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人每天平均要飲用大約0、0015立方米的各種液體,按70歲計算,他所飲用的液體總量大約為40立
假設底面半徑是r 因為底面直徑等於高 所以高=2r
那麼容器體積=容器底面積×容器高
40=πr^2×2r
π=3.14
所以r^3=40÷3.14÷2=6.366
所以r=1.85
所以高=2r=1.85x2=3.7米
『貳』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補液量計算公式是自從1952年Evans提出以體重、燒傷面積為計算基礎的輸液公式以來,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補液量計算公式。但是,仍無一個能適用任何燒傷患者、又都能獲得滿意效果的公式。
補液量,是指醫療過程中通過靜脈補充葯液的劑量,一般需按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計算。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
繼續損失量
按實際損失補充,一般在禁食條件下為40ml/kg·d,電解質包括鈉、氯及碳酸氫離子各40mmol/L。繼續損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補液鹽(ORS)補充。
累積損失量
指病後(如急性脫水)減輕之體重數量,這部分液體最主要。這部分液量可根據脫水程度加以估計。累積損失量也可按體表面積計算,輕度脫水為1200ml/m ,中度脫水為2000mL/m2,極重度脫水為3000ml/m2。
是輸液總量
前三部分之和即為第一天輸液總量。為便於臨床應用,一般將上述三項概括為以下數值,可適用於大多數病例。輕度脫水約90~120ml/kg,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150~180ml/kg。個別病例必要時再作較詳細的計算。
『叄』 正常人體一天需要液體量是多少外科病人的需要量是多少(不記入飲食)人每天最少攝入液體量是300ML嗎
你的估計就是對的啦,一般來說根據病人的代謝狀況和環境有關,首先,確定病人沒有心衰或者腎功能問題,這兩者都是要控制液體入量的。如果是外科單純的禁食的病人60KG左右的一天的液體入量(靜脈)大概是2500,年青人要多些,天熱的時候也要多些。如果是可以進食的病人,就不需要也沒辦法嚴格計算了。
如果你是問理論知識,有專業的公式,查書。
如果你是問臨床實踐,一般給2500,病人如果覺得口渴第二天加量就好。
最少300????才夠無感揮發的,還要加上出量。
『肆』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為了幫助學齡前兒童更好的生長發育,作為家長應該要知道學齡前兒童需要補充哪些營養,也要了解不同的營養需求是什麼,接下來一起來聊一聊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是什麼。
學齡前兒童對水的需要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運轉和排泄,都離不開水;水還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水還能調節體溫,並能止渴。體內的水量隨年齡、性別、胖瘦的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小,體內含水量越多;脂肪組織越多,含水量越少,所以,肥胖者體內含水量相對較少。
水的需要量主要取決於機體的新陳代謝和熱量的需要。此外,溫度的變化、人的活動量和食物的性質,也影響水的需要量。學齡前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對水的需要量為90~100毫升。腹瀉、嘔吐時排水量增多,對水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多。
體內水的供給來源有3個:一是飲入的液體量;二是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三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氧化時產生的水。體內水的排出有3個途徑:一是通過腎臟排出;二是通過皮膚和肺排出;三是通過腸道排出。兒童每天水的周轉比成人快,有利於排出體內的代謝物;但對缺水的耐受力較差,比成人容易發生水平衡失調。當水的攝入量不足時,則可發生脫水現象;反之,當攝入的液量過多,則又可能發生水腫。
學齡前兒童對熱能的需要
熱能是維持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它來自食物中的產熱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些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產生熱能。蛋白質每克產生17千焦(4千卡)熱能,脂肪每克產熱38千焦(9千卡),碳水化合物每克產熱17千焦(4千卡)。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熱能主要用於維持基礎代謝、生長發育、活動等方面的需要。所謂基礎代謝是指兒童在安靜的狀態下維持體溫、肌張力、心跳、呼吸、血壓、器官活動、腺體分泌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量。由於兒童基礎代謝率比成人高,所需熱能也相對較多。兒童的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熱能。一般來說,每增加1克體重,需要攝入19、98千焦(4、78千卡)的熱能。如果膳食熱能供給不足,兒童的生長發育就會遲緩,甚至停頓。同時,兒童活動越劇烈,持續時間越長,所消耗的熱能也就越多。
