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金歲月》奶奶誰演的
是吳彥姝。1938年出生於中國,中國內地女演員。
2020年11月5日消息,吳彥姝、英澤、國村隼和永瀨正敏主演電影《又見奈良》在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12月28日,參演電視劇《流金歲月》開播。
2021年1月15日,主演的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上映。
(1)90歲種地老婆婆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2015年,參演由張黎執導的年代劇《少帥》;同年,與趙岩松合作主演以溫州市甌海區民警周躍南為原型的劇情電影《最美的承諾》。
2016年,與湯唯、吳秀波聯合出演愛情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在片中飾演被老爺爺寵愛的唐秀懿,她憑借該片入圍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同年,與閆妮、張輝共同出演劇情電影《搬遷》,她憑借該片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2. 87歲奶奶開鏟車挖地種菜,為什麼奶奶年紀這么大還需要幹活
你能想像自己87歲的時候在幹嘛嗎?你能想像到一個87歲的老奶奶開鏟車挖地種菜嗎?近日,湖南通道縣一位87歲老奶奶開墾了一塊兒地想要種菜,因為嫌棄兒子動作太慢,自己親自上陣爬上鏟車去平地,並且動作迅速泰然自若。這精神頭根本就不像是一個87歲的老奶奶。
3. 《讀者》不知道哪期中登過一篇關於奶奶的文章,有人知道嗎,求原文,感謝
奶奶老成「老奶奶」
我奶奶現在在干嗎呢?
不猜我都知道,不是在她的床沿上坐著,就是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拿著小板凳,在院子里轉啊轉,偶爾轉到前屋,隔著門縫看看外面。如果碰巧母親沒把門鎖上,她能挪到大門外坐上小半晌。
不能太久,久了她會打瞌睡。因為坐在板凳上打瞌睡,她從小板凳上摔倒3次了,兩次骨折,一次手腕疼,現在她還偶爾嚷疼,可是父親似乎已經沒耐心再帶她去醫院拍片了。
5年前她做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手術,那年她90歲?我不確定,因為我父親都不確定奶奶今年確切的年紀是九十幾歲。反正所有人都知道我奶奶高壽,快一百歲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也這么跟我媽說,我媽總是不屑地撇嘴。
姑且算奶奶那年90歲吧,她的白內障已經讓兩隻眼睛都看不清了,全家人都覺得沒有必要做手術,年紀大,風險也大。只有我堅持要給她做。做了,效果出奇的好。她看得比我遠,比我看得清楚,可是她的世界擺脫不了混沌……
我奶奶的冬天在她的小床上度過,床中央有個凹處,幾乎是她身體的一半大小,是她睡出來的,否則,她的腰不會彎曲成像字母C。她肯定不想這樣,可是從第一次骨折開始,她就再沒敢松開拐杖和小板凳,直到她習慣性地以為自己直不起腰來。
早上她不吃飯,如果不大小便,她可以一天不起床。起來干嗎呢?大家各忙各的,兒子輩要種地,孫子輩在掙錢,重孫子輩幾乎不認識她。她在床上躺著,想什麼,沒人知道,也沒人想去了解。
她不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加速變化。她知道如今種地不再拉牛,趕驢,耕地了嗎?她知道麥子熟了,不用再一個禮拜披星戴月在田裡吃飯搶收嗎?她知道現在不種地,光做生意也能生活而且會生活得更好嗎?她知道現在工作不再是寫字記賬而是用電腦嗎?
