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照顧90歲的老人
1、盡量不讓她做(自理)有危險的事。
2、定期為老人體檢,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3、飲食宜清淡,不要太油膩,食物別太堅硬,葷素合理,每天保證雞蛋牛奶。
4、經常到戶外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心情愉悅。
5、經常幫老人清潔身體,這樣不僅讓老人舒服點,還可以發現一些「症狀」。
6、盡量順著她的意思,別讓老人「著急上火」影響身體。
其他的,就要在護理照顧的過程中隨機應變了。
Ⅱ 農村有房有地非要到兒子家住的老人,應該怎麼對待這樣的老人
一,是和兒子家有緣分,親切離不開,想長在一起過團圓的幸福美滿的生活吧。二,是在農村裡條件差,無人招管,種地還不夠那些投資的錢,好地都搞了建設,種那些山嶺薄地,也的不到什麼高收入,住著無意思。三,非言是農村裡,天天子掃大街,也是形象表面,也從根本上解決不什麼真正的實及問題。有可能就是,有這么幾方面等等吧。我說的對不對。請你看看,大家朋友們,怎麼說的吧,謝謝。,,,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做人最起碼的標准。一對老夫老妻在農村有房有地,還有勞動能力,孩子們能定期看望,還給零花錢,這完全是應該的,沒有任何張揚的理由。 我到要問:大事全部否則,否則你想干什麼?你的言行明顯就是讓大家來隨聲附和,應該怎麼來對待這樣的老人?從這個字里行間,我不以為然,這中間,作為一個兒子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絕對是有一定的成見,才能夠提得出這種不孝不順的問題出來,可悲,可嘆啊!
首先,老兩口非要到兒子家住是天經地義,做兒子的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俗話說,養兒防老,積谷防肌。父母親生你養你,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你做為兒子長得有點像人樣了,在城裡有了房,就連自己的父母親也不願意接受了,你有嫌棄的資本嗎?我說:兒不嫌母醜,犬不嫌家窮。你若嫌棄自己的父母的話,我說這種人連狗都不如。給點東西給狗吃了,狗還曉得甩尾巴,還懂得知恩達義。
其次,瞻養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兒子住在城裡你再偉大,在父母面前你永遠都是老人的崽子。 作為一個兒子,你再偉大,就算是父母親是一棵長得歪歪扭扭的怪竹子,長相十分難看。但是,是他們生長出你這棵又直又大又有用的竹子,你沒有他們的根,永遠也沒有你啊!你在這棵根上吮吸了他們的乳汁,才有了你的今天。今天你偉大了,在城裡有房子了,就可以拋棄父母,讓老人在農村生活,你想回家就回家,零花錢給多給少是你的權力了,你以為認到職責了,盡到孝道了。孩子,你錯了,老人不需要你那點錢,而是需要你的心,一顆孝順的心。
再次,在這種問題上,我希望所有的師友們,對於一些不合理的問題,我們要有一種敢於批判的精神,不能聽之任之,順勢而為,我們要用批判的精神來喚醒一些愚昧的人們。
我是青山老胡,這僅僅是一己之見,希望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提這問題的肯定是兒媳,一個最簡單的反問就是:你若有個兒子,辛苦養到十歲,你問他這個問題,兒子回答:千萬不要來麻煩我。你會有何感想?
我們常說:三觀不正。這種不懂得孝道的人,就屬三觀不正。當然她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涉及到自己父母,可能是另一個面孔,另一套理論了。否則真是完定全全的三觀不正了。
孝順父母,對老人言,是一種權利,因為他們生養了子女,做了父母該做一切。對子女言,則是一種義務,為人子女,不孝順供養父母,年邁的父母靠誰?靠政府?自生自滅?稍有良知的人,都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如今親還在,子卻欲推卸責任,合適嗎?作為丈夫妻子的兒媳,䧟丈夫於不孝不義,合適嗎?
故土難離老屋不舍,願意跟隨兒女到客居地安度晚年的老人不多,有地有屋還要求一定到外地與兒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很少。現實生活往往不湊巧,有的老人請不來有的老人送不走。最好的辦法是尊重老人意願,來去自便。因客觀原因造成與父母一起居住有困難的家庭,兒女最好採取變通辦法妥善安置父母生活,既不要簡單拒之門外,也不要勉強接納產生不愉快後再來補救。
老人不管他有多少房,只要他想到哪個孩子家住都是天經地義的……
父母年老了,他要的是陪伴,他們也害怕孤獨……
說到這,應該知道怎麼對待老人了嗎?