學齡前兒童平均每日每千克需要418千焦(100千卡)熱能,所需熱能由三大營養素提供。這三種營養素的適宜比例為: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5%~35%,碳水化合物佔50%~60%。
熱能供給不足,可使兒童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熱能供給過多,又可能導致兒童肥胖症的發生。
學齡前兒童對蛋白質的需要
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組成,它是構成細胞組織的主要成分,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要的物質。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蛋白質的供給特別重要。每天應供給足量的蛋白質,一般每天需45~55克。對學
齡前兒童來說,其熱量需要量每日約為6688千焦(1600千卡),則蛋白質的供熱量最好能達到每日836千焦(200千卡)。
除了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數量以外,還應盡量使膳食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適合兒童的需要,這就是說還要注意孩子飲食中蛋白質的質量。這就要求膳食中,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類蛋白質的量要佔蛋白質總攝入量的1/2。可從鮮奶、雞蛋、肉、魚、大豆製品等食物中攝取。其餘所需的1/2蛋白質可由谷類食物提供,如從糧食中獲得。
學齡前兒童對脂肪的需要
脂肪是一種富含熱量的營養素。它主要供給機體熱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構成人體各臟器、組織的細胞膜。儲存在體內的脂肪還能防止體熱散失及保護內臟不受損害。
體內脂肪由食物內脂肪供給或由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轉化而來。
學齡前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需要的熱能相對高於成人。膳食中供給足量的脂肪,可縮小食物的體積,減輕胃腸負擔。如果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都將過分增加胃腸負擔,甚至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膳食中脂肪缺乏,兒童往往體重不增、食慾差、易感染、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病;但熱能攝入過多,特別是飽和和脂肪酸攝入過多,體內脂肪儲存就要增加,就會造成肥胖。日後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凶險性就會增加。
脂肪來源有動物脂肪和植物油。植物油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熔點低,常溫下不凝固,容易消化吸收。動物油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含膽固醇較高。
碳水化合物是供給機體熱能量經濟的營養素,也是體內一些重要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它還參與幫助脂肪完成氧化,防止蛋白質損失;神經組織只能依靠碳水化合物供能,碳水化合物對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有特殊作用。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可導致熱能攝入不足,體內蛋白質合成減少,機體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導致熱能攝入過多,則造成脂肪積聚過多而肥胖。
許多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糧谷類、薯類、雜豆類(除大豆外的其他豆類)等,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無機鹽、B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因此,在安排兒童膳食時,應注意選用谷類、薯類和雜豆類食品。這樣,既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又能補充其他營養素。