她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還穿著一二十年前的褂子,配著孫女在街上買的老年褲,她還穿著對口鞋,獨此一家。
沒有人再花半天時間陪她回憶了,也沒人跟她吵架拌嘴,比她年紀大的或小的相繼都去世了。她也漸漸不參加喪禮了,當小輩有人提醒她誰誰去世了,她「噢」的一聲,張開六十歲起就沒了牙的嘴,點點頭,咧嘴,想哭,可終究沒哭,顫抖著下巴,茫然地歪過腦袋,像是要打盹。
沒人再仔細問她想吃什麼愛吃什麼。我媽每天給她端兩頓飯,每周給她洗一次衣服,會在我們面前叨叨一個假期。一個六十多歲的兒媳婦,一個九十多歲的婆婆,
她們不再吵架。盡管她們曾經針尖對麥芒了幾十年,偶爾回憶起她們指桑罵槐、興師動眾的歲月,我都會很恍惚。那會兒每次吵架她們可都是要分出輸贏,否則之後
幾天別想消停。可是如今,她們誰贏了呢?她們的尖牙利嘴呢?她們的怒發沖冠呢?她們的後代都大了,甚至也老了。她們都輸給了時間,輸給了衰老。
每年我都會找機會回幾次老家,哪怕只有端午節的三天假期,哪怕只有無聊的春節。我做不了什麼,好吃的她不一定愛吃,就為看她。
坐在一個90多歲的奶奶面前,我只會微笑。說什麼呢?聽她說吧。
她平時都是自言自語,10年前母親就不再讓她接電話了。我回家了,她終於有了聽眾,會有些激動,她沒有邏輯、沒有先後、來來去去地說著,有時還眼含淚
光。她說的無非兩個問題:一是我媽對她不好,她沒牙,可是土豆絲切得像小手指那麼粗;她想吃肥肉,可是我媽怕給她洗衣服而不肯做——因為她一吃肥肉,大便
就會糊在衣褲上。二是她老了,要走了,趕緊給她准備後事,不能火葬,千萬不能火葬,她寧願被埋得很深,也不願意死了還被燒成灰。死了燒成灰我知道,那是我
們老家咒人的話。有的人家真的依了老人,不辦喪事,不通知遠親近鄰,趁夜裡哭幾聲,直接就埋了。
我奶奶不知道火葬已經實行了十幾年,即使土葬幾個月,被發現後一樣要連棺材都扒出來去殯儀館。她只知道在她的記憶中,十年如一日,冬天在床上冬眠,夏天在院子里看天。
她每天在想什麼呢?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真的老了,老成了「老奶奶」。當我坐到她對面時,我經常努力聽,也不知道她要表達什麼。終於有一天,我看她拿著剪刀比著自己的腳趾,才知道那
次她是想讓我給她剪長到疼痛難忍的腳指甲。那個因為裹小腳沒有完全成功的大腳趾,指甲向上長,越長越尖,越長越硬,硬得她根本剪不動。
可是我渾身發軟,我下不去手。姐姐說每次都要用熱水泡半天才能剪得動。於是我終於有借口躲掉了這個任務。實際上,我知道我是不耐煩了。我急切盼望著第二天盡快到來,第二天天不亮,我就要回北京了,回到那個待一陣子就想逃離的地方。
面對這一切,我手足無措。我奶奶帶大了我們姐弟4個,我奶奶到70歲還做得一手我認為最好吃的飯菜,我奶奶有很多關於爺爺的秘密,我奶奶地主家出身的神
秘氣息包含著很多故事,我奶奶和我媽的關系就是一部農村婆媳史,我奶奶90多歲不能讓自己的屋子依舊保持干凈,卻讓床沿和吃飯的椅子保持干凈,可是看著她
我說不出一句除了問候以外的話。
我只能和父母、姐姐一樣,無奈地看著她,看著她一點一點骨瘦如柴,一點一點比去年更加蒼老,一點一點無話可說,眼淚也流不出來。
4. 1994年,遼寧一九旬老太太臨終遺言:我是被國民黨追殺的軍火大盜
關於「民國第一軍火被盜案」在講述此事之前,就不得不提開國上將呂正操。
他是共和國將軍當中,身份較為特殊的一位,呂正操是東北軍出身,也就是張作霖和張學良培養出的抗日將領,他在西安事變之後率領全團,加入了共產黨的抗日隊伍。
有件事非常遺憾,那就是出於保密原因,呂正操將軍的回憶錄當中,並未提起原配妻子高崇德。
是什麼樣的秘密,讓呂正操將軍對原配妻子隻字未提呢?
畢竟相守以沫那麼多年,在東北的時候倆人成親,九一八事變之後,夫妻二人又浴血抗戰,又一起脫離東北軍,又一起加入共產黨。
朱德評價高崇德:如同雪中送炭!
劉伯承評價高崇德是:不失信用,可敬可佩!
時間來到1994年,距離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三年!
在東北遼寧的黑山醫院,病房當中有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她已經身患重病,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
這老太太便是高崇德,她的臨終遺言這樣說: 我就是五十四年前……那個軍火大盜……日本人在追殺我……國民黨也在追殺我……
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在聽完這番話之後,當場就被嚇了一跳,他們一直認為,高崇德是普普通通的抗日女戰士,像這樣的老人家,在東北有很多。
可是大家突然聽到,高崇德居然自稱是軍火大盜?當年被國民黨追殺,被日本人追殺?
