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如果莫扎特活到90歲

如果莫扎特活到90歲

發布時間:2022-12-22 00:14:08

❶ 莫扎特VS貝多芬

其實都一樣..我選AB兩個!!

如果貝多芬給我們的是戰斗的勇氣,那麼莫扎特給我們無限的信心.我給你看一篇文章,要學會欣賞他們的音樂
世事越來越混沌,而音樂卻永遠那麼美好。從一切一切的紛繁蕪雜中抬起頭來,我仍然皈依了音樂。
有兩個人的音樂是24小時在世界各地都有演奏,他們是莫扎特和貝多芬;有兩個人在西方音樂史上並駕齊驅,他人難以彷彿萬一,他們是莫扎特和貝多芬;有兩個人的作品我在購買唱片時從不猶豫,他們是莫扎特和貝多芬。好吧,今天讓我來談談這兩個人。

如果說自然科學追求的是真,社會科學追求的是善,那麼藝術追求的則是美,永恆的美,絕對的美。

也許每個莫扎特迷都難以抗拒下面這個問題的誘惑:如果莫扎特再多活幾年會怎麼樣?我們知道,莫扎特只活了36歲,而他的作品已編到了600多號,貝多芬活了52歲,全部作品不過300多部。象莫扎特這樣旺盛的創作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百首傑作對我們來說實在是一大筆精神財富,然而人心苦不知足,而莫扎特又的確去世太早,這不免調動起人們的想像力:如果莫扎特哪怕只活到普通人的壽命,那將是何等的一筆財富呀!

在我看來,莫扎特彷彿是就是為了給人類創作美妙的音樂而降臨人世的。他下筆如神,一部「林茨交響曲」僅兩天就做完。他的手稿上通常乾乾凈凈,而不象別的作曲家那樣反復修改。看起來他的創作似乎不費力氣,但我以為不然。「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編織那樣美妙的音樂絕非是輕而易舉之事,即使是莫扎特這樣的大天才。貝多芬在創作完一部交響曲之後可以到朋友的鄉間別墅去休養一段,而莫扎特的浮生之中卻難以偷得半日閑情。他似乎總是在忙音樂的事,為貴族作音樂家教、排練歌劇、為還債為應付各種訂單以及為自己也為全人類創作。這使得他一生之中花在音樂上的時間甚至多於許多活得比他長得多的音樂家。而音樂創作所耗費的心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換句話說,莫扎特筆下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是他的心血化成。按照一般的說法,莫扎特死於貧病之中,這太抽象。在我看來,那是他耗盡了生命力之後的一種解脫。王國維評李後主入宋之後的詞作說:字字用血淚寫成,莫扎特又何嘗不是。當蠟燭燃燒時,如果燭光分外明亮,那麼燃盡得也格外地早。從這個意義上說莫扎特是「蠟炬淚干始成灰」也許更合適。其實沒有必要為莫扎特短暫的生命惋惜,因為他生命燃燒的光輝永遠地照耀人間。

一般有看法是,莫扎特為古典樂派做了總結,是集大成者;而貝多芬則是浪漫派音樂的開山鼻祖,而他所達到高度則是後繼者們無法企及的。蕭伯納認為,作總結比開新派更難。我認為莫扎特除了將古典派音樂推向頂峰之外,更為浪漫開了先河,可以說是上承巴赫、亨德爾、海頓,下啟貝多芬、布拉姆斯、門德爾松。

古典派講究樂律平正,和諧動聽,突出的是一個「和」字,而浪漫派則注重矛盾沖突,情緒渲泄,強調的是一個「力」字。聽古典派音樂彷彿是音樂家為你颳了一陣春風,下了一場細雨,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正好是心浮氣躁,茫然無緒時的一副清新劑;而聽浪漫派音樂更象是音樂家當著聽眾的面把他內心的所有矛盾、痛苦、斗爭都統統發泄出來,令人血脈賁張、勇氣百倍,不失為志氣消沉,情緒低落時的一帖興奮劑。

然而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不僅是因為他特點鮮明、風格獨特,而且還兼容包並、廣納百川。莫扎特晚年最傑出的作品當數他的第40號交響曲,在第一樂章那弦樂聲部情緒飽滿的齊奏中,我聽到了音樂家內心深處的憂患和異動。在創作技巧爐火純青之時,他在作曲時也更加註意自省內心,直抒胸臆。當然樂觀向上是貫穿莫扎特一生的性格,但隨著他的生命逐漸走向終結,生性敏銳的大師那常常掛著微笑的臉上也帶上了深思的神情。當他的思緒躍然於筆下的音符時,我們聽到的分明是貝多芬的先聲。辛豐年老先生曾經說過,讓莫扎特多活二十年,時代狂飆吹拂他,樂藝新潮鼓盪他,人們會聽到他的《英雄》他的《合唱》。誠哉斯言!

