號慈惠,結果昭聖太後的全稱加起來就變成了「昭聖慈惠仁壽皇太後」。
其實,很少有皇帝這樣做的,一般來說,都是新皇帝一繼位就把自己母親大人的封號給定下來,像永曆帝這樣改來改去的還真挺罕見的。估計是母子倆的樂子吧,比如說某一天永曆帝惹了母上大人,為了討好母上大人,他只好用這種加尊號的辦法了。
母子情深的昭聖太後和永曆帝,你能想像他們當中的一個被害死,另一個會如何嗎?
咒水之難後,緬甸王莽白將永曆帝及昭聖太後等人獻給了吳三桂 ,落到吳三桂手裡,永曆帝和昭聖太後吃盡了苦頭,最後吳三桂還絞死了永曆帝。
昭聖太後得知以後,對吳三桂破口大罵,全無太後威儀,只是一個慘死愛子的母親。她血紅了眼,罵吳三桂:「吳三桂你這個逆賊,你和我的家人作對,意圖謀反,我死不瞑目,一定要將你碎屍萬段!」
可是,不管昭聖太後對吳三桂的仇恨有多深,永曆帝這個兒子是怎麼也回不來了!之後她被吳三桂押往北京,遇到了同樣被吳三桂抓住的兒媳,她們都失去了最親近的人,毫無生氣,一琢磨便決定自殺。只不過她們選的這個自殺的法子卻是互相掐死對方,結果昭聖太後用力過猛,掐死了兒媳,她自己卻沒有死成。
最後,昭聖太後還是被押到了北京, 清朝 朝廷並沒有為難她,反而尊重她的身份,並且答應會一直贍養她到死的。昭聖太後是少有的長壽之人,她在清朝廷的安置下,活到了91歲。

⑶ 你們知道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太後是誰嗎

乾隆的母親崇慶皇太後
崇慶皇太後活到八十六歲,放在今天也算長壽,回是古代是長壽的答太後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慶皇太後偶受風寒,乾隆趕忙去侍奉醫葯,太後畢竟年高,病勢轉重,躺了幾天去世了,基本沒有受病痛折磨,這也是她有福氣的一個表現。
崇慶皇太後的傳記中有這樣幾句話:「太後為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
「國家全盛,親見曾玄」這八個字足以概括這位老太後一生的福氣,「國家全盛」說明天下太平,她不必為國家憂心,她兒子有足夠好的物質條件奉送她。「親見曾玄」,親眼看到曾孫和玄孫,既說明她長壽,也說明她五世同堂,子孫眾多,像《紅樓夢》中的賈母一樣,生活在一個繁盛大家族中,被眾多晚輩環繞著,盡享人世之歡。
崇慶皇太後一生無故事,她大半生就在做一件事——享福,享福,享福,享福…

⑷ 關於明朝皇族成員壽命的問題

  1. 長壽的皇帝的話就是:朱元璋,其次朱棣,再次朱厚熜。

  2. 如果是親王的話:德庄王見潾(1447-1517),明英宗第二子,1452~1517在位(在位也最長)。
    周王朱橚(1328年-1398年)

1,明朝最長壽的皇後是明景帝的汪後(正統十年(1445)冊為郕王妃。十四年(1449)冬,王即皇帝位,冊為皇後。正德元年(1506)十二月薨,議祭葬禮)

2,單論在皇後位置上最長的人,則是明朝萬曆皇帝的皇後王氏,由於她丈夫是個長壽的人,而她自己又頗為長壽,所以在後位上足足待了42年。,


明最長壽的公主:淳安公主目前不知道活到八十幾歲,含山公主活到82,明末還有幾個公主最後不知道活了多久。最短壽當是出生即死的悼溫公主,單其他皇帝早夭不知道享年的殤女中也可能有生時就死了的

  1. 李成梁(1526年-1615年)享年90(武) 俞大猷 (yóu) 76

  2. 姚廣孝(1335~1418) 享年83

  3. 楊士奇(1366~1444)享年78

  4. 嚴嵩(1480-1567)享年 87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他是明朝重要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找的好麻煩 希望對你有幫助 壽命最長的妃子 沒找到