學齡前兒童對維生素的需要
維生素是人體內含量很少的一類低分子有機物質。它不能提供熱能,一般也不作為機體構成成分,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依靠食物來提供。
1、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和魚類的肝臟、脂肪、乳汁及蛋黃內。有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菠菜、杏、柿子等含胡蘿卜素較多,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化合物,耐熱、耐酸、耐鹼,不溶於水,在油脂內穩定,故受一般烹飪過程的影響小。
維生素A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保護上皮組織,防止眼結膜、口腔、鼻咽及呼吸道的乾燥損害,有間接增加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還可維持正常視力,防止夜盲症的發生。但過多服用維生素A制劑可造成體內積蓄,導致中毒。
2、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黃等食物中。植物中的麥角固醇及人體皮膚、脂肪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通過暴露於陽光下的紫外線作用,可形成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調節鈣、磷代謝,幫助鈣的吸收,促進鈣沉著於新骨形成部位。兒童如果缺乏維生素D,容易發生佝僂症及手足抽搐症。
學齡前兒童維生素D的需要可由食物提供,通過戶外陽光照射,也可產生維生素D。為了預防維生素D缺乏,應讓孩子多曬太陽。
3、維生素B1
維生素B1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缺乏維生素B1時,兒童生長發育遲緩,出現神經炎、腳氣病(皮膚感覺過敏或遲鈍、肌肉運動功能減退、心慌氣短、全身水腫或急性心力衰竭)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1。穀物的胚和糠麩、酵母、硬果、豆類、瘦肉等,都是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尤其是糧食的表皮含維生素B1豐富。
4、維生素B2
維生素B2對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物氧化過程及熱能代謝極為重要。缺乏維生素B2時兒童生長發育受阻,易患皮膚病、口角炎、唇炎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2。維生素B2可從動物肝臟、奶類、蛋黃、綠葉蔬菜中獲取。
5、維生素B6
維生素B6對於維持細胞免疫功能,調節大腦興奮性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6可從肉、魚、奶類、蛋黃、酵母、動物肝臟、全谷、豆類、花生等食物攝入。
6、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氧化還原能力,參與多種生物效應。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牙質發育良等。維生素C可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攝取。
此外,學齡前兒童對鈣、鐵、鋅、碘等也有程度不同的需要,在飲食營養中應予重視。含鈣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奶類、大豆製品、海帶、芝麻醬、綠葉菜等。
穀物產品(碳水化合物),
根據您孩子在每餐時間和零食時間里搭配食物,每天提供三至四份食物。穀物產品包括早餐穀物,麵食,米飯,蒸粗麥粉,土豆,地瓜,山葯和任何由麵粉製成的食品,例如麵包,餅干,華夫餅和煎餅。
水果和蔬菜
學齡前兒童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學習吃各種這類食物,尤其是蔬菜。嘗試每天提供四到五份。每次用餐時都要繼續提供它們,以便您的學齡前兒童了解到它們始終是正常膳食的一部分。水果通常更受歡迎。將它們切成手抓食品,使其更容易食用。
肉和替代品
每天提供兩份。它們包括肉,魚,蛋,堅果和豆類。豆類是諸如菜豆,鷹嘴豆,鷹嘴豆泥,小扁豆和豆類的食物。提供柔軟,嫩滑的肉塊,因為一些學齡前兒童發現堅硬,耐嚼的肉會有挑戰性,所以並不太願意吃。選擇具有高瘦肉含量和低鹽含量的優質香腸,肉丸。它們很受幼兒歡迎,並且營養豐富。 拒絕吃肉的,素食者或兒童應每天食用兩份替代品,例如豆類,雞蛋,堅果或豆類,以便他們的飲食中有足夠的鐵。
牛奶和替代品
每天為您的孩子提供一份。乳製品為骨骼生長提供大量鈣,但鐵含量極低。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牛奶比嬰兒少,因此不應給他們大瓶牛奶。大量喝牛奶會降低您的孩子對其他食物的食慾,尤其是鐵含量較高的食物。
一歲及以上的孩子可以喝全脂牛奶,但如果對家庭來說更方便,可以改為半脫脂牛奶。半脫脂牛奶的蛋白質和鈣含量相似,但維生素A的含量低於全脂牛奶。不應給五歲以下的孩子使用脫脂牛奶。
