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七品

長壽七品

發布時間:2022-12-22 08:18:38

❶ 滿漢全席的108道菜的名稱是什麼

滿漢全席的108道菜的名稱:

1、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

2、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烀爛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兒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鴉兒。

3、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

4、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

5、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櫻桃肉。

6、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壇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鍋燒肘子。

7、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綉球、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

8、板鴨、筒子雞、燴臍肚、燴南薺、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拌稂子、燉吊子、燒肝尖兒、燒肥腸兒、燒心、燒肺、燒紫蓋兒、燒連帖、燒寶蓋兒、油炸肺、醬瓜絲兒、山雞丁兒、拌海蜇、龍須菜、熗冬筍、玉蘭片。

9、燒鴛鴦、燒魚頭、燒檳子、燒百合、炸豆腐、炸麵筋、炸軟巾、糖熘餎兒、拔絲山葯、糖燜蓮子、釀山葯、杏仁兒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葷素兒、什錦葛仙米、鰨目魚、八代魚、海鯽魚、黃花魚、鰣魚、帶魚、扒海參。

10、扒燕窩、扒雞腿兒、扒雞塊兒、扒肉、扒麵筋、扒三樣兒、油潑肉、醬潑肉、炒蝦黃、熘蟹黃、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參、炸烹兒、炒芡子米、奶湯、翅子湯、三絲湯、熏斑鳩、鹵斑鳩、海白米、燴腰丁兒、火燒茨菰。

11、炸鹿尾兒、燜魚頭、拌皮渣兒、氽肥腸兒、炸紫蓋兒、雞絲豆苗、十二台菜、湯羊、鹿肉、駝峰、鹿大哈、插根兒、炸花件兒,清拌粉皮兒、熗萵筍、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雞、燴酸蕾、熘脊髓。

12、鹹肉絲兒、白肉絲兒、荸薺一品鍋、素熗春不老、清燜蓮子、酸黃菜、燒蘿卜、脂油雪花兒菜、燴銀耳、炒銀枝兒、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燴酸菜、燴白菜、燴豌豆、燜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藍絲兒。

滿漢全席以北京、山東、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特產(或出產):

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

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1)長壽七品擴展閱讀:

滿漢全席其他說法

說法一

滿漢全席」規模龐大,萊餚豐盛,製作程序復雜,工藝頗為考究。該席桌博採燒烤、燕菜、鮑魚、海參、魚翅等高級席之精華;襄括點心中油、燙、酥、仔、生、發等六種面性;施展立、飄、剖、片等二十餘種刀法;匯聚蒸、炒、燒、燉、烤、煮等烹技。

輔助以冷碟中橋形、扇面、梭子背、一順風、一匹瓦、城牆垛等十數種鑲法;襯墊以規格齊全、形狀各異的碗、盞、盤、碟等餐具於一席,可謂集烹飪技藝之大成。

「滿漢全席」這一名稱來源於一段相聲。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獻藝的著名相聲演員萬人迷編了一段「貫口」詞,羅列大量菜名。

名為「報菜名」,頗受聽眾歡迎。30年代在北京與張傻子。高德名,緒德貴,湯瞎子一同登台表演的著名相聲演員戴少埔擅長這個段子(戴少埔於40年代初逝世於天津),當時仍稱這段貫口為「報菜名」。

說法二

「滿漢全席」系官場筵席,始於清代,然正史闕佚,僅一些筆記文集有錄,名日:「滿漢席」、「滿漢大菜)。最初,官場中宴請嘉賓,先吃滿菜席,再上漢菜席,謂之「翻台」,蓋賓客中有滿族和漢族,以適應不同飲食習慣之故。

而「翻台」的結果,致使製作滿席和漢席的廚師間相互展開競賽,並汲取對方所長,以求席桌更為精美,嗣後,人們遂將兩席的饌餚去蕪存精拼一席,故有「滿漢全席」之名。

❷ 清朝一到七品文武官員的補子都是什麼啊

清朝一到七品文官補服

1、一品文官仙鶴補子

仙鶴在古代是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在吉祥鳥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成為皇後的象徵,而仙鶴則官居一品。《相鶴經》雲:「鶴,壽不可量。」《詩經?小雅》雲:「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官員補子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

2、二品文官錦雞補服

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范。傳說還能驅鬼避邪,古人十分喜愛用來作為服裝的裝飾,如插在武將的衣背頭冠上,綉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3、三品文官孔雀補服

《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復。」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

4、四品文官鴛鴦補服

古稱「匹鳥」,體現了古代「五倫」中夫妻美好的關系,是一種吉祥的瑞鳥。其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業業。

5、五品文官白鷳補服

傳說宋朝少帝趙_在崖山時,人送白鷳一隻,他親自喂養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國後,白鷳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終與鳥籠一同墜入海中。後人稱白鷳為「義鳥」。所以,白鷳鳥的形象作為五品官員補子,取其行止閑雅,為官不急不躁,並且吉祥忠誠。

