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說中的彭祖是眉山人
確有其人,我國最早的文獻記載就是《尚書》。《尚書》裡面說,彭在東蜀之西北,那時候就是指我們眉山的彭山縣,後來西漢劉向在他寫的《列仙傳》里,記載得更為詳細:它說彭祖者,歷夏之殷末,800多歲。
古時候的800壽它是60天為一壽,按照現在的計量法應該是138歲
❷ 請問河南有哪八大名寺,請提問者詳細解答
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腹地 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除了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另有1976年版電影;特別是1982年版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而享譽海內外。
洛陽白馬寺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 連。相傳漢明帝劉庄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於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於永平十年(67)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
從白馬寺始,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建寺以來,其間幾度興廢、幾度重修,尤以武則天時代興建規模最大。白馬寺為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游覽白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庄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領略幾處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
開封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 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佔地達500餘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水滸傳》描寫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發生在其所轄之地。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
河南汝州風穴寺
風穴寺又名白雲禪寺、古香積寺,位於中嶽嵩山少室南麓,汝州市區東北9公里處,始建於北魏,距今已 有1500多年歷史。是北方唯一一座園林式古建築寺廟,風穴寺在明代萬曆年間香火最為鼎盛,曾有僧眾1000餘人,房舍300多間,土地2000餘畝。風穴寺雖是北方寺院,卻不沿中軸線布局,而是依山就勢而建,具有江南園林風光。風穴寺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橋、懸鍾閣等八大景,有小龍門、石龍頭、活鳳尾、東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涼的三十六福地。風穴寺保存了唐至清歷代建築140餘間,被專家稱為「古建築博物館」。其中最完整的三個建築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鍾閣和金代中佛殿,被稱作是風穴寺的三大國寶。懸鍾閣內懸掛一口宋宣和七年鐵鑄大鍾,重9999斤,被譽為「中原第一鍾」。寺內現存有明代漢白玉石佛和緬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間石佛30餘尊、木雕佛像7尊。還有唐代的尼陀羅咒、宋代的經幢、元代的塔銘。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水簾寺
水簾寺位於南陽市桐柏縣城西六公里的山峽中。殿堂後面,緊臨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巔傾瀉下來,活像一條 水晶掛簾懸在空中,將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後,稱為水濂洞。寺因此為名.此處原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於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勝地的組成部分。始建於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 明萬曆二十七年,清乾隆、嘉慶年間,都進行過修建。原有山門一間,中殿、後殿各三間,另有陪房十間。直到1956年房舍毀壞無遺,道人活動終斷。建造山門5間,大殿5間及廂房等房舍共16間;另在北面蓋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間,自此,正式改為佛寺。
