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爸爸生曰禮物怎麼作
我最喜歡給別人過生日了,因為那天,我們可以吃美味的生日蛋糕,還可以吃香甜可口的大餐。哎!說著說著,我的口水都忍不住流了下來。一想起明天中午就可以給老爸過一個頂呱呱的生日會了,我高興得不得了。對了,我還沒有給老爸准備禮物呢!不行,我得趕緊去製作禮物了。
我該做什麼禮物呢!我使勁轉動著我那機靈的腦筋。不一會兒,一個好主意就冒了出來。現在是夏天,天氣這么炎熱,我應該給老爸送清涼,什麼東西能代表清涼呢!扇子,對,就是扇子。我要給老爸送一把扇子,讓老爸涼快一下。
開始製作扇子了,卡紙、剪刀、鉛筆、彩筆,都迫不及待地跑了出來。我先在大大的卡紙上畫了一個橢圓形,又把這個橢圓形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下來。我該在這橢圓形的扇子上畫些什麼東西呢?我想啊想啊,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可以在扇子上貼上一張我和老爸的照片,這樣,爸爸出差的時候,也能看到我了。說干就干,我翻箱倒櫃,終於找出了一張我和老爸的合影,我把它貼在了扇子的一面,又在周圍裝飾了一些小愛心,表示我和爸爸永遠相親相愛。接著,我又在另一面用彩筆畫了一個大大的愛心,代表我的一顆愛老爸的心。
好了,一個扇子大功告成了。我要先把扇子藏起來,到時候再送給老爸,給他一個驚喜。我等啊等啊,好時機終於來到了,在爸爸拖地的時候,我悄悄地從抽屜里拿出了扇子,把扇子遞給了老爸,還對老爸說:「這是我送給您的禮物,祝您生日快樂!」爸爸又驚又喜,接過了扇子,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誇獎道:「嗯!扇子真漂亮!」
我得到了老爸的誇獎,心裡美滋滋的。老爸收到了我的禮物,心裡也美滋滋的。
⑵ 如何自製扇子簡單方法
1、需要准備的材料主要有木片和彩色紙,使用圖釘在木片子的一邊戳出來一個小孔洞。
2、所有木頭片子都需要戳出來孔洞,而且地方都是一樣的。
3、使用金屬絲把所有木頭片子都串在一起,等到木頭片子完全串好之後,使用金屬絲擰一下,這樣就製作完成骨扇。
4、按照木頭片子的長度,使用圓規在白紙上面畫出來一個半圓。
5、使用鉛筆描繪好木片在白紙上面的位置,在木頭片子上面塗抹一些白膠水。
6、把白紙和木頭片子粘貼在一起,注意對准提前畫好的地方。
7、以上就是自製扇子簡單方法。
⑶ 母親的蒲扇
轉眼已是夏天,天開始熱了。每當熱得有點冒汗,就想伸手抓起那一把最原始的扇涼工具——蒲扇。
許是年齡問題,雖生活在科技化時代,天熱了卻並不喜歡扇電扇或者開空調。電扇的風缺乏人情味,空調風涼嗖嗖的,什麼都不如蒲扇扇出的風柔和,帶著特有的情感。不只是我,老公也是這樣感覺。
扇起蒲扇,我又想起了小時候。
小時候,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每年夏天最熱的那段時間,每到晚上,吃完晚飯,我們那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坐在家門口乘涼。家挨得近的,邊扇著蒲扇乘涼,邊天南地北地閑聊。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小孩子都不再亂跑,而是從家裡拖出一領草苫子,或者是一床舊涼席,往地上一鋪,然後躺在上面,靜靜地看著天空,等著風來。很多時候,風是等不了來的,但是很快就能等來成群的蚊子。這個時候,母親總是拿小凳子坐在我們旁邊,一邊和鄰居聊天,一邊給我們扇扇子。那時候的我,總感覺母親手裡的蒲扇是天下最好的東西,一來可以扇涼,二來可以轟走蚊子。夏天的晚上,有時會有風,但那風是熱的,可是母親用蒲扇扇出來的風,永遠是柔柔的、涼涼的,特別舒服。而我們姐妹也總是在那樣的夜晚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等母親喊醒我們,我們迷迷瞪瞪地跟著往家裡走時,時間已是半夜。再躺到床上去睡,那股熱勁已經過去,躺下去一覺就能睡到天明。
