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壽命最長的省份排名
我國最長壽的十個省份:
1、海 南
據中科院統計,海南是全國百歲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達到1300餘人,也就是說,在海南每10萬人中就有13個人活到百歲以上,據全國之首。
2、上 海
上海作為「魔都」自然有其可取之處,其現代化程度極高,經濟也非常發達,最終要的是上海屬於濱海城市,污染很容易被吹散,這些得天獨厚的因素組在一起,成就了上海的高壽命。
3、廣 東
廣東作為我國最發達最富裕的省份,自然擁有長壽的底氣,它和海南一樣,位於中國最南端,在自然環境和氣候上都好過北方的省份,長壽自然不在話下。
4、福 建
福建海域面積達到13.6萬平方千米,森馬覆蓋率居全國首位,經濟規模又頗為可觀,想不長壽都難。
5、廣 西
廣西在經濟和現代化程度上比不過廣東,但守著並不比廣東差的自然環境,環境的污染程度也小於廣東,所以還是相當長壽的。
6、江蘇
江蘇是我國東部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濕度較高,是宜居的好去處。
7、山 東
山東經濟不下與江蘇,但由於稍稍靠北,環境的舒適程度略不足,所以長壽人口分布上略低於江蘇。
8、浙江
自古江南多才俊,浙江北邊是上海和江蘇,南邊是福建,西邊有安徽,可謂環境優雅,人傑地靈,自古多出長壽之人。
9、四川
長壽怎麼能少的了天府之國,四川物產豐盈,資源豐富,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又地處長江上游,屬長壽之地。
10、北京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生活便利,醫療發達,本應該是長壽的前幾位,但其所處氣候是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這些都不易長壽。
再加上其嚴重的污染和北方沙塵,嚴重的影響了人的身心健康,故在長壽地區中排在第十位。
②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一線城市的表現如何
北上廣深均超82歲,達國際先進水平。記者梳理了北上廣深四大城市最新發布的平均預期壽命,發現四地平均預期壽命均超過82歲,其中上海最高。 廣州市衛健委發布《2021年廣州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顯示,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83.18歲,其中男性為80.43歲,女性為86.01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至34.54%,比2020年提升4.09個百分點,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③ 中國那個城市最長壽
「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實際上,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作為中國六大長壽之鄉中的3個(另3個為四川樂山市、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均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
目前,江蘇如皋已擁有百歲老人209位,總人口為145萬人的如皋成為中國百歲老人總數最多的縣級市;湖北鍾祥有100歲以上老人71名;廣西巴馬則於上世紀90年代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宣布為「世界長壽之鄉」,現在百歲老人為78人。
與會的中國老年學會會長張文范等專家認為,盡管三地的長壽之道不盡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敬老傳統和長壽文化、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長壽食品是普遍的長壽之道。專家們倡議,「百歲人生不是夢,健康方式每一天」,長壽之道實際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平原,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作為世界知名長壽之鄉,如皋不在高寒地帶,也不在偏僻山區,而是地處江海平原、中國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帶。專家們認為,研究如皋的長壽經驗更具有普遍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一億三千萬,占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佔到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來,老齡問題已引起中國整個社會的關注,老年人的健康長壽之道也成為專家研究的課題。
④ 中國內地哪個城市的人類發展指數最高
北京的人類發展指數全國第一
胡鞍鋼說:最近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北京的人類發展指數(HDI)超過0.80達到0.834,這是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十年前這個數字是0.763,這也算是高的了。北京的HDI已經位居全國第一,一般認為,達到極高人類發展指數就邁入發達國家門檻了。