然而如果簡單地以為莫扎特與貝多芬是一脈相承,莫扎特的發展結果必然是貝多芬卻又不然。著名音樂家傅聰在總結其父傅雷對這兩人的評論時說了一句極精闢的話:貝多芬奮鬥了一生努力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世就在那兒了。貝多芬命運多舛,失戀、失聰、養子不教,從他的音樂中,我們聽到他痛苦的呻吟、憤怒的咆哮、激烈的奮爭。然而作為一個與命運抗爭的戰士,貝多芬所追求的難道不正是生活同樣不太幸福的莫扎特那樣和諧、寧靜、充滿陽光、生機無限的境界嗎?也許,面臨困境,貝多芬更象是一位全身披掛、圓睜雙目、一怒拔劍、力戰不屈的鬥士;而莫扎特則彷彿是一位已修到「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境界的高士。在我的想像中,他們的精神家園就是這樣一個畫面:在一條荊棘叢生、危機四伏的路上,貝多芬正排除萬難、高歌猛進;在路的終點是一個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伊甸園,莫扎特在內怡然自得、沐浴春風。

然而貝多芬畢竟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後來者,他的藝術境界比起莫扎特又進了一步。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D大調庄嚴彌撒」這兩部晚年作品,你不能不感嘆他已經進入了音樂藝術的頂峰。他就象一隻孤傲的雄鷹,飛翔在過去從來沒有人到過,將來也沒有人能到的無限高空。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是入了仙境。

現代人很不幸,因為再沒有莫扎特、貝多芬這樣的人物出現;但現代人又很幸運,因為這樣的人物有一位已經足夠,何況我們有了兩位,更何況現代科技的發展雖然無法造成新的大師,但卻可以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方便便宜地聽到大師們嘔心瀝血創作出的藝術精品。那麼還等什麼呢?去盡情地享受美妙的音樂吧!
所以,貝多芬和莫扎特都是我喜歡和崇拜的藝術家.

❷ 哪些音樂家活了90多歲

1、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於德國圖林根州的埃森納赫,巴洛克時期德國作曲家、鍵盤演奏家。

1700年,赴呂內堡,進入米歇爾學校唱詩班學習。1703年至1707年,先後在阿恩施塔特和米爾豪森任職。1708年,到魏瑪任宮廷教堂管風琴師;在職的9年期間,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與康塔塔,並鑽研法國古鋼琴音樂與義大利弦樂作品。

1717年,轉而受聘於科騰,在列奧波德親王府邸擔任宮廷樂長和鍵盤演奏家;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世俗器樂作品,如小提琴協奏曲、各類奏鳴曲、組曲、創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以及《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集。

1723年,赴萊比錫,在該城工作的27年時間里,任聖托馬斯教堂合唱指揮和音樂總監等職;在此期間,創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樂作品,包括《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以及康塔塔、經文歌、聖母頌歌等。1749年,視力減退,後雙目失明。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萊比錫逝世,享年65歲。

5、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部的羅勞,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

1740年,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唱詩班的童聲合唱團成員。1751年至1753年,創作首部歌劇《狡猾的魔鬼》。1755年,創作了首批弦樂四重奏。1759年,擔任費迪南·莫爾金伯爵的音樂主管,這是他職業生涯的首個正式任命,並於同年創作《第一交響曲》。

1761年至1791年的30年間,任職於艾斯特哈奇宮廷,創作了他一生中大多數的音樂作品,體裁包括交響曲、器樂協奏曲、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歌劇等。1792年至1794年,兩次赴英國倫敦訪問,在此期間創作了12部「倫敦交響曲」。

1798年,創作清唱劇《創世紀》,在維也納皇家話劇院首次公演。1801年,創作清唱劇《四季》。1808年,為慶祝76歲生日,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維也納去世,終年77歲。

海頓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100餘首交響曲、80餘首弦樂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劇,以及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等。因為在交響曲和四重奏領域作出的貢獻,獲得「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的頭銜。同時,因其性情溫厚、熱愛兒童、關心下屬,獲得了「海頓爸爸」的別號。