我想,對蒲扇有一種獨鍾的情感,一定是源於母親。
與老公說起這些,他卻說不曾享受過這種待遇,因為夏天的夜晚,他從不肯老老實實地待在家長身邊,而是不知道到哪裡去作去了,不到快半夜,母親是找不到他的。很多時候,母親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家睡覺的。不過說起蒲扇,那可是家家都有。一進熱天,趕集先要買扇子。後來,扇子的種類多了紙扇,但遠不如蒲扇好用。在我心裡,那蒲扇,不僅僅可以帶來柔和的涼風,風里更有母親不疾不徐給我扇風的回憶。
又夏天了,我已經找出家裡的幾把蒲扇,放在床頭、桌邊,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只要不是到了熱得實在受不了的那幾天,我是不會開空調的,不是為了省電,只是因為我離不開蒲扇。
⑷ 怎樣手工製作扇子
你去買兩塊塑料硬紙板(塑料墊本也可以啦~),要質量好的,你自己喜歡的
把那兩個塑料紙板剪成一樣的圖形,在裡面夾住一塊小的細木板
再把它給用質量好一些的膠粘住,就OK啦~~~~
⑸ 怎樣手工製作扇子,有卡紙要用什麼材料
不同形狀的扇子,要用的工具不同。扇子樹葉形:大卡紙一張,直尺,雙面膠,膠帶(1cm寬的)
芭蕉形和圓形菱形:鉛筆,剪刀,圓規,大卡紙兩張
針和彩色絲線
竹筷一根
⑹ 一把芭蕉扇,扇出世間情
我是中午才趕到家的,天氣很燙,來到家裡就覺得汗流浹背。
母親不在家,給我留了鑰匙,打開門,小花搖著尾巴迎了過來。它是大黃的小狗,大黃走了之後,就它一直陪在母親身旁。
我打開正屋,拿了些饅頭給小花,它高興的蹦了起來,咬著饅頭跑了出去。
老家太熱了,母親沒有把風扇拿出來,我看到床頭有一把芭蕉扇,顧不得找風扇,抓起芭蕉扇就開始給自己扇了起來。
扇著,扇著,往事不再隨風,恍惚之間歷歷在目。
1
這把芭蕉扇是母親買的,當年有人吆喝賣扇子,母親一看是位上了歲數的老人,大熱天的,挑著扁擔在村子裡來回吆喝著:「賣扇子了,賣扇子了。」
母親喊著鄰居大娘一起走過去,老人一看來了生意,笑呵呵的把扁擔放了下來,彎著腰打開扁擔。
大娘拿起幾把扇子,搖了搖,挺結實。
母親也是,又撿了幾把試了試,挺好。
她問老人:「什麼價格?」
老人家笑著說:「不論大小,一把扇子就留你五毛錢吧。」
那時候村裡很少有人家裡裝了風扇,就算有,一般都不舍的開,為的就是節約一點電費。
母親和大娘就是,雖然家裡有了風扇,可總捨不得開一會。
老人家來賣扇子,母親買了兩把,大娘竟然買了三把。
扇子買回來,母親又拿出針線活,把芭蕉扇一圈用布條裹了起來,說是這樣用的時間長一些。
記得我還小,沒事就拿著扇子來回折騰。
有時母親坐著,我就拿著扇子給她扇一會兒。她高興的總是合不攏嘴。
不過,很多時候天熱,晚上都是母親拿著扇子為我們扇著,有時給我們講故事,有時給我們拉著家常,哄著我們入睡,慢慢的扇子不停的在母親手中飛舞,再後來,扇子不知怎麼掉了下來。母親驚慌的再次撿起了扇子,又開始為我們扇了起來。
母親沒有讀過書,也不會唱搖籃曲。她就總是想著辦法給我們說她自己知道的故事,比如當年她怎麼去當的民兵,當年飢餓怎麼偷吃的糧食……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就像是一本地道的網路全書。沒有太多的大學問,她把能知道的故事都講給我們聽。