隨著高崇德去世,這才解開了當年的機密,史稱:民國第一軍火被盜案!也被稱之為民國最大的軍火倉庫被盜案!
也就是說,從1940年國民黨、日偽軍、都派遣部隊捉拿高崇德,到1994年高崇德去世,這個秘密已經隱藏了54年!
對於我們來說,下面的文章相當於一段精彩故事,又或者看一半就感覺索然無味。
可對於主人公高崇德來說,卻是掰著手指頭一年又一年的隱姓埋名,真實戰場上的特工,遠比諜戰電影里的才子佳人更加艱難。
一切的一切,要從1904年說起,高崇德出生在遼寧省黑山縣,也就是當時的奉天。
東北人對日俄戰爭的體會最深刻,東三省白山黑土,在戰火當中破碎,也被稱之為第0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未來的世界格局和人類 歷史 。
這里的人們,那自然崇尚武力,例如高崇德小時候,不愛針線活更不喜歡裹腳,她流連於茶樓和小飯館的門外聽評書,尤其是武俠評書,少女時期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江湖夢。
在這姑娘的性格方面,說叛逆也好、講剛烈也罷,總之高崇德從小到大,已然跟柔弱的女學生不同,她滿身英武之氣,在老師的影響下,所以胸懷大抱負,立志抗日救國驅逐倭寇。
女人當兵,自然不被舊 社會 的風俗所接受,可高崇德毅然加入了東北軍,在部隊里認識了自己的丈夫呂正操。
舞槍弄棒的姑娘,又被譽為東北軍第一女神槍手,都說英雄愛美女,而美女何嘗不愛英雄?
說完高崇德的參軍經歷,下面說說開國將軍呂正操,但凡是東北軍出身的開國將領,那自然是最早和日寇展開激戰的部隊。
呂正操出生於1905年的1月,奉天海城縣唐王山的後村。
日俄戰爭對東北的影響太大了,日寇侵佔了中國大量的土地,老百姓民不聊生。
例如呂正操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帶著他躲在草垛里,日俄戰爭結束之後,南滿鐵路也就被日寇鯨吞。
呂正操在回憶錄說:「在我的少年時代,目睹和經歷了日本侵略者對家鄉人民的壓榨與殺害,南滿鐵路就在山後村經過,我們家的菜地緊挨著鐵路。鄉親們到村西種地,經過鐵路時常常挨日本人的打罵……」
這里曾經是李世和薛仁貴下棋的地方,想當年唐朝盪平倭寇,而今成了日本人覬覦已久的礦山,盛產矽砂礦。
呂正操的祖輩是被發配而來,父親靠著租車拉腳,勉強養活一家人。
呂正操的性格,和高崇德非常相似,他小時候也是愛聽俠義評書,所以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經常跟人打架。
村裡多數姓呂,全村人都恨透了日本人,就拿呂正操來說,跟人打架的時候,誰要是打輸了,誰就扮演日本人,然後被一群小夥伴追著打。
因為日本人一直加寬南滿鐵路,所以和當地人起了沖突,因為村民住在路的這邊,耕地在路的那邊,來回經過鐵路。
呂正操的叔父和大伯,都被日本人砍傷,而他八歲那年上學,不得不繞很遠才能去學校。
老師和日本人起了沖突,被洋刀砍得頭破血流,八歲的呂正操除了哭泣之外,別無他法。
後來呂正操上學的時候,就連繞路也不行了,因為東北發大水,把大橋給淹了,他親眼看到鄉親們過路的時候,被鬼子一刀捅死,隨即挑著扔進河裡。
而清朝覆滅之後,呂正操第一個站出來剪掉辮子,他自然很得意,可卻把家裡人給嚇壞了。
因為呂正操總是跟人打架,所以老師罰他抄書、背書、多做功課……在這一過程當中,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成了未來改變命運的關鍵。
呂正操輟學之後就去種地,賣了糧食之後再去上學,這樣反反復復。
長大後呂正操一邊打工、一邊讀書、一邊抗日,之所以改名字叫「正操」他說為了「操練好了打日本」。