這些老人一般都是沒有生活能力,更多的是自理能力喪失的老人,能打能動的誰也不去兒子家住,老人特別喜歡安靜,老兩口住在一起多好啊!絕對不會和兒子摻和,他們之所以選擇去兒子家住,根本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單獨生活了,做不了飯,下不了床,這時候必須有人伺候,無奈只有去兒子家住。
大家看看你身邊的老人,有幾個喜歡和兒子在一起,恐怕沒有吧!很多七老八十的老人依然是兩口子相依為命,生活的其樂融融,他們做好飯,坐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說著那些古老的故事,講講過去一起割草的浪漫史,更多的是撫養孩子的樂趣。
農村老人最喜歡安靜,他們捨不得麻煩子女,一般都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才去找孩子,即使自己病也對孩子說沒事,過兩天就好了,不用去醫院,一個是怕花錢,一個是怕麻煩孩子,父母就是這樣,他們就希望子女幸福,總是虧待自己,這就是父母,作為子女我們總是向你索取,未曾說謝謝你。
農村有地有房的老人一般都會自己單獨居住,和孩子住在一起一般都是喪失了自理能力,農村很多80多歲的老人還是自己單獨居住,自己做飯,他們對這種生活特別滿意,他們經常說還是自己住方便,想吃啥吃啥,吃完飯坐大街,確實也是,現在的老人確實很幸福。
當然作為子女我們也要時刻關注著老人的生活狀態,特別是上了年紀的,差不多就把老人接來和自己一起住,這樣能很好的照顧老人,很多時候我們也應該征詢老人的意見,最好是住的離老人近一點,這樣方便照顧,大家說對嗎?
有房有地怎麼啦?人老了,有體力去種嗎?有房子,生病了,要不要人服侍?人老了,子女就應該把老人接過來一塊住,有個照應,養兒防老!
任何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有的父母是一心為了孩子,處處為孩子著想,還有一種父母就是個不講道理,非得摻乎孩子的一切事情!
我的父母就是那種比較為孩子著想的人,從我小時候記事開始,我的父母都是起早貪黑的掙錢,養活我們,有一點好吃的東西都想著我們,看別人有啥,我們也有,雖說我們不富裕,但是在這方面我父母沒有虧待過我們,現在我們都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更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想把父母接過來一塊住,父母總是不來,說老家還有地,還得種菜,有好多活,還有在農村大半輩子了,挺好的,不願去給我們一塊,說只要你們過的好,我就放心了,平時有點小毛病什麼的,父母不願意告訴我們,總是自己去看醫生!我挺感謝我的父母,總是為我們付出,我從來沒有給父母做點什麼!
我的鄰居的孩子都沒有這么明事理的父母了,他覺得孩子就是他的天,孩子就是他的一切,他孩子結婚了,本來條件都不是特別好,湊錢在縣城買了小二居室,父母天天去找事,問孩子要錢買保健品,一要就是幾千塊錢,不給就不走,呆到孩子家裡不回來,給孩子找事,因為孩子買房子父母拿的有錢,最後鬧得孩子過不下去了,孩子從房子里搬了出來,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父母把房子霸佔了,孩子出來了還不到底,還是一天天的去租房子的地方鬧,村子裡的人開導他的父母也不行,現在弄得媳婦受不了了,要給他孩子鬧離婚,他父母算是消停幾天了!
所以一家不知一家事,任何的事情都沒有對與錯,只能說父母明事理,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日子才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如果父母一個勁的摻和孩子的事,最後會親情沒有親情,孩子還怎麼孝敬她。
如果我老了,我只要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地,我絕對不麻煩孩子,只要他們過的好,我就好,我覺得自己住,挺好的,人老了,給年輕孩子過不到一塊了,他們思想活躍,只要孩子好,就行 !!!