2
我讀小學的時候,家裡有了三畝果園。
為了看守果園,一家人幾乎都搬到了田裡。
記得放學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背著書包直接回家就可以了而我要跑著去果園。
母親在果園建立了臨時的家,果園的兩頭,還有中間都有臨時搭建的棚子,棚子里有張床,為了晚上看果園休息用的。
母親把廚房放在了果園中間,那時候也沒什麼大魚大肉吃。
田裡茄子,西紅柿,黃瓜豆角之類的滿滿的,一時半會也吃不完。
有時果子熟了,母親摘了一些放在水裡煮,煮熟了晾幹了給我們幾個吃,聽說可以治療咳嗽。
兒時的記憶中,大部分都在果園。
記得晚上,母親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芭蕉扇,帶著我們幾個溜達在果園里。
微風拂過,枝條搖搖晃晃,發出沙沙的聲音,開始覺得心裡有點害怕,不過母親說了以後才覺得原來如此。
夜深人靜,母親帶著我坐在距離果園不遠處的橋頭上,輕輕的說:「等到今年過去,咱們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媽,為啥要等今年過去呢?」
「因為果樹不像莊稼,種了當年就有收成,這一等就要等上好幾年。這不今年的果樹結滿了,希望早點成熟就可以去賣了。」
說到這,母親手中的芭蕉扇,對著我扇的更快了。
我傻傻的看著母親,一臉疑惑的問著:「媽,我啥時候才能長大呢?」
母親笑了起來:「你啊,其實已經長大了啊。你看你都快讀初中了,已經是個男子漢了,以後做事要記得有擔當。」
我聽了之後使勁的點著頭。
那晚,自己激動的一晚上沒睡著,想著自己已經長大了,高興。
原來,長大就是一瞬間的故事。我們以為長大很遠,自己還是個孩子,可當母親告訴自己已經長大的消息後,覺得一種解脫和自豪。
長大了,可以去追求兒時的夢了,當然了,也可以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
一個人,踩著單車,背著行李,無憂無慮,多麼愜意啊。
3
後來,果樹長大了,可是果子的價格降了下來。
母親看著滿園的果樹,不知如何是好。忙碌了那麼多天,終於贏來了收獲,不曾想,價格一跌再跌。
再後來,有村裡人開始砍果樹了。慢慢的,鄉親們陸陸續續到了自己田裡,開始清理果園。
就這,童年的回憶慢慢的也隨之消散。曾經的果園,就在果子價格不高的時候變沒了。可,價格多與少,又和果園有什麼關系呢?
果園沒有錯,錯的只是大夥內心的焦慮不安。總是擔心銷售不好,總是認為掙不了多少錢,大夥不願守候,也不願為此等候。就這,一狠心一跺腳,兒時的時光機停止了。
如今,母親依舊在忙碌著,大大的太陽底下,我不幹活都有點受不了。母親不說累,帶著帽子,默默的做著苦力。
我一直不讓她去幹了,可她就是不聽,她說她想多掙點錢,想為了這個家,再努力一下。
我不願意,可她還是去鎮上做苦力。每每想起,總是淚眼模糊。
不曾想,這大熱的天,母親沒有拿出風扇,竟然還在用著有了二十多年的芭蕉扇。
我心在隱隱作痛,我也沒有去找風扇,手裡拿著芭蕉扇,情不自禁的搖啊搖。
母親的世界裡全都是我們,她想要的不多,只是覺得我們幸福就好。而當她看到如今的房價高高在上,看到彩禮出現天文數字,聽說我還是一個人的時候,她不說話了。她只記得不停的幹活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哪怕幹活掙來的不多,一毛一毛,可她依然堅守著。她捨不得用風扇,床頭放著芭蕉扇,二十多年了,母親還在用。
只是如今,她搖著芭蕉扇的時候,我們不在她的身旁。她終於為自己涼快了一次,可她是一個人,我和大哥都在外地,侄子也去了大哥那兒讀書。