6、六品文官鷺鷥補服

鷺鷥亦稱白鳥,陸機《詩疏》雲:「鷺,水鳥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鷺鷥是吉祥之鳥。《魏書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頸遠望。另,因鷺飛有序,以喻百官班次

7、七品文官__(xīchì)補服

__《臨海異物志》:__,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無毒氣。」

清朝一到七品武官補服

1、一品武職麒麟補服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大戴禮》說:「毛蟲三百六十,以麟為長。」是龍、鳳、麟、龜四靈之一。麒麟出現是「聖王之嘉瑞」。所以,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徵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徵皇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2、二品武職獅子補服

狻猊是像獅子的一種神獸,晉代郭璞直接解釋為獅子。當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武職豹補服

《山海經南山經》記述:「南山獸多猛豹。」《詩經?鄭風》言:「孔武有力」。武官補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見古代豹的神獸地位高於老虎而低於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品武職虎補服

《說文》曰:「山獸之君」,以喻威猛。

五品武職熊羆補服

據《國語?晉語》記載:「黃能入於寢門。」「黃能」即「黃熊」,比狗熊體形大而且勇猛。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正如《詩經?小雅》所說:「唯熊唯羆,男子之樣」,取其陽剛之意。

六品武職彪補服

《揚子法言》曰:「彪靜成文,動成德,以其_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述:「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可見,彪與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種兇悍殘暴的動物。作為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對敵兇狠殘暴之意。

七、八品武職犀牛補服

《說文》的解釋: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犀牛的皮可以做鎧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用犀牛做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❸ 松鶴延年我們一般用於什麼類型的宴會裝飾

一般用於壽宴類型的宴會裝飾。「松鶴延年」本身就有健康長壽的寓意。
「松鶴延年」是中國常用的表示吉祥的話。實際上丹頂鶴足有四趾,三趾在前、一趾在後,後趾小而不觸及地面,以致不能棲於樹上,只能棲於湖沼的淺水灘上。有圖案和飯菜也用松鶴延年命名。滿漢全席菜譜之九白宴的前菜七品中的第一品,因「松鶴延年」具有深遠的喻意,又稱是一道長壽菜。松鶴延年造型奇特,外形美觀,顏色搭配巧奪天工,在製作這道菜時需要廚師精湛的刀工和熟練的拼盤技巧。

❹ 清朝官服圖案怎麼解釋及各代表什麼意思

我國清代文武官員穿著補服,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一塊綉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篩,稱「補子」。它又因絲綉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藝術珍品。

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採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綉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別。這種創意一改朝服等級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子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到了順治九年後,對補服的製作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定製,只有個別紋樣有所刪改。各級官員補服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的不同。

清代的補子直接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型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綉在補服上的,清代則為單獨織綉成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綉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明代的補子只飾於前胸後背,清代宗室的圓補有的不僅飾胸,還有的飾於兩肩之上。

綴綉在清代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它只不過是綉工的復雜程度和顏色的差別。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官員所綴綉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採用飛禽飾樣,武官採用走獸圖案,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而官員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

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官員。

文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口若懸河為鷺鷥,七品為(氵+雞)(氵+束+鳥),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綉彪,七品綉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綉犀牛,九品綉海馬。

清代的補服制度嚴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堯的兒子因穿了四團龍補服一項,在給年羹堯定罪時,就有這一項:「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

當時,也有官員因自己的職位低,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綉工製作的。加工廠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製作比自己官職高的補子,但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發生。製作這些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皇家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們用各種綉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綉技術手法,織綉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這些補子如今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了。

閱讀全文

與長壽七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涼山老人過世殺多少頭牛 瀏覽:130
鹽城市養老金最低每月領多少 瀏覽:952
養顏長壽酒 瀏覽:166
如何預防老人腫 瀏覽:259
剛工作應該發多少紅包給父母 瀏覽:724
給家裡的老人做一件孝順的事情 瀏覽:109
太原中醫養生館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96
50歲女人應該補什麼 瀏覽:369
怎麼判斷48女是老年痴呆 瀏覽:219
合江哪裡吃養生湯 瀏覽:957
老年痴呆拒絕洗澡 瀏覽:378
長壽區門面出售 瀏覽:925
閔行靠近松江有哪些養老機構 瀏覽:631
45歲退休金東莞農保 瀏覽:894
上海哪裡有買養生壺的 瀏覽:207
中度老年痴呆葯物治療 瀏覽:425
幼兒園老師已經到退休年齡 瀏覽:848
四川省養老金查詢 瀏覽:732
萊州市百歲老人補貼多少 瀏覽:270
老年人吃飯後肚子疼怎麼治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