『伍』 成人補液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1、按體重減輕估計補液量
生理鹽水補液量(L)=正常血鈉濃度(142mmol/L)×體重減輕量(kg)/每升生理鹽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細胞壓積估計補液量
補液量(L)=[實際紅細胞壓積-正常紅細胞壓積×體重(kg)×0.2]/正常紅細胞壓積。
正常紅細胞壓積男性為48%,女性42%。
細胞外液量為體重×0.2。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礎代謝需要量計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鈉鉀各1~2mmol/kg·d(生理鹽水10ml含鈉1 5mmol,10%氯化鉀溶液10ml含鉀13mmol),或按1500mL/ m2體表面積給予糖60~75g/ m2體表面積,鈉、鉀各50~7 0mmol/ m2體表面積。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補充。高滲脫水時,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遠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認為高滲脫水時,生理需要量宜酌減1/4。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補液量
『陸』 精液量少是怎麼回事
醫院專家介紹,在一般情況下,正常健康的男子每次排出的液量一般為2-6毫升,少於1毫升者稱為精液過少。精液過少可造成不育。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漿組成,而精子僅占精液中的極小部分,所以精液減少主要是精漿減少。造成精液過少主要原因有:睾丸功能低下或內分泌功能紊亂,使得分泌精漿的精囊和前列腺發育不良,因而精漿分泌減少。精囊和前列腺有病變時,影響其分泌功能,使精漿分泌不足。尿道狹窄或尿道憩室等使精液不能全部從尿道排出,因而使排出的精液量減少。發生精液過少時要查明原因,給予對症治療。 另外,有些人排出的精液過少並不是什麼疾病所致,而是由於次數過於頻繁,使精漿來不及分泌所致。這種情況只要減少次數就會恢復正常。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漿組成的,90%以上為精漿,但精子只佔極少部分,約為1%.精漿是由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尿道道旁腺等附屬性腺分泌的,主要成分是水、脂肪、蛋白質顆粒等多種成分,因此精液量稍有改變,並不會影響精子數目。 正常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約為2―6毫升,只有不足1毫升時,臨床上才稱為精液量過少。精液量減少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生理性精液減少,如有些夫婦同房次數過多使精液貯存不足,此時只要留意休息,適當減少同房頻率,調節心理和情緒就可以了,往往無需治療。二是病理性的,如本身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這是需要往醫院檢查並治療的。 在不育患者中,僅有2%屬於精液量過少。因此,在分析減少原因時,首先應排除禁慾時間太短的影響,只有在禁慾5―7天後測定精液量才最正確。成年男性在40歲以後,出現精液量輕度減少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過於擔心。推薦導讀 >> "鎘"損精不育是過量食用動物內臟造成嗎 房事時會出現少精液,甚至無精液。這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平時對性事非常頻繁而毫無節制,造成精液枯竭之況;二是精液是隨著年齡而逐漸減少,二三十歲精液最多,四五十歲較減少,六十歲之後更少。 在中醫方面有兩種辦法,可使男性的精液維持良好狀況。一是應用針灸刺激穴位,增加精液;二是服食中葯增加精液。另一則是根據年齡,在性事的次數方面有所節制,才能使夫妻性生活和諧到老而不衰。推薦導讀 >> 術後尿失禁應該如何護理
『柒』 補液公式是什麼
補充累積損失量:輕度脫水<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kg。重度脫水或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首先靜脈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張含鈉液20ml/kg,總量不超過300ml, 30~60分鍾內靜脈輸入。
補充繼續損失量:是補液後繼續丟失的液體量。一般用1/3~1/2張含鈉液。
供給生理需要量:供給基礎代謝需要的水60~80ml/kg,在實際補液過程中,補液量為以上三部分合計,一般輕度脫水約90~120ml/kg,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150~180ml/kg。
補液禁忌