小時候,母親講故事,我和大哥坐在母親身旁用心的聽。
後來,我們長大了,一個一個離開,母親再講故事,侄子躺在母親懷里在聽。
如今,侄子去了遠方讀書,家裡就剩下母親一人了。
晚上吃過飯,母親拿出電扇對著我吹了起來,她還用著芭蕉扇。就這樣陪著母親聊著天,過了一會忽然母親對我說:「你手機能視頻不?我想看看你侄子。」
我心裡咯噔一下,慌著說:「能,能,媽,你等一下。」
和大哥開了視頻,母親用一隻手拿著手機樂的笑呵呵的聊了起來,一隻手扇著,不一會兒母親說要看看侄子。大哥說他早就睡著了。
那一刻,母親手中的芭蕉扇險些落在了地上。
彷彿母親手中不只是一把扇子,更像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時光,她正在尋找時光里的我們,我,大哥,侄子,可侄子沒有找到,他睡著了。
一把芭蕉扇,扇出情意濃濃……
⑺ 怎樣自製古風扇子
自製古風扇子的步驟如下:
首先,需要准備的材料主要有木片、彩紙、膠水、金屬絲。
1、用圖釘在木片的一端戳出一個小孔,所有木片都要戳孔且位置相同。
扇子的由來: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最早的扇子圖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戰國金銀錯銅壺上的奴隸手執長柄扇。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稈、蒲草等也能編成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緻,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
中國傳統的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來擋住太陽產生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以上參考扇子的由來
⑻ 首屆母親節徵文大賽||母親的芭蕉扇
盛夏,蚊蠅盛行。
需要乾的活很多,幹完公家的,還要去自留地打點自種的一點蔬菜,還要伺候好家裡的雞、鴨、狗、豬,往往在夜幕降臨後,一家人才在如豆的燈光下,或樹影搖曳的月光下吃完晚飯。
我們小孩子經過一天的奔波,早已疲倦不堪,晚飯往往會在瞌睡蟲的搗亂中完成。因此,往往吃了飯便迫不及待爬上床去,躺下,匆忙進入夢鄉,任憑蚊子叮咬。有時候也會跟小朋友前往村東的大場上尋求夏夜舒緩的涼風。
徐徐的夏夜悠悠的涼風帶走了白天炙烤般的酷熱,帶著柔潤的水分,讓我們沐浴其中。在溫潤如玉般清涼的空氣中數著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辨認著北斗星、牛郎織女星及寬闊的銀河裡怎麼數都數不清的不知道名字的星星,看著它們調皮地眨著眼睛,暢想著美好而神秘的星空,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是怎樣的激動和不舍的重逢……風下,沒有蚊蠅的鳴叫和糾纏不清,只剩下徐徐微風親密的友好的觸碰,如一把巨扇將蚊蠅送去了遙遠的寒冬,在美美的夢鄉里搜尋著白日曾久住不散的夢。
但每次,母親都會叮嚀早點回來,說是在沒有遮擋的露天地方睡覺,會生病的。
母親收拾完碗筷,還是接著幹活。活真的很多,好像總也干不完,常常到半夜,雞快叫的時候母親才睡覺。
母親睡覺時會先察看我們是否全部在家,少了誰,便會去場上去找。找到了便輕輕搖晃,搖不醒,便直接將我們背回家,放到床上的蚊帳里睡,以致早上醒來會納悶良久,自己怎麼會從場上跑回了家裡了呢?難道是自己夢遊了?