南陽香嚴寺
香嚴寺又名香岩長壽寺,位於南陽市淅川縣城南40千米的倉房鎮境。香嚴寺原有兩座禪院,「一在白岩萬山環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謂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庫水淹沒,現僅存上寺。上寺位於倉房鎮西北4千米處,坐落在龍山嶺南的群山環抱之中。
商丘民權白雲寺
位於商丘市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白雲寺村,為中原名寺之一。白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白衣庵。相傳每逢夏秋季節便白雲繚繞籠罩寺院,景色奇異,故名為白雲寺。整體建築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康熙二下白雲寺尋父的傳說在商丘一帶廣為流傳。康熙為了尋找隱名出家的父親順治南遊白雲寺,為白雲寺1200名僧人打齋供眾,遇到一位自稱「八乂」的燒鍋僧人。康熙回京後與母後說起,聰明過人的母後將「八乂」二字合成一個「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雲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書「當、堂、常、賞」四個大字,意含將田、土、巾(布)、貝(錢)賞賜僧眾,而後掃興而歸。 寺內原有一施粥舍飯用的大鐵鍋,後棄置不用,卻從中長出一棵槐樹,得名「鐵鍋槐」,成為白雲寺一大奇觀。白雲寺內還有大雄寶殿、多寶塔、佛公靈塔等景觀。
空相寺
空相寺位於陝縣熊耳山下,古稱定林寺,俗稱西山寺。是我國建築時間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陝郡之聖地,天下之名藍」美譽。建於東漢永平年間,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南北朝時期,禪宗祖師達摩在此圓寂並葬於此寺。該寺在北周武帝滅佛和唐武宗滅法兩次大規模滅佛時均未逃厄運,且歷遭戰亂毀壞,歷代對該寺多次修復。現仍保留「達摩塔」、「達摩石刻畫像碑」等珍貴文物。
公元526年,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在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創立中國禪宗,被後人尊為「禪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來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傳法,次年在此園寂,終年150歲。眾僧徒將初祖葬於寺內。後有北魏使臣宋雲,自西域歸國,遇大師於蔥嶺,杖挑只履西還。宋雲將此事報知北魏皇帝,皇帝甚感驚異,命開棺查看,惟見只履空棺,方知初祖已脫化成佛,故將「定林寺」改名「空相寺」。梁武帝聞知此事,異常惋惜,親自撰寫碑文贊頌,並在寺內建造了達摩靈塔和達摩空觀即達摩殿。公元538年,眾僧徒為紀念達摩初祖,又建造了達摩造像碑。這些文物,價值極高,均為全國僅有,至今保存完好。但是,寺內大部分建築,自抗日戰爭以來,或毀於戰火,或人為破壞,寺院原貌已盪然無存。
唐朝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曾奉命重修熊耳山空相寺,親任總監工;唐玄宗封初祖達摩為圓覺,封達摩塔為空觀。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修達摩塔和部分殿宇。明朝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重修達摩殿並立「菩提達摩圓覺大師碑」。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轉角樓和部分殿堂。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和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兩次重修熊耳山空相寺,清朝乾隆、道光年間,對寺院幾經修茸,但清朝末年和民國初期,戰亂頻仍,寺院相繼傾頹,殃及僧眾。現尚存達摩塔、碑碣和一座僧房,還有石獅和浮雕等物散布鄰近村落。