17歲加入東北軍,進入張學良的衛隊旅,在一團三營九連當兵。這支部隊非常重視文化人,所以呂正操自然被重用。
張學良一看呂正操寫字特別好,於是就將其送進了講武堂的第五期。呂正操的那點學問到了這里,自然排名倒數,於是拚命補課,還學會了英語。
畢業之後,呂正操進入東北軍做了排長,所以認識了妻子高崇德,倆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軍閥混戰當中,有情人自然聚少離多。
每當有了時間,夫妻二人常常一起去訓練場,所以個子都練就了一手的好槍法。
在呂正操的回憶錄當中,他對張學良的評價非常高,例如整頓舊軍隊,擁護國民黨中央統一全國,和日本人展開情報作戰等等。
尤其是在日本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完美處理了張作霖身亡、東北易幟等等 歷史 大事件。
九一八發生之後,按照呂正操回憶錄里的說法,是張學良緊急電訊蔣介石,詢問如何處理?蔣介石的回電則是不必抵抗。
雖然說張學良晚年,聲稱是自己下達了不抵抗是自己的命令,跟蔣介石沒關系……但是筆者我本人認為,顯然呂正操回憶錄里的內容最可信。
總之東北軍放棄故鄉,只能暗中支持抗日武裝,張學良還大義滅新,殺了漢奸堂弟以儆國賊。
抗日戰爭由此開始,呂正操和妻子高崇德,踏上了艱苦的抗日道路,在察哈爾、在長城、抵抗日寇侵略,而局勢最嚴重的那自然是熱河省。
呂正操對於丟失東北非常憤怒,高崇德脾氣火爆,自然也義憤填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故鄉,被強行分成了所謂的南滿和北滿。那是自己的家鄉,不是日本人所謂的南北滿洲。
於是乎,東北四省開始抗戰,那所謂的「偽滿洲國」兵犯熱河。後人稱之為東三省,不過當時稱之為東四省。
如果熱河丟失,華北必將不保,反觀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卻在忙著種鴉片賣煙膏。
張學良、呂正操、高崇德等等軍官,希望南京的蔣介石,希望調集中央軍,盡快出擊東北,不能再遲疑,否則就誤國誤民。
奈何南京只是空喊抗日,蔣介石那幫人在忙著內戰,只口頭上支持東北軍,卻不發一文錢的軍餉。
蔣介石秘密發給東北軍的手令當中,認為:「中國的武裝不行,越打失地越多……」
不難想像,呂正操和高崇德他們這些中下級軍官,得知了這條手令之後,內心該是多麼的憤恨,什麼叫失地越來越多?我們家都沒了!
1933年的時候,山海關淪陷之後,熱河抗戰隨即展開。
宋子文奉命來熱河考察,張學良和湯玉麟自然熱情招待,希望得到抗日的軍餉。
宋子文帶著東北軍給的皮大衣和皮帽子,拍著胸膛說軍費包在政府身上,說完這番話之後就走了,口號倒是喊得很響,錢卻一分錢也沒給。
再看此時的鬼子,調集陸軍空軍重型裝備,開始侵犯熱河,鬼子還沒有打來呢,湯玉麟就已經望風而逃。
張學良沒辦法,一邊堵截日寇,一邊排兵布陣,開戰長城喜峰口。
張自忠和宋哲元,大刀隊奮戰奪回喜峰口《大刀進行曲》隨之唱響。
呂正操開赴前線作戰,在熱河的喇嘛洞子構築攻勢,結果給予西犯的鬼子迎頭痛擊,繳獲了諸多戰利品。
尤其是日本人攜帶的護身符,通通解掉送往總部,因為呂正操他們戰功大、傷亡少、所以聲名鵲起。
最終熱河失守,張學良給呂正操發電報,緊急來北平開會,委任呂正操擔任647團的團長。
結果呂正操還沒有上任呢,張學良就已經被迫下野,按照呂正操回憶錄里的說法,全國人民要求抗日,蔣介石卻想跟日本人和談。
既然張學良主張抗日,所以蔣介石自然會讓張學良下野,從而緩和和日本人的關系。
蔣介石既然讓張學良下野,既然要跟日本人關系和緩,那誰來背黑鍋呢?