為什麼北京地區生產總值不是全國第一,但人類發展指數卻超過其他大城市?胡鞍鋼說,我們可以看一些關鍵指標,首先是北京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國最高,約為12.0年;北京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80.8歲,整個美國在2010年預期壽命只有78.6歲。他說,衡量一個地區的幸福感有主觀指標,可以問所有的人:你幸福不幸福?最重要的是有客觀指標。全世界可評估、可測量、可比較的,就是人的壽命和健康。只有更健康,才能活得更長。健康就是幸福的最核心要素。
今年(2012年)前三季度,北京市經濟增長率是7.5%,低於許多省市,但胡鞍鋼說,「我更看重的是另外兩個指標: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8.6%,都高於經濟增速。」
⑤ 全國壽命最長省份排名表
廣西省。廣西省是嶺南文化傳承的主要地區之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水果之鄉」。
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見廣西風光之美。因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給了人們健康的生活環境,廣西的「長壽之鄉」是最多的。廣西的長壽指數是24.299,廣西的地形地貌,相較於北方地區擁有比較多的丘陵地帶,以及平原地區,植被生產茂盛,空氣好。
福建省。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浙江省毗鄰、江西省接界,其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域面積達到13.6萬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又頗為可觀,想不長壽都難,截至2018年全省有百歲及以上老年人2327人。
廣東省。大家都知道廣東經濟發展速度快,與此同時在自然環境和氣候上都好過北方的城市。並且廣東的長壽村也是名聲在外,像肇慶世外桃源村,成片成片的桃花林,牛羊成群,牧歌聲聲,宛如人間仙境,是一個十分傳奇的古村落。
作為我國最發達最富裕的省份之一,自然擁有長壽的底氣,像在長壽村,長者的年齡一般都達90歲以上高齡,不少還超過100歲。是不是很讓人羨慕啊。
上海。上海屬於海濱城市,污染輕,環境好,人們生活水平高。上海的長壽指數是27.17在同樣作為南方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地帶含水量豐富,水分攝入充足,對身體有很大好處,2018年人均壽命達到81.08。
海南省。海南省的長壽指數是29.46,百歲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超過1300多人。每10萬人里就有13個人活到百歲以上。預計2030年海南人均預期壽命達82歲以上。
海南省是中國國土面積(陸地面積加海洋面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這里是熱帶季風氣候,風景秀麗,環境宜人,難怪占據「最長壽」榜單的第一名。
⑥ 北京不靠海為什麼人長壽
靠不靠海和長壽沒有太大的關系。北京屬於中國的首都,各個方面的經濟文化條件都是比較好的,所以他的美食餐飲和文化都是相當不錯的,對人的健康吸收都是有相當多的好處,而且北京人也會保養,會調理,所以說北京人相對長壽一些,但是和靠靠海沒有關系。
⑦ 上海市人均預期壽命最長,哪些省份及城市的人最「長壽」
我國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增速明顯高於男性,這導致近年來二者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根據統計顯示14省人均預期壽命超78.2歲,上海排名第一,上海以84.11歲居於首位 ;除此之外我國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轄市的人均預期壽命普遍較高。可以看出這些年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家的平均壽命也在提升。
⑧ 中國城市人均壽命
中國人均年齡的介紹
人均壽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數據。壽星是中國傳統文化「三吉星」之一,寄託著人們對長壽的美好期盼。人均壽命是標志一個地區、一個時期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尺,也是各地區幸福指數的重要參考數據。它與個人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水平、生活環境等因素密切聯系。
中國人均年齡是 75 歲. 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 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
中國大城市人均壽命排行一:北京市
據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人均期望壽命數據如下: 北京市 2013 年6 月24 日,《中國青年報》《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81.35 歲》:剛剛頒布的《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白皮書》顯示:去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069.3 萬人,戶籍人口為1297.5 萬人,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35 歲,比2011 年的81.12 歲增長了0.23 歲。其中,男性79.35 歲,女性83.42 歲,女性高於男性4.07 歲。北京市居民期望壽命較全國平均水平高7.85 歲,與世界高收入國家水平相當。
中國大城市人均壽命排行二:天津市