❸ 查理·芒格:把很多東西扔到「太難」的一堆里,這是平常人沒有

芒格的觀點總是常讀常新。


比如這一篇里,他講到,「所謂常識,是平常人沒有的常識。」


平常我們說到常識的時候,總以為具備常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事實卻是,除非你天賦異稟,首先你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識,其次還要勤於思考。具備這兩點還不夠,它還要求我們具備勇氣,因為有時候事情的發展會偏離常識很遠。


這一點在股市裡體現的淋漓盡致,股價有時候會偏離價值很遠,此時就格外需要定力,「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類似的洞見還有許多,以下,祝開卷有得。

1



常識:平常人沒有的常識


伯克希爾哈撒韋能取得巨大的成功,DailyJournal(《每日期刊》)能小有成就,沒什麼秘訣,就是追求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識。


大家都知道,所謂常識,是平常人沒有的常識。我們在說某個人有常識的時候,我們其實是說,他具備平常人沒有的常識。人們都以為具備常識很簡單,其實很難。


我舉個例子。大量高智商的人進入了投資領域,都想方設法要比普通人做得更好。許多高智商的人蜂擁而至,在投資領域形成了別處罕見的景象,於是,怪事發生了。加州曾經有一家非常大的投資咨詢公司,為了超過其他同行,它想到了一個點子。


他們是這么想的:我們手下有這么多青年才俊,個個是沃頓、哈佛等名校畢業的高材生,他們都為了搞懂公司、為了搞懂市場趨勢、為了搞懂一切,不遺餘力地拚命工作,只要讓這些青年才俊每人都拿出他認為最好的一個投資機會,我們把所有最好的機會集中起來形成組合,必然能遙遙領先指數啊。


這家投資公司的人能覺得這樣的點子行得通,是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太次了。他們滿懷信心地付諸行動,結果毫無懸念地一敗塗地。他們又試了一次,一敗塗地。他們試了第三次,仍然失敗。


幾百年前,煉金術士幻想把鉛變成金子。煉金術士想得很美,他們覺得買來大量的鉛,施一下魔法,把鉛變成金子,就發大財了。剛才說的這家投資公司,沒比幾百年前的煉金術士高明到哪去,它不過是妄想把鉛變成金子的現代翻版,根本成不了。本來我可以把這個道理講給他們的,但是他們也沒問過我啊。


值得人深思的是,這家投資公司集中了全球各地的精英,甚至包括許多來自中國的高智商精英,中國人的平均智商比其他國家的人略高一些。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點子看起來行得通,為什麼在實際中卻行不通?你不妨自己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


你們都接受過高等學府的教育,我敢說,在座的人之中,沒幾個真能把這事兒解釋清楚。我想藉此給大家上一課。你們怎麼能不知道呢?投資領域可是美國的一個重要行業。在這么重要的一個行業,出現了如此慘重的失敗,我們應該能給出一個解釋啊!


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是在大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講了的。令人遺憾的是,即使你把這個問題拿到一所高等學府的金融系,讓那的教授回答,他們也答不對。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你們思考,因為我想讓你們感到困惑。


我接著說下一話題了。其實,這個問題,你們應該能答上來。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即使是一些非常簡單的事,要保持理智也特別不容易。人們有太多太多錯誤的想法,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人們錯誤的想法為什麼行不通,你們卻講不出來。


如果你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應該能一眼看透。我理解的「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知道什麼時候教授是錯的,而且知道什麼是對的。教授說什麼就是什麼,這誰都做得到。關鍵在於,你要分辨教授講的東西,哪些對,哪些錯,這才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



2



一生抓住少數幾個機會,夠了!


回到投資領域,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如果你主動選股,並且妄想無所不知,你仍然跑不贏指數。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在DailyJournal,我們一直比平均水平做得好。問題來了,我們怎麼做到的呢?我們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很簡單。我們追求做得更少。


我們從來沒天真地以為把一批青年才俊招進來,就能無所不知,無論是湯罐頭、航空航天,還是公用事業什麼的,都能比別人懂得更多。


我們從來沒這么妄想過。我們從來沒以為自己能做到,不管在什麼領域,我們都能獲取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我們不把自己裝成無所不知。我們始終很清楚,只要我們特別用功,我們能准確找到少數幾個機會。這少數幾個機會足夠了。只求找到少數幾個機會,我們的預期更合乎情理。


假如你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家投資咨詢機構一樣,你去問沃倫·巴菲特同樣的問題:「告訴我你今年最看好的投資機會。」然後,你買入沃倫找到的那個最好的投資機會,你肯定能賺翻了。沃倫不可能妄想無所不知,他告訴你的只會是一兩只股票。投資咨詢機構雄心勃勃,沃倫更知道克制自己。