空相寺在熊耳山西峰腳下,座東向西。依山勢遞升而建,沿中軸線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水陸殿、白衣觀音閣、鍾樓、鼓樓、藏經樓等,其南有達摩塔、達摩殿、轉角樓、南僧院、北僧院等。寺院殿合計400餘間,佔地50餘畝,周圍村落耕種寺院土地有近千畝。離寺院西南約50步有享譽豫西的塔林,人稱寺墳坡,佔地30餘畝,有靈塔400餘座。空相寺布局嚴整,紅牆碧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蔚為壯觀。寺院內漢松參天,香煙依依,令人肅然起敬。
❸ 能不能簡單易懂地講述一下八王之亂
西晉八王之亂的爆發有多種因素,前人之述備矣:晉武帝模仿西周,再創封建制,通過多次封王調整,讓本來孤弱的子嗣逐漸掌握權柄,試圖讓非主脈的宗室邊緣化,最終卻導致了政治結構的過於臃腫和最後崩塌,此為其一。太傅楊氏並非望族,汝南王司馬亮老而庸碌,晉武帝以弱制強,試圖壓制正在膨脹的其他勢力,卻導致了巨大反彈,致使國家殘破,此為其二。賈南風野心膨脹,謀害太子,致使趙王倫尋釁篡位,引發諸王反彈,釀成大禍,此為其三。作者試圖在這些宏觀敘事的背後,抽出主導八王之亂始末的另一要素,以解釋八王之亂爆發後為何局面愈演愈烈,最終無法收拾的歷史事實,即西晉禁軍因素。漢末以來,禁軍的好惡決定了發生在首都的軍事政變的成敗歸屬,而八王之亂僅僅是漢制朽敗之後的一個必然結局。
一,八王之亂以前的軍事政變與漢末魏晉禁軍制度
1,剪除竇憲
竇氏父子兄弟並為卿、校,充滿朝廷,穰侯鄧疊、疊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共相交結;元、舉並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後,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其謀。是時,憲兄弟專權,帝與內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閹宦而已。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有心幾,不事豪黨,遂與眾定議誅憲,以憲在外,慮其為亂,忍而未發。會憲與鄧疊皆還京師。時清河王慶,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將發其謀,欲得《外戚傳》,懼左右,不敢使,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之;又令慶傳語鄭眾,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宮,詔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南、北宮,閉城門,收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皆下獄死。遣謁者僕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與篤、景、瑰皆就國。帝以太後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
漢制: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世祖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
北軍五校,北軍五營禁兵。西漢本有八校,東漢編為五校尉。即省中壘營,保留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
在十幾歲的小皇帝決心消滅外戚權臣時,動用的是執金吾(警衛團)和北軍五校的力量。動員方式是詔書。
2,誅滅梁冀
冀秉政幾二十年,威行內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親與,帝既不平之;及陳授死,帝愈怒。和熹皇後從兄子郎中鄧香妻宣,生女猛,香卒,宣更適梁紀;紀,孫壽之舅也。壽以猛色美,引入掖庭,為貴人,冀欲認猛為其女,易猛姓為梁。冀恐猛姊婿議郎邴尊沮敗宣意,遣客刺殺之。又欲殺宣,宣家與中常侍袁赦相比,冀客登赦屋,欲入宣家,赦覺之,鳴鼓會眾以告宣。宣馳入白帝,帝大怒,因如廁,獨呼小黃門史唐衡,問:「左右與外舍不相得者,誰乎?」衡對:「中常侍單超、小黃門史左忄官與梁不疑有隙;中常侍徐璜、黃門令具瑗常私忿疾外舍放橫,口不敢道。」於是帝呼超、忄官入室,謂曰:「梁將軍兄弟專朝,迫脅內外,公卿以下,從其風旨,今欲誅之,於常侍意如何?」超等對曰:「誠國奸賊,當誅日久;臣等弱劣,未知聖意如何耳。」帝曰:「審然者,常侍密圖之。」對曰:「圖之不難,但恐陛下腹中狐疑。」帝曰:「奸臣脅國,當伏其罪,何疑乎!」於是更召璜、瑗等,五人共定其議,帝齧超臂出血為盟。超等曰:「陛下今計已決,勿復更言,恐為人所疑。」