如果有興趣的話看看張宏傑的《坐天下很累》從第三章到第六章都是寫明朝皇帝的寫的很有人情味 從人格人性方面分析的很透徹 簡介很獨到

望採納

⑸ 史上有哪些高壽的皇太後

定妃,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生於順治十八年正月,比康熙帝小七歲。 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冊為定嬪。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後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為謹慎,久列嬪位,今晉封為妃。」 雍正帝尊為皇考定妃。雍正年間定妃就迎養於履親王胤祹府第,乾隆朝每逢歲時節日必迎入宮,賦詩獻壽,亦稱為宮中盛事。 定妃九十大壽時,乾隆帝親至府第祝賀。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終年九十七歲。定妃所生皇十二子胤祹,於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貝子,經常隨康熙帝出巡。五十七年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六十一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十二月進封履郡王。雍正二年,胤祹受宗人府彈劾,因治事不能敬謹而被奪爵,又因事降為鎮國公;八年五月復履郡王。 乾隆即位後,封胤祹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薨,終年七十九歲,稱得上母子皆高壽,下場都不錯。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皇後 王政君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出身於官宦之家。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應詔入宮,邁出了皇後之位的第一步。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熬死的第一個皇帝), 劉驁(王政君與漢宣帝的兒子)三歲, 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前被立為皇太子。 但是王政君還沒有立即成為皇後,因為劉奭不喜愛王政君。 元帝想把皇後的鳳冠戴在傅妃的頭上。 但是,在他那個時代,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後的桂冠按傳統的規制當屬於王妃。 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還原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王妃為皇後。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元帝病重, 元帝寵臣侍中史丹闖進元帝寢宮,頓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聞天下,臣民歸心。今臣聽陛下有廢立之意。若是這樣,請陛下先賜我死吧!」元帝見狀,長嘆一聲,說:「沒有此事。皇後謹慎,先帝又疼愛太子,寡人豈敢違先帝之意?」 劉驁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後的鳳冠。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五月,元帝死於未央宮,終年四十三歲。劉鰲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後,移居長樂宮。 綏和二看(前7),成帝駕崩,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皇帝位,是為哀帝。哀帝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 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一生經歷七朝,歷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於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公元13年(新朝始建國五年)二月,太皇太後憂憤而死。享年84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之一。太皇太後的遺體被運往渭陵,與元帝合葬。

⑹ 史上最長壽的太後

古時候的那些太後你們知道幾個呢,那麼多的皇帝,相信沒什麼人會在意到太後,那你知道是史上最長壽的太後是誰么。下面就由我來給你們說下吧。

中國史上最長壽的太後

孝聖憲皇後(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鈕祜祿氏 ,鑲黃旗滿洲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生於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世宗時為熹妃、熹貴妃,清高宗時尊為崇慶皇太後。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卒,享年86歲,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生有一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歷,即後來的乾隆皇帝。

​崇慶皇太後----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熹貴妃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原隸滿洲鑲白旗,乾隆元年抬入滿洲鑲黃族,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皇四子,也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歷,升為側福晉。1723年(雍正元年二月),冊封為熹妃,入居景仁宮;1730年(雍正八年),晉熹貴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歷即位,尊封為崇慶皇太後,移居慈寧宮。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於慈寧宮,享年85歲。

鈕祜祿氏祖上雖為名門,但實為旁支,到了她父親這一代,已沒落至與平民無異,其父官位亦不高。這也可以說明為何身為名門之後卻只能在王府當低階侍妾。另外從欽定八旗通志來看,是在乾隆即位後才將其母家與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家族重編為一族。

《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後妃中有記載,全文如下: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晉側福晉,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後,居慈寧宮。高宗事太後 孝,以天下養,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國體。太後偶言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上從之。即召宮監,諭:“汝等嘗侍聖祖,幾曾見昭聖太後當日令聖祖修蓋廟宇?嗣後當奏止!”宮監引悟真庵尼入內,導太後弟入蒼震門謝恩,上屢誡之。上每出巡幸,輒奉太後以行,南巡者三,東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謁孝陵,獮木蘭,歲必至焉。遇萬壽,率王大臣奉觴稱慶。