我的太姥爺,也就是我媽媽的爺爺,對我幫助很大。我太姥爺是一位拓荒者。他來到愛荷華州的時候身無分文,但是年輕,身體好。他參加了與印第安人打的那場黑鷹戰爭,在戰爭中當了上尉。後來,他在愛荷華州定居下來,每次,在出現土地非常廉價的機會時,他就非常有頭腦地出手,大筆買入。


最後,他成了小鎮上最有錢的人,還擁有銀行。他受人尊敬,有個大家庭,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他剛在愛荷華州定居的時候,一英畝土地還不到一美元,他一直住在愛荷華州,親眼看到了富足的現代文明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興起。我太姥爺說,他趕上了好時候,一輩子活到90歲,老天能給他幾個大機會。


他這一生幸福長壽,主要是老天給他的那幾個機會來臨時,他抓住了。每年夏天,當孫子輩的孩子們圍繞在他膝下時,我太姥爺總是一遍一遍地講這個故事。我媽媽對錢不感興趣,但是她記住了我太姥爺講的故事,並且講給了我聽。我和我媽媽不一樣,我知道我太姥爺做得對。


所以說,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了,重大的機會、屬於我的機會,只要少數幾個,關鍵要讓自己做好准備,當少數幾個機會到來的時候,把它們抓住了。大型投資咨詢機構里的那些人,他們可不是這么想的。他們自以為,他們研究一百萬個東西,就能搞懂一百萬個東西。


玩好投資這個 游戲 ,關鍵在於少數幾次機會,你確實能看出來,一個機會比其他一般的機會都好,而且你很清楚,自己比別人知道的更多。像我說的這么做,只要抓住少數幾個機會,足夠了。


沃倫經常說:「一個人,居住在一座欣欣向榮的小城裡,他有這座小城裡三家最好的公司的股份,這么分散還不夠嗎?」只要這三家公司都是拔尖的,絕對夠分散了。廣為流傳的凱利公式可以告訴我們,在自己佔有勝算的時候,在每筆交易上應該押下多少籌碼。你的勝算越大、成功的概率越高,你下的注應該越大。



3



在有魚的地方釣魚!切記!


釣魚的第一條規則是,在有魚的地方釣魚。釣魚的第二條規則是,記住第一條規則。我們很多人去了鱈魚已經被釣光了的地方,還想釣上鱈魚來。在競爭極其激烈的環境中,你再怎麼努力都沒用。在投資領域,即使很小的機會,也有人在跟蹤。


有一次,我參加密歇根大學的投資委員會會議,會議上其中一位取得成功的投資者來自倫敦。這位投資者在倫敦是怎麼投資的呢?他看中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上市的公司很少,只能找到幾個在粉單市場上市的銀行股,於是他買入了這些銀行股,能買的量很少。


非洲的窮人逐漸改變把錢放在家裡的習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錢存入銀行,這位投資者也越來越賺錢。最後,他賺了很多錢。沒有別人投資非洲的小銀行,只有他自己。可惜,這個小小的利基很快被填上了。


作為基金經理,投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小銀行,為客戶賺了錢,下一個投資機會上哪兒找去?利基填平是很快的。一個在倫敦的基金經理都能去買非洲小銀行的股票,你說賺錢的利基還能剩下多少?太難了。



4



走正道,路越走越寬


在我們生活的現代世界中,有人專門拉別人下水,教別人頻繁交易股票。在我看來,這和教唆年輕人吸食海洛因沒什麼兩樣。蠢到家了。一個已經賺到錢的人,怎麼可能以教唆別人炒股發財為生?


電視也是個神奇的地方,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見,有人說「我手裡這本書可以教會你每年賺3倍,你只要付郵費就能得到這本書。」一個人,突然發現了每年賺3倍的秘訣,怎麼可能還在網上賣書?太可笑了。我說的這一幕是現代商業的寫照。人們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還自以為自己是對 社會 有益的公民。


我再講個小故事,也是關於現代生活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啟發。這個故事發生在從前。有個人,他有一匹好馬。這是一匹駿馬,步履輕盈、毛發光亮。這匹馬什麼都好,就一個毛病。有時候,它突然脾氣暴躁、性情頑劣,誰要是當時騎著它,非得被摔得斷胳膊斷腿不可。