冀心疑超等,八月,丁丑,使中黃門張惲入省宿,以防其變。具瑗敕吏收惲,以「輒從外入,欲圖不軌。」帝御前殿,召諸尚書入,發其事,使尚書令尹勛持節勒丞、郎以下皆操兵守省閣,斂諸符節送省中,使具瑗將左右廄騶、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與司隸校尉張彪共圍冀第,使光祿勛袁於持節收冀大將軍印綬,徙封比景都鄉侯。冀及妻壽即日皆自殺;不疑、蒙先卒。悉收梁氏、孫氏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它所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太尉胡廣、司徒韓縯、司空孫朗皆坐阿附梁冀,不衛宮,止長壽亭,減死一等,免為庶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是時,事猝從中發,使者交馳,公卿失其度,官府市裡鼎沸,數日乃定;百姓莫不稱慶。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三十餘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稅租之半,散其苑囿,以業窮民。
此次漢桓帝誅滅權臣,主要動員的是廄騶、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動員方式為節。
3,誅滅竇武
是月,太白犯房之上將,入太微。侍中劉瑜素善天官,惡之,上書皇太後曰:「案《占書》:宮門當閉,將相不利,奸人在主傍,願急防之。」又與武、蕃書,以星辰錯繆,不利大臣,宜速斷大計。於是武、蕃以朱寓為司隸校尉,劉祐為河南尹、虞祁為雒陽令。武奏免黃門令魏彪,以所親小黃門山冰代之,使冰奏收長樂尚書鄭颯,送北寺獄。蕃謂武曰:「此曹子便當收殺,何復考為!」武不從,令冰與尹勛、侍御史祝瑨雜考颯,辭連及曹節、王甫。勛、冰即奏收節等,使劉瑜內奏。知
朱瑀九月,辛亥,武出宿歸府。典中書者先以告長樂五官史朱瑀,瑀盜發武奏,罵曰:「中官放縱者,自可誅耳,我曹何罪,而當盡見族滅!」因大呼曰:「陳蕃、竇武奏白太後廢帝,為大逆!」乃夜召素所親壯健者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歃血共盟,謀誅武等。曹節白帝曰:「外間切切,請出御德陽前殿。」令帝拔劍踴躍,使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取棨信,閉諸禁門,召尚書官屬,脅以白刃,使作詔板,拜王甫為黃門令,持節至北寺獄,收尹勛、山冰。冰疑,不受詔,甫格殺之,並殺勛;出鄭颯,還兵劫太後,奪璽綬。令中謁者守南宮,閉門絕復道。使鄭颯等持節及侍御史謁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詔,馳入步兵營,與其兄子步兵校尉紹共射殺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都亭,下令軍士曰:「黃門、常侍反,盡力者封侯重賞。」陳蕃聞難,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到尚書門,攘臂呼曰:「大將軍忠以衛國,黃門反逆,何雲竇氏不道邪!」王甫時出與蕃相遇,適聞其言,而讓蕃曰:「先帝新棄天下,山陵未成,武有何功,兄弟父子並封三侯!又設樂飲宴,多取掖廷宮人,旬日之間,貲財巨萬,大臣若此,為是道邪!公為宰輔,苟相阿黨,復何求賊!」使劍士收蕃,蕃拔劍叱甫,辭色逾厲。遂執蕃,送北寺獄。黃門從官騶蹋踧蕃曰:「死老魅!復能損我曹員數、奪我曹稟假不!」即日,殺之。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征還京師,曹節等以奐新至,不知本謀,矯制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加節,與奐率五營士討武。夜漏盡,王甫將虎賁、羽林等合千餘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奐等合,已而悉軍闕下,與武對陳。甫兵漸盛,使其士大呼武軍曰:「竇武反,汝皆禁兵,當宿衛宮省,何故隨反者乎!先降有賞!」營府兵素畏服中官,於是武軍稍稍歸甫,自旦至食時,兵降略盡。武、紹走,諸軍追圍之,皆自殺,梟首雒陽都亭;收捕宗親賓客姻屬,悉誅之,及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皆夷其族。宦官又譖虎賁中郎將河間劉淑、故尚書會稽魏朗,雲與武等通謀,皆自殺。
此次誅滅權臣,已經比較艱難,北軍開始站在權臣這邊,直到宿將張奐率領羽林,虎賁與北軍對峙,北軍才拋棄了權臣,歸還到中官這邊——隨著皇權的衰落,禁軍開始尋找新的歸屬。
按照這個趨勢,下一次政變,就可能掀翻中央,果不其然。
4,誅滅宦官