母親用手裡的寶扇驅趕走蚊帳里的蚊子,就躺在我們幾個中間,閉著眼睛,手握芭蕉扇,前一下後一下慢騰騰地揮舞著,扇得倖存在蚊帳里的蚊子無處遁形,我們便在母親揮舞的扇子送來的涼風里做著香甜的夢,理所當然地享受著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等我們醒來,母親已早早起床,忙裡忙外地張羅著一家人的早飯。
我常常會想,母親是鐵人嗎?為什麼母親會這么不知疲倦呢?就連吃苦耐勞的父親也常抱怨:「鐵人也會被你給累死!」
母親可以整夜不睡覺地幹活,直到五十多歲還是那樣干。但到底上了年紀經,夜晚幹活的時候經常打瞌睡,一晃一晃的,於是常念叨自己不行了,年紀大了,又給我們講起自己年輕時連夜烙煎餅都不用點燈,借著鰲子底下竄出的火苗的亮光將湖子均勻攤在鰲子上,又薄又勻,黃燦燦的,筋道,耐嚼,天明前掀起鰲子,再張羅炒菜、燒湯等一家人的飯食。不論再忙,母親都會把家裡打點的井井有條。爺爺也常在外面誇母親能幹,孝順,做的飯好吃。
後來分了地,在麥收的季節,母親更忙了。她常說,麥口,麥口,為什麼叫麥口?因為割麥子忙啊,要緊著天來,小麥一過了芒種,就會容易發干發脆,收得晚了,再趕上陰雨天,小麥便會爛在地里,發芽的小麥磨出的麵粉是暗淡的,粘稠的,且沒筋骨。因此,割麥就像人過關口一樣至關重要,所以才叫麥口。過去也常有一個「搶收搶種」的口號,在生產隊隊長急促的哨聲中唱響,也經常在我們麥忙假返校的作文里耳熟能詳。
母親整天天不亮起床,甚至整夜不粘床,只是在收拾完手頭的活兒才在天將亮未亮時在床上靠一會兒。做飯、燒水、炒菜,干凈的飯桌上,總會有四個菜整齊地擺在桌罩下,讓我們不論誰到家都會有飯吃,有菜吃,有水喝。但母親從不說累。
莊稼收割完了,母親還要把遺漏在地里的麥穗撿干凈,不讓一個麥穗遺漏。麥子來到麥場上,鍘、曬,翻,打,母親樣樣都行,親力親為,一天到晚都不見她有片刻的清閑。大活幹完了之後,她便蹲在地上把白胖渾圓的麥粒和麥秸、麥糠分開,各歸一邊,利索清爽,看著舒心。每次讓她休息一會兒,她都說不累,還說干這樣的輕活就算是歇歇了。
玉米下種的時候,麥子還未收割。那時的麥子已近成熟,麥芒會扎得人渾身發癢。母親從天不亮就去下湖,在麥壟里點玉米,到下午幹完活才回家。身上的衣服從乾的被露水打成濕的,然後再在太陽下曬干,然後又被汗水浸濕。小時候,常常好幾天都見不到母親,只是在夜裡感覺到母親沉重的蒲扇呼哧呼哧的帶來的清涼和打在身上如按摩般的舒適,還有免被蚊蟲叮咬的皮膚的舒爽。
母親是個心靈手巧的人,農閑時,她把買來的芭蕉扇沿上一圈布邊,在我的記憶里以紅色的居多,在把手的上邊,扇葉四散開去的地方也縫上一塊圓形的紅芯,針腳細膩,目的是防止扇子的邊沿等各處的破損,增長扇子的壽命,然後放在席子底下壓平,這樣扇把和扇面都在一個水平面上,煽起來便呼呼生風。這樣扇子就結實很多,而且,看上去,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既美觀又實用。
農閑的梅雨季節,有時候母親也會自己用麥秸自製一把小黃扇。將金黃色的麥秸從把手處四射開來,形成一個大大的扇形。再用事先捻好的細繩將把扎緊,要扎兩道,既美觀又耐用。再把扇面周邊修齊,用布條沿上邊,一把自製的麥秸蒲扇就製成了,用起來很輕便也很兜風。
後來有了風扇,母親也還是鍾愛她的芭蕉扇。上了年紀的母親,她的腰還是被她過度透支的體力累彎了。但不論她在哪裡都是扇不離手,前後左右呼哧呼哧地扇著,蚊蟲在母親的芭蕉扇面前不是被扇得無影無蹤,就是要付出小命的代價。
如今扇子都已經不知去向,母親在時也沒想著留下一張照片作紀念。那時的每個母親節,我都會給她買上一些可心的衣服和吃的東西送去,但如今只剩下想念了。過去的嘮叨也隨風而去,連覆蓋在母親身上的一抷黃土也是極少相見,只能默默的祝福她在那邊幸福平安!但母親連同她的芭蕉扇依然在我的心裡鮮活,不曾遠離。