這個人找到了獸醫,他問獸醫:「該怎麼治治這匹馬呢?」獸醫說:「很簡單,我有辦法。」這個人說:「快告訴我吧。」獸醫說:「你在你這匹馬表現很好的時候,把它賣掉。」


總的來說,沃倫和我,我們兩個人從來沒為了賺錢,忽悠傻子從我們手裡接貨。我們賺錢,靠的是在買的時候賺。如果我們賣的是狗屎,我們不會把狗屎說成包治關節炎。


我覺得,別去騙人,還是像我們這么活著比較好。在現實中,騙子總是有。就說那些江湖騙子吧,他們蒙人的伎倆多著呢。總有騙子利用人性的弱點牟利。我們必須增加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離種種欺詐。


彼得·考夫曼(《窮查理寶典:芒格的智慧箴言錄》作者)和我說過很多次:「如果騙子知道做老實人能賺多少錢,他們肯定都不當騙子了。」沃倫也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走正道,路越走越寬。」此言不虛。




5



慢一點,我們不在乎


有些道理很簡單,卻真的很受用。DailyJournal做的是難做的生意,為法院等政府部門服務的工作不好做。法院等政府部門需要自動化。別人想佔法院等政府部門的便宜,我們沒有。我們只是一家小公司,我們做得很辛苦,我們也逐漸佔領了很多市場。


速度雖然慢,但前景光明。有錢的好處在於,慢一點兒,我們不在乎。那我們是怎麼有錢的呢?我們記住了我太姥爺的話,機會只有少數幾個,當一個機會來臨時,我們撲過去把它抓住。想一想,你們的人生是不是這樣?


再講一個我的親身經歷。1970年代,我犯了個錯誤,一筆該做的投資,我沒做。沒犯這個錯的話,芒格家族的財富是現在的兩倍。我犯的那個錯太傻了。我錯過了那個機會,否則我的資產是現在的兩倍。生活就是這樣,錯過一兩個機會,難免的。



6



找對象得找比自己優秀的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找到了比自己更優秀的伴侶。他們做出了明智的決定,也是幸運的決定。找到比自己優秀的伴侶,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許多人是年輕時無意間找到了比自己更優秀的伴侶。


其實,未必要碰運氣,可以有意識地去追求。很多人身上貼著醒目的標簽,上面寫著「危險,危險,切勿靠近」,還有人迎著往前沖。(現場大笑)不應該啊。你們笑歸笑,這絕對是後果很嚴重的錯誤。



7



老成這樣了,為啥還能開心?



我們這個董事會里的人,大家一起做特立獨行的事,共度人生的坎坷,算是夠奇葩的了,畢竟我們年紀都這么大了。蓋瑞·威爾科克斯(GaryWilcox)算我們這里的年輕人了。我們是個很獨特的董事會。這個案例也值得各位思考。


你看我,歲數這么大了,老成這樣了,還活得很開心。怎麼做到的呢?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你們願意聽,我再講兩個小故事。下面這個故事是編出來的,但是很啟發人。


一位年輕人去拜訪莫扎特。他說:「莫扎特,我想寫交響樂。」莫扎特說:「你多大了?」年輕人說:「我23。」莫扎特說:「你太年輕了,寫不了交響樂。」年輕人說:「可是,莫扎特,你10歲的時候就開始寫交響樂了啊。」


莫扎特說:「沒錯,可我那時候沒四處問別人該怎麼寫。」還有一個關於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他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莫扎特一肚子憤懣,鬱郁寡歡,英年早逝。


莫扎特怎麼活成了這樣呢?他做了兩件事,誰做了這兩件事都足以陷入痛苦。莫扎特不知道量入為出,在金錢上揮霍無度,這是第一件。第二件,他內心充滿了嫉妒和抱怨。誰要是揮霍無度,還充滿嫉妒和抱怨,一定能活得又苦又慘,早早離開人間。想活的苦,想死的早,請學莫扎特。


那個年輕人請教莫扎特如何寫交響樂,你們從這個年輕人的故事中也能學到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有的東西,有的人學不會。有的人天生就比你強,你再怎麼努力,也總有人比你更強。我的心態是:「那又怎樣?」我們現場的這些人,有哪一個是非得站上世界之巔不可的嗎?沒那個必要。


帝王將相修了那麼多規模龐大的陵墓,我總覺得很可笑。難道他們是為了讓後世的人羨慕自己?讓後世的人在走過他們的陵墓時希望能住進去?(現場笑聲)


總之,我們一路走來,很享受其中的過程,最後也做得很好。你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在DailyJournal公司,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 歷史 上,一共做了多少個重大決定。重大的決定,平均算下來,每年沒幾個。


這個 游戲 的玩法是:始終留在這個 游戲 里,盯住了,在稀有的機會出現時,別讓它溜走,要知道每個普通人能分到的機會並不多。



8



如何低成本地從錯誤中爬出來?