於是乎國民黨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來到華北和日寇簽訂了《塘沽協定》。
根據協議的內容,冀東那邊數不清的抗日武裝,被國民黨定義為「非武裝區」不受政府保護。
說白了就是,國民黨承認這里是所謂的「非戰區」任誰都看得出,是把冀東拱手送給日本。
高崇德得知之後,恨得渾身顫抖,於是去往冀東,收容抗日武裝,尤其是撤離抗日戰士的女眷家屬子女。
何應欽代替蔣介石和汪精衛挨罵,也就成了賣國賊,可事情遠遠沒有結束,日本人入關繼續進犯平津。
兩年後,何應欽又跟日本人秘密簽訂了《何梅協定》,這屬於是標準的賣國協定,國民黨要求中國抗日部隊再次撤離,放棄了河北和平津的黨部,並且不允許老百姓上街抗議。
日本人自然不客氣,於是開始策劃他們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而抗日部隊雖然有心殺敵,卻迫於蔣介石與何應欽的命令步步撤退。
呂正操卻在前線抵抗,高崇德則收容戰士的家屬,組織失散的潰兵。
在中國軍隊被逼撤退的情況下,呂正操和高崇德夫妻二人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
呂正操自然會跟共產黨聯系,高崇德自然夫唱婦隨,就連張學良的弟弟,都已經跟共產黨接頭。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會發生西安事變了,按照呂正操的說法,在張學良下野的當天,他們這些中下級軍官,已經有了兵變的想法。
到了西安事變之後,呂正操自然投奔共產黨,對外宣稱要獨立抗日;妻子高崇德,自然也會跟隨丈夫投奔共產黨。
無論 歷史 對張學良如何評價,無論世人對張學良如何評價,至少呂正操夫婦二人,認為少帥是千古功臣。
周恩來也認為,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是不朽的千古功臣。
放下呂正操暫且不說,下面的文章單獨說說高崇德,此時的她,已經不是當年的軍中少女。
從九一八到盧溝橋事變,高崇德已經33歲的年紀,練就了一手的好槍法,在部隊當中威望很高,在部隊家屬當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尤其是在這些年的抗日生涯當中,有一位代號王先生的地下黨,就已經跟高崇德聯系,一起組織抗日救亡的隊伍。
丈夫呂正操加入八路軍的時候,妻子高崇德在河南地區,正組織「東北抗日救亡團」。
高崇德在留守處,自發自願地組織東北軍家屬和散兵,給予大家生活上的照顧,心理上的安慰,鼓勵戰士們上前線,帶領老弱婦孺進入兵工廠。
前文提起的那位王先生,正是他帶著高崇德去陝北,見到了當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
二人見面之後,林伯渠早就得知了高崇德的事跡,對這位巾幗英雄大加贊賞,從九一八到現在,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當中,是當之無愧的抗日女英雄。
高崇德自然表示,要加入八路軍的抗日隊伍,因為東北是故鄉,如果家都沒有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務必打回東北,務必抗日救國!
林伯渠的回應則是,希望高崇德進入隱秘戰線,為八路軍做出更大的貢獻,殺敵並不僅僅是真刀真槍,能為抗日而奮斗的地方,除了前線之外,還有很多。
高崇德當即意識到,林伯渠希望自己做特工,也就是情報間諜工作。
林伯渠的原話是:「鑒於目前的形勢,我們給你安排了一項比上前線更重要也更艱巨的特殊任務——通過你在東北軍中的特殊身份,想辦法為八路軍偷運出一些軍火彈葯。你由我直接領導,具體事宜跟八路軍陝西辦事處主任伍雲甫聯系。」
之所以安排這樣的任務,要先說清楚此時的 歷史 背景……
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兩黨雖然不再內戰,但雙方纏鬥了整整十年,其中的恩恩怨怨不言而喻。