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帝自黃巾之起,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進既秉朝政,忿蹇碩圖己,陰規誅之。袁紹因進親客張津,勸進悉誅諸宦官。進以袁氏累世貴寵,而紹與從弟虎賁中郎將術皆為豪桀所歸,信而用之。復博征智謀之士何顒、荀攸及河南鄭泰等二十餘人,以顒為北軍中候,攸為黃門侍郎,泰為尚書,與同腹心。攸,爽之從孫也。蹇碩疑不自安,與中常侍趙忠、宋典等書曰:「大將軍兄弟秉國專朝,今與天下黨人謀誅先帝左右,掃滅我曹,但以碩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閉上閣,急捕誅之。」中常侍郭勝,進同郡人也,太後及進之貴幸,勝有力焉,故親信何氏;與趙忠等議,不從碩計,而以其書示進。庚午,進使黃門令收碩,誅之,因悉領其屯兵。
宦官集團推出蹇碩試圖免禍,代價是失去了對新禁軍的掌控,枉費了漢靈帝設立西園八校尉的用心,這才是張讓等人最終完蛋的根源。
之後,情況急轉直下:
八月,戊辰,進入長樂宮,白太後,請盡誅諸常侍。中常侍張讓、段珪相謂曰:「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竇氏事竟復起邪?」使潛聽,具聞其語。乃率其黨數十人持兵竊自側闥入,伏省戶下,進出,因詐以太後詔召進,入坐省閣。讓等詰進曰:「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後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托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於嘉德殿前。讓、珪等為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疑之,曰:「請大將軍出共議。」中黃門以進頭擲與尚書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進部曲將吳匡、張璋在外,聞進被害,欲引兵入宮,宮門閉。虎賁中郎將袁術與匡共斫攻之,中黃門持兵守閣。會日暮,術因燒南宮青瑣門,欲以脅出讓等。讓等入白太後,言大將軍兵反,燒宮,攻尚書闥,因將太後、少帝及陳留王,劫省內官屬,從復道走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仰數段珪;珪懼,乃釋太後,太後投閣,得免。袁紹與叔父隗矯詔召樊陵、許相,斬之。紹及何苗引兵屯朱雀闕下,捕得趙忠等,斬之。吳匡等素怨苗不與進同心,而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仇乎?」皆流涕曰:「願致死!」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旻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紹因進兵排宮,或上端門屋,以攻省內。
庚午,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谷門,夜,至小平津,六璽不自隨,公卿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夜至河上。貢厲聲質責讓等,且曰:「今不速死,吾將殺汝!」因手劍斬數人。讓等惶怖,叉手再拜,叩頭向帝辭曰:「臣等死,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
可以看到,士人力量主導了禁軍的去向,虎賁站在袁術這一邊。
至此,漢制徹底垮台,但是還沒有完,政變仍在繼續。
5,消滅曹爽
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後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於帝曰;「臣昔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後事為念。臣言『太祖、高祖亦屬臣以後事,此自陛下所見,無所憂苦。萬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破壞諸營,盡據禁兵,群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衛,易以私人,根據盤互,縱恣日甚,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伺察至尊,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便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雖朽邁,敢忘往言!太尉臣濟等皆以爽為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永寧宮,皇太後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木為鹿角,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司馬懿以太後詔命動員,司馬師養的三千私兵為主要力量,發動政變。司馬師為何能夠聚集起這么大的力量呢?因為他曾擔任中護軍。