家裡有房間,讓老人住下吧,老人怕孤獨,善待老人吧!這個問題有些沉重。
我住在某高校的家屬院,經常在樓下見到老人,冬天天晴的時候,曬太陽的老人多,坐輪椅出來的,也有人扶著的,估計10個老人,有7、8個是家政服務員陪著的。有80多歲的,90多歲的,還有一個老奶奶101歲。90歲的老人,他的兒女也快70歲了,照顧不了他們,只能請人幫忙看,70多歲的老人,他的兒女50多歲,要麼早退休,要麼給孩子看孩子去了,剩下老人,只得請人照顧。
還有的老人,兒女優秀,定居國外,老人在國內依靠家政服務員,照顧飲食起居,兒女假期回國看望老人。
也有的老人,兒女在外地工作,他們不願去同住,也是家政服務員照顧。
這些老人穿的乾乾凈凈,家政服務員也挺和藹的,還給帶著水杯、水果、零食,感覺照顧好很好。
也聽家政服務員說,他們的兒女一年回來一、二次,住一段時間,陪一陣又該回去,老人還是想兒女的。
有的老人兒女不在身邊,他們常年2老人一起生活,有時他們去銀行坐一會兒,和工作人員說說話,經常見面,就熟悉了,有的老人還帶水果去和聊天。也許,在家有點孤獨吧!
這是我周圍的情況,理解有偏差,盼您見諒!
有點不明白這個問題,農村有房有地的老人就不能到兒子家住了嗎。
你問怎樣對待這樣的老人,答案是孝敬。
去年播出的電視劇《都挺好》不知你看了沒有?裡面的蘇大強挺能「作」,自己有房子不住,在國內的兒子,女兒家也不住,偏要跟大兒子到美國去,盡管沒有去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向周圍人炫耀,顯擺。
從你提的這個問題,可看出你是老人的媳婦,對老人到你家去住有點不舒服。你認為公婆還有勞動能力,且有房有地,不應去與你們同住,還可以自食其力,不用麻煩你們。
其實農村很多老人假如沒有某些方面的問題,他們也不想去與兒子同住的,他們還嫌沒有自己單獨住方便呢。
現在公婆非要與你們同住,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看他們表面上還有勞動能力,或許是有難言之隱,不便跟你們說,你應該多關心關心他們。
再說了,你肯定也是生兒育女了,你含辛茹苦地養大他們,到你老了,假如你想與他們同住,他們不願意,你會有什麼想法呢?
孝敬父母是義務,上行下效幸福家。
Ⅲ 家有老母九十歲,不好侍候,兒女該怎麼辦
家裡有90歲的老母,不好伺候,兒女就應該盡量耐心的照顧老人,因為畢竟老人九十多歲了,不會那麼明事理,作為兒女要多體涼,姊妹們可以商量著輪流照顧老人。盡到孝心。
Ⅳ 對待老人我們應該怎麼做
對待老人家應該要學會怎麼樣尊重怎麼樣和他們相處。其實很多老人家只不過是比較貪心物的是比較小氣了一些。
Ⅳ 家有九十歲的老人,有兒有女卻都推三阻四,不肯主動贍養該怎麼辦
如果九十歲老娘全由自己一個人贍養,其他的兄弟姊妹都不負責,那我肯定會有怨言的,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老娘只有我一個子女,那自己一個人贍養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老娘有兒有女,那隻有我一個人贍養就完全說不過去。退一萬步說,如果其他子女的確是沒有人手,沒有時間來照顧。那就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不可能所有的便宜全佔了。
Ⅵ 九十歲的老人無人扶養,並且有子女該怎麼辦
面對有子女的老人無人撫養這個問題,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子女進贍養義務。
Ⅶ 子女如何孝敬老人才滿意
孝順老人是每個子女應該盡的責任與義務,除了在生活上關心老人,而且也要盡可能抽時間去陪伴老人,並不能說給些錢讓老人自己買些吃的喝的就足夠了,年紀大的人,有時候會特別希望孩子能回來陪伴自己,因為他們會覺得生活特別的空虛,所以子女平常如果沒有時間回去陪伴老人,一定要經常打電話和老人聊聊天,讓老人感覺到你對她的關心與照顧
Ⅷ 老人與子女相處八原則
一、不要倚老賣老
老年人不要總是一味地強調自己年長,不顧孩子們的感受,片面地要求晚輩們順服自己,這樣只會讓你喪失做家長的威嚴,損害自己在晚輩心中的形象。
二、不要憶苦思甜
每個老年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但是時代在發展,曾經那些「吃苦耐勞」的經歷未必對現在的年輕人有幫助,以前的故事說出來聽聽就好,若總是拿出來教育晚輩,只會自討沒趣,讓自己難堪。
三、不要多管閑事
老人不高高在上總以長輩的身份教訓兒女,不覺得孩子就該絕對服從於父母,也不要總把兒女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什麼事情溝通交流,家庭成員之間平等、和睦相處。做事不周時多給予理解。一家人身心愉快,比什麼都好。