秀坤宜
2020年5月8日
《首屆「母親節」徵文活動,開始啦!!》
⑼ 自行DIY的麥稈扇
生活越便捷,對現代化工具依賴性越強,夏天來臨,氣溫一旦破30度,大家便叫苦連天,恨不得一直宅在空調房裡不用外出。
回望小時候,那時連電也沒有,炎炎夏日中,反而沒有對消暑方式有過多的依耐感。日子過得一樣有滋有味。當然那時自有簡單方便的避暑選擇,比如說一頭扎進清澈見底的小河裡,放上竹席躺在涼風習習的院子里,當然最常用的非扇子莫屬。農家人經濟不寬裕,買上檔次的摺扇,精彩絕倫的布扇等等基本不可能,基本都是自己編扇子,原料信手拈來。有棕櫚葉的,有篾絲的,有芭蕉葉的,硬紙板的……最普及和大眾化的是用麥稈編成。
編扇的准備工作,小麥成熟時就開始了,大家會留意哪家小麥的麥稈粗壯潔白,並暗暗記下。等到收小麥時,小姐妹會討要一些去,主人都很樂意滿足大家的要求。
我家的麥桿有一次被村裡的姑娘們看中,姐姐內心的那種高興溢於言表。收麥子時,三番五次的提及這些麥稈的用途,好像要分享出去的是無價之寶一般。
小麥收回來後,經過脫粒,空麥把在太陽下暴曬,目的是通過暴曬,瞬間曬干水分,避免存放時變色或發霉。
過了春夏最忙碌時節,天氣慢慢炎熱起來,相對農活要少些時,姐姐和村裡的姑娘們會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拿出千挑萬選的麥把,從中挑選上半截沒有麥節,兩頭粗細均勻的麥稈剪下來,碼整齊後,用繩子系好放入水中浸泡,直到麥稈吸飽水分,變軟後拿出。同時放在水中浸泡的還有棕櫚葉的筋。
開始編扇子時,先插入一根棕櫚葉筋,幾根麥稈圍繞著它編成大拇指般寬的扁帶子,棕櫚葉筋起到固定作用,那樣帶子就不會凹進突出,顯得樣子很難看,同時增加扇子的硬度和牢固程度。
編織扇子看似簡單,實則也是一項細致活,完全憑手感,不然難做到編出的帶子至始至終寬度一樣,不過對於姑娘們的手藝不用懷疑,農家女從小鍛煉而成的巧手個個都是編扇子的高手。你看她們坐在陰涼的樹蔭下,半低著頭,麻花辮總有一條順著肩膀垂在胸前,油黑發亮。幾個人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專心編織,反復是在編織一個悠遠的夢。隨著長度的增加,帶子像是一條蜿蜒綿亘的長蟲。等編織到一定長度,便收尾。
接下來就是扇子成型過程。為了讓扇子更美,一般會在一塊手掌般大小的圓白布上綉花,姑娘們會綉上諸如鴛鴦戲水,花開富貴等很有寓意的綉品,白布很快隨著各顏色絲線增多活靈活現起來。
縫扇是在綉花結束後,針線活很細的人才可以勝任的步驟。無論扇子編的再漂亮,最後縫扇沒縫好,針腳很大,拿在手裡美觀度會大打折扣,也會被同伴笑話。為了讓扇子達到藝術品的效果,我們家縫扇重任都由母親來完成。母親會邊盤帶子,邊用針線小心翼翼縫,等扇面全縫好後,把之前的綉品縫在扇面的中心位置,配上扇柄,一把堪稱為藝術品圓扇子就此誕生。
炎熱難熬的夏天,用上自己DIY的扇子,自然很親切,它除了送涼意的同時,也是一件驅蚊利器。依偎在母親懷里時,母親總是用扇子邊扇風邊打蚊子,一個個炎熱無比的酷暑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如今待在城市,花樣繁多的扇子唾手可得,就連空調,電扇也是遙控一按,不用吹灰之力習習涼風迎面而來,根本不用花絲毫力氣。得來的太易,反而沒有親切感,內心深處更忘不掉過去手把手編出來的樸素而又實用的麥稈扇子,一種無法忘懷得情愫,留存在心底久久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