賺錢的秘訣是節約支出、生活簡朴。沃倫和我,我們年輕沒錢的時候,我們都是省著花錢,把錢攢下來投資。堅持一輩子,最後很富足。這道理誰都能懂。


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怎麼才能不付出過高的代價,從錯誤中爬出來?從錯誤中爬出來,我們做到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它最開始的生意是什麼?窮途末路的百貨商店、窮途末路的新英格蘭紡織公司、窮途末路的印花票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從這些爛生意里爬出來的。好在我們買得非常便宜,雖然一手爛牌,我們還是打得很好。最後伯克希爾能取得成功,是因為我們換了一條路,改成了買好生意。我們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於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於遠離難題。我們只是找簡單的事做。


DailyJournal公司,我們剛買的時候,它的生意很好做。現在DailyJournal做的軟體生意,很難做。公司的老同事都還健在,在種種機緣巧合下,新的軟體生意做得還可以。這生意有潛力,我們也願意做下去。報紙已經走向衰落,有幾家報紙能像DailyJournal一樣,賬上躺著數億美元的股票,還經營著有前途的新生意?我們是最後的莫西幹人。



9



提問環節


問:您有一句金句,我特別喜歡。您說過,您在招聘的時候,一個人智商130,但認為自己的智商120,另一個人智商150,但認為自己的智商170,您會選擇前者,因為後者能把你搞死。


芒格:這說的不是埃隆·馬斯克嗎?我當然要選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人,不選那些自不量力的人。我自己會這樣選,但我也學到了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這個道理是和霍華德·阿曼森學的。他講過這樣一句話:「千萬別低估高估自己的人。」


高估自己的自大狂偶爾竟然能成大事,這是現代生活中讓人很不爽的一部分。我已經學會適應了。自大狂偶爾能成為大贏家,但我不願一群自大狂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選擇謹慎的人。


問:您說,好機會雖然好,如果做過了,卻要吃大苦頭。如何不完全錯過,又不做過頭?如何才能避免進場太晚?如何判斷好機會已經過頭了?


芒格:把問題徹底想明白,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你已經說了,這是個矛盾:好機會,剛開始進場的時候,潛力十足;好機會,做過了頭,危機四伏。你腦子里清醒地綳著這根弦,什麼機會,是什麼類型的,自己去分。這個問題,你已經解決一半了,你不需要我幫你。你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既要看到潛力,又要看到危機。


問:在伯克希爾的致股東信中,您也寫了伯克希爾的過去和未來,您講到了伯克希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幾個原則。我的問題是,伯克希爾作為一家控股公司遵守了一些原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優異的記錄,為什麼其他公司不和伯克希爾學?


芒格: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學不來。例如,像寶潔這樣的大公司,它的固有文化、它的官僚作風,早已根深蒂固,你說怎麼能把寶潔變得像伯克希爾哈撒韋一樣?這個問題可以直接分到「太難」一類。太難了,已經不可救葯了。


人們還是沒意識到官僚主義的危害有多大。伯克希爾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原因之一在於總部根本沒幾個人。伯克希爾沒官僚主義的毛病。伯克希爾有幾位內部審計員,總部有時候派他們出去巡查。總的來說,我們沒官僚主義的毛病。


沒有官僚主義,上層的管理者又頭腦清晰,這是我們的巨大優勢。


問:我的問題是關於長期利率和復利的。過去幾年,利率一直很低,很難找到實現長期復利的策略。除了投資伯克希爾、價值投資、指數投資,請問能以高復利長期投資的機會在哪裡?


芒格:你問我如何實現理想化的高復利,我的建議是,降低你的預期。我覺得,在一段時間里,應該很難。讓預期符合實際,對你有好處,你不至於抓狂。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從幾百年以來最嚴重的那場大蕭條到現在,不計算通貨膨脹,投資股票指數的年收益率是10%。扣除通貨膨脹,大概是7%左右。


在這么長的時間里,7%和10%能拉開巨大的差距。我們就算實際收益率是每年7%。取得這個收益率的時機非常完美,恰好是在大蕭條之後開始並且經歷了人類 歷史 上最繁榮的時期。從現在開始投資,實際收益率完全可能只有3%或2%。未來人們投資的年收益率是5%,通貨膨脹是3%,這樣的情況完全可能出現。


真出現了這種情況,正確的心態是告訴自己:「即使出現了這種情況,我也能活得很好。」我們這些老年人生活的那個年代,哪有你們將來的生活條件好,你們有什麼可郁悶的?