乾隆十六年,六十壽;二十六年,七十壽;三十六年,八十壽:慶典以次加隆。先期,日進壽禮九九。先以上親制詩文、書畫,次則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犀象、瑪瑙、水晶、玻璃、琺琅、彝鼎、赩器、書畫、綺綉、幣帛、花果,諸外國珍品,靡不具備。太後為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

孝聖憲皇後的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鈕鈷祿·凌柱。孝聖皇後家族為長白山地方鈕鈷祿氏。高祖父薩穆哈圖。生兩子長子額亦騰(孝聖憲皇後曾祖父)、次子吳訥赫。薩穆哈圖為開國五大臣之一的弘毅公額亦都巴圖魯的伯父。曾祖父額亦騰是弘毅公額亦都堂兄弟。額亦騰與弘毅公額亦都是同一個祖父。曾祖父額亦騰生三子,長子佛蓀、次子吳祿(孝聖憲皇後祖父)、三子察穆達。,吳祿生二子長子凌泰、次子凌柱(孝聖憲皇後父親)。(資料來自乾隆時編修的《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而到了凌柱這里就沒什麼官位了,所以鈕祜祿氏當時是被作為秀女指婚給當時的胤禛的,鈕祜祿氏剛到藩府的時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鈕祜祿氏為人賢惠勤勞,康熙對這個兒媳婦很是誇贊,到了後來她為康熙生了一個弘歷這個皇孫之後更是專門召見了她。弘歷深受康熙的寵愛,被接到了皇宮撫養,自此鈕祜祿氏的地位也大為提升。 鈕祜祿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大姓,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鈕祜祿,滿語“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滿語“鈕祜祿”漢譯“狼”之意。“狼”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女真人出於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代稱“敵烈氏”,金代稱“女奚列氏”,元代稱“亦氣烈氏”,明代稱“鈕祜祿氏”。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姓,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姓。“鈕祜祿”氏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詳見《滿族八大姓》。鈕祜祿氏家族出了很多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要算軍事家、政治家、翻譯家、理財家、文學家和珅了。

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還是雍貝勒的胤禛時才11歲,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僅次於王爵),所以當時鈕祜祿氏得身份是為格格身份,這一身份直到弘歷的降生才得以改變。

在《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誕弘歷於雍和宮。在《實錄》和《聖訓》中也有同樣記載。

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孝聖憲皇後熬葯,無不周到。雍王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

弘歷十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於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

要說清朝哪個皇後最有福氣,那麼首選就是這位孝聖憲皇後(清世宗)鈕祜祿氏了。有福氣的首要原因是她生了一個好兒子——乾隆皇帝。

乾隆是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帝王,而她的母親同樣也是最有福氣的太後。鈕祜祿氏的一生貫穿整個康乾盛世,享年達八十六歲,生前兒孫滿堂、享盡榮華。而乾隆的孝順更可謂是有目共睹,他對母親是千依百順、敬愛有加。那份真摯的母子深情著實令人動容。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宮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特別是太後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

⑺ 大明賢後,明仁宗誠孝張皇後,經六朝的太皇太後,你怎麼看呢

前言

進封太子妃

⑻ 大明皇帝朱祁鈺的皇後一生傳

孝淵景皇後(1427年—1506年)汪氏,亦稱「汪廢後」,明代宗朱祁鈺的第一任皇後。性格正直剛烈,一生坎坷,因反對景帝廢黜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而被廢為庶人。英宗復位後,降景帝為郕王,汪氏復稱郕王妃。

郕王朱祁鈺去世後,經英宗同意,汪氏免除殉葬,從宮中遷至郕王府,壽八十而終。明武宗時尊謚「貞惠安和景皇後」,與明代宗朱祁鈺合葬景泰陵。

人物生平

汪氏是順天府人(今北京)。在成為皇妃以前,其家族世代為金吾左衛指揮使。祖親汪泉,父親汪瑛。

明正統十年八月(1445年),朝廷冊汪氏為郕王正妃。正統十四年冬(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俘,郕王朱祁鈺登基為帝,冊汪妃為皇後。汪皇後生育兩位皇女,一女固安公主,另一幼女封號不詳,無兒子。

汪皇後性格剛毅偏執,心懷仁德,見京師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時,心懷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皇嫂(明英宗妻)錢皇後在宮日夜為丈夫奔忙憂勞,汪皇後也時常安慰她。