四、不要試圖改變別人
小輩是在要獨立自由的環境下長大成人的,尤其是有了第三代,自己還把兒女教育孩子的事都包了,兒女永遠長不大,也不會有責任心。也不要袒護孫輩,放手讓孩子們去體驗自己的生活。
老輩不要自以為是。可以提建議,聽也罷,不聽也罷,不逼他們照做。也不要擔心兒女吃虧,人都要親身經歷才能記事,不然別人再怎麼說都與自己無關。
五、不要總認為兒女不如父母強
兒女與老人有代溝。網上流傳"三年一代溝",老年人與子女間的年齡差距決定了彼此之間認知的差異。老人和兒女在一些事情上做法不同。比如在經濟上,老人覺得能省則省,孩子卻是能花就花。
老輩省吃儉用,不捨得多花錢,能替代的替代,花在自己身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讓孩子覺得太摳,有好日子不會過。實際上老人把省出來的錢給了孩子,孩子花著錢享受著生活,老人又心有不甘,想要數落,既然給了,孩子怎麼用就不用管太多。
Ⅸ 都說「老還小」,該怎樣跟年過九十的奶奶聊天
都說「老還小」,該怎樣跟年過九十的奶奶聊天?
1.善於傾聽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法寶,老人和年輕人都一樣。越聽越好,越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尤其是和老女人聊天,一定要忍著,認真聽。時不時給她反饋,證明她在用心聽,讓她覺得自己被重視了。與老年女性的聊天技巧
兒孫是每一個老人的心,這樣的隔代之愛是他們最珍貴的感情,無論是老人還是老年婦女。聊天的時候,盡量把話題引到對方的兒孫身上,讓她可以驕傲地談論自己的兒孫,讓你們的聊天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下去。聊兒孫是和老人聊天最好的工具,總能激起老人說話的慾望。
Ⅹ 老人怎樣與晚輩相處才能和諧
老年父母和子女相處也需要小心翼翼,「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年人不需要對年輕人的生活指指點點。
文章圖片1
給年輕人自由,不必事事親力親為
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沒有事情做,感覺自己失去了價值,心裡空落落的。他們的關注點開始專注於兒女,對兒女的事情總是尋根問底。子女覺得自己沒有自由,很不願意搭理父母,還會跟父母鬧矛盾。
對待自己的子女需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老年人上了年紀,對待自己的子女,畢竟都會有點偏心,這樣的偏心就會造成家庭的不和睦,有時候婆婆看不上兒媳婦,總是刁難兒媳婦。這樣也會給自己的兒子造成困惱,所以在面對子女的問題上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管是自己的兒子、媳婦、女兒和女婿,都應當看成自己的家人,對待他們的心意都要是一樣的,千萬不要偏袒任何的一方。
文章圖片2
多包容和理解子女,從子女問題看待問題
對待子女盡量要多包容和理解一些,即便發現子女在某些方面做得令你不滿意的話,也不要老是去批評和責難他們。如果實在有不妥的地方,您可以好好地指導、耐心的教育,千萬不要說一些風涼話,或者沒完沒了的嘮叨,這樣只會火上澆油,所以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
少說話,子女家庭的事情少管
很多老人住在孩子的家裡,看不慣子女的生活方式,總是想插手兒女家庭的事情,殊不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得不到兒女的認同還會惹得子女嫌棄。
文章圖片3
對子女若即若離,有條件的不要和子女擠在一個屋檐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和老年人一起住,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難免會產生矛盾。所以老年人有自己的住處,還是離兒女遠一些距離,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也不需要一味地慣著自己的子女,溺愛自己的子女
子女終究會長大的,他們總歸要獨自面對事情。要多放手讓孩子成長,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