除了正確的心態,如果將來投資更難了,你應該採取什麼實際行動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難度提高了,你應該更努力。可能你努力了一輩子,最後超過了5%,得到的是6%,你應該高興。


問:在分析一家公司時,您更看重投資收益率這樣的定量指標,還是品牌優勢、管理層素質這樣的定性因素?



問:我還處於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的人生階段。我想請教您,您是怎麼找到自己的能力圈的?


芒格: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邊界非常非常重要。連邊界在哪都不知道,怎麼能算是能力圈?沒那個能力,卻以為自己有,肯定要犯大錯。我覺得,你得始終對比自己能做到什麼、別人能做到什麼,你需要始終堅定地保持理性,特別是別自己騙自己。


從我一生的閱歷來看,理性地認識自己的能力這項特質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我覺得像沃倫和我這樣的人是天生的。後天的教育很重要,但是,我認為,我們生下來就具備了投資成功所需的性格。我沒辦法讓你回到娘胎中重生。


問:今天的很多問題都是在問您長壽、幸福的秘訣是什麼。


芒格:這個很好回答,因為道理很簡單:不嫉妒,不抱怨,不過度消費;面對什麼困難,都保持樂觀的心態,交靠譜的人,做本分的事……都是些簡單的道理,也都是些老掉牙的道理。做到了,一生受益。

❹ 貝多分和莫扎特哪個更偉大

有兩個人的音樂是24小時在世界各地都有演奏,他們是莫扎特和貝多芬;有兩個人在西方音樂史上並駕齊驅,他人難以彷彿萬一,他們是莫扎特和貝多芬;有兩個人的作品我在購買唱片時從不猶豫,他們是莫扎特和貝多芬。好吧,今天讓我來談談這兩個人。

如果說自然科學追求的是真,社會科學追求的是善,那麼藝術追求的則是美,永恆的美,絕對的美。

也許每個莫扎特迷都難以抗拒下面這個問題的誘惑:如果莫扎特再多活幾年會怎麼樣?我們知道,莫扎特只活了36歲,而他的作品已編到了600多號,貝多芬活了52歲,全部作品不過300多部。象莫扎特這樣旺盛的創作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百首傑作對我們來說實在是一大筆精神財富,然而人心苦不知足,而莫扎特又的確去世太早,這不免調動起人們的想像力:如果莫扎特哪怕只活到普通人的壽命,那將是何等的一筆財富呀!

在我看來,莫扎特彷彿是就是為了給人類創作美妙的音樂而降臨人世的。他下筆如神,一部「林茨交響曲」僅兩天就做完。他的手稿上通常乾乾凈凈,而不象別的作曲家那樣反復修改。看起來他的創作似乎不費力氣,但我以為不然。「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編織那樣美妙的音樂絕非是輕而易舉之事,即使是莫扎特這樣的大天才。貝多芬在創作完一部交響曲之後可以到朋友的鄉間別墅去休養一段,而莫扎特的浮生之中卻難以偷得半日閑情。他似乎總是在忙音樂的事,為貴族作音樂家教、排練歌劇、為還債為應付各種訂單以及為自己也為全人類創作。這使得他一生之中花在音樂上的時間甚至多於許多活得比他長得多的音樂家。而音樂創作所耗費的心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換句話說,莫扎特筆下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是他的心血化成。按照一般的說法,莫扎特死於貧病之中,這太抽象。在我看來,那是他耗盡了生命力之後的一種解脫。王國維評李後主入宋之後的詞作說:字字用血淚寫成,莫扎特又何嘗不是。當蠟燭燃燒時,如果燭光分外明亮,那麼燃盡得也格外地早。從這個意義上說莫扎特是「蠟炬淚干始成灰」也許更合適。其實沒有必要為莫扎特短暫的生命惋惜,因為他生命燃燒的光輝永遠地照耀人間。

一般有看法是,莫扎特為古典樂派做了總結,是集大成者;而貝多芬則是浪漫派音樂的開山鼻祖,而他所達到高度則是後繼者們無法企及的。蕭伯納認為,作總結比開新派更難。我認為莫扎特除了將古典派音樂推向頂峰之外,更為浪漫開了先河,可以說是上承巴赫、亨德爾、海頓,下啟貝多芬、布拉姆斯、門德爾松。