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欲立杭妃子朱見濟為太子,而廢原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汪皇後竭力反對,因而觸怒景帝,被廢,杭妃被立為皇後。

英宗復位的時候,降景帝為郕王,汪氏復稱郕王妃。汪氏從宮中遷至郕王府,在錢皇後的照顧下,得以將所有私產和服侍她的宮女太監帶出宮中。一天,明英宗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瓏來,聽說被汪氏拿去,命人去拿回來。

汪氏怒道:「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數片玉耶!」將玉玲瓏丟進井裡,堅決不還。明英宗不快,命人沒收她從皇宮帶走的全部財物。

景帝逝世後,英宗讓其後宮唐貴妃等人殉葬,論及汪氏殉葬與否時,大學士李賢不贊同,以汪氏已廢幽禁深宮,況兩女年幼,應不予殉葬。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並且明英宗同意她將財物帶出宮,搬到景帝以前的王府居住。

1464年明憲宗朱見深即位以後,知道汪氏當年支持繼續以他為太子,因而對汪氏相當孝敬。汪氏二女稍長,隨其母親齋素,並矢志不下嫁。憲宗強之,始嫁其一女於王憲。汪氏父親汪瑛先封為都督,於天順改元之後降為兵馬指揮使,然而隨亦進為錦衣僉事,終後之世皆無恙。

正德元年十二月(1506年),汪氏薨逝,終年80歲。帝臣議祭葬禮,大學士王鏊建議道:「以妃嬪之禮入葬,祭祀以皇後之禮。」,遂合葬汪氏於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謚曰貞惠安和景皇後。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謚號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聖景皇後。

(8)明朝最長壽的太後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朝歷代,幾乎都出現過皇帝廢除皇後的事例。對於朝廷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對於帝後來說,這是恩斷義絕。一般來說,既然走到了這一步,帝後就是死生不相見,再無和好的可能,生前不會舉案齊眉,死後兩人也不會合葬。

然而,在光怪陸離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位皇後卻是例外,她在位僅僅三年就被廢為庶人,死後不僅被恢復了尊號,而且還與自己的丈夫合葬。

她就是明代宗的發妻汪皇後,一生坎坷,充滿著種種傳奇。汪氏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但家族的官職並不高,世代都擔任金吾左衛指揮使,這是明朝禁軍中的一個武職,負責守衛皇城東面及巡警皇城各門。正統十年時,她突然被明英宗指定為郕王朱祁鈺的王妃。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明宣宗僅有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天子,一個貴為王爺,當時的關系非常好。明英宗為了弟弟的婚事,親自做媒,這份情義不可謂不深重。汪氏也因此由一個平凡的小官之女,變成了郕王妃,自然也是感激涕零。

婚後的朱祁鈺和汪氏,夫妻關系也非常好,完全看不出破裂的痕跡。如果發展下去,倒也不會惹出後來的那麼多波折。只不過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改變了一切。明英宗御駕親征被俘,而且瓦剌咄咄逼人,明朝面臨亡國的危險。

為了確保江山穩固,在於謙為首的大臣提議下,朝廷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而本應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的英宗長子朱見深,仍然擔任皇太子。危急關頭,國賴長君,這是當時最為正確的選擇,明朝也在於謙的帶領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時光。郕王妃汪氏,也順理成章成為了明帝國的皇後。

然而,朱祁鈺此時卻起了私心,當明英宗被瓦剌放回來後,他不僅沒有讓位,而且還將其鎖在南宮,軟禁起來。除此之外,朱祁鈺還希望能夠將江山傳給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因此打算廢掉原來的太子朱見深。

太子在封建社會被視為國之根本,如果沒有大錯,是不能輕易更改的。雖然,在朱祁鈺眼中,不是自己的兒子,就已經是大錯了,只是廢太子非同小可,朱祁鈺貴為天子,一言九鼎,但也需要皇後以及群臣的擁護才能實施。

群臣不擁護,可以慢慢更換,汪皇後此時卻堅決反對。一般而言,帝後之間都是夫唱婦隨,皇後不會也不敢對丈夫過於強硬,那汪皇後為什麼堅決反對另立太子呢?出於公心,自然是因為帝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現在不還給他,已經有所虧欠,再從他兒子手中搶一次,實在說不過去。更何況太子沒有過失,廢立的理由並不充分。