所以國民黨雖然是執政黨,但卻不給八路軍發軍餉和彈葯,以至於很多八路軍戰士,連菜刀都分不到一把,甚至空著手去跟日本鬼子搏殺。
這是抗日戰爭初期,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缺少武器裝備、醫療器械、各種物資……
困難到什麼程度呢?這樣說吧,就連戰士動手術,都要用繩子捆在手術台上,因為沒有麻葯……而且這還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高崇德欣然答應,願意在隱秘戰線,為八路軍獲取國民黨的武器裝備和彈葯。
這里要解釋清楚:呂正操不是孤身一人加入共產黨的,而是帶著好幾千人;至於妻子高崇德,更不是孤身一人了,早就培養出一支能征善戰、又對抗日絕對忠誠的隊伍。
二人分別的時候,林伯渠對高崇德再次叮囑說:「切記切記,你的身份決不能暴露,不要跟其他人聯系,就連你最親近的人也不要讓他們知道!」
從這時候開始,未來的「軍火大盜」高崇德,開始了她的崢嶸之路。
高崇德在東北軍的後勤部工作,她的目光望向了國民黨的軍火庫,以她的身份地位和名聲,自然能夠拿著條子來提取軍火。
高崇德用林伯渠給的秘密專款,買通了軍火庫的守衛和軍官,而且有很多士兵,猜到這些軍火要送給八路軍,所以他們不肯收錢,大開方便之門。
前文說過,高崇德麾下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對抗日事業絕對忠誠,所以高崇德拿到大批大批的軍火之後,交給他們送往八路軍那邊。
高崇德來提取軍事裝備,一共有兩條路徑,一是拿著偽造的軍部條子,帶走一車一車的武器彈葯。
二是深夜打開軍火庫的大門,而周圍的東北軍守衛,自動出去解手或者請病假。
就這樣,一批又一批的槍支彈葯,源源不斷進入了八路軍的手中,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可是牆打萬丈,沒有不透風的,隨著高崇德拿到的軍火越來越多,而八路軍的裝備越來越精良,此事引起了軍統特務和日本特務的注意。
國民黨的軍統特務先是發現,八路軍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大捷,繳獲武器的數量,根本不夠維持大規模戰斗,而他們不斷補充的武器,明顯是東北軍的武器。
日本特務也隨之發現,他們跟八路軍作戰的時候,居然越來越艱難,自己丟失的武器,肯定不夠八路軍使用,而八路軍突然有那麼多的彈葯,哪裡來的呢?
尤其是,八路軍的隊伍當中,出現了小鋼炮和炮彈之類的重武器之後,更是引起了日本特務和軍統特務的警覺。
因為在當時的戰場上,鋼炮和炮彈是非常珍貴的。日本人明明沒有丟失類似的裝備,可八路軍是哪裡來的呢?
舉例來說,日本人跟粟裕粟裕作戰的時候,因為丟失了一門小山炮,居然到處刷標語:粟裕還我炮來,那兩具擲彈筒我不要了。
多次給粟裕寫信,只要歸還那九二步兵炮,雙方便可和平相處……粟裕當然不給,你來侵略我們,還跟我和平相處?開什麼玩笑?
以上案例,只是為了證明重武器的重要性,而高崇德就為八路軍,獲取了一批又一批的重武器。
緊接著,國民黨肯定介入調查,結果戴笠這幫人,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隨即在內部將其定名為:民國最大軍火倉庫被盜案!
日偽軍的報紙、國民黨的報紙、開始紛紛報道這件事,就連花邊媒體都加入了進來。
更別提各路軍閥,將這個勁爆新聞,當成是對付政敵的案件,拿出來大肆炒作。
日本特務隨即秘密潛入東北軍,也開始調查這一樁軍火失竊案。
再看此時的高崇德,為了避避風頭,暫時沒有繼續為八路軍運送彈葯。
隨著調查的繼續,軍統發現不止一個東北軍的彈葯庫被竊,而且手段一摸一樣,肯定是同一盜竊團伙所為。
等風頭過了之後,高崇德繼續動手,要知道軍火這種東西,要麼是沉重的鋼鐵,要麼是易燃易爆的火葯。
從國民黨的軍火庫,到八路軍的各根據地,少則幾百里多則上千里!