古典派講究樂律平正,和諧動聽,突出的是一個「和」字,而浪漫派則注重矛盾沖突,情緒渲泄,強調的是一個「力」字。聽古典派音樂彷彿是音樂家為你颳了一陣春風,下了一場細雨,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正好是心浮氣躁,茫然無緒時的一副清新劑;而聽浪漫派音樂更象是音樂家當著聽眾的面把他內心的所有矛盾、痛苦、斗爭都統統發泄出來,令人血脈賁張、勇氣百倍,不失為志氣消沉,情緒低落時的一帖興奮劑。

然而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不僅是因為他特點鮮明、風格獨特,而且還兼容包並、廣納百川。莫扎特晚年最傑出的作品當數他的第40號交響曲,在第一樂章那弦樂聲部情緒飽滿的齊奏中,我聽到了音樂家內心深處的憂患和異動。在創作技巧爐火純青之時,他在作曲時也更加註意自省內心,直抒胸臆。當然樂觀向上是貫穿莫扎特一生的性格,但隨著他的生命逐漸走向終結,生性敏銳的大師那常常掛著微笑的臉上也帶上了深思的神情。當他的思緒躍然於筆下的音符時,我們聽到的分明是貝多芬的先聲。辛豐年老先生曾經說過,讓莫扎特多活二十年,時代狂飆吹拂他,樂藝新潮鼓盪他,人們會聽到他的《英雄》他的《合唱》。誠哉斯言!

然而如果簡單地以為莫扎特與貝多芬是一脈相承,莫扎特的發展結果必然是貝多芬卻又不然。著名音樂家傅聰在總結其父傅雷對這兩人的評論時說了一句極精闢的話:貝多芬奮鬥了一生努力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世就在那兒了。貝多芬命運多舛,失戀、失聰、養子不教,從他的音樂中,我們聽到他痛苦的呻吟、憤怒的咆哮、激烈的奮爭。然而作為一個與命運抗爭的戰士,貝多芬所追求的難道不正是生活同樣不太幸福的莫扎特那樣和諧、寧靜、充滿陽光、生機無限的境界嗎?也許,面臨困境,貝多芬更象是一位全身披掛、圓睜雙目、一怒拔劍、力戰不屈的鬥士;而莫扎特則彷彿是一位已修到「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境界的高士。在我的想像中,他們的精神家園就是這樣一個畫面:在一條荊棘叢生、危機四伏的路上,貝多芬正排除萬難、高歌猛進;在路的終點是一個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伊甸園,莫扎特在內怡然自得、沐浴春風。

然而貝多芬畢竟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後來者,他的藝術境界比起莫扎特又進了一步。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D大調庄嚴彌撒」這兩部晚年作品,你不能不感嘆他已經進入了音樂藝術的頂峰。他就象一隻孤傲的雄鷹,飛翔在過去從來沒有人到過,將來也沒有人能到的無限高空。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是入了仙境。

現代人很不幸,因為再沒有莫扎特、貝多芬這樣的人物出現;但現代人又很幸運,因為這樣的人物有一位已經足夠,何況我們有了兩位,更何況現代科技的發展雖然無法造成新的大師,但卻可以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方便便宜地聽到大師們嘔心瀝血創作出的藝術精品。那麼還等什麼呢?去盡情地享受美妙的音樂吧!

後記

其實,莫扎特和貝多芬是沒有可比性的 ,他們都一樣的優秀,一樣的值得我們尊敬,一樣的值得我們用生命去捍衛,一樣的值得我們用心靈去聆聽,一樣的值得我們永遠懷念,一樣的…………

閱讀全文

與如果莫扎特活到9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己交養老保險和社保哪個劃算 瀏覽:101
老年痴呆症哪裡能收 瀏覽:348
如何預防老人走失漫畫 瀏覽:548
曬曬我的養老金帳戶有多少錢 瀏覽:884
聯誼醫院老年公寓 瀏覽:735
有關孝順父母的例子 瀏覽:390
渭南市2018年養老繳費基數是多少 瀏覽:940
健康養生介紹怎麼寫 瀏覽:653
正局級退休金 瀏覽:236
如何勸導為自己離婚著急的父母 瀏覽:63
涼山老人過世殺多少頭牛 瀏覽:130
鹽城市養老金最低每月領多少 瀏覽:952
養顏長壽酒 瀏覽:166
如何預防老人腫 瀏覽:259
剛工作應該發多少紅包給父母 瀏覽:724
給家裡的老人做一件孝順的事情 瀏覽:109
太原中醫養生館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96
50歲女人應該補什麼 瀏覽:369
怎麼判斷48女是老年痴呆 瀏覽:219
合江哪裡吃養生湯 瀏覽:957