中護軍職典戎選,是選舉禁軍的人。該職位的重要性在魏晉時期發展到頂峰,在未來的八王之亂中,我們還會繼續看到該職位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八王之亂之前的數次軍事政變,其中,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是良性的,之後兩次,則是惡性的。隨著皇權的衰落,禁軍的站隊越來越像簡諧振動,乃至到八王之亂時,終於具備了自由意志,並把天下徹底拖入到三百年大流血的深淵之中。
皇權強盛的時候,皇帝就是禁軍的大腦,但是皇權衰弱,禁軍需要自主選擇的時候,由於缺乏腦容量,就會引發不確定性。而等到八王之亂的時候,禁軍以為自己具備了大腦,就引發了唯一的確定性——五胡亂華。
二,八王之亂中的殿中諸將
1,誅殺楊駿
楊駿以賈後險悍,多權略,忌之,故以其甥段廣為散騎常侍,管機密;張劭為中護軍,典禁兵。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後,然後行之。
開始,禁軍在自己人手裡。
及帝即位,賈後不肯以婦道事太後,又欲干預政事,而為太傅駿所抑。殿中中郎渤海孟觀、李肇,皆駿所不禮也,陰構駿,雲將危社稷。黃門董猛,素給事東宮,為寺人監,賈後密使猛與觀、肇謀誅駿,廢太後。又使肇報汝南王亮,使舉兵討駿,亮不可。肇報都督荊州諸軍事楚王瑋,瑋欣然許之,乃求入朝。駿素憚瑋勇銳,欲召之而未敢,因其求朝,遂聽之。二月,癸酉,瑋及都督揚州諸軍事淮南王允來朝。
三月,辛卯,孟觀、李肇啟帝,夜作詔,誣駿謀反,中外戒嚴,遣使奉詔廢駿,以侯就第。
命東安公繇帥殿中四百人討駿,楚王瑋屯司馬門,以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屯衛殿中,段廣跪言於帝曰:「楊駿孤公無子,豈有反理?願陛下審之!」帝不答。
皇太後題帛為書,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賞。」賈後因宣言太後同反。尋而殿中兵出,燒駿府,又令弩士於閣上臨駿府而射之,駿兵皆不得出,駿逃於馬廄,就殺之。
顯然,禁軍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背叛了長官,依靠幾個中下級軍官就動手了。雖然表面上,還是以詔書來動員。
2,殺司馬亮
亮欲取悅眾心,論誅楊駿之功,督將侯者千八十一人。
首先,是大封殿中諸將。
然後,失控。
太宰亮、太保瓘以楚王瑋剛愎好殺,惡之,欲奪其兵權,以臨海侯裴楷代瑋為北軍中候。瑋怒;楷聞之,不敢拜。亮復與瓘謀,遣瑋與諸王之國,瑋益忿怨。瑋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皆有寵於瑋,勸瑋自昵於賈後;後留瑋領太子太傅,盛素善於楊駿,衛瓘惡其反覆,將收之。盛乃與宏謀,因積弩將軍李肇矯稱瑋命,譖亮、瓘於賈後,雲將謀廢立。後素怨瓘,且患二公執政,己不得專恣;夏,六月,後使帝作手詔賜瑋曰:「太宰、太保欲為伊、霍之事,王宜宣詔,令淮南、長沙、成都王屯諸宮門,免亮及瓘官。」夜,使黃門齎以授瑋。瑋欲覆奏,黃門曰:「事恐漏泄,非密詔本意也。」瑋亦欲因此復私怨,遂勒本軍,復矯詔召三十六軍,告以「二公潛圖不軌,吾今受詔都督中外諸軍,諸在直衛者,皆嚴加警備;其在外營,便相帥徑詣行府,助順討逆。」又矯詔「亮、瓘官屬,一無所問,皆罷遣之;若不奉詔,便軍法從事。」遣公孫宏、李肇以兵圍亮府。
楚王司馬瑋當時二十歲,任北軍中候,掌管北軍五校。
幾個月前的殿中中郎李肇因為誅殺楊駿有功,已經成為積弩將軍,向賈南風進讒言,擴大了局勢。
3,殺賈南風
右衛督司馬雅、常從督許超,皆嘗給事東宮,與殿中郎士猗等謀廢賈後,復太子。以張華、裴頠安常保位,難與行權,右軍將軍趙王倫執兵柄,性貪冒,可假以濟事。乃說孫秀曰:「中宮凶妒無道,與賈謐等共誣廢太子。今國無嫡嗣,社稷將危,大臣將起大事,而公名奉事中宮,與賈、郭親善,太子之廢,皆雲豫知,一朝事起,禍必相及,何不先謀之乎!」秀許諾,言於倫,倫納焉,遂告通事令史張林及省事張衡等,使為內應。
這一次,發動者又是三個中級軍官。孫秀本質上是被裹挾了。
禁軍內部,已經有了大量不安分的人,我們未來的主人公祖逖,劉琨,長沙王司馬乂,齊王司馬冏和東海王司馬越,此刻都混在他們中間。
後來大放異彩的齊王司馬冏,也參與了殺賈南風,他當時是翎軍校尉。
4,殺趙王倫
自冏等起兵,百官將士皆欲誅倫、秀,秀懼,不敢出中書省;及聞河北軍敗,憂懣不知所為。孫會、許超、士猗等至,與秀謀。或欲收餘卒出戰;或欲焚宮室,誅不附己者,挾倫南就孫旂、孟觀;或欲乘船東走入海,計未決。辛酉,左衛將軍王輿與尚書陵公漼帥營兵七百餘人,自南掖門入宮,三部司馬為應於內,攻孫秀、許超、士猗於中書省,皆斬之。
趙王倫篡位引發內戰後,軍官們又當了內應,幹掉了趙王。他們背後應該已經有了一個決策集團。
5,殺齊王冏