2013 年3 月15 日,《每日新報》(記者 李佳萌)《天津人均期望壽命達81.19 歲 今年實行看病一卡通》:昨天,記者從市衛生局召開的2013 年度工作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津的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19 歲,人民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醫療資源正在向新興人口密集區域、醫療資源短缺地區調整。
中國大城市人均壽命排行三:上海市
2012 年02 月20 日,《中國新聞網》(記者 陳靜)《上海人均期望壽命近83 歲》:上海市衛生局今日稱,2011 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為82.51 歲,民眾健康三大指標保持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水平。
中國大城市人均壽命排行四:重慶市
2008 年12 月15 日,《重慶時報》(記者 趙偉)《重慶人均期望壽命76 歲 2020 年人人享基本醫療》:2007 年,重慶人均期望壽命監測數為76.05 歲,這一數據比全國平均值高出3.05 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大城市人均壽命排行五:廣東省
2013 年1 月15 日,中新網 (唐貴江 粵衛信《廣東人均期望壽命76.1 歲 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前列》:記者15 日從廣東全省衛生工作會議獲悉,經過過去五年改革發展,廣東省衛生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人均期望壽命76.1 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⑨ 年過60想要健康長壽,要避開5個「養生」誤區,別讓養生變傷身
王阿姨患有高血壓多年,每天都按時服葯,血壓一直控製得不錯。
2個月前,一家賣「抗癌食品」的攤販進入王阿姨居住的小區,並用豐富的案例來宣傳。推銷員告訴王阿姨,自己的父親就是靠這些「抗癌食品」治好了多年的慢性胃炎,三高也好轉了,只需要半年的時間,後面就不用吃葯了。
王阿姨聽了以後很心動,問了很多問題,推銷員都對答如流。在推銷員的鼓動下,王阿姨前前後後花了十幾萬元,並且每天按時食用。連續吃了2個月後,王阿姨突發腦梗,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
醫生表示,王阿姨購買的「抗癌食品」只是普通的 澱粉製品 ,雖然無毒, 但它會誘導患者放棄正規治療,停止服葯,從而誘發致命的心血管事件 。
養生 是為了讓身體在充分地調養修復下,盡可能實現延年益壽的效果。但一些廣為流傳的「錯誤 養生 」,讓不少人越養越傷身。
「肥胖與多種疾病有關,尤其是老年人,瘦比胖好。」
事實上,上了年紀不是越瘦越好。身體過瘦容易罹患 「少肌症」 ,這是一種與年齡增加相關的,以骨骼肌量減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減退為特徵的綜合征。
少肌症可影響活動能力,導致站立困難、步伐緩慢;肌肉的減少和退化會加重骨質酥鬆、關節炎等疾病;肌肉衰減還會影響血糖控制能力,有誘發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能。
許多老年人會五六點就起床,隨後先鍛煉再吃早餐。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認為, 過早晨練並不利於 健康 ,特別是寒冷的季節 。
經過整晚的睡眠,人體長時間沒有攝入水分,同時還會流失水分,血液粘稠度會升高。清晨時,血壓處於一天當中的峰值,這個時候鍛煉,更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喜歡晨練的老年人,建議推遲一段時間,吃完早餐半小時後,等太陽出來再出門鍛煉身體。若是天氣不好,盡量在室內晨練。
不少中老年人會將鹿茸、人參、靈芝等補葯視為延年益壽的法寶。事實上,多吃補葯與長壽,甚至與抗癌之間的關系,至今都沒有強有力的科學證據。
中國工程院孫燕院士指出,「抗癌補品」或「防癌食品」是未經實驗和臨床證實的,許多患者被騙得人財兩空,到了癌症晚期才求助於醫院,結果令人惋惜。
很多老年人認為骨質疏鬆是缺鈣導致的,鈣補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
北京世紀壇醫院葯劑科謝猛和顧紅燕提醒, 鈣並非補得越多越好 ,根據營養協會推薦,體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鈣量約為1000毫克。過量補鈣 會影響人體對鐵和鋅的吸收 ,還可能引起高鈣血症等並發症。
一般說來,飲食保持 健康 均衡就能滿足人體的鈣需求。對於需要額外補鈣的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人群, 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盲目進行 。
過量攝入食鹽、食油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於是,許多愛 養生 的老人拒絕吃油和吃鹽,想要徹底杜絕風險。
然而, 鹽和油並非「毒葯」,完全杜絕不可取 。過度限鹽可導致鈉攝入不足,促使水分滯留細胞,誘發腦水腫或其他疾病;而油脂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完全限制食用油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器官運作,提升患病風險。
老年朋友要學會正確控油控鹽,根據膳食指南建議,食鹽每天攝入量應小於6克,食用油用量在25克~30克之間。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人說「這個面相,一看就是長壽面相」。長壽老人到底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呢?