出現高滲性缺水之後,需要積極的補液。一般選擇的補液方法,是根據缺水的輕重程度所佔百分比,進行積極的補液。在進行補液的時候,需要使用到相應的公式計算。
在補液的時候,還應當堅持注意事項。比如症狀較為輕微時,選擇補低腎炎溶液,症狀較為嚴重時,需要補充多個不同的液體,避免出現酸中毒的情況。如果患者有缺鉀的情況,還需要及時的給予補鉀治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補液量計算公式
『捌』 一個人每天大約平均要飲用0.0015cm立方的的中液體,人的壽命若按平均70歲計算,則飲用液體總量大約為40米立
設此圓柱體容器的高度為 x 米。
則底面直徑也是 x 米,底面半徑為 x/2 米,
可列方程:xπ(x/2)^2 = 40 ,
解得:x = (160/π)^(1/3) ≈ 4 ,
即:此圓柱體容器的高度大約為 4 米。
『玖』 如何做好卧床老人的護理
本來健康的90歲爺爺突然腦梗,經過住院治療一階段,身體恢復還尚可,但不能下床行走,或許會卧床度過餘生。照顧卧床老人也是我們很多家庭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做好卧床期間的護理工作,盡量促進身體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是我們晚輩盡孝的最好方式之一。
如何做好卧床老人的護理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心理
身體的突然變故,不能像往常一樣的生活,對於老人心理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長時間的卧床會使他們產生孤獨、悲觀、抑鬱的情緒。有些老人會覺得因為自己的卧床給家人帶來了麻煩,而心生愧疚,甚至產生了厭世情緒。在卧床中,老人多數會肢體活動困難,換衣服、擦洗身體也由他人來完成,這就難免會造成老人的身體隱私會暴露。老人通常會出現不情願或拒絕擦洗身體和換衣服,我們要盡可能的採取合理的方式來減少老人的尷尬,如:讓異性避讓,或者對隱私部位採取有效遮擋等等方式。我們也要多與老人交談,了解老人心理活動,及時疏導老人心中的郁悶,消除悲觀情緒,和老人解釋病情,勸說老人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與老人交談言語要溫柔親切,富有愛心、耐心。對於老人的合理要求要盡量滿足,讓老人心情舒暢,感受「夕陽」之樂。
環境
卧床老人宜安置在光線充足的南向房間 ,保持房間內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室內布置優雅合理,將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暖瓶等危險用品應遠離老人,以防發生意外。好動老人宜加床擋,防止老人墜床。
三、飲食護理
針對老年人不敢吃喝以及咀嚼及消化功能減弱的特點,我們應給予營養豐富、清淡、易於消化的飲食和半流質食物。根據病情:注意蛋白質、脂肪和糖等營養物質的合理搭配,保證維生素、纖維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入,給予足夠的液體量,做到飲食規律、少食多餐。杜絕怕卧床老人「吃多拉多」怕麻煩而不給老人吃的不健康行為出現!
四、防並發症
老年人機體抵抗力差;卧床後易出現各種並發症,造成病情加重。因此,預防各種並發症的發生是卧床老人的護理重點。保持隱私部位干凈乾燥,大小便及時處理,經常的翻身、抬落腳、起背等,讓卧床老人感受舒適的生活。
1、防褥瘡。老人床鋪應保持松軟、清潔、乾燥、無渣屑,每2-3小時協助老人翻身一次,對受壓處皮膚進行皮膚護理,每日2次,可用手蘸50%的灑精或深滑石粉,對局部進行環形按查,動作應輕柔,防止損傷皮膚,骨骼隆出處應墊氣圈。已形成褥瘡處:應及時處理瘡面,防止褥瘡擴大。
2、防墜積性肺炎。保持老人房間空氣清新,做好空氣消毒,指導老人做深呼吸,主動咳嗽,同時輕護老人背部,以促進痰液排出,根據病情經常更換老人卧位。積板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保證營養水分的攝入,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痰液粘稠。有條件者可做抗生素超聲霧化吸入,以達到消炎及稀釋痰液的目的。
3、防靜脈血栓的形成。長期易發生靜脈血栓,尤以雙下肢多見。應每天給老人按摩肢體肌肉,活動關節2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鼓勵老人多做自主運動,注意觀察末梢血液循環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4、防泌尿系感染。保持老人足夠的攝水量:保持內褲清潔乾燥,每晚用溫水擦洗會陰部 ,指導老人養成規律性排便習慣。
卧床老人的護理是一項長期、細致而又艱辛的工作,需要制訂周密的護理計劃,並按計劃嚴格實施。卧床老人只要治療護理措施得當,就會減輕老人的痛苦,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並有一部分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達到一定的生活自理。
希望爺爺餘生生活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