但是,汪皇後還是有自己的私心。因為她只生育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朱見濟是杭貴妃所生。如果朱見濟立為太子,汪皇後有可能會重蹈明宣宗發妻胡皇後的老路,無子被廢。但如果太子之位還是朱見深的,明代宗朱祁鈺總不可能將朱見深的生母、哥哥的周貴妃立為自己的皇後吧?因此,保全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也就是保全自己的後位。

另外,朱祁鎮是明代宗和汪皇後的媒人,沒有他,也就沒有汪皇後的今天。這一份恩情,說到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只不過,汪皇後堅決抵制廢立太子,就徹底得罪了自己的丈夫朱祁鈺。在封建社會下,在三綱五常的束縛下,汪皇後的力量太過有限。朱祁鈺大怒之下,不僅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位,立朱見濟為太子,而且還將汪皇後廢為庶人,改立杭貴妃為皇後。

於公於私,汪皇後做得都非常正確,卻遭遇了奇恥大辱,朝廷無不為之叫屈。其中禮部郎中章綸奏請復起位,卻差點被明代宗活活打死。自此帝後關系決裂,哪怕是朱見濟在次年病死,朱祁鈺絕後,哪怕是在景泰七年,杭皇後病死,朱祁鈺寧願空出後位也不考慮汪皇後。

直到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明英宗趁機發動「奪門之變」復辟成功,被廢為庶人的汪氏又被封為郕王妃。不久朱祁鈺駕崩,並沒有按照帝王之禮下葬,而是以親王禮葬於北京香山。

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汪氏因為抵制廢太子,還是贏得了明英宗及後來明憲宗朱見深的敬重。在朱祁鈺駕崩時,明英宗讓朱祁鈺所有的妃嬪殉葬,卻特赦了汪氏,讓她頤養天年。汪氏後來活到了正德二年,80歲才去世,成為明朝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當時的明武宗,仍然尊謚她為貞惠安和景皇後,並讓她與明代宗朱祁鈺合葬。生前鬧得不可開交,已經反目成仇的夫妻,居然還能合葬一起,這也是極為罕見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孝淵汪皇後

⑼ 活了91歲的明朝太後「瑪利亞」 她為什麼自盡

昭聖太後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以後,對吳三桂破口大罵,全無太後威儀,只是一個慘死愛子的母親。她血紅了眼,罵吳三桂:「吳三桂你這個逆賊,你和我的家人作對,我死不瞑目,一定要將你碎屍萬段!」
可是,不管昭聖太後對吳三桂的仇恨有多深,永曆帝這個兒子是怎麼也回不來了!之後她被吳三桂押往北@京,遇到了同樣被吳三桂抓住的兒媳,她們都失去了最親近的人,毫無生氣,一琢磨便決定自殺。只不過她們選的這個自殺的法子卻是互相掐死對方,結果昭聖太後用力過猛,掐死了兒媳,她自己卻沒有死成。
最後,昭聖太後還是被押到了北@京,清朝朝廷並沒有為難她,反而尊重她的身份,並且答應會一直贍養她到死的。昭聖太後是少有的長壽之人,她在清朝廷的安置下,活到了91歲

閱讀全文

與明朝最長壽的太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老了為什麼愛說話 瀏覽:357
孝順單詞 瀏覽:159
養老行業技術崗有哪些 瀏覽:189
55歲以上老人活多少歲 瀏覽:220
諸暨坐公交車要什麼證件嗎老年人 瀏覽:959
養和怡養老院 瀏覽:600
入職職業衛生體檢都檢查什麼 瀏覽:957
2016年退休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瀏覽:390
孩子520送什麼花給父母 瀏覽:553
網紅養老院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269
如何確診老人焦慮症 瀏覽:514
老年大學暑期匯報演出主持人開場白 瀏覽:625
敬老孝順徵文 瀏覽:968
山東電力工人退休金 瀏覽:834
正常入職體檢都有哪些 瀏覽:171
老年人不愛說話是病嗎 瀏覽:20
企業養老金查詢系統 瀏覽:188
河南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瀏覽:632
武漢老年公寓前十排名 瀏覽:996
人70歲叫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