JAMA子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遺傳因素, 社會 、環境、行為和生活方式才是影響死亡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擁有這些特徵的人,往往更容易長壽。
良好的睡眠
一項老年人睡眠情況的研究表明,入睡時間的延長(超過30分鍾)和睡眠效率的下降,都可導致死亡風險增加。本次調查顯示,大多數百歲老人平均睡眠時間為9.6小時。
走路快,身體靈活
《梅奧診所學報》一項涉及47.5萬人的走路與死亡情況研究顯示,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能多活15-20年。步行可促進人體60%~70%的肌肉群組參與,增加關節、肌肉的靈活性,對改善血液循環、有氧運動能力都有幫助。
心態很積極
許多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樂觀的人更有可能活得久。與不樂觀組相比,樂觀組的壽命平均約增加10%。
飲食清淡
通過對我國「長壽之鄉」老人的飲食調查發現,90%的長壽老人整體飲食清淡,主食以大米和麵粉為主,蔬菜必不可少,蛋白的攝入也較為充足。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五一長期從事環境與 健康 研究,他根據長壽老人的地域聚集數據,繪出一幅長壽地圖。他在不同地區標記 長壽指數 ,指90歲及以上人口佔65歲及以上人口的千分比,用來反應地區的長壽水平。
根據長壽指數排名,占據我國前十名的地方分別是:
第一名,海南,長壽指數為29.46;
第二名,上海,長壽指數為27.17;
第三名,廣東,長壽指數為26.62;
第四名,廣西,長壽指數為24.99;
第五名,福建,長壽指數為20.69;
第六名,江蘇,長壽指數為19.29;
第七名,山東,長壽指數為18.48;
第八名,浙江,長壽指數為18.2;
第九名,河南,長壽指數為17.67;
第十名,四川,長壽指數為17.19。
整體來看,百歲老人多分布在南方地區,這可能與「江南飲食模式」有關。代謝病學專家寧光院士指出, 中國人更適合採用「江南飲食模式」,這對改善循環和代謝,預防腫瘤更有幫助。
注意 養生 ,追求長壽是一件好事,但是要講究科學方法,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更應該重視醫生的建議,而不是盲目進補,假 養生 。
#謠零零計劃#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⑩ 北京朝陽區最長壽多少歲
全市110歲以上的老人共有3位,分別是朝陽區的張李氏和宋香玉,海淀區的張巧英,都生於1893年。
北京有247位百歲老人,其中110歲以上的有3人。和諧的家庭環境以及晚輩的周到照料,是使百歲老人長壽的重要因素。北京市老齡委於2010年06月公布了上述結果。
專題調查顯示,在本市的247位百歲老人中,女性約佔80%。從居住地分布看,百歲老人絕大多數生活在城區,其中生活在城八區的百歲老人為209人,佔全市百歲老人總數的84.6%。全市110歲以上的老人共有3位,分別是朝陽區的張李氏和宋香玉,海淀區的張巧英,都生於18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