乂將左右百餘人馳入宮,閉諸門,奉天子攻大司馬府,董艾陳兵宮西,縱火燒千秋神武門。冏使人執騶虞幡唱雲:「長沙王矯詔。」乂又稱「大司馬謀反」。是夕,城內大戰,飛矢雨集,火光屬天。帝幸上東門,矢集御前,群臣死者相枕。連戰三日,冏眾大敗。
司馬乂為河間王所脅迫,對齊王動手,禁軍分成兩派,齊王大敗,被殺。
6,殺長沙王司馬乂
長沙厲王乂屢與大將軍穎戰,破之,前後斬獲六、七萬人。而乂未嘗虧奉上之禮;城中糧食日窘,而士卒無離心。張方以為洛陽未可克,欲還長安。而東海王越慮事不濟,癸亥,潛與殿中諸將夜收乂送別省。甲子,越啟帝,下詔免乂官,置金墉城。大赦,改元。城既開,殿中將士見外兵不盛,悔之,更謀劫出乂以拒穎。越懼,欲殺乂以絕眾心。黃門侍郎潘滔曰:「不可,將自有靜之者。」乃遣密告張方。丙寅,方取乂於金墉城,至營,炙而殺之,方軍士亦為之流涕。
所以,就有了一個規律,一旦外部壓力變大,首都內部的軍官們,就會把之前擁戴的那個人賣了。
這伙人中的主導者之一已經出現了,他叫司馬越。
另一個被忽略的人,是祖逖,他當時就混在這堆軍官里,證據卻在別人的傳記中:
驃騎主簿范陽祖逖言於乂曰:「劉沈忠義果毅,雍州兵力足制河間,宜啟上為詔與沈,使發兵襲顒。顒窘急,必召張方以自救,此良策也。」乂從之。沈奉詔馳檄四境,諸郡多起兵應之。沈合七郡之眾凡萬餘人,趣長安。
他還是長沙王的謀主。
7殿中諸將的結局
殿中諸將賣掉司馬乂後,成都王暫時掌握了中央,對殿中諸將中他忌憚的,進行了大清洗:
公卿皆詣鄴謝罪;大將軍穎入京師,復還鎮於鄴。詔以穎為丞相,加東海王越守尚書令。穎遣奮武將軍石超等帥兵五萬屯十二城門,殿中宿所忌者,穎皆殺之;悉代去宿衛兵。
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是,已經晚了。
而且,也不徹底。
不久,司馬越東山再起,聯合鮮卑,烏桓力量,試圖北上消滅成都王,被擊潰,祖逖竄回老家閉門不出,司馬越逃回了封國。
後來,司馬越東山再起,終於掌握了權柄,作為從殿中諸將混出來的人,他當然知道利害。
於是:
太傅越解兗州牧,領司徒。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之。時殿中武官並封侯,由是出者略盡,皆泣涕而去。更使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宿衛。
清洗了最後的軍官團之後:
左積弩將軍朱誕奔漢。
再然後就是結局了。
司馬越裹挾十萬人東行,死於半路,被尾隨而來的胡漢聯軍全殲,吃光。
不久,洛陽陷落,公卿士女三萬餘人死。
那個時候的祖逖正懷著恐懼,憤怒和僥幸,帶著河北人民一路南下,並不時回望中原。
許多年後,他會率軍故地重遊,只是那個時候的河北,已經物是人非。
三,羊皇後,晉惠帝和殿中諸將的互動
這一部分屬於猜想,而不是推理。只是從三番五次的廢後和復位來看,羊皇後是很不簡單的,而且沒起什麼好作用。
❹ 冠豸山的亭子分別叫什麼
冠豸山的亭子分別叫
長壽亭、松風亭、必達亭、仰止亭、半雲亭、四角亭
❺ 許昌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是怎樣的哪個景點最火
許昌,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年代太久遠,明清時期的名氣並不是很大,所以遺留下來的人文資源並不豐富,基本都屬於後期開發的旅遊景觀,簡單說說許昌的旅遊目的地。
最後說一個許昌的自然景區,即大鴻寨風景區,他屬於伏牛山余脈嵩-箕山系,地質地貌典型復雜,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4A級景區。大鴻寨,又名卧佛山,因黃帝重臣大鴻氏在此築寨安民而得名,素有「華夏第一寨」之美譽。大鴻寨,自西向東有簸箕掌、鑽天洞、烽王台、一線天、過風口、吊橋坳、和尚洞、白果樹、水簾洞、龍泉寺、樊梨花台、老羊山等30處景觀;南區自東向西,有蜘蛛山、梨轅山、蘭花山、瑪瑙山等19處景觀,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屬於絕佳的旅遊目的地。
❻ 奉化蒓湖西湖風景作文
地處象山港內的向陽海岸休閑城毗鄰興建中的國家一級群眾漁港桐照漁港,擁有鳳凰山島、懸山島等島嶼和3000多平方米的灘塗。海島垂釣,自助海鮮,漁業文化展覽等休閑項目讓遊人領略到質朴豪放的漁家風情。
奉化蒓湖鎮一帶有103平方公里的海域和長達63公里的海岸線,漁業經濟十分發達。 南嶴頤養村是奉化市有名的「長壽村」,這里民風淳樸、恬靜安逸、水靜醇甜。
目前全村有102戶人家300餘人。距近20年統計,該村人均壽命79.2歲,100歲以上有三人,80歲以上的人極為普遍。經考察,是因為南嶴村的自然環境獨好。
該村的溪流祼露,山泉大都在地表下流淌,且不受污染,目前已開發為「長壽山」系列飲用水,與此同時,南嶴農副產品豐富,尤其以大白鵝著名。
村東南角有亭子,名曰:「長壽亭」,該亭為六角重檐石亭,單邊長為2.1米,頂上有七幅石圖,分別為龍、鳳、竹、蘭、茶花、水仙、牡丹、荷花,石柱上書:「榮辱不驚看山中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亭的旁邊有一石碑,上書:「八十不稱老九十尚年少,人生滿龍蟠鳳逸正是風光好。」