再有就是,八路軍的根據地很分散,所以去送武器彈葯的途中,會經過敵人的重重封鎖線。
為了繞路,這些東北的抗日勇士,時常要繞過兩三個省份,跨越黃河和長江兩岸,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拿到了高崇德等人給的軍火。
例如1939年,高崇德親自帶隊,將軍火送給劉伯承的抗日隊伍,也就是八路軍的129師。
高崇德出發的時候,體重有一百二十斤,等送完軍火回去的時候,只剩下八十多斤。
對於這件事,劉伯承稱贊高崇德是:不失信用,可敬可佩。
朱老總說:高崇德送炮彈如同雪中送炭。
國民黨和日偽軍的調查還在繼續,查了整整三年之後,認定此案的「盜賊」就是東北軍的高崇德,也就是那位東北軍第一女神槍手。
緊接著,日、偽、蔣等等勢力,開始調遣部隊和特務,開始追殺高崇德,以至於很多抗日勇士犧牲。
尤其是在1940年秋,敵預備三師的一個團,大兵圍困了高崇德。
於是乎,這位巾幗英雄手持雙槍,率隊突圍而去,雖然沖出了敵人的封鎖,但是在這場戰斗當中,高崇德也身負重傷。
報紙可就炸了鍋,各種標題都是「中原第一女匪」等等等,敵人一看輿論反響激烈,為了自己的面子,開始對高崇德展開無窮無盡的追殺。
可高崇德突然人間「蒸發」被我黨保護了起來。
直到1994年,遼寧黑山醫院當中,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臨終遺言說:我就是那軍火大盜……
5. 90歲老婆婆生日該送什麼
90歲老婆婆過生日,你應該送她衣服或者個給一份大蛋糕。
6. 上海賣油墩子的阿婆走了,她是因何去世的
有相關網友爆料,這位老婆婆在2021年的四月份開始,身體就已經吃不消了,這位老婆婆每天都站在油鍋面前去炸油墩子,因為想要給自己的兒子還欠下的債,所以一刻都不敢休息,對於這么老的老人而言,這種勞動力可以說這對身體是非常有傷害的。這位老婆婆在十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去用自己的勞動幫助,自己得兒子去賣這些東西了,因為老婆婆知道自己的兒子欠下了很多的錢,又不想記得兒子那麼的難受,所以就選擇了通過自己的勞動力來幫助兒子的去償還這個錢。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很明確的發現,老人對於自己的子女都是無私奉獻的,即使是自己的身體非常的難受,但依舊選擇幫助自己的兒子。老人在2021年的時候也說過,將在2022年的二月份,把欠下的錢都還完,到時候自己就可以享福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卻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7. 家住青浦的92歲的奶奶每天提著鋤頭下地種田,老年人種田對健康有影響嗎
在生活中,對於那些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也是一刻都閑不下來了,因為有一些老年人他們年齡大了,在家裡面也是舞花弄草,然後種自己的那一點點。田地這樣他們自己種的東西吃他們也是非常開心的,因為畢竟他們也是不想天天無所事事,非常悠閑的那個時候他們中的也是。非常的有這種習慣,所以說他們對於這些生命小生命也是非常的喜歡的,畢竟自己去種的。
8. 傳遞平凡之善!成都82歲老婆婆,連續三年當防疫志願者,她為何這么做
成都82歲老婆婆,連續三年當防疫志願者。老婆婆之所以這么做也是想傳遞善意之舉,用自己的三年時光,為防疫工作作出了貢獻。老婆婆是一名老黨員,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別人的健康,她自願花費自己的時間,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為大家提供便捷。
老婆婆是他們社區里最年長的一名黨員志願者,雖然已經82歲高齡了,但是在人群中仍然聲音洪亮。在社區的核酸檢測點總能看見老婆婆,在人群之中為大家服務,協助防疫工作者們維持社區的秩序。老婆婆說她這么做是因為自己是一名黨員,也是因為這樣做,想讓自己和大家更加的安全。
9. 湖南87歲奶奶開著鏟車挖地種菜,這位奶奶的狀態怎麼樣
一、湖南87歲奶奶開著鏟車種菜情況介紹
這個湖南87歲老奶奶看到兒子開鏟車很不利落,她就著急了,她開著車就去挖地種菜。
二、老奶奶身體狀況
這個老奶奶身體非常好,她平時喜歡勞動,挖地、種菜、喂雞等農活都忙碌著,這個老奶奶是一個閑不住的勤奮人。她每天像一個勤勞小蜜蜂一樣。
很多年輕人平時都不願意進行體育鍛煉,他們趴在網上,這就造成了他們身體體質差,有些人看起來才三十多歲,但實際上他們的心臟功能遠遠不如一些老年人,這些老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身體非常好。
我身邊就有這么一個年輕人,每天上網,他接連上了三天網,就突發腦溢血,剛剛三十多,就不能自理了,這就是他們平時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弊端。
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要進行經常性體育鍛煉,有了好身體才有一切,不要等到有病了,為時已晚。
最後,祝福這個老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10. 一段92歲奶奶天天提鋤頭下地種田的視頻上熱搜,這對你有何觸動
我認為這一家人實在太有福氣了,因為有這樣一位天天能夠提著鋤頭下地的老人,感覺整個家都充滿了福氣。可能很多人對我這句話都不太理解吧,為什麼有一位老人就會感覺到有福氣呢?其實這是因為老人身體健康是家人收到最好的禮物。
相信有很多人應該都非常羨慕家裡有這樣一位老人吧,永遠都不要等親人離開之後才開始後悔,一定要珍惜大家能夠團聚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希望大家都能夠孝順自己的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