另由於該村環境優美,經常有人來該村購房居住,現有別墅20多幢,每幢約有300平方米,共約一平方公里,每幢別墅都有私家花園,內有一個個竹林、桃林,並設有石徑。 奉化市內古塔多數是募款集資所建,唯獨培風塔是兩位婦女出資合建。她們是陳登位之妻張氏和董雅軒之妻王氏。培風塔上還刻著她們的姓氏。
培風塔在奉化鮚埼鄉下陳村南面小溪旁的塘塍上。七層六角,用磚砌成。底層各面都嵌著一塊石碑。北面石碑上銹「培風塔」三字,西北面石碑上刻著造塔人的姓氏。其他幾面石碑刻有清代嘉慶年間舉人溪灣老人孫事倫所作的建塔碑記。上面六層每層每面都有壺門圖案。由於塔基不大,直徑僅3.40米,各層收分又較小,再加上腰檐僅用四塊磚塊平疊挑出,所以塔身頎長,彷佛一柄巨劍豎立在象山港邊,與大海白雲為伍。真象那孫事倫碑記中所形容的那樣:「山陬海澨分矗起鋒芒,上挹宵漢兮下映青蒼。」
❼ 河南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
4、殷墟博物苑位於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宮殿區」而得命名。殷墟博物苑為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發祥地。
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國旅遊景區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屬於歷史遺址類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龍潭大峽谷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北部,距洛陽6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
❽ 中國現存最大的亭是哪裡如題 謝謝了
我國現存最大的亭子是----廓如亭(八方亭) 坐落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廓如亭(八方亭)為中國古亭之冠。位於十七孔橋東端,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亭子。面積達130多平方米,內外三圈,由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支承,八角重檐,氣勢雄渾,在園中起重要點景作用。 廓如亭、十七孔橋和南湖島連接在一起,形似一隻烏龜的頭、頸和身軀三部分,據說這是用烏龜造型來象徵長壽之意。
滿意請採納
❾ 墳墓上寫松鶴亭是什麼意思
松與鶴都代表長壽,「松鶴亭」即「長壽亭」的意思,表示墓主人系長壽去死的。
❿ 金龍山旅遊作文300字
金龍山森林公園坐落在我的家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金龍山主峰海拔826米,是哈爾濱市境內第一高峰。公園總面積10101畝,這里是哈爾濱市的「後花園」,是養生、休閑、避暑、度假的中心,是天然大氧吧!
金龍山森林公園里有數不清的紅松、楊樹、白樺……鬱郁蔥蔥的樹木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夏天,走在木棧道中,你會感到十分涼爽,因為茂密的枝葉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大綠傘。偶爾你會聽到幾聲清脆悅耳的鳥兒叫聲,有時低回婉轉像在竊竊私語,有時高亢嘹亮像在引吭高歌,在林間回盪。
金龍山森林公園的石頭,雖然不像黃山怪石那樣聞名遐邇,但也別有一番風韻。就說「天龜石」吧,它的殼又圓又大,十分光滑,四隻腳緊緊抓住地面,頭使勁兒地向上抬著,好像在遙望遠方。烏龜一向是長壽的象徵,在「天龜石」的旁邊,有一座仿古小亭子,那就是「長壽亭」,來金龍山不可不來這里看看,傳說來「長壽亭」坐一坐,是可以長生不老的呀!這真是美好的企盼啊!上一次我去那裡的時候,竟然還看到一條松花蛇從亭子圍欄邊爬過,也許它也聽說過這個傳說吧!
金龍山森林公園最清幽的地方,就要屬「蛙鳴溪」了,這里的水清澈見底,站在溪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沙石。要是6月份來就更好了,這時,你就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小蝌蚪在清澈的溪水中暢游著,等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們長大後,就能聽到那此起彼伏的蛙鳴聲了。
來到金龍山森林公園,你可以領略它迷人的風景,呼吸它綠色的氣